东南大学-基于碳足迹测度模型的TransCAD二次开发

合集下载

基于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的二次开发研究

基于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的二次开发研究

基于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的二次开发研究
王浩骅;王卉;刘军
【期刊名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3(019)003
【摘要】总结通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中的空间分析工具,探讨使用模型生成器建立空间分析模型的通用方法,并结合实例详细阐述了建立空间分析模型的详细步骤.事实证明,建立空间分析模型,将独立的空间分析工具组合成一个新的操作序列,可以提高ArcGIS为公安部门服务的效率,实现对系统的二次开发.
【总页数】5页(P87-91)
【作者】王浩骅;王卉;刘军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35.39
【相关文献】
1.基于ArcGIS的泰森多边形法区域降水量计算二次开发研究 [J], 刘蓬勃
2.ArcGIS地理配准和空间分析工具在改变林地用途案件分析中的应用 [J], 郭树林
3.土地勘测定界中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的比较研究 [J], 李致博
4.土地勘测定界中 ArcGIS 空间分析工具的比较研究 [J], 李致博
5.基于ArcGIS的地类统计分析工具研发与应用 [J], 王岩;吴大鹏;周文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GDP32Ⅱ资料处理软件的二次开发与应用

GDP32Ⅱ资料处理软件的二次开发与应用

GDP32Ⅱ资料处理软件的二次开发与应用
苏彦丁
【期刊名称】《华北国土资源》
【年(卷),期】2015(0)6
【摘要】GDP32Ⅱ电法工作站是目前国内物探市场上应用广泛的电法勘探仪器,它是由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ZONGE公司2004年开发完成的电法勘探仪器,由于其配套的软件都是英文版本,而且比较零散,大部分程序功能单一,并不方便用户的使用.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ZONGE公司的软件进行了汉化、整合,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二次开发,形成了新的数据处理解释系统,其功能与原来的软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该软件在多次应用中被证实具有友好的界面、使用方便、软件功能强大,完全能满足目前对GDP32Ⅱ仪器的应用,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前景,本文介绍了这套软件的功能和部分应用.
【总页数】3页(P126-128)
【作者】苏彦丁
【作者单位】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山西运城 0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7
【相关文献】
1.危机矿山资料二次开发与应用效果 [J], 钟华;刘和花;王向成;张全胜;宁丽丽
2.危机矿山资料二次开发与应用效果 [J], 钟华;刘和花;王向成;张全胜;宁丽丽
3.基于GDP32Ⅱ仪器中CSAMT AVG数据的预处理软件开发 [J], 廖国忠;李富;梁生贤
4.藏北伦坡拉盆地地震模拟资料的二次开发与应用 [J], 蔡大江
5.矿井随钻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开发与应用 [J], 张军;雷晓荣;王信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数据相关性分析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传感器在线故障监测系统

基于数据相关性分析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传感器在线故障监测系统

《工业控制计算机》2017年第30卷第12期现代化电厂生产过程中,传感器测量的实时数据是机组性能监测、自动控制以及运行优化的重要基础,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传感器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提出了严格要求。

而在电站实际生产过程中,一方面随着机组运行时间的增加,各传感器工作状态不断劣化,另一方面,电厂大多传感器工作环境相对严苛,容易发生故障,传感器异常测量数据将对机组安全、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需要对电厂各传感器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故障传感器并处理,以确保其输出为正常数据,保证系统信息获取的准确性,从而维持机组稳定运行。

本系统以某200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为例,从现场SIS系统中将各传感器的测量数据经由数据接口接至实时数据库和在线计算程序。

面对如此繁多的数据源以及传感器之间存在的冗余信息,应用服务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过滤处理,从中挖掘有效信息并且根据历史数据分析传感器之间的相关性,进而分析判断各传感器的运行状态,对故障状态传感器进行报警和后续处理,以提高能效分析与机组监测系统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1系统设计1.1系统数据流传感器在线状态监测系统数据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具体过程如下:1)从现场读取实时运行数据,对各测量值进行量程检验,若超过上下限值,则直接判定其为故障,并暂时以默认值作为其重构值,在后续数据重构模块中精确计算其重构值;2)在数据重构模块基础层中,对硬件冗余传感器做基于数理统计方法的重构值计算,根据重构值与测量值之间的残差判断传感器状态,并以重构值作为该参数的正确值,组成最初的可靠数据集;3)在数据重构模块扩展层中,每一级各传感器数据重构模型的输入为上一级输出更新后的可靠数据集中的相关数据,模型输出为传感器的重构值;每一级所有数据重构模型完成输出后,根据重构值与测量值之间的残差判断传感器状态,之后汇总该级健康传感器的测量值和故障传感器的重构值,输入可靠数据集,作基于数据相关性分析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传感器在线故障监测系统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for Sensor Faults in CCGT Power Plants Basedon Analysis of Data Relevance李磊司风琪于海泉黄郑(东南大学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96)摘要: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布置了大量传感器,各传感器测量数据间包含了丰富的冗余信息。

江苏省2024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名单

江苏省2024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名单

可靠
一、南京大学
1.基于协调分布协作的智能电网运行机制及其应用
2.柔性节能智能汽车网络控制系统研究
3.测控融合技术在智能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4.低碳技术对未来能源系统节能降耗及环境影响研究
5.下一代智能汽车协同技术及安全技术研究
6.基于智能电网的微电网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7.基于智能控制的复杂工业系统异常检测及定位
8.新型电化学储能技术在风能太阳能中的应用
9.基于信息化管理的智能家居系统
10.大型智能电网综合能源优化运行技术
11.大数据能源信息计算和分析
12.基于系统分析的节能空调系统及其可视化研究
13.基于物联网的电能负荷预测方法研究
14.面向未来电力设备优化调度的新方法
15.基于智能电网的微电网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二、东南大学
1.可再生能源调度与电网稳定控制研究
2.新型电池高效充放电技术研究
3.先进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及循环寿命的研究
4.新型压电驱动器在电网平衡调节中的应用
5.能源物联网分布式协同技术研究
6.新型储能器优化控制方法研究
7.光伏太阳能发电系统控制及其节能优化。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_二次开发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820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_二次开发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820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科研热词 高拱坝 空化模型 空化性能 湍流模型 渗流场 水利工程 应力场 双吸泵 全耦合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4年 科研热词 锚网支护 超声辅助提取 语音信号处理 矿井瞬变电磁响应特征 物理模拟 桑葚 数据处理 教学平台 嵌入式系统 多糖 响应面分析法 二次开发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科研热词 震害分析 阪神地震 数值仿真 地铁车站 abaqus
推荐指数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科研热词 非几何特征 计算机图形学 组织场 磨削淬硬 硬度场 监测数据管理系统 激光扣曼光谱 溶胶-凝胶 温度场 混合编程 氧化铈 氧化 数值模拟 应力 实验平台 图样文件 objectarx maya二次开发 matlab数学库 mapobjects gis fbg autocad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科研热词 颗粒流 空气质量模式 焊装夹具 桩基础 查表法 无机盐气溶胶 数值分析 工作性状 大气污染防治 大气复合污染 参数化设计 光化学反应 二次有机气溶胶 ug二次开发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东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送审抽签结果Exporttime202

东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送审抽签结果Exporttime202

东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送审抽签结果 Export time:2020-05-15 09:16:29论文编号学院名称专业名称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姓名学生学号MS2020001建筑学院建筑学理解加德满都谷地活态遗产:记录、阐释与呈现04潘文蔚01115210 MS2020002建筑学院建筑学东南大学中大院更新改造设计-1冉旭01115304 MS2020003建筑学院建筑学高性能轻型房屋系统设计与建造研究 ——以四牌楼热能实验室改造为例6洪齐远01115311 MS2020004建筑学院建筑学数据视角下的韧性城市研究与设计—以南京为例-1张子凡01115315 MS2020005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环东大周边地区“硅巷”创新空间规划设计07李萌01215207 MS2020006建筑学院城乡规划南京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十四五课题前期研究-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研究占焕然01215219 MS2020007建筑学院风景园林建成环境景观更新设计研究-高玥琰高玥琰01515101 MS2020008建筑学院风景园林城市废弃地景观修复及再生规划设计--以河口城区为例-3黎颖琳01515109 MS2020009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数控机床在线管理与监测系统研发梅耕铜02014123 MS2020010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机运行状态无线采集与分析装置研发李海宾02016217 MS2020011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行人车辆目标检测和跟踪方法研究李尚杰02016306 MS2020012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激光切割加板材工艺模型与模拟研究雷超群02016414 MS2020013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基于纳米异质结的光电化学葡萄糖检测特性研究陈俊名02016440 MS2020014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线型非线性线控驱动机构设计安照邦02016520 MS2020015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基于深度图像的骨骼追踪与虚拟现实中的本体感知研究程琳智02016524 MS2020016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协调变形连接结构的热力耦合分析余前国02016527 MS2020017能源与环境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电厂风机运行状态评估刘东川03016209 MS2020018能源与环境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600MW火电汽轮机组主汽压力优化研究朱子昂03016216 MS2020019能源与环境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某双抽供热机组热电联产经济性分析王梓03016230 MS2020020能源与环境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氨水吸收-压缩复合式热泵热力学设计与分析王晨03016316 MS2020021能源与环境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火电机组燃烧后CO2捕集系统优化运行陈显浩03016332 MS2020022能源与环境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静电耦合电容传感器灵敏度特性分析许世朋03016419 MS2020023能源与环境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600 MW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流化床燃煤发电经济性分析评估潘却易03016435 MS2020024能源与环境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熔融盐单罐储热装置的设计陈祎祺03116601 MS2020025能源与环境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电焊烟尘高效收集方法的数值模拟研究刘若溪03116603 MS2020026能源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多级消毒对供水管网中余氯衰减及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周龙燕03216717 MS2020027能源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复合滤料负载催化剂脱硝性能试验研究谷星宇03216739 MS2020028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基于亚马逊AWS深度学习的医疗图像识别从昊04016111 MS2020029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X波段宽带异形曲面相控阵设计朱盛池04016133 MS202003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通信系统中高效doherty射频功放的设计张谦威04016135 MS2020031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孤立词识别研究张梦哲04016226 MS2020032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毫米波集成天线设计刘书源04016233 MS2020033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8-12GHz CMOS功率放大器设计仁民04016319 MS2020034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雾无线接入网中的编码缓存方法研究谭千里04016411 MS2020035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大规模MIMO-OFDM信道估计方法研究陈衍04016415 MS2020036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基于知识图谱的领域概念体系快速构建李子健04016421 MS2020037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基于深度学习的实时人脸检测系统徐宏岩04016424 MS2020038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面向无人驾驶的先进车载雷达与通信一体化设计巩智含04016525 MS2020039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无线光通信胡超04016628 MS2020040无锡分校信息工程(无锡分校)高速PAM4判决反馈均衡器设计葛文娟04216704 MS2020041无锡分校信息工程(无锡分校)一种宽量程高精度TDC设计及其阵列应用黄志超04216740 MS2020042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隧道的影响研究杨旭辉05116217 MS2020043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江宁G58地块社区中心装配式RC框架结构施工图设计皇甫尧05116320 MS2020044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南通田家炳中学高中部新建工程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吴其染05116321MS2020045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徐州第一中学教学楼设计何威岩05116421 MS2020046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基于Miura折痕的固面可展天线优化方案研究王叶05116502 MS2020047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南通师范新校区(二期)学前楼南楼结构设计梁潇05116607 MS2020048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用于城市环岛立交的十字形自锚式悬索桥(单箱单室混凝土主梁)王田虎05116608 MS2020049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九龙湖科技创业配套服务中心项目服务中心主体施工组织设计马浩然05116609 MS2020050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基于 BIM 的某公共工程建筑能耗分析与方案优化洪靖晴05216205 MS2020051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基于机器学习的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数据分析顾苏豫05216210 MS2020052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装配式建筑工地智能巡运机器人平台设计与算法研究肖阳功杰05216216 MS2020053土木工程学院工程力学金属橡胶元件粘接强度与破坏的有限元分析杨科05316128 MS2020054土木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山东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俞文星05517106 MS2020055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基于多层无机钙钛矿的光电探测器研究梁星辰06016109 MS2020056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器定向激发特性研究周智仁06016121 MS2020057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基于眼电信号的观看三维显示视觉舒适度研究韩杜卿06016214 MS2020058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照明光源的优化匹配及软件实现解康辉06016224 MS2020059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神经网络算法的硬件加速研究蒋明俊06016230 MS2020060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马赫泽德型电光调制器仿真设计李悦06016309 MS2020061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语义分割领域泛化能力的评估张子立06016412 MS2020062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可穿戴设备微型显示器关键电路设计侯耀儒06016436 MS2020063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单模光纤的PMD性能参数研究王煦汇06116102 MS2020064无锡分校电子科学与技术(无锡分校)面向IoT设备的宽电压低功耗SRAM设计与实现沈正国06216607 MS2020065数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信任度影响下的谣言传播动态模型研究徐雨嫣07116107 MS2020066数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半变异函数方法在贝叶斯反问题中的应用研究黄景颢07116109 MS2020067数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一类带Robin边界条件的热方程反边值问题王子健07216111 MS2020068数学学院统计学随机波动率模型研究与实证分析丁佳莹07316103 MS2020069数学学院统计学考虑风电并网的电动汽车集群优化调度问题研究黄瑞07316114 MS2020070自动化学院自动化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医学图像分割研究张明辉08016129 MS2020071自动化学院自动化室外电磁组智能车控制研究白嵩08016229 MS2020072自动化学院自动化基于车载摄像头视觉的轮式移动机器人定位算法设计与实现梁静思08016230 MS2020073自动化学院自动化基于Andriod的安规测控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设计高一峰08016315 MS2020074自动化学院自动化切换拓扑下多智能体编队包围控制设计与仿真许义程08016322 MS2020075自动化学院机器人工程基于图像的皮损评估方法研究施殊08116119 MS2020076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于DDS的软件仿真系统的状态检测张瑞鑫09015226 MS2020077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物体跟踪算法的实现陶钰聪09016112 MS2020078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Android应用层虚拟化机的识别技术研究与实现刘睿钊09016227 MS2020079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于图计算的威胁情报计算系统设计与实现陈若华09016309 MS2020080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安检危险物品自动检测系统吕顺09016328 MS2020081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协作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算法设计与实现胡黛琳09016407 MS2020082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于VPP的高性能深度包检测技术研究与实现吕权丰09016412 MS2020083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互联网服务资源库Web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周四海09016440 MS2020084物理学院应用物理学沸石晶体对原子氧吸附量的模拟研究阳华强10116122 MS2020085物理学院应用物理学Quasi部分子分布函数的研究邵克戌10116123 MS2020086物理学院物理学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沉积物中三维导电网络研究程继超10316118 MS2020087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生物医学工程数字PCR液滴图像处理与分析算法研究邵立志11116124 MS2020088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生物医学工程固态纳米孔对脂质体的单分子检测吴隽祺11116212 MS2020089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生物医学工程(七年制)酸酐修饰的酸响应抗癌纳米药物段秋怡11216103 MS2020090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生物医学工程(七年制)人体呼出气体检测系统的设计鞠永旭11216127MS202009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固-固相变储热材料的制备与储热性能研究张齐凯12016117 MS2020092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颗粒/PEEK复合材料及烧结制备工艺研究曾祥湖12016121 MS202009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有机纤维表面生物矿化改性研究卞思源12016226 MS2020094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稀土元素微合金化对耐热铝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石宇阳12016408 MS2020095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碱激发矿渣体系中钼酸盐对钢筋的阻锈行为研究孟轩12016419 MS2020096人文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明朝的监察制度及其启示卢一阁13116116 MS2020097人文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边疆地区的社会治安风险及其防控策略研究——以西藏自治区xx市为例支张13116134 MS2020098人文学院社会学国家管辖权过度入侵下的医生职业异化现象研究魏皖豫13216112 MS2020099人文学院社会学“制造”贵族?——以中产阶级家庭儿童的马术培训参与为例张一菡13216114 MS2020100人文学院旅游管理马拉松比赛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以xx马拉松为例秦治国13316124 MS2020101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多模态视角下对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的解读姜雯蕊13416122 MS2020102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九叶诗派诗风源流考证朱翔宇13416143 MS2020103人文学院哲学绘画之艺术性与技术性的哲学反思董晨颖13616111 MS2020104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基于CHFS数据的家庭社会网络对股票市场参与的影响研究刘纯纯14116110 MS2020105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技术进步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研究张子扬14216121 MS2020106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我国理财市场现状与居民投资渠道拓展研究石雪婷14216132 MS2020107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基于消费者行为的场景营销模式研究张耿南14316124 MS2020108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涉诉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分析赫翊然14416114 MS2020109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江苏省境外投资企业对外投资风险和绩效分析杨莹14416209 MS2020110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杨朋沛14516106 MS2020111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赵颖14516107 MS2020112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高铁与农业增长:来自中国县域的证据王欣平14516204 MS2020113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南京市服务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研究崔雪14616123 MS2020114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产融结合对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郭子毅14616126 MS2020115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英文)中国是否存在创新悖论?——来自中国高校的例证董姗姗14Y16101 MS2020116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单级式电动汽车充电器技术研究揭宇飞16016207 MS2020117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有源箝位三电平逆变器控制策略优化设计张博伦16016322 MS2020118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伺服驱动系统的摩擦建模和补偿方法研究周昊玥16016402 MS2020119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电机控制系统侯洁华16016407 MS2020120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基于遗传算法的VSC-HVDC参数辨识研究冯坚16016410 MS2020121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基于高频信号注入的永磁体磁化状态估计方法郭轩江16016529 MS2020122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微电网的安全域模型李瑾一16016603 MS2020123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及多能存储的多能源系统可靠性评估孙凯16016625 MS2020124外国语学院英语民谣与谣言的传播——基于谣言传播理论对1666年伦敦大火时期民谣的分析廖笙羽17116211 MS2020125外国语学院英语The Effects of Role Playing in Multimodal Teaching Approach on College E刘晓雅17116212 MS2020126外国语学院英语英汉外交委婉语的语用对比分析翟雪17116304 MS2020127外国语学院日语日本における高齢単身女性の貧困問題刘斐然17216103 MS2020128外国语学院日语日本学校いじめ防止対策についての研究张琬琳17216211 MS2020129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多场耦合增强光催化CO2转化陆丹晨19116116 MS2020130化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Hedgehog抑制剂Itraconazole及其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韦庆19216101 MS2020131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缺陷态钴基硫化物的设计、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赵忠兴19316114 MS2020132交通学院交通工程(茅以升)基于车牌识别数据的城市路网动态OD估计方法戚心怡21016108 MS2020133交通学院交通工程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快速路网OD矩阵获取方法孙文婷21116203 MS2020134交通学院交通工程慢行交通出行幸福感分析及提升策略肖港21116204 MS2020135交通学院交通工程城市快速路出入口危险驾驶行为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李佳硕21116216 MS2020136交通学院交通运输基于行人异质性的交叉口行人危险行为研究陈洁21216113MS2020137交通学院交通运输集装箱堆场场桥调度优化问题研究秦思行21216127 MS2020138交通学院测绘工程GIS技术在第三次土地调查中的应用研究李美期21316102 MS2020139交通学院地理信息科学河湖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移动端设计与开发李亮斌21516120 MS2020140交通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茅以升土壤固化技术研究孙新宇21016207 MS2020141交通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高速公路热再生技术效益评价研究郑健21716120 MS2020142交通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沪昆高速大云互通改造及连接线三维设计张耀天21716123 MS2020143交通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公铁两用斜拉桥桥塔结构稳定分析叶乔炜21716132 MS2020144交通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基于数据融合的路面性能评价及预测蔡镇泽21716133 MS2020145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脑影像分类方法研究蔡鸿杰22016122 MS2020146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基于人体动作识别的四足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钱禄林22016209 MS2020147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道路应急抢通三维场景创建技术研究李婧雯22016303 MS2020148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基于ue4引擎的三维室内设计系统何嘉颖22016406 MS2020149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多无人机自主行为决策仿真陈鹏敏22016415 MS2020150艺术学院美术学噶玛嘎孜派唐卡对汉地青绿山水的吸收与创新研究安泓霖24116108 MS2020151艺术学院动画动画短片《鱼缸》的分镜设计董欣盈24216105 MS2020152艺术学院产品设计塑料人饲养计划活动视觉传达设计蓝馨24316117 MS2020153艺术学院产品设计多功能整合式宠物猫居舍设计吴雨恬24316119 MS2020154艺术学院产品设计流行的背后—— 基于网络流行语的字体设计吴雅立24316211 MS2020155法学院法学争议海域渔业合作协定机制研究丁磊情25016103 MS2020156法学院法学论中国存托凭证基础法律关系的构造曹爱凝25016203 MS2020157法学院法学政府清单与营商环境的关系及其实现机制熊文菲25016220 MS2020158法学院法学教师实施惩戒问题研究王瑞琦25016233 MS2020159医学院生物工程D-氨基酸拆分工艺的优化田甜41116108 MS2020160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疫情期间部分家庭就餐行为调查及分餐制方案设计吴志鑫42115101 MS2020161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兽药多残留检测新方法研究赵传东42115116 MS2020162公共卫生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个人账户余额对商业保险购买的影响向欣雅42216111 MS2020163公共卫生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老年衰弱对医保类型影响就医行为的调节效应研究阿孜古力·合里42216113 MS2020164吴健雄学院工科试验班基于强化学习的控制算法中Q(σ,λ) 算法研究刘家怡61516102 MS2020165吴健雄学院工科试验班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大规模反射阵面通信研究易晨扬61516217 MS2020166吴健雄学院工科试验班车路协同环境下高速公路交织区设计方法王屹宁61516229 MS2020167吴健雄学院工科试验班探究深度学习模型在医学图像检测中的不确定性估计杨佳伟61516313 MS2020168吴健雄学院工科试验班浙江杭州创新孵化中心科技楼结构设计朱锰61516406 MS2020169吴健雄学院工科试验班跨模态数据的知识蒸馏吴超逸61516429 MS2020170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基于Django与Flask的积分商城方案李国正71116113 MS2020171软件学院软件工程通用开关服务刘乐71116119 MS2020172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在线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余欣龙71116132 MS2020173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基于Quill富文本编辑器的在线文档系统研究邹仕艺71116208 MS2020174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基于知识图谱的人物关系探索和分析徐浩栋71116321 MS2020175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云应用软件自动化测试框架的设计与实现陆颖71116405 MS2020176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全英文)校园宿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刘钊伟71Y16123。

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固存的影响测度及关键指标

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固存的影响测度及关键指标

㊀第21卷㊀第6期2023年12月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JournalofChineseUrbanForestryVol 21㊀No 6Dec 2023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固存的影响测度及关键指标∗袁旸洋1ꎬ2㊀郭㊀蔚1㊀汤思琪1㊀杨明珠1㊀汪瑞军31㊀东南大学建筑学院㊀南京㊀2100962㊀江苏省城乡与景观数字技术工程中心㊀南京㊀2100963㊀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㊀合肥㊀230601㊀收稿日期:2023-10-3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838003)ꎻ东南大学 至善青年学者 支持计划(2242023R40002)㊀第一作者/通信作者:袁旸洋(1987-)ꎬ女ꎬ博士ꎬ副教授ꎬ硕士生导师ꎬ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理论㊁数字景㊀㊀㊀㊀㊀㊀观技术㊁城市蓝绿空间ꎮE-mail:yyy@seu edu cn㊀通信作者:汪瑞军(1986-)ꎬ男ꎬ博士ꎬ讲师ꎬ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㊁城市绿地生态㊁城乡风貌与环境设㊀㊀㊀㊀㊀㊀计ꎮE-mail:2021800162@hfut edu cn摘要: 双碳 背景下城市空间碳汇结构与布局的提升与优化是重要的研究内容ꎮ作为碳汇效益的主要载体ꎬ城市蓝绿空间在增汇减碳方面具有协同作用ꎬ但当下对于城市蓝绿空间整体格局对其碳固存的影响关联研究不足ꎮ文章以合肥中心城区为例ꎬ基于2000㊁2010㊁2020年的数据ꎬ在量化城市蓝绿空间格局特征的基础上ꎬ采用机器学习XGBoost ̄SHAP模型测度与解译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固存的影响及关键指标ꎮ结果表明:1)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固存具有影响ꎬ且不同格局特征的影响程度不同ꎮ2)影响碳固存的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关键指标有斑块层的FRAC㊁CONTIG㊁AREA和ENNꎬ类型层的ED㊁COHESION㊁DIVISION和LSIꎮ3)蓝绿斑块形状复杂度越高ꎬ越有利于碳汇效益的发挥ꎻ蓝绿空间分布的聚集度越高㊁距离越近㊁连通度越高ꎬ碳汇效益越好ꎮ据此ꎬ提出以碳增汇为目标的城市蓝绿空间格局规划优化策略ꎬ以期为城市蓝绿空间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ꎮ关键词:城市蓝绿空间ꎻNPPꎻ景观格局指标ꎻ数字景观技术ꎻXGBoost ̄SHAP模型DOI:10.12169/zgcsly.2023.10.30.0001AssessingtheImpactofUrbanBlue ̄GreenSpacePatternonCarbonSequestrationandItsKeyIndicatorsYuanYangyang1ꎬ2㊀GuoWei1㊀TangSiqi1㊀YangMingzhu1㊀WangRuijun3(1 SchoolofArchitectureꎬSoutheastUniversityꎬNanjing210096ꎬChinaꎻ2 JiangsuProvincialUrbanandRuralDigitalTechnologyEngineeringCenterꎬNanjing210096ꎬChinaꎻ3 CollegeofArchitectureandArtꎬ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ꎬHefei230601ꎬChina)Abstract:Inthecontextof dualcarbongoals ꎬenhancingandoptimizingthestructuresandlayoutsofcarbonsinkinurbanspacesisasignificantresearchtopic.Urbanblue ̄greenspace(UBGS)ꎬservingastheprimaryfacilitatorsofcarbonsinkbenefitsꎬexertsasynergisticinfluenceoncarbonsequestrationandemissionsreduction.TakingHefei scitycoreasanillustrativecasestudyꎬthispaperemploysthemachinelearningmodelꎬXGBoost ̄SHAPꎬtogaugeandelucidatetheinfluenceoftheUBGSpatternoncarbonsequestrationandtheirpivotalindicatorsafterquantifyingthecharacteristicsoftheUBGSpatternwiththedataspanningtheyears2000ꎬ2010ꎬand2020.Thefindingsunveil:1)TheUBGSpatternhasadiscernibleinfluenceoncarbonsequestrationꎬandpatternswithdifferentcharacteristicshavevariedextentofinfluenceatthatꎻ2)ThepivotalindicatorsoftheUBGSpatternforassessingtheinfluenceoncarbonsequestration㊀第6期㊀袁旸洋㊀郭㊀蔚㊀汤思琪ꎬ等: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固存的影响测度及关键指标㊀㊀includethepatch ̄levelmetricslikeFRACꎬCONTIGꎬAREAandENNꎬandtheclass ̄levelmetricssuchasEDꎬCOHESIONꎬDIVISIONandLSIꎻand3)Highercomplexityintheshapeofblueandgreenpatcheswillbringhigherbenefitsfromcarbonsequestrationꎬandlinearpatchesexhibitsubstantiallylowercarbonsinkbenefitsincomparisontoarea ̄shapedpatches.Enhancedaggregationꎬcloserproximityꎬandheightenedconnectivityofblueandgreenspacescorrelatewithsuperiorcarbonsinkbenefits.BasedonthisꎬtheoptimizationstrategiesforUBGSpatternplanningareproposedwiththecarbonsequestrationandemissionreductionasthegoalꎬwiththeaimtoprovidereferencesfortheplanningandmanagementoftheUBGS.Keywords:urbanblue ̄greenspaceꎻNPPꎻlandscapemetricꎻdigitallandscapetechnologyꎻXGBoost ̄SHAPmodel㊀㊀近年来CO2等温室气体排放加速全球变暖ꎬ引发了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ꎮ为应对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威胁ꎬ2016年«巴黎协定»敦促世界各国通过实际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ꎬ增强固碳能力ꎬ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1]ꎮ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碳中和㊁碳达峰战略ꎮ城市虽然仅占全球陆域总面积的3%ꎬ却产生了超过70%的碳排放[2]ꎮ由此ꎬ城市在我国 双碳 战略的实施中具有关键地位ꎬ推动城市空间碳源汇结构与布局向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当下重要的研究内容ꎮ城市蓝绿空间(Urbanblue ̄greenspaceꎬUBGS)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留存或新建的绿色空间和蓝色空间的总和ꎬ包括所有自然㊁半自然㊁人工的绿地与水体ꎬ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3-4]ꎮ研究表明ꎬ绿色空间是碳汇量最大的贡献者ꎬ其产生的碳汇可以抵消28%~37%的CO2排放量ꎬ而湿地㊁河流㊁湖泊和沼泽等蓝色空间是巨大的碳库ꎮ除了植被㊁土壤的固碳释氧功能ꎬ城市蓝绿空间还可以通过缓解城市热岛效应㊁改善人居环境微气候ꎬ促进居民绿色出行等途径ꎬ间接减少碳排放[5]ꎮ综上ꎬ蓝绿空间具有直接增碳汇㊁间接减碳排的双重生态效益ꎬ是城市中发挥碳汇效益的主要载体[6]ꎮ以往关于城市蓝绿空间碳汇的研究多聚焦绿地和森林的碳汇量估算方法ꎬ包括样地清查法㊁模型估算法[7]㊁遥感反演法[8]和温室气体清查法等ꎮ其中ꎬ基于遥感技术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PrimaryProductivityꎬNPP)[9-10]估算已广泛应用于区域和城市尺度ꎮ有学者从城乡规划学和生态学的角度ꎬ分析土地利用变化㊁气候变化[11-12]㊁城市树种及其生长周期[13]对城市蓝绿空间碳汇的影响机制ꎮ例如:Li等[14]证明城市中森林面积的增大对NPP有正向影响ꎻYang等[15]研究了NPP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认为ꎬ耕地向林地和草地的转换可以有效提高生态系统固碳能力ꎮ景观格局是市域生态空间尺度影响碳汇功能提升的关键因素ꎮ城市蓝㊁绿空间具有相似的自然生态属性ꎬ在生态功能和物质交换㊁能量流动等自然过程中相互影响㊁相互依存ꎬ具有强关联性和整体性[16]ꎬ共同构成了城市自然碳汇系统ꎮ现有研究多从单一绿色空间中格局及群落构成的角度展开[17-18]ꎬ而已有研究证实ꎬ城市水体对绿地的碳汇能力提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ꎬ当下关于城市整体蓝绿空间格局对碳汇效益影响的研究有待开展[19-20]ꎮ本研究从整体性视角出发ꎬ以合肥中心城区为例ꎬ采用景观格局指标量化2000㊁2010㊁2020年城市蓝绿空间格局特征ꎬ基于机器学习的XGBoost ̄SHAP模型测度蓝绿空间格局特征对NPP的影响ꎬ并解译其关键指标ꎬ解析城市蓝绿空间格局特征如何影响碳固存(Carbonsequestration)ꎬ旨在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基于碳增汇目标的城市蓝绿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参考ꎬ助力城市蓝绿空间融合发展ꎮ1 研究区概况合肥位于安徽省中部(117ʎEꎬ31ʎN)ꎬ属长三角城市群ꎬ天然山水禀赋良好ꎬ呈现 岭湖辉映 的蓝绿交织体系ꎮ平均海拔约37 51mꎬ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ꎬ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ꎬ冬冷夏热ꎻ年平均气温15 7ħꎬ年平均日照2100h以上ꎻ降雨量近1000mmꎬ主要集中在5 6月ꎮ2000年以来ꎬ合肥城市快速扩张㊁人口增长7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1卷迅速ꎬ2022年迈入了特大城市行列ꎮ在此期间ꎬ合肥市政府重视城市环境建设ꎬ积极响应生态文明建设战略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聚焦于城市环境修复ꎬ蓝绿空间在发展中得到保护与恢复ꎮ从国土区位㊁发展特点㊁自然资源等方面来看ꎬ合肥是长江中下游高密度城市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ꎮ本文的研究范围为合肥市中心城区ꎬ即«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 2035年)»中市辖区范围ꎬ包括蜀山㊁包河㊁瑶海㊁庐阳4个行政区ꎬ总面积为1312 5km2ꎮ2㊀研究方法选取2000㊁2010㊁2020年的数据进行研究ꎬ以避免单个年份的遥感及气象数据因精度㊁极端气候等因素带来误差ꎮ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蓝绿空间格局特征量化㊁碳固存计算㊁关键指标分析与解译ꎮ2 1㊀数据获取与处理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包括土地利用数据㊁气象数据㊁植被类型数据㊁NDVI数据(表1)ꎮ从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https://www.gscloud.cn/)获取2000㊁2010年LandsatTM及2020年LandsatOLI共3期遥感影像ꎬ空间分辨率30mꎮ基于GoogleEarthEngine平台对影像进行辐射定标㊁大气几何校正㊁条带修复等处理ꎮ根据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监测数据分类系统(LUCC)遥感解译处理后的影像ꎬ将其划分为耕地㊁林地㊁草地㊁建设用地㊁水体㊁未利用地6类ꎬ得到各期合肥市土地利用分类数据ꎮ采用Kappa系数对分类后图像精度评估验证ꎬ总体精确度达到85%ꎬ高于最低精度要求ꎮ利用ArcMap10 8软件将林地㊁草地重分类成绿色空间ꎬ将水体重分类成蓝色空间ꎬ获得2000㊁2010与2020年合肥中心城区蓝绿空间分布图(图1)ꎮ表1㊀数据来源及处理㊀㊀数据类型㊀㊀㊀㊀㊀㊀㊀数据来源数据精度土地利用数据GoogleEarthEngine(https://earthengine google com/)Landsat ̄5(2000年)㊁landsat ̄7(2010年)㊁Landsat ̄8(2020年)30mˑ30m气象站点数据气温降水日辐射地理遥感生态网(http://www gisrs cn/)30mˑ30m植被类型覆盖图地理遥感生态网(http://www gisrs cn/)30mˑ30mNDVI数据GoogleEarthEngine(https://earthengine google com/)Landsat ̄5(2000年)㊁landsat ̄7(2010年)㊁Landsat ̄8(2020年)30mˑ30m图1㊀合肥中心城区蓝绿空间分布2 2㊀基于CASA模型的NPP计算采用NPP表征城市蓝绿空间碳固存能力ꎬ选用CASA模型进行计算ꎮCASA模型由Potter等[21]1993年提出ꎬ用于表征陆地生态系统中H2O㊁C和N通量跟随时间演变而不断变化的生态系统过程ꎬ适合区域尺度的NPP研究和估算[22]ꎬ计算公式如下:NPPxꎬt()=APRAxꎬt()ˑεxꎬt()(1)㊀㊀式(1)中:NPP(xꎬt)表示像元x在t月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单位:gC m-2 a-1)ꎻAPAR(xꎬt)表示像元x在t月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单位:gC m-2 month-1)ꎻε(xꎬt)表示像元x在t月的实际光能利用率(单位:gC MJ-1)ꎮ8㊀第6期㊀袁旸洋㊀郭㊀蔚㊀汤思琪ꎬ等: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固存的影响测度及关键指标㊀㊀植被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取决于太阳辐射和植物本身的特征ꎬAPRA的计算公式如下:APRAxꎬt()=SOLxꎬt()ˑFPARxꎬt()ˑ0 5(2)㊀㊀式(2)中:SOL(xꎬt)表示t时期像元x在t月的太阳总辐射(单位:MJ m-2month-1)ꎻFPAR(xꎬt)为植被层对入射光合有效辐射的吸收比例ꎻ常数0 5表示植被所能利用的太阳有效辐射占太阳总辐射的比例ꎮεxꎬt()=Tεxꎬt()ˑTεxꎬt()ˑWεxꎬt()ˑεmax(3)㊀㊀式(3)中:Tε1(xꎬt)和Tε2(xꎬt)分别指月高温㊁月低温对光能利用率的胁迫作用系数ꎻWε(xꎬt)为水分胁迫的影响系数ꎻεmax是理想条件下的最大光能利用率(单位:gC MJ-1)ꎮ基于NPP计算结果ꎬ使用自然断点法对计算结果分级ꎬ得到合肥中心城区3年的NPP空间分布(图2)ꎮ图2㊀合肥中心城区2000㊁2010㊁2020年NPP空间分布2 3㊀城市蓝绿空间格局特征量化选用斑块层与类型层的景观格局指标量化城市蓝绿空间格局特征(表2)ꎮ斑块层指标强调单个蓝绿斑块的特征ꎬ类型层侧重表征蓝绿空间整体形态特征ꎬ采用Fragstats4 3软件计算ꎮ由于城市区域的蓝绿空间格局表现出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和尺度依赖性[23]ꎬ需选取适宜的移动窗口尺度ꎮ通过粒度和幅度分析方法确定60m为最适合研究区的粒度值ꎬ400m作为格局计算时移动窗口的大小ꎮ2 4㊀XGBoost模型构建与SHAP方法解译eXtremeGradientBoosting(XG ̄Boost)机器学习模型是由Chen等[24]提出的一种结合监督学习和集成学习方法的极限梯度提升树算法ꎮ针对本研究数据集庞大㊁特征复杂的问题ꎬXGBoost模型训练结果稳定㊁模型训练效率高ꎬ可很好地避免过拟合现象的发生[25]ꎮ本研究分别基于斑块层和类型层2类指标及其对应的3年NPP值ꎬ构建6个数据集ꎮ以2020年为例ꎬ采用ArcGIS10 7软件的随机取样工具创建随机取样点20000个ꎬ将斑块层各指标和NPP计算值提取至点ꎮ在建立类型层数据集时ꎬ考虑到取样点分布的均匀性及数据量ꎬ创建随机取样点40000个ꎬ剔除不属于蓝绿空间的点ꎮ为避免模型的过拟合现象发生ꎬ对数据集进行了正则化处理ꎬ将80%的数据作为训练集㊁20%的数据作为测试集用于模型验证ꎮ其次ꎬ借助贝叶斯优化方法(Tree ̄structuredParzenEstimatorꎬTPE)调整XGBoost模型超参数ꎬ选取模型中主要超参数n_estimators㊁max_depth㊁learning_rate进行优化ꎮ之后ꎬ选择平均绝对误差(MeanAbsoluteErrorꎬMAE)㊁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dErrorꎬRMSE)和决定系数(R2)做为预测效果的评价指标ꎬR2越接近1ꎬ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越好[26]ꎮ此外ꎬ利用十折交叉验证法检验模型的泛化能力ꎬ对预测模型精度进行估计[27]ꎮ验证结果6个数据集的均方根误差RMSE㊁评价绝对误差MAE均较小ꎬR2值均接近1ꎬ十折交叉验证结果为0 699~0 942ꎬ表明建立的XGBoost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精度水平符合预期要求ꎮ9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1卷表2㊀蓝绿空间格局特征指标指标分类指标名称㊀㊀计算公式㊀㊀㊀㊀内涵斑块层面积(AREA)AREA=aij110000()蓝绿斑块的面积周长(PERIM)PERIM=pij斑块的周长ꎬ包括斑块内部孔隙的边缘长度欧式距离(ENN)ENN=ðzr=1hijrz斑块边缘与斑块质心之间的平均距离分形维数(FRAC)FRAC=2ln0 25pij()lnaij1ɤFRACɤ2()空间尺度(斑块大小)范围内的形状复杂性近圆指数(CIRCLE)SQUARE=1-aijasij[]0ɤCIRCLEɤ1()方形斑块CIRCLE=0ꎬ细长线性斑块CIRCLE=1邻近指数(CONTIG)CONTIG=ðzr-1cijkasijéëêêùûúú-1v-10ɤCONTIGɤ1()蓝绿斑块的空间连通性或邻近性类型层面积占比(PLAND)PLAND=ðnj=1aijA每种斑块类型的比例丰度最大斑块指数(LPI)LPI=maxaij()A100()空间类型的优势度量边缘密度(ED)ED=EA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空间形状复杂度景观形状指数(LSI)LSI=0 25E㊀A总边缘或边缘密度的标准化度量聚集度(AI)AI=giimaxңgii[]100()蓝绿空间的聚集程度破碎度(DIVISION)DIVISION=A2ðnj=1a2ij蓝绿空间的破碎程度内聚力指数(COHESION)COHESION=1-ðmj=1Pijðmj=1Pij㊀aijéëêêùûúú1-1㊀A[]-1100()(0<COHENSION<100)蓝绿空间的物理连通性㊀㊀SHAP(SHapleyAdditiveexPlanations)方法由Lundberg和Lee[28]提出ꎬ可准确解释机器学习模型中每个特征对结果的贡献度ꎬ提供全局模型和单个特征的局部解释结论ꎬ适用于解译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多个特征对碳固存的影响关系ꎮ同时ꎬSHAP与XGBoost集成良好ꎬ可通过TreeSHAP算法有效地估计SHAP值[29]ꎬ公式如下ꎮ^yi=shap0+shapX1i()+shapX2i()++shapXpi()(4)㊀㊀式(4)中:shapXji()为观测i的第j个特征的shap值ꎬ表示该特征对预测的边际贡献ꎮ假设一个XGBoost模型ꎬ其中一组N(具有N个特征)用于预测输出v(N)ꎮ在SHAP中ꎬ每个特征Φi是特征i的贡献ꎬ对模型输出v(N)的贡献是基于它们的边际贡献分配的ꎬ公式如下:Φival()=ðSɪxꎬ x{}\x{}S!p-S-1()!p!valSɣxj{}()-valS()()(5)式(5)中:p是特征的总数ꎻ{xiꎬxp}\{xj}是不包括xj的所有可能的特征组合的集合ꎻS是{xiꎬ xp}\{xj}的特征集ꎻval(Sɣ{xj})是特征在S加上特征xj的模型预测ꎮ3㊀结果与分析3 1㊀特征重要程度斑块层指标重要性排序(图3A)表明ꎬ2000年前3分别是FRAC㊁CONTIG㊁AREAꎬ2010年是FRAC㊁ENN㊁CONTIGꎬ2020年为FRAC㊁ENN㊁AREAꎮ综合来看ꎬFRAC在3年中ꎬ对NPP的影响程度均最高ꎬ说明蓝绿斑块形状的复杂程度对碳固存最为重要ꎮ其次ꎬCONTIG在2000㊁2010年ꎬAREA在2000㊁2020年ꎬENN在2010㊁2020年的贡献度排序为前3ꎬ表明蓝绿斑块的邻近度㊁面积㊁距离与碳固存有较强的相关01㊀第6期㊀袁旸洋㊀郭㊀蔚㊀汤思琪ꎬ等: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固存的影响测度及关键指标㊀㊀性ꎮ类型层指标重要性表明排名前3(图3B)分别为:2000年是COHESION㊁ED㊁DIVISIONꎬ2010年是LSI㊁ED㊁DIVISIONꎬ2020年是ED㊁COHESION㊁LSIꎮED在3年中ꎬ对NPP的影响程度均最高ꎮ由此ꎬ蓝绿空间整体形状的复杂程度是影响碳固存的重要格局特征ꎮCOHESION在2000㊁2020年ꎬDIVISION在2000㊁2010年ꎬLSI在2010㊁2020年的重要性排序为前3ꎬ这表明蓝绿空间整体的连通性㊁破碎度㊁形状复杂性对于碳固存有较强的影响ꎮ综上ꎬ从特征重要程度排序可见斑块层中的FRAC㊁CONTIG㊁AREA和ENN是影响碳固存的4个关键指标ꎬ类型层的关键指标是ED㊁COHESION㊁DIVISION和LSIꎮ图3㊀城市蓝绿空间格局特征重要程度排序3 2㊀关键指标分析3 2 1㊀斑块层指标由图4可知ꎬ3年中ꎬ斑块层指标对NPP影响趋势基本相似ꎮ表征斑块形状的FRAC㊁CIRCLE中ꎬFRAC反映蓝绿斑块的形状ꎬ与NPP呈正相关ꎬ即随着单个蓝绿斑块形状复杂程度的增加ꎬ碳固存能力增强ꎮ这可能是生态斑块形状越复杂ꎬ斑块与其他斑块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信息交换越频繁ꎬ对斑块的生态功能辐射越有利ꎮ城市建成密度较高的区域大量蓝绿空间因受建筑㊁道路等硬质边界的限制ꎬ形状规则ꎬ碳固存能力较弱ꎮ因此ꎬ自然植被覆盖度高㊁人为干扰较少的蓝绿空间斑块ꎬ其形状复杂且受环境影响较小ꎬ斑块内部的生态结构较为稳定ꎬ碳固存能力更高ꎮCIRCLE表征蓝绿斑块的近圆指数ꎬ与NPP呈负相关ꎮCIRCLE值接近1时ꎬ其形状越接近线形ꎬNPP值显著降低ꎬ即线形蓝绿斑块的碳固存能力较低ꎮ合肥中心城区的线形蓝绿斑块主要是十五里河㊁南淝河等水体及两侧绿地ꎬ以及道路绿地ꎮ河道等线性蓝绿斑块的碳固存能力较低的原因可能是硬化的河道驳岸阻碍了蓝绿之间的物质交换ꎬ限制了固碳能力的发挥ꎮ而道路绿地碳固存不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机动车排放的CO2浓度过高ꎬ对道路两侧绿化植物的碳固存能力产生一定的胁迫作用ꎮ表征蓝绿斑块分布的ENN㊁CONTIG与NPP均呈负相关ꎮ其中ꎬENN表征蓝绿斑块之间的距离ꎬ其与NPP呈负相关ꎬ表明蓝绿斑块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更加分散的状态时ꎬ不利于碳固存能力的发挥ꎮENN越小意味着城市蓝绿斑块的聚集度越高㊁破碎度越低ꎬ越有利于发挥碳固存能力ꎮQiu等[30]研究得出林地聚集有利于UGI植被碳吸收ꎬMngadi等[31]认为景观破碎化会引起碳固存能力降低ꎬ与本文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ꎮ景观破碎度的增加会直接影响生境质量[32]ꎬ若蓝绿空间的破碎度过高ꎬ即使植被覆盖程度较高ꎬ也不一定有好的碳固存能力ꎮ究其原因ꎬ一是蓝绿空间的破碎导致彼此联系减弱ꎬ阻断了物质交换与能量流动ꎮ研究表明ꎬ蓝绿空间的结构改变会直接影响植被的固碳功能[33]ꎬ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ꎮ二是蓝绿空间的聚集程度将通过影响11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1卷图4㊀斑块层关键影响指标分析温度等植被生长环境ꎬ从而影响固碳能力ꎮ大量研究证实城市绿地的总面积相同情况下更密集的绿地通常比碎片化的更凉爽ꎮ高聚集度的蓝绿空间温度相对较低ꎬ避免了高温对植物光合作用的胁迫ꎬ影响植物的固碳能力[34]ꎮCONTIG表征蓝绿斑块邻近度ꎬ其值在[0ꎬ0 6]区间ꎬSHAP值保持稳定ꎬ但在[0 6ꎬ1 0]区间ꎬ随着CONTIG值的增大ꎬSHAP值下降ꎮ其原因是:在合肥中心城区内ꎬ绿地中的绿色植物是发挥固碳作用的主体ꎬ而CONTIG较高的区域为巢湖㊁董铺水库㊁大房郢水库等大面积水域ꎬ蓝绿空间中水体占比过大ꎬ导致其固碳量较低ꎮ表征斑块大小的AREA㊁PERIM与NPP的相关性趋势相似ꎬ均表现为指标值越大ꎬSHAP值21㊀第6期㊀袁旸洋㊀郭㊀蔚㊀汤思琪ꎬ等: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固存的影响测度及关键指标㊀㊀越高ꎬ与NPP呈正相关ꎬ即蓝绿斑块的面积越大ꎬ有利于碳固存能力提升ꎮ值得注意的是ꎬ当AREA与PERIM的值在0附近时ꎬ对应的NPP值变化区间较大ꎮ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形状的差异导致相似面积大小的蓝绿斑块碳固存能力有所不同ꎻ另一个是蓝绿斑块中不同的植物种类与群落结构造成了相同面积下碳固存的差异ꎮ因此ꎬ针对城市中尺度较小的蓝绿斑块ꎬ在面积增大受到限制的情况下ꎬ其碳固存能力的提升更应关注斑块形状和空间分布的调控ꎮ3 2 2㊀类型层指标表征蓝绿空间形状的ED㊁LSI与NPP均呈现正相关(图5)ꎮ其中ꎬED指标在[0ꎬ125]区间的NPP值上升趋势加剧ꎬ在[125ꎬ200]区间图5㊀类型层关键影响指标分析31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1卷的NPP值上升趋势减缓ꎬ表明蓝绿空间的生态效益存在边缘效应ꎬ其与周边环境之间的界面越长ꎬ越有利于碳汇功能的发挥ꎮ同时ꎬED㊁LSI均体现了蓝绿空间形状的复杂程度ꎬ均与NPP正相关ꎬ表明蓝绿空间整体形状越复杂㊁固碳效果越好ꎮ其原因在于:蓝绿空间整体的形状复杂度提升ꎬ使之与周围环境间的界面更长[4]ꎬ蓝绿斑块之间㊁蓝绿斑块与其他斑块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信息交换越频繁ꎬ碳汇效益的辐射范围更广ꎮ此外ꎬ有研究指出不规则的蓝绿斑块形态会降低其冷岛效应ꎬ使环境温度有一定的增加ꎬ从而间接影响植物的固碳作用[35-36]ꎮDIVISION和AI分别表征蓝绿空间破碎度与聚集度ꎮ当AI值在80时ꎬSHAP值最高ꎬ当[80ꎬ100]时ꎬSHAP值降低ꎬ即NPP降低ꎬ这是因为研究区内AI值[80ꎬ100]的区域为水体ꎬ而水体的碳汇效益明显低于绿地ꎮDIVISION与NPP的正负关系不明晰ꎬ原因在于绿地的破碎度较高ꎬ而水体较低ꎬ蓝绿空间碳汇机制的不同对结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ꎮ与此类似的是表征蓝绿空间占比的PLANDꎬ其与NPP的关系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ꎬ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合肥中心城区内蓝绿空间区域中水体的占比较大ꎮCOHESION表征蓝绿空间分布上的连通性ꎬ与NPP呈现显著的正相关ꎬ即蓝绿空间的连通度越高ꎬ越有利于碳固存ꎮ这说明城市蓝绿空间的连通性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效益的重要因素ꎬ连通性的增加有助于改善城市蓝绿空间的均衡布局ꎬ更好地发挥降温效应ꎬ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ꎬ从而增强植物的碳固存ꎻ另一方面ꎬ蓝绿空间连通性的增大可改善土壤水文连通性ꎬ水文通过影响土壤养分含量ꎬ调节植物营养元素浓度从而影响植被生长和固碳效率[37-38]ꎮ4 城市蓝绿空间格局优化策略本研究的模型计算结果证实了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其碳固存能力存在影响ꎬ指征蓝绿斑块形状的FRAC㊁CONTIG㊁AREA㊁ENN以及表征蓝绿空间关系的ED㊁DIVISION㊁COHESION㊁LSI均是关键的影响指标ꎮ通过提取并比对高碳汇区域(图6)ꎬ据此提出以碳增汇为目标的城市蓝绿空间格局规划优化策略ꎮ图6㊀典型高碳汇蓝绿空间图谱单元㊀㊀1)规划与管理者要重视蓝绿斑块形状的调整与优化ꎮ对于面积较小ꎬ规模受限的蓝绿斑块ꎬ提升其碳固存能力的最重要途径在于形状和分布的调控ꎮ本研究发现蓝绿斑块边缘密度和斑块形状复杂程度对碳固存具有促进作用ꎮ因此ꎬ一方面应针对沿湖沿河地区ꎬ加强岸线保护ꎬ增加边缘式斑块如滨江湿地㊁林地的建设ꎬ合理利用巢湖沿岸的蓝绿空间资源ꎻ同时ꎬ进一步恢复城市发展中被填埋的沟㊁渠㊁小溪等水网末端支流㊁修复边角绿色空间ꎬ增大自然形态的蓝绿空间占41㊀第6期㊀袁旸洋㊀郭㊀蔚㊀汤思琪ꎬ等: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固存的影响测度及关键指标㊀㊀比ꎮ另一方面ꎬ针对地块或街区尺度的蓝绿空间设计ꎬ需对蓝绿空间形态进行精细化调控ꎬ避免形状过于规则的蓝绿斑块ꎬ在蓝绿空间与灰色空间之间增加过渡区域ꎬ增大蓝绿空间的渗透作用ꎮ2)提高城市蓝绿空间的聚集度㊁降低破碎度㊁提高连通性ꎮ在市域及城区尺度上ꎬ根据原有蓝绿空间的形态特征及空间组合模式开展针对性地规划设计ꎮ针对较大规模蓝绿斑块ꎬ如大蜀山㊁紫蓬山㊁巢湖等自然林地和水体ꎬ须严守政府制定的生态保护红线ꎬ设立生态核心区ꎬ限制建设用地的扩张ꎬ避免破碎化的发生ꎻ河道㊁道路绿化等线性蓝绿廊道ꎬ应尽量增加其宽度ꎻ关注新增蓝绿空间与周边蓝绿空间之间的连接ꎬ织补城市中心城区蓝绿空间网络ꎬ提升城市蓝绿斑块之间的连通性ꎮ5 结论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汇效益具有影响ꎬ不同的城市蓝绿空间格局特征对碳汇效益的影响程度不同ꎮ从格局特征的重要性程度来说ꎬ在斑块层中ꎬ城市蓝绿空间格局的FRAC㊁CONTIG㊁AREA和ENN是影响碳固存的4个主要特征ꎻ在类型层中ꎬED㊁COHESION㊁DIVISION和LSI是影响碳固存的4个主要特征ꎮ在形态方面ꎬ城市蓝绿斑块的形态特征较面积特征对碳固存的影响更突出ꎮ在一定阈值内ꎬ城市蓝绿斑块的形状越复杂越有利于其碳固存的发挥ꎬ线性蓝绿空间斑块的碳固存能力明显低于面状蓝绿空间ꎮ此外ꎬ蓝绿斑块之间的距离越大ꎬ其碳固存能力越低ꎮ在分布方面ꎬ蓝绿空间聚集度越高㊁破碎度越低㊁碳汇效益越好ꎮ同时ꎬ蓝绿斑块之间的邻接性越高㊁连通度越高ꎬ碳汇效益越高ꎮ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ꎮ首先ꎬ由于受到遥感数据精度的限制ꎬ以及生态过程复杂性的制约ꎬ城市蓝绿空间碳固存的量化难以做到精准化ꎮ其次ꎬ在更小尺度上ꎬ植物种类㊁树木覆盖度㊁植物群落结构等是影响碳固存的重要因素ꎮ今后可以从多尺度㊁系统化出发ꎬ在关键影响指标研究的基础上ꎬ进一步探究水体对不同植被类型绿地碳固存能力的促进机制ꎬ研究蓝色空间对绿色空间固碳的增效作用ꎮ城市蓝绿空间是复杂且动态变化的三维实体ꎬ未来可将城市蓝绿空间的三维形态特征㊁拓扑空间网络引入研究ꎻ此外ꎬ还可基于城市化进程中蓝绿空间格局演变特征ꎬ探讨城市化对于碳固存的影响ꎬ更加全面深入地分析城市蓝绿空间形态特征与碳固存之间的关联ꎮ参考文献[1]GRIMMNBꎬFAETHSHꎬGOLUBIEWSKINEꎬetal.Globalchangeandtheecologyofcities[J].Scienceꎬ2008ꎬ319(5864):756-760.[2]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Climatechange2013:thephysicalsciencebasis.ContributionofworkinggroupItothefifthassessmentreportofthe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C].CambridgeUniversityPressꎬ2014. [3]周聪惠ꎬ张诗宁ꎬ赵金ꎬ等.城市蓝绿系统一体规划编制的关键问题与对策[J].规划师ꎬ2023ꎬ39(11):109-116. [3]YUZWꎬYANGGYꎬZUOSDꎬetal.Criticalreviewonthecoolingeffectofurbanblue ̄greenspace:athreshold ̄sizeperspective[J].UrbanForestry&UrbanGreeningꎬ2020ꎬ49:126630. [5]宋菊芳ꎬ江雪妮ꎬ郭贞妮ꎬ等.城市蓝绿空间特征参数与地表温度的关联量化分析[J].中国城市林业ꎬ2023ꎬ21(1):20-26. [6]MITSCHWJꎬBERNALBꎬNAHLIKAMꎬetal.Wetlandsꎬcarbonꎬandclimatechange[J].LandscapeEcologyꎬ2013ꎬ28(4):583-597.[7]ZHANGYꎬMENGWQꎬYUNHFꎬetal.Isurbangreenspaceacarbonsinkorsource? ̄AcasestudyofChinabasedonLCAmethod[J].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Reviewꎬ2022ꎬ94:106766.[8]WOLCHJRꎬBYRNEJꎬNEWELLJP.Urbangreenspaceꎬpublichealthꎬandenvironmentaljustice:thechallengeofmakingcities justgreenenough [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ꎬ2014ꎬ125:234-244.[9]MAJꎬLIXTꎬJIABQꎬetal.Spatialvariationanalysisofurbanforestvegetationcarbonstorageandsequestrationinbuilt ̄upareasofBeijingbasedoni ̄TreeEcoandKriging[J].UrbanForestry&UrbanGreeningꎬ2021ꎬ66:127413.[10]LEEJHꎬKOYꎬMCPHERSONEG.Thefeasibilityofremotelysenseddatatoestimateurbantreedimensionsandbiomass[J].UrbanForestry&UrbanGreeningꎬ2016ꎬ16:208-220. [11]BELTRÁN ̄SANZNꎬRAGGIOJꎬGONZALEZSꎬetal.ClimatechangeleadstohigherNPPattheendofthecenturyintheAntarcticTundra:responsepatternsthroughthelensoflichens[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22ꎬ835:155495. [12]HUYBꎬZHANGQꎬHUSJꎬetal.Researchprogressandprospectsofecosystemcarbonsequestrationunderclimatechange(1992-51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1卷2022)[J].EcologicalIndicatorsꎬ2022ꎬ145:109656. [13]FRANCINIGꎬHUINꎬJUMPPONENAꎬetal.Vegetationtypeandagematter:howtooptimizetheprovisionofecosystemservicesinurbanparks[J].UrbanForestry&UrbanGreeningꎬ2021ꎬ66:127392.[14]LIXTꎬJIABQꎬLIFꎬetal.Effectsofmulti ̄scalestructureofblue ̄greenspaceonurbanforestcarbondensity:BeijingꎬChinacasestudy[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23ꎬ883:163682.[15]YANGHFꎬZHONGXNꎬDENGSQꎬetal.AssessmentoftheimpactofLUCConNPPanditsinfluencingfactorsintheYangtzeRiverBasinꎬChina[J].CATENAꎬ2021ꎬ206:105542. [16]成玉宁ꎬ王雪原.城市蓝绿空间融合规划的生态逻辑[J].中国园林ꎬ2023ꎬ39(10):39-43.[17]刘颂ꎬ张浩鹏.多尺度城市绿地碳汇实现机理及途径研究进展[J].风景园林ꎬ2022ꎬ29(12):55-59.[18]王晶懋ꎬ高洁ꎬ孙婷ꎬ等.双碳目标导向下的绿色生态空间碳汇能力优化设计[J].中国城市林业ꎬ2023ꎬ21(4):33-42. [19]JIANGYꎬSUNYꎬLIUYꎬetal.Exploringthecorrelationbetweenwaterbodiesꎬgreenspacemorphologyꎬandcarbondioxideconcentrationdistributionsinanurbanwaterfrontgreenspace:asimulationstudybasedonthecarboncycle[J].SustainableCitiesandSocietyꎬ2023ꎬ98:104831.[20]武静ꎬ蒋卓利ꎬ吴晓露.城市蓝绿空间的碳汇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风景园林ꎬ2022ꎬ29(12):43-49.[21]POTTERCSꎬRANDERSONJTꎬFIELDCBꎬetal.Terrestrialecosystemproduction:aprocessmodelbasedonglobalsatelliteandsurfacedata[J].GlobalBiogeochemicalCyclesꎬ1993ꎬ7(4):811-841.[22]朱文泉ꎬ潘耀忠ꎬ张锦水.中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遥感估算[J].植物生态学报ꎬ2007ꎬ31(3):413-424.[23]邱陈澜ꎬ王彩侠ꎬ章瑞ꎬ等.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空间固碳服务功能及其与景观格局的关系特征[J].生态学报ꎬ2022ꎬ42(23):9590-9603.[24]CHENTQꎬGUESTRINC.XGBoost:ascalabletreeboostingsystem[C]//Proceedingsofthe22ndACMSIGKD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KnowledgeDiscoveryandDataMining.ACMꎬ2016.[25]YANGCꎬCHENMYꎬYUANQ.TheapplicationofXGBoostandSHAPtoexaminingthefactorsinfreighttruck ̄relatedcrashes:anexploratoryanalysis[J].AccidentAnalysis&Preventionꎬ2021ꎬ158:106153.[26]WANGSꎬZHOUYꎬYOUXXꎬetal.QuantificationoftheantagonisticandsynergisticeffectsofPb2+ꎬCu2+ꎬandZn2+bioaccumulationbylivingBacillussubtilisbiomassusingXGBoostandSHAP[J].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ꎬ2023ꎬ446:130635.[27]YEMꎬZHULꎬLIXJꎬetal.EstimationofthesoilarsenicconcentrationusingageographicallyweightedXGBoostmodelbasedonhyperspectraldata[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23ꎬ858:159798.[28]LUNDBERGSMꎬLEESI.Aunifiedapproachtointerpretingmodelpredictions[C]//Proceedingsofthe31st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NeuralInformationProcessingSystems.ACMꎬ2017. [29]LUNDBERGSMꎬERIONGGꎬLEESI.Consistentindividualizedfeatureattributionfortreeensembles[EB/OL].(2018-02-12) [2023-10-30].http://arxiv.org/abs/1802.03888.[30]QIUSꎬFANGMZꎬYUQꎬetal.StudyofspatialtemporalchangesinChineseforesteco ̄spaceandoptimizationstrategiesforenhancingcarbonsequestrationcapacitythroughecologicalspatialnetworktheory[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23ꎬ859:160035.[31]MNGADIMꎬODINDIJꎬMUTANGAOꎬetal.Estimatingabovegroundnetprimaryproductivityofreforestedtreesinanurbanlandscapeusingbiophysicalvariablesandremotelysenseddata[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22ꎬ802:149958.[32]TIANYHꎬJIMCYꎬWANGHQ.Assessingthelandscapeandecologicalqualityofurbangreenspacesinacompactcity[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ꎬ2014ꎬ121:97-108. [33]王敏ꎬ石乔莎.城市绿色碳汇效能影响因素及优化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ꎬ2015ꎬ13(4):1-5.[34]ESTOQUERCꎬMURAYAMAYꎬMYINTSW.Effectsoflandscapecompositionandpatternonlandsurfacetemperature:anurbanheatislandstudyinthemegacitiesofSoutheastAsia[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17ꎬ577:349-359.[35]MASOUDIMꎬTANPY.Multi ̄yearcomparisonoftheeffectsofspatialpatternofurbangreenspacesonurbanlandsurfacetemperature[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ꎬ2019ꎬ184:44-58.[36]LIAOWꎬGULDMANNJMꎬHULꎬetal.Linkingurbanparkcoolislandeffectstothelandscapepatternsinsideandoutsidethepark:asimultaneousequationmodelingapproach[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ꎬ2023ꎬ232:104681.[37]ZHANGQJꎬWANGZSꎬXIASXꎬetal.Hydrologic ̄inducedconcentratedsoilnutrientsandimprovedplantgrowthincreasedcarbonstorageinafloodplainwetlandoverwet ̄dryalternatingzones[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22ꎬ822:153512. [38]LIYꎬLIMDꎬZHENGZCꎬetal.TrendsindroughtandeffectsoncarbonsequestrationovertheChinesemainland[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23ꎬ856:159075.61。

混凝土离散元本构模型二次开发研究

混凝土离散元本构模型二次开发研究

2152024.07 /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ory 建筑设计·理论0 引言混凝土是由水泥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而成的多相材料,内部存在大量的微孔洞和微空隙,具有脆性和异质性,抗拉性能较差,极易产生裂缝[1,2]。

大量作者根据混凝土室内试验结果,通过曲线拟合得到了混凝土本构关系的经验数学模型,简单而实用,在一定程度上为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提供了方便,但这种纯数学拟合方法在理论上存在明显不足,也无法解释混凝土材料空隙、微裂缝等缺陷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随着损伤力学和断裂力学理论的发展,人们逐步从微观角度认识到混凝土材料内部的缺陷问题。

根据前人的研究,断裂力学可以描述混凝土内部一条或几条裂缝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开裂稳定性,但很难反映出混凝土材料进入应变软化段后的裂缝形成与扩展,也不能完好解释混凝土材料卸载后弹性性能出现弱化等特征[3,4]。

损伤力学理论[5-7]可以用来描述材料的损伤演化与扩展,也能够刻画混凝土材料发生宏观破坏的全过程,以及描述混凝土材料进入应变软化段的力学特性,但涉及参数多,本构关系较为复杂,工程使用受到限制。

离散元方法[8]可用来分析颗粒材料的运动、离合以及颗粒间非连续、非接触性等问题,对研究混合料材料的开裂、扩展、错动等细观力学特性有着巨大的潜力。

本文以在连续介质力学基础上建立的混凝土内聚力双线性本构模型为基础,理论推导出法线和切线方向离散元应力应变关系,并借助离散元软件二次开发功能,把新建立的本构模型编程导入离散元软件中,进行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为采用离散元分析混凝土开裂错动机理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1 3DEC 离散元软件概述3DEC 软件[9]是一种基于离散元方法的大型三维计算摘要 基于连续介质理论建立混凝土断裂损伤本构关系已较为成熟,但离散元法由于可以有效解决颗粒材料的运动和非连续性问题,分析混凝土开裂错动具有更好的优势。

基于传统的混凝土内聚力双线性模型,将混凝土结构面上的作用力分解为法向的张拉力和切向的剪切力,引入法向和切向刚度系数,定义损伤因子修正本构模型,建立弹性阶段及损伤软化阶段的应力应变关系,并对离散元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编写模型DLL 文件导入本构模型,通过与典型的试验曲线对比,验证了本构模型以及程序编写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交通科技大赛国赛动态ppt模板挑战杯

交通科技大赛国赛动态ppt模板挑战杯

2.27
0.17
车型
微型车
中型车
重型柴油车
吉普车 1.37
折算系数
1.37
2.35
3.23
② 基于评价因子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模型
基本计算公式为: 路段 i 机动车 p 类污染物排放量
路段 i 机动车混合交通量(veh/h)
路段 i 里程(km)
路段i的j型车占路段 i 机动车 混合交通量的比例(%)
(kg/m3)
840
变量讨论:含碳质量比R R仅仅和燃油的种类有关。
燃油类型
汽 柴 油 油
含 碳 质 量 比
86.64% 86.58%
变量讨论:含碳质量比R R仅仅和燃油的种类有关。
燃油类型
汽 柴 油 油
含 碳 质 量 比
86.64% 86.58%
不同车型油耗折算系数
车型 折算系数 汽油轿车 1 中型车 1.37 重型汽油车 摩托车
二氧化碳排放模型 ② 模型构建
空气污染物排放模型
③ 软件开发及算法设计
④ 实例应用及作品修改
2
研究成果
1 碳足迹理论研究 2 软件开发
3 案例展示
1 碳足迹理论研究
COX
排放量大; 温室气体,造成全 球变暖。
NO、CH、CO 排放量相对二氧化碳较小; 对环境有害; 对人体有害;
① 基于车辆燃料消耗的二氧化碳排放模型
2 软件开发
① 可靠的核心计算公式 ② 方便用户使用 ③ 算法简洁,程序稳定
3 案例展示
生态科技岛内部道路布局为 “一纵七横多 射”的结构,体现“动脉+毛细血管”的空间 组织模式。内部纵向主干路为贯穿生态科技岛西 侧的沿江干线道路,红线20 米,双向机动车4 车 道,不设置慢行空间。西侧沿江主干路主要承担 岛内及对外的客货运机动车出行,是“低碳交 通”背景下保障汽车出行空间的主要交通走廊。 生态科技岛规划主干路7.58 公里,次干路 7.94 公里,支路4.94 公里,规划道路网密度 1.62 公里/平方公里。

基于TPA

基于TPA

第 39 卷第 1 期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Vol. 39 No. 1 2024 年 1 月JOURNAL OF ELECTRIC POW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an. 2024引用格式:蔡昌春,范靖浩,李源佳,等.基于TPA-MBLSTM模型的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24,39(1):47‑56.Citation:CAI Changchun,FAN Jinghao,LI Yuanjia,et al.Ultra‑short‑term wind power prediction based on TPA‑MBLSTM model[J].Journal of Elec‐tric Pow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4,39(1):47‑56.基于TPA‑MBLSTM模型的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蔡昌春1,3,范靖浩2,3,李源佳2,3,何瑶瑶2,3(1.河海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江苏常州 213022;2.河海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常州 213022;3.河海大学江苏省输配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常州 213022;)摘要:风速变化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给风功率的精准预测带来极大挑战,充分挖掘风电功率与风速等关键因素的内在规律是提高风电功率预测精度的有效途径。

提出一种结合时间模式注意力(time pattern attention,TPA)机制的多层堆叠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的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方法。

首先,利用基于密度的含噪声空间聚类方法(den⁃sity 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with noise,DBSCAN)和线性回归算法进行风功率数据集的异常值检测,利用k最邻近(k⁃nearest neighbor,KNN)插值法重构异常点数据;其次,综合考虑风电功率与各气象特征的内在关联性,在MBLSTM网络中引入TPA机制合理分配时间步长权重,捕捉风电功率时间序列潜在逻辑规律;最后,利用实验仿真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能够充分挖掘风功率与风速影响因素的关系,从而提高其预测精度。

东南大学-基于碳足迹测度模型的TransCAD二次开发-项目论文

东南大学-基于碳足迹测度模型的TransCAD二次开发-项目论文

基于碳足迹测度模型的TransCAD二次开发陶涛,黄家骏,蒋聪之,陈智指导教师:过秀成,李铁柱,朱彦东(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江苏南京)作品内容简介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其中全球变暖和大气污染问题更为收到人们的关注,相关研究也变得十分重要。

本文通过对交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空气污染物排放过程进行研究,整合了国内外已有的排放理论,构建出合理的排放量计算模型,同时结合TransCAD的GISDK二次开发平台,设计二氧化碳排放与空气污染物排放量计算与评估功能,对交通规划方案或者现有的城市道路方案进行二氧化碳排放及空气污染物的计算,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方案的二氧化碳排放及空气污染物对环境影响的大小,使规划方案更好地反映城市“低碳”和“环保”发展的诉求。

最后,将所开发的软件用于南京市江心洲城市交通规划方案,对三个备选规划方案进行评价,筛选出更为符合低碳生态要求的规划方案,实现环保理念。

关键词:碳足迹;空气污染物;TransCAD软件;二次开发1.研究背景据奥斯陆气候和环境国际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称,汽车、轮船、飞机和火车等交通工具所使用燃料释放的温室气体是目前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报告指出,过去1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加了13%,而源自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增长率却达25%。

欧盟大部分工业领域都做到了成功减排,但交通工具碳排放却在过去10年增长了21%。

碳排放在实质上和污染物存在着关系,碳排放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将导致污染物的增加。

目前交通产生的污染在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环境问题。

即使在环境优美的欧洲,交通污染也是相当严重的。

全欧洲由道路交通产生的CO、NOx分别占CO、NOx总排放量的80%及60%左右,其中,在伦敦市,路面机动车产生的NOx占总排放量的74%,烟尘(主要是CO)占94%。

可以说现行的交通工具对区域性的大气污染的“贡献”已经占到第一位,总体而言已经超过了工业污染。

工程检测中CAD的二次开发

工程检测中CAD的二次开发

A u t o CA D 二次 开发 及 与发展 以及 因房屋质量 问题 而产生 的重大事故 见诸报 端 , 很多 2
业主就难免会对 自己房屋 的质量 产生 疑虑 , 他 们会怀 疑 自己建筑
A u t o C AD是 A u t o d e s k公司 推 出的一 款功 能强 大 的供用 户从 的安全性 , 是 不是有了裂缝就不能 放心地住 下去 了。而我们 也不 事设 计和绘制图形的专业软件 , 它为使 用者提供 了许多 可以进行 可能因为建筑物有 了裂缝就放弃 对该建 筑物 的使 用 , 甚至重新 建 二次开发的平台 , 其二 次开发的主要 内容有 : 造, 因此 , 对产 生 的裂缝 进 行检 测 与 鉴定 , 就 具 有十 分 重要 的意
第4 0卷 第 3 4期 2 0 1 4年 1 2月
山 西 建 筑
S H ANXI ARCH I TECTURE
Vo 1 . 40 No. 3 4
De c . 2 0 1 4
・2 8 5・

计 算 机 技 术 及 应 用

文章编号 : 1 0 0 9 — 6 8 2 5( 2 0 1 4) 3 4 — 0 2 8 5 — 0 3
O 引言
近年来 , 随着 城 市 建 设 发 展 的 不 断 加 快 , 越 来 越 多 的 建 筑 已
的走势和位置 , 并不像 大多数结构裂缝 那样有 大致 的形 式和几 乎
固定的位置 , 这些 裂缝 通常 是千 变万 化的 , 所 以在绘制 检测 报 告
大大增加 了后期数 据处理 和报告 生 经建成并 且投入使用 , 但是 , 在建 筑物 的使 用过程 中, 建筑物 构件 的时候显得异常复杂和繁琐 , 从 而 降低 了工 作 的效 率 。再 加上 如 此 之 大 的数 据 的表 面会 产 生 大 量 的裂 缝 , 这 些 裂 缝 可 以说 是 量 大 面 广 。然 而 随 成的工作量 , 量, 非常容易在输入 过程 中产生错误 , 在完成 检测报 告之后 , 还 需 着生 活水平的不 断提高 , 人 们对 生活 质量 的要求 也不 断提 高 , 当 要花 费 大 量 的时 间 和 人 力 对 报告 进 行 复 核 , 所 以 工作 效 率 非 业 主们发现 自己的房屋存在 裂缝 问题 时 , 由于大多数 业主并 没有 专业 的建 筑结构知识 , 再加上近年来各 种信息 技术手 段的不 断普 常低。

东南大学张小松教授发表的主要论文

东南大学张小松教授发表的主要论文

东南大学张小松教授发表的主要论文1.Zhang XS, Xu GY, Chan KT, et al.A novel energy-saving method for air-cooled chiller plantby parallel connection,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6 (16): 2012-2019 NOV 2006,(SCI、EI收录)2.Bai JB, Zhang XS,A new adaptive PI controlle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HV AC systems,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48 (4): 1043-1054 APR 2007. (SCI、EI 收录)3.Xu GY, Zhang XS, Deng SM,A simulation study on 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a solar-airsource heat pump water heater,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6 (11-12):1257-1265 AUG 2006. (SCI、EI收录)4.Yin YG, Zhang XS, Chen ZQ,Experimental study on dehumidifier and regenerator of liquiddesiccant cool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42 (7):2505-2511 JUL 2007. (SCI、EI收录)5.Li, Ying-Lin Zhang, Xiao-Song;Cai, Liang A novel parallel-type hybrid-power gasengine-driven heat pump syst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 v 30, n 7,November, 2007, p 1134-1142. (SCI、EI收录)6.Yin Yonggao, Zhang Xiaosong etc. Experimental study on a new internally cooled/heateddehumidifier/regenerator of liquid desiccant syst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In Press, Corrected Proof, Available online 22 October 2007, (SCI源刊)7.Yin Yonggao, Zhang Xiaosong. A new method for evaluating coupled heat and mass transfercoefficients between air and liquid desicca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 MassTransfer.,In Press, Corrected Proof, Available online 29 January 2008,(SCI源刊)8.Yin Yonggao, Zhang Xiaosong. A simulation study on air-side heating source liquid desiccantregeneration model. Renewable Energy. (Submitted) (SCI源刊)9.Yin Yonggao, Zhang Xiaosong etc.A numerical study on internally cooled/heateddehumidifier/regenerator of liquid desiccant systems.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Submitted) (SCI源刊)10.Donggen Peng, Xiaosong Zhang, Yonggao Yin. Theoretical storage capacity forsolar air pretreatment liquid collector/regenerator. Applied ThermalEngineering,V olume 28, Issues 11-12,August 2008, Pages 1259-1266 (SCI源刊) 11.张小松,殷勇高,曹毅然. 蓄能型溶液除湿冷却空调系统的建立与实验研究. 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 25(4):546-549. (EI收录)12.郭静,张小松,喷射/压缩制冷循环复合系统(CCRS)最佳工况的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Vol., No.3,2003。

LCA计算与分析

LCA计算与分析

Whole life cycle (excluded processes)
Elementary flow: resources
Product System System Boundary: between this product system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other product systems

Modeling the upstream process tree: keep tracing back how the material/energy was produced till the natural resource extraction (from cradle) Modeling the downstream process tree: keep tracing down how the product will be used and discarded (to grave)

Scope definition

Foreground process: dataset collection LCI & LCIA calculation
System boundary:
Modeling rules, e.g. cut-off, allocation etc. Therefore, which processes to be included or excluded

Goal definition: why LCA?

Background process: dataset selection
Iterative procedures
What’s the product? What questions to be answered? Who will be informed and for what purposes (intended applications)?

基于FLUENT的地埋管换热模拟软件的二次开发

基于FLUENT的地埋管换热模拟软件的二次开发

基于FLUENT的地埋管换热模拟软件的二次开发
连小鑫;刘金祥;陈晓春;丁高
【期刊名称】《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年(卷),期】2009(028)005
【摘要】在商用CFD软件Fluent的基础上,采用Visual Basic语言对U型地埋管流动换热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考虑U型地埋管换热器的几何参数、网格生成、单值性条件以及材料物性等因素的影响,利用Gambit2.3.16和Fluent 6.3.26,实现了地埋管换热器数值模拟软件的前处理和计算的全过程.利用开发的软件对中关村国际商城地源热泵项目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软件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实际工程.
【总页数】5页(P89-92,44)
【作者】连小鑫;刘金祥;陈晓春;丁高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FLUENT软件的平板式空气预热器的流动与换热研究 [J], 冯迎雪;乌日图;王毛毛
2.基于Fluent多晶硅还原炉内部辐射换热的模拟分析 [J], 文亚琪;魏敏;武俊峰;张锋
3.基于热平衡分析的地埋管地源热泵换热方案模拟优化 [J], 骆祖江;杜菁菁
4.基于Fluent螺旋槽管沸腾换热的数值模拟 [J], 陈志静
5.基于Fluent螺旋槽管沸腾换热的数值模拟 [J], 陈志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交通科技大赛的八个主题与三个类别

交通科技大赛的八个主题与三个类别

交通科技大赛的八个主题与三个类别交通工程( 1 ):交通工程学(Traffic engineering)是交通工程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理论,是从道路工程学中派生出来的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它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一统一体中进行研究,以寻求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运行速度最快、运输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能源消耗最低的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案,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节能及低公害的目的。

交通运输( 2 ):交通运输(以前称交通运输工程)是研究铁路、公路、水路及航空运输基础设施的布局及修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经营和管理的工程领域。

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铁路、公路、港口、海洋、航道、机场工程勘查、设计、施工与养护,机车、汽车、航舶及航空器运用工程,铁道、公路、水路、航空信息工程及控制,铁路、公路、水路及航空运输规划,经营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道路、桥梁、隧道)( 3 )针对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快速发展和庞大公路路网管理及地下轨道交通建设和工程安全形势的实际需要,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以土木工程基本知识为基础,以道路、桥梁、地下工程(隧道、地铁、地下厂房等地下建筑物)和工程安全为专业知识背景,结合计算机和实践教学等基本技能训练,培养道路桥梁与地下工程的建造师和高级管理工程师。

交通土建(道路与桥梁)( 4 )交通土建是高等教育交通工程的一个专业名称,本专业主要培养公路铁路施工、养护、监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学习工程化学、工程制图、公路、铁路勘测设计、公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路基工程等概论等课程,使学生掌握公路施工、养护、管理等操作技能。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5 ):本专业培养具有宽阔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现代车辆及装备结构原理与设计,以及交通运输领域有关的检测与控制、网络通讯与传输、信息处理、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专门知识,能在国民经济运输各部门中从事现代车辆及装备设计、制造、测控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高级技术人才。

基于图书馆系统软件的二次开发——Horizon系统的外部采访数据导入

基于图书馆系统软件的二次开发——Horizon系统的外部采访数据导入

基于图书馆系统软件的二次开发——Horizon系统的外部采
访数据导入
马国栋;朱濂
【期刊名称】《图书馆学研究》
【年(卷),期】2003()11
【摘要】本文简述了我馆如何自行开发程序将采访部门采集的外部数据导入Horizon系统,便于查重操作,剖析了如何使用编程工具对图书馆系统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即对Sybase数据库进行开发;并介绍了如何对Sy-base中UTF8内码进行转换的一些解决方案。

【总页数】4页(P40-43)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软件开发;Horizon;图书采访;书目数据;Sybase数据库;UTF8
【作者】马国栋;朱濂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图书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0.71;TP311.52
【相关文献】
1.基于射频卡技术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软件在校园中的应用 [J], 韩秀媛;李巍巍
2.基于UNIONLIB联合图书馆系统的二次开发与应用 [J], 林志成
3.基于UG软件的r航空发动机外部系统设计二次开发 [J], 潘柏霖
4.基于Notes的图书馆文献二次开发系统 [J], 石哲;李春辉
5.Horizon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应用和二次开发 [J], 郑巧英;杨宗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碳足迹测度模型的TransCAD二次开发陶涛,黄家骏,蒋聪之,陈智指导教师:过秀成,李铁柱,朱彦东(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江苏南京)作品内容简介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其中全球变暖和大气污染问题更为收到人们的关注,相关研究也变得十分重要。

本文通过对交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空气污染物排放过程进行研究,整合了国内外已有的排放理论,构建出合理的排放量计算模型,同时结合TransCAD的GISDK二次开发平台,设计二氧化碳排放与空气污染物排放量计算与评估功能,对交通规划方案或者现有的城市道路方案进行二氧化碳排放及空气污染物的计算,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方案的二氧化碳排放及空气污染物对环境影响的大小,使规划方案更好地反映城市“低碳”和“环保”发展的诉求。

最后,将所开发的软件用于南京市江心洲城市交通规划方案,对三个备选规划方案进行评价,筛选出更为符合低碳生态要求的规划方案,实现环保理念。

关键词:碳足迹;空气污染物;TransCAD软件;二次开发1.研究背景据奥斯陆气候和环境国际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称,汽车、轮船、飞机和火车等交通工具所使用燃料释放的温室气体是目前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报告指出,过去1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加了13%,而源自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增长率却达25%。

欧盟大部分工业领域都做到了成功减排,但交通工具碳排放却在过去10年增长了21%。

碳排放在实质上和污染物存在着关系,碳排放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将导致污染物的增加。

目前交通产生的污染在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环境问题。

即使在环境优美的欧洲,交通污染也是相当严重的。

全欧洲由道路交通产生的CO、NOx分别占CO、NOx总排放量的80%及60%左右,其中,在伦敦市,路面机动车产生的NOx占总排放量的74%,烟尘(主要是CO)占94%。

可以说现行的交通工具对区域性的大气污染的“贡献”已经占到第一位,总体而言已经超过了工业污染。

现有的路网规划方案内容仅仅涉及道路的走向、布局、设计车速、交通量等方面,并没有考虑到碳排放要求。

如果考虑碳排放量,将会带来以下好处:(1)发现很多道路设计不合理之处,使规划方案更具有合理性。

通过比较不同的设计方案的碳排放量,可以评价道路网的可达性。

往往因为道路间没有很好的衔接,而产生了多余的二氧化碳。

(2)从环保角度合理配置各种交通方式,使规划方案更具有效率性。

对各交通方式进行统一的管理,保证道路的畅通,也是降低碳排放量的途径之一。

同时,确保各交通方式的衔接,引导人们使用低碳、清洁的交通工具。

(3)鼓励规划工作者考虑新型环保节能交通方式,使规划方案更具前瞻性。

例如可以通过加大轨道交通的建设力度,保障公交优先政策的实施,以减少小汽车的使用率。

因此,本文通过对交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空气污染物排放过程进行研究,构建出合理的排放量计算模型,同时结合TransCAD的GISDK二次开发平台,设计二氧化碳排放与空气污染物排放量计算与评估功能,对交通规划方案进行二氧化碳排放及空气污染物的计算,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方案的二氧化碳排放及空气污染物对环境影响的大小。

2.研究流程3. 理论基础碳足迹测度模型就是对碳排放量进行计算的模型,对于二氧化碳排放模型,我们主要基于车辆燃料消耗进行建模,对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排放模型,我们主要基于车辆排放因子进行建模。

3.1基于车辆燃料消耗的二氧化碳排放模型城市交通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于车辆燃料消耗,我们基于碳守恒原理,对于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行计算,假定车辆消耗燃料产生的碳全部通过二氧化碳的形式排放到外界。

3.1.1 基本计算公式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1)其中,M——车辆行驶过程中因燃料消耗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是kg;v——车辆每公里消耗燃料的平均体积,单位是/km,S——车辆行驶的距离,单位是km,D——车辆所消耗的燃料的密度,单位是,R ——燃料的含碳质量比,单位是1。

M(CO 2)—CO 2的相对分子质量,数值为44。

M(C)—C 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为12。

3.1.2 变量讨论由上述讨论得到的公式(3-1)我们需要知道四个数据才能计算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然而对于这四个变量,在不同情况下需要作出相应的变化以计算出更加精确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我们对于公式中的各个变量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研究,详情请见项目研究报告。

3.2 基于评价因子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模型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方式有三种:排气(尾气)、曲轴箱窜气、燃油蒸发。

排气尾气成分有CO 、HC 、NOx 、SO 2、微粒(铅化物、碳烟)、臭气;曲轴箱窜气主要成分HC (约占25%);燃油蒸发HC (约占20%)。

表列出了机动车排放污染物三种方式排放量对比,从中可以看出,机动车排放污染物主要以排气管排放的废气为主。

同时,也可以看出CO 、HC 和NOx 占了排放物的绝大多数。

同时我国也将这三者列为车辆主要空气污染排放物。

因此,本文研究选择CO 、HC 和NOx 作为城市交通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评价因子,应用于城市交通规划。

3.2.1 基本计算公式交通污染物排放量计算公式为(3-2)式中,——路段i 机动车p 类污染物排放量,g/h ;——路段i 里程(km );——路段i 运行工况下j 型车p 类污染物排放因子,g/(veh ·km )。

在交通规划软件分析过程中,通过交通分配以后可以确定交通网路中各路段的运行状态,排放因子可以通过拟合公式计算得到。

3.2.2 南京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因子表2-7汽油车污染物排放排放污染物的部件相对排放量(占该污染物总排放量的百分数)/% CO HC NOx 排气管98~99 55~65 98~99 曲轴箱1~2 25 1~2 油箱、化油器 0 10~20 0通过MOBILE软件可以得到污染物排放因子,事实上,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因子不是一成不变的,对在用车来说,不同程度治理的车辆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

排放因子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城市的具体情况可以取不同的值,特别是公路和城市道路的排放因子的差异比较大。

在世界一些国家,由于缺少足够的有效数据,常常使用MOBILE模式计算排放因子。

但是MOBILE是基于美国道路情况所确定的模型,应用到我国还需要经过参数的调整,这里我们不作详细的介绍了,具体的可以参考《城市交通系统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分析方法》(王炜、项乔君、常玉林、李铁柱、李修刚编著)的内容。

4. 基于TransCAD的GISDK平台的软件二次开发本程序采用GISDK(地理信息开发工具)下的Caliper Script编程语言编写,主要是为了实现对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

为了保证程序使用的稳定性和便捷性,我们设计的程序一级结构图如下:图4-1 一级结构图(1)数据层针对程序中所需的空气污染物排放因子数据文件和速度-油耗关系数据文件进行读取、存储和修改。

(2)操作层为程序的主体部分。

利用Caliper Script语言,实现如下功能:a、获取数据层里数据,并进行查看、修改;b、相关参数的录入;c、对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排放量计算;d、对计算结果进行智能分级显示等。

为了使用户操作方便,程序将从已获资源(处理对象)中提取可能信息,并使用下拉菜单供用户选择。

(3)表现层TransCAD中的GISDK对于程序外观、布局的编写具有比较大的局限性。

虽然它所提供的对话框项目有15种,但程序中所有的框架、项目均要输入确切的位置参数,大小参数,且无法对于其背景、外形、字体进行修改。

为了增强用户体验,我们采取选项卡列表形式的程序主框架,配合按钮(Push buttons)、复选框(Checkboxes)、滚动列表(Scroll lists)、文本项(Text items)、下方弹出菜单(Popdown menus)、编辑项(Edit items)等对话框项目的布局,使程序整体简约而直观。

选项卡列表分为3个:基础设置、污染物排放、二氧化碳排放,以区分计算对象(见图4-2)。

从数据层所读取的数据,可选择性展示在滚动列表中,双击列表中的一行,可弹出对该行部分数据的修改。

图4-2 主体框架图除此之外,我们在数据计算结果的显示上,也下了功夫:采用渐进色配合线条粗细的形式,体现结果数值的递增。

5. 实例分析在软件开发完毕后,我们进一步将软件应用于实例,主要是对南京市江心洲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排放的计算,并比较三种规划方案之间在交通排放领域的差异,并给出规划方案调整建议。

针对三种不同的规划方案,我们采用所开发的模块对其未来的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计算,得出二氧化碳和各项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和直观的显示图,以此为基础对三种方案进行横向的对比评价,根据评估结果选择比较环保可行的交通规划方案,具体的实例分析过程和结果请见项目研究报告。

6. 创新特色(1)基于TransCAD的GISDK平台的二次开发功能的实现完全基于TransCAD的GISDK平台,通过结合TransCAD强大的宏观规划能力和GIS功能,使软件能应用于交通现状评估和交通规划中,提高了软件的普及性。

(2)软件的集成性所开发的软件模块集成了排放量计算、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示等功能,不仅不需要借助其他软件,而且减少了用户的操作,增加了计算和操作的便捷性,也使对于不同交通规划方案的环境评估变得更加可靠、直观。

(3)理论的整合和升华由于当前在道路网规划中,尚未将低碳的理念应用其中。

因此我们整合了其他学者对于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排放模型研究成果,结合规划的特点,提出了合适的模型。

(4)对于南京市江心洲城市交通规划方案的应用将软件应用于南京市江心洲规划方案,对三个备选规划方案进行评价,筛选出更为符合低碳生态要求的规划方案,实现环保理念。

7. 研究结论(1)本文对于国内外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排放方面的模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经验,对现有的模型进行筛选、整合,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系统的排放模型。

(2)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TransCAD的GISDK平台进行了软件的二次开发,设计了具有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排放量计算和评价的功能模块,同时对该模块增加一些方便数据处理和数据展示的功能。

(3)对南京市江心洲城市交通规划方案进行了实例应用,针对所提供的三种不同的方案,分别采用研究开发的计算模块进行了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并对于计算结果进行了横向的评估,最后,对于三种规划方案进行了评价。

参考文献[] Huang Y,Bird R,Bell M.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missions by road maintenance works and the disrupted traffic using life cycle assessment and micro-simulation [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2009,14:197-204[2] 王建昕,傅立新,黎纬彬编著.汽车排气污染治理及催化转化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5.2-21,76-93.[3] 北京市汽车研究所,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典型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现状评估.研究报告.1997.12:2[4] 邓顺熙,陈洁李,白川.中国城市道路机动车CO、HC和NOx排放因子的测定[J].中国环境科学,2000,20(1):82-85[5] 周泽兴,袁盈,刘希玲等.北京市汽车行驶工况和污染物排放系数调查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0,20(1):48-53[6] 傅立新.MOBILE汽车源排放因子计算模式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7,17(4):474-479[7] Zhang L,Huang Z. Life cycle study of coal-based dimethyl ether as vehicle fuel for urban bus in China[J]. Energy,2006,32:1896-1904.[8] 李骞,张天柱.北京市道路交通活动对环境的压力分析[J] .生态经济,2004,20:35-41;Li Q,Zhang T Z.The environmental pressure of road transportation in Beijing [J].Ecological Economy,2004,20:35-41(in Chinese).[9] 叶祖达.碳排放量评估方法在低碳城市规划之应用[J].现代城市研究,2009:20-27[0] 胡莹菲,王润,余运俊.厦门城市交通系统碳足迹评估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10,29(3):98-100[1] 陈飞,诸大,建许琨.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型、现状问题及目标策略——以上海市实证分析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9(6/184):39-46[2] 郭理桥.模型系统优化低碳生态城的可持续发展[J].城乡发展战略,2010(3):28-38[3] 张泉,叶兴平,陈国伟.低碳城市规划——个新的视野[J].城市规划,1002-1329(2010)[] 顾朝林,谭纵波,刘宛等.气候变化、碳排放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学刊,1000-3363(2009)03-3308-08[4] 罗运阔,周亮梅,朱美英.碳足迹解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9):123-127[5] Wiedmann T, Minx J.A definition of carbon footprint [J].SA Research & Consulting,2007:9[6] Dr. Nathan Gartner,Dr. Carroll J. Messer,Dr. Ajay K. Rathi.Traffic Flow.7.2[7] 李平飞,张小华,程玉龙.基于碳平衡法测量汽车燃料消耗量的方法研究[J].轻型汽车技术,2005(4/5):14-16[8] 李铁柱.城市交通大气影响评价及预测技术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交通学院,2001[9] 王炜,项乔君,李铁柱等人.城市交通系统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分析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67-68,321-322,261-2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