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组成、分类及性质教学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性质教学讲义
一、物质的组成
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01离子构成的。
①元素:具有□02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原子是□0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04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3)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06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07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4)同素异形体
二、物质的分类
1.常见的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2.分散系
(1)概念:□05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3)三种分散系比较
(4)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①丁达尔效应
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看到□27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可用此性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
②聚沉
a.概念:使胶体粒子聚集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b.方法:加入□28电解质溶液、加热、搅拌或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
c.应用:如制作豆腐,明矾净水。
③电泳
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29定向移动的现象,此性质可用于工业上的静电除尘。
④渗析
胶体粒子□30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粒子可以透过半透膜。
应用:提纯胶体;血液透析。
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辨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点内容如下图所示。
2.化学反应的分类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指明错因。
(1)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化学技术,选择适宜的条件,利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的原子。(×)
错因: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种类不变。
(2)Na、NaCl、SiO2、H2SO4都称为分子式。(×)
错因:Na、NaCl、SiO2是化学式,它们不是由分子组成的,无分子式。
(3)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
错因:_____________
(4)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
错因:核的裂变和聚变不是化学变化。
(5)Na2CO3·10H2O的风化属化学变化,NaOH的潮解属物理变化。(√)
错因:_____________
(6)胶体、溶液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错因:_____________
(7)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错因:_____________
(8)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错因:胶体呈电中性,胶粒带电。
2.教材改编题
(据人教必修一P42 T1)现有下列4组物质:
A.CaO、NO、CO2、Al2O3
B.H2、Cl2、N2、Cu
C.O2、Fe、Cu、Zn
D.HCl、H2O、H2SO4、HNO3
(1)填写下表空白。
(2)若(1)表中的4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O2Cu O2H2O
(2)2Cu+O2+CO2+H2O===Cu2(OH)2CO3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典例1](2018·济南一中质检)下列对化学知识概括合理的是()
A.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B.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但同种化合价只对应一种氧化物
C.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与胶体,云、雾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只有非金属能形成含氧酸或含氧酸盐
解析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它是金属氧化物,A错误;同种化合价可以对应多种氧化物,如+4价的氮元素,对应的氧化物有NO2和N2O4两种氧化物,B错误;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故利用丁达尔效应能区分溶液和胶体,云和雾均为胶体,故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C正确;某些金属元素也能形成含氧酸和含氧酸盐,如HAlO2和NaAlO2、HMnO4和KMnO4等,D错误。
答案 C
名师精讲
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②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③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④合金。
注意由同位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为纯净物。如H2、D2、T2;H2O、D2O。
2.把握物质分类的四个“标准”
(1)混合物与纯净物——是否由同种物质(或分子)组成。
(2)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与两性氧化物——是否与碱、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的化合物。
(4)溶液、浊液与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3.正确理解“一定”“不一定”,规避概念失分点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4)酸性氧化物都是对应酸的酸酐,但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3CO)2O]。
(5)酸(或碱)的水溶液一定呈酸(或碱)性,但呈酸(或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或碱)的溶液。
(6)一个一元强酸分子在水溶液中一定能电离出一个H+,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一个H+的不一定是一元强酸(如NaH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