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梅花三弄》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琴曲《梅花三弄》赏析
摘要:《梅花三弄》,一曲士子风骨的颂歌,不不见一丝浮躁,仿佛是写
中国一代又一代文人士子的离合悲欢与沉浮抗争。梅者花之最清,琴者声之最清。琴曲《梅花三弄》,有没有急管繁弦的伴奏,没有金石钟磬的附庸,也没有现代西洋琴鼓打击乐器的呼应,一支古老的曲,一位沉静专注而安详的演奏者的高超弹奏……
关键词:古琴曲佳作梅花高尚品性旋律优美
《梅花三弄》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它旋律优美、流畅,形式典雅、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明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时桓伊所奏的笛曲。相关历史典故是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调》的故事。桓伊,字叔夏,东晋名将,《晋书》称赞他“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东晋太元八年(383年),前秦王符坚率百万大军进犯东晋。桓伊同谢安、谢石、谢玄等率八万晋兵迎战秦军于淝水(史称“淝水之战”),以一当十,打得秦兵一败涂地。战后,桓伊功成身退,于太元十年(385年)十月,带着心爱的笛管再次旅居衡阳云锦庵。一个冬夜,下起了大雪,清晨放眼窗外,梅枝上的花蕾傲雪待放,好一幅“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的画面。他灵感突袭,谱就梅花一调。不久后的一个清晨,雪后初晴,他推窗望见梅花依然迎雪绽放。梅与雪融为一体,梅中有雪,雪中有梅。红梅在白雪的映衬下,如刚出浴的少女,羞红的脸庞更加妩媚。桓伊即景生情,由情入神,遂谱成梅花二调,与梅花一调“合头”,紧密衔接。初春,又是一场大雪,寺中梅花竟然二度绽放,舞玉翻银,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桓伊情不自禁,再谱成梅花三调,与二调“合头”,自此梅花三调遂成。他握笛吹起,泛音曲调在不同的徵位上重复三次,并在一调、二调不同的徵位上重复一调,三调浑然一体,节奏渐趋平稳,然而意境更加深邃。
而作为笛曲的《梅花落》在桓伊逝世后广为流传,至唐代著名琴师颜师古,将《梅花三调》改为同名琴曲。明代朱权将《梅花三调》列入《神奇秘谱》辑中,并改曲名为《梅花三弄》。其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古代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梅花三弄》全曲由引子、静态梅花、动态梅花和尾声组成。
乐曲第一小段是全曲的引子,音调亲切优美,音色浑厚明亮,节奏平稳舒缓,与后面的跌宕起伏形成生动鲜明的对比。乐曲的第二部分开辟了另一种境界。它运用一系列的快节奏,表现出风雪交攻的气氛,用富于动态的画面,来衬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其静态梅花部分主要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亦即以“三弄”为核心的部分,随着主题的三次呈现,清澈透明的泛音弹奏,稳健有力的附点节奏,庄重浓郁的声音色彩,仿佛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晃动,恬静而端庄,刻画了
一种非常细腻的音乐意境,听后余音缭绕,不绝于耳。乐曲的动态梅花部分则通过音调和节拍的变化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旋律大起大落,节奏刚劲有力,音乐营造出一种风雪交加的意境,更具象地刻画了梅花迎风斗雪的坚毅形象,同时在紧张的情绪表现中把全曲推向了高潮: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与风雪的搏斗,不也是人生博弈的真实写照吗?雪中梅花,昭示了一种志存高远的品格,一种不折不挠的精神,一种傲对人生的境界。主旋律的三次出现,都是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弹奏。而曲调的三次出现,类似古代诗词的反复吟咏,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这段曲调在不同徽位上的演奏,其泛音色彩也有着微妙的变化,有着非常细腻的音乐意境。乐曲的最后速度减慢,旋律带有感叹的意味,寄予了作者对梅花崇高品质的赞赏和歌颂。一并又用清亮圆润的泛音奏出渐慢的曲调。一曲奏罢,余音不绝,令人回味不尽……
全曲表现了花中四君子之一——梅花的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乐曲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古人那种超脱尘世、孤芳自赏的思想感情。《梅花三弄》,一曲士子风骨的颂歌,不见一丝浮躁,仿佛是写中国一代又一代文人士子的离合悲欢与沉浮抗争。梅者花之最清,琴者声之最清。琴曲《梅花三弄》,没有急管繁弦的伴奏,没有金石钟磬的附庸,也没有现代西洋琴鼓打击乐器的呼应,一支古老的曲,一位沉静专注而安详的演奏者的高超弹奏……聆听婉转、悠扬的《梅花三弄》,很容易让人沉浸在梅花的高洁与清逸中,陶醉于梅花的婀娜和傲气里。馨鼓声声,梅花点点,潺音串串,优雅的旋律将你融入“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的意境……其清幽的音声,借物咏志的情怀,象征着高尚的人格,同时更是一种心境的体验。
参考文献:贤之著《七弦味道》,中国三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