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评论】莫言新作_蛙_中的自省意识探析
莫言蛙的读后感
莫言蛙的读后感《莫言蛙》是中国作家莫言的作品之一,该小说以幽默风趣的方式讲述了主人公蛙和蛙妈妈的故事。
通过蛙的视角,揭示了人性的种种弱点和荒谬之处。
整个小说以蛙的视角展开,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完全颠倒的世界。
蛙家住在一个普通的农村,蛙爸爸是个大型重机械师,蛙妈妈则是一位高级会计师。
他们过着安稳的生活,直到有一天,蛙妈妈开车撞到了一只青蛙。
在这个世界里,青蛙被尊为神灵,蛙妈妈的撞蛙行为引起了轩然大波。
为了让蛙妈妈免于惩罚,蛙开始了一段奇妙的冒险之旅。
蛙通过自己的努力,阻止了广电总局对蛙妈妈的惩罚,也帮助了蛙爸爸获得了一次冒险之旅。
整个故事充满了荒诞和幽默,读者很容易被其中的笑料所吸引。
但除了幽默的一面,小说也在一直以来被称为“中国重点工程”的大框架下提出了一些深刻的思考。
首先,小说通过蛙的视角,揭示了社会对事物的极端偏见。
在这个世界里,人们把蛙当作高贵神圣的生物来崇拜,但却对自己的同类漠不关心。
蛙的冒险之旅就是一次对社会偏见的挑战,也是一次提醒人们应该关注自己同类的机会。
其次,小说通过蛙的冒险经历,探索了人性的弱点。
蛙爸爸通过一次冒险重新认识自己,他在世界上遇到了众多复杂的人物,从而发现了自己的贪婪和欺骗之心。
这一点使得读者可以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而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以正确的方式进行思考。
最后,小说也通过对善良和恶意的对比,揭示了当今社会的问题。
在这个世界里,蛙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保持着善良和正直。
而那些贪婪和有恶意的人则经常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利用蛙父母的善良,制造了许多问题。
这一点使得读者能够思考如何在面对社会的诱惑时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原则。
总的来说,莫言的《蛙》以幽默风趣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荒诞的故事,但其中蕴含的思想深度却不容忽视。
通过蛙的视角,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荒谬之处,并提出了对社会和自我的反思。
读完这本书,让我深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脆弱和复杂,也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保持善良和真诚。
蛙 莫言 读后感
蛙莫言读后感《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叙事风格,深深地触动了我。
小说以一个叫做田晓霞的女孩的视角展开,她和她的家人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农村。
在这个村庄里,人们过着原始而艰辛的生活,他们信奉着迷信,尊崇着传统。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影响,这个村庄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更是精神和道德的。
小说通过描写田晓霞的成长经历,展现了这一过程中人性的扭曲和真实的一面。
莫言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世界。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田晓霞的内心世界,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她的喜怒哀乐。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真实而又动人的画面。
在这个画面中,人们的欲望和野心不断地冲击着传统的道德观念,使得人性的复杂和多变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读完《蛙》,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莫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变迁的敏锐观察。
他用小说的形式,将中国农村的变革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真实而又复杂的世界。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却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说服力。
通过这些人物和情节,莫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国。
除了对人性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莫言在小说中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他通过描写村庄的风土人情和民间传说,展现了中国乡村的独特魅力。
在这些细节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这些文化内涵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乡村社会和文化传统。
总的来说,读完《蛙》让我对中国农村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莫言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将这一主题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这部小说,我不仅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这部小说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和力量,也让我对莫言这位杰出的作家充满了敬佩和赞美。
2024年莫言蛙读后感常用版
2024年莫言蛙读后感常用版《蛙》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1960年代到1970年代中国农村为背景,通过对主人公蛙的可怜遭遇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扭曲。
读完这本小说,我深受触动,对人类的本质、社会的现实和历史的教训有了更深的思考。
下面我将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以及文学结构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我对这部作品的读后感。
首先,莫言通过塑造主人公蛙这个形象,深刻地展现了人的悲惨遭遇和社会的残酷现实。
蛙原本是一个纯真善良的少年,但他的命运却被残酷地扭曲了。
他的家庭被毁,亲人相继离世,他的青春岁月被剥夺,最终沦为流浪街头的乞丐。
蛙的悲惨遭遇让人心痛,同时也让我对真实的社会现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小说展现了当时中国农村的贫困、压迫和无助,也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和扭曲。
通过蛙这个形象,我们看到了当时中国农村的普遍困境,同时也看到了人性的弱点和无可奈何。
其次,莫言在小说中也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命运的关系。
在小说中,蛙与大自然有着亲密的联系,他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同时也感受着大自然的温暖和力量。
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蛙与自然的联系,莫言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然而,在社会的压迫和命运的摧残下,蛙逐渐与自然疏离,最终成为了社会的牺牲品。
莫言借助蛙这个人物的命运,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制度对个体命运的巨大影响和对人性的扭曲。
这种对人与社会、人与命运关系的深刻思考,让我感到了人类困境和历史沉痛的教训。
最后,莫言在《蛙》中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的文学技巧,使得小说的结构更加复杂和丰富。
小说在不同的时间点、不同的人物视角之间切换,通过碎片化的叙述方式以及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现了一个多元的世界。
莫言通过这种叙事方式,让读者在探寻蛙的命运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同时,非线性叙事也增加了读者的阅读难度,但正是这种复杂的结构,让读者更加投入到故事中,更加深入地思考其中的问题。
莫言的蛙读后感
莫言的蛙读后感莫言的小说《蛙》是一部充满哲理的作品,通过讲述一个家庭在历史的变迁中所发生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与人性的复杂。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家族史,更是一部关于中国社会变迁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小说以一个家族的兴衰为线索,展现了中国近百年来的社会变迁。
从清朝末期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家族成员们经历了战争、革命、改革等各种历史事件,他们的命运也在这些大事件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作者通过家族成员的命运变迁,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人性的复杂。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写家族成员的命运,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家族成员的命运变迁,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命运受到了历史的影响,他们的内心也经历了痛苦和挣扎。
有的人在历史的洪流中摇摆不定,有的人在变革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有的人则一直在追寻着自己的梦想。
作者通过这些人物的命运,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家族成员的命运变迁,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命运受到了历史的影响,他们的内心也经历了痛苦和挣扎。
有的人在历史的洪流中摇摆不定,有的人在变革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有的人则一直在追寻着自己的梦想。
作者通过这些人物的命运,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蛙》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家族史,更是一部关于中国社会变迁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通过家族成员的命运变迁,作者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命运受到了历史的影响,他们的内心也经历了痛苦和挣扎。
有的人在历史的洪流中摇摆不定,有的人在变革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有的人则一直在追寻着自己的梦想。
作者通过这些人物的命运,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家族成员的命运变迁,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蛙读后感2000字
蛙读后感2000字《以蛙》读后感。
《以蛙》是一部由中国作家莫言所著的小说,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个关于生命和命运的感人故事。
小说以蛙为主线,通过描述蛙的生活和命运,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的众多问题。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生命和命运有了新的理解。
小说以蛙为主线,讲述了一只蛙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蛙的生活充满了挑战和磨难,它要面对自然环境的残酷和人类的侵害。
蛙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它始终坚韧不拔,勇敢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
蛙的命运虽然充满了悲剧色彩,但它依然拥有一颗坚强的心,不断追求生命的意义。
在蛙的一生中,它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考验,最终以一种悲壮的姿态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蛙的命运让人深感唏嘘,也让人对生命的脆弱和宝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对蛙的生活和命运的描写,莫言向读者展现了生命的坚韧和顽强。
蛙虽然命运多舛,但它依然不放弃对生命的追求,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
蛙的坚韧和顽强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让人不禁思考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敢面对,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蛙的命运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勇敢面对,不畏艰难,不放弃希望。
除了对生命的探讨,小说还通过蛙的命运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的众多问题。
蛙的生活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了人类的侵害。
人类的行为给蛙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导致了蛙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
蛙的命运让人深感痛心,也让人对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各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莫言通过蛙的命运告诉我们,人类应该珍惜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小说《以蛙》通过对蛙的生活和命运的描写,深刻反映了生命的坚韧和顽强,也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的众多问题。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生命和命运有了新的理解。
莫言作品蛙读后感
莫言作品蛙读后感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蛙》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备受读者喜爱。
这部小说以农村为背景,以一个农村医生的视角,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生存状态。
在阅读完《蛙》之后,我对莫言的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中国农村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莫言的叙事风格十分独特。
他善于运用夸张、夸张的手法,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感,将农村生活中的琐事和大事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蛙》中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他们的言行举止和内心世界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故事中。
莫言的叙事风格不仅仅是为了讲述一个故事,更是为了通过故事反映现实,引发读者对社会、人性、命运等问题的思考。
其次,莫言在《蛙》中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小说中描绘了农村医生孙少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和工作,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而发生的巨大变化。
从农村的封闭落后到逐渐开放,从物质匮乏到逐渐富裕,从对传统观念的执着到对新思想的接受,小说中的人物在这一历史变迁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莫言通过这些人物的命运和遭遇,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多重困境和挑战,引发了读者对农村现实的深刻思考。
最后,莫言在《蛙》中对人性、命运、生活等问题进行了深刻探讨。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他们的命运多舛,生活充满了曲折和挫折。
莫言通过这些人物的命运和遭遇,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思考。
小说中的情节虽然离奇荒诞,但却贴近生活,引发了读者对自身命运和生活的思考,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总之,《蛙》是一部极具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的作品,莫言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生存状态,引发了读者对社会、人性、命运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阅读完《蛙》之后,我对莫言的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中国农村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莫言蛙的读后感
莫言蛙的读后感《莫言蛙》是著名作家莫言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人性与生存的故事。
小说以蛙的视角,揭示了人类的自私、欲望和无知,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视。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启发,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首先,小说中蛙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蛙作为自然界的一员,它对人类的行为和欲望有着敏锐的观察和感知。
蛙的视角让我看到了人类的自私和欲望,以及对自然的破坏。
在小说中,人类对蛙的捕杀和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让我感到深深的愤慨和心痛。
蛙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珍惜生命,而不是肆意破坏和伤害。
其次,小说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小说中,人们为了争夺资源和地盘展开了残酷的斗争,充满了欺骗、背叛和暴力。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类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美好的,而是充满了利益的纷争和矛盾。
然而,小说也给我带来了希望,通过蛙与人类的互动,我看到了人性中的温暖和善良,这让我相信,即使人与人之间存在矛盾,但也有和平与友爱的可能。
最后,小说中对生命的珍视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在小说中,蛙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让我深受感动。
人类的欲望和自私让他们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尊重,而蛙却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们,生命是宝贵的,自然是值得我们珍视和保护的。
通过蛙的故事,我学会了珍惜生命,尊重自然,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莫言蛙》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深刻思考的小说,通过蛙的视角,揭示了人类的自私和欲望,以及对自然的破坏。
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视。
这部小说让我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阅读这部小说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有了更深层次的反思,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尊重自然。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部小说,从中汲取智慧,感受生命的奇妙和自然的美好。
莫言《蛙》的观后感
莫言《蛙》的观后感第一篇嘿,朋友!跟你聊聊我读莫言《蛙》的感受哈。
这书啊,一开始就把我拉进了一个特别真实的世界。
里面讲的那些关于生育的事儿,真的让我心里头五味杂陈。
姑姑这个角色,可太让人印象深刻啦!她一开始那股子为计划生育拼命的劲儿,让我又佩服又觉得有点可怜。
她是那么坚定地执行着政策,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和阻力,好像都不会退缩。
可到后来,她心里头的那些纠结和痛苦,又让人忍不住心疼她。
还有那些为了生孩子想尽办法的人们,我能理解他们想要孩子的那种渴望。
那种对新生命的期待,真的是刻在骨子里的。
他们和政策之间的冲突,让人看了心里不是滋味。
书里描写的那些场景,就好像在我眼前放电影一样。
那些紧张的追逐,偷偷摸摸的躲藏,还有生离死别的瞬间,都让我跟着一块儿紧张、一块儿难过。
读完这本书,我就在想啊,生育这个事儿,咋就这么复杂呢?它不光是个人的愿望,还和社会、政策啥的紧紧绑在一起。
莫言这书,真的是把这些复杂的东西都写透了,让我想了好多好多。
总的来说,《蛙》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多面,也让我对那个特殊的时代有了更深的理解。
哎呀,真的是一本让人忘不了的好书!第二篇亲,我来跟你讲讲我看完莫言《蛙》的想法哟!你知道吗,这本书可把我震撼得不行!从翻开第一页开始,我就像掉进了一个漩涡,被故事紧紧地抓住了。
先说故事里的那些人物,一个个都像是活在我身边的熟人。
特别是姑姑,她可真是个矛盾的综合体。
一开始觉得她可厉害了,为了工作那叫一个铁面无私。
可后来呢,她也会因为自己做过的事儿而备受煎熬,这种转变真的太戳心了。
还有那些想生娃的人们,他们的执着和无奈,让我又感动又无奈。
感觉他们就是为了一个简单的梦想,不停地努力,哪怕要面对那么多的困难。
再说说书里的情节,那叫一个跌宕起伏。
一会儿紧张得我手心出汗,一会儿又悲伤得我想哭。
比如那个孕妇被追得东躲西藏的情节,我真恨不得跳进书里去帮帮她。
而且啊,这本书让我对计划生育这个事儿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前觉得就是个政策,没啥特别的。
莫言作品蛙读后感
莫言作品蛙读后感莫言是当代中国文学界的一位重要代表作家,他的作品《蛙》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深受读者喜爱。
这部小说以农村为背景,以一只蛙的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中国农村生活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阅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莫言对于中国农村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首先,莫言通过对蛙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农村生活的变迁。
蛙是中国农村的一种常见动物,它在小说中被赋予了人性化的形象,成为了小说中的主角。
蛙在小说中经历了各种变故和挑战,最终成为了一个传奇的存在。
这种通过蛙的故事来表现农村生活的手法,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农村的变迁和人们对于自然的依赖。
蛙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只动物的故事,更是中国农村生活的写照,让人感受到了中国农村生活的真实和深刻。
其次,莫言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展现了人性的复杂。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他们有着各自的性格和命运,他们的行为和选择都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
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丑陋,让人深刻地反思了人性的本质。
在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他们的命运也是多种多样的,这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莫言通过对人性的描写,让读者思考了人性的本质和复杂性,让人对自己和周围的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莫言的写作风格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文字简洁而有力,情节跌宕起伏,让人读起来充满了悬念和感动。
他的语言质朴而真挚,让人感受到了中国农村的真实和深刻。
他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让人仿佛置身于小说中的世界。
莫言的写作风格让我对中国农村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对莫言的作品《蛙》的阅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农村生活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莫言通过对蛙的描写和人物的塑造,展现了中国农村生活的真实和人性的复杂。
他的文字简洁而有力,情节跌宕起伏,让人读起来充满了悬念和感动。
莫言的作品《蛙》让我对中国农村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莫言的《蛙》读后感范文
莫言的《蛙》读后感范文《蛙》是莫言的一部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大革命年间的故事。
这部小说可以说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震撼人心的作品之一。
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其影响,产生了许多激动人心的感慨。
这部小说以一个普通农民的视角展示了大革命时期的残酷现实。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叫蛙的农民,他被迫参加革命并离开了家乡。
在他的遭遇中,我们看到了无数平凡人民的悲惨命运和无奈选择。
小说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遭遇让我深感痛心。
尤其是主人公蛙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揭露了那个特殊时期的黑暗面,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历史的残酷性。
莫言的写作风格独特,他以细腻入微的文字描写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他深入探讨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生与死的意义以及人性的冷酷与善良。
这些深刻的思考和反思,在我读完小说后仍然回荡在我的脑海中。
《蛙》通过讲述一个小人物的故事,强调了人类尊严和命运的可贵。
尽管小说中的大多数人物面临着艰难的生活境地,但他们从未放弃希望,而是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和鼓舞。
通过读《蛙》,我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历史中的一段重要时期。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觉得了解历史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国家和文化。
《蛙》向我展示了曾经发生在我们祖辈身上的事情,让我体验到历史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莫言的《蛙》是一部深思熟虑,令人扣人心弦的作品。
它向我们展示了历史的残酷和人性的善良,让我对自己的国家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蛙》之读感:生命之歌,人性之舞
《蛙》之读感:生命之歌,人性之舞在阅读莫言先生的长篇小说《蛙》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计划生育政策如火如荼的年代,目睹了人间百态,体验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
这部作品,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的变迁,也引发了我对生命、人性和责任的深刻思考。
“蛙”在中文里,不仅是水生动物,还因其“呱呱”的叫声,常被用来象征婴儿出生的啼哭,寓意着生命的开始与希望。
莫言以此命名,不仅是对小说主题的高度概括,也寓意着生命的循环不息和人性的复杂多面。
故事围绕着一位乡村妇产科医生——姑姑的一生展开。
姑姑从一个满怀爱心、医术高超的接生婆,转变为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基层干部,这一身份的转变,让她在救人与限生的矛盾中挣扎,也让她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道德拷问。
小说中,姑姑的形象鲜活而立体,她的每一次抉择,都仿佛在告诉我们:在时代的大潮中,每个人都是渺小而无奈的,但每个人的选择,又都深深地影响着自己和他人。
阅读《蛙》,我不禁想起了自己身边的一些人和事。
在我的家乡,也有这样一位老医生,他同样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期间扮演了重要角色。
那时的我,还不懂其中的复杂与艰辛,只是偶尔听大人们谈起他的故事,心中充满了敬畏和不解。
如今,当我再次回顾那段历史,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他们的不易和无奈。
他们,也是时代的产物,是历史的见证者。
《蛙》不仅是一部关于计划生育的小说,更是一部关于生命、人性和责任的作品。
它让我意识到,生命的诞生与消逝,都是那么的神圣而不可侵犯。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同时也应该承担起对生命的责任。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姑姑虽然经历了种种磨难和痛苦,但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职责,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此外,《蛙》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社会的变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和自由的重要。
小说《蛙》的读后感书评(精选5篇)
小说《蛙》的读后感书评(精选5篇)小说《蛙》的读后感书评【篇1】莫言的小说,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一阵热闹欢乐气息。
就像你恰巧碰上了一个村庄的集市,你游走在人山人海中,即便没有人与你搭话,你也不寂寞。
看小说《蛙》,就像在逛着这样一个热闹的集市,一段段情节像一个个摊位,你在人群中被推着走,眼睛、耳朵仿佛都不够用了,因为那嘈杂声、那琳琅满目的货品,密集地直朝你袭来。
我本身是不太喜好这样的文字的,因为我很可能在这文字环境的感染下渐渐地就生出满心的浮躁,最后只好把它弃之不顾了;也可能在精彩热闹了一番过后,却发现自己其实什么中意的玩意儿都没买到,刚才全是兴奋着别人的兴奋。
《蛙》,首先是这个题目吸引我,不得不承认莫言是一个很有商业头脑的作家,仅仅是题目这一招似乎已经胜出很多“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作家们。
读了全文才知道《蛙》这个题目倒不是向我一开始想的纯粹是为了卖座那么肤浅。
“蛙——娃——娲”,这么一追溯,便显出此中真意了。
原来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我不知道莫言写这篇小说的本意是为了赞扬还是批判,或是酝酿着什么更深刻的内涵。
在此只想谈谈我自己看了小说之后的感受。
我以前一直觉得计划生育是一项再正常不过、明智不过的`政策了。
中国的人口那么多,造成了诸如资源匮乏、生存质量下降诸如此类的问题,再不限制人口,那还了得?我在家里是独生子女,我身边的亲戚朋友基本也是独生子女,偶尔有几个不是独生子女的,我多少忍不住在心理嗤笑他们家庭思想观念的落后。
我一直以为计划生育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轻而易举就实现的事情,哪里会想到原来推行这项政策的过程是那么艰难?在小说中,在落后的中国里落后的小村庄,“姑姑”为了落实计划生育的政策,亲手杀死了多个胎儿,更间接残害了多少妇女的生命?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莫言作品蛙读后感
莫言作品蛙读后感莫言作品《蛙》读后感。
《蛙》是莫言的一部作品,它以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故事。
小说以一只蛙的角度展开叙述,通过蛙的视角,揭示了中国农村的现实生活和人性的复杂。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对莫言的创作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力深感敬佩。
小说以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故事展开,通过蛙的视角,让读者看到了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他们的言行举止,无一不在展现着农村人的朴实和淳朴。
在这个小说里,莫言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将农村生活的细节描绘得淋漓尽致,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种朴实的乡村气息。
蛙在小说中扮演了一个观察者的角色,它通过自己的视角,观察和揭示了人性的复杂。
蛙对人类的行为和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让读者对人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他们的言行举止,无一不在展现着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
莫言通过蛙的视角,让读者看到了人性的丑陋和美好,让人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莫言的《蛙》不仅仅是一部描写农村生活的小说,更是一部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通过蛙的视角,莫言让读者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让人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对人性的深刻探索,让人深受触动。
在读完《蛙》之后,我对莫言的创作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力深感敬佩。
莫言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将农村生活的细节描绘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种朴实的乡村气息。
通过蛙的视角,莫言让读者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让人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对人性的深刻探索,让人深受触动。
总的来说,莫言的《蛙》是一部很有深度的作品,它以独特的角度和手法,揭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和人性的复杂。
读完这部小说,我对莫言的创作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力深感敬佩。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对人性的深刻探索,让人深受触动。
莫言《蛙》读后感
《蛙》读后感
读完莫言的《蛙》的读后感,我对这本小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这本书通过描绘蛙的故事,向读者传达了关于社会现实、人性和家庭的思考,让我明白了这些主题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蛙》是一本充满社会现实和人性思考的小说。
书中通过描绘蛙的故事,传达了关于社会现实、人性和家庭的思考。
这本书让我思考了社会现实的复杂性、人性的多样性以及家庭的影响。
首先,这本书让我思考了社会现实的复杂性。
蛙所处的社会环境充满了各种问题和挑战,包括政治腐败、社会不公和道德沦丧等。
这让我明白了社会现实的复杂性,社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积极行动,才能够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改变。
其次,这本书让我思考了人性的多样性。
蛙和其他人物展现出了不同的人性特点,包括善良、贪婪、勇敢和软弱等。
这让我明白了人性的多样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需要理解和包容他人的不同,以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最后,这本书让我思考了家庭的影响。
蛙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家庭的影响,家庭的教育和价值观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让我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可以培养出优秀的个体,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我对莫言的《蛙》的读后感这本小说给予了我对社会现实、人性和家庭的深刻思考。
通过描绘蛙的故事,这本书向读者传达了关于社会现实、人性和家庭的思考。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这些主题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莫言《蛙》赏析 读后感(一)2024
莫言《蛙》赏析读后感(一)引言概述:《蛙》是中国作家莫言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以充满幽默和讽刺的语言,展现了中国社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变革过程中的种种荒诞和矛盾。
这部小说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并引发了诸多的赏析和读后感。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蛙》进行赏析,包括人物形象、社会现象、家庭关系、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艺术手法。
正文:一、人物形象1. 主人公李向前的形象描绘鲜明,他是一位年过中年的乡村医生,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
2. 李向前的儿子李书记塑造了一个形象复杂、自私且斤斤计较的官员形象。
3. 作者通过其他次要人物的塑造,如李向前的妻子、李书记的妻子等,进一步展现了不同社会角色的特点。
二、社会现象1. 小说中描绘了中国乡村医疗体系的困境,在普遍医疗设备缺乏、医务人员缺乏信任和偏向于利益的情况下,人们生病时往往会选择去城市就医。
2. 小说中还展现了当年中国乡村基层政府的腐败现象,通过描写李书记在农田水利局的一系列事例,表现了官僚主义和权力滥用。
三、家庭关系1. 小说中描绘了一个充满矛盾和挣扎的家庭关系,李向前与他的儿子李书记之间常常因为价值观和生活观的不同而发生冲突。
2. 李向前与他的妻子在面对生活压力时,表现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团结精神。
四、历史背景1. 《蛙》发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时期,通过小说中描绘的一系列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展现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2. 小说中还涉及了中国政治体制的问题,如选举制度、权力转移等。
五、作者的艺术手法1. 莫言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如夸张、讽刺和幽默。
2. 小说的结构设计巧妙,通过多条线索的串联,让情节更加有层次感。
总结:《蛙》通过对人物形象、社会现象、家庭关系、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艺术手法的赏析,展现了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多重矛盾和冲突。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剖析,读者能更好地理解莫言的写作意图,也让人们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和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
莫言 蛙读后感
莫言蛙读后感《蛙》是莫言的一部小说,通过对这部小说的阅读,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莫言的深厚功力和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力。
小说以蛙为主题,通过蛙这一形象,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荒诞。
在阅读《蛙》后,我产生了许多感悟和思考。
首先,莫言在小说中通过蛙这一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
蛙是一种普通的动物,但在小说中却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蛙在小说中既是一种动物,又是一种象征。
它既象征着人们对自然的依赖和敬畏,又象征着人性的懦弱和贪婪。
在小说中,蛙被人们捕捉、繁殖、食用,这反映了人性的贪婪和对自然的破坏。
蛙的形象使我深刻地反思了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以及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其次,莫言在小说中通过蛙这一形象,对社会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小说中描述了一个偏远的乡村,人们在这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们对蛙的捕捉和食用成了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凸显了他们对现代文明的无知和迷茫。
蛙的形象在小说中成为了对社会现实的一种隐喻,揭示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迷茫。
莫言通过蛙这一形象,对社会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判,使我对社会现实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最后,莫言在小说中通过蛙这一形象,对人类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小说中描述了蛙的繁殖和生长过程,以及人们对蛙的捕捉和食用,这反映了人类对命运的无奈和迷茫。
蛙的形象在小说中成为了对人类命运的一种隐喻,揭示了人类对命运的无奈和迷茫。
莫言通过蛙这一形象,对人类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使我对人类命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之,通过对莫言的《蛙》的阅读,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莫言的深厚功力和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力。
莫言通过蛙这一形象,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对社会的讽刺和对人类命运的探讨。
这部小说不仅给我带来了阅读的愉悦,更让我对人性、社会和命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希望能够通过这篇读后感,与更多的读者分享对《蛙》的感悟和思考。
2024年莫言蛙读后感模板
2024年莫言蛙读后感模板《莫言蛙》是中国作家莫言于2024年创作的一部小说,通过描写一个寻找自我的少年与一只神奇的蛙之间的交流与冒险,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成长与担当的主题。
在阅读《莫言蛙》这本小说时,我被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深吸引,也收获了许多启示和感悟。
首先,小说中主人公与蛙的互动引发了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通过小说中描写的主人公与蛙的对话和互动,我深刻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和依赖。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过度追求经济发展和物质享受,往往忽视了与自然界的互动和平衡。
而这部小说呼唤人们重新认识和重视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其次,小说对成长和担当的主题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人公在与蛙的冒险中逐渐成长、学会了勇敢和坚强,并开始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这让我联想到自己的成长经历,也让我深思未来的担当。
无论是对家庭、社会还是对自然环境,我们都应该有担当精神,积极地为之努力并为之负责。
除了以上的主题思考,小说中还融入了一些家庭和情感的描写,这让我对家庭和亲情有了更深的感悟。
主人公在与蛙的冒险中渐渐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起了亲情。
与此同时,小说中还通过一些温馨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幸福的追求。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亲情和幸福的力量,也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另外,小说的文学风格也吸引了我的注意。
莫言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和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
作者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我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同时,小说中还融入了一些幽默和诙谐的元素,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总之,阅读《莫言蛙》这本小说是我一次很有收获的阅读体验。
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成长与担当、家庭和亲情的思考,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莫言独特的写作风格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我相信,《莫言蛙》不仅对我个人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必将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莫言 蛙 读后感
莫言蛙读后感《蛙》是莫言的一部小说,以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对农村夫妻在改革开放时期的生活遭遇。
小说以蛙作为象征,通过对蛙的描写,表达了对于中国农村的深刻思考和对于人性的探索。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感动,也对中国农村的现状和人性的复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农村妇女,她在改革开放时期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
她的丈夫因为一次意外事故变成了植物人,她为了生活不得不照顾丈夫和孩子。
她的生活充满了痛苦和无奈,但她却始终坚强地支撑着家庭。
小说中的蛙成为了她生活中的一种象征,蛙的叫声似乎在传递着一种希望和坚持。
通过对蛙的描写,莫言表达了对于农村妇女的敬佩和对于生活的坚守。
在小说中,莫言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农村的现状。
农村的贫困和落后让人感到心痛,而农村妇女的坚强和勇敢却让人感到敬佩。
小说中的主人公在面对生活的艰难时,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坚持,她的故事让人深受触动。
莫言通过这个故事,让人对于中国农村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人对于农村妇女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
除了对农村现状的描写,莫言在小说中还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探索。
小说中的主人公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勇气,她的坚守和坚强让人感到敬佩。
而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也都展现出了各自不同的人性。
通过对人性的描写,莫言让人对于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人对于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
《蛙》是一部充满力量和温暖的小说,它让人对于中国农村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人对于人性有了更多的思考。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感动,也对于生活有了更多的理解。
莫言通过对蛙的描写,表达了对于中国农村的深刻思考和对于人性的探索,让人深受触动。
这部小说不仅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也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部小说,感受到其中的力量和温暖。
莫言《蛙》赏析 读后感
莫言《蛙》赏析读后感莫言的小说《蛙》通过对文化大革命时期农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普通农家的命运历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人性的善恶与无奈。
通过阅读《蛙》,我深切感受到了莫言的独特魅力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小说以一个农村干部的视角,揭示了中国社会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动荡和变革。
小说中的“蛙”一词寓意着人们对权力的态度和对权力斗争的暗喻,莫言巧妙地将一个以“蛙”为中心的故事延展开来,通过一家人的生活经历,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面对权力与革命的挣扎与纷争。
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农村普通家庭的生活状态。
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他们的命运与人性的善恶的表达也非常真实和深入。
作者在人物中注入了丰富的情感,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使读者更容易被吸引和感动。
小说的故事情节安排紧凑,起承转合自然流畅。
小说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和发展,展现了主人公及其家庭成员在动荡的年代中生活状态的变迁,以及他们思想和精神上的转变。
这种逐渐升华的叙事手法,使得整个故事情节更加紧凑和有力。
同时,作者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得读者更能够深入地体验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变迁。
在《蛙》这部作品中,莫言采用了独特的语言和叙事风格,以及鲜明的意象和隐喻。
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他呈现出了一幅深邃的人性画卷。
在这个故事中,人性中的善恶、温情与冷酷交织在一起,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而有力。
作者强调了人性的复杂性,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对人性有更深入的思考。
通过阅读莫言的《蛙》,我不禁想到了中国历史上那段痛苦的文化大革命时期。
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却展现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苦难和无奈。
莫言通过对历史的再现,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悲剧和人性的扭曲。
总的来说,《蛙》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思想价值的小说。
莫言通过对历史和人性的探索,呈现出了一个普通人在特殊时代中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
他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细致入微的描写,使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变革和人性的善恶。
莫言作品蛙读后感
莫言作品蛙读后感莫言作品《蛙》读后感。
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
其中,他的作品《蛙》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内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读完《蛙》之后,我深深地被这部作品所震撼,也对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蛙》是一部以农村为背景的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生活,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变迁和人们的命运。
小说以一个叫做蛙的男孩的视角展开,通过他的眼睛,读者看到了农村的贫困和艰辛,以及人们对生活的执着和对未来的希望。
蛙的父亲是一个喜欢讲故事的人,他的故事既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又带有深刻的哲理,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蛙的母亲则是一个坚强而勤劳的农村妇女,她用自己的双手支撑起整个家庭,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在这个家庭中,蛙渐渐长大,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追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蛙的成长过程是这部小说的主线,通过他的成长,读者可以看到中国农村的变迁和人们的命运。
蛙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懂得生活真谛的青年,他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追求和对未来的希望。
在这个过程中,蛙也看到了很多农村人的命运,有人因为贫困而放弃了生活,有人因为坚强而战胜了命运。
这些人物形象都给了读者很深刻的印象,也让人对农村的现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除了对农村现实的描写,莫言在《蛙》中还融入了丰富的哲学思考和文化内涵。
他通过蛙的父亲的故事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蛙的父亲喜欢讲故事,他的故事既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又带有深刻的哲理,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这些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让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莫言在小说中也融入了很多现代的思想和情感,让小说更加富有内涵和深刻。
在《蛙》中,莫言还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蛙在农村长大,他对自然的感受是非常深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莫言的新作《蛙》以计划生育政策为切入点,从其合理性与人权的矛盾中,对一代人为之付出的艰
辛与生命存在的艰难进行了客观描述。
书中将“姑姑”作为妇产科医生的工作职能和基于人性的自我反省状态做出了深刻的彰显,对在计划生育年代经历过的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的担当作出探析,以便解决当代人在强大的外力与内心欲望之下,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生存处境的问题。
[关键词]
《蛙》;计划生育;自省意识;生命担当
[中图分类号]
I20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674(2011)Z01-0025-02
莫言新作《蛙》中的自省意识探析
姜
畅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自上个世纪60年代推行以来,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正因为它近在眼前,反而更容易成为我们思考的盲区。
然而当莫言把笔锋聚集于生育政策引发的种种情状时,我们这才恍然,计划生育在推行过程中所引发的种种辛酸,甚至是用生命来承继生命的沉痛在小说中“呈现出来的是矛盾纠结的人物、尖锐残酷的问题、困惑难言的思考、文学本性的悲悯。
”而恰巧的是,我们读者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经历过计划生育年代或在计划生育年代出生的人,这就使问题有了一种普适性的效果。
读罢作品,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能够透过历史的凝重,来反视自身的缺失,便是作家莫言把文学推向最个人和内部的领域的伟大尝试。
一、厚重的历史:自省意识的构成积淀
人类历史是由无数鲜活的生命体构成,文学若要有深刻的力量,必然立足人类历史。
莫言在文中所建构的文学背景依托于计划生育政策。
因为这项政策从属于历史同时又属于当下,它自身又存在拯救与扼杀的悖论,从而使这个题材在时间与空间上具有了高度的敏感性。
计划生育政策在执行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极具必要性,然而也正是它,使中华民族付出了沉重的、否定了生命合理性价值的惨痛代价。
在当下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以后,越来越多的人早已漠视了曾经的沉重。
莫言的《蛙》的出现,及时为我们敲响了尊重生命的警钟。
我们没有理由去批驳计划生育政策曾经乃至今日都在不断发挥的遏制中国人口急剧膨胀的重大价值,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在强大的外力与内心欲望的驱使下,该如何面对自身的生存处境的问题。
小说中对自省意识的讨论以“姑姑”为叙述中心展开。
她是一名技术高明、有勇有谋的妇产科医生。
这个职业与计划生育政策一样有着自身的相悖性。
一方面,她是生命的天使,通过她的手,众多生命顺利地来到人间,避免了古旧的接生法造成的不必要的伤亡;另一方面,她心系党和国家,是计划生育政策一名坚定的支持者与执行者,政策之外的生命不得不在她手上遭到扼杀,因此她又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刽子手。
随着“姑姑”年龄的增长,她手下残杀的生灵便日益增多,这是使她无法排除积压在心中的罪恶感的直接原因。
纵观整个故事,人物不断自省与追悔的过程也由时间线索逐层展开———“姑姑”由年轻时的满腔热血到年迈时的惶惑难安。
时间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这一切已成为历史,面对厚重的历史事实的积淀,使“姑姑”饱受了精神的严重煎熬与折磨。
莫言通过“姑姑”这一形象的塑造,实际上是为个人生命遭遇现实撞击埋下了伏笔。
一名妇产科医生的命运必然卷入历史的洪流之中,开始了与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纠缠。
小说的最后,“姑姑”在饱受重大的心灵折磨之下,不肯了结生命,并非贪生怕死,而是因为她觉得自己是个罪人,一个罪人是连死的资格也无法具备的。
一个人到了求死不能的时候,这种折磨显然是更加残酷的。
从“姑姑”严酷地自我解剖中,我们看到了超越于历史层面的深刻的理性自省意识。
二、《蛙》中“姑姑”自省意识剖析
“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缺乏严格的宗教禁忌。
一种严格宗教禁忌意识的缺乏,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国人道德底线与罪恶感的普遍缺失。
”莫言在这种文化背景的基础之上,使书中的主要人物进行了或深或浅的自我反省。
“姑姑”的自省意识有着曲折的形成过程,也就是说从她开始产生罪恶感直至她所做的一切成为她
25—
—
挥之不去的心结的过程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
“姑姑”的父亲是医术高超且意志坚定的共产党人,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她自幼就形成了无畏的勇气。
幼年就被抓到日军的平度城的经历,“又加上一个黄金般璀璨的出身,已经成为我们高密东北乡影响巨大、众人仰慕而视的重要人物。
当然,姑姑的容貌也是出类拔萃的。
”到了“姑姑”该谈婚论嫁的年纪,她又遇到了自己情投意合的空军飞行员,就在所有人都羡慕“姑姑”这种近乎完美的人生的时候,她的生活出现了转折,一点点走上了下坡路。
读罢全书我们能够知道,莫言此前把“姑姑”塑造得愈完美,愈加让人羡慕,后来便愈能把人生命运的无常表述得更为真实与深刻。
“姑姑”的未婚夫贪恋政治上的权力与经济的优越,叛逃到台湾,这件事给了“姑姑”沉重的打击,又恰逢“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历史时期,这种牵连使她更遭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精神压力。
然而这种苦痛,并没有使“姑姑”的意志消沉萎靡,而是使她练就了更为刚强的本领,“在此种甚为巨大的革命力量的影响与作用之下,性格本来就具有明显男性化特征的姑姑,就更是丧失了女性应有的温柔与娴静,真正地变成了一种丧失自身主体性的异常驯服的革命工具。
”
随着时间的推移,“姑姑”日渐明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另一面是牺牲无辜的性命,妇产医生的另一面是手上沾满了更多孩子的鲜血。
双重意识的压迫下,“姑姑”刚强的性格竟被青蛙吓丢了魂魄,而“蛙”是高密东北乡所膜拜的图腾象征,“蛙”就是“娃”。
其实这折射出的正是她内心中对于既往岁月戕害幼小生命而不断自省却不得解脱的一种本能恐慌。
围绕着计划生育政策这一特定时代下的产物,莫言更是对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关于人性的裂变进行了深入地批判性反思。
“如果说,计划生育所带来的生命之痛、人性之痛具有某种原罪性质的话……这种原罪不应由姑姑来承担,它与个人的善恶人性和道德无关,姑姑是将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一种‘信仰’来执行的……她没有选择,没有退路,某种意义上她不过是制度或事业的一个工具,她其实也是受害者和牺牲者。
”
三、如何自省与生命的担当
《蛙》这部作品,是一种对生命存在状态的追思,是灵魂受苦之后的落实,不仅仅给我们触动心灵的个人反思,更为重要的价值是它对于灵魂罪恶的自省与对苦难的承受。
我们往往一味地追求生活的变化,期盼着给生活注入新鲜的色泽,却很少去打通生命的关隘,回望一路走来的血泪历程。
“姑姑”其实是苦难与罪恶的承担者,这种承担既是替她个人,又是替中国人民。
她内心对党的坚定,对国家的工作燃烧着火焰般的热情,即便在“文革”的特殊时期,她也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坚持与信仰。
所以,她在执行自己的职责时可谓毫不留情,哪怕是自己的亲人。
这一切导致她常常在睡梦中惊醒,因为这种苦难与罪恶对她来说是一种生命的责难,她不去承担,谁又能替她洗净灵魂的污迹。
莫言在书中也明确地表示了旁人和其所代表的这个世界对“姑姑”的救赎:“一个自认为犯有罪过的人,总要想办法宽慰自己,就像您熟知的鲁迅小说《祝福》中那个捐门槛的祥林嫂,清醒的人,不要点破他的虚妄,给她一点希望,让她能够解脱,让她夜里不做噩梦,让她能够像个无罪感的人一样活下去。
”到故事的最后,我们发现,最不能原谅她的不是别人,恰恰是“姑姑”自己放不下内心的惭愧与压力。
消解和遗忘并不能真正擦去人生存中的苦难的痕迹,因为那“最多也不过是一种自欺和掩饰而已。
”所以,“姑姑”决定嫁给她并没有真正感情的泥塑艺人郝大脚,因为她可以将他捏出的泥娃娃供奉起来,告慰那些曾经被她亲手毁灭的生命,实际上就是在承担自己犯下的罪和与之带来的苦难。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承担就是受难,主动去受难。
“姑姑”作为一个女人,放弃了对真爱的追求,在她作为妇产科医生并不短暂的一生中,接生婴儿无数,但自己却没有孩子,这件事本身就令人怜惜。
“在苦难中,他开始明白苦难的意义,明白人作为有限的存在,只有在一个更大的存在者的荫蔽之下,活着才有不朽的价值。
”
就在“姑姑”用尽心思与丈夫郝大脚打造2800个泥娃娃,将怜悯与忏悔种在心里的时候,外面世界的人们争相购买着心仪的泥娃娃,表面上这只是正常的商品交易,实际上,背后却掩藏着商业经济体制中一个平庸的生产制造环节。
相比照“姑姑”而言,书中写到的另一类借助计划生育政策作为自己的发财工具与谋生手段别有用心的人,就并没有任何良心的自责,哪怕是检讨一下都不曾有过。
他们恰是“姑姑”的反面典型,一个有良知的、贡献巨大的灵魂尚能不断地反省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那些真正丧失了道德的人们却漠视自身的丑态与行为。
莫言犀利地将视角拉回时代与社会生活的纵深之维,给人以灵魂的撞击——
—人类精神的自我迷失与道德沦丧是否远比计划生育政策的负面影响和“姑姑”自认为的“罪恶”更能显现国民的痼疾和人性悲剧的荒诞。
那些在计划生育年代出生的孩子更多的受到世界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来就带有原罪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个罪来自于命运的眷顾。
[参考文献]
[1]莫言.蛙[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2]管笑笑.发展的悲剧和未完成的救赎——
—论莫言《蛙》[J].南方文坛,2011(1).
[3]王春林.历史观念重构、罪感意识表达与语言形式翻新——
—评莫言长篇小说《蛙》[J].南方文坛,2011(1).
作者简介:姜畅(1987-),女,吉林公主岭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责任编辑:王金茹]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