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温病课件案例

合集下载

温病的辨证ppt课件

温病的辨证ppt课件
示意图
卫气 脉外 水谷精微
营血 脉内
卫 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 —最浅 (人体的抗邪、保卫功能)
气 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较深 ( 各脏腑的功能)
营 和调五脏,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最深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濡养五脏六腑)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转归】 ①从表外解而愈 ②卫分 顺传 逆传
气分 心营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二)气分证
概念 指温邪入里,未传入营血分,影响人体
脏腑或组织气机活动失常的一类证候类型。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病机分析
温邪袭表
舌边尖红 苔薄白脉 浮数
卫受邪郁
卫气抗邪 肺气失宣
肌表失养 开合失司 发热
咳嗽
温邪上扰 温邪伤津
头痛 口微渴
恶寒 无汗或少汗
元代《卫生宝鉴》中开始区分气分热和血分 热的证治。
明末吴有性论《温疫论》中有温疫病邪在 “气分”和“血分”而采取不同解法的论述: 认为邪在气分正气尚盛,可从战汗顿解; 疫邪传留于血分,邪气从斑透而渐愈。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研究论证 广泛开展了卫气营血临床研究

成都中医药大学温病的治疗课件

成都中医药大学温病的治疗课件
• 若出现晕针等不良反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针灸治疗温病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禁忌
有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 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灸 。
01
02
03
04
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 针灸。
皮肤有感染、溃疡、瘢 痕等部位不宜针灸。
05
温病的饮食疗法
温病患者的饮食原则
饮食清淡
温病患者应以清淡、易消化的 食物为主,避免过于辛辣、油
温病患者的康复与调养建议
调整饮食
01
康复期应注重调整饮食,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瘦肉、鱼、
蛋等,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
适当锻炼
02
在康复期,可适当进行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
,促进身体恢复。
调整作息
03
康复期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
累。
THANKS
感谢观看
针灸治疗温病的操作方法
01
患者取合适体位,常规消毒皮肤,医生戴手套,取毫
针刺入穴位,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一定时间。
02 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
03
风寒感冒可加灸法。
针灸治疗温病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生操作,避免自行操作造成伤害。 针灸后注意保暖,避免受风。
针灸治疗温病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针灸疗法
通过针灸刺激养阴生津的穴位,如太溪、照 海等。
活血化瘀
药物
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如当归、川芎、丹参 等。
食疗
进食活血化瘀的食物,如红糖、山楂、玫瑰花 等。
针灸疗法
通过针灸刺激活血化瘀的穴位,如膈俞、血海等。
祛湿排毒
食疗
进食祛湿排毒的食物,如薏米、红豆、冬瓜 等。

温毒类温病ppt课件

温毒类温病ppt课件
用。 3.掌握温毒类温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和治法,方药。 【重点难点】 ●大头瘟、烂喉痧主要证候的辨证要点和治疗。
一. 卫分证治
1.风热毒邪犯卫 【证候】 恶寒发热,热势不甚,无汗或少汗,头面红 肿,全身酸楚,目赤,咽痛,口渴,舌苔薄 黄,脉浮数。 【分析】 风热时毒,侵犯肺卫。 【治法】 疏风透表,宣肺利咽 【方药】 葱豉桔梗汤
第二节 烂喉痧
【目的要求】 1.了解烂喉痧的概念、病因。 2.熟悉烂喉痧的病机特点。 3.掌握烂喉痧的临床特点和辨证治疗原则。 【重点难点】 ●烂喉痧的病机、诊断和发病特点。
一、概述
1.定义: 烂喉痧是感受温热时毒所致以咽喉肿痛糜烂、肌 肤丹痧密布为特征的急性外感热病。本病具有较强的传 染性,易引起流行。 2.发病季节: 冬春
1. 季节:冬春 2. 起病急,初起可见憎寒壮热的肺卫表证。 3. 病变以气分热毒蒸迫为主, 内陷深入营血者较少。 4. 特殊的局部表现:头面焮红肿胀, 灼热疼痛等。
四、辨证治疗原则
1.治则:疏风透邪、清热解毒为主 2.治法:
邪犯肺卫,疏风散邪,解毒消肿 毒壅肺胃,清热解毒,疏风散肿 毒结肠腑,清热透毒,攻下泻热 胃阴耗伤,滋阴养胃
丹痧密布,红晕如斑,赤紫成片,壮热,汗多,口渴,
【分析】邪毒化火,燔灼气营(血)之危证。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救阴
【方药】凉营清气汤
2. 邪陷心包,内闭外脱(参见温热类温病证治)
四. 后期证治
1.胃阴耗伤
【证候】身热已退,头面红肿消失,口渴,但欲
饮,不欲食,咽干,目干涩,唇干红,
舌干红,无苔或少苔,脉细微数。
4.历代文献阐述:
●金·刘完《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根据本病头面焮赤肿
大的特点,称为“大头病”

《温病学病例分析》课件

《温病学病例分析》课件
温病病机
02 温病症状分析
发热症状
总结词
温病发热症状通常表现为高热、持续时间长,可能伴随寒战、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详细描述
温病发热是由于感染温病病毒或细菌后,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而出现的高热症状。其特点 是体温升高明显,常常超过38.5℃,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持续数天甚至数周。患者可 能出现寒战、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昏迷、惊厥等严重并发症
是否为温病。
流行病学史
了解患者是否接触过温 病患者或是否在温病高
发地区居住或旅行。
体征观察
观察患者的舌象、脉象 等体征,辅助诊断。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等 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
断。
鉴别诊断
01
02
03
04
感冒
温病与感冒在初期症状相似, 但感冒通常病程较短,而温病
病程较长,且病情较重。
伤寒
伤寒与温病在临床表现上有相 似之处,但伤寒病程较长,且
总结词
温病呕吐症状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可能伴随腹痛、腹泻等症状。
详细描述
温病呕吐是由于感染温病病毒或细菌后,胃肠道功能紊乱而出现的症状。其特点 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可能感到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出现脱水、酸中毒等症状。
腹泻症状
总结词
温病腹泻症状通常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溏或水样便 ,可能伴随腹痛、乏力等症状。
推拿
通过手法推拿肌肉、关节等部位,达 到舒缓肌肉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的 目的。
按摩
刮痧
用器具刮拭皮肤表面,出痧后可促进 血液循环、舒缓肌肉酸痛。
通过手法按摩全身或局部,缓解肌肉 疲劳、促进血液循环。

第三章温病的辨证(1)PPT课件

第三章温病的辨证(1)PPT课件

●涉及范围 较广,
临床表现多 样。
●(2)病机:正邪剧争,里热蒸迫,热炽津伤。
●(3)主证: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多,口渴喜冷饮,
尿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等。
-
9
(4)辨证要点: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气分湿热证:
◆病位:脾、膜原、胆腑、肠腑等 ◆湿重热轻:热为湿遏而见身热不扬; ◆热重湿轻:湿热交蒸而见身热汗出,热虽盛
①感邪性质;②感邪程度;③患者体质;④治疗当否
-
16
●温病传变的深浅轻重:
卫分证
病位浅,病情轻,疾病初期
气分证
病位深,病情重,疾病中期或极期
营(血)分证 病位最深,病情最重,疾病极盛
●温病不同发病类型的传变:
由表入里,渐次内传,卫 气 营 血
新感温病 伏气温病
表邪内陷,病情突变,卫 里热外达 由气外达
(2)病机:耗血动血,瘀热内阻。 (3)主证:身热夜甚,躁扰不安,或神昏谵狂,吐血衄血,便血,
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
-
14
(4)辨证要点:身灼热夜甚,多部位急性出血, 斑疹密布,舌质深绛。
(5)证候特点:证情危重凶险!
(6)转归: ①血分证病情凶险,积极治疗可望缓解。 ②若血分热毒极盛,正不敌邪,可因血脉瘀阻, 脏气衰竭或急性失血,气随血脱而死亡。
①气分邪热失于清泄,或湿热病邪化燥化火入营分
②肺卫之邪乘虚径陷营分 ③伏邪自营分化热而出 ④某些温邪直犯心营 (2)病机:营热阴伤,扰神窜络。
●湿热化燥化火, 气营同病之证:营 分证+苔垢腻,或
脘痞、胸闷等
(3)主证:身热夜甚,口干反不甚渴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 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细数。

《温病学病例分析》课件

《温病学病例分析》课件

温病病因
01
外感因素
温邪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人体,导致温病的发生。
02
内伤因素
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等导致人体正气 虚弱,易感温邪。
温病病机
温邪性质
温邪具有化热化燥、伤阴耗气的特点,易导致人 体气阴两虚。
温病传变
温病的发展变化过程包括卫气营血传变和三焦传 变两种方式,其中卫气营血传变是温病最基本的 传变规律。
04
总结词:风热感冒
风温肺热病例
01
总结词:邪袭肺卫
02
详细描述:患者因感受风温 邪气而出现发热、微恶风寒 、咳嗽等症状,舌质红,苔 薄黄,脉浮数。治疗宜辛凉 解表,方用银翘散加减。
03
总结词:邪热壅肺
04
详细描述:患者因感受风温 邪气而出现高热、咳嗽、气 喘等症状,舌质红绛,苔黄 燥,脉滑数。治疗宜清热解 毒,宣肺止咳,方用麻杏石
保健方法
合理饮食
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 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 高脂肪食物。
适量运动
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 合适的运动方式,坚持适 量运动,增强身体素质。
心理调适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 节情绪,减轻压力,避免 过度疲劳和紧张。
睡眠充足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养 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 于身体恢复和心理健康。
《温病学病例分析》 ppt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目录• 温病学概述 • 温病症状分析 • 温病诊断与鉴别 • 温病治疗方法 • 病例分析 • 预防与保健
01
温病学概述
温病定义
温病
指感受温邪所引起的以发热为主,并伴有热象偏重、易 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第五章 温病的治疗ppt课件

第五章 温病的治疗ppt课件
清热泻火法重在清泻火毒,作用在于三焦。通过苦 寒药物,直折火热,清降邪热于下。
精品课件
21
运用清解气热法时还应注意:
本法主治气分无形邪热,若邪热已与有形实邪相结, 如湿邪、燥屎、食滞、痰浊、瘀血,必须祛除实 邪才能解除邪热。
热邪未入气分者不宜早用,以免寒凉冰伏邪气。
素体阳气不足,不可过用之,应中病即止,防止寒 凉过度而伐伤阳气。
作用——适用于温病热盛血分,迫血妄行, 热瘀交结之证。证见灼热躁扰,甚则昏狂 谵妄,斑疹密布,各种出血,舌质紫绛或 有瘀斑等。
代表方——犀角地黄汤。
精品课件
44
(三) 气营(血)两清 定义——用清营或凉血法与清解气热法互
相配用,双解气营或气血之邪热。
作用——适用于温病气分与营(血)分的同 病证,即气营(血)两燔证。
透化湿邪。
作用——适用于湿温病初起,湿中蕴热,湿 遏表里气机的证候。证见身热不扬, 午后 热甚, 或微恶寒,汗出不解,胸闷脘痞, 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濡缓。
代表方——三仁汤。
精品课件
30
(二) 燥湿泄热 定义——用辛开苦降之品疏通中焦气机,
祛除湿热邪气。
作用——适用于中焦湿热遏伏,湿渐化热, 遏伏中焦的证候。证见身热而汗不解,口 渴不多饮,脘痞腹胀,泛恶欲吐,舌苔黄 腻,脉濡数等。
吴又可说:“大凡客邪贵乎早逐,乘人气 血未乱,肌肉未消,津液未耗,病人不至 危殆,投剂不至掣肘,愈后亦易平复,欲 为万全之策者,不过知邪之所在,早拔去 病根为要耳。”
精品课件
4
2.卫气营血证候的治疗大法
叶天士根据卫气营血病机演变,提出不 同阶段的治疗原则:“在卫汗之可也,到 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 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温病的主要治法PPT课件

温病的主要治法PPT课件

杏仁滑石汤: 杏仁三钱 、滑石三钱、黄岑二钱、橘红一钱五分 黄连一钱、郁金二钱、通草一钱、厚朴二钱 半夏三钱
水半杯,煮取三杯,分两次服。
祛湿清热法的分类
宣气化湿 燥湿泄热 分利湿热
分利湿热
适用于湿热阻于下焦,膀胱气化不利的症 候。
用淡渗之品渗湿清热,使湿从小便而出。 症状见小便短少,甚则不通,舌苔白腻等。 代表方:茯苓皮汤。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湿热并重,困阻中焦
症候:发热汗出不解,口渴不欲多饮,苔黄滑腻, 脉濡数。
病机:湿热俱盛,交蒸中阻。 治法:辛开苦降,燥湿泄热。 方药:王氏连朴饮:川连、厚朴、石菖蒲、制半夏、
淡豆鼓、炒山栀、 芦根
王氏连朴饮:
制厚朴二钱 、芦根二两、川连、 石菖蒲、制半夏各一钱、 香鼓、焦栀各三钱 水煎温服
苡仁、半夏
吴鞠通说:“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 则湿亦化也。”
祛湿清热法的分类
宣气化湿 燥湿泄热 分利湿热
燥湿泄热
适用于中焦湿热遏伏,湿渐化热,遏伏中焦的症 候。
用辛开苦降之品疏通中焦气机,祛除湿热邪气。 症状见身热而汗出不解,口渴不多饮,舌苔黄腻,
脉濡数。 代表方:王氏连朴饮、杏仁滑石汤。
《温病条辨》
吸受秽湿,三焦分布,热蒸头胀, 身痛呕逆,小便不通,神识昏迷,舌 白,渴不多饮,先宜芳香通神利窍, 安宫牛黄丸,继用淡渗分消浊湿,茯 苓皮汤。

《温病病因发病学说》课件

《温病病因发病学说》课件
温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口渴、心 烦、尿黄等症状,同时伴有舌红苔黄、脉 数等体征。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发病 季节、流行病学资料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此外,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辅助 诊断方法也有助于确诊。
02
温病病因
外感温病病因
风热之邪
风热之邪是温病的主要外因,常 常由口鼻而入,侵犯肺卫,导致 发热、咳嗽等症状。
《温病病因发病学说》ppt 课件
目录
• 温病概述 • 温病病因 • 温病发病学说 • 温病治疗原则与方法 • 温病预防与保健
01
温病概述
温病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温病的定义与分类
详细描述
温病是一种由温热病邪引起的急性热病,主要分为新感温病和伏气温病两类。新感温病是由外界温热病邪入侵引 起的,伏气温病则是体内潜伏的温热病邪在一定条件下发病。
卫气营血发病学说
卫气营血发病学说的主要 观点
将外感温热病按照卫、气、营、血四个阶段 分类,并认为疾病的发展过程是按照卫、气 、营、血的传变而发展。
卫气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病学说的来源
源于《内经》,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 完善,成为温病学派的重要理论之一。
卫气营血发病学说的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根据卫气营血的分 类和传变规律,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并 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
三焦发病学说
三焦发病学说的主要观点
将人体划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三个部分,并认为温病的发生与三焦的功能失调有关。
三焦发病学说的来源
源于《难经》,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成为温病学派的重要理论之一 。
三焦发病学说的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根据三焦的分类和功能特点,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并制定 相应的治疗方案。

温病学课件PPT风温

温病学课件PPT风温

温病学教研室

兼胸膈痞满、痞闷、呕吐,为风温夹湿,加藿香、 郁金。

发热较甚而小便短少,用甘苦合化阴气法,银翘散 加黄芩、知母、玄参、麦冬 祛热痰,加瓜壳、贝母

讨论:白痰是寒痰,黄痰是热痰,对吗?
温病学教研室
何西池(何梦瑶)云:
辨痰之法,古人以黄稠者为热,稀白者为寒,此 特言其大概,而不可泥也。以外感言之,伤风咳嗽, 痰随嗽出,频数而多,色皆稀白,误作寒治,多致困 顿。盖火盛壅逼,频咳频出,停留不久,故未至于黄 稠耳?迨火衰气平,咳嗽渐息,痰之出者,半日一口, 反黄而稠。缘火不上壅,痰得久留,受其煎炼使然耳。 故黄稠之痰,火气尚缓而微;稀白之痰,火气反急而 盛也。此皆当用辛凉解散,而不宜于温热者,推之内 伤亦然。孰谓稀白之痰,必属于寒哉?总须临证细审, 更参以脉,自可见也。
一、概述 (一)风温的涵义 病因——风热病邪 内涵 初起证候——肺卫表热证 季节——多冬春 外延:急性外感热病
(新感温病)
卫受邪郁:发热, 微恶寒,口微渴 肺气失宣:咳嗽 温病学教研室
(二)临床特点
1、初起以肺卫为病变中心。 2、可有逆传心包。
3、后期以肺胃阴伤为主。
4、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温病学教研室
(三)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与春温: 2、与感冒:
3、与肺痈:
温病学教研室
1、与春温鉴别

共同点:二者均发生在春季。 风温 春温
温热病邪 热自里发
病因 发病
风热病邪 邪犯肺卫
初起证候
发热、微恶风寒、咳嗽、 身灼热、烦渴、苔黄,甚 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 则神昏、痉厥、斑疹等里 热证 白欠润、脉浮数等肺卫表 病情重,变化快 热证
桑菊饮方解

温毒类温病ppt课件

温毒类温病ppt课件

16
二.诊断
• 多发生于冬春二季。 • 多有与烂喉痧病人接触的病史。 • 具有急性发热,咽喉肿痛糜烂,肌肤布满丹痧,
舌红绛起刺如杨梅状等典型的临床表现。 • 病程中可因热毒深入而见气营(血)两燔及内闭
外脱等重证。
• 鉴别诊断 – 白喉;麻疹;风疹;药疹
17
1、白喉
典型白色伪膜,且无皮疹
咽喉肿痛
烂喉痧
如意金黄散(《医宗金鉴》)(外敷)
24
葱豉桔梗汤
葱白、豆豉——解肌发表,疏风散邪——君 薄荷、桔梗——散风清热——臣 连翘、山栀——清热解毒——臣 甘草合桔梗——利咽——佐使 淡竹叶——清心除烦——佐使
金黄散
花粉、 黄柏、大黄——清热泻火解毒 姜黄、白芷——活血疏风止痛 南星、厚朴、陈皮、甘草、苍术——行气散结
临床运用 可加牛蒡、银花、大青叶增强其清热解毒利咽之功效 咽阻喉痛——加紫金锭二粒磨冲
25
一、卫分证治
(二)温热毒邪犯卫 ——烂喉痧 【证候】初起憎寒发热,继则壮热烦渴,咽喉红肿疼痛,甚 或溃烂,肌肤丹痧隐隐,舌红赤,见珠状突起,苔白而干, 脉浮数。 【病机】温热时毒外袭肌表,内侵肺胃,热毒壅盛 【辨证要点】憎寒发热,咽喉红肿疼痛,肌肤丹痧隐隐 【治法】透表泄热,解毒利咽,凉营透疹 【方药】清咽栀豉汤(《疫喉浅论》)
鉴别诊断
痄腮 ;发颐 ;漆疮
8
腮腺炎
漆疮
漆疮
9
三.辨证论治
• 治则: – 疏风清热、解毒散结
• 治法: – 邪偏卫表,宜疏风透邪为主,兼以解毒消肿 – 毒壅肺胃,宜清热解毒为主,兼以疏风消肿;如局 部红肿严重,宜清瘟败毒,散结消肿 – 可配合清热解毒、化瘀止痛之方外敷,以增加内服 汤剂之力

《温病学病例分析》PPT课件

《温病学病例分析》PPT课件
2•021要/3/8求:1、诊断(包括证型)2、辨证分析3、治法方药6
病例6
• 赵某,男性,28岁,农民。
• 病史:1981年4月12日,外出归家后,当晚 即发热恶寒,头痛,微有汗出,心烦,口
苦而渴,尿短赤。第二天一早即到某诊所
诊治,医生投以小柴胡汤加荆芥、防风、
白芷、羌活。服药后至当晚即发热益盛,
• 诊治经过:入院后曾用青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等药物。 12日请中医会诊时:患者高热烦躁,面色红赤,头痛 如裂,颈项强直,汗出湿衣,肌肤发斑,呼吸气粗, 口渴欲饮,呕吐时作,舌红苔黄,脉红数。
• 要求:1、诊断(包括证型)2、辨证分析 3、治法方 药
2021/3/8
3
病例3
• 刘某,男性,11岁。于1979年7月2日下午,因高热两天,神 昏谵语,抽搐半天入院。
• 入院时检查摘要:体温40.2ºC(腋下),汗多,神志不清, 颈稍硬,两目时有上视,四肢抽动较频,面色红赤,唇红, 舌质红绛,苔薄黄腻,呼吸声粗,喉间痰鸣,肢端稍冷,脉 象弦数。
• 要202求1/3:/8 1、诊断(包括证型) 2、辨证分析 3、治法方药
4
病例4
• 伦某,男性,16岁。1980年8月21日因持续发热七天入 院。
• 病史:(由家属代诉)患儿于6月30日中午放学回家,为雨所 淋,全身湿透。回家后觉周身不适,继则发热,微恶寒,头 痛,恶心欲吐,卷怠。第二天到卫生站就医(用药不详)。 当晚见发热增高,身热灼手,其父即请医生出诊。当时体温 40.5ºC,面赤,汗出较多,烦躁不安,呼吸声粗,口渴但不 欲饮,曾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大便一次色黄褐,质稍烂, 小便黄短,舌红,苔黄腻,脉数有力,乃于退热剂及四环素 治疗未效。7月2日中午仍高热不退,并出现抽搐一次,神昏 谵语,即送院就医。

温病课件案例

温病课件案例

请谈谈以下病案表现出了温病临床表现的哪些特点。

李某某,男,21岁昨日“伤风”,微恶风寒,身热不甚,但咳微渴,体温37.8℃,舌苔薄白,咽红微痛,脉象浮数。

今晨,自用辛温发汗之药治之(麻黄、杏仁、炙草),药后发热剧增,体温39℃,脉象滑数,咽红肿痛,舌红苔黄燥。

遂来诊。

分析:本是风热,侵于肺卫,肺失宣降,应予桑菊饮加减为法,过用辛温,既发汗以伤阴,又助热以化燥,故高烧咽红且肿。

陈××,男,16岁,1974年3月24日住院。

住院号:16439 病史:四天前因饱食赶路,汗出甚多而受风,当晚即恶寒发热,头痛,脘胀,呕吐,寒热持续,汗出而热不退,继又增咳嗽,胸痛。

症状:患者恶寒发热,汗少,头胀痛,左胸疼痛,咳嗽,痰吐淡黄而粘,夹有少量铁锈色,脘部胀满,大便不行,口干喜凉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偏红,脉浮滑数。

检查:体温41℃,脉搏115/分,白细胞计数:总数18300/mm3, 中性91%,淋巴9%。

痰培养:肺炎球菌。

胸透:左下肺可见片状模糊阴影思考:1、本病的中医病名。

2、本病例的病因病机。

3、确立治则和治法。

4、选择处方。

1、病名:风温2、病因病机:病因为外感风热病邪。

病机为风热袭于肺卫,表邪未去,肺热既盛,又兼食滞中阻。

3、治则治法:解表祛邪为主。

辛凉解表,佐以导滞4、处方:银翘散加减。

银花、连翘、桑叶、荆芥、薄荷、杏仁、牛蒡子、淡豆豉、全瓜蒌、桔梗、枳壳、枇杷叶;以后又去荆芥、豆豉、瓜蒌、枇杷叶,加用栀子、黄芩、前胡等。

病案举例沈××,女,53岁,农民。

1992年2月7日急诊。

急诊号:4364病史:据患者家属介绍,患者上午自诉身体不适,恶寒,发热,头痛,饮食减少,但仍能坚持做家务,未能就医。

到晚上9点时,患者突然出现昏睡,神志不清,呼之不应,急送医院。

症状:患者呈昏迷状态,面色发红,呼吸粗大急促,苔薄黄,舌红绛。

检查:体温39.8℃,脉搏98/分,白细胞计数:总数21000/mm3, 中性90%,淋巴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春温 2、病因为伏寒化温(温热病邪)。病机是邪自内发,内陷心营,神机失运。 3、治法为清心凉营开窍。 4、处方用清营汤加安宫牛黄丸,药用水牛角、生地、银花、连翘、竹叶、麦冬、黄连、板 蓝根等。
病案举例 万××,男,12 岁,学生。于 1973 年 8 月 22 日就诊。急诊号:1537。
病史:据患者家属介绍,患儿发热二天,微恶寒,发热,头痛,饮食减少,呕吐一次,为 胃内容物。家长自取“感冒药”服,未能取效,热势反剧,逐渐出现昏睡,神志不清,并 发生抽搐,急送医院。 症状:患者呈昏迷状态,时有抽搐,口噤,项强直,面色不华,呼吸急促,苔黄腻,舌红 绛,脉细弦数。 检查:体温 40.3℃,脉搏 118/分,白细胞计数:总数 12000/mm3, 中性 78%,淋巴 22%。 瞳孔轻度扩大,对光反射迟钝。
病案讨论 鄂××,女,19 岁,1976 年 10 月 23 日住院。住院病历号:14359
病史:患者 7 天前曾有微畏寒发热,疲乏无力。3 天前因劳累觉口干苦,遂饮冷水,当 晚即有寒战高热,体温 39.6℃。转来本院以高热待查收入住院治疗。住院一周,曾用多种 抗生素治疗效果不著,仍高热不退,转请中医治疗。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请谈谈以下病案表现出了温病临床表现的哪些特点。 李某某,男,21 岁 昨日“伤风”,微恶风寒,身热不甚,但咳微渴,体温 37.8℃,舌苔薄白,咽红微痛,脉 象浮数。今晨,自用辛温发汗之药治之(麻黄、杏仁、炙草),药后发热剧增,体温 39℃, 脉象滑数,咽红肿痛,舌红苔黄燥。遂来诊。 分析: 本是风热,侵于肺卫,肺失宣降,应予桑菊饮加减为法, 过用辛温,既发汗以伤阴,又助热以化燥,故高烧咽红且肿。
痰培养:肺炎球菌。胸透:左下肺可见片状模糊阴影 思考: 1、本病的中医病名。 2、本病例的病因病机。3、确立治则和治法。 4、选择处方。
1、病名:风温 2、病因病机: 病因为外感风热病邪。 病机为风热袭于肺卫,表邪未去,肺热既盛, 又兼食滞中阻。 3、治则治法: 解表祛邪为主。辛凉解表,佐以导滞 4、处方:银翘散加减。 银花、连翘、桑叶、荆芥、薄荷、杏仁、牛蒡子、淡豆豉、全瓜蒌、桔梗、枳壳、枇杷 叶; 以后又去荆芥、豆豉、瓜蒌、枇杷叶,加用栀子、黄芩、前胡等。 病案举例 沈××,女,53 岁,农民。1992 年 2 月 7 日急诊。急诊号:4364 病史:据患者家属介绍,患者上午自诉身体不适,恶寒,发热,头痛,饮食减少,但 仍能坚持做家务,未能就医。到晚上 9 点时,患者突然出现昏睡,神志不清,呼之不应, 急送医院。 症状:患者呈昏迷状态,面色发红,呼吸粗大急促,苔薄黄,舌红绛。 检查:体温 39.8℃,脉搏 98/分,白细胞计数:总数 21000/mm3, 中性 90%,淋巴 10%。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颈项有抵抗感,下肢有散在出血点。 参考答案:
陈××,男,16 岁,1974 年 3 月 24 日住院。住院号:16439 病史:四天前因饱食赶路,汗出甚多而受风,当晚即恶寒发热,头痛,脘胀,呕吐,寒
热持续,汗出而热不退,继又增咳嗽,胸痛。 症状:患者恶寒发热,汗少,头胀痛,左胸疼痛,咳嗽,痰吐淡黄而粘,夹有少量铁
锈色,脘部胀满,大便不行,口干喜凉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偏红,脉浮滑数。 检查:体温 41℃,脉搏 115/分,白细胞计数:总数 18300/mm3, 中性 91%,淋巴 9%。
症状:初起寒热,舌苔白腻,脉弦数,继则寒战高热汗出,形如疟状。目前但热不寒, 口干唇燥,面赤,口苦粘腻,胸腹扪之灼手,大便日行一次,粘滞不爽,溲黄而热,脉象 滑数有力,舌苔根部黄腻,舌质红绛。
检查:体温呈弛张型,在 39~40.0℃,脉搏 95/分,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肥达氏反 应(+),肝功能:谷丙转氨酶 165~284 单位。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
1、病名:伏暑 2、病因病机:病因为暑邪夹湿; 病机为暑湿郁遏气分,内逼营分, 气营两燔。 3、治法:气营两清,兼化湿浊。 4、处方: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元参方加减。 王××,男,35 岁,商人。某年 9 月 29 就诊。 病史:时值久晴无雨,始病觉恶寒,继则头痛身热,干咳少痰,咳久可吐出粘痰少许。 病延多日未愈,反渐加重,所以来诊。 症状:发热不恶寒,干咳阵阵,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 苔薄白而干,舌质边尖红,脉右浮数,左弦涩。 检查:体温 39.0,脉搏 91 分,白细胞计数:总数 13600/mm3, 中性 83%,淋巴 17%。 思考: 1、本病的中医病名。 2、本病例的病因病机。 3、确立治则和治法。 4、选择处方。 病名。秋燥 病因:燥热病邪,,病机:燥热病邪犯肺,阴液耗伤,肺气失宣 3、治则治法:清肺润燥养阴
1、病名:暑温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2、病因:暑热病邪 3、病机:暑热犯于心营,神机 失运,肝风欲动
4、治法:清心凉营泄热,开息风 李××,男,22 岁,1976 年 8 月 16 日住院。住院号:25748
病史:起病至今已 10 余天。始病觉恶寒怕冷,继则发热,体温在 39.5~40℃左右。 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著,仍高热不退,转来本院治疗。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4、处方:清燥救肺汤加减 桑叶、生石膏、麦冬、瓜蒌仁、光杏仁、南沙参、生甘草、楚,头昏面色萎黄,胸闷不知饥,头重,大便 干,小便黄赤,舌苔白微腻,舌质红,脉濡。
检查:体温 39.2℃,脉搏 89/分,白细胞计数:总数 4600/mm3, 中性 70%,淋巴 30%。肥达氏反应“H”1:160,“O”1:160。
思考: 1、本病的中医病名。 2、本病例的病因病机。 3、确立治则和治法。 4、选择处方。 1、病名:湿温 2、病因病机:病因为湿热病邪; 病机为湿热郁遏气分,阻滞中焦,湿重于热。 3、治则治法:芳化宣中、淡渗利湿。 4、处方:藿朴夏苓汤、三仁汤加减。 藿香、佩兰、青蒿、杏仁、苡仁、川朴、通草、白豆蔻、法半夏、陈皮、炒枳壳、茯 苓、大豆卷、滑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