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自费疫苗接种明细

婴幼儿自费疫苗接种明细
婴幼儿自费疫苗接种明细

一类疫苗

出生时:卡介苗、乙肝疫苗(基础)

一个月:乙肝疫苗(基础)

两个月:脊灰疫苗(基础)

三个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

四个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

五个月:百白破疫苗(基础)

六个月:乙肝疫苗、A群流脑苗(基础)

八个月: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基础)

九个月:A群流脑苗(基础)

1.5-2岁: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加强)

3岁:A群流脑苗(加强)

4岁:脊灰疫苗(加强)

6岁:百白破疫苗(加强<白破二联>)、乙脑疫苗、A群流脑苗(加强)

意见建议:

二类疫苗

A+C群流脑疫苗:3周岁注射1针次,6、9周岁各加强一针。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可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程序同全细胞百白破疫苗。

麻腮风疫苗:1.5-2周岁注射一针,基础免疫后4年加强1针。

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间是2岁时注射1针,4年后加强1针。灭活疫苗1-16岁接种2针,间隔6个月,16岁以上接种1针。

水痘疫苗:1-12岁接种1针次。

B型流感嗜血杆菌苗:2、4、6月龄各注射一次,12月龄以上接种一针即可。

流行性感冒疫苗:1-3周岁每年注射2针,间隔1个月。3周岁以上每年接种1次即可。

婴幼儿自费疫苗接种明细

自费接种疫苗都有哪些?

型流感嗜血杆菌混合疫苗(HIB疫苗)

价格:160元

接种目的:预防肺炎、脑膜炎、中耳炎、心包炎等。

接种时间:2、4、6月接种,1岁加强

建议:2岁下宝宝根据条件打。5岁以下宝宝容易感染B型流感嗜血杆菌。它不仅会引起小儿肺炎,还会引起小儿脑膜炎、败血症、脊髓炎、中耳炎、心包炎等严重疾病,是引起宝宝严重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建议体质较弱的宝宝接种。

百白破

价格:进口170元

接种目的: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接种时间:3、4、5月接种,1岁半-2岁加强

建议:必打。百白破属于1类疫苗(国家计划疫苗),一定要打。百白破普通疫苗国家免费提供,但一般医生会建议接种百白破精制疫苗,副作用较小,需要收费,还有一种进口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价格比较昂贵,家长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

流脑A+C群

价格:22元

接种目的:预防流脑。

接种时间:6月龄第一次A群流脑疫苗;9月龄第二次A群流脑疫苗;3岁第三次A+C群流脑疫苗;小学四年级第四次A+C群流脑疫苗。

建议:必打。流脑属于1类疫苗(国家计划疫苗),一定要打。

说明:A群流脑疫苗为基础免疫接种流脑疫苗时必须使用的疫苗;2岁以下儿童接种流脑疫苗不得使用A+C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一般用于2周岁以后的儿童或成人。

乙脑活苗

价格:30元

接种目的:预防乙脑。

接种时间:8月、2岁、6岁

建议:必打。乙脑疫苗也属于1类疫苗(国家计划疫苗),需要强制免疫。灭活乙脑疫苗不需收费,乙脑活苗需要收费,具体可以咨询医生选择。

轮状病毒

价格:148元

接种目的:预防秋季腹泻

接种时间:2个月-3岁以内的儿童每年口服一次,3-5岁的儿童口服一次。

建议:可打可不打,腹泻病毒有好多种,轮状病毒只是其中之一.不过虽然轮状病毒不能给予宝宝全面的保护,但是可以避免严重腹泻,如果宝宝的体质比较差,考虑接种。

麻风腮

价格:87元

接种目的:预防麻疹、腮腺炎、风疹

接种时间:接种麻疹疫苗后10-14个月。

建议:必打。一旦患腮腺炎,尽管多数人转归良好,但因腮腺炎并发症较多,易并发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心肌炎、关节炎等,腮腺炎也是后天获得性耳聋原因之一。睾丸炎和卵巢炎甚至会影响宝宝成年后的生育功能。因此,提倡宝宝及时接种腮腺炎疫苗。

流感

价格:122元

接种时间:北方地区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间为10-12月份,南方地区一般是10月份到次年的2月。6月龄下婴儿不接种。

接种目的:预防流感

建议:可打可不打,由于流感病毒种类繁多、病毒变异性较大,疫苗有时与流行的病毒对不上号,因而起不到保护作用。所以,宝宝身体健康可以不接种。但对6个月以上、患有哮喘、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炎、糖尿病等抵抗疾病能力差的宝宝,一旦流感流行,容易患病并诱发旧病发作或加重,应予考虑接种。

甲肝

价格:144元

接种时间:1岁上可打,一般2周岁。

接种目的:预防甲型肝炎

建议:必打,甲型肝炎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性疾病,主要经口传播,流行范围较广,因为我国有聚餐式的饮食习惯,容易发生甲肝流行。凡1岁以上未患过甲型肝炎但与甲型肝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以及其他易感人群都应该接种甲肝疫苗。

23价肺炎

价格:208元

接种目的:预防肺炎

接种时间:2岁以上。

建议:可打可不打,因为肺炎是由多种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单靠某种疫苗预防效果有限,一般健康的宝宝不主张选用。但体弱多病的宝宝,如患肾病综合症、淋巴瘤、心脏病、糖尿病、无脾综合症、鼻窦炎、中耳炎以及反复发作上呼吸道疾病的宝宝应该选用。

霍乱

价格:60元

接种目的:预防霍乱

建议:可打可不打,霍乱疫苗不做为常规接种,副反应比较多。广州不属于霍乱流行区,可以考虑不接种。

水痘

价格:332元

接种目的:预防水痘

接种时间:1-12岁儿童接种一针,13岁以上接种两针,间隔6-10周。

建议:必打,水痘是由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以皮肤出疹为特征的传染病。近年来,无论儿童还是成人,水痘发病均有上升趋势。但绝大多数病例是儿童。到目前为止,尚无特效方法治疗水痘,一旦

幼儿园或学校有水痘流行,只能采取隔离措施,使正常教学秩序受到很大影响。即使如何,由于患者出疹前两天即有传染性,隔离病人并不能完全防止水痘的传播。因此,预防水痘最理想的方法是接种疫苗备注:以上价格根据区域或医院不同可能会有细微差别,请家长以服务区价格为准。另外,有些疫苗根据国产进口及产地不同会有差别,家长可以根据条件选择。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发布《婴幼儿喂养建议》

[收藏]

2010-01-18 20:59

标签:婴幼儿喂养辅食

分类:科普常识

婴幼儿喂养建议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婴幼儿(O~36个月)营养的基本要求是满足生长、避免营养素缺乏。儿童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预防急、慢性疾病,有益于儿童体格生长、神经心理发育。因遗传、代谢水平不同,儿童的营养需要个体差异很大。恰当的营养和喂养方式不仅可以改善生命早期生长发育,并且对生命后期的健康(如预防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针对婴幼儿期的特殊营养需要制定了喂养指南,但长久以来我国各地在婴幼儿喂养指导方面(如婴儿食物引入的年龄、第一种引入的食物、多种维生素的补充、进餐次数以及引入其他食物后的奶量等)不尽相同。因此制定本喂养建议,为规范各地儿科、儿童保健工作内容与行为、指导婴幼儿喂养提供参考。

一、婴幼儿期食物的选择

(一)液体食物(乳类)

1.母乳: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对婴儿健康生长发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健康、营养均衡的母亲乳汁可提供足月儿正常生长至6个月所需要的全部营养需求。

2.配方奶:未加工的动物乳汁不适合人类婴儿消化道、免疫功能、肾脏发育水平。当无法进行母乳喂养或在婴儿逐渐断离母乳时应首选配方奶。使用时按年龄选用。早产儿应尽量母乳喂养,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宜选用根据早产儿生理特点设计的早产儿配方奶,以补充早产儿母亲乳汁营养成分的不足(详见“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

3.液体全牛奶、酸奶:婴儿期后可食用。

4.治疗性配方:针对婴儿的某些疾病可选用特殊的治疗性配方。

(1)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或游离氨基酸配方粉:确诊为牛奶过敏的婴儿,应尽量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可至12—18月龄;若不能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儿应首选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或游离氨基酸配方粉,每3—6个月至专科随访,以调整治疗时间。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大豆配方及羊奶不宜用于治疗牛奶过敏。

(2)无乳糖配方奶粉:先天性乳糖不耐受的婴儿应长期使用无乳糖配方奶粉;对于急性腹泻后造成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婴儿可使用至痊愈后2—4周。

(3)其他特殊配方粉:据疾病性质可选用不同的特殊配方粉,如酪氨酸血症选用低酪氨酸配方粉、经典型苯丙酮尿症应使用低苯丙氨酸奶粉等。

(二)半固体、固体食物

半固体、固体食物是除乳类以外,适合婴儿营养需求和进食技能发育的其他食物。半固体食物是婴儿第一阶段食物,常常被称为过渡期食物、换乳食物,曾称辅食或断乳食物。婴儿第一阶段食物为特别制作的婴儿产品或家庭自制的富含营养素的、泥状(茸状)食物,多为植物性食物,包括强化铁的米粉、水果泥、根茎类或瓜豆类的蔬菜泥。固体食物为婴儿第二阶段食物,食物的品种接近成人食物,提供婴儿营养素需求;食物的硬度或大小应适度增加,适应婴儿咀嚼、吞咽功能的发育,如末状、碎状、指状或条状软食,包括水果、蔬菜、鱼肉类、蛋类。

(三)家庭普通(成人)食物

婴儿后期开始学习与成人进食,2岁左右幼儿可与成人共同进食普通家庭制备的食物,但应注意质地软、清淡。

二、喂养方式

1.母乳喂养:适合于具有完善吸吮和吞咽能力的婴儿。从消化系统与生长发育的生理成熟度考虑,婴儿生后应纯母乳喂养至少4月龄。在引入其他食物满足婴儿生长发育需要的同时,建议对婴儿母乳喂养至12月龄。

2.部分母乳喂养:母乳与配方奶同时喂养婴儿为部分母乳喂养。临床实践中根据婴儿年龄不同,补充配方奶的目的不同。如4-6月龄婴儿母乳量不足需补充配方奶时,每次哺乳先吸空乳房(两侧)再以配方奶补足母乳不足部分,补授的乳量由婴儿食欲及母乳量多少而定,即“缺多少补多少”;此方法有助于刺激母乳分泌。6月龄后母乳不能维持婴儿正常生长发育速度时,需补充配方奶以维持婴儿正常生长水平。

3.配方奶喂养:因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时,完全采用配方奶喂哺婴儿,为配方奶喂养。

三、喂养实施

1.尽早开奶:生后2周内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期,婴儿出生后第一次吸吮的时间是成功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宜尽早(2.促进乳汁分泌:0—2月龄的小婴儿频繁吸吮乳头、按需哺乳,每次哺乳排空乳房,母亲情绪放松可促进母亲乳汁分泌。

3.奶量估计:母乳或配方奶是<6月龄婴儿的主要营养来源。因母乳分泌的量不易获得,当婴儿体重增长满意、睡眠状况良好及尿量正常(>6—7次/d)时可提示母乳量充足。婴儿配方奶摄入量可根据婴儿的体重、能量需要(每日80~95 kcal/kg,1 kcal=4.184 kJ)哺驯及奶制品规格等估计。虽然>6月龄的婴儿已引入其他食物,母乳或配方奶仍是婴儿的重要营养来源(通常总奶量约为800 ml/d左右)。

4.食物的制备与保存:保证婴幼儿食物的制备与保存过程食物、食具、水的清洁、卫生,是减少婴儿感染的关键。因此在食物制备前应消毒进餐用具、洗手、即做即食;剩余食物冰箱保存,再食时宜加热避免污染。严格按说明进行冲调配方奶液,避免冲水过多稀释奶液或奶粉过多致奶液过浓造成婴儿营养不良或肾脏损害。

5.液体量:6月龄内婴儿可从乳汁和其他食物中获取充足的液体量。为减少胃肠负担,避免额外给婴儿过多的水或果汁陋,121。婴儿每日6~7次小便即提示液体的摄入基本足够。婴儿后期及幼儿食物接近成人,可适当饮水或果汁(<200 ml/d),特别是在夏季。饮水量有个体差异,不必强求。餐前l h不宜饮水或果汁,以免影响儿童食欲。

6.母亲疾病状况与哺乳禁忌:母亲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患有严重疾病(如慢性肾炎、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癫痫或心功能不全等)、工作环境中存在有放射性物质、接受抗代谢药物、化疗药物或某些特别的药物治疗期间、吸毒或滥用药物、患有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患有活动性肺结核时应停止哺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大三阳”)母亲的婴儿应得到免疫保护,母亲不宜哺乳。乳母患急性传染病时可将乳汁挤出,经巴氏消毒(62—65℃30 rain)后哺喂。母亲为HBsAg阳性、HBeAg阳性,或母亲为乙肝病毒(HBV)慢性携带者,或母亲为巨细胞病毒(CMV)血清阳性者可继续哺乳;患有甲状腺疾病的母亲可以安全哺乳,但需定期测定母亲甲状腺功能;母亲感染结核病,经治疗无临床症状时可哺乳MJ。母亲为CMV血清阳性者时,如冷冻或加热消毒乳汁,可降低乳汁中CMV载量。

四、其他食物的引入

随着婴儿的消化系统发育逐渐成熟和生长发育的需要,纯乳类(母乳或配方乳)喂养已不能满足婴儿全部能量及营养素的需要,婴儿的食物需向成人固体食物转换。若其他食物引入恰当,不仅可满足营养需要,还能培养婴幼儿对各类食物的喜爱和自我进食能力。

1.引入其他食物的时间:婴儿4~6月龄时体重多超过6.5—7.0 kg,提示婴儿消化系统发育已较成熟,如酶的发育、咀嚼与吞咽能力的发育、牙的萌出等;已有竖颈、手到口动作等动作发育,可开始引入其他食物。婴儿4~6月龄是食物引入的“关键窗口期”(critical early window)。建议婴儿引入其他食物的年龄不能早于4月龄,也不宜迟于8月龄,多为4~6月龄。

2.引入原则:

(1)引入顺序:引入第一种其他食物的原则应是可补充铁营养、易于消化又不易过敏的食物。强化铁的谷类食物多为引入的第一种食物。其次为其他第一阶段食物,如水果泥、根攀类或瓜豆类的蔬菜泥等。婴儿第一阶段食物主要帮助训练婴儿的咀嚼、吞咽技能及刺激味觉发育,可补充少量维生素、矿物质营养,摄入量不宜影响婴儿总能量摄入或改变生长速度;7—8月龄后逐渐转变为婴儿第二阶段食物,直至过渡到成人食物;为保证主要营养素和高能量密度,7~12月龄婴儿仍应维持乳量(800 ml/d左右),摄入其他食物量有较大个体差异,以不影响乳类的摄人为限。幼儿则乳类摄人量以不影响主食的摄人为限(至少500 ml/d)。

(2)逐渐适应:婴儿接受一种新食物需要有适应的过程,故每种宜尝试10~15次(5—7 d)至婴儿逐渐接受后再尝试另一种新食物。单一食物引入的方法可刺激婴儿味觉的发育,亦可帮助观察婴儿出现的食物不良反应,特别是食物过敏。新食物的量应由少到多,即从开始1勺,逐渐加量,即“由少到多,一种到多种”,至6—7月龄后可代替1—2次乳量。

(3)食物质地转换:婴儿的食物质地应随年龄增长而变化,促进婴儿口腔功能发育。如婴儿4—6月龄时用泥状食物训练口腔协调动作及吞咽能力;7—9月龄用碎末状食物帮助婴儿学习咀嚼,增加食物的能量密度;12月龄后可尝试与其他家庭成员相同类型的食物,3岁前应避免容易引起窒息的食物,如花生、瓜子等坚果类食物。

(4)进食技能培养:婴儿的进食技能发育水平与幼儿的进食习惯培养及生长发育有关。如婴儿4—6月龄时学习从勺中取食;7—9月龄时训练用杯喝水;10~12月龄训练用手抓食,指状食物可帮助婴儿进食、增加进食兴趣,有利于眼手动作协调和培养独立进食能力。

五、进食安排

除婴儿早期按需哺乳外,3—4月龄后宜逐渐定时哺乳或进食,4~6月龄后夜间应不再进食,以便引入其他

食物,培养良好进食与睡眠习惯。定时进食的餐次多少与婴幼儿年龄、胃容量、食物的能量密度及每餐进食量有关,一般进餐5—6次/d。儿童每次进餐时间为20—25 mill(<30 min),餐间不宜进食(表1)。

表1 婴幼儿进食安排

年龄食物性状种类餐次进食技能

主餐辅餐

4-6

月龄泥状食物乳类(母乳、配方乳)、第一阶段食物 5-6次乳类(断夜间奶)含铁配方米粉逐渐至1餐用勺喂

7-9

月龄末状食物乳类(母乳、配方乳)、第二阶段食物 4-5次乳类 1-2餐谷类食物学用杯子

10-12月龄碎食物乳类(母乳、配方乳)、第二阶段食物 2-3次乳类两餐谷类食物,1次水果学抓食、自己用勺,学用杯子,开始与成人共同进餐

13-24月龄块状食物配方乳、各种家庭制备食物 2-3餐谷类食物 2-3次乳类,1次水果断离奶瓶,1.5-2.0岁自己进食

1.婴儿:

(1)O~3月龄:宜按需哺乳;3月龄后逐渐定时喂哺;

(2)4~6月龄:定时哺乳,约每3—4小时1次,5—6次/d;4月龄后夜间已可不再哺乳;

(3)7一12月龄婴儿:定时进餐,5—6次/d,包括4—5次奶和2次谷类食物。

2.幼儿:两餐主食、2—3次乳类与营养点心,餐间控制零食。1—2岁幼儿应分餐进食,鼓励自己进食;2岁后的儿童应独立进食。儿童自己决定进食量,不强迫进食,进食时不玩耍、看电视或家长追逐喂养;固定就餐时间与地点有助儿童建立良好进食习惯。幼儿可食用相应的配方奶或液体全牛奶、酸奶。

六、营养素需求

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素和其他有益于健康的物质,没有单一食物可供给所有人类需要的营养素,因此食物的多样性是保证营养均衡的首要条件。通常应首先满足能量的摄入,其次为蛋白质。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为蛋白质8%一15%;碳水化合物55%一60%;脂肪45%~50%(O~6月龄),35%~40%(6~12月龄),30%~35%(12—24月龄)。乳量不足或以淀粉食物为主可造成蛋白质摄入不足,故建议适当增加动物性食物摄入。动物性食物含有优质蛋白及较丰富的微营养素,如矿物质、维生素,且来自乳类、肉类、蛋类的生物利用率高;同时,动物性食物含较多脂肪,能量密度高;也是维生素B12的惟一来源。

6月龄后从其他食物获得的营养素逐渐增加,如能量从占总能量的50%逐渐增至70%;其他营养素的构成比分别为:蛋白质20%~45%,维生素A 5%一30%,维生素B。50%一80%,维生素B2 50%一65%,维生素B6 75%~88%,钙60%,锌85%,铁约100%。给较大婴儿和幼儿转换食物时应选用高能量密度、高蛋白质易于消化的食物;含水量为主的食物能量密度低、且可增加胃肠负担故不宜经常食用,如稀粥、羹汤、肉汤等。

母乳是0—6月龄婴儿铁营养来源,4—6月龄后应及时引入富铁食物(包括铁强化配方乳、米粉等)或补充元素铁l~2 mg/kg.d)。幼儿注意食物的均衡和营养,每日饮食中应包括动物性食物(如肉、禽、鱼、蛋等);足够的脂肪摄入(5~lO g)及多种蔬菜水果。乳类、动物性食物富含锌。奶和奶制品可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所

需钙营养。乳类、动物性食物、橘色水果、橙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绿叶蔬菜、大豆及奶制品等可提供较丰富的B族维生素。适当的户外活动可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VitD),VitD补充量应包括食物、日光照射、VitD制剂、VitD强化食品中的VitD含量(详见“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以往研究显示当儿童食物的蛋白质、能量充足时微量营养索也可满足需要,提示平衡膳食的食物含有所有维生素和微营养素,不需要另外补充。

七、营养评估

包括体格发育评价、膳食分析、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测。定期评价生长发育、生长水平、生长速度及匀称度是较好的监测指标。不同微量元素体内分布不同,代谢、调节途径不同,检测方法复杂,简单检测血清水平不能反映体内微量元素状况。

婴幼儿的喂养应个体化,应按儿童生理成熟度判断营养摄入,同时观察婴儿个体接受不同种类、质地食物的耐受性并调整喂养计划。

(整理)孩子疫苗接种时间表

计划内疫苗(一类疫苗) 计划内疫苗是国家规定纳入计划免疫,是从宝宝出生后必须进行接种的疫苗,属于

疫苗注射表:一类疫苗 ●出生24小时内可注射乙型肝疫苗 ●出生24小时后可注射卡介苗 ●出生满一个月可以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出生后满二个月可注射脊髓灰质炎糖丸活疫苗,出生后满三个月可注射脊髓灰质炎 糖丸活疫苗,白喉,破伤风,百日咳混合疫苗,卡介苗【试验后决定是否复种】●出生四个月可注射脊髓灰质炎糖丸活疫苗,白喉,破伤风,百日咳混合疫苗,

●出生后五个月可注射白喉,破伤风,百日咳混合疫苗, ●出生后满六个月可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出生后满八个月可注射麻疹疫苗 ●生后1.5-2岁可注射白喉,破伤风,百日咳混合疫苗 ●3岁:A群流脑苗(加强) ●4岁:脊灰疫苗(加强) ●6岁:百白破疫苗(加强<白破二联>)、乙脑疫苗、A群流脑苗(加强) 在注射疫苗时应注意: 要在孩子身体状况好的时候进行 接种前要先测体温,若有发烧要推迟接种、未完全恢复健康前暂缓注射,但应在病好后及时补接种。 接种后,当天不要洗澡,也不能让孩子太疲劳。 属过敏体质者,应向医生反应 极个别孩子可能会高烧,可请医生看看,给予对证治疗 以下情况是不能在期间注射疫苗:如孩子正在发烧,患有急性传染病、哮喘、风疹、湿疹等疾病或有心脏病、肾炎及肝炎等疾病时,暂时不要打预防针。 孩子腹泻时不要吃小儿麻痹糖丸,等病好后两周才能补吃。 有“羊癫疯”病史及药物过敏史的儿童不要进行预防接种。 疫苗反应: 疫苗虽经灭活或减毒处理,但毕竟是一种蛋白或具抗原性的其他物质,对人体仍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引起的。其实这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就象感冒发热一样是机体在抵御细菌或病毒。 正常反应:局部反应如轻度肿胀和疼痛。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宝宝屁股上出现硬结就是吸附制剂接种后常见的现象。接种疫苗后的全身反应有发热和周身不适,一般发热在 38.5 ℃以下,持续 1 ~ 2 天均属正常反应。无论局部还是全身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多喂水、并注意让宝宝多休息即可。如果宝宝高热,可服用退烧药,可以做物理降温、吃些富有营养又好消化的食物、多喂水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 异常反应:局部感染、无菌性脓肿;晕针、癔病;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遇到晕针、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让宝宝平卧、头部放低、口服温开水或糖水;与此同时立即请医生作紧急对症处理。出现皮疹,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应用脱敏药。出现过敏性休克一般表现为接种后很短时间内宝宝面色发白、四肢发凉、出冷汗、呼吸困难、甚至神志不清、抽风等。此时一般医生会立即给宝宝进行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同时给激素和脱敏药观察治疗。 计划外疫苗(二类疫苗) 除国家规定宝宝必须接种的疫苗外,其他需要接种的疫苗都属于推荐疫苗,也就是

最新宝宝疫苗接种时间表

宝宝疫苗接种时间表

宝宝疫苗接种时间表 计划内疫苗(一类疫苗)

计划内疫苗是国家规定纳入计划免疫,是从宝宝出生后必须进行接种的疫苗,属于免费疫苗。

计划外疫苗(二类疫苗) 除国家规定宝宝必须接种的疫苗外,其他需要接种的疫苗都属于推荐疫苗,也就是计划外疫苗,这些疫苗都是本着自费、自愿的原则,家长可以有选择性的给宝宝接种。 在注射疫苗时应注意:要在孩子身体状况好的时候进行 接种前要先测体温,若有发烧要推迟接种、未完全恢复健康前暂缓注射,但应在病好后及时补接种。 接种后,当天不要洗澡,也不能让孩子太疲劳。 属过敏体质者,应向医生反应

极个别孩子可能会高烧,可请医生看看,给予对证治疗 以下情况是不能在期间注射疫苗:如孩子正在发烧,患有急性传染病、哮喘、风疹、湿疹等疾病或有心脏病、肾炎及肝炎等疾病时,暂时不要打预防针。孩子腹泻时不要吃小儿麻痹糖丸,等病好后两周才能补吃。 有“羊癫疯”病史及药物过敏史的儿童不要进行预防接种。 疫苗注射表 一类疫苗 出生24小时内可注射乙型肝疫苗 出生24小时后可注射卡介苗 出生满一个月可以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出生后满二个月可注射脊髓灰质炎糖丸活疫苗,出生后满三个月可注射脊髓灰质炎糖丸活疫苗,白喉,破伤风,百日咳混合疫苗,卡介苗【试验后决定是否复种】 出生四个月可注射脊髓灰质炎糖丸活疫苗,白喉,破伤风,百日咳混合疫苗,出生后五个月可注射白喉,破伤风,百日咳混合疫苗, 出生后满六个月可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出生后满八个月可注射麻疹疫苗 生后1.5-2岁可注射白喉,破伤风,百日咳混合疫苗 3岁:A群流脑苗(加强) 4岁:脊灰疫苗(加强) 6岁:百白破疫苗(加强<白破二联>)、乙脑疫苗、A群流脑苗(加强) 二类疫苗 A+C群流脑疫苗:3周岁注射1针次,6、9周岁各加强一针。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可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程序同全细胞百白破疫苗。 麻腮风疫苗:1.5-2周岁注射一针,基础免疫后4年加强1针。 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间是2岁时注射1针,4年后加强1针。灭活疫苗1-16岁接种2针,间隔6个月,16岁以上接种1针。 水痘疫苗:1-12岁接种1针次。

小孩打预防针时间表

宝宝打预防针时间表 出生时:乙肝疫苗(第一次)、卡介苗 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次) 2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一次) 3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二次)、百白破(第一次) 4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三次)、百白破(第二次) 5月龄:百白破(第三次) 6月龄:乙肝疫苗(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一次) 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次)、乙脑疫苗(非活第一、二次)、(减活第一次) 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次) 18月龄:百白破(第四次)、麻疹疫苗(第二次) 2岁:乙脑疫苗(非活第三次)、(减活第二次) 3岁:A群流脑疫苗(第三次) 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第四次) 6岁:乙脑疫苗(非活第四次)、(减活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四次)、精白破(第一次) 16岁:精白破(第二次) 由此可见流脑疫苗的接种时间分别为:6月龄、9月龄、3岁、6岁。 乙脑疫苗的接种时间分别为:8月龄、2岁、6岁。 孩子在打防疫针前,家长要给孩子洗一次澡换件干净衣裳,向医生说清孩子健康状况,经医生检查认为没有接种“禁忌症”方可接种。孩子打完预防针24小时之内最好都不要洗澡,打过防疫针以后要避免剧烈活动,对孩子要细心照料,注意观察,如孩子有轻微发热反应,一般在1—2天就会好的,如反应加重,应立即请医生诊治。 1、一类疫苗 出生时:卡介苗、乙肝疫苗(基础) 一个月:乙肝疫苗(基础) 两个月:脊灰疫苗(基础) 三个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 四个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 五个月:百白破疫苗(基础)

六个月:乙肝疫苗、A群流脑苗(基础) 八个月: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基础) 九个月:A群流脑苗(基础) 1.5-2岁: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加强) 3岁:A群流脑苗(加强) 4岁:脊灰疫苗(加强) 6岁:百白破疫苗(加强)、乙脑疫苗、A群流脑苗(加强) 2、二类疫苗 (1)A+C群流脑疫苗:3周岁注射1针次,6、9周岁各加强一针。 (2)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可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程序同全细胞百白破疫苗。 (3)麻腮风疫苗:1.5-2周岁注射一针,基础免疫后4年加强1针。 (4)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间是2岁时注射1针,4年后加强1针;灭活疫苗1-16岁接种2针,间隔6个月,16岁以上接种1针。 (5)水痘疫苗:1-12岁接种1针次。 (6)B型流感嗜血杆菌苗:2、4、6月龄各注射一次,12月龄以上接种一针即可。 (7)流行性感冒疫苗:1-3周岁每年注射2针,间隔1个月。3周岁以上每年接种1次。 3、接种疫苗的禁忌 疫苗接种禁忌预防接种的原理,就是通过接种抗原刺激机体,使宝宝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来对付细菌、病毒。但是,有些时候,宝宝身体出现了某些特殊情况,就不适合接种,我们称这种情况为禁忌证。 每种疫苗所含抗原不同,禁忌证也会不同。禁忌证一般分两大类,一类是暂时禁忌证;另一类是绝对禁忌证。早产儿、难产儿,正在发热或患一般疾病的急性期儿童就属于暂时禁忌证。这些宝宝可以在疾病康复后补种。但是,如果你的宝宝具有免疫功能缺陷、或是严重过敏体质,就属于绝对禁忌证,接种疫苗可能发生异常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绝对不可接种疫苗。 (1)卡介苗禁忌: 早产的宝宝、低出生体重的宝宝(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难产的宝宝应该慎种。 正在发热、腹泻、严重皮肤病的宝宝应缓种。 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心、肾疾患,免疫功能不全的宝宝禁种。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程序时间标准表格免费接种.doc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程序时间表(免费接种) 年(月)龄 出生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8 月 18 月 18- 2 3 4 6 周疫苗名称时龄龄龄龄龄月龄龄24 周周周岁 龄月岁岁岁 龄 乙肝疫苗√√√ 卡介苗√ 脊灰疫苗√√√√ 百白破疫苗√√√√ 白破疫苗√ 麻风疫苗(麻疹)√ 麻腮风疫苗(麻腮、麻疹)√ 乙脑减毒活疫苗√√ A 群流脑疫苗√ (间隔3个月)√ A+C 群流脑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 说明:√代表一剂次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程序 疫苗接种对象月接种 接种部位(年)龄剂次 乙肝疫苗0、 1、 6 月龄 3 上臂三角肌 卡介苗出生时 1 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 脊灰疫苗2、3、4 月龄, 4 4 周岁 百白破疫苗3、4、5 月龄, 4 上臂外侧三角肌18- 24 月龄 白破疫苗 6 周岁 1 上臂三角肌 麻风疫苗 8 月龄 1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麻疹疫苗) 麻腮风疫苗(麻腮 18- 24 月龄 1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疫苗、麻疹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8 月龄 ,2 周岁 2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A 群流脑疫苗6- 18 月龄 2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A+C流脑疫苗 3 周岁 ,6 周岁 2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甲肝减毒活疫苗18 月龄 1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出血热疫苗(双价)16- 60 周岁 3 上臂外侧三角肌 炭疽疫情发 生时,病例或 1 炭疽疫苗病畜间接触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者及疫点周 围高危人群 8 月龄( 2 剂 乙脑灭活疫苗次),2 周岁 ,6 4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周岁 甲肝灭活疫苗18 月龄 , 2 上臂三角肌附着处 24- 30 月龄 接种 接种剂量 / 剂次备注 途径 肌内 酵母苗 5 μ 出生后 24 小时内接种第 1 剂次,第 1、 2 剂 g/0.5ml ,CHO苗 10 注射次间隔≥ 28 天 μ g/1ml 皮内 0.1ml 注射 口服 1 粒第 1、2 剂次,第2、 3 剂次间隔均≥ 28 天 肌内 0.5ml 第 1、2 剂次,第2、 3 剂次间隔均≥ 28 天 注射 肌内 0.5ml 注射 皮下 0.5ml 注射 皮下 0.5ml 注射 皮下 0.5ml 注射 皮下 30μ g/0.5ml 第 1、2 剂次间隔 3 个月 注射 皮下 100μ g/0.5ml 2 剂次间隔≥ 3 年;第 1 剂次与 A 群流脑疫 注射苗第 2 剂次间隔≥ 12 个月 皮下 1ml 注射 肌内 1ml 接种第 1 剂次后14 天接种第 2 剂次,第 3 注射剂次在第 1 剂次接种后 6 个月接种 皮上 0.05ml (2 滴)病例或病畜的直接接触者不能接种 划痕 皮下 0.5ml 第 1、2 剂次间隔 7- 10 天 注射 肌内 0.5ml 2 剂次间隔≥ 6 个月 注射 注: 1. CHO 疫苗用于新生儿母婴阻断的剂量为20μ g/ml 。 2.未收入药典的疫苗,其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参见疫苗使用说明。

我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我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发表时间:2017-08-08T15:29:58.460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4期作者:冯明喜 [导读] 来提高宣传范围和影响力度,更好的实现对疫苗接种知识的了解,主动为新生儿进行疫苗的接种[4]。 (甘肃省临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临潭 747500) 【摘要】目的:对我地区2016年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我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下一步的接种计划和工作开展提供 参考。方法:对辖区内2016年1月—2016年12月各医疗保健机构产科住院分娩产妇以及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登记表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疫苗及时接种情况以及未及时接种的原因。结果:2016年乙肝疫苗首诊及时接种率为98.90%,未及时接种率为1.10%;全程及时接种率为 93.79%;全程接种率为94.55%。未及时接种16名新生儿中,1名因疫苗不足,4名为低体重儿,2名为早产儿,7名因病转科,1名先天畸 形,1名因病转院。结论:我地区新生儿具有较高的乙肝疫苗解释接种率,应进一步总结优势,提高疫苗接种知识,更好的掌握接种禁忌,实现新生儿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4-0251-02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均简称为“乙肝”,是一种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疾病。因大部分的慢性患者是在婴幼儿或者新生儿阶段就感染该 病病毒,为此,通过有效举措是,实现对新生乙肝病毒(HBV)感染率的控制,是现阶段我国乙肝控制的重要措施[1]。对乙肝疫苗(HepB)进行接种可以说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手段,其出现异常反应的风险非常低,同时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乙肝控制方法。现就我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更好的掌握我地区疫苗接种情况,为下一步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我辖区内2016年1月—2016年12月各医疗保健机构产科住院分娩产妇以及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登记表。 1.2 方法 1.2.1接种方法:乙肝接种疫苗标准程序:全程共进行3针的全部疫苗接种,分别为第0、1、6个月进行,即在新生儿出生后的24h内就 需要进行第一针的乙肝疫苗接种;在成功接种第一针之后,间隔28~60d内需要完成乙肝疫苗第二针的接种,第一针疫苗在成功接种后的第 5-8个月就必须进行第三针疫苗的接种。在对乙肝疫苗进行接种时,均采取肌肉注射,以左上肢三角肌下侧肌肉为主要接种点。 1.2.2资料整理方法:运用EXCEL2007软件对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登记表统计结果进行整理,并对未进行接种的新生儿情况进行了解和 记录。 1.3 判断标准 (1)及时接种:新生儿在出生24h内完成乙肝疫苗接种;不及时接种:接种时间超过了24h。(2)早产儿:主要是指在出生时,新生 儿的胎龄时间均低于37周。(3)低体重儿:体重在2500g以内。 2.结果 2016年我地区共计1450名新生儿,其中1434名新生儿为乙肝疫苗首诊及时接种,及时接种率为98.90%;另16名新生儿未及时进行接 种,未及时接种率为1.10%。1360名新生儿为全程及时接种,全程及时接种率为93.79%。1371名新生儿完成了全程接种,全程接种率为 94.55%。 未及时接种16名新生儿中,1名因疫苗不足(6.25%),4名为低体重儿(25.00%),2名为早产儿(12.50%),7名因病转科 (43.75%),1名先天畸形(6.25%),1名因病转院(6.25%)。 3.讨论 根据上述结果来看,我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相对较高,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了98.90%,全程及时接种率为93.79%,全程接种 率为94.55%。主要是由于我地区医疗机构均非常重视对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并深刻的认识到乙肝疫苗接种在乙肝预防中的重要性,县级医疗机构还设置了专门的产科接种点,这使得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和知识的宣教工作均取得到了较为显著的加强。 另根据我地区2016年乙肝疫苗未及时接种的原因来看,其最主要原因为:(1)因病转科转院,占50.00%;低体重儿,占25.00%;早 产儿,占12.50%。上述三种情况占据了2016年未及时接种疫苗原因的87.50%。而因病转科转院所占据的比例最高,是导致乙肝疫苗无法及时接种的最主要的因素,而出现这种情况,通常存在两方面原因有关:(1)当前国内医患关系相对较为紧张,接生医生在对待危重症新生儿时,惧怕承担风险,或者由于医疗条件有限,不得不采取转科或者转院的方式应对,这就使得部分疾病新生儿不得不转入到儿科或者其他医院接受治疗。(2)随着医疗条件以及经济水平的持续改进,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随之得到有效增强,当新生儿表现出异常情况时,不少家长均会提出转科或者转院治疗的要求。在对新生儿进行转科转院时,为了避免出现医疗纠纷或者避免疫苗接种加重新生儿病情,故未给予疫苗接种[2]。尤其是在我国对接种禁忌症要求越来越严格的今天,必须切实掌握乙肝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包括严重急慢性器质性疾病、发热以及过敏体质等,但低体重儿以及早产儿均不属于禁忌症范围,但本次统计中发现,低体重儿与早产儿未及时接种达到了 37.50%。除此之外,本组资料中发现,6.25%的未及时接种新生儿是因疫苗不足所致,这种情况通常出上下级医疗机构的衔接,因其所准 备的疫苗数量有限,但未及时对疫苗进行补充,同时也与其产科接种管理以及疫苗接种意识不足有一定关系。 结合上述分析结果,尽管我辖区新生儿疫苗接种情况较佳,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而下一步工作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1)对各 类医疗保健机构产科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帮助他们科学认识乙肝疫苗接种相关知识,在提高接种意识的同时,还应当更加科学的掌握疫苗接种禁忌症。针对下列情况新生儿,均不得给予其疫苗接种:属于对青霉素过敏的体质、有荨麻疹以及有哮喘等过敏史的新生儿不能够实施乙肝疫苗接种;患有肺炎、流行性感冒以及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且处于急慢性感染阶段的新生儿不得给予疫苗接种,必须保证新生儿的感染逐渐痊愈之后才能够进行接种处理;针对患有皮肤病的新生儿不能够进行接种;出生时体质相对较差并且患有先天性严重疾病的新生儿暂时不得进行疫苗接种;严禁将流脑、麻疹、脊髓灰质炎、乙脑疫苗与乙肝疫苗在同一部位进行同时注射[3]。(2)对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产科接种点进行监督管理,促使其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建设,尤其是针对民营医院产科接种点必须作为重点的监督管理对象,遵照“谁接生、谁接种”的原则来推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同时对其配套服务水平进行提升,即加强乙肝疫苗接种的健康知识宣教等,促使广大群众疫

儿童最佳接种疫苗时间表

儿童最佳接种疫苗时间表(供参考) ①出生24小时 乙肝疫苗 必打:预防乙型病毒肝炎(乙肝) 免费/收费第1剂/共3剂 卡介苗 必打:预防儿童结核病,特别是结核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肺炎 免费共 1 剂 ②1 月龄 乙肝疫苗 必打:预防乙型病毒肝炎(乙肝) 免费/收费第2剂/共3剂 ③2 月龄 五联疫苗 必打:百日咳疫苗+白喉疫苗+破伤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收费第1剂/共4剂 轮病疫苗

推荐:预防因 A 群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 收费第1剂/共3剂 脊灰疫苗(口服,减活) 必打:预防脊髓灰质炎 免费第1剂/共4剂 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 疫苗) 推荐:预防 b型号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多种侵袭病,如脑膜炎、肺炎等 收费第1剂/共4剂 脊灰疫苗(注射,灭活) 推荐:预防脊髓灰质炎 收费第1剂/共4剂 ④3 月龄 肺炎疫苗(7价结合) 推荐:预防因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 收费第1剂/共4剂 五联疫苗 推荐:百日咳疫苗+白喉疫苗+破伤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收费第2剂/共4剂

脊灰疫苗(口服,减活) 必打:预防脊髓灰质炎 免费第2剂/共4剂 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 疫苗) 推荐:预防 b型号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多种侵袭病,如脑膜炎、肺炎等 收费第2剂/共4剂 白百破疫苗 必打: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免费第1剂/共4剂 脊灰疫苗(注射,灭活) 推荐:预防脊髓灰质炎 收费第1剂/共4剂 ⑤4 月龄 肺炎疫苗(7价结合) 推荐:预防因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 收费第2剂/共4剂 五联疫苗 推荐:百日咳疫苗+白喉疫苗+破伤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0-1岁育儿-疫苗接种时间表

疫苗接种时间表 【导读】从宝宝呱呱坠地以来就开始和疫苗打交道了,帮宝宝注射疫苗能增强宝宝对某些传染性疾病的抵抗力。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目前我国有免费一类疫苗和自费二类疫苗两大类。一般宝宝从出生后就开始接种国家免费的一类疫苗,一类疫苗一直到打到6岁。宝宝什么时候接种哪种疫苗是由确切的疫苗接种时间的,下面一起来了解下疫苗接种时间表。 疫苗接种时间表 宝宝出生后,身体各器官系统还没发育好,抵抗力就比较差。为了让宝宝具备对抗某些传染性比较强的病菌,必须给宝宝接种相应的疫苗。宝宝要接种的疫苗种类比较多,接种的时间也是有所不同的,妈妈们要弄清楚每一种疫苗的接种时间及时带宝宝去接种疫苗。下面整理了疫苗接种时间表供广大妈妈参考。 国家免费提供接种的一类疫苗 卡介苗、乙肝疫苗(基础) 一个月:乙肝疫苗(基础) 两个月:脊灰疫苗(基础) 三个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 四个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 五个月:百白破疫苗(基础)

六个月:乙肝疫苗、A群流脑苗(基础) 八个月: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基础) 九个月:A群流脑苗(基础) 1.5-2岁: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加强) 3岁:A群流脑苗(加强) 4岁:脊灰疫苗(加强) 6岁:百白破疫苗(加强)、乙脑疫苗、A群流脑苗(加强) 需要自费的二类疫苗 1、A+C群流脑疫苗:3周岁注射1针次,6、9周岁各加强一针。 2、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可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程序同全细胞百白破疫苗。 3、麻腮风疫苗:1.5-2周岁注射一针,基础免疫后4年加强1针。 4、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间是2岁时注射1针,4年后加强1针。灭活疫苗1-16岁接种2针,间隔6个月,16岁以上接种1针。 5、水痘疫苗:1-12岁接种1针次。 6、B型流感嗜血杆菌苗:2、4、6月龄各注射一次,12月龄以上接种一针即可。 7、流行性感冒疫苗:1-3周岁每年注射2针,间隔1个月。3周岁以上每年接种1次即可。 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

成人疫苗接种时间表

成人疫苗接种时间表 并不是只有小孩子才需要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各个年龄层的人群都需要进行免疫来确保自己的健康,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儿时接种的疫苗会慢慢失效,并且,你也会不断地受到新型病毒的威胁,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肩负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多,但是,你有没有意识到,保护好你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也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义务。 看看你需要注射什么疫苗 成人注射疫苗的品种只要由以下这些因素决定: 年龄、生活习惯、健康状况、旅游目的地(有些国家可能属于某些特定传染病的高危地区)、免疫历史(你曾经注射过的疫苗种类和注射时间)。 对于大多是人来说需要注射以下这些疫苗: 1、流感疫苗 2、百白破联合疫苗 3、疱疹病毒疫苗 4、肺炎疫苗 5、乙肝疫苗

其他你可能需要接种的疫苗包括人乳头瘤病毒、甲肝、脑膜炎、水痘、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你可以通过本站提供的《成人疫苗接种时间表》来确定何时需要接种何种疫苗: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也许你对于各种疫苗的作用还不是很清楚,毕竟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那些拗口的医学专用名词实在是不好理解,那么下面就让跟随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常见的传染病及相应的免疫疫苗吧: 白喉【使用百白破联合(Tdap)疫苗或白破联合(Td)疫苗进行免疫】 白喉是由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乙类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与感染病人接触传播。临床特征为咽喉鼻等处灰白粗厚的假膜形成及外毒素引起的心肌、神经及其他脏器的损害,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头痛等。人群普遍易感,呈世界性分布,尤多见于温带地区。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季、冬季、初春较多,大多预后良好,重症病人有一定的死亡率。 甲肝【使用甲肝(hepatitis A)疫苗进行免疫】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本病病程呈自限性,无慢性化,引起急性重型肝炎者极为少见,随着灭活灭活疫苗在全世界的使用,甲型肝炎的流行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乙肝【使用乙肝(hepatitis B)疫苗进行免疫】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其中约三分之一有反复肝损害,表现为活动性的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

疫苗接种时间表

疫苗接种时间表 年龄接种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 出生24小时内乙型肝炎疫苗(1) 乙型病毒性肝炎卡介苗结核病 1月龄乙型肝炎疫苗(2) 乙型病毒性肝炎 2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1)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3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2)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百白破疫苗(1)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4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3)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百白破疫苗(2)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5月龄百白破疫苗(3)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6月龄乙型肝炎疫苗(3) 乙型病毒性肝炎 8月龄麻疹疫苗麻疹 1.5-2岁百白破疫苗(加强)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糖丸(部分)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加强)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7岁麻疹疫苗(加强)麻疹 白破二联疫苗(加强)白喉、破伤风 12岁卡介苗(加强,农村)结核病 注:括号中的数字是表示接种针(剂)次 计划内疫苗(一类疫苗) 计划内疫苗是国家规定纳入计划免疫,是从宝宝出生后必须进行接种的疫苗,属于免费疫苗。 接种 时间 接种疫苗次数可预防的传染病 出生时乙肝疫苗 第一 次 乙型病毒性肝 炎 卡介苗 第一 次 结核病 1月龄乙肝疫苗 第二 次 乙型病毒性肝 炎 2月龄脊灰疫苗 第一 次 脊髓灰质炎 (小儿麻痹) 3月龄脊灰疫苗 第二 次 脊髓灰质炎 (小儿麻痹) 无细胞百 白破疫苗 第一 次 百日咳、白喉、 破伤风 4月龄脊灰疫苗 第三 次 脊髓灰质炎 (小儿麻痹) 接种时间接种疫苗次数可预防的传染病 2岁 乙脑减毒疫 苗 第二 次 流行性乙型脑 炎 甲肝疫苗 (与前剂间 隔 6-12个月) 第二 次 甲型病毒性肝 炎 3岁 A+C流脑疫 苗 加强 流行性脑脊髓 膜炎 4岁脊灰疫苗 第四 次 脊髓灰质炎 (小儿麻痹) 6岁 无细胞百白 破疫苗 (白破) 加强 百日咳、白喉、 破伤风 麻风腮疫苗 第二 次 麻疹、风疹、 腮腺炎

疫苗接种时间表

宝宝预防接种时间表和注意事项 一、一类疫苗: 出生24小时内:乙肝第一剂 0月龄:卡介苗 1月龄:乙肝第二剂 2月龄:口服脊灰疫苗 3月龄:口服脊灰疫苗白百破第一剂4月龄:口服脊灰疫苗白百破第二剂 5月龄:白百破第三剂6月龄:乙肝第三剂流脑第一剂 8月龄:麻疹第一剂乙脑第一剂 9月龄:流脑第二剂 18月龄:白百破第四剂麻疹第二剂2岁:乙脑第二剂 3岁:流脑第三剂4岁:口服脊灰疫苗 6岁:流脑第四剂乙脑第三剂白破第一剂 16岁:白破第二剂 二类自费疫苗: 流脑A+C: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接种无细胞白百破:接种时间同免费百白破 乙肝:儿童和成年人中易感人群接种,没有具体的年龄规定 麻风腮:18个月代替麻疹接种甲肝:一般1岁以后接种 甲乙肝:16岁以上儿童接种水痘:1岁以后接种 流感:6个月-3岁儿童接种儿童流感接种二针,3岁以上儿童接种成人剂型流感 肺炎: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接种 HIB:2月龄以上可接种 轮状病毒:2个月-3岁婴幼儿 二、各类疫苗介绍 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脊灰疫苗:预防小儿麻痹症白白破:预防白喉、百日咳、破伤风流脑:预防流行性脑膜炎麻疹:预防麻疹乙脑:预防乙型脑炎卡介苗:预防肺结核 流脑A+C:预防A型C型流脑麻风腮:预防麻疹、风疹、腮腺炎甲肝:预防甲型肝炎 流感:预防流行性感冒水痘:预防水痘肺炎:预防90%的肺炎HIB: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脑膜炎和肺炎轮状病毒:预防轮状病毒引起的夏秋季腹泻。 三、注意事项 1.乙肝第一剂和卡介苗都在产院接种,低体重儿童需体重大于5斤才能接种 2.口服糖丸前半小时不宜喂奶,以防孩子吐奶时将疫苗一同吐出。服完后半小时内不宜热饮。 3.白百破有无细胞和全细胞之分,全细胞是免费的,但接种后付反应可能较大,接种了全细胞可改接种自费的无细胞,但反过来不可以。 4.麻疹疫苗第二剂可以用麻风腮疫苗代替。但鸡蛋过敏者不宜接种,可以等孩子大一些试试吃鸡蛋是否仍过敏后接种。 5.流脑疫苗免费的是接种A群疫苗,可用A+C代替。因为前几年上海曾发过C群流脑病例。 6.乙脑疫苗有减毒和灭活之分,灭活疫苗初种8月龄第一针,隔一周接种第二针。减毒只需8月龄接种1针,具体要看地段医院有哪种疫苗了。 7.所有的疫苗接种后都可能会有发烧现象,妈妈要特别留意宝宝的体温变化。高烧要及时作退烧处理。宝宝当天接种后尽量不要洗澡,以免感染接种部位。实在要洗澡的话建议不使用沐浴露,清水洗就可以了。 8.二类疫苗都是自费的,妈妈们可以自行考虑是否接种,建议大家麻风腮和水痘一定要接种,因为发病率较高,孩子上幼儿园后容易感染这两种疾病,每个公司出的疫苗有所不同,接种时间仅供大家参考。 说明:上面列出的是我推荐大家的宝宝预防接种时间表,主要依据是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和结合宝宝身体、生理变化以及我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供各位妈妈使用。 1、乙肝国家规定就是初免三针,但所产生的抗体不足以保持到宝宝成年,推荐宝宝在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大学一年级各加强一针; 2、麻疹一岁半加强可以由麻-风-腮三联代替,也就是这两个用一个就可以,推荐使用三联,能保护三种疾病,效果还好,宝宝还能少扎针; 3、流脑在宝宝初种是要间隔三个月注射两针,这是2006年新修改的程序,2、5岁时的加强可以使用流脑A+C进行; 4、乙脑疫苗有两种,减毒初免是一针,灭活初免是间隔7-10天两针,但灭活的反应比减毒的小; 5、水痘和甲肝疫苗列在2岁是出于现在的宝宝大部分都在2-3岁的时候上幼儿园,推荐在宝宝上幼儿园前把这两个疫苗扎上。水痘选国产和进口的都行,效果一致,但进口的有扎过疫苗后仍得病的退疫苗款的承诺;甲肝推荐使用国产的灭活疫苗(孩尔来福),效果和进口的一样价格便宜; 6、HIB现用疫苗说明书上推荐的程序是周岁内接种两针,一岁半加强一针;或是周岁后接种一针。推荐宝宝周岁后接种一针就可以了; 7、肺炎疫苗用于2岁以上的儿童使用,如果宝宝平时身体不太好极易感冒,推荐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联合使用,肺炎疫苗用一次,流感疫苗每年给宝宝用(1岁以后,周岁内的宝宝没有用流感疫苗的必要),预防效果极好,如果宝宝平时身体很好,这两种疫苗都没有使用的必要 新生儿接种的疫苗

宝宝预防针一览表

宝宝预防针一览表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15年宝宝预防针一览表出生时:乙肝疫苗(第一次)、卡介苗 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次) 2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一次) 3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二次)、百白破(第一次) 4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三次)、百白破(第二次) 5月龄:百白破(第三次) 6月龄:乙肝疫苗(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一次) 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次)、乙脑疫苗(非活第一、二次)、(减活第一次) 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次) 18月龄:百白破(第四次)、麻疹疫苗(第二次) 2岁:乙脑疫苗(非活第三次)、(减活第二次) 3岁:A群流脑疫苗(第三次) 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第四次) 6岁:乙脑疫苗(非活第四次)、(减活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四次)、精白破(第一次) 16岁:精白破(第二次) 由此可见流脑疫苗的接种时间分别为:6月龄、9月龄、3岁、6 岁。 乙脑疫苗的接种时间分别为:8月龄、2岁、6岁。

孩子在打防疫针前,家长要给孩子洗一次澡换件干净衣裳,向医生说清孩子健康状况,经医生检查认为没有接种“禁忌症”方可接种。孩子打完预防针24小时之内最好都不要洗澡,打过防疫针以后要避免剧烈活动,对孩子要细心照料,注意观察,如孩子有轻微发热反应,一般在1—2天就会好的,如反应加重,应立即请医生诊治。 1、一类疫苗 出生时:卡介苗、乙肝疫苗(基础) 一个月:乙肝疫苗(基础) 两个月:脊灰疫苗(基础) 三个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 四个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 五个月:百白破疫苗(基础) 六个月:乙肝疫苗、A群流脑苗(基础) 八个月: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基础) 九个月:A群流脑苗(基础) 1.5-2岁: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加强) 3岁:A群流脑苗(加强) 4岁:脊灰疫苗(加强) 6岁:百白破疫苗(加强)、乙脑疫苗、A群流脑苗(加强) 2、二类疫苗 (1)A+C群流脑疫苗:3周岁注射1针次,6、9周岁各加强一针。

疫苗接种时间表

疫苗接种时间表

写在前面预防接种是将减低毒性的细菌、病毒制成菌苗或疫苗,通过注射、划痕、口服等方法,使小儿体 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可以保护小儿不患儿童期最危险的传染病。 孩子出生半年后,从母体得到的免疫力逐渐消失,一旦受到细菌、病毒的侵害,很容易得传染病。婴幼儿患了急性传染病,不仅会影响生长发育,严重的可致残或危及生命。宝宝出生以后,需要按次序进行预防接种。国家规定强免(强制免疫)的疫苗是必须打的,即强制免疫的,也是免费的,小孩日后入托、入学甚至出国都要凭打过的接种证办理的。巴斯德疫苗学堂开课啦 >>了解更多赛诺菲巴斯德推出国内首个儿童五联疫苗 小儿计划免疫介绍儿童计划免疫是根据危害儿童健康的一些传染病,利用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儿童免疫力,以达到预防相应传染病的目的。国家计划内的疫苗是必须打的,即强制免疫的,也是免费的,小孩日后入托、入学甚至 出国都要凭打过的接种证办理。 小儿预防接种概念 所谓预防接种,就是将人工制成的各种疫苗,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接种到宝宝体内。疫苗的接种就相当于受到一次轻微的细菌或病毒的感染,迫使宝宝体内产生对这些细菌或者病毒的抵抗力,经过如此的锻炼,宝宝再遇到这些细菌或病毒时就不会患相应的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了。计划内疫苗接种时间表

计划外疫苗接种时间表 小儿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请妈妈保存好接种本 小蓝本,是孩子的免疫预防接种证,早些年,我儿子小时候,孩子小时候,每到接种的时候,社区的专管员就 帮医院送来通知条,然后我们就带着孩子和小蓝本去接种,把小蓝本保管的很好。小蓝本,是孩子的免疫预防 接种证,因为是蓝色的封面,简称小蓝本。不知道别的地区是什么颜色的,早些年,我儿子小时候,90年代, 北京市卫生局发的是蓝色的,04年又换成了绿色的。 孩子小时候,每到接种的时候,社区的专管员就帮医院送来通知条,然后我们就带着孩子和小蓝本去接种,把小蓝本保管的很好。 上了中学,因为孩子是寄宿学校,由医务室负责,北京卫生局把蓝的更换成了绿的,由学校保管,就不太在意了。 因为孩子要去美国,美国来的资料里,关于孩子接种过什么疫苗的有整整三页,所以,再查小绿本,居然没有以前蓝本的内容,只有04年以后15岁以后的接种记录,没有人给抄上去?!再找小蓝本,怎么也找不到了! 只有按照免疫程序表,请医生给填上了。 本以为事情到此结束,结果出国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疫的“国际预防接种证书”——也叫[黄皮书],还要找到小蓝本,抄写在上面,咳,真是要命!美国学校要黄皮书,以后还要上医疗保险--- 我们大人短期出国,接种了相关的疫苗,就可以了,因为我们小时候,中国还没有普遍接种。但是,如果我们的孩子,已经接种了那么多的疫苗,小本本找不到了,岂不是无凭无据吗! 现在,卫生局发布的可以接种的常规疫苗有21种,包括狂犬疫苗,北京市儿童接种的有10种,其他是自愿接种。这10种里,白类麻疹等5种,是18-19岁还要接种的。我问了好几个家长,他们都稀里糊涂的,印象 里都是小时候就已经接种完了。其实,白百破疫苗,从三个月龄的第一次,到18-19岁的最后一次,一共要接 种7次!!! 医疗档案不连贯(更换住址和地区),医疗管理单位不连贯(蓝的绿的黄的),连贯的只有我们妈妈了,妈妈们,管好孩子的小本本!!记住上面的39针!!!(10种从出生到19岁,共39针)妈妈们,咱们容易吗?

产科新生儿乙肝疫苗及卡介苗接种制度

产科新生儿乙肝疫苗及卡介苗接种制度 1、负责接种的执业医师、助产士或护士应具有预防接种知识培训合格证和预防接种资质认证。 2、产科按照“谁接生、谁接种”原则,承担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预防接种服务。 3、在接种前应向新生儿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新生儿健康状况等情况,请新生儿家属及监护人仔细阅读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知情同意书,并填写相关信息、签名。知情同意书附病历后。 4、对出生后因特殊情况未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的新生儿,签发未接种告知单,告知家长出院后到其所属住地的预防接种单位接种疫苗。 5、产科应及时对住院分娩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后,认真填写乙肝疫苗、卡介苗首剂接种登记表及接种登记卡(三联单),并在儿童预防接种证内填写接种记录。 6、产科应建立疫苗出入库记录,做到日清月结,账物相符。配备专用冰箱,将疫苗置于2-8℃恒温环境下存放,坚持每天上、下午两次温度监测并记录,如发现冰箱温度异常应及时维修。 7、接种操作:接种操作过程必须符合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规范和安全注射要求,皮肤消毒均用75%酒精,接种后疫苗按规定处置,对使用过的接种器械按要求回收、处理。 1)卡介苗:要求对住院分娩新生儿在无接种禁忌症的情

况下,由产房接种人员及时实施接种,接种剂量为稀释后摇匀每人0.1毫升,接种部位为左上臂三角肌外侧中部皮内注射,严禁将疫苗注入皮下或肌内,严禁超量接种和重复接种。 2)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接种于右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肌内注射(第2、3针由预防接种门诊负责接种)。 3)合理安排接种时间,卡介苗在开启瓶后30分钟内用尽,最大程度用一支疫苗实施多人份接种,超过30分钟必须弃用销毁,不得再用于接种。 4)接种禁忌症: ①早产、难产、体重在2500克以下、伴有明显的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儿。 ②发热、腹泻等急性传染病患儿。 ③心、肺、肾等慢性疾病、严重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以及对预防接种有过敏反应者。 泉州市第一医院 - 2 -

1岁以内宝宝疫苗接种的时间安排

1岁以内宝宝疫苗(预防针)接种的时间安排 1、宝宝出生接种乙肝疫苗第1针和卡介苗,预防乙型肝炎和结核病。 乙肝疫苗和卡介苗一般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左、右胳膊各打1针。 2、宝宝1月龄(满月)接种乙肝疫苗第2针。 乙肝第2针应该和第1针间隔28天到60天。最短间隔28天,最好不要超过60天。 3、宝宝2月龄,接种脊灰疫苗第1针,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1)接种脊灰疫苗不能提前,可以推后一段时间,在2-3月龄之间(1个月内)接种都是及时的。 (2)脊灰疫苗有2种,1种是脊灰减毒活疫苗(液体脊灰疫苗,OPV),口服的,免费接种。1种是脊灰灭活疫苗(IPV或五联疫苗),注射的。 4、宝宝3月龄,接种脊灰疫苗第2针,百白破疫苗第1针。 (1)脊灰疫苗第2针和第1针应该间隔28天以上,间隔不能缩短,可以适当延长(最好间隔28天到60天)。 (2)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3种传染病。百白破疫苗不能提前接种,应该在宝宝3-4月龄之间(1个月内)接种。 (3)脊灰疫苗(液体剂型)和百白破疫苗同时接种。1种口服,1种注射。 (4)如果宝宝自费打灭活脊灰疫苗(五联疫苗),原则上免费疫苗和自费疫苗不同时接种,优先打免费疫苗。3月龄宝宝可以先打百白破疫苗第1针,间隔14天后,再自费打灭活脊灰疫苗(第2针)。

5、4月龄宝宝接种脊灰疫苗第3针,百白破疫苗第2针。 (1)脊灰疫苗第3针和第2针应该间隔28天以上(最好间隔28天到60天)。 (2)百白破疫苗第2针和第1针应该间隔28天以上(最好间隔28天到60天)。 (3)脊灰疫苗(液体剂型)和百白破疫苗同时接种。1种口服,1种注射。 (4)如果宝宝自费打灭活脊灰疫苗(五联疫苗)。4月龄宝宝可以先打百白破疫苗第2针,间隔14天后,再自费打灭活脊灰疫苗(第3针)。 6、宝宝5月龄,接种百白破疫苗第3针。 百白破疫苗第3针和第2针应该间隔28天以上(最好间隔28天到60天)。 7、宝宝6月龄,接种乙肝疫苗第3针,A群流脑疫苗第1针。 (1)乙肝疫苗第3针,应该和第2针间隔在60天以上,最好在宝宝5-8月龄之间接种。 (2)A群流脑疫苗应该在6-7月龄之间接种,不能提前。该疫苗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乙肝疫苗和流脑疫苗可以同时接种,左右胳膊各打1针。也可以先打1种疫苗,间隔14天后再打另1种。 8、宝宝7月龄,没有免费的疫苗接种。 9、宝宝8月龄,接种麻风(或麻疹)疫苗。 (1)麻风疫苗预防麻疹和风疹2种传染病。麻疹疫苗只预防麻疹。麻风(或麻疹)疫苗应该在8-9月龄之间完成接种,不能提前。

宝宝打预防针时间表(疫苗)

宝宝打预防针时间表 宝宝出生后,要带好宝宝的户口簿、出生证以及出生时在出生医院接种的卡介苗和乙肝疫苗接种卡,到居住地点的街道医院儿保科办理《预防接种证》,街道医院就会定期预约打疫苗了。 国家规定强免(强制免疫)的疫苗是必须打的,即强制免疫的,也是免费的,小孩日后入托、入学甚至出国都要凭打过的接种证办理的。还有一些疫苗不属于强免范围,如麻腮风、风疹、腮腺炎、肺炎、水痘等,都要收费的,可自愿选择打或不打。凡是收费的疫苗都需要家长签名认可方可接种。 以下是规定强免的疫苗(2006年3月1日执行): 出生时:乙肝疫苗(第一次)、卡介苗 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次) 2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一次) 3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二次)、百白破(第一次) 4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三次)、百白破(第二次) 5月龄:百白破(第三次) 6月龄:乙肝疫苗(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一次) 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次)、乙脑疫苗(非活第一、二次)、(减活第一次) 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次) 18月龄:百白破(第四次)、麻疹疫苗(第二次) 2岁:乙脑疫苗(非活第三次)、(减活第二次) 3岁:A群流脑疫苗(第三次) 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第四次) 6岁:乙脑疫苗(非活第四次)、(减活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四次)、精白破(第一次) 16岁:精白破(第二次) 由此可见流脑疫苗的接种时间分别为:6月龄、9月龄、3岁、6岁。 乙脑疫苗的接种时间分别为:8月龄、2岁、6岁。 (孩子在打防疫针前,家长要给孩子洗一次澡换件干净衣裳,向医生说清孩子健康状况,经医生检查认为没有接种“禁忌症”方可接种。孩子打完预防针24小时之内最好都不要洗澡,打过防疫针以后要避免剧烈活动,对孩子要细心照料,注意观察,如孩子有轻微发热反应,一般在1—2天就会好的,如反应加重,应立即请医生诊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