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艺实验设计报告
木质陶瓷化实验报告
木质陶瓷化实验报告研究背景陶瓷是一种经过高温烧结制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和硬度高等特点。
然而,由于陶瓷的质地比较脆弱,容易破碎,且制备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所以,研究陶瓷的可替代材料成为了科学家们的关注焦点。
木质材料作为一种可再生和可降解的天然材料,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因此,将木质材料转化为陶瓷具有很大的潜力。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木质材料的陶瓷化过程,通过处理木质材料使其具有陶瓷的性质,为制备新型的陶瓷材料提供技术支持。
实验过程材料准备1. 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木质样品、脱脂酒精和碘苯。
2. 首先,取一块木材样品(本实验选用橡木),将其切割成所需尺寸,保证样品表面的光滑度。
预处理1. 将木质样品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在60的温度下脱水处理24小时,以去除木材中的水分,使其达到干燥状态。
2. 注意,干燥时需确保木材样品完全处于真空状态,以防止氧化反应的发生。
陶瓷化处理1. 将预处理后的木质样品置于高温炉中,升温速率为5/min,将温度升至1000以上。
2. 在1000以上的高温下,木质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开始炭化分解,生成碳化物。
此时,木材的质地开始发生改变。
3. 维持1000的恒温条件,使木材样品充分炭化。
4. 降温至室温,取出样品。
表征分析1. 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和分析陶瓷化后的木质样品的微观形貌。
2. 使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陶瓷化后的木质样品的晶体结构。
3. 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包括硬度、抗压强度等。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陶瓷化处理后,木质样品的颜色发生改变,从原来的棕色变为黑色,表明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已经分解石化。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陶瓷化后的木质样品表面光滑均匀,没有明显的孔洞和裂缝。
XRD分析结果表明,陶瓷化后的木质样品具有典型的碳化物的晶体结构。
在力学性能测试中,我们发现陶瓷化后的木质样品具有较高的硬度和抗压强度。
这些结果表明,木质样品的陶瓷化处理有效地增强了材料的性能,使其具备了一些陶瓷的特点。
大学陶艺课实验报告
大学陶艺课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陶艺课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基本的陶艺制作技巧,了解陶艺的工艺流程和材料选用,培养对陶艺艺术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二、实验步骤1. 材料准备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工具:- 黏土:坯胚陶土、彩绘陶土- 陶艺工具:陶轮、陶刀、刷子、刮泥刀- 色料:陶釉、彩料- 磨具:砂纸、抛光石2. 制作坯胚首先,我们将坯胚陶土揉搓成均匀的团状,并将其放在陶轮上。
然后,打开陶轮将其旋转起来,用手指顺着中心敲击坯胚,使其逐渐成为一个圆形。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手指、刀子等工具对坯胚进行造型。
3. 放置与干燥制作完坯胚后,我们将其放在通风处进行自然干燥。
在干燥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干燥,否则会导致坯胚龟裂。
4. 抛光与涂釉在坯胚完全干燥之后,我们可以使用砂纸等磨具对其进行抛光,使其表面光滑。
接着,可以选择上釉将陶艺品进行装饰,采用喷涂或刷涂的方式均可。
5. 烧制待釉料干燥后,将制作好的陶艺品放入窑炉进行烧制。
注意烧制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不同陶艺品的烧制要求也不同。
6. 彩绘若要对陶艺品进行彩绘,可选择彩绘陶土进行创作。
使用刷子等工具进行细致的彩绘,增强陶艺品的艺术感。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几件陶艺品。
其中,通过对坯胚的造型、涂釉及烧制,我们生产了几件形状规整、釉色鲜亮的陶艺品。
与此同时,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彩绘实验,使陶艺品更具个性化的装饰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制作陶艺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操作。
特别是对坯胚的塑造过程需要技巧和经验的积累,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仍然有一定难度。
此外,对于烧制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四、实验总结通过这次陶艺课的实验,我们全面了解了陶艺制作的流程和技巧。
不仅让我们亲身体验了制作陶艺品的乐趣,还培养了我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能力。
然而,我们也发现自身在陶艺制作方面的不足之处,例如坯胚造型技巧不够熟练、烧制过程的温度掌握等。
陶艺综合实践总结
《陶艺制作》小组活动方案《陶艺制作》小组活动方案篇二:《陶艺》综合实践活动方案《陶艺》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思路: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陶艺课作为一门可以亲自动手操作的手工艺课程,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他们对这门课有着强烈兴趣,让学生自行构思,不拘时空地发挥想象,动手制作,提高了教学效果。
学生们在兴致勃勃地“玩泥”中,缓解了平日紧张的学习压力和单调的学习生活带来的烦恼,借制陶玩泥来陶冶自己,营造乐园,丰富生活。
他们在制陶中“玩”出名堂,“玩”出花样,使小陶迷们在艺教实践活动中磨练了意志,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他们的作品丰富多彩,具有稚嫩与纯朴之美,浓缩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常有一部分学生在陶艺课程结束后,还想留下来继续“玩泥”,可见艺术美却能陶冶人的性情。
综合实践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动手以及动脑能力。
而陶艺这一活动能让学生陶艺教育实践的内涵丰富,涉及文化、艺术、历史、化学、物理、数学和设计等多种学科知识,是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劳动技能、训练创造思维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的好方法,同时又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情感教育的有效载体。
二、开展活动的资源和有利条件在河北峰峰,陶瓷制作已经是花开遍地,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是民间陶瓷艺术的杰出代表。
从古老的磁山文化源起,至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
磁州窑瓷器的装饰,典雅朴实、苍劲雄厚,白釉黑花独树一帜。
今天,峰峰的陶瓷艺人把古老的传统艺术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开发出了象牙瓷、青花瓷、骨质瓷等数十种新产品,创造了手彩、雕金、窑变花釉等各种艺术技法,磁州窑陶瓷艺品享誉世界。
在中国·峰峰首届磁州窑文化节上,来自国内外的磁州窑专家和陶瓷艺术、旅游领域的专家学者从陶瓷艺术、旅游产业、国际传媒等方面展开学术交流、研讨。
一、实施过程:1.组织落实:教导处发动初一、初二学生报名;并落实时间。
2.确立陶艺学习内容、形式3.活动材料、工具、场地的规划及组织落实4.陶艺成果的存放与展示二、教育目标:1.要求学生通过陶艺学习,了解陶艺的艺术形式和基本特点,理解并熟悉陶艺的制作流程,掌握陶艺泥条成型的方法,并通过以后几课时的学习,掌握泥板成型和徒手捏制的方法,能根据陶艺不同的制作方法创造性地制作小型的陶艺作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釉下酱色点彩工艺研究报告
釉下酱色点彩工艺研究报告釉下酱色点彩工艺研究报告摘要:釉下酱色点彩工艺是传统陶瓷工艺中的一种技法,在中国古代非常流行。
本研究通过对釉下酱色点彩工艺的探索和研究,深入了解其工艺原理、历史背景以及应用技巧。
通过实验和文献调研,我们发现釉下酱色点彩工艺在陶瓷艺术中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和历史价值。
本报告旨在推广和传承这一古老而珍贵的工艺,为陶瓷爱好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一、引言陶瓷作为中国的传统工艺之一,在漫长的历史中孕育了许多不同的工艺流派。
釉下酱色点彩工艺作为其中一种,历史悠久且极具特色。
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彩绘工艺,许多历史文化珍品得以保存至今,成为了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工艺原理釉下酱色点彩工艺是在瓷胎的釉层下进行彩绘,然后再施釉烧制而成。
其原理是通过在釉下彩绘层形成不同颜色的点状斑纹,通过透明釉层的滋润作用,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形成美丽的装饰效果。
三、历史背景釉下酱色点彩工艺起源于宋代,经过明、清两朝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在南宋时期,此工艺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瓷器上,成为了当时陶瓷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元代时,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釉下酱色点彩工艺进一步发展壮大,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四、工艺步骤釉下酱色点彩工艺的步骤主要包括:瓷胎制作、釉料调配、彩绘设计、釉料填充、上釉和烧制等。
其中,彩绘设计是关键的一步,需要细致入微地掌握不同颜色的点彩技巧,以达到所期望的装饰效果。
五、工艺特点釉下酱色点彩工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色彩丰富多样,能够表达出极具个性化的装饰效果。
其次,绘制精细,点彩工艺要求高超的技巧和经验。
第三,装饰效果持久耐用,经过高温烧制的瓷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六、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我们研究了不同颜色釉料在釉下酱色点彩工艺中的应用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颜色的选择和点彩技巧的掌握是关键的成功因素。
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创新的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工艺技术水平。
陶瓷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习目的掌握陶瓷主要工艺实验的原理、方法与一定的操作技能,通过陶瓷工艺综合实验了解陶瓷产品的设计程序与工艺过程,培养综合设计实验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
二.实习时间2013年11月22日三.实习地点南信大尚贤实验室及江都金刚机械厂四实习过程 1.陶瓷材料a概念:用天然或合成化合物经过成形和高温烧结制成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
它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耐氧化等优点。
可用作结构材料、刀具材料,由于陶瓷还具有某些特殊的性能,又可作为功能材料。
b 分类:普通材料:采用天然原料如长石、粘土和石英等烧结而成,是典型的硅酸盐材料,主要组成元素是硅、铝、氧,这三种元素占地壳元素总量的90%,普通陶瓷来源丰富、成本低、工艺成熟。
这类陶瓷按性能特征和用途又可分为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电绝缘陶瓷、化工陶瓷等。
特种材料:采用高纯度人工合成的原料,利用精密控制工艺成形烧结制成,一般具有某些特殊性能,以适应各种需要。
根据其主要成分,有氧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金属陶瓷等;特种陶瓷具有特殊的力学、光、声、电、磁、热等性能。
c性能:(1)力学特性:陶瓷材料是工程材料中刚度最好、硬度最高的材料,其硬度大多在1500hv 以上。
陶瓷的抗压强度较高,但抗拉强度较低,塑性和韧性很差。
(2)热特性:陶瓷材料一般具有高的熔点(大多在2000℃以上),且在高温下具有极好的化学稳定性;陶瓷的导热性低于金属材料,陶瓷还是良好的隔热材料。
同时陶瓷的线膨胀系数比金属低,当温度发生变化时,陶瓷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
(3)电特性:大多数陶瓷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因此大量用于制作各种电压(1kv~110kv)的绝缘器件。
铁电陶瓷(钛酸钡batio3)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可用于制作电容器,铁电陶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还能改变形状,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具有压电材料的特性),可用作扩音机、电唱机、超声波仪、声纳、医疗用声谱仪等。
陶艺实验报告
陶艺实验报告陶艺实验报告导言:陶艺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韵味和精湛的工艺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制作陶艺作品,探索陶艺的制作过程和技巧,并对陶艺的艺术表现力进行初步的探索。
实验材料和方法:1. 材料:陶泥、陶瓷工具、陶瓷颜料、陶烧炉等。
2. 方法:选择合适的陶泥,根据设计意图进行造型,使用陶瓷工具进行修整和雕刻,待作品干燥后上釉,最后进行烧制。
实验过程和结果: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对陶艺的基本知识进行了学习,并观摩了一些陶艺大师的作品,以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和艺术感知能力。
1. 造型:根据个人的设计意图和创作灵感,我们选择了不同的造型方式。
有的同学选择了传统的手拉坯技术,有的则尝试了模具制作。
在造型过程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手指、刀具等工具,将陶泥塑造成我们想要的形状。
这一过程需要耐心和细致,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修整和雕刻:在作品干燥后,我们使用陶瓷工具对作品进行修整和雕刻。
修整是为了使作品更加平整和匀称,雕刻则是为了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细节表现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力度和技巧的掌握,以避免对作品造成不可逆的损坏。
3. 上釉:待作品完全干燥后,我们使用陶瓷颜料进行上釉。
上釉可以增强作品的光泽和质感,同时也可以保护作品不受外界环境的侵蚀。
在选择颜料和上釉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颜色的搭配和作品的整体效果,以达到艺术的目的。
4. 烧制:最后,我们将作品放入陶烧炉中进行烧制。
烧制是陶艺制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它可以使作品变得坚固和耐用,并且赋予作品独特的质感和色彩。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不同的陶泥和作品来进行调整,以确保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陶艺实验,我们不仅学习到了陶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还深刻体会到了陶艺的艺术魅力和创作乐趣。
陶艺作品不仅仅是一件实用的器物,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
在陶艺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陶艺实验报告小结与反思
陶艺实验报告小结与反思一、实验目的本次陶艺实验的目的是了解和探究陶艺制作的基本工艺与技巧,提高自己的陶艺水平,并进行创作。
二、实验过程1. 准备材料与工具:陶土、轮盘、刻刀、刷子、砂纸等。
2. 制作陶坯:将陶土放在轮盘上,通过协调脚控制轮盘的速度和方向,用手塑造出各种形状的陶坯。
3. 进行修整:用刻刀修整陶坯的表面,使其更加平整和精致。
4. 造型与装饰:根据自己的创作灵感,为陶坯设计独特的造型和装饰图案。
5. 烧制:将制作好的陶坯放入陶瓷窑中进行烧制,根据材料的特性和需要的效果,选择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烧制。
6. 上釉与二次烧制:烧制完成后,将瓷器进行上釉,并再次放入窑中进行烧制,使其呈现出光滑亮丽的表面。
三、实验结果我制作了两件陶艺作品:一件是花瓶,另一件是餐具系列中的碗。
经过设计、制作、烧制等过程,最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花瓶造型优美,采用了古风的装饰图案,整体呈现出古朴典雅的风格。
碗则采用了简约的设计风格,表面有一些自然的纹理和渐变的色彩,非常实用美观。
四、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1. 制作过程中遇到陶坯变形的问题:由于初次接触陶艺制作,没有经验,造成了陶坯变形的情况。
解决方法是在制作陶坯时,注重手感和力度的掌握,保持适当的湿度和均匀的力度,避免陶坯变形。
2. 烧制过程中出现了釉彩不均匀的问题:在上釉过程中,没有掌握好上釉的方法和均匀度,导致烧制后釉彩不均匀。
解决方法是在上釉前,仔细学习和掌握上釉的技巧,掌握好上釉的均匀性,保持适当的厚度和均匀的涂抹力度。
五、实验心得与体会通过这次实验,我对陶艺制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制作陶艺作品需要细致和耐心,需要不断摸索和实践。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使我更加理解陶艺制作的复杂性和技巧性。
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合作,我也学习到了一些操作技巧和设计理念。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探索和发展自己的陶艺制作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造型和装饰能力。
六、实验改进方案针对本次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方案:1. 加强理论学习:通过更深入的学习和了解,掌握更多关于陶艺制作的理论知识,对材料和工艺有更全面的认识。
实习报告:陶瓷烧结
陶瓷烧结摘要:本篇实习报告主要通过烧结陶瓷的过程了解到热敏电阻陶瓷的性质,发展现状,及制作过程。
其次,总结了实习过程中的理论、步骤以及相关事件的处理。
关键词:热敏电阻陶瓷;实习方法与步骤;结论1 实习目的与背景1.1 合成的目的与本专业核燃料、废物固化体的关系自从1942年第一座核反应堆在美国建立,核工业已经发展了70多年。
期间核工业的发展中心从核武器转移到了核能应用上,目前各国又开始共同研究聚变核反应堆。
在这期间应用于核工业中的材料也在不断发展,其中陶瓷材料则在核工业中的材料选择上受到重视,并广泛地应用于核反应堆原料、组件以及核废料处理等各个方面。
陶瓷材料在核工业中的大量应用离不开它本身具有的性能优势。
陶瓷具有强度大、刚度好、耐腐蚀、化学稳定性好的特点,而随着陶瓷材料的进一步发展(比如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发展),材料性能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像韧性差、难加工等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改进。
此外,陶瓷材料还具有耐高温、抗辐射的性能,一些特定的陶瓷还有活性低、能吸收中子的特点,这些性能都有助于其在高温高辐射的核工业环境下的应用。
而对于核废料的处理也一直是各个国家所担忧的又一实际问题。
将核废料封入合成岩中是当前最为现实的做法,合成岩于上世纪70年代研制,用于储存高放核废料。
在设计上,合成岩可以吸收清水反应堆和钚核裂变产生的特定废物,能够将核废料封入晶格内,用以模拟在地质构造上较为稳定的矿石。
1.2 文献调研与分析目前通用型NTC热敏电阻材料,大多是在Mn-Co-Ni-Cu-Fe系过渡金属氧化物中选择2~4种,经配料、成型、烧结等传统陶瓷工艺制成热敏电阻器。
其性能与组成(配比)、烧结、退火处理、封装等工艺条件有密切关系。
在空气中烧结成的NTC热敏电阻材料ρ=1~108Ω•cm,B=1000~7000K,其使用温度范围为-50~+300℃。
随着NTC热敏电阻器应用领域的扩大,对其性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就目前情形而言,对能在高温条件下使用的NTC元件,要求十分严格,例如在汽车发动机使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后,为了限制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量(CO、NOx、CHx等有害气体),要求对排气口温度进行有效的测控。
2021年有关陶瓷实习报告4篇
第四部分:陶瓷的成型加工工艺及生产流程
一般陶瓷成型加工工艺是指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成型、焙烧,制取陶器、炻器、瓷器等陶瓷制品的生产过程。由于近代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的发展,陶瓷制品的原料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天然矿物性材料,因而,从广义上说,陶瓷成型既包括上述普通陶瓷制品的成型,也包括一些含少量黏土,甚至不含黏土而使用人工合成材料的特种陶瓷制品(如高铝质瓷、镁质瓷、锆质瓷以及磁性瓷、金属陶瓷等)的成型。
坯釉原料进厂后,经过精选、淘洗,根据生产配方称量配料,入球磨细碎,达到所需细度后,除铁、过筛,然后根据成型方法的不同,机制成型用泥浆压滤脱水,真空练泥,备用;对于化浆工艺,把泥浆先压滤脱水,后通过加入解凝剂化浆,除铁、过筛后备用;对注浆成型用泥浆,进行真空处理后,成为成品浆,备用。
成型工序:分为滚压成型和注浆成型。然后干燥、修坯,备用。
现代陶瓷种类齐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建筑陶瓷:包括有瓷质砖、锦砖(马赛克)、细炻砖、仿石砖、彩釉砖、劈离砖和釉面砖等。产品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腐蚀性,其花色品种及规格繁多(边长在5cm~100cm间),主要用作建筑物内、外墙和室内、外地面的装饰。
卫生陶瓷及卫浴产品:包括有洗面器、便器、淋浴器、洗涤器、水槽等。该类产品的耐污性、热稳定性和抗腐蚀性良好,具有多种形状、颜色及规格,且配套齐全,主要用作卫生间、厨房、实验室等处的卫生设施。除此之外,还有搪瓷浴缸、压克力浴缸、浴室等卫浴产品。
机械陶瓷:包括有球磨机、喷雾干燥塔、压砖机、辊道窑等建筑陶瓷生产用成套设备。
第三部分:参观实习过程
公元20__年09月8、9日,我们04级工业设计专业50多人在汪老师、景老师的带领下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焦作陶瓷厂,这对于我们学校又是另外一个天地,到处都是茫茫碌碌的工人,他们都在尽职尽责的做着各自的工作,动作是那样的娴熟和认真,这深深的感染着我,给我以后的工作起了示范,也教会了我以后该怎么对待自己的工作。
陶艺制作小组活动报告
陶艺制作小组活动报告活动概述本次陶艺制作小组活动旨在为小组成员提供一个实践陶艺制作技巧、交流心得与创意的平台。
活动于【活动日期】在【活动地点】举行,共有【活动参与人数】位成员参与。
在活动过程中,成员们不仅学习到了陶艺制作的基本技巧,还创作出了具有个人特色的陶艺作品。
活动准备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做了以下准备工作:1. 提前预约了活动场地,确保活动当天有足够的工作空间。
2. 准备了陶艺制作所需的材料,包括陶土、釉料、工具等。
3. 安排了专业的陶艺导师,为成员们提供技术指导。
4. 制定了活动流程,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活动流程1. 开场与介绍:活动开始前,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陶艺制作的基本流程进行了说明。
2. 技巧讲解与演示:专业陶艺导师为成员们讲解了陶艺制作的基本技巧,并进行了现场演示。
3. 实践环节:成员们在导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实践,制作陶艺作品。
4. 交流与分享:活动结束后,成员们相互展示作品,分享制作心得与创意。
5. 活动总结: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成员们的作品进行了点评。
活动成果本次活动取得了以下成果:1. 成员们掌握了陶艺制作的基本技巧,如陶土塑形、釉料上色等。
2. 创作出了具有个人特色的陶艺作品,提高了审美与创作能力。
3. 加强了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氛围。
4. 提升了成员对陶艺的热爱与兴趣,为今后更深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活动亮点1. 专业导师现场指导,保证了活动质量。
2. 活动流程安排合理,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3. 成员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展现了团队凝聚力。
活动不足1. 活动时间略有紧张,部分成员表示希望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作。
2. 部分材料与工具不足,影响了部分成员的制作体验。
改进措施1. 在今后的活动中,适当延长活动时间,保证成员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创作。
2. 提前调查成员需求,确保活动材料与工具的充足供应。
活动反馈活动结束后,我们对成员进行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 90%的成员对本次活动表示满意。
实验九 陶瓷材料烧结工艺实验
实验九陶瓷材料烧结工艺实验姓名:许航学号:141190093 姓名:王颖婷学号:141190083系别: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专业:材料物理组号:A9 实验时间:5月11号1实验目的1)掌握陶瓷主要制备工艺的原理、方法与一定的操作技能。
2)通过实验了解陶瓷产品的设计程序与工艺过程。
3)掌握制备陶瓷材料的典型工艺流程,包括配方计算、称量、混料、筛分、造粒、成型、排塑、烧结、加工、性能测试等4)利用实验找出材料的最优烧结工艺,包括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5)了解压敏陶瓷等功能陶瓷的制备和性能检测2 实验背景知识2.1陶瓷陶瓷(ceramics)是我们日常生活接触较多,在国民经济中有许多重要应用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之一。
传统概念的陶瓷是指所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并与其他矿物原料经过破碎混和成型烧成等过程而制得的制品,主要是常见的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等普通陶瓷(ordinary ceramics )。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类性能特殊,在电子、航空、生物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用途的陶瓷材料,称之为特种陶瓷(specieal ceramics )。
所有的陶瓷(材料及其制品)都有其特定的性能要求。
如:日用餐具要有一定的强度(strength)、白度(whiteness)、抗热冲击性(热稳定性);对于电瓷有强度和介电性能要求;而特种陶瓷对性能及其热稳定性要求更高。
陶瓷的性能一方面受到其本征物理量(如热稳定系数、电阻率、弹性模量等)的影响,同时又与其显微结构密切相关。
而决定显微结构和本征物理量的是陶瓷的组成及其加工工艺过程。
其中陶瓷组成对显微结构、性能起决定作用。
2.2 陶瓷材料制备工艺陶瓷材料制备的一般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陶瓷材料制备的一般工艺流程2.2.1 配方设计陶瓷坯料(body material)一般是由几种不同的原料配制而成。
性能不同的陶瓷产品,其所用原料的种类和配比不同,也即所谓坯料组成或配方不同。
陶瓷成分设计原则有:1)根据科研需要或用户的要求确定产品(充分考虑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能和实用性能要求);2)参考前人的经验和数据;3)了解各种原料对产品性质的影响;4)应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5)了解原料的品位、来源和到厂价格。
实验八陶瓷泥浆稀释注浆成型
实验八陶瓷泥浆稀释注浆成型、烧结性能测定综合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陶瓷泥浆稀释注浆成型原理,获得注浆成型的工艺数据。
2、通过陶瓷坯体烧结实验,在一定温度下,坯体开始收缩,并随着烧结时间的延长坯体有不同的收缩,了解烧结时。
坯体的变化过程。
测定烧结速度常数和某一烧结温度下的烧结活化能。
3、了解和掌握泥浆稀释注浆成型和坯体干燥烧结的操作过程。
4、通过实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自我设计、操作控制实验过程基本技能。
二、实验仪器以及用具1、旋转粘度计;2、电动搅拌机;3、陶瓷泥浆(含水50%)、糊精或甲基纤维素、氧化铝;4、注浆成型石膏模具;5、高铝球磨罐、高铝球;6、影象式烧结点测定仪或高温显微镜电炉(1300℃以上);7、温度控制器;8、箱式电阻炉;9、读数显微镜。
三、综合性实验内容要求要求学生结合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多种理论知识,和老师一起构建实验框架,选择实验内容和方案,并设计实验目的和结果。
1、要求同学自行选择实验所需原料,独立进行配方计算。
找到自己认为的最佳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2、实验过程为:首先用球磨机制备陶瓷坯体粉料,用石膏膜进行注浆成型,并用实验所提供的高温电炉对成型的坯体进行高温烧结,同时用耐火度测定仪对坯体的烧结性能进行测定。
3、实验数据处理:综合实验所测得数据,结合实验仪器的误差、读数带来的误差、系统的误差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从而了解坯体的烧结的工艺和基本原理,从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了解。
综合设计性实验的程序:学时的一周内完成实验项目,通常分两次完成。
1、第一次实验,一般是学生学习实验室提供的电子文献和文字资料,熟悉实验仪器内容,拟订实验方案;确定配方。
2、在第一次与第二次实验间,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充分酝酿实验方案;3、第二次实验,各显神通,全面开展实验。
在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中都要体现科学实验设计的理念:1、 实验方案的选择-最优化原则;2、 测量方法的选择-误差最小原则;3、 测量仪器的选择-误差均分原则;4、 测量条件的选择-最有利原则。
陶瓷实验设计-墙地砖(有具体配方)
1 实验目的通过陶瓷工艺设计性综合实验,达到以下目的:(1)深刻常用陶瓷原料在陶瓷坯料中的作用;(2)掌握坯料配方设计和实验研究方法;(3)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4)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为毕业论文实验、进一步深造或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实验安排2.1查资料,进行坯体配方设计和计算,完成实验方案设计报告。
2.2实验过程(4~5周)2.2.1原料处理(粉碎机或研钵)(颗粒小于1mm或全部通过20目筛)2.2.2配料、球磨、烘干、造粒配料量 300g2.2.3成型按模具尺寸、每个7g原料成型试样33个以上,测试烧结温度范围用20个,按烧成温度烧成10个图2-1 实验流程2.3完成实验总结报告(2周)3设计内容3.1课题背景、目的和意义目前,我国的陶瓷墙地砖生产量在世界排名第一,陶瓷墙地砖已经广泛用于楼堂馆所及民用建筑,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该产业的位置已经今非昔比、相当重要。
墙地砖的生产,首先涉及的便是坯釉料配方,例如设计配方前应该考虑什么问题,关于配方的一般工艺技术问题,已经有不少的文章作了详细的论述,然而高度和全面性则不够。
行内人士都知道,陶瓷墙地砖坯釉料配方是陶瓷生产企业生产和技术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本人在这里仅就其坯料着手,并充分考虑到低温一次快烧对坯料要求的特点, 优级品率达到85%-90% ,烧成周期约28min ,最高烧成温度约1180℃并希望通过试验,不断调整配方,使其不仅可以作为实验研究,而且还能投入到大生产中。
在这里对陶瓷墙地砖坯料配方设计问题作一简述,旨在抛砖引玉。
3.2配方设计表3-1实验原料的化学组成(wt%)表3-2 初步设计的坯料的化学成分3.3计算过程表3-3不含烧失的实验原料的化学组成(wt%)所用原料的百分含量:滑石粉:1.0/32.3=3.1%长石:(1.8+2.0)/(13.7+2.1)=24.1%碱矸:(24.5-0.4*3.1%-18.9*24.1%)/46.6=42.8% 石英:1-3.1%-24.1%-42.8%=30%制备300g坯料所用的原料质量滑石粉:300*3.1%=9.3g长石:300*24.1%=72.3g碱矸:300*42.8%=128.4g石英:300*30%=90g3.4最终设计的配方表3-4 实际设计的坯料的化学组成表3-5 最终设计的原料配方组成3.5性能测试3.5.1烧成过程的变化及烧成温度的确定⑴ 烧成过程的变化物理变化:体积收缩至稳定,气孔率大变小至很小稳定,强度增大,密度增大。
陶瓷工艺原理
实验二干压成型制备坯件一、实验目的1. 掌握压制成型工艺流程及操作方法2. 将球磨混合好的粉料经造粒后在钢模具中压制成圆片状坯件。
二、实验工艺流程配料→球磨→干燥→研细→造粒→成型→干燥三、各主要工序的目的、要求和操作1. 配料根据所制备产品性能要求及生产工艺的拟定配方,利用精密天平准确称取各种原料,并避免在称量过程中引入其他杂质。
2. 球磨球磨就是为了达到各种原料相互分布均匀,以利用固相反应完成,并使物料粉碎达一定的细度,以利于降低烧成温度。
一般采用湿法球磨。
即将原料、水和研磨体装入尼龙研磨罐内,然后在球磨机上球磨一定时间。
将料浆倒在方盘内,置入干燥箱内烘干。
用研钵研细,装入搪瓷杯内备用。
3. 造粒造粒的目的是把缺乏流动性的细粉粒,用增塑剂(也叫粘结剂)加工成20~40目的较粗团粒,使之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容易填满模腔,以便压制成型,此外,加入粘结剂还能增加粉料颗粒的相互粘结性,使成型后的坯体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实验室常采用聚乙烯醇(PV A)水溶液作粘结剂。
其配制方法如下:PV A粉粒与去离子水用量约为5:100(重量),先把玻璃杯中的去离子水煮沸,再把按用量称取的PV A粉粒分批趁热撒入,并用玻璃棒搅拌,让PV A溶于水中(注意此时应停止加热,以防未溶的PV A沉于杯底时因过热而焦结),直至完全溶解至澄清便可使用。
不同的成型方法,PV A颗粒与水的用量应有所调整。
日用陶瓷配方中含有一定量的粘土,具有可塑性和粘结性,故加入一定量水后,搅拌、加盖过一定时间后即可造粒。
将含水的粉料置于大模具内,刮平,加“上压块”,在液压机上加压、保压后,将块状料取出后,捣碎,过30目和50目筛,只取二筛间的细粒粉料。
太粗的颗粒(30目筛的筛上物)再捣碎过筛,太细的(50目筛筛下物)再压一次,重新捣碎过筛,直至得到满足成型要求的粉料。
4. 成型压制成型模具如图所示,成型时,先将侧模内涂上机油,加上下压头。
称取一定量的粒状坯料,倒入侧模内,将上压头压下,用手按紧,并旋转,保证上压头未卡在侧模中,然后拨出上压头,涂上一层薄薄的机油,插入侧模中,然后放置在液压机工作台上加压,至预定压力后停止加压,保压一段时间后缓慢卸压。
陶艺制作实验报告
陶艺制作实验报告
《陶艺制作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陶艺制作实验,探究陶艺制作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提高学
生对陶艺制作的认识和技能。
实验材料:黏土、陶轮、刀具、颜料、刷子、窑炉等。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将黏土揉成适当的软硬度,清洁陶轮和刀具,准备好颜料和刷子。
2. 制作基础形状:将黏土放在陶轮上,通过旋转陶轮和手工塑造,制作出基础
的陶艺形状,如杯子、碗等。
3. 制作细节和纹饰:利用刀具和手工技巧,在基础形状上加工出各种细节和纹饰,丰富陶艺作品的造型和表现力。
4. 装饰和上釉:使用颜料和刷子对陶艺作品进行装饰,增加艺术感和视觉效果,然后进行上釉处理,提高陶艺作品的光泽和耐用性。
5. 烧制过程:将装饰好的陶艺作品放入窑炉中进行烧制,控制温度和时间,使
黏土变成坚硬的陶瓷作品。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学生们制作出了各种形态美观、细节丰富的陶艺作品,
提高了他们的陶艺制作技能和审美能力。
实验结论:陶艺制作是一门古老而有趣的艺术工艺,通过实验,学生们不仅学
会了基本的陶艺制作技术,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对陶艺制作有
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实验展望:希望通过陶艺制作实验,能够激发学生们对陶艺制作的兴趣,促进
他们在艺术创作和设计方面的发展,为培养更多的陶艺制作人才做出贡献。
注浆成型的实验报告(共5篇)
注浆成型的实验报告(共5篇)工艺学实验报告- 注浆成型制作陶瓷工艺品注浆成型制作陶瓷工艺品一、实验目的1. 应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课程中所学的陶瓷工艺理论,认识原料,并确定原料组成及配比范围。
2. 掌握简易石膏模具的制做方法,通过注浆成型制作陶瓷工艺品的流程。
3.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件陶瓷工艺品。
4. 能对烧后制品的缺陷作合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善制备条件,获得优良的工艺品。
二、实验原理及步骤1. 原料:建筑石膏:做石膏模具时使用。
钾长石:为肉红色,当块度较大时,经破碎、球磨、过筛后备用。
石英砂:白色,夹杂时带黄色。
经破碎、球磨、过筛后备用。
紫木节:为软质粘土,紫色。
可分散在水中。
大同土:为硬质粘土,白色。
经破碎、球磨、过筛后备用。
滑石:为白色。
无水碳酸钠:白色。
2.仪器及设备:电子天平,振动磨,球磨瓷瓶(带鹅卵石),空桶(陈腐料浆用),比重计,石膏模具(带捆绑绳),烧杯,小刀(或锯条),烧结炉3. 步骤:①称料:总量:1kg,石英:25% ,长石:27%,紫木节:22%,大同土:24%,滑石:2% ,无水碳酸钠(外加):0.4%,料:水=1 :1②球磨:料:水:球=1 :1 :2(24h)③陈腐:陈腐一周。
④测比重:用比重计测定料浆比重。
⑤成型:将石膏模具组装后捆紧,从注浆口倒入搅拌均匀的泥浆,等坯体到达一定厚度后,将多于的泥浆倒出,放置4-8h。
⑥脱模:当湿坯具有一定强度后,解开模具捆绑绳,平放在桌子上,脱模。
⑦干燥:自然干燥湿坯至坯体颜色发白且具有一定强度。
⑧修坯:用小刀或锯条钝面将坯体表面凸凹不平的部分修理平整。
⑨烧成:自定烧成制度。
⑩缺陷分析:分析制品缺陷并提出解决方案以完善制备条件。
石膏模具的制作:①根据成型品的大致形状折纸模型。
②配制少量石膏浆,80%左右水,待粘稠后倒入纸模型中以粘住底部,防止漏浆。
③依据纸模型体积称量石膏粉,85%左右水,混匀并使气泡尽可能少。
粘稠后倒入纸模型内。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模板
综合设计性实验:设计一个配方,其烧成温度在1250左右;陶瓷坯料配方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陶瓷坯料配方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
2.了解影响陶瓷坯料配方的复杂因素及提出一般解决措施。
3.熟悉陶瓷坯料配方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制定坯料配方,尚缺乏完善方法,主要原因是原料成分多变,工艺制度不稳,影响因素太多,以致对预期效果的预测没有把握。
根据理论计算或凭经验摸索,经过多次试验,在既定的各种条件下,均能找到成功配方,但条件一变则配方的性能也随之而变。
根据实验给定的烧成温度1250℃,选用原料,确定配方及成形方法是常用的配料方法。
坯料配方试验方法一般有三轴图法、孤立变量法、示性分析法和综合变量法。
示性分析法即着眼于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理论配合比。
例如高岭土中常含有长石及石英之混合物,长石中常含有未化合的石英,瓷石中则常含有长石、石英、高岭石、绢云母等。
如配方中的高岭土是指纯净的高岭石,配方中的长石、石英是指极纯的长石及石英,则最好用示性分析法测定各种原料内之高岭石、长石、石英的含量,以便配料时统计计算。
综合变量法即正交试验法,也叫多因素筛选法、多因素优选法、大面积撒网法。
试验前借助于正交表,科学地安排试验方案,试验后,经过表格运算,分析试验结果,以较少的试验次数找出最佳的坯料配方。
然而本设计是采用了三轴图法,利用K2O-Al2O3-SiO2三元系统相图,在设定的1250℃的温度下,根据配料三角形计算出长石-高岭-石英的配料比。
陶瓷坯体在烧结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如原料的脱水、氧化分解、易熔物的熔融、液相的形成、旧晶相的消失、新晶相的生成以及新生成化合物量的不断变化,液相的组成、数量和年度的不断变化。
与此同时,坯体的孔隙率逐渐降低,坯体的密度不断增大,最后达到坯体孔隙率最小,密度最大时的状态称为烧结。
烧结时的温度称为烧结温度。
若继续升温,升到一定温度是,坯体开始过烧,这可通过试样过烧膨胀出现气泡、角棱局部熔融等现象来确定。
(实习报告)陶瓷厂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陶瓷厂实习报告一、引言。
本次实习是在某陶瓷厂进行的,为期两个月。
通过实习,我深入了解了陶瓷行业的生产流程和运营管理,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
二、实习目标。
1. 了解陶瓷行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2. 学习陶瓷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3. 掌握陶瓷厂的运营管理流程;4. 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实习内容。
1. 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
在陶瓷厂实习期间,我通过观察和参与生产流程,了解了陶瓷制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
包括原材料的准备、配料、成型、干燥、烧制等各个环节。
同时,我还学习了陶瓷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如检测和筛选产品的合格率。
2. 运营管理流程。
在实习期间,我还了解了陶瓷厂的运营管理流程。
包括生产计划的制定、原材料的采购、生产进度的安排等。
通过参与实际操作,我了解到了运营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安排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3. 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
在陶瓷厂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各项工作,并与同事们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和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应变能力。
四、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了解了陶瓷行业的生产流程和运营管理,还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
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如陶瓷制品的成型和烧制技术、质量控制方法等。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在实践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指导。
五、总结与展望。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陶瓷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我将继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陶瓷工程师。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将所学所得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陶瓷行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工艺品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工艺品制作的基本技能,了解不同工艺品的制作流程和特点,提高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工艺品种类选择:本次实验选择了陶瓷工艺品、木雕工艺品和玻璃工艺品三种类型进行制作。
2. 制作过程:(一)陶瓷工艺品制作1. 准备材料:陶土、陶瓷模具、釉料、画笔等。
2. 模具塑形:将陶土放入模具中,塑造成所需形状。
3. 干燥处理:将塑形好的陶瓷作品放置在通风处,让其自然干燥。
4. 釉料上色:在干燥后的陶瓷作品上涂上釉料,可选择不同的颜色和图案。
5. 烧制:将上釉的陶瓷作品放入窑中进行烧制,烧制温度根据釉料种类而定。
(二)木雕工艺品制作1. 准备材料:木材、雕刻刀、锯子、砂纸等。
2. 木料切割:根据设计图纸,将木材切割成所需形状和大小。
3. 雕刻细节:使用雕刻刀对木料进行雕刻,塑造出所需的图案和纹理。
4. 打磨光滑:用砂纸对雕刻好的木雕作品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光滑。
5. 涂漆保护:在木雕作品表面涂上清漆或彩漆,以保护木雕表面。
(三)玻璃工艺品制作1. 准备材料:玻璃、玻璃模具、切割工具、焊接工具等。
2. 玻璃切割:使用切割工具将玻璃切割成所需形状。
3. 焊接成型:将切割好的玻璃片进行焊接,形成所需的艺术造型。
4. 烧制处理:将焊接好的玻璃作品放入窑中进行烧制,使其熔化并形成玻璃体。
5. 冷却处理:将烧制好的玻璃作品放置在通风处冷却。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陶瓷工艺品:经过烧制,陶瓷作品表面光滑,颜色鲜艳,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实用性。
2. 木雕工艺品:木雕作品线条流畅,纹理清晰,展现了木头的自然美。
3. 玻璃工艺品:玻璃作品透明度高,造型独特,具有现代感。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陶瓷、木雕和玻璃三种工艺品的制作方法,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工艺品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材料选择、工具使用、烧制温度等。
五、实验心得1. 制作工艺品需要耐心和细心,每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
陶瓷结晶釉的研究报告
陶瓷结晶釉的研究报告
在陶瓷工艺中,釉料的选择与配方对产品的外观、质感和品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陶瓷结晶釉作为一种独特的釉料类型,得到了越来越多陶瓷师的关注和应用。
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陶瓷结晶釉的制备方法、影响结晶效果的因素以及结晶釉对陶瓷产品的影响。
第一部分将介绍陶瓷结晶釉的制备方法。
制备陶瓷结晶釉的基本步骤包括釉料的配方设计、原材料的选择与磨细、釉料的施釉工艺等。
我们将深入研究不同原材料的选择和配方比例对结晶效果的影响,以及磨细工艺对釉料的粒度分布和结晶效果的影响。
第二部分将探讨影响陶瓷结晶效果的因素。
结晶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釉料的化学组成、施釉工艺的温度和时间控制以及陶瓷材料的性质等。
我们将通过实验研究和分析,探讨这些因素对结晶效果的影响机制。
第三部分将分析陶瓷结晶釉对陶瓷产品的影响。
结晶釉的应用能为陶瓷产品赋予独特的纹理和光泽,同时增加陶瓷制品的艺术感和观赏性。
我们将研究结晶釉在不同陶瓷产品上的效果,并分析其对产品外观、质感和品质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发现,并展望未来陶瓷结晶釉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
陶瓷结晶釉作为一种创新的釉料类型,将继续吸引陶瓷艺术家和研究者的关注,为陶瓷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瓷工艺设计性综合实验设计报告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名称: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学号: 201102020504
姓名:刘军苗
指导老师:任强王莹何选盟
2014年10月
瓷质墙地砖设计报告
1、实验目的
通过陶瓷工艺设计性综合实验,达到以下目的:
(1)深刻常用陶瓷原料在陶瓷坯料中的作用;
(2)掌握坯料配方设计和实验研究方法;
(3)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4)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毕业论文实验、进一步深造或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实验安排
2.1 查资料,进行坯体配方设计和计算,完成实验方案设计报告。
2.2 实验过程(1~2周)
2.2.1 原料处理(粉碎机或研钵)
(颗粒小于1mm或全部通过20目筛)
2.2.2 配料、球磨、烘干、造粒
配料量 300g
2.2.3 成型
按模具尺寸、每个7g原料成型试样33个以上,
测试烧结温度范围用20个,按烧成温度烧成10个
2.3 工艺流程
2.4 完成实验总结报告(1周)
3、设计内容
3.1课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这是我设计的瓷质墙地砖的设计报告,我国的陶瓷墙地砖生产量如今在世界排名第一,陶瓷墙地砖已经广泛用于国民建筑,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该产业的位置已经今非昔比、相当重要。
虽然我国陶瓷产量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但总体上存在制品档次低、综合能耗大、资源消耗大、能源综合利用率低、成产效率低等问题。
我国是一个能源和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陶瓷行业是一个高能耗行业,从原料制备到制品烧成等各工序燃料、电力等能源成本占整个产品成本的23%~40%。
因此,在陶瓷生产中节约能源有非常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在整个陶瓷生产过程中,烧成工序的能耗约占60%,烧成工序的节能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另外,在陶瓷生产中,烧成温度越高,烧成时间越长,能耗就越高。
据热平衡计算,若烧成温度降低100℃,则单位产品热耗可降低10%以上;烧成时间缩短10%,则产量增加10%。
热耗降低4%。
所以在陶瓷行业中采用低温快烧技术,可以显著增加产量、节约能耗。
此外,降低烧成温度也有利于提高陶瓷成品率、质量和档次,以及延长窑炉和窑具的使用寿命。
因此,本文从陶瓷坯体的配方入手,并充分考虑到低温一次快烧对坯料要求的特点,设计了实验方案并希望通过实验,不断调整配方,得到更优等的墙地砖陶瓷坯体。
3.2 配方计算
表1 坯料及原料的化学组成单位:%
原料名称 SiO2 Al2O3 Fe2O3TiO2 CaO MgO K2O+Na2O 灼减量
坯料 71.45 20.10 0.83 0.14 0.80 2.21 3.01+1.46 —
苏州土 46.43 39.87 0.50 - 0.32 0.10 — 12.30
碱矸 37.5 9.3 0.6 1.4 1.4 1.8 0.2+2.1 15.7
滑石 62.0 0.4 0.1 — 1.5 30.5 — 5.5
长石 64.3 18.9 0.1—0.6 0.2 13.7+2.1 0.5
生砂石 44.2 39.5 0.2 0.1 0.2 —— 15.8
石英 98.5 0.7 0.1 0.1 — 0.3 — 0.3
3.2.1将原料化学组成中带有“灼减量”者换算成不含灼减量的各氧化物的质量
分数,上述原料经换算后的原料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如表2
表2 换算后原料化学组成单位:%
原料名称 SiO2 Al2O3 Fe2O3TiO2 CaO MgO K2O+Na2O 坯料 71.45 20.10 0.83 0.14 0.80 2.21 3.01+1.46
苏州土 52.94 45.46 0.57 — 0.36 2.52 —
碱矸 44.48 45.62 0.71 1.66 1.66 2.14 2.73
滑石 65.61 0.42 0.11 — 1.59 32.28 —
长石 64.62 18.99 0.10 — 0.60 0.20 15.88
生砂石 52.49 46.91 0.24 0.12 0.24 ——
石英 98.80 0.70 0.10 0.10 — 0.30 —
3.2.2列表用化学组成满足法进行配料计算,其中要求强可塑性粘土含量小于15%,先取碱矸含量8.43%,苏州土含量5%,计算过程见表4
表3 配料量计算过程单位:%
注:Fe2O3 、CaO的余量可忽略不计
3.2.3将计算所得的配料质量分数,按原料组成中本来不含有灼减量者换算成含有灼减量在内的原料配料质量分数,然后全部按百分比折算一次既得到配料量。
表4 换算之后的配料量单位:%
计算值换算值配料质量分数碱矸 8.43% 10% 9.48%
苏州土 5% 5.7% 5.4%
滑石 5.79% 6.13% 5.81%
长石 6.7% 26.83% 25.43
生砂石 18.94% 22.3% 21.13%
石英 34.46% 34.56% 32.75%
105.52% 100.00%
制备300g坯料所用的原料质量
碱矸:300×9.48%=28.44g
滑石粉:300×5.81%=17.43g
长石:300×25.43%=76.29g
生砂石:300×21.13%=63.39g
石英:300×32.75%=98.25g
苏州土:300×5.4%=16.2g
3.3最终设计的配方
表5 最终设计的原料配方组成单位:%
碱矸苏州土滑石粉长石生砂石石英
3.3 拟进行的性能测试
3.5.1烧成温度的确定
(1) 烧成温度:达到性能要求所需的热处理温度。
(2) 瓷化温度:气孔率最小、密度最大时的温度(范围) 此时强度最大
(3) 确定方法:测定不同温度小收缩率、气孔率(吸水率)
温度(℃)
吸水率%
图3-1 温度-收缩率,温度-吸水率图
3.5.1力学性能测试 抗弯强度测试, 三点弯曲法。
图3-2三点弯曲图
9.48% 5.4% 5.81% 25.43% 21.13% 32.75%
Rf=3PL/2bh2
式中:Rf----抗弯强度,N/m2
P ----试样断裂时负荷,N
L ----支撑刀口间距,m
b ----试样断口处宽度, m
h ----试样断口处厚度, m
3.5.2 电解质稀释泥浆实验
(1)稀释剂:碳酸钠、硅酸钠溶液
(2)定量泥浆,加入等体积不同浓度稀释剂,
(3)恩氏粘度计测试相对粘度;
(4)确定最佳稀释范围。
图3-3相对粘度-电解质含量曲线
参考文献
[1] 郑乃章,刘阳,朱小平,张勇,王群.景德镇瓷坯料组成与性能的关系.陶瓷学报,第20卷第2期1999年6月.
[2] 谢清纯,史峰,要甲,秦进.陶瓷原料配比方案优化方法.系统工程.第28卷第2期,2010年2月,编号:1001-4098(2010)02-0122-05. [3] 郭锦坤. 中国先进陶瓷研究及其展望. 材料研究学报,1997,11(6):594-600.
[4]杨辉,薄壁轻量化卫生陶瓷坯体的研究[J]·陶瓷报·科技篇·2011·21—23
[5] 马铁成,缪松兰,林绍贤,朱振峰. 陶瓷工艺学(第二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