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第四章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
PPT肖剑利
• 《女史箴图》 • 此图仍足顾恺之的一幅仕女画卷,为宋人摹本。与《女史箴图》一样, 内容表述了儒家的道德思想,抨击贾氏皇后的不检点行为。仕女的形 象也近似《女史箴图》。其技法古朴,笔墨细腻,画中人物情态各异。 虽线描敷彩,稍觉浮薄,但从图卷的人物形象动态、构图及表现风格 上看,似是以魏晋之际的手笔为根据而摹写的作品。摹写痕迹颇为明 显,但并非粗制滥造,确是一个好底本,非苏州片子所能。宋代版画 插图本《列女传》曾经清阮元翻刻,其每页上端的插图人物动态都与 此图相似,但增加了背景,标为顾恺之图。这一插图与这一画卷相比 较,至少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绘画艺术的一部分面貌。与藏于北京故宫 博物院的《洛神赋图》相比较,此卷更能体现顾恺之的艺术风格,得 其风范独多,古朴之气迎面而来。行笔流畅,人物面部、手臂等处的 勾画亦能细处求工,但略显雍容。顾恺之的原作散佚已久,今能看到 忠实于原作的宋人摹本,已是非常难得。
• 顾恺之的绘画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谢安曾惊叹他的艺 术是“苍生以来未之有也!”他封了一橱自己的作品存在 桓玄处,竟被桓玄从橱后全部窃去,以致引起他的惊喜: “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他曾为南京瓦 棺寺绘壁画募得巨款的故事,可见他的绘画之吸引力,修 建瓦棺寺时他认捐了百万钱,就在庙里用一个月的时间闭 户画了一幅维摩诘,画完之后,要点眸子,乃提出要求: 第一天来看的人要施舍十万,第二天来看的人施舍五万, 第三天的随意。据说开门的一刻,那维摩诘像竟“光照一 寺”,施者填咽,俄而得百万钱。 • 顾恺之的作品真迹,今已无传。只有若干流传已久的摹本。 其中最精美的是《女史箴图》(隋代摹本,现藏英国伦敦 不列颠博物馆)和《洛神赋图》(宋代摹本,故宫博物院 藏),都很能说明顾恺之时代的画风和艺术水平。
敦煌莫高窟外景
魏晋南北朝壁画( ) 魏晋南北朝壁画(1)——《飞天图》 《飞天图》
中国美术史第一讲PPT课件
4
从创造的角度来讲,经由人的观念和手的创造 制作出的一个东西我们叫它为文物。文物包含 了工具,也包含了艺术品。我们利用它的功能 来写字,来作为生活里的一个被利用的东西时, 我们称它为工具。由于时间慢慢过去,它失去 了它被利用的功能性,而成为它的那个时代的 象征的时候。我们称它为艺术品。
举例:手表、沙漏
玉和陶的关系又是石头和土的关系 玉器和陶器是同时进行的 雕和塑 石头和土是互相转换的
29
陶和土的关系
陶是土造成的 为什么中国造出了那么好的陶?因为中国是农
业文明。 黄仁宇:中国文化的结构几千年来是以农业为
基础的。 比如:长城以北和长城以南
30
陶器上面的图案
鱼 蛙 鸟 巫术 几何形 涡纹
10
(三)艺术的起源
上古的美术史一部人类学史。 它开始于一个粗鄙的生命不甘心自己爬在地上
的状态。 美术史开始于人类想要站起来。
11
站起来——手的形成——接触石头——音乐艺 术产生(磬)
12
13
美术起源于人对形状的观察
仓颉造字 艺术是那些死去的生命仍然要发出自己声音愿
望。 比如:八音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中外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部分
1
第一章 中国美术的源头——原始社会美术 第二章 青铜的光辉——夏、商、周美术 第三章 上升期封建社会的美术样式——秦汉美术 第四章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五章 灿烂求备,异彩纷呈——隋唐五代美术 第六章 开宗立派的时代——宋辽金元美术 第七章 延续与变异——明清美术
2
第一讲:上古美术
主要内容 一、中国美术的发展与起源 艺术的观念 美的观念 创造的观念 二、石器艺术 旧石器时代的艺术 新石器时代的艺术 三、陶器艺术
中外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新疆石窟颇多,著名的有东疆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胜金口千佛洞,南疆著名的有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喇千佛洞等。其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早的当属克孜尔千佛洞。
克孜尔千佛洞,从其壁画的风格和题材来看当属4~8世纪的依存。早、中期的壁画题材佛教本生故事。画面构图简洁明快、类似铁线描勾勒的轮廓严谨而生动,画面中人物多为半裸。画面色彩丰富,人物肌肤部分的渲染富有质感和体积感,所用颜色以蓝、白、绿、赭、灰等为主调,图中配以散花装饰,十分精彩。这些绘画风格被成为“龟兹风格”。
《扬场》、《宰鹅》、《持锤杀牛》
技法:写意线描为主。多用弧线,粗细变化多端,风格疏简粗狂。色彩以红黑搭配为主,也是信手涂抹式,色面与线形常不合,艺术效果朴拙生动。
2、《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
补充:竹林七贤是七位浪漫文人······P42
技法:肖像画手法把握人物特征。分割式布局。
3、北朝娄睿墓壁画
敦煌254窟北魏壁画表现的是萨垂那太子本生故事。为适应信徒的欣赏习惯,用本土民族的语言加以改造,使其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佛教壁画的表现手法是用细劲线条勾勒轮廓并用色彩晕染,用赭红色加散花图案装饰衬底,具有明显的“龟兹风格”。
敦煌249窟和285窟显示了西魏时期的壁画成就。249石窟壁画绘于窟顶,采用了中国的传统神话与佛教神祉合并的形式,画面天空有白虎、玄武、雷神、十一首蛇身怪兽等,还有帝释天妃乘坐龙凤驾的云车。用笔不多,却生动感人,其中。云车的造型与《洛神赋图卷》中的造型很有几分相似之处。
(注:“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薄衣帖体,衣纹稠密,如出水中”)
(二)绘画理论
在玄学佛理思潮、品藻清淡之风中,随着绘画社会功能的进一步显现,绘画地位大大提高。艺术创作实践日益繁盛;鉴赏、收藏、品评风气逐渐展开;绘画理论在这一时代应运而生。
魏晋南北朝的美术
线条以连绵不断的、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线条的力度略有控制 ,正如“春蚕吐丝”一样,称为“春蚕吐丝描”。
顾恺之-女史箴图
顾恺之-洛神赋图
顾恺之-列女传仁智图
陆探微
南朝时杰出画家,擅长人物画。他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气 脉连绵不断的“一笔画”的笔法,而画人则能作到“精利润媚”、 “笔力劲力如锥刀焉”。创造的“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清秀隽 永,是对崇尚玄学,重清谈的六朝士人形象的生动概括。他所创造 的这种人物画式样在当时蔚然成风,并影响到雕塑的造型。 画风 在艺术表现上,笔迹劲利,讲求骨气用小性之美,亦与当时的审美 风尚相关。前文所引“顾得其神”、“陆得其骨”,正是指陆探微 绘画既得线条的力度之美,又得表征内在生命的“气”的刚性之美 。
一、绘画
墓室壁画(见书本)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墓分布地域广泛,等级差别明显, 图像内容多样,造型栩栩如生,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 值和艺术美学价值。
陵墓雕刻
南朝陵墓前的石兽通称“辟邪” ,造型有狮子和麒麟 两种。就其形式来说,是承袭汉代石兽雕刻的。尤可注 意的是,它的渊源可上溯到古代波斯的雕刻。这种形式 虽然后代不再有,但由于利用整体石材,以洗炼的手法 表现雄伟的气势,显然影响着唐代陵墓前的石狮形式的 创造。
佛教雕塑-龙门石窟
龙 门 石 窟 宾 阳 洞 中 洞
三、画像石与画像砖
• 南朝墓室拼镶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 拼镶砖画是一种从画像砖演变而来的、有江南地域特色 的艺术品种。
•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是1960年在南京西善桥宫山北簏 发掘的一座巨幅拼镶砖画。两壁对称,各绘出四个人物, 各有榜题姓名,每两像之间用树木分隔,一侧为嵇康、 阮籍、山涛和王戎,另一侧为阮咸、刘伶、向秀及荣启 期。他们纵酒放达、超然洒脱的生活,是当时弥漫于社 会的“清谈玄学”之风和新的人生观的形象反映。
魏晋南北朝美术及其特点
成绩题目:魏晋南北朝美术及其特点课程名称:中国美术史院系:班级:姓名:学号:魏晋南北朝美术及其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美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和过渡的转折时期。
这一时期美术自身的各个方面都有划时代的意义的进步。
下面,我将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为主,来分析该时期美术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为政治文化变动剧烈的时期,区别与一般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这次变动是社会文化整体上结构性的变动。
主要的变动包括∶统一政权打破,并开始出现胡人政策;儒学衰微,崇尚玄学与自然;宗教活动兴盛,佛教信仰普及;士族阶级的形成。
特殊的时代背景造就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殊的美术发展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有∶一、出现艺术的自觉。
在魏晋之前,文艺注重实用性,为表达思想或概念的工具,而这时期开始强调情感的价值,文艺活动本身被视为目的。
“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见”①------虽然为政教服务仍是其最基本的功能,但审美情趣已不仅仅局限于此。
南北朝时期的山书画大家宗炳曾言“……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②他在这里不仅强调了“神思”,即情景交融的艺术想象活动,还进而把山水画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归结为“畅神”,反映出对艺术创作中的主题情感表现的高度重视。
艺术的自觉并不局限于绘画,也可见于当时的文学、书法活动。
以书法为例,魏晋南北朝时期审美与实用价值兼备的行书不断发展成熟,极难辨认、但能够很好表达书写者个性特征和思想感情的草书备受推崇。
各种书法交相发展,追求精神自由的杰出书法家不断涌现,书法,由此走向自觉。
二、观者及画论文字的出现。
这时候的的画家开始注重观者的心理活动,伴随这个现象的是书画收藏活动以及层出不穷的画论。
南齐的谢赫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摹写是也。
”③而任性放达,不拘礼法,不拘形迹,简略玄澹的魏晋风度,又使美术理想的追求从“错彩镂金”转变为“初发芙蓉”。
《魏晋南北朝美术》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包括石窟艺术、佛教艺术、文章 艺术和装饰艺术,并探讨其对传统美术发展的意义。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
分裂政权
由于内外战乱,中国政权出现分裂局面。
社会变革
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知识分子兴起,士人文化 盛行。
文化融合
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多元 文化格局。
总结
艺术特点
石窟艺术、佛教艺术、文章艺术和装饰艺术, 各具特色,体现了时代的精神与审美追求。
传统美术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对中国传统美术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文章艺术
1 竹刻
2 石刻
纤细柔美的竹刻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被誉为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
瑰丽多彩的石刻艺术,通过雕刻技法展现魏 晋南北朝时期的精神风貌。
体现了魏晋南北朝上层社会对 艺术的追求和追逐极致的表现。
玉制品
精美典雅的玉制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内涵,被视为 吉祥吉利的象征。
艺术繁荣
艺术家追求自由创作,各种艺术形式蓬勃发展。
石窟艺术
龙门石窟
规模宏大,艺术精湛的石窟艺术,体现了魏晋南北 朝时期的繁荣和信仰。
长沙岳阳楼石窟
充满南方风格的石窟艺术,展示了当地文化和南北 朝时期的交流。
佛教艺术
1
佛像
富有禅意的造型,佛教艺术的精华,展现了菩提心的追求。
2
佛教壁画
绚丽多彩的图案,独特的民间特色,吸引了广大信徒和艺术爱好者。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牛橛造像记》(龙门二十品之一)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35
2、石窟与寺观中的宗教雕塑 云冈石窟造像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2
○ 绘画艺术
一、卷轴画: 1、著名画家--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 2、绘画理论--《论画》、《古画品录》 、《画山水序》、《叙画》 等。
风格: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 笔法:春蚕吐丝、紧劲连绵 造型样式:曹衣出水 表现技法上:1、顾恺之、陆探微”“笔迹周密”的密体;2、张僧繇 “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
18
壁画 一、壁画: 佛教壁画、墓室壁画 1、佛教壁画---- 包括石窟壁画、寺庙壁画 2、墓室壁画---- 包括墓室壁画、拼镶砖画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19
○ 绘画艺术 壁画 1、佛教石窟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帝王的提倡,佛教传播十分迅速,随之而来的大量 寺院的兴建和石窟造像的流行,使佛教壁画逐渐成为绘画艺术的主流。
“六法”:
①气韵生动;表现的目的,即人物画要以表现出对象的精神 状态与性格特征为目的 ②骨法用笔;指作为表现手段的“笔墨”的效果,例如线条的运动感、节奏感和装饰性等 ③应物象形;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形 ④随类赋彩;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色 ⑤经营位置;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构图 ⑥传移模写:学习绘画艺术的方法——临摹
47
○ 工艺美术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中外美术史》课程学习教学大纲纲要解析
《中外美术史》课程( 0504041523)教课纲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中外美术史课程代码:0504041523学分与学时:2学分32 学时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讲课对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二、课程教课目的与任务经过中外美术史的教课,使学生认识美术的发源、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联合各期间的政治、军事、文化、科学与地理等大的社会背景来认识、剖析每个期间美术款式形成的原由及意义,运用纵横联系、中西比较的方法增强与提升学生对中外美术的造型、特色及精神内涵的理性剖析能力,特别是增强学生对我国美术独到的审雅观的形成与沿袭的认识。
立足今世联合现实,立体地掌握中外美术各艺术风格、派别及作品作家的特色,综合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实现由过去单调、乏味的纯理论教课向理论与实践相联合、继承与创新相联合、传统与时代相联合、中国与西方相联合的多元化教课模式的转变。
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派表章节内容学时第一部分中国美术史第一章原始社会美术2第二章夏商周美术2第三章秦汉美术2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2第五章隋唐五代美术2第六章宋辽金元美术2第七章明清美术2第八章民国与新中国早期美术2第二部分外国美术史1第一章原始、上古美术2第二章中世纪美术2第三章近代美术6第四章现代主义美术6合计32四、课程教课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部分中国美术史第一章中国美术的源泉——原始社会美术教课目的:经过本章的教课使学生认识中国美术的发源与原始期间美术的主要款式的形成原因及发展规律。
基本要求:理解原始美术的基本特色及原始人群生计环境与美术形成的关系。
要点与难点:要点:全面掌握生产工具向艺术转变的历史进度。
难点:原始美术创作的动因与审美情味。
教课方法:解说与发问相联合协助多媒体解说主要内容:第一节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00万年前——1万年前)一、旧石器时代的文化旧址二、打制石器的造型与发展三、打制石器的特色与原始饰品、刻划艺术品第二节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前——公元21世纪)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旧址二、磨制石器与玉器三、彩陶与黑陶四、拟形陶器与原始雕塑五、岩画与建筑第二章青铜的光芒——夏商周美术教课目的:认识中国进入奴隶社会美术的变化过程,娴熟掌握青铜器形成的原由、特色、意义及其余美术款式。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发展有什么新特点?1、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兴起,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2、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的充分肯定。
3、山水逐渐从人物背景中分化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种而兴起。
4、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专业画家在历史上也开始有了较详细的记载.5、建立了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
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绘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1、汉末以来的巨大变动,也引起了社会思想的变化。
在思想上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局部受到强烈冲击,独尊儒术的局面有所改变,各家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思想界呈现出自战国以来又一次自由活跃的局面,也是美学思潮的一个大解放.2、这是一个大动乱、大灾难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在文学艺术上有多方面成就的时代。
中国美术在这一时期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兴起,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3、人物画在集成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专业画家在画史上开始有了较详细的记载.山水画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种。
建立了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和绘画理论著作.魏晋时期在审美风尚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宣扬儒家思想的三皇五帝、忠孝节义、祥瑞之类的体裁仍占据重要地位。
世俗生活为题材的绘画在这一时期也不少。
体现新思潮,反映老庄思想与清谈玄学的和佛教思想的绘画也开始出现。
试谈山水画兴起的原因。
1、审美意识的发展,绘画题材的扩大,使山水画成为画家们表现的对象.2、江南秀丽的山水,激发了艺术家山水画创作的热情。
3、玄学的兴起,是山水画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4、隋唐五代唐代美术发展新特点?1、书法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之一;2、建筑方面,就大都市来说,“棋布栉比,街衢绳直";3、唐代工艺,特别是唐代塑像,驰誉世界;4、唐代雕塑,佛教造像不仅比以往更加兴旺,而且其美学风范标志着中国的佛教艺术已走完外来艺术民族化,宗教艺术世俗化的过程,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5、唐代绘画“灿烂而求备”,有以下特点:1)人物画和释道壁画继先代之长而加以发扬; 2)山水画在晋以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3)花鸟画脱颖而出,继山水画之后以独特的姿态登上画坛,开花鸟兴旺之先河;4)石窟陵墓壁画到初唐、盛唐无论实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了崭新气象,蔚为画苑奇观;5)唐代的绘画实践显示了唐代美学的实绩。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画家也在佛教美术中施展才华,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审美风范的样式, 石窟寺艺术在中原文化与国外文化碰撞交流中吸收新元素,踏上本土 化历程。
第一节 绘画
• 卷轴绘画 • 三国两晋画家及传世作品 • 曹不兴,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亦名弗
第九窟西壁胁侍菩萨,石雕,北魏,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第八窟北壁坐佛局部,石雕,北魏,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第20窟主佛及东立佛
杨子华 北齐校书图(宋摹本残卷)
《北齐校书图》局部
墓室壁画
• 汉魏时期中原战乱,大量民众迁往局势相 对稳定的西北和东北地区,促进了当地文 化的发展。汉代中原地区的墓室壁画装饰 的传统在这些地区延续发展。
• 西北地区主要包括河西走廊到新疆吐鲁番一带。这 一地区的壁画墓主要是魏晋与五凉时期的,较有代 表性的有嘉峪关新城曹魏墓、敦煌佛爷庙湾西晋墓 以及十六国时期的酒泉丁家闸5号墓和新疆吐鲁番 地区的哈拉和卓北凉墓等。
画史与画论
• 顾恺之的传世画论有《论画》、《魏晋胜 流画赞》、《画云台山记》。
• 。顾恺之强调人物画的传神,认为“四体 妍蚩,本亡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 中”。在阐明传达人物神情气质的同时, 也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提出“以形写神”、 “悟对通神” 、“迁想妙得”等观点,是谢赫 “六法”产生的基础,对中国画创作及其 理论发展有深远影响。
北齐壁画墓—— 娄睿墓壁画
门吏图
太原王家峰北朝墓葬 壁画局部,墓主人徐显秀夫妇
陵墓砖画
• 南京古为六朝都城,一些高等级的墓葬集中在该区,如西善桥、 鹤仙坳、金家村、吴家村、油坊村等南朝王侯陵墓。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陶瓷工艺
魏晋南北朝陶瓷工艺概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创制出白瓷,为我国制瓷业癿収展开 辟了广阔癿前景。 自从东汉収明瓷器以来,我国瓷业得到了连续丌断癿収展, 在两千年癿収展历程中,中国瓷业高潮迭起,出现了为数众 多癿著名窑场和丌朽名瓷。魏晋南北朝是中国陶瓷収展癿第 一个高峰,此间南方烧造青瓷癿窑场迅速增多,烧造觃模扩 大;北方亍南北朝时期烧制成功白瓷。白瓷癿烧造成功是我 国陶瓷史上癿大事,它为陶瓷美术癿収展开辟了一条广阔癿 道路。
陶瓷工艺
陶与瓷的区别与联系
人们总是把瓷不陶相提幵论而称之为“陶瓷”,这种提法反 映了陶和瓷都是火不土癿艴术。由亍陶器収明在前,瓷器収
明在后,所以瓷器癿収明,很多方面叐到了陶器生产癿影响。
如人们对火癿性能癿掌握和对粘土特点癿充分认识等。但陶 不瓷无论就物理性能,还是就化学成分而言,都有本质癿丌 同。
盘口壶 青瓷神兽尊
瓷虎子
建筑艺术
佛教建筑的大量建造
从建筑癿类型看,佛教建筑可分为佛寺,石窟和塔三种类型。 1.佛寺癿布局有两种,一种是中心佛塔式,另一种是佛寺。
盘口壶 青瓷神兽尊
2.石窟在中国北方一觇多,因地制宜癿建造。有著名癿洛阳 龙门石窟(结合了木结构癿建筑)、山西大同于冈石窟、敦 煌莫高窟、新疆兊孜尔石窟。石窟是对佛寺癿模仿。 3.塔,是最有中国特色癿佛教建筑。有重叠式、楼阁式、金 刚宝座式等等。
魏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
储程 5092029011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陶瓷巟艴 染织巟艴 服装巟艴 家具巟艴 建筑艴术
概述
魏晋南北朝社会概况
1.社会动荡 2.玄学兴起 3.佛教繁盛 4.中外文化、南北文化交流 自乐汉灭亡到隋统一癿数百年间,社会风雨飘摇、戓乱频繁, 人生癿苦旅迫使人们寻找精神避难所,亍是佛教便在中国癿 广大地域内获得滋生,宗教艴术也应运而生。
第四讲-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 莫高窟壁画中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主要
题材包括具有情节性构图的佛传故事、佛本生故
事、因缘故事,还有大量的菩萨、飞天、伎乐天、
夜叉等形象。
2020年9月28日
20
敦煌壁画题材
• 佛传故事和佛本生故事 代表作品:《尸毗王割肉贸鸽》、
《王子舍身喂虎图》、《鹿王本生图》 等
• 经变故事:就是用绘画手段把佛经中文 字描述的佛国乐土景象和各种故事,演 变为可视的艺术形象,简称“经变”。
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20年9月28日
18
敦 煌 莫 高 窟
2020年9月28日
19
敦煌莫高窟壁画
•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开凿于今敦煌市区东南25公 里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佛教 艺术宝库。
• 莫高窟至今保存有492个窟,塑像2000余尊,壁 画四万五千余平方米。其中特别灿烂辉煌的是北 朝和隋唐时期的作品。这些丰富多彩的壁画,显 示了中国古代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和伟大创造力。
2020年9月28日
7
2020年9月28日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8
2020年9月28日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9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2020年9月28日
10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 处 。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 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 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 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 石窟中是罕见的。
4
1、佛教石窟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帝王的提倡,佛教传 播十分迅速,随之而来的大量寺院的兴建和石 窟造像的流行,使佛教壁画逐渐成为绘画艺术 的主流。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76
▪ 现存《女史箴图》第1段"玄熊攀槛、冯媛趋进" 应为第4段。冯媛是元帝的婕妤(帝王妃子),元 帝游园时,一只大熊突然从围栏里跑出来,情急 之下,冯媛不顾个人安危冲到大熊跟前护住元帝。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南北交融 东西并汇
背景
▪ 自公元220年曹丕代汉,至公元589年隋统一南北,史 称魏晋南北朝.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动荡的时 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文学艺术获得巨大成就。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由统一到分裂的混乱时 期。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却奇异地飞跃发展起来。 这里包涵着几个重要因素:一是战乱流离虽给社会 造成破坏,但却促进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 融合;二是佛学的兴起,导致美术的兴盛;三是士 族的产生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这一时期人们挣 脱了正统儒学的精神羁绊,个性得到张扬,绘画艺 术得以蓬勃发展。壁画、漆画从技法到形式都趋于 高超。
▪ 顾恺之的绘画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谢安曾惊叹他的艺 术是“苍生以来未之有也!”他封了一橱自己的作品存在 桓玄处,竟被桓玄从橱后全部窃去,以致引起他的惊喜: “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他曾为南京瓦 棺寺绘壁画募得巨款的故事,可见他的绘画之吸引力,修 建瓦棺寺时他认捐了百万钱,就在庙里用一个月的时间闭 户画了一幅维摩诘,画完之后,要点眸子,乃提出要求: 第一天来看的人要施舍十万,第二天来看的人施舍五万, 第三天的随意。据说开门的一刻,那维摩诘像竟“光照一 寺”,施者填咽,俄而得百万钱。
《女史箴图》
▪ 此图仍足顾恺之的一幅仕女画卷,为宋人摹本。与《女史箴图》 一样,内容表述了儒家的道德思想,抨击贾氏皇后的不检点行 为。仕女的形象也近似《女史箴图》。其技法古朴,笔墨细腻, 画中人物情态各异。虽线描敷彩,稍觉浮薄,但从图卷的人物 形象动态、构图及表现风格上看,似是以魏晋之际的手笔为根 据而摹写的作品。摹写痕迹颇为明显,但并非粗制滥造,确是 一个好底本,非苏州片子所能。宋代版画插图本《列女传》曾 经清阮元翻刻,其每页上端的插图人物动态都与此图相似,但 增加了背景,标为顾恺之图。这一插图与这一画卷相比较,至 少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绘画艺术的一部分面貌。与藏于北京故宫 博物院的《洛神赋图》相比较,此卷更能体现顾恺之的艺术风 格,得其风范独多,古朴之气迎面而来。行笔流畅,人物面部、 手臂等处的勾画亦能细处求工,但略显雍容。顾恺之的原作散 佚已久,今能看到忠实于原作的宋人摹本,已是非常难得。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釉,油层厚薄均匀,结合牢固。(三国) • 胎骨稍厚,釉层也偏厚,釉色呈青灰色。(两晋) •
• 特点: • 胎釉:胎质坚硬细腻、釉质纯净、以淡青色为主,少见黄釉和青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 种类: • 茶具、 酒具、餐具、 • 文具、容器、盥洗器、 • 灯具、卫生用瓷。 • 常见器物: • 碗、蝶、壶、罐、洗、盆 、盘、 盒、钵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 陶塑: • 大多是人物俑,动物俑中主要是马和 骆驼, • 吸收佛教艺术特点,秀骨清像。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 主要品种:
• • 绣、綦、组、罗、绮、绫等。 云、凤、花草、树木等。
• 纹样: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第一节 概 说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时代特点:
战争频繁,社会动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 宗教流行——佛教
• 体现社会经济发展的手工业受到一定影响 • 为壮大经济实力,也有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重视发展经济。 • 曹魏:招募流民、专以农桑为业; • 诸葛亮辅佐刘备,主张务农植谷,实行盐铁官 营,发展署锦生产; • 东吴孙权重视屯田开荒,开运河兴水利。
005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第四章(1) 秦荣辉
三、石窟造像
我国的石窟造像兴盛于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与日俱增,一直至 13 世纪。
佛教造像: 材质 铜雕、石雕 泥雕、木雕、陶雕、崖刻等 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佛教造像中最重要、最能体现佛教艺 术兴盛景象的,无疑是石窟造像。 除敦煌莫高窟外,其中规模较大, 除敦煌莫高窟外,其中规模较大,较有名的有山西大同云冈、 太原天龙山、河南洛阳龙门、巩县石窟寺, 太原天龙山、河南洛阳龙门、巩县石窟寺,甘肃天水麦积 山、永靖炳灵寺,界于河北与河南间的响堂山, 山、永靖炳灵寺,界于河北与河南间的响堂山,南京栖霞山 等,均始建于南北朝时代。
麦积山石窟壁画《 麦积山石窟壁画《飞天》
其第七十六窟顶部《飞天》 其第七十六窟顶部《飞天》, 据考证为北魏时期的作品,是 麦积山现存最完整的藻井。尽 管藻井前半部已严重塌毁,但 后半部余下的七身飞天色彩艳 丽,线描清晰。印度梵音称飞 天为乾闼[tà]婆,又名香音神。 此藻井中的七身飞天,程式化 地上身赤裸,舞带飘忽,临空 飞舞。其造型优美,姿态轻盈。 飞天、浮云以纤细的铁线描勾 画,表现其临风飘浮;飞天的 肌肤、面容用纯白平涂,体现 其洁白如玉;双唇、花饰以朱 砂点染,则玲珑剔透;衣裙飘 带,以青绿叠染,则端庄舒展 有韵致。作者先用比较淡的土 红色随意勾画出轮廓形象,再 涂上一层薄薄的白粉,然后敷 以色彩,最后以浓墨焦线勾勒。 其处理手法是古朴博大处见精 深。
魏晋南北朝ppt
时 代简介
三国(魏、蜀、吴)——西晋
西晋——东晋——宋——齐——梁——陈 ——五胡十六国——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陈、北齐、北周——隋。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1年) 这是我国历 史上的一个大动乱、大灾难的年代,是封建统一政权瓦 解、封建军阀各据一方的长期分裂时代。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甘 肃 天 水 麦 积 山 石 窟
麦积山石窟
麦 积 山 石 窟 壁 画
敦煌莫高窟壁画
敦煌莫高窟壁画——《鹿王本生图》
敦煌257窟的《鹿王本生图》
敦 煌 莫 高 窟 壁 画
佛教雕塑有 • 四大石窟: 天水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墓室壁画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墓分布地域广泛,等级差别明显, 图像内容多样,造型栩栩如生,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和艺术美学价值。
陵墓雕刻
南朝陵墓前的石兽通称“辟邪” ,造型 有狮子和麒麟两种。
南朝辟邪石兽
一、绘画
• 著名画家: • 三国两晋:曹不兴、卫协、顾恺之 • 南北朝: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
其内容主要是对篆、隶、草书的源流遗事等的论述和赞赏书法艺术 的成就。 《笔意赞》 南朝书法家王僧虔所作,是最早在书法里提出形神问题的评论文 章。文中提出:“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 于古人。”
《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
钟繇书法
五、工艺
• 织绣工艺:出现了三大高级织物中心(江南的广陵、北方 的定州、四川的成都);西北地区传统的毛织物、丝织品 的制作、印染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来自 一、绘画• 绘画理论
顾恺之的三篇论画文章,谢赫的《古画品录》,宗炳、王 微等人的山水画理论文章是这一时期美术理论的重大成果 ,成为后世美术理论的优秀先导,其观点历经一千多年的 美术史的检验,至今仍具有经典意义。
魏晋南北朝美术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 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 一,位于洛阳城南12公里 。这里有一条伊水,河两岸 是香山和龙门山。自北魏至 晚唐的四百余年间,古代匠 师在这两座山上凿窟建寺, 使这里成了举世闻名的石雕 艺术的宝库。龙门石窟南北 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 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 题记和碑刻3600余件。奉 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 个窟,长宽各30米。
一、石窟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敦煌鸣沙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
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 云岗石窟开凿于北魏 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 465年),距今已有1500 多年的历史。前后用了约 30年的时间才基本上完成 了这个浩大的艺术工程。 整个石窟依山开凿,东西 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 窟53个,大小造像 51000多个。石窟雕刻的 题材内容,基本上是佛像 和佛教故事 。
中国佛教石窟和一般的寺庙不但在形制上与功能上都有所不 同,而且还在浮雕、塑像、彩画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资 料,在历史上和艺术上都是非常宝贵的。 中国佛教石窟的特点为: 1)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土木构筑很少; 2)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为依托; 3)总体平面常依崖壁作带形展开,与一般寺院沿纵深布置不同; 4)由于建造需开山凿石,故工程量大,费时长; 5)除石窟本身以外,其在雕刻、绘画等艺术中,还保存了许多 我国早期的建筑形象。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 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
印度石窟的格局大抵是以一间方厅为核心,周围是一圈柱子, 三面凿几间方方的“修行”用的小禅室,窟外为柱廊。中国的 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开凿的,多建在中国北方的黄河 流域。
从北魏至隋唐,是凿窟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在唐朝时期修筑 了许多大石窟,唐代以后逐渐减少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中国工艺美术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 概况
一、魏晋南北朝的界定 从公元220年曹魏取代汉朝,到公元589年隋灭陈统 一全国,共369年。先是魏、蜀、吴三国鼎立天下。公元 265年,司马炎建立晋朝,统一全国,史称西晋。公元 317年,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南京建立偏安的晋王朝, 史称东晋。在北方,有几个民族相继建立了十余个国家, 被称为“十六国”。东晋以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 陈 ,统称为南朝。与此同时,鲜卑族拓跋氏的北魏统一 北方,继而分裂为东魏、西魏,再分别演变为北齐、北 周,统称为北朝。最后杨坚建立隋朝统一全国,结束了 南北分裂的局面。
对鸟菱纹绮花纹摹写图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二、毛纺织工艺 织品有:呢布,组织细密,呈色均匀;罽(ji),薄细 柔软;褐,斜纹或方格,如粗毛呢。同时,毛毯广为 应用。南北朝时,西北民族编制毛毯,用“之”字形 打结,底经底纬斜纹组织,便于采用简易机械代替手 工操作,从而提高产量。
《中国工艺美术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漆画,在这一时期有较大发 展,主要涂画在棺椁(guo音 果)、屏风等木魏墓木板漆绘,有 “舜帝二妃,娥皇、女英” 椁 等内容。另有神话故事、生 活图像,也有描绘墓主人形 象的。
漆色较多,鲜艳明快,勾画 细致认真。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一、漆器 三国尚承汉制。晋代以豪华奇巧著称。皇家婚 礼所用漆器应有尽有,品种有漆杯、漆碗、漆盘香 奁,镜匣、熏笼、衣簏等。纹样有蟠螭、文虎、鸾 凤、华虫、花鸟、山林、云气、忠孝、四神等。 晋代漆器,生产管理有法令规定:“欲作漆器 卖者,各注主吏者名乃得作家。当用淳漆着布,器 成,以朱漆题年、月、姓名。”要求艺人保证商品 质量。晋代漆器有漆盘、漆碟、漆耳杯、漆勺、漆 镜奁、漆剑鞘、贴金铜顶漆盒等,漆色纹饰清晰, 明显具有新的时代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二节 佛教美术
二、早期的石窟壁画 敦煌是汉唐河西走廊交通要道的咽喉,东西文化艺术交 汇之地。莫高窟开凿于敦煌东南约20公里的断崖上。前 秦建元二年直至元代,历代均有建造。 在早期壁画中,故事画占据了很大比重。故事画大体可 分为三类:一是宣传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佛传故事;二 是宣扬与佛有关的度化事迹的因缘故事;三是讲述释迦 牟尼成佛前从善积德的本生故事。莫高窟早期壁画中最 富人间气息和艺术魅力的作品多为本生故事画。这些故 事画通过生离死别、水淹火烧、狼吃虎啖、自刎投岩等 悲剧性场面的描绘,将所谓“忍辱牺牲”、“施舍”等 大慈大悲的主题思想形象地表现出来。
31
石麒麟 梁武帝陵前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南朝
32
Thursday, July 21, 2016
第四章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六节 工艺美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文化、东西文化的大交流、大融
合,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这个时期的工 艺匠师们在长期实践提高制作技术的基础上,一方面继 承秦汉以来工艺美术的优良传统,一方面吸收各民族和 外来的艺术形式,使工艺美术的各个门类都有了新的发 展。
Thursday, July 21, 2016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5
第四章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二节 佛教美术
二、早期的石窟壁画 新疆(古称西域)是古代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地方,也 是印度佛教传入我国内地的桥梁。最能昭示当年佛教美 术辉煌的是占新疆石窟总数3/5的龟兹地区的石窟艺术。
Thursday, July 21, 2016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4
第四章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二节 佛教美术
一、佛教美术的兴起 一般认为西北丝绸之路是佛教文化最早、也是最重要的 传播通道。我国著名的石窟,如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甘 肃的敦煌莫高窟、炳灵寺、麦积山,山西的云冈,洛阳 龙门等石窟,都是沿古丝绸之路由西向东分布的。应该 说这个时期佛教美术的重头戏是在中国北部展开的。
第四章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四节 山水画的兴起
一、山水画溯源 •多数学者认为山水画作为一种独立画种出现于魏晋时期。 以顾恺之为代表的这个时期的画家们,为山水画的形成 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Thursday, July 21, 2016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28
第四章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12
第四章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二节 佛教美术
三、石窟造像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石窟造像,就其风格发展演变而言, 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十六国时期为第1阶段;北魏孝文 帝迁都以前为第2阶段;北魏迁都至正光末年(524)为 第3阶段;东西魏至隋统一中国之前为第4阶段。 第1阶段以莫高窟、炳灵寺、麦积山诸窟中的造像为代 表。 第2阶段(即北魏前期)以云冈石窟造像为代表。 第3阶段(即北魏后期)以洛阳龙门宾阳洞造像为代表。 第4阶段以河北响堂山、山西天龙山等处石窟的北齐造 像为代表。
第四章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三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一、承上启下的人物画发展
牵牛 甘肃嘉峪关6号墓壁画 西晋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19
Thursday, July 21, 2016
第四章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三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二、南朝的人物画
女史箴图(摹本局部) 顾恺之 东晋
Thursday, July 21, 2016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29
第四章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五节 南朝陵墓雕塑
•当佛教造像之风席卷南北时,其他门类的雕塑也并未沉
寂。陵墓雕刻,特别是南朝的陵墓雕刻也以精湛的技艺, 恢宏的气度,展示出特有的魅力。
•陵墓雕塑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明器雕塑,即用雕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徐郑冰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
目录|mù lù
第一章 中国美术的源头——原始社会美术 青铜的光辉——夏、商、周美术 上升期封建社会的美术样式——秦汉美术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 灿烂求备,异彩纷呈——隋唐五代美术 开宗立派的时代——宋辽金元美术 延续与变异——明清美术
Thursday, July 21, 2016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33
青瓷仰覆莲花尊 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 北朝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34
Thursday, July 21, 2016
Thursday, July 21, 2016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13
一佛二菩萨像(局部) 炳灵寺第169窟 西秦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14
Thursday, July 21, 2016
云冈第20窟大佛 北魏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15
Thursday, July 21, 2016
龙门宾阳中洞主佛 北魏
“中国美术史源远流长。
御龙图与美术风格总是在 变化的欧洲不同,中国美 术几个世纪以来保持了令 人惊奇的延续性。明朝时 的作品还可以看到唐朝时 的影响。一幅清朝的画作 与一幅宋朝的是非常相似 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对 传统的尊崇。艺术家的首 要任务不是创新,而是尽 可能逼真的临摹旧有的作 品--这并不被认为是抄 袭,反而一定程度上是创 新。
第四节 山水画的兴起
二、山水画论 •宗炳的《画山水序》是重要的早期山水画文献。文中除 了论述山水画艺术与自然景物的关系外,最重要的是提 出了山水画艺术“畅神”的功能观。宗炳的《画山水序》 是当时山水画实践和表现技法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理论总 结。 •王微的《叙画》也是有关早期山水画的重要文献。文中 阐明了山水画写生的方法,主张不照抄自然和追求形貌 的真实,要经过提炼、概括,表现景物的内在精神,特 别是景与情的联系:“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 荡。”
鹿王本生图 莫高窟第257窟 北魏
Thursday, July 21, 2016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11
第四章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二节 佛教美术
三、石窟造像 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佛教造像中最重要、最能体现佛教 艺术兴盛景象的,无疑是石窟造像。
Thursday, July 21, 2016
Thursday, July 21, 2016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3
第四章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一节 概述
汉末以来剧烈的社会动荡与变革,引起了社会思想的深
刻变化。独尊儒术的局面终被打破,各家思想有不同程 度的发展。佛教在这特定的历史时期极度兴盛;长期被 冷落的老庄思想也被士族文人视为新的精神支柱。佛教 的发展和魏晋玄学的兴起,对这个时代的美学思想和文 学艺术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佛教造像和绘画迅速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佛教艺术石窟 和一些画佛像的名家。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 础上有新的发展。绘画题材扩大,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 的画种登上画坛。更多的文人士大夫参与绘画活动,画 家论画的风气渐盛。工艺美术和雕塑在民族传统式样的 基础上,吸收了外来艺术形式,呈现出一种承上启下具 有融合性特征的新气象。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16
Thursday, July 21, 2016
响堂山佛像 北魏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17
Thursday, July 21, 2016
第四章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二节 佛教美术
四、佛教建筑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北魏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18
Thursday, July 21, 2016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20
Thursday, July 21, 2016
洛神赋图卷(摹本局部) 顾恺之 东晋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21
Thursday, July 21, 2016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拓片局部) 南京西善桥砖印壁画 晋末
Thursday, July 21, 2016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22
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屏风漆画(局部) 北魏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25
Thursday, July 21, 2016
山西太原娄睿墓壁画(局部) 北齐
Thursday, July 21, 2016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26
洛阳宁懋石室线刻画(局部) 北魏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27
Thursday, July 21, 2016
Thursday, July 21, 2016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8
萨埵那太子本生图 莫高窟254窟壁画 北魏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9
Thursday, July 21, 2016
尸毗王本生图 莫高窟254窟壁画 北魏
Thursday, July 21, 2016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10
龟兹石窟主要分布在库车、拜城、新和境内,最具代表
性的有库木吐刺、森木赛姆、克孜尔尕哈、克孜尔、托 克拉克埃肯等石窟。
Thursday, July 21, 2016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6
舍身饲虎图(局部) 克孜尔石窟第38窟 4世纪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7
Thursday, July 21, 2016
职贡图(宋摹本局部) 梁元帝萧绎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23
Thursday, July 21,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