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物理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它在我们的日
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主要涉
及热、温度、热传导和热膨胀等内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
下这些知识点。
一、热
热是物体内部热运动的表现,是一种能量形式。
温度高低反映
了物体内部热运动的强弱。
热传递涉及到热的交换,热能的传递
与转换等。
二、温度
温度度量的是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能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物体的热量是由其分子间的能量差异引起的,高温度的物体将把
热量传递给低温度的物体,直到两者温度达到平衡。
三、热传导
热传导是热能以分子间碰撞方式传递的过程。
这种传递方式通常是由高温度的地方向低温度的地方传递热量。
热传导的速度取决于物体的热传导性质、温度梯度和物体之间的距离等因素。
四、热膨胀
热膨胀是指物体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其体积大小发生变化的现象。
这是由于温度变化对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能量影响所导致的。
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应用的需要进行选材。
除了上述的四个知识点外,这一章还涉及到了其他的内容,如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开展实验观察,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而言之,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的知识点对我们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好这一章的内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科学素养,更能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物理八年级上册3.1温度(共15张PPT)
四.体温计
(1)量程: 35 ℃ ~42 ℃ (人的正常体温约 37℃ )
(2)分度值: 0.1 ℃ 。 (3)体温计的特殊结构:
玻璃泡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 (4)特殊用法:
在测量体温前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 往下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三种常见温度计
名称
量程
分度 值
实验室 -20 ℃~110 ℃ 1℃ 温度计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温 度
思考1:你能说出一些温度高的和温度低的物体吗?
热的物体温度高
冷的物体温度低
温度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思考2: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可靠吗?
一.温度计
1.自制温度计 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 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 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 使橡皮塞塞住瓶口。 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 然后把小瓶放入冷水中,观察水柱的位置。
家 庭 用 寒 暑 表
煤
水
油
银
酒 精
二.摄氏温度
冰水混合物
100
沸水
100℃
0℃
100℃
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
每一等份叫做1摄氏度,记作1℃。
0
0℃
读出下列温度:
1、水的沸点是100℃
100摄氏度
2、水的凝固点是0℃
0摄氏度
3、人的正常体温是37℃
37摄氏度
4、温度的最低值——
零下273.15摄氏度
体温计 35 ℃~42 ℃ 0.1℃
液体 结构(有 无缩口)
水银、 无 煤油
水银
有
寒暑表 -30 ℃~ 50 ℃ 1℃
酒精、 无 煤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一、物态变化的概念。
1. 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 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例如冰、铁块等。
固体分子间距离小,分子排列紧密,分子只能在固定的位置附近振动。
- 液态: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例如水、酒精等。
液体分子间距离比固体大,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 气态: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例如空气、水蒸气等。
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可以自由运动。
2. 物态变化的定义。
-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
1. 熔化。
- 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例如冰化成水。
- 晶体熔化。
-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例如海波、冰、各种金属等。
- 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 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 非晶体熔化。
-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例如石蜡、松香、玻璃等。
- 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2. 凝固。
-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例如水结成冰。
- 晶体凝固。
- 晶体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 晶体凝固过程中的特点: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 非晶体凝固。
- 非晶体凝固的特点: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
-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例如冰的熔点是0℃,水的凝固点也是0℃。
三、汽化和液化。
1. 汽化。
-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 汽化的两种方式。
- 蒸发。
- 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 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例如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凉。
- 沸腾。
-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 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 液体沸腾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例如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总结
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一、运动与静止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判断是否是机械运动的关键在于:(1)物体间距离的改变,如果说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发生变化,那么这俩个物体间相互发生了机械运动。
(2)物体间的距离没有变,但俩物体间的方位发生了变化。
2、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1)遵循俩原则:1、任意性: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的物体都可以选为参照物。
2、方便性:不能以被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任何物体以自己为参照物永远是静止的。
(2)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物体,不管它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如何,都认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速度:(1)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定义: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就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3)公式:(4)单位:国际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5)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蜗牛的爬行 约1.5mm/s ;自行车 约5m/s ; 人步行 约1.1m/s ; 高速公路上的小车约28m/s ;真空中光速 3×108m/s【注】 1m/s=3.6km/h 36 km/h=10m/s注意:1、解题过程要写出所依据的公式,把数值和单位代入时,单位要统一。
2、计算过程和结果都应带单位。
2、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速度(快慢)不变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3、 变速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运动。
(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运动基本上都是变速运动。
)在变速运动中,用平均速度(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一、光的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
2.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镜面反射:光滑表面反射光线,形成清晰的倒影。
- 漫反射:粗糙表面反射光线,光线分散,形成柔和的光照效果。
3. 光的折射- 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 折射定律:斯涅尔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是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
- 光的色散:不同波长的光在通过介质时折射角不同,导致光的分离。
二、透镜1. 透镜的分类- 凸透镜:两侧向外凸起,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 凹透镜:两侧向内凹陷,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 透镜成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物体位于焦点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当物体位于焦点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凹透镜成像规律:- 物体在透镜两侧都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3. 透镜的应用- 放大镜:利用凸透镜的放大作用。
- 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
三、光的三原色1. 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 这三种颜色的光可以按不同比例混合,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2. 色光的混合- 加色混合: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光的强度增加,可以产生新的颜色。
- 减色混合:从白光中减去某些颜色的光,可以得到新的颜色。
四、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1. 平面镜成像- 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 特点: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2. 眼镜- 近视眼镜:使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帮助近视眼聚焦在视网膜上。
- 远视眼镜:使用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帮助远视眼聚焦在视网膜上。
五、光的色散和应用1. 彩虹的形成- 原理:阳光通过空气中的小水滴,发生折射和反射,导致光的色散。
- 特点:彩虹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第三章物态变化(完整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知识点(一)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2、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1)常用温度计的原理: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常用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常用的液体温度计的主要部分是一根内径很细并且均匀的玻璃管,管下端是一个玻璃泡,泡内装有适量的测温物质,如水银、染成红色的煤油、酒精等,玻璃管外标有均匀的刻度和所用单位的符号。
长刻度线旁标着数字,两个长刻度线之间还有短刻度线,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温度叫它的分度值。
(3)常用温度计的分类①液体温度计:根据测温物质的不同分为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根据用途的不同分为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②固体温度计如根据不同金属连接时的温差现象制成的热电偶温度计,根据不同温度下电路导电性不同制成的电子体温计,利用红外线原理制成的非接触红外线温度计,利用不同金属膨胀率不同制成的双金属片温度计等。
③气体温度计:多用氢气或氦气作测温物质,精确度很高,多用于精密测量。
知识点(二)摄氏温度1、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是℃。
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该温度计采用的是摄氏温度。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0℃和100 ℃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注:0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与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冷热程度相同,而不是说物体没有温度。
3、摄氏温度的表示方法:在书写摄氏温度时,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在数字的前面加“﹣”号,如﹣10 ℃,读作“负10摄氏度”或“零下10摄氏度”;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省略数字前面的“+”号,如10 ℃,读作“10摄氏度”或“零上10摄氏度”。
注: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度,又称开尔文温标、绝对温标。
理论上宇宙中的最低温度是绝对零点温度-273.15℃,热力学温标将-273.15℃定义为0K,分度方法与摄氏温标相同,表达式为T=t+273.15℃,使用热力学温标时冰水混合物温度为273.15K。
l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第三章知识点
l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第三章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第三章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力和运动的关系,这是物理学中极为基础的知识点。
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建立牢固的物理基础非常有帮助。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介绍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第三章的知识点:力、力的作用效果、平衡、摩擦力、运动的状态。
一、力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的一种物理量,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变化。
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
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通过接触传递的力,如摩擦力、弹性力等。
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不通过接触而直接作用的力,如重力、电磁力等。
二、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三种效果:使物体静止、使物体运动、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
其中第三种效果可以分为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改变物体的方向。
三、平衡平衡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平衡可以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静态平衡是指物体在平衡状态下不发生任何运动,而动态平衡是指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发生匀速直线运动。
四、摩擦力摩擦力是一种接触力,是两个物体接触面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物体静止时,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动摩擦力是指物体运动时,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五、运动的状态物体在运动时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三种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指的是物体在直线上以恒定的速度运动;加速直线运动指的是物体在直线上速度发生改变,即加速或减速;曲线运动指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沿曲线运动。
总结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第三章的重要知识点。
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色彩颜色一、光源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区别物体是否是光源,关键要抓住物体本身能不能发光来进行鉴别,不能以为亮的物体就是光源。
二、色散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
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
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气中的水珠反射、折射而产生的色散现象。
1.光的色散:白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颜色的光。
2.白光是复合光,是由各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
3.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时,折射角不同,从而偏折程度不同。
红色偏折程度最小,紫色偏折程度最大。
例如:彩虹——外侧是红色,内侧是紫色。
三、色光的混合1.色光的三原色:红光、绿光、蓝光等比例混合为白光。
2.红光、绿光、蓝光按不同比例混合会得到其它色光,因此把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物体的颜色:物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是由物体对不同色光的作用决定的。
(1)透明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该物体能透过的色光决定,例如,红色玻璃片呈红色,是因为它只能透过红色光,其它色光被吸收。
无色透明体能够透过各种色光。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①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该物体能反射的色光决定。
例如,红花呈红色,是因为它只反射红色光,而其它色光被吸收。
②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不反射任何色光。
③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不吸收任何色光。
④灰色物体无差别地吸收并反射各种色光。
如果反射的较多,则呈浅灰色;如果吸收的较多,则呈深灰色。
思考:大海和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海水本身无色透明,但太阳光进入海水中时,因为太阳光中的蓝光、紫光会被水中粒子阻挡、反射而均匀地发散到各个方向,其它色光则被吸收,所以我们的眼睛只看到了被散射出来的蓝光、紫光,因而大海看上去呈碧蓝色,同理,天空呈蔚蓝色也是大气散射了太阳光中的蓝光、紫光造成的。
第2节看不见的光1、太阳光谱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不同的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的可见光谱。
八年级上物理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物理第三章知识点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涉及到很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八年级上物理的第三章知识点,主要包括机械运动的描述和计算、力的概念和分类、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作用和特点、牛顿定律等内容。
一、机械运动的描述和计算1. 位置、位移和位移图:机械运动是指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物体的位置用坐标表示,即在空间中的位置。
位移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量,也可以用坐标表示。
位移图是一种描述物体位移的图形,通常用时间和位移分别作为横、纵坐标。
2. 速度和速度图: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位移,可以用公式v=Δx/Δt表示。
速度图是一种用时刻和速度分别作为横、纵坐标的图形,反映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 加速度和加速度图:加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可以用公式a=Δv/Δt表示。
加速度图是一种用时刻和加速度分别作为横、纵坐标的图形,反映物体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二、力的概念和分类1. 力的概念:力是一种向物体施加作用的物理量,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和形状,并可以使物体产生运动或停止运动。
2. 力的分类:力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拉力、推力等等。
其中重力是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弹力是物体因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力,摩擦力是物体表面接触时产生的力,浮力是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的支持而产生的力,拉力是物体受到拉弯的力,推力是物体受到推的力。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可以按照一定方向合成成一个合力,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求出。
2.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分力,这些分力在合成后等效于这个力。
分力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求出。
四、力的作用和特点1. 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和形状,也可以使物体产生运动或停止运动。
2. 力的特点:力有大小和方向之分,用牛顿为单位,方向用箭头表示;力对应的作用点和受力点不一定重合,也可以是物体的质心;力可以相互抵消,力的合力等于所有力的矢量和;受力物体会产生形变,形变的大小与力成正比,与物体的初始长度成反比。
第三章+物态变化++练习+--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 图中各温度计(温度单位都是摄氏度) 的示数分别是多少?
解析
甲图中液面位置在0℃以下,温度低于0℃,示数为-5 ℃ ; 乙图中液面位置在0℃以上,温度高于0℃,示数为9℃ ; 丙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 ,示数为12℃ 。
3.在教室里挂一支寒署表,在每节课前测出教室的温度,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以 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在图上描点并分别画出晴天及阴天两种天气的温度-时间 图像。通过比较,你能发现这两种天气温度变化的规律吗?
解析
水蒸发的快慢与其表面积大小、温度、表 面空气的流速有关。坎儿井在地下,可以 降低水的温度、减慢水上方空气流动的速 度,同时井口很小,也减小了水的蒸发面 积,从而减少水的蒸发。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1. 观察碘的升华时,为什么利用浇热水或浇凉水的方式而不用酒精灯直接 加热含有碘颗粒的玻璃容器呢?请你查阅碘的熔点和酒精灯火焰的温度, 说明原因。
解析
【解析】此题是一道实际操作题,可先分别读出一天当中不同时刻教室内的温度,描绘 出温度一时间变化曲线。然后比较阴天和晴天的温度变化,得出规律。
4. 不同物质在升高同样温度时,膨胀的多少通常是不同的。如 果把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当温度变化时这样的双金属片就会 弯曲。市场上有一种指针式寒暑表,就是用双金属片做感温元 件的。怎样用上述原理制成一做下面的实验,并思 考形成霜的条件。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 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 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温 度低于0°C。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 白霜。
解析
美丽的树挂、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在盛有冰的易拉罐里面放入盐后,会使冰的凝固点降低,所以会有大量的冰 熔化成水,冰熔化成水时要吸热,因此易拉罐的表面温度也会变低(低于 0°),所以易拉罐表面会让空气里的水蒸汽凝华,从而形成了白霜。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超全)(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学校要求每位师生都要进行体温检测。
下列对体温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C.某同学的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液体的温度答案:CAB.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为0.1℃,故AB错误;C.某同学体温为36.6℃,低于37℃,体温正常,故C正确;D.如果液体的温度高于42℃或低于35℃,不能测量液体的温度,故D错误。
故选C。
2、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经常发生变化,且循环往复。
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B.阳光普照,水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C.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D.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固形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到地面答案:AA.自然界中的水以固、液、气三种状态存在,并可以发生相互转化,但并不按照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固定方向变化,故A错误,符合题意;B.阳光普照,温度升高水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固形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到地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物质在AB段和CD段都要吸热B.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5minC.处于0℃的该物质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D.该物质在B、C两点时状态相同答案:AA.该物质在AB段和CD段的温度不断升高,都要吸热,故A正确;B.该物质在第1min开始熔化,第4min熔化过程结束,故熔化过程持续了3min,故B错误;C.该物质处于0℃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故C错误;D.该物质在B点时是固态,在C点时是液态,中间过程为固液共存状态,故D错误。
电子课本-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电子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三章 物态变化47第1节温度温度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物理学中通常用温度(temperature )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人们有时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这种感觉真的可靠吗?如上图所示,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过一会,再把双手同时放入温水中。
两只手 对“温水 ”的感觉相同吗?温度计要准确地判断温度的高低,就要用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进行测量。
自制温度计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
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如图3.1-1。
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然后把想想做做图3.1-148物理 八年级上册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的液体有的用酒精,有的用水银,有的用煤油。
图3.1-2是各种常用的温度计:甲为实验室用温度计,乙为体温计,丙为寒暑表。
摄氏温度温度计上的符号°C 表示的是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 °C 和100 °C 表示;0 °C 和100 °C 之间分成100个等份, 每个等份代表1 °C 。
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 °C ”左右(口腔温度),读做“37摄氏度”; 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 -4.7 °C ”,读做“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
下表是自然界的一些温度,你能将括号中的空白填上吗?温度计测量温度?甲乙丙图3.1-2 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
第三章 物态变化49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在测量水的温度前,思考图3.1-3中哪些做法和读数方法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错误的错在哪里。
分别向烧杯中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记录测量结果。
温度计的使用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即温度计所能测量温度的范围。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三章要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三章要点整理
本文档是关于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的要点整理。
以下是该章节的主要内容:
1. 物体的重心
- 物体的重心是指物体所有部分集中的地方,是整个物体的平衡中心。
- 在均匀物体中,重心位于几何中心。
- 通过实验可以确定物体的重心位置。
2. 物体的稳定、不稳定和平衡
-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如果重心下降,物体就处于稳定状态;反之,就处于不稳定状态。
-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重心仍然位于支点上。
3. 杠杆原理和力矩
- 杠杆原理是指在杠杆上对物体施加的力和力矩相等。
- 力矩是指力对物体的转动效果,它与力的大小和作用距离有关。
4. 长度大小与力的大小关系
- 当杠杆两边长度改变时,相同大小的力所产生的力矩不同。
- 当作用距离增加时,力矩也会增大。
5. 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 杠杆平衡对物体的力矩和杠杆长度相关,力矩相等时,杠杆平衡。
- 力矩与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力臂是力的作用线与支点的垂直距离。
6. 质量对平衡的影响
- 对于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增加质量会使重心降低。
- 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重心降低的幅度越大。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的要点整理。
有了这些重要内容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平衡和力矩的原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1、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人程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2、 测量工具:温度计(体温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3、 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 C 。
4、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C,沸水的温度为 100 C, 0 100份,每一份代表1 C 。
1 •要认清它的量程,即温度计所能测量温度的范围。
2 •要认清它的零刻线,即零摄氏度的位置。
3 .要认清它的分度值,即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4. 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 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5.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 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6.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6、体温计: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
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情况,体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 为35〜42 C 。
玻璃泡和直玻璃管连接处的管孔特别细,并且略有弯曲,使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离开人体后 ,体温计仍能准确地显示人体的温度。
1、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3、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4、 凝固:物质从液太变成固态:5、 6、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7、熔点和凝固点(1)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2)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2•特点(1)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或凝固点。
(2)在熔化过程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
3. 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和100 C 之间等分成 5、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程風度计所能测量温度的范咀O 工分度值一亍小梢代表的温度值。
第二 化和节熔 凝固(熔化固态:”液态: ・壮态 I 凝周丿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7、生活中常见的三种温度计的区别I 晶体非晶体& 熔化需要持续加热,所以吸热,凝固需要降温,是放热。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单选题1、物质存在的状态不仅与物质所处的温度有关,还与其所处的压强有关,如图是碘物质的状态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图像。
OA、OB、OC分别是三种状态的临界曲线,O点称为三相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t>114 ℃时,碘物质一定处于气态B.当t<114 ℃时,碘物质可能处于液态C.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室温(25 ℃)下碘物质缓慢热到100℃时,碘先熔化再汽化D.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100 ℃的碘蒸气冷却至室温(25 ℃),碘蒸气凝华并对外放热答案:DA.当t>114 ℃时,碘物质可能是固态、液态或气态,故A错误;B.由图像可知,碘物质可能处于液体碘的最低温度为114 ℃,当t<114 ℃时,碘物质可能处于固态或者气态,故B错误;C.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室温(25 ℃)下碘物质缓慢热到100℃时,碘不会出现液态,而是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即升华,故C错误;D.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100 ℃的碘蒸气冷却至室温(25 ℃)时,点碘不会出现液体,而是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即凝华,凝华需要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2、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时=4min时,水开始沸腾B.在t时=6min后停止加热,水温仍会保持100℃C.在实验中,水的沸点是100℃D.实验时,气压值低于1标准大气压答案:DA.水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在第3min时开始吸热温度不再变化,所以第3min 开始水沸腾,故A错误;B.在第3min和第6min之间,水保持沸腾状态,水不断吸收热量,由图像可知,温度没有达到100℃,在t 时=6min后停止加热,水的温度将降低,水温不会保持100℃不变。
故B错误;C.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不变的温度即为沸点,从图像中可以看出,温度没有达到100℃,所以水的沸点不是100℃,故C错误;D.由图像中的数据知,水的沸点低于100℃,根据气压与沸点的关系: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可知,实验时的气压值低于1标准大气压,故D正确。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考点总结
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4、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1)、原理: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A、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液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1、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例子: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例子: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4、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5、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7、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44℃),开始熔化;(3)BC 物体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 44℃,物体刚好熔化完毕;(5)CD 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6)DE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7)E 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44℃),开始凝固;(8)EF 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9)F 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44℃;(10)FG 段为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熔化和凝固图象晶体熔化图象 非晶体熔化图象 晶体凝固图象 非晶体凝固图象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热度程度,高温代表热的物体,低温代表冷的物体。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为℃。
摄氏温度的规定是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并且将这个范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代表1℃。
使用温度计时,需要注意几点:首先要认清温度计的量程,即温度计所能测量温度的范围;其次要认清温度计的零刻线,即零摄氏度的位置;还要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即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底或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情况,体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为35~42℃。
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连接处的管孔特别细,并且略有弯曲,使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离开人体后,体温计仍能准确地显示人体的温度。
生活中常见的三种温度计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特点。
实验室用温度计用于测量物体温度,量程为-20℃到110℃,分度值为1℃,使用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量程为-30℃到50℃,分度值为1℃。
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使用前要甩几下。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物质存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是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晶体是具有固定熔化温度的物质,例如海波、冰、食盐、萘和各种金属。
非晶体是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物质,例如蜡、松香、玻璃和沥青。
晶体的熔点是指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点是指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或凝固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四篇
【导语】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学习能⼒,⽆忧考为⼤家准备了⼈教版⼋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四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3—1温度教学⽬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温度计测量温度。
重、难点: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正确使⽤温度计教学器材:烧杯、冷热⽔、温度计、体温计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学达标:引⼊课题:欣赏⼀段有春、夏、秋、冬的影⽚问题:你知道物质有⼏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猜想)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计⼆、进⾏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课本70页试验:图4.4-1⽰结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的温度⽐较⾼?学⽣结论〔 ……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结构原理:利⽤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物、录像观察)3、摄⽒温度:字母C代表摄⽒温度℃是摄⽒温度的单位,读做摄⽒度;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度,把标准⼤⽓压下沸⽔的温度规定为100摄⽒度,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
低于0℃⽤负数表⽰例:37℃读作37摄⽒度-45℃读做零下45摄⽒度4、体温计:○1 结构、量程、分度值○2使⽤5、实验⽤温度计的使⽤:探究:怎样使⽤?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总结:(1)使⽤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或低于量程认清分度值……每⼩格代表的数值(2)使⽤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②待温度计的⽰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相平(让学⽣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一、光的传播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瞄准等。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真空中的光速c=3.0×108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二、光的颜色1、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这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
2、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发射的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决定的。
颜料三原色是:品红、黄、青。
三、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有两类:一类是镜面反射,反射面是光滑的,如黑板“反光”;另一类是漫反射,反射面是粗造的,如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4、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5、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如:汽车的后视镜,公路拐弯处的反光镜,主要作用是扩大视野;还有凹面镜,如: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罩,作用是使光汇聚起来四、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它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骗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当光空气垂直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3、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五、看不见的光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红外线,它用于红外夜视仪,红外线测温仪;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线,紫外线验钞机。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考点总结(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考点总结单选题1、在烧瓶中注入刚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可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
该实验现象说明了()A.沸腾过程需要吸热B.沸腾过程需要放热C.水的沸点与环境温度有关D.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压有关答案:D在烧瓶中注入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时,烧瓶中的水蒸气受冷液化,瓶内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所以会看到水又重新沸腾,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将氮和氧放在﹣200℃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慢慢提高环境的温度,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C.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D.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答案:BA.氮的熔点是﹣210℃,沸点是﹣196℃,﹣190℃高于氮的沸点,所以是气体,故A错误;B.氮的沸点是﹣196℃,氧的沸点是是﹣183℃,随着升温,氮会先沸腾,变成气体分离出来,剩下液态的氧,故B正确;C.酒精的沸点是78℃,水的沸点是100℃,高于酒精的沸点,水在沸腾时,酒精会变成气体,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故C错误;D.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并沸腾,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3、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A.16°CB.30°CC.47°CD.70°C答案:C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提在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大于34℃小于60℃,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 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90℃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答案:B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来组装,即按照CBA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故A错误;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同时并记录物质的温度和加热时间,符合实验步骤,故B正确;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固定不变的温度为为80℃,即物质的熔点为80℃,故C错误;D.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属于晶体,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