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精密单点定位用于远程海上平台
GPS精密单点定位在航道测量中的应用
第11卷第10期中国水运V ol.11N o.102011年10月Chi na W at er Trans port O ct ober 2011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翟信德(3),长江南京航道局助理工程师。
GPS 精密单点定位在航道测量中的应用翟信德,凡亚军,奚凌云(长江南京航道局,江苏南京210011)摘要:首先介绍了精密单点定位的精度和研究现状,然后讨论了GPS 精密单点定位中的3种常用模型,分析了三种模型的优越性,展望了在航道测量方面的应用可行性。
关键词:GPS ;精密单点定位;模型;航道测量中图分类号:U 61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1)10-0191-02一、前言随着我国发展长江水运战略的实施,航道整治、港口的规划建设等活动日益增加,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如精密的大比例尺航道测量、航道原型观测等,要求能够达到十几或几十厘米的定位精度,而采用伪距差分定位只能提供米级的定位精度,如果使用RTK 功能,作用距离又不能达到,制约了测量效率的提高。
对于这部分定位需求,现有的定位手段无法满足要求,需要寻求新的定位方式或技术。
随着IG S (In tern at ion al GNSS Service )产品的出现和不断的改进,GPS 定位技术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1]。
GPS 精密单点定位PPP (Precise Poin t Pos it ion in g )技术已在GPS 地面网的解算、车辆导航、大气探测、时间传递以及星载GPS 精密定轨等领域正在得到了深入的应用。
通过对连续运行参考站基准站实测GPS 数据的处理,对3种模型的定轨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在航道测量上的可行性。
二、精密单点定位技术GPS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基本思想简单,就是利用IGS 提供的GPS 精密轨道和精密钟差信息计算卫星坐标和钟差,同时应用比较完整的物理改正模型改正定位过程中的各种误差项,进行单站的绝对定位,以直接确定单测站在ITRF 框架下坐标的一种定位方式[2]。
北斗技术在电网基建工程中的应用
228研究与探索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工程技术与创新中国设备工程 2024.04(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GPS、GLONASS 之后的全球第3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且具备短报文通信能力。
卫星导航系统关系到国家空间安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北斗发展,推动实施国家北斗战略,国家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推进北斗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应用。
为了落实国家战略要求,满足电网安全生产需要,自2018年起,电力行业依托国家重大项目契机,积极推进电力北斗在输变电工程的实质化应用,加快推动北斗技术在电网基建的创新融合,在此期间,产生了一大批新技术、新应用,有效助力电力生产质量和效率双提升。
1 北斗技术在电网基建工程中应用的政策背景国家针对北斗发展做出了一系列指示,要求深化北斗系统应用。
中办、国办、发改委、能源局、国资委等国家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围绕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行业领域应用、产业生态构建、GPS 替代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国家能源局在《“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提出了推进重点企业电力北斗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和终端应用试点;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北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一是要完善电力北斗时空北斗技术在电网基建工程中的应用张学松(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锡林郭勒供电分公司,内蒙古 锡林浩特 026000)摘要:北斗卫星技术自全面推广使用以来,已逐渐在各行各业内深度应用。
该技术与电网传统业务有机融合,赋能电网安全操作流程迈入智能化时代。
随着用户群体和业务需求的扩大,北斗应用在电力行业正在从“北斗+”向“+北斗”的模式转变。
本文通过总结北斗技术在电网基建工程应用的政策背景、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3个方面为下一步该技术在电网基建领域的推广及探索提供参考。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应用研究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应用研究
摘要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是一种利用多普勒效应来定位和导航的技术。
它利用一种可靠的接收机,可以在远程接收GPS系统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实时位置,从而获得精确的定位和导航信息。
它可以提供更精确的定位和导航信息,为用户提供更精确的定位结果。
本文综述了现代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这些领域包括:海洋科学/防浪应用、林业应用、军事方面的应用、航空应用以及未来的应用等。
针对这些应用,进行了技术分析和技术发展预测。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发挥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精密单点定位;多普勒效应;海洋科学;林业;航空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Precision Single Point Positioning Technology
Abstract。
风车安装船的海上定位技术和动态定位系统
风车安装船的海上定位技术和动态定位系统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风力发电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一种清洁能源。
而在海洋中进行风力发电的主要方法之一是通过安装风车发电机组。
为了确保风车能够在海上稳定运行,并且能够抵御海上恶劣的环境条件,风车安装船必须配备先进的海上定位技术和动态定位系统。
在海上安装风车涉及到复杂的工程操作和设备运输。
海上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恶劣的天气条件,带给了安装工作的极大挑战。
因此,准确的定位技术和稳定的动态定位系统对于风车安装船至关重要。
海上定位技术主要分为卫星导航定位和声纳辅助定位。
卫星导航定位是指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伽利略定位系统等卫星导航系统来对船只进行准确定位。
声纳辅助定位则是通过使用声纳系统来测量海底和海面上的测距数据,以实现对船只的精确定位。
使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风车安装船可以实时获得自身的位置信息,并且可以与地面的控制中心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
通过与其他船只和设备的位置信息进行对比,风车安装船的操作人员可以准确控制船只的位置和方向,确保风车的安装能够精确地完成。
声纳辅助定位技术在海上定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海洋环境常常会受到天气条件和海浪的干扰,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可能会出现信号干扰或者定位不准确的情况。
此时,声纳系统可以通过测量声波的传播速度和方向,来精确计算风车安装船的位置信息。
声纳辅助定位在海洋工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仅可以提供准确的定位信息,还可以帮助修正因潮汐和海流等因素引起的位置偏移。
除了海上定位技术外,风车安装船还需要配备稳定的动态定位系统。
动态定位系统是通过利用船上的定位设备和控制系统,来实现船只在风、浪、潮汐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保持稳定。
动态定位系统可以通过使用推进器、锚链和锚档等来控制船只的位置和方向,以保持风车的稳定运行。
在海上安装风车的过程中,风车安装船必须保持稳定的位置和方向,以确保风机设备的准确安装。
动态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不断的测量船只的位置和姿态,来计算并控制船上的动力装置,以保持船只固定在预定位置。
船舶动态定位系统简介
船舶动态定位系统简介Introduction to DP1 - IntroductionDynamic positioning (DP) is a rapidly maturing technology, having been born of necessity as a result of the increasing demands of the rapidly expanding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dustry in the 1960s and early 1970s. Even now, when there exist over 1,000 DP-capable vessels, the majority of them are operationally related to the exploration or exploitation of oil and gas reserves.动态定位系统是一个快速成熟的技术。
是基于1960年代到70年代油气勘探工业的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
目前已经有超过1000艘以上的动态定位的船舶,其中绝大部分都后油气勘探有关。
The demands of the offshore oil and gas industry have brought about a whole new set of requirements. Further to this, the more recent moves into deeper waters and harsh-environment locations, together with the requirement to consider more environmental-friendly methods, has brought about the great development in the area of Dynamic Positioning techniques and technology.油气工业的需求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需求。
精密单点定位
介绍基于UofC模型的精密单点定位的基本原理,综合考虑各种误差改正,实现了基于UofC 模型的精密单点定位算法。
采用静态和多种动态条件下(动态数据来源于陆地、空中和海上的运动载体)的实测数据进行解算实验并从外符合的角度对算法的定位精度进行评估。
实验结果表明:所实现算法的静态定位精度可达到2—3cm,动态解算精度可达到10~20cm精密单点定位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所谓的精密单点定位指的是利用全球若干地面跟踪站的GPS 观测数据计算出的精密卫星轨道和卫星钟差, 对单台GPS 接收机所采集的相位和伪距观测值进行定位解算。
利用这种预报的GPS 卫星的精密星历或事后的精密星历作为已知坐标起算数据; 同时利用某种方式得到的精密卫星钟差来替代用户GPS 定位观测值方程中的卫星钟差参数; 用户利用单台GPS 双频双码接收机的观测数据在数千万平方公里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任意位置都可以2- 4dm级的精度, 进行实时动态定位或2- 4cm级的精度进行较快速的静态定位,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是实现全球精密实时动态定位与导航的关键技术,也是GPS 定位方面的前沿研究方向。
1. 精密单点定位基本原理GPS 精密单点定位一般采用单台双频GPS 接收机, 利用IGS 提供的精密星历和卫星钟差,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的高精度定位。
所解算出来的坐标和使用的IGS 精密星历的坐标框架即ITRF 框架(国际地球参考框架 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 它是一个地心参考框架,由空间大地测量观测站的坐标和运动速度来定义,是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的地面参考框架。
由于章动、极移的影响,国际协定地极原点CIO 变化,导致ITRF每年也都在变化,所以在根据不同时段可以定义不同的ITRF。
)系列一致, 而不是常用的WGS- 84 坐标系统下的坐标,因此IGS 精密星历与GPS 广播星历所对应的参考框架不同。
我国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
我国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陈俊勇*摘要:面向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面向在科学技术特别是空间技术及信息技术的进展,中国测绘现代化也就是要从数字化测绘进步到信息化测绘。
与此相应,现代化测绘基准建设要考虑和顾及如三维,高精度,动态,地心等七个方面的特点。
在平面基准方面,要采用中国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统,建立国家导航卫星连续运行站网,进一步加密2000国家GPS网,以构建有足够数量和合理分布密度的大地坐标框架点;在高程基准方面,应尽快施测国家三期一等水准网,结合GPS水准和卫星测高技术,精化我国现行CQG2000大地水准面至5´分辨率和cm量级精度。
现代化测绘基准应为用户在我国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测定高精度的坐标和高程,提供可靠的地理空间基础框架。
关键词:测绘基准,平面基准,坐标系统,坐标框架,高程基准。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我国在测绘基准[1,2]的平面基准方面主要完全成了全国天文大地网的整体平差;建立了西安1980坐标系(或北京新1954坐标系),三个全国性GPS网,60余个GPS连续运行站等。
在高程基准[1,2]方面,主要建成了国家黄海85高程基准;完成了国家高程控制网,即全国二期一等和二等水准网的施测和计算;完成了二期一等水准网(局部)的复测和计算。
我国的这些测绘基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国统一协调的、可靠的高程和二维坐标,这些都是我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中的主干。
世界各国在卄世纪中建立的测绘基准[3],基本上都和中国类似,具有10-5量级精度、二维、非地心的局域定位和以地面网络的点线方式提供坐标和高程等技术,这是大地测量基准发展历史的一个阶段,也是和当时科学技术的水平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是相适应的。
一、现代化测绘基准的特点*陈俊勇,博士、中科院院士,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学家。
测绘基准的现代化应顾及和适应中国的改革开放,要支持中国经济走向世界面向全球,要服务中国国防的现代化化,作为数字中国的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中国测绘基准要适应信息化测绘的需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时变可靠性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时变振荡 时变可靠度 时变参数 时变力学 时变 既有桥梁 无线自组织网络 无线中继网络 无模型分析 数值模拟 故障辨识 故障诊断 故障率 提前终止积分 损伤 扩展等面积准则(eeac) 强跟踪滤波器 延迟更新过程 小波脊 实测轨迹 安全评估 失效概率 多径路由 多入多出系统(mimo) 多入多出系统 壁温时变 增层 土木建筑工程 喷泉码 周期系数 可靠性评估 可靠性 可靠度 可接受度 参数估计 参与因子 协作通信 区间变量 动态鞍点 动态特征 刚度 分组丢弃概率 凸集模型 决策 元件停运模型 低频切负荷 低压切负荷 主导振荡模式 主动容错控制 三级工作模式 pid神经网络 lyapunov方程 fourier级数 fnm法
推荐指数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动力定位系统在海上作业中的应用
动力定位系统在海上作业中的应用引言:海洋是人类探索和开发的宝贵资源,而海上作业是海洋开发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确保海上作业的顺利进行,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动力定位系统在海上作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动力定位系统在海上作业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提高作业效率和减少事故发生方面的优势。
一、动力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动力定位系统是一种通过操纵船舶的推力和方向来维持船舶在指定位置及方向上的系统。
它由定位传感器、控制系统和推进器组成。
定位传感器一般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测距、惯性导航系统等技术,用于测量船舶的位置和姿态;控制系统根据定位传感器的数据实时计算出推力和方向,并通过推进器调整船舶的运动;推进器负责为船舶提供动力和操控。
二、动力定位系统在海上作业中的应用1. 海上测量和科学考察动力定位系统在海洋测量和科学考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科研船需要在海上进行测量和采样,传统的锚泊方式可能使得科研设备偏移,造成数据不准确;而动力定位系统可以实时控制船舶的位置,确保仪器采集数据的准确性。
此外,科研船在海上进行长时间的考察时,动力定位系统可以根据海况和气象变化自动调整船舶的位置和姿态,为科学考察提供更稳定和安全的工作平台。
2. 海上钻井和海底施工在海上进行钻井和海底施工工作时,动力定位系统提供了关键的定位和维持船舶姿态的功能。
钻井平台需要确保井口与目标位置保持一致,动力定位系统可以实时调整船舶的位置和姿态,减少因波浪和海流引起的位置偏移。
此外,动力定位系统还可以确保钻井平台与油井保持稳定的连接状态,防止钻井过程中发生危险事故。
3. 海上风电场建设和维护随着海上风电场的发展,动力定位系统在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和维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海上风电场的风机需要准确地定位在指定的位置,动力定位系统可以及时调整船舶的位置和姿态,保持风机与电缆的连接稳定。
同时,动力定位系统可以增加风机维修人员的作业舒适性和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动态定位相关指标
动态定位相关指标
动态定位(Dynamic Positioning,DP)是一种用于控制和稳定船舶或海洋结构物在海上位置的技术。
在动态定位中,一些关键指标用于评估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以下是一些与动态定位相关的常见指标:
定位精度(Positioning Accuracy):这是衡量动态定位系统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
它表示系统能够将船舶或结构物定位在目标位置附近的精度。
定位精度通常以米(m)或厘米(cm)为单位表示。
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这是指从接收到指令到系统开始响应所需的时间。
响应时间越短,表示系统对指令的反应越迅速,动态定位的性能越好。
稳定性(Stability):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受到外部干扰(如风、浪、流等)时,能够保持船舶或结构物位置稳定的能力。
稳定性好的系统能够更好地抵抗外部干扰,保持定位精度。
跟踪误差(Tracking Error):这是指系统实际跟踪路径与目标路径之间的偏差。
跟踪误差越小,表示系统越能够准确地跟踪目标路径,动态定位的性能越好。
燃料效率(Fuel Efficiency):对于需要长时间运行的动态定位系统,燃料效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它表示系统消耗燃料的效率,即单位燃料所能提供的定位服务量。
燃料效率高的系统能够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这些指标通常用于评估动态定位系统的性能、优化系统配置以及改进系统设计。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景,可能还需要考虑其他指标,如系统可靠性、维护成本等。
《导航定位技术概论》大作业
导航定位技术(程青青 912110190104)1. 引言早在远古时代,人类便知道利用星历导航,然后又出现用鱼骨充当六分仪,确定航线,接着指南针的发明,标志着导航仪的诞生,再后来英国发明了航海表,人们综合利用星历知识、指南针、航海表进行导航。
随着科技的发展,导航定位技术也逐渐成熟,出现了无线电导航、量子导航等,导航定位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文明的各个角落里,发挥着它无可替代的作用。
导航定位系统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在哪里、到哪去、怎么去”这九个字,也就是以某种手段或方式引导航行体安全、准确、便捷、经济地在规定时间内按一定的路线到达目的地。
导航过程中系统要实时连续的给出载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航向等参数。
导航定位技术是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微电子学、光学、力学、数学等领域的高科技,现在不仅已经广泛应用于海、空、天等高科技武器和武器研究平台中,还以各种形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2.导航定位系统2.1 导航定位系统的分类根据原理的不同,可以将现有的导航定位系统分为地磁导航系统、声学导航系统、推位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系统、无线电导航系统、卫星导航系统、天文导航系统七大类。
(1)、地磁导航系统原理:通过地磁传感器测得的实时地磁数据与存储在计算机中的地磁基准图进行匹配来定位(由于地磁场为矢量场,所以在近地空间任意一点的地磁矢量都不同于其他的点,且与该点的经纬度是一一对应的)优点:无源、无辐射、全天候、全地域、能耗低。
(2)、声学导航系统由于电磁波在水中能量消耗太快,而声波能传播几百公里而几乎没有能量损失,因此可以采用声发射器作为信标在水中引导载体的航行。
分类:长基线导航(LBL)、短基线导航(SBL)、超短基线导航(USBL)原理:事先在海域摆放换能器或者换能器阵,以此实现声学导航。
换能器发出的脉冲被一个或者多个设置在母船上的声学传感器接收,收到的脉冲经过处理并按照预定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就可以得到声源的位置。
精密单点定位在海洋测量中的应用
精密单点定位在海洋测量中的应用摘要:GPS精密单点定位技术是目前GPS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文中先简要介绍了精密单点定位的数学模型、数据处理总体思路。
本文针对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在海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精密单点定位;海洋测量;水深测量;海洋重力测量精密单点定位技术(Precise PointPositioning,PPP)具有厘米级的静态定位精度和分米级的动态定位精度;若忽略其它外在因素的影响,单台仪器就能够满足外业测量工作的全部需求,大大提高了外业测量工作的作业效率和对设备的利用率。
不仅如此,其还具有处理数据简单、测量结果误差较小、计算过程较简单等优势,凭借这些优势该技术在多个方面被广泛应用,包括海洋重力测量、广泛海域的高精度海底地形测量、海岛礁及远离大陆岛礁地区的高等级控制测量等,特别是在海洋控制测量方面应用愈加成熟[1]。
一、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原理精密单点定位技术(PPP)由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Zumberge于1997年提出。
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全球GPS跟踪站的数量急剧上升,全球GPS数据处理工作量不断增加,计算时间呈指数上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为国际GPS服务组织(IGS)的一个数据分析中心,JPL提出了这一方法,用于非核心GPS站的数据处理。
该技术的思路非常简单,在GPS定位中,主要的误差来源于三类,即轨道误差、卫星钟差和电离层延时。
利用IGS提供的高精度的GPS精密卫星星历和卫星钟差,以及单台双频GPS接收机采集的载波相位观测值,采用非差模型进行精密单点定位。
精密单点定位的优点在于进行精密单点定位时,除能解算出测站坐标,同时解算出接收机钟差、卫星钟差、电离层和对流层延迟改正信息等参数,这些结果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要(如研究授时、电离层、接收机钟差、卫星钟差及地球自转等)。
二、精密单点定位在海洋上的应用1.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在海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在海洋测量中,由于对定位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而且许多测量区域远离大陆、无法建立基准站或组网观测,传统的差分定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海洋测量的需求,精密单点定位技术被逐渐应用于海洋测量中。
Loran-C和GPS组合系统在海上定位与导航中的应用进展
后来逐渐 开始用 于航 空和陆地 ,它 的前身 L rnA是 由美 国在第 二次世界大 战期 间发展 oa—
导航技术方 案,以供同行商榷 。 关 键 词 :L rn C;海上导航;参考站信 息; GP oa— S实时单点定位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P 2 ., 2 84 2 51 P 2 .
1 引
言
随 着我 国海洋 战略 的实 施 ,海洋 科研 、海 洋开 发 、海洋 工程 、海 上精 密导 航和海上 防务等
传 播 延迟 1
一
一
传 播延 迟 2
重 复周 期 一G RP
一
图 2 罗兰 一 系 统 发 射 信 号 示 意 图 C
维普资讯
20 8
天
文
学
进
展
2 6卷
可得到距离差位置线。导航台发射的脉冲信号,采用相位编码,以提高接收机抑制干扰的能 力,并 且 可实现 自动 识别 主副 台以及 自动 测量 时差 。
收稿 日期 :2 0 5 3 0 %0 — 0; 修回 日期:2 0 — - 7 0 8011
维普资讯
3期 起来 的 。
郑作亚,等。 L r n C 和 GPS组合 系统 在海上定 位与导航 中的应用进展 oa—
29 7
虽 然 GP S定 位与 导航 技术 有 其他 系统 不可 比拟 的优 点 ,但是 ,对于 一些 安全 性 和完备 性
系统的去留问题,讨论 了单独 GPS系统海上导航的局限性,重点分析 了 L r nC 系统和 GP oa - S系 统的组合,包括组合类型和组合系统的优 点,组合系统应用情况等,在此基础上 ,作者提出一种新
单点系泊系统的特点及应用
单点系泊系统的特点及应用作者:沈琪徐召利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5年第04期摘要:回顾了单点系泊系统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单点系泊系统的特点,总结了当前海洋工程中应用的单点系泊系统的主要部件,为今后单点系泊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单点;系泊系统;海洋工程应用一、海洋工程中的应用单点系泊系统是英文Single Piont Mooring System的中译词(简称SPM),它的主要作用是将FPSO定位于预定海域,起着输送井流、电力、通信等功能,同时使FPSO具有风向标效应,在各种风浪流作用下使FPSO受力最小,从而保证FPSO在海上能长期持续作业。
单点系泊系统是海洋石油开发的重要设施之一。
单点系泊系统被用于海洋石油开发,主要有两种作用,其一被用于定位系泊FPSO,其二被用于外输原油终端。
单点系泊系统被大量采用,主要原因是它的适应水深范围比较大,可系泊超大型油轮或FPSO、抵抗海洋环境能力强,在一定条件下经济性良好,因此从可靠性和经济性的观点考虑,采用单点系泊系统进行定位是海洋工程、海洋观测、海洋养殖等领域最常用的定位方式之一。
二、单点系泊系统的主要特点(一)系统的弹性单点系泊装置是一种弹性系统,它对外力有复原的反应,有吸收、消耗能量的性能。
它的锚链式桩腿跟船锚链一样具有弹性,能吸收能量。
刚性铰链桩腿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位移吸收部分能量。
单点系泊系统的这种弹性,可以大大缓冲其对外力的位移反应和峰值系缆负荷,并减少油轮超出漂移范围以及油轮与浮筒相撞等事故。
(二)系统的风标特性单点系泊系统都具有可转动360°的系泊转台,转台上的系泊桩柱带着被系泊的油轮一起,可以自由地绕着系泊中心点转动,并根据风、波浪、海流的方向,整个系统就象风标一样,使油轮处于顺风顺流的位置而改善了系统的受力状况,即所谓系统的风标特性。
(三)重复使用的性能相对于海上石油终端中的固定式锚泊系统,单点系泊系统具有重复使用性,其主要部件如浮筒、桩腿、输油软管和流体旋转头等均可稍作修改,搬到另一个具有相近水深和环境条件的位置重复使用。
北斗卫星导航RTK 定位技术在铁路通信铁塔北斗卫星导航RTK 定位技术在铁路通信铁塔
北斗卫星导航RTK 定位技术在铁路通信铁塔北斗卫星导航RTK 定位技术在铁路通信铁塔作者:***来源:《科技资讯》2023年第24期摘要:通过自带基准站并利用北斗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技术(Real-Time Kinematic,RTK)对铁路通信铁塔发生的水平位移、铁塔垂直度、塔基沉降进行连续不断测量和监控,解决以往铁塔监测系统误报、漏报率高、设备故障率高以及安装难度高、安装要求苛刻等施工难题,通过野外环境实验数据表明其精度满足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铁路通信铁塔监测系统》(Q/CR 851—2021)標准要求。
关键词:北斗卫星 RTK 定位技术双差分铁塔监测系统中图分类号: U2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91(2023)24-0036-04铁塔作为铁路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铁路无线通信的组成部分,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
目前铁路通信铁塔数量多、分布广,且铁塔高度较高(一般可达50 m),离铁路线路距离较近(一般不超过10 m),如遇到地质变化、恶劣天气、老化氧化、人为破坏等情况时,会给铁塔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造成铁塔倾斜、倒塌,导致通信网络中断或者影响机车正常通行[1]。
目前铁路既有线的铁塔维护机制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传统的定期巡检、人为观测;二是依赖自动化铁塔监测系统。
前者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且无法及时、准确获取监测数据,后者通过在铁塔上安装若干倾角、沉降传感器来对铁塔自身姿态及环境信息进行采集,能实时获取数据消除的安全隐患,但监测精度无法达到铁路标准,且安装环境较为苛刻。
为提高监测精度和可靠性,本文基于北斗卫星RTK 定位技术,对铁路通信铁塔监测系统进行设计研究。
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它由一系列卫星、地面监测站和用户终端组成,是能够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是继美国的GPS 和俄罗斯的GLONASS 之后第三个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卫星导航系统[2]。
东海海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
东海海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刘谨【期刊名称】《《中国海事》》【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5页(P49-53)【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 海事; 航海保障【作者】刘谨【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海事测绘中心上海2000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75.7一、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发展现状BDS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也是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认定的包括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在内的4大卫星导航系统供应商之一。
2018年12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发布了北斗三号系统基本建成及提供全球服务的消息[1-3]。
近年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与推广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更好地满足了北斗系统精密定位用户和导航用户的需求。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是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组织,交通运输部、原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原中国气象局、原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等国家相关单位支持,在现有监测站点基础上,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共建共享”的原则建设的国家级地基增强系统。
为适应国民经济、国际贸易和社会发展需要,满足我国主要港口、重要水道和沿岸的海上公众用户、国防、海洋测绘、海上交通安全管理、疏浚等需要高精度导航服务的用户需求,根据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的部署[4],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于2013年在长江口建立了4个北斗CORS试验参考站,完成了北斗高精度卫星定位误差改正模型研究和高精度实时数据处理软件开发,为试验区域提供了实时厘米级定位服务。
2015-2016年,完成了长江口及杭州湾区域北斗精密定位服务系统工程建设,在长江口及杭州湾区域建设10个北斗CORS站。
2016-2018年,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完成了东海海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在江苏和浙江沿海建设了12个参考站。
基于北斗技术的萨雷兹湖大坝变形监测应用
图1 萨雷兹湖和Usoi大坝图2 基于北斗技术的萨雷兹湖大坝变形监测技术构架三、监测系统具体技术1.便携式一体化监测终端技术监测终端的长期供电和便携运输安装均是本系统建设的难点。
考虑到监测区域光照足、无交通的条件,本项目通过对传统的接收机进行改造,使其集成太阳能供电模块、北斗精度定位模块、串口数据输出3 北斗一体接收机(左)和便携式监测墩(右)目组采用数据功率仪对用电单元进行功耗评估,根据实际功耗设计了大功率太阳能光伏板和大容量电池组,并利用太阳能控制器监控系统进一步对功耗单元进行验证,可以保障连续条件下监测系统的稳定供电。
图4为太阳能供电系统与安装实物图。
图4 太阳能供电系统(左)与安装实物(右)图5 大坝监测系统通信技术方案4.复杂环境气候下北斗实时毫米级可靠针对萨雷兹湖大坝的毫米级定位需求,采用了基于环境建模的精密单点定位(PPP)和实时动态定位(RTK)的联合解算策略。
首先采用环境建5.监测系统完好性监测与防控技术对于监测系统完好性,主要涉及对卫星端、终端、通信端三方面进行监测和防控。
对于卫星端,利用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iGMAS)全球连续跟踪站对卫星轨道机动进行实时探测并对北斗机动卫图6 萨雷兹湖大坝上北斗监测终端的安装实景图图7 基于北斗技术的萨雷兹湖大坝变形实时监测系统六、结束语中塔联合团队通过设备研制、定位算法融合、通信组网等关键技术攻关,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萨雷兹湖特定条件的北斗变形监测系统。
目前系统所有指标正常,运行状态良好,监测系统各项指标满足大坝的监测需求,可持续为大坝提供高精度监测服务,在国际减灾方面作出贡献。
此外,为进一步推进和推广北斗应用,结合桥梁、尾矿、滑坡、楼宇、大坝等广泛的变形监测需求,联合团队基于萨雷兹湖变形监测系统研制并推出“一带一路”北斗泛在变形监测服务平台,可为用户提供北斗实时高精度变形监测数据解算技术服务。
致谢:感谢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的资助,感谢中科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塔吉克斯坦科学院和紧急情况与民防委员会的大力支持。
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与展望文|刘玉梅 刘丽娇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摘要:本文在简要描述现阶段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各领域应用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新的交通战略及北斗系统全球组网的背景,深度分析了现阶段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推广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
最后,对北斗系统在未来交通运输领域的需求进行展望,指出北斗系统将为交通运输行业提供更加可靠、更高精度、更高性能的服务。
在试验阶段经分析,北斗系统已完全覆盖京沈试验段,可稳定接收到8颗北斗卫星信号,单北斗定位精度优于10 m。
京张高铁作为我国首条智能化高铁,首次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有人值守的无人驾驶,时速高达350km。
4.民航领域2019年12月底,民航局正式发布《中国民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实施路线图》,提出“中国民航大力推进北斗系统应用,积极构建以北斗为核心的GNSS技术应用体系,积极推动以星基定位、导航与授时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空中航行系统建设与运行”[2]。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运输飞机应用示范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首次在运输飞机波音737-800安装北斗设备。
以北斗为主要定位信息源(兼容GPS),利用北斗短报文通信链路实现运输飞机与地面的自动信息下传,实现了对运输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全程定位与追踪。
此外,北斗系统还助力机场监控和管理,通过北斗差分+惯导定位,为机坪车辆和飞机提供亚米级定位精度和高精度地图服务,实现对飞行区和终端区内航空器和车辆的精确监控,提高场面运行安全和效率[3]。
5.邮政领域近年来,中国邮政将北斗系统应用与邮政服务转型升级相结合,自主建设了中国邮政车辆运行管控平台,在运输车辆上安装使用北斗车载终端,接入了2.3万辆自有干线车辆和社会运邮车辆数据,通过实时采集车辆运行位置、速度、线路、装载情况、路况信息、驾驶行为等运输数据,并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了线路、驾驶员、车辆、邮件协同管理,有力提高了全网车辆指挥调度的精度和准度[4]。
动态定位系统在深海钻井船上的应用
推 进 器 的控 制 来 实现 控 制 船 舶 的位 置 和 首 向 的系 统 ,动 态 定 位 系 统 由船 位 检 测 器 、 显 示仪 、 电子 计 算机 控 制机 构 和 推 进 器 等 部 件 组 成 。 采 用 动 态 定 位 的 海 上 浮 动 装
置 ,在 海 上钻 探 作 业 时 不 需要 抛 锚 ,这 不 仅 减 少 了复 杂 的抛 锚 工 序 ,而 且 工 作 的水 深亦 不 受 锚 系 长 度 的 限制 ,
t e p s a, yna i s to ng s t m s us d o e a o e w i e y i c a ngi e rng a d t e lof o d e e d m c po ii ni yse i e m r nd m r d l n o e n e n e i n he l ve dy m i na c posto n yse s a s i he . i a r i to uc st e dy m i osto n s se rde p e ii ni g s t m i l o h g r Th s p pe n r d e h na c p ii ni g y t m f e s a o drle h c st r t yln r c o f s r rle e w o l ilrw i h i he f s i d a e uso ho e d il roft rd. i c h Ke y wor : O c a ng n e i g; D rle l to m ; D yna i ds e n e i e rn ilrp a f r m cposto n y tm ii ni g s se
关 键 词 :海 洋 工 程 ; 钻 井 平 台 ;动 态 定 位 系 统 ; 某 深 海 钻 井 平 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精密单点定位用于远程海上平台魏娜编译摘 要 在海洋平台上利用GPS进行精密动态差分定位通常要求距离陆基参考站的距离相对较短(小于500km),精密单点定位(PPP)则不受这一限制。
然而,作为PPP前提条件的卫星产品是基于跟踪网的,因此远程海上平台的PPP仍然会受到平台与参考网距离的影响。
本文通过构建与海上平台距离不同的环形参考站网,研究了上述影响。
文中通过估计未校准的相位延迟(UPD),将单站模糊度解算用于PPP。
选定以一艘轮船为中心的三个环形参考站网,半径约为900km、2000km和3600km,用以独立确定卫星钟差和UPD。
作为对照,还对单个参考站进行了差分定位,基线长度分别为400km、1700km和2800km。
结果表明,即使环形参考站网的半径增至1000km,用于轮船定位的卫星钟精度的整体变化在0.02ns以内,三组窄巷UPD 差值的RMS值也只有0.05周。
同时,随着环形参考站网半径的增加,PPP的动态定位精度受到影响,但是在距离环形参考站网1000km时,模糊度解算后仍然达到几厘米的精度,优于差分定位。
因此,本文提出固定模糊度的PPP可以用于远程海洋平台,为在公海开展海洋学和地球物理学应用提供支持。
关键词:精密单点定位;模糊度解算;动态;海洋;公海海洋大地测量通常与测量平台的高精度动态定位有关,如船只、浮标和人工构筑物。
这些位置信息对海洋学研究至关重要,比如,可以测量潮汐变化和海底地球物理,还可以估计水下板块运动,因为大部分板块边界和变形带位于海底,无法直接观测。
当前,在全球参考框架下,后处理模式的GPS动态定位精度在分米到厘米级,非常适合用于确定海上平台的位置。
例如,GPS可以与船只上的声学测距仪联合确定海底的大地测量标志,探测海底地壳形变;用GPS为浮标定位可以测量海浪和潮汐高度,用于卫星高度计的校准、平均海水面的确定和海啸监测;机载GPS与激光测距系统结合,可用于绘制海面地形和测量冰川的粗糙度。
大部分近海应用采用差分GPS定位技术,这适合相对较短的基线。
用于海底大地测量的船只通常距离海岸小于500k m,而用于高度计校准的浮标距离岸上的参考站也在20km以内。
这样的基线长度只能覆盖大洋边上很小的区域,使得海洋学和地球物理学研究限于近岸区域。
动态GPS定位为超长距离(大于1000km)的海上平台提供几厘米精度的定位,成为未来在公海开展海洋学和地球物理学研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差分GPS定位受到所谓基线长度问题的限制,即定位精度随着基线长度的增加而变差。
相距甚远的两个测站上方的大气延迟完全不相关,这为可靠的模糊度解算提出了挑战。
鉴于此,长基线差分定位时模糊度无法固定,只有分米级的动态定位精度。
尽管在待定点周围选择多个参考站可以得到更加可靠和精确的位置,但由于其成本过高而不具有可行性。
因此,如无特别说明,本研究中的差分定位均只有一个参考站。
只要提供精确的卫星轨道和钟差,精密单点定位(PPP)技术只需单个测站的非差观测值就可获得分米级到亚米级的精度,近十年来得到长足发展。
通常认为P PP不受基线长度的限制,为海上平台的动态定位提供了一个高效而廉价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只用一台冰上或机载接收机,动态PPP就可以获得分米级甚至厘米级的定位精度。
不过,PPP需要的卫星钟差需要通过陆基参考站网来确定,使得PPP要受到参考站网和用户站距离的影响。
这一问题对位于公海中央的海上平台很关键,因为距离这些海上平台最近的参考站也有约100 0km。
实验表明,由于定轨中存在动态平滑,在一个连续弧段内,GPS轨道精度可达厘米级,海洋上空的轨道精度衰减很小,本文中可以忽略。
由于未校准的相位延迟(UPD)无法在最小二乘估计时从整周模糊度中分离出来,单站PPP无法进行模糊度解算。
这一缺陷限制了精密单点定位精度的进一步提高。
最近的研究表明,如果能够利用参考站网提前将UPD精确确定,模糊度的整数特性可以恢复。
耿江辉等人在2009年的研究表明从区域网中得到的UPD可以用于远程静态测站的模糊度解算,测站距离约1000km,可用于公海移动海上平台的模糊度解算。
本文评估了由参考站网得到的卫星钟差和UPD的精度,评估时其用于远程海上平台的定位。
将动态PPP定位结果与长距离差分定位相比,两种方法中都进行了模糊度解算。
下文中,“方法”部分介绍了有模糊度解算的动态PPP和差分定位方法;“数据和模型”部分介绍了用到的数据和模型;“结果和讨论”部分包含了船载数据处理的结果和讨论;“结论”部分做了小结。
1方法本小节介绍了动态PPP和长距离差分GPS技术,包括数据处理策略和模糊度解算方法。
1.1 解算模糊读的PPP为了模拟公海的情况,设计了三个以海上平台为中心的环形参考站网。
所有环形参考网互不重叠,每一个参考网都为动态PPP 独立提供卫星钟差和UPD 估计值。
中心平台上卫星产品的质量主要受到距离最近的参考站的影响,这就是采用环形参考网而非全球网的原因。
同时,通过固定卫星轨道逐历元估计了卫星钟差,通过固定轨道和卫星钟差,估计了UPD 。
PPP 中的模糊度解算分为两个步骤,称为网解和单点解。
对于网解,通过对参考站上星间差分模糊度估值的小数部分求平均来确定UPD ;对于单点解,星间差分的UPD 用于恢复某一测站上星间差分模糊度估值的整数特性。
星间差分的UPD 仅为模糊度实数解的小数部分,整数部分可以被吸收到整周模糊度中,不会削弱P PP 的精度。
为简便起见,下文中的“UPD”均指“星间差分的UPD”,PPP 解由PANDA 软件得到。
对于网解,UPD 包括了宽巷和窄巷U PD ,卫星i 和j 之间的宽巷UPD j i w,φ由下式确定[]ji wk j i wkj i w b b ,,,−=φ (1)式中ji wkb ,代表由测站k 上MW 组合观测值得到的星间差分宽巷模糊度估值,[]•代表取整,•代表取平均。
宽巷UPD 至少在几天内都是非常稳定的,只要得到了ji w,φ,星间差分宽巷模糊度就可以固定为整数,而窄巷UPDji n,φ由下式确定ji wk j i ck j i wk j i ck j i n n f f f b f f f n f f f b f f f ,212,121,212,121,−++−⎥⎦⎤⎢⎣⎡−−+=φ(2)式中1f 和2f 分别代表L1和L2的频率,j i ckb ,代表实数的星间差分模糊度估值,用于无电离层组合观测值,ji wk n ,代表整数宽巷模糊度估值。
由于长时间的窄巷UPD 不稳定,确定窄巷UPD 时采用了耿江辉等人在2009年提出的方法。
另外,在卫星一次经过中,至少需要5个参考站观测同一个卫星对,这样得到的UPD 估值才可用。
对于单点解,通过将上述的UPD 改正引入到星间差分模糊度估值中,依次解算宽巷和窄巷模糊度。
本文中宽巷和窄巷模糊度的整数解遵循连续偏差固定策略。
1.2 长距离差分定位与上一小节中提到的三个环形参考网相对应,选择三个距离海上平台不同远近的参考站进行长距离动态差分定位。
考虑到两个距离较远的站的对流层延迟不相关,必须先用无电离层组合观测值来消除电离层一阶延迟,然后在两个测站都需要估计天顶对流层延迟。
同时,对于超长基线必须使用精密轨道,此处的差分定位采用Bernese GPS 软件5.0版本进行数据处理。
Dach 等人认为双差模糊度解算包含两个步骤。
第一步,利用MW 组合观测值将宽巷双差模糊度固定为整数;第二步,利用整数的双差宽巷模糊度和无电离层组合计算双差窄巷模糊度。
然后用双差窄巷模糊度计算模糊度固定后的解,这一方法实际上很类似于PPP 中的模糊度解算,只是相差UPD 。
2 数据和模型2004年11月27日在中国渤海用船载接收机采集了1Hz 的GPS 数据,从1:37:00到7:53:00(UTC ),约6个小时,船只航程超过了250km ,平均速度约为10m/s 。
船只航行区域周围建立了三个采样频率为1Hz 的参考站,即REF1,REF2,REF3,图1为航线和三个参考站的示意图。
图 1 船只在中国渤海的航迹(红线)和用于计算船只参考航迹(真值)的三个1Hz 参考站(黑点)采用Bernese 5.0软件和三个参考站的数据得到了船载天线的位置,对三个动态基线联合平差并估计天顶对流层延迟。
为得到模糊度固定的位置解,认为基线的水平精度优于5cm ,竖直精度约为5cm 。
为了提高效率,每5s 解算一个位置。
图2显示了用于确定卫星钟差和UPD 的参考站分布,蓝色圆点、棕色三角和黑色倒三角分别表示以船只为中心的三个环形参考站网,半径分别为900km 、2000km和3600km ,为方便叙述,以下分别成为小环、中环和大环,分别包含8个、17个和14个测站。
所有参考站都是IGS 的永久跟踪站,采样间隔为30s ,三个环形网各自独立,数据按天处理。
差分定位中,BJFS 、TWTF 和PIMO 为参考站,分别距离船只约400km 、1700km 和2800km (图2)。
三个参考站上平均每个历元可以观测到7颗以上卫星。
图 2 用于确定卫星钟和UPD 的参考站分布动态PPP 和差分定位采用基本相同的数据模型,都采用CODE 发布的卫星轨道、地球旋转参数和P1-C1码偏差,采用的相对天线相位中心和相位缠绕改正与2004年的CODE 产品保持一致。
截止高度角设为7°,观测值采用高度角加权策略。
对于PPP ,参考站上的天顶对流层延迟每60分钟估计一次,船只上的每10分钟估计一次。
对于差分定位,参考站和船上的天顶对流层延迟都是每10分钟估计一次。
由于图2中参考站的数据采样率较低,船载GPS 数据改为30s 的采样间隔。
3 结果和讨论本小节讨论了用三个环形网确定的卫星钟差和窄巷UPD 的精度,比较了动态P PP 和差分定位。
3.1卫星钟差估计值由于三个环形网的可视空域不同,无法评价所有卫星钟差的精度,只比较了船上用到的卫星钟和CODE 最终钟产品,2004年该产品的精度优于0.1ns 。
比较之前,消除了三个环形参考网所得卫星钟和CODE 最终钟产品中与星座和卫星有关的偏差。
星座的钟偏差可以被接收机钟吸收,与卫星相关的钟偏差被吸收到模糊度估值中,这样不易损害PPP 解的质量。
星座钟偏差通过与选定参考钟求差的方法逐历元消除,在每一个连续的观测时段内通过扣除公共钟偏,可以消除与卫星有关的钟偏差。
消除这两项偏差后,用卫星钟差的均方根误差(RMS )来评定钟的精度。
每颗卫星钟差的RMS 值均小于0.1ns ,三个平均的RMS 值分别只有0.041ns 、 0.029ns 和0.035ns (图3),说明环形参考网的钟差与CODE 最终钟差产品非常接近,而且三个环形网钟差RMS 值的较差在±0.02ns 以内,RMS 值没有因为环形参考网半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