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产品开发_以四川省都江堰市为例
都江堰生态旅游产品开发.doc
都江堰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
生态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的必要前提,生态安全格局是为保障生态安全而划分出来的地理空间格局,而生态安全格局下的生态旅游才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我国的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相对滞后,主要是以自然观光为主,产品类型单一、结构不合理、总体深度不够,且与原生性的地域特色文化结合差,特色不突出等问题。
笔者参与了四川省都江堰市的平坝农业区的旅游规划,了解到都江堰丰富的自然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辐射影响到整个成都地区的重要地理位置,其生态价值毋庸置疑,保障生态安全,开展生态旅游,是其未来的发展道路。
1.都江堰的资源优势及开发现状1.1概况及资源优势都江堰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地处岷江出山口,位于川西北高地向成都平原过渡地带。
东西宽54km,南北长68km,面积1208平方公里,现辖6街道、13个镇、1个乡(2014年),距成都市仅38km。
都江堰地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呈阶梯分布,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
都江堰的生态资源主要分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部的占全境6/10的山地丘陵区域,包括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池国家森林公园、灵岩山省级森林公园、青城镇青城外山、玉堂镇赵公山、向峨乡莲花湖等,还有一些零散分布在灌溉区的如中兴镇王婆岩等。
自然生态资源包括:(1)生物景观资源,包括了数量众多的植物类和动物类旅游资源,全境的森林面积共736km2,森林覆盖率达61%,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动物资源有脊椎动物种类586种,鸟类367种、爬行类22种、两栖类23种、鱼类75种、昆虫总数在10000种以上。
(2)地文景观,包括山景、峡谷、洞穴、沉积与构造、灾害地质景观等。
例如光光山(4632m)、青城第一峰(1600m)、赵公山(2431m)、火烧山(1731m)、圆包山(2489m)等山峰;有深溪沟、响水洞、白沙河、磨子沟、飞泉沟、五龙沟等峡谷等(3)水域景观,包括河流、湖泊与池沼、瀑布、泉、冰雪地等,有白沙河、龙溪河、螃蟹河、金马河、黑石河等,龙池湖和紫坪浦、莲花湖等水库,以及响水洞、大飞水、虹口大瀑布等众多瀑布和飞泉。
都江堰旅游产品现状及开发探析
都江堰旅游产品现状及开发探析作者:何冬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年第11期摘要:都江堰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原称“灌县”,有举世闻名的古代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都江堰和道教发祥地青城山等独特旅游资源。
这里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著名的世界“三遗”城市。
都江堰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地域资源,为旅游文创产品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充分发挥其旅游文创产业的价值有助于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
文章着重分析了都江堰旅游文创产品的现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的意见。
关键词:都江堰;旅游;文创;产品开发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1]这句话强调了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传承弘扬的重要性。
传播文化的媒介很多,地域文化元素属于其中重要一项,都江堰作为具有独特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旅游胜地,研究其文创产品现状,总结其地域文化元素的开放手段是促进地域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对于当地文化品牌的建设和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都江堰旅游发展现状都江堰市是一座千年古城,余秋雨先生所写的“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完美表达了都江堰市独有的城市内涵。
作为世界“三遗”城市,都江堰的旅游产业是其重要支柱产业。
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之上,不仅仅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也是风景秀丽的名胜古迹,景区内包含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等景观。
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都江堰正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
都江堰水利工程具有悠久的历史,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特别是在2018年都江堰水利工程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后,都江堰水利工程享誉海外,被推向世界名胜古迹高峰。
虽然都江堰市有诸多的世界级、国家级头衔,但却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其优势,在旅游产业开发上文创产品相对较少,且独特性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出都江堰市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虽然开发了都江堰两日游,及成都—都江堰景区—青城山的旅游路线,却处于无旅游文创销售的窘境。
新经济视角下城市发展现状分析和思考——以都江堰市为例
197地方经济2021年19期 (7月上旬)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以新体系提升经济的创新力竞争力,由此对新经济的普及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从新经济的内涵和特征出发,结合都江堰现有的基础对都江堰市在新经济时代实现其经济发展目标进行了思考,为都江堰市新经济的发展路径提供思路。
关键词:都江堰市;新经济时代;城市发展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逆全球化”思潮和现象不断出现。
国内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时期,稳增长、调结构、进行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1]。
都江堰市作为四川省西控战略的主力军在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任务中担当重任,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都江堰市应基于自身的经济发展优势,主动解决所面临的历史挑战,抓住新机遇,发展新经济,实现新发展。
一、新经济的基本内涵与特征(一)基本内涵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由产业和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形成的就称之为新经济[2],它是以信息网络技术等为基础,运用第三产业中的技术和知识等创新来推动第二产业转型升级,并以此来促进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及新旧产业的协同发展,最终在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的同时大幅提升生产效率的基础上,达到高质量增长的战略目标,是当前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之一[3]。
(二)新经济的产业经济特征新经济作为新时代全新的经济体系,首先在生产方式上具有创新属性,其次在生产模式上具有个性化、定制化的特点,除此之外,通过个性化的生产模式从而在生产消费上具有导向特征。
一般来说,作为一个新经济企业,是具备在其行业领域对整个产业链条进行控制的能力。
同时,新经济的发展模式是选择以传统产业为抓手,对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进行深度融合,从而改变传统产业和商业模式,发展新的产业和商业体系。
(三)新经济的空间分布特征新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空间分布进行考虑。
首先新经济的发展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持,因此企业倾向于选择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的空间进行集聚,同时相应配套的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都江堰“生态”开发写新篇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载 体 ,加 快 一 批 娱 乐 性 强 的 项 目建 设 , 增 强 旅 游 产 品 的 趣 味
性和 吸引 力 ,形成 有鲜 明特色 、丰富 多彩的观 光、 休闲 、度 假 、科 考 、特 种旅游 等旅 游产品体 系 :三是强化 “ 商品 、 小 大市 场 ”的观 念 ,突出小 型化 、便携性 、情趣 性、礼 品性 ,
品标准 化工作 ,大 兴绿色 农业。 加紧制 定特 色农产 品标准 ,
加 大农 产 品标 准 的 宣传 、 贯彻 力 度 ,改 变农 产 品 “ 标 可 无
构建 生态城市 系统
建设美好 家固
依 ”、 “ 有标 不依 ”、执标 不严 “ 等现状 ,使标 准 的市场功 能、效益功 能深入 到龙头企业和 每个 农户。
: ?毫 毫
肉、敦煌公司、华泰川芎、安龙花卉、欣恩肠衣、红阳猕猴
桃 等 企 业 为 代 表 的 龙 头 企 业 建 设 ,做 强 做 公害药材 种植 示范基地 、养 鹿场 、养熊 场等 为 AP 龙头 ,构 建 药用动植 物种养 、加工 、研发 、销售 等 医药大产 业链 ;以东软住 处学 院为载体 ,构建 软件人 才培养 、软 件研 制开发 、中试 、生产等 信息 产业链 :以益 华公司 、南宝 峰产
品 公 司 、 青 城 山 老 腊 肉 厂 等 农 业 产 业 龙 头 企 业 、 公 司 , 构 建
食 品产业链 。
龙头 企业和 农副产 品营销 公司 ,延伸融研 究 、种养 、加工 、
销售 为一体 的产业链 i三 是壮 大猕 猴桃 、药材 、园林 花卉 、
。 毒
。
茶叶 、干果 、特 色畜 禽及 水产等 产业化 基地 ;四是推 进农产
国内水源地生态农业成功案例
国内水源地生态农业成功案例
首先,都江堰市在水源地实施了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保护了水源地的植被和土壤。
通过合理的农业布局和管理,减少了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对水源地的污染,保障了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其次,都江堰市开展了生态农业示范项目,推广了有机农业和生态种植技术。
农民通过种植有机水稻、蔬菜等农作物,不仅提高了农产品质量,也保护了水源地的生态环境。
同时,政府还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如养殖特色水产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等,为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
此外,都江堰市还注重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开发了以生态农业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这不仅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也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收益。
综上所述,都江堰市通过实施生态农业成功保护了水源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水源地生态农业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都江堰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西北部,是一个具有丰富生态资源的地区。
近年来,都
江堰市积极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首先,都江堰市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景区的所在地,都江堰
市高度重视对于景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
市政府投入大量资源,加强景区的
绿化建设,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强化对于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保护水源地和游憩地
的生态环境。
其次,都江堰市推动农村生态旅游发展。
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农耕
文化,是发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
都江堰市通过开展乡村旅游主题活动、举办特色
民俗展示、推广农家乐和农田观光等手段,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观,
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另外,都江堰市通过开展生态学习、科普教育等活动,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
例如,
组织学生参加生态保护讲座和野外考察活动,开设生态旅游工程方向专业等,培养专
业人才,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最后,都江堰市积极与周边地区合作,推动生态旅游产业链的合作发展。
通过与成都
市及周边县市的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生态旅游的发展,打造更大规模的生态旅游品牌,提升都江堰市的整体竞争力。
综上所述,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主要体现在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推动
农村生态旅游发展、提高群众环保意识以及与周边地区合作发展等方面。
这些措施既
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又保护了生态环境,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和
借鉴。
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以四川省都江堰市为例
,and acc0I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1 ̄7,o—tourism develop—
mer it,designed ec0一tourism products.]'nese products could be dividedintofourtypes:
.u ec0一 tourism product,Taoisma culture ec0一tourism
City,Sidman Province
YU Dan
(School ofTourisma,SichuanUniversity,Che ̄g,tu 610064,China)
Abstract:W ith 1 ̄7,o—tOLlr ̄m developed rapidly throughout the world,people began to pay more attent 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1 ̄7,o— tourisma
笔者参与 了四川省 都江堰 市境 内生态旅 游资 源 的全 面普 查工作。通过资源普查 ,都江堰市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主要集中 在都江堰 水利 工程 、中国道教发源地 青城 山、龙溪一 虹 口国家 级 自然保护区 、龙池国家森林公 园 、灵岩 山省级森林公 园、青城 镇青城外 山、玉 堂镇赵公山、向峨 乡莲花 湖 、中兴 镇王婆岩 9大 片区 。在 这 9大片 区中 ,都江堰水利 工程 、青城 前后 山、青 城外 山片 区早 已成为成熟旅游景 区,但现实 中依然存在旅游 产 品较 单一 、老化等问题 ;而玉堂镇 赵公 山、向峨乡莲 花湖 、中兴镇王
关键 词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产 品 ;开发 中图分 类号 : 9o.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8141(2008)04—0379—03
基于沉浸式体验的都江堰市康养旅游项目的开发现状及提升的研究——开题报告 (2)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学院:指导教师:(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是通过知网等多个文献平台对文本信息、资料进行采集分类得到准确完整的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量化来表示文字信息的一种途径。
网络文本分析法已经广泛应用于旅游研究中。
该方法能有效的分析出游客的情感感知和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给游客满意度研究带来极大便利。
五、论文资料准备情况在确定选题之后,寻找类似相关论文资料,仔细的阅读论文,为自己写作论文积累经验。
查阅了国内外的文献综述,看一下国内外对游客满意度的研究现状与情况。
从中找到了适合自己论文的研究方法,最后确定采用网络文本分析的方法研究陵水分界洲岛的游客满意度情况。
从知网查阅并下载其它景区的游客满意度研究,借鉴并结合自己所需要思考自己的论文撰写。
最后结合老师的批改意见成功写出自己的毕业论文。
[1]刘雨潇,张建国.基于游客体验IPA分析的乡村康养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7(03):91-99.DOI:10.13718/ki.xsxb.2022.03.011.[2]皮鹏程,曾敏,黄长生,师环环,侯清芹,彭红霞.基于SWOT-AHP模型的恩施州森林康养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6(01):127-139.DOI:10.19603/ki.1000-1190.2022.01.014. [3]王兆峰,史伟杰,苏昌贵.中国康养旅游地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20,40(11):196-207.D OI:10.15957/ki.jjdl.2020.11.022.[4]杨红英,杨舒然.融合与跨界:康养旅游产业赋能模式研究[J].思想战线,2020,46(06):158-168.[5]周功梅,宋瑞,刘倩倩.国内外康养旅游研究评述与展望[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1,37(01):119-128.[6]黄世钊. 完善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供给发展沉浸式体验型文化旅游[N]. 广西法治日报,2022-08-23(A03).DOI:10.28239/ki.nfzkb.2022.001654.[7]郑夏.后疫情时代沉浸式体验助力古城旅游可持续发展——以河南开封为例[J].旅游与摄影,2022(06):46-48.[8]刘雨潇,张建国.基于游客体验IPA分析的乡村康养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7(03):91-99.DOI:10.13718/ki.xsxb.2022.03.011.[9]赵茹.基于沉浸式体验的“旅游+直播”新型营销模式探究[J].旅游与摄影,2022(03):34-36.[10]王希云,何赛飞,史博源.沉浸式体验在红色旅游景区中的应用探索[J].城市建筑,2021,18(36):56-58.DOI:10.19892/ki.csjz.2021.36.15.[11]皮鹏程,曾敏,黄长生,师环环,侯清芹,彭红霞.基于SWOT-AHP模型的恩施州森林康养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6(01):127-139.DOI:10.19603/ki.1000-1190.2022.01.014.[12]王兆峰,史伟杰,苏昌贵.中国康养旅游地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20,40(11):196-207.DOI:10.15957/ki.jjdl.2020.11.022.[13]杨朝晖,焦巧.茶文化旅游中沉浸式体验的应用[J].福建茶叶,2020,42(11):109-110.。
都江堰景区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都江堰景区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自公元前256年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以来,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千年,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次报告旨在对都江堰景区的旅游资源、景观特色、游客体验等方面进行总结。
二、旅游资源1. 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景区内主要景点包括鱼嘴、宝瓶口、飞沙堰等。
2. 名胜古迹:都江堰景区内分布着众多文物古迹,如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3. 自然景观:都江堰景区地处岷江上游,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景区内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是徒步、摄影、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三、景观特色1. 历史悠久:都江堰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2. 水利工程独特:都江堰水利工程集防洪、灌溉、发电、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3. 景观优美:都江堰景区地处岷江上游,山清水秀,风景如画,被誉为“天府之国”的象征。
4. 文化底蕴深厚:都江堰景区内分布着众多文物古迹,见证了我国古代水利文化的辉煌。
四、游客体验1. 游览便捷:都江堰景区交通便利,游客可以选择自驾、公交、火车等多种方式前往。
2. 游览项目丰富:景区内设有多个游览项目,如乘船游览岷江、徒步穿越玉垒山公园、参观伏龙观等。
3. 游客服务完善:景区内设有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休息区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便利。
4. 游客满意度高:都江堰景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游客满意度较高。
五、总结都江堰景区作为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和世界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景观特色。
在未来的发展中,都江堰景区应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游客服务水平,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品牌,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2篇一、景区概况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
案例分析—青城山
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学号:**********姓名:***案例概述: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成都平原西北部、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内,距成都68公里,距都江堰市区16公里。
古称丈人山,为邛崃山脉的分支。
青城山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
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2007年测到的数据),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
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
青城山分前、后山。
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以道家文化为主,约15平方千米,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比较适合老人以及信仰宗教的游客游览,开发较为成熟;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蔚为奇观,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较适合年轻人游览,目前尚在开发中。
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
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
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
堪称青城山特色的还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
1982年,青城山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素有“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说。
2000年11月,青城山与都江堰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接下来我主要从解说系统—信息管理、游客行为管理、产品管理、营销宣传管理四个方面来对本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分析:解说系统—信息管理北大旅研中心主任吴必虎先生认为,解说系统就是运用某种媒体和表达方式,使特定的信息传播并到达信息接受者中间帮助信息接受者了解相关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并达到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
219387929_基于SWOT_模型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以都江堰景区文旅商业综合体为例
Tourism Planning旅游规划基于SWOT模型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以都江堰景区文旅商业综合体为例周鹏欣(成都春天旅行社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摘 要:都江堰地处四川省成都平原,是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巧夺天工的引水灌溉渠道、庞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独特的人文景观,构成了别具一格的都江堰旅游文化,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本文基于态势分析法(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WOT)对都江堰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都江堰景区虽然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景点组合状况良好,旅游基础设施完善等优势,但是也存在景区文创产品与地方文化结合不足,缺乏带有地域性的特色产品等劣势。
在这一背景下,当地政府大力支持都江堰开发旅游景区,并提出一系列开发措施,为推动当地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同时,由于该地区周边景点资源丰富,其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也面临着竞争。
基于此,本文将结合都江堰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期望能够进一步促进都江堰景区健康发展。
关键词:SWOT;旅游资源;文旅商业综合体;都江堰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日益繁荣,旅游资源开发逐渐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都江堰作为中国古蜀文化传承之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1]。
其中,都江堰景区以独特的灌溉文化和壮美的景观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然而景区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如生态环境缺乏保护、旅游设施不完善等。
文旅商业综合体作为新兴的旅游业态,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模式之一,将该模式成功引入都江堰景区对于优化当地旅游资源意义重大。
因此,深入研究都江堰景区文旅商业综合体的开发模式,对于推动都江堰旅游业的发展、提升都江堰旅游业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基于SWOT模型对都江堰景区文旅商业综合体进行分析,结合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旅游体验与服务的优化,以及旅游商品的营销等方面,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打造沉浸式的新旅游景区,将有利于推动江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都江堰市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都江堰市旅游产业发展概况市情概况。
都江堰市地处四川成都平原西北部,以世界水利名珠都江堰而得名,山环水绕,城景交融,天人相应,品味独绝,是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1988年撤灌县设市。
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等众多桂冠。
都江堰、青城山和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与九寨沟、黄龙、峨眉、乐山连成一线,相得益彰,成为西部黄金旅游线上的枢纽。
青城山—都江堰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一五”期间全省三大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之一。
全市幅员面积1207平方公里,现辖19个乡镇和1个经济开发区,人口60万,城市人口19.66万,建成区面积27.51平方公里。
近年来,都江堰市确立了“创最佳人居环境、最佳创业环境,建西部经济强市、全国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以发展生态型经济为导向,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围绕工业强市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围绕富民兴市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围绕城乡一体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致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了法国拉法基等世界500强企业和扬子江、双良等知名大型企业集团前来投资,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旅游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都江堰市积极实施政府主导型大旅游发展战略,把旅游业作为市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大力实施“四个一体化”(即城区与景区一体化、旅游与文化一体化、旅游与生态一体化、旅游与城市建设一体化),着力推进“旅游业三个转变”(即旅游产品由单一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会展等特色旅游转变,旅游市场由国内游为主向国内游与入境游并重转变,旅游经济从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变),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不断加大景区投入,打造城市品牌,调整产品结构,创新旅游营销,优化旅游环境,“行、游、住、食、购、娱”六大基础产业要素规模逐步壮大,全市旅游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市每年接待中外游客均在4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10多亿元。
基于都江堰市为例的旅游城市服务业发展
图 2 都江堰交通区位示意图
( 三) 较高的城市知名度。青城山 - 都江堰国际旅游度 假区具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同时都江堰市还拥有“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国家级生态示 范 区”、“中 国 最 佳 魅 力 城 市”、“联 合 国 国 际 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城市”等众多的桂冠,此外,地震提升 了都江堰全球的知名度。较高的城市知名度有利于促进资 源的聚集和有效整合,为发展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创造 品牌条件。
【关键词】旅游城市; 服务业; 都江堰市 【作者简介】林娜( 1982. 12 ~ ) ,女,福建宁德人;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城乡产业规划所副总经济师; 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
一、引言 旅游城市是指具备独特的自然风光或者人文资源等独 特资源,能够吸引旅游者前往,具备一定旅游接待能力,以景 区景点为核 心、以 旅 游 产 业 为 主 体、旅 游 业 产 值 超 过 城 市 GDP 的 7% 的一类城市。本文所研究的旅游城市限于县级市 行政级别。本文以都江堰市为例,探讨“十二五”期间都江堰 服务业发展思路,以推进都江堰市震后全面振兴发展,同时也为 县级市行政级别的旅游城市服务业探寻可借鉴的发展之路。 二、旅游城市产业发展的一般特征 ( 一) “三二一”的总体产业结构特征突出。旅游城市均 拥有富集且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使其服务业的发展优势 相对突出,部分旅游城市甚至没有经历过以工业为主导的经 济阶段,而直 接 由 农 业 支 撑 的 阶 段 进 入 了 服 务 业 支 撑 的 阶 段,“三二一”的产业结构特征明显。2010 年,都江堰市三次 产业结构为 12. 1: 34. 7: 53. 2,服务业比重超过了都江堰市所 在的成都市的三次产业中的服务业比重( 49. 0% ) 。
创意农业旅游视角下的田园综合体开发——以都江堰天府源田园综合体为例
·本栏目责任编辑:代影·vacation tour 度假旅游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基础理论2019年2月创意农业旅游视角下的田园综合体开发—以都江堰天府源田园综合体为例祁玲,朱自强(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崇州611231)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为乡村旅游载体的田园综合体,在建设理念和建设模式等方面形成了一定共识,同时也表现出了特色不足,内涵不够等问题,只有基于保护乡村生态本底的原则和前提下,强调规划引领,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将创意农业旅游项目与农村环境、农产品开发、旅游产业服务融合发展,才能让全国各地田园综合体旅游项目建设有模式可循,有特色可言。
关键词:农旅融合;农耕文明;本土特色;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2-0006-02随着中央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重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愿景也备受大家关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模式已形成共识,不断推动着农业的转型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央于2007年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概念。
1田园综合体概述1.1含义田园综合体是以农业为主导,以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为前提,是以农业合作社为主要建设主体,以农村用地为载体,融合工业、旅游、创意、地产、会展、博览、文化、商贸、娱乐等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形成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1.2国内外发展情况概述(1)国内田园综合体发展概况我国从2010年开始逐渐探索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以无锡田园东方为引领,浙江也开始了对田园综合体的不断探索,至此,江浙发展模式成为我国乡村振兴的样板。
2012年,内地第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无锡田园东方落地实践。
它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产业为一体,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融与可持续发展,通过“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三产”(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与关联共生,实现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等复合功能,因此也成为目前国内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典范。
都江堰旅游营销策划方案
都江堰旅游营销策划方案一、背景分析都江堰是四川省成都市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川西石器时代遗址的所在地。
都江堰以其独特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工程而闻名于世,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
同时,都江堰还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国内外游客中具有广泛的知名度。
然而,尽管都江堰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是在国内外游客中的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旅游发展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
因此,需要制定合适的旅游营销策划方案,提升都江堰的旅游市场竞争力,实现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目标市场分析1. 目标市场选择根据都江堰的独特水利工程和自然风光特点,确定目标市场为国内外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爱好者,尤其是喜欢古代水利工程和探索自然风光的游客。
2. 目标市场组成(1)国内游客:主要包括各地游客团体和个人游客,尤其是来自四川省及周边省份的游客。
(2)国际游客:主要包括来自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游客,特别是对中国文化和历史感兴趣的游客。
3. 目标市场特点(1)对历史文化和水利工程感兴趣,愿意了解相关知识;(2)喜欢自然风光和户外活动,追求亲近自然的体验;(3)注重旅游体验和服务质量,追求舒适和便利性。
三、竞争环境分析1. 竞争对手分析(1)周边旅游景点:都江堰周边有许多其他旅游景点,如九寨沟、黄龙、峨眉山等,与都江堰在目标市场存在一定的重叠竞争关系;(2)其他历史文化景点:中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各地都设有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点,如故宫、长城等,这些景点也是都江堰的潜在竞争对手;(3)其他国际旅游景点:世界各国也有许多具有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旅游景点,如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等,这些景点也会吸引部分目标市场的游客。
2. 竞争优势分析(1)独特性: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代表,具有独特性,能够吸引目标市场的游客;(2)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结合:都江堰将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相结合,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3)交通便利: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对游客来说交通便利;(4)旅游配套设施完善:都江堰周边有多家星级酒店和旅游配套设施,提供了良好的旅游服务和体验。
景区经营管理 案例 都江堰案例分析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需要我们大家
共同的努力
当地政府试图在不公开的情况下用一招暗度陈仓来上马杨柳湖电站青城山都江堰申报世界遗产四川省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都江堰市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总投资达206亿万元人民币终于摘下了这顶世界级的桂冠世界遗产的特性是不可再生不可逆转极其脆弱
景区案例分析
------都江堰的存亡
小组成员:蔡瑞 孙文斐 汪于宪
都江堰-------再建新坝箭在弦
杨柳湖水库大坝将使生态环境遭到严 重破坏,鱼嘴以下将枯竭,畅通无阻的岷 江河流生态将变为重叠式水库生态,自流 灌溉系统也不复存在。杨柳湖电站的选址 正在世界遗产地保护范围内,紧靠核心区 大坝使遗址名存实亡,也将让2500多 年的中华文明从《世界遗产名录》中被清 出。杨柳湖电站坝址也属于国家级风景名 胜区保护范围,建坝也将使都江堰从国家 级风景名胜区中出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按照都江堰管理局的说法,他们建坝的理 由是:
(1)解决年调节与日调节矛盾(紫坪铺水 利工程 ,杨柳湖水库大坝 ,鱼嘴大坝); (2)紫坪埔工程的综合效益无法有效发
挥,不仅国家巨额投资无法收回,而且 财政还要背上沉重的负担。据测算,如 果紫坪埔水利工程没有杨柳湖水库的反 调节,每年将亏损近5000万人民币。
当地政府试图在不公开的情况下,用一招暗
度陈仓来上马杨柳湖电站 -----------
可气
青城山· 都江堰申报世界遗产,四川省政府给
予了大力支持,都江堰市也付出了艰辛的努 力,总投资达2.06亿万元人民币,终于摘下 了这顶世界级的桂冠-----------
可贺
世界遗产的特性是不可再生,不可逆转, 极其脆弱。我们不能以牺牲中华古老的活文 物为代价去建设一个电站。 在世界遗产地修建任何工程,都须报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我国为保 护好中国大地上珍贵的世界遗产,已经做出 很大努力,有29个世界遗产获得申报成功, 并向世界作出了承诺,严格保护、管理好我 国的世界遗产。我们应认真履行诺言和职责。
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探索都江堰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北部,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和独特自然资源的城市。
近年来,都江堰市积极推进生态旅游发展,通过实践与探索,不断改善旅游环境,提升旅游品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川西北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都江堰市被确定为川西北生态旅游示范区,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加强生态保护、环境整治和景区建设。
修复和保护了都江堰古蜀道、青城山等自然景观,同时建设了一批有别于传统旅游的生态旅游项目,如登山徒步、生态观察、农耕体验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二、推进乡村旅游发展都江堰市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将农户的宅基地和农田进行整合,打造旅游农庄,提供农耕体验和乡村生活体验项目。
同时,推动乡村旅游与特色农产品销售结合,发展农产品观光采摘游,吸引游客参与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三、打造生态文化主题活动都江堰市举办了一系列生态文化主题活动,如青城山摄影大赛、水利文化节等,通过展示都江堰市的独特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其中。
同时,市政府与企业合作,举办生态音乐节、草原马拉松赛等大型活动,提升了都江堰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加强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都江堰市注重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严格控制旅游人数,建立相关管理制度。
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强水源保护区域的巡查和监管,确保水源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
同时,加强景区环境卫生管理,设立垃圾分类点和环卫工人巡查制度,保持景区环境的整洁。
总之,都江堰市在生态旅游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通过川西北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打造生态文化主题活动和加强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等举措,不断提升旅游品质和形象,为都江堰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依托资源优势培育特色品牌精心打造西部休闲度假第一城——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探索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是生态学、旅游学和社会学等多种学科有机结合的新兴学科。
生态旅游不仅迎合了人们追求返璞归真,充分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而且贯穿了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在旅游产业中的具体体现。
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促进资源实现市场价值,而且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强化旅游“富民”功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一)优良的生态环境,奠定了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都江堰市地处成都平原西北岷江中上游,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地貌兼具平原、丘陵、山区等多种形式,是中国西部两大地形阶梯的转折点,建于2260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川西平原工业、农业、环保、生活等用水的唯一源头,被称为川西平原生命之源,是成都平原和岷江水系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
同时,都江堰市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市内两大植物区系交汇,其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典型性的极高价值。
拥有2处世界世界遗产(都江堰、青城山)、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处国家森林公园(龙池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7911.5公顷,其中,龙池原始森林和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离特大城市最近的原始森林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境内有重要景观33处,有国宝大熊猫和珙桐等多种珍稀动植物3012种,1994年被中科院列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五大基地之一。
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使都江堰市成为成都平原一方绿色宝地,而且“生态牌”已成为市域可供长期利用十分可观的无形资产,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诱人魅力。
(二)良好的发展基础,拓展了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增长的巨大空间近年来,都江堰市坚持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为先导,确立了“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坚持防治结合,营造绿色人居环境城市;坚持依法行政,塑造环境管理精品城市”的环境方针和“建立绿色政府、经营绿色城市、发展绿色经济、推广绿色生活、倡导绿色文明”的发展目标,着力构建绿色经济生态系统,走出了一条富有都江堰特色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有力地促进全市生态、经济、环境和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都江堰·玫瑰花溪谷”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对策
“都江堰·玫瑰花溪谷”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对策都江堰·玫瑰花溪谷是一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农业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
自开发以来,玫瑰花溪谷成为都江堰市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和享受农业体验。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也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下面就是针对玫瑰花溪谷田园综合体发展提出的对策。
一、提升景区品质,建设多元化旅游项目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并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玫瑰花溪谷需要提升景区品质,开发多元化的旅游项目。
首先是景区基础设施的提升,包括道路建设、停车场改善、景区导览系统建设等,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
其次是开发多元化的旅游项目,例如推出自驾游、露营、烧烤、瑜伽等休闲度假项目,同时结合特色农业体验,例如采摘水果、种植体验等农业旅游项目。
这样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类型的游客,也能提升游客在景区的消费水平,实现景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注重生态保护,推进可持续发展玫瑰花溪谷位于都江堰市蜀南竹海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因此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生态保护,推进可持续发展。
加强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管理,控制游客流量,建立景区的生态保护理念,推广生态教育,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景区建设中要选用绿色环保材料,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推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产业融合,发展农业旅游玫瑰花溪谷所在地是都江堰市的传统农业产区,因此可以加强产业融合,发展农业旅游。
结合景区周边的农业资源,推出农业观光项目,例如农产品体验、农事劳作体验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增加游客对农村生活的了解和体验,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景区旅游项目,也能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形成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
四、加强营销推广,提升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发展过程中,玫瑰花溪谷需要加强营销推广,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社交媒体、旅行社合作等方式进行宣传推广,推出优惠政策、特色活动来吸引游客,提高游客的再次到访率。
青城西山德圣生态园旅游产品开发探析
1 . 德 圣 生 态 园概 况
德圣生态园地 处横 断山北段川西 高山峡谷世界 生物多样性关键 区域内 . 位于岷江上游 右岸 . 辖于都江堰市紫坪铺镇境 内. 距都江堰市 区7 k m, 西与汶J I I 接壤 . 南与大熊猫栖息地赵公 山相连 . 北 与龙 溪一 虹 口国家级 自然保护 区隔江相望 . 在此可俯 瞰紫坪铺水库 全景 . 远 眺都
2 0 1 4 年1 7 期
科技 一向导
◇ 科技论坛◇ பைடு நூலகம்
青城西山德圣生态园旅游 产品开发探析
王静 思
( 内江 师 范 学 院
【 摘
I  ̄ l J I I 内江
6 4 1 0 0 0 )
要】 通过对成都都江堰农业生态 园的调查发现 , 多数 生态园过 分追求经济利益 , 以致 生态示范性 效果不显著以及 生态旅 游产品开发
江堰市城区。 园区属 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 雨量充沛 . 年降 水量 1 6 0 0 — 1 9 0 0 m m, 8 0 %集中于 3 - 9月 ,冬季 山顶有积雪 :园区云雾 多 、日照少 、湿度大 ,全年大多处于 阴云天气 中 .年 日照数 仅 8 0 0 — 1 0 0 0 h , 年平均相对湿度在 8 0 %以上 , 且 园区地处 山地 暖温带 . 年平均 气温 l 3 . 5 o c 。园区内主要分布 山地黄壤 . 形成于湿润 山地亚热带 常绿 阔叶林下 , 土壤呈酸性。 生态园动植物资源丰富 . 植物呈明显的垂直分 布, 海拔 1 0 0 0 — 1 5 0 0 m为常绿 阔叶林 带 . 海拔 1 5 0 0 m 以上 为山地 常绿 阔叶混交林带 。主要植 物有杉木 、 柳木 、 水杉、 银杏 、 黄柏 、 槭树 、 银叶 桂、 峨眉含笑 、 圆叶玉兰 、 厚朴 、 山核桃等 ; 主要动物资源有黑熊 、 野猪、 生态园集 自 然 风光 、 森林 、 林木、 果 园及道 家文化 于一 体 , 是成都 红腹角雉 、 红腹锦鸡 、 灰鹤 、 大黑蛱蝶 、 猕猴等 少有 的综合性 的山地生态园 . 以独有的地形地貌 为依托 . 开发生态观 光和休闲体验游 , 如森林 观光、 气象观光 、 垂钓休 闲 、 森林品茗 、 树屋体 2 . 德 圣 生 态 园 旅 游 资 源 验 、 森林沐浴 、 森林麻将 等。 将生态休 闲体验 游打造成 为生态园重要的 通过实地调 研考察得知生态 园旅游资源包括 地文景观 、水 域风 使游 客切实感受贴近 自然 、 回归 自然 的零距离美 光、 生物景观 、 天气 与气候景观 以及部分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 集 中分 布 配套型旅 游产品 , 3 . 5宗教朝拜产 品 在生态园 的一期范 围内 , 主要有云华 山 、 药材种植 园 、 苗圃种植 园、 茶 生态园历史悠久 , 文化底蕴厚重 有始建于清代 的云华观 和道德 园、 野生动植物 、 优越的避暑气候 资源等 。生态 园地处 山地 暖温带 . 年 据历史记载道德宫 曾被国民党 2 4军军 长刘文辉授为家庙 可以生 平均气温 l 3 . 5 。 C, 私 密性极好 . 具备 良好 的山地避暑气候条件 . 适 宜开 宫 . 开展宗教朝拜 游 . 将宗教朝拜 游打造成 为 展消夏避暑养生活动 目前农业种植 园已有一定规模 . 且基础 条件 良 态 园的道文化 为资源依托 . 让游客在领略 自然风光 的同时体 会佛 好, 适宜发展现代高科 技特 色农业 , 打造特色生态农业观光度假产 品 生态 园重要 的配套型旅游产品 . 园区 自然景观优 美 , 空气质量好 , 具有春花 、 夏荫 、 秋 叶、 冬雪 的景 观效 道文化的神韵 3 . 6生态教育产 品 果, 从 资源组合 的角度来看 , 可形成森林 、 乡村 、 水体 、 山地及农业 等 自 然资源和道家文化 、 红色文化等人文资源的多层次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以四川省都江堰市为例余 丹(四川大学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生态旅游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
以四川省都江堰市为例,对该市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归类分析。
在资源保护的基础上,遵循生态旅游开发原则,设计出生态旅游产品,其中主要有生态观光旅游产品、道教文化生态旅游产品、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产品以及其它专项生态旅游产品。
关键词: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中图分类号:F590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8141(2008)04-0379-03Disca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E co -tourism Products———A C ase of Dujiangyan City ,Sichu an ProvinceY U Dan(School of T ourism ,S 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4,China )Abstract :With eco -tourism developed rapidly throughout the w orld ,people began to pay m 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 -tourism products.C om pared with the foreign countries ,s ome problems were found in the process of China eco -tourism products development.This paper took Dujiangyan City in S ichuan Province as an exam ple ,analyzed the eco -tourism res ources ,an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eco -tourism develop 2ment ,designed eco -tourism products.These products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sightseeing eco -tourism product ,T aoism culture eco -tourism produc ,vacation eco -tourism product and other special eco -tourism product.K ey w ords :eco -tourism ;eco -tourism products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08-02-27;修订日期:2008-03-13作者简介:余丹(1971-),女,四川省成都人,四川大学旅游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与开发。
1 前言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传统大众旅游对环境带来的破坏日益得到人们重视,人们开始关注和转向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一词最早由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自然保护联盟”首次提出,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之后,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很多国家在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中除了观鸟旅游、自行车旅游、漂流旅游、动植物珍奇观赏等生态旅游专项产品以外,还开发旅游农业、旅游渔业等特色化产品和徒步旅游、帐篷旅游等个性化产品。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则显得相对滞后。
由于存在思想认识上不足、生态旅游规划滞后、专业人才缺乏等原因,国内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主要是以自然观光为主,产品类型单一、结构不合理、总体深度不够,且与原生性的地域特色文化结合差,特色不突出。
笔者参与了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生态旅游资源的全面普查工作。
通过资源普查,都江堰市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主要集中在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国道教发源地青城山、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池国家森林公园、灵岩山省级森林公园、青城镇青城外山、玉堂镇赵公山、向峨乡莲花湖、中兴镇王婆岩9大片区。
在这9大片区中,都江堰水利工程、青城前后山、青城外山片区早已成为成熟旅游景区,但现实中依然存在旅游产品较单一、老化等问题;而玉堂镇赵公山、向峨乡莲花湖、中兴镇王婆岩等片区尚未进行旅游开发。
因此,我们依托都江堰市9大片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考虑当地社会、经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生态旅游开发原则,对生态旅游产品体系进行了优化和完善,以期为其它景区提供借鉴。
2 都江堰市概况2.1 总体概况都江堰市位于103°47′—107°25′E 、30°45′—31°22′N ,居四川省成都平原的西北边缘,距成都市仅38km ;幅员面积广阔,东西宽34km ,南北长68.4km ,总面积1208km 2;人口约63万人,年平均气温15.2℃,城区海拔700m [4]。
都江堰地处岷江上游与成都平原的结合部,岷江穿越群山峡谷,直泻成都平原。
都江堰市居于成都平原乃至四川盆地的“上风上水”,历来有“天府之源”的美誉。
都江堰市是一座水利名城,早在2200多年前,蜀郡太守李冰在这里创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1994年1月都江堰市被批准为中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000年,青城山、都江堰双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都江堰作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主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同年,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被评为首批国家5A 级旅游景区。
2.2 生态旅游资源概况自然生态旅游资源:①生物景观。
生物景观类资源是以生物群体构成的旅游景观,包括植物类旅游资源和动物类旅游资源[2]。
都江堰市地处横断山脉北段,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区域,由于自然环境条件多样,为多种野生动植物的生长繁衍・973・资源开发与市场Res ource Development &M arket 200824(4) ・旅游资源・提供了条件。
全市森林面积共736km 2,森林覆盖率达61%,亚高山分布的冷杉森林是四川西部“华西雨屏带”特有的森林类型,也是大熊猫的主要栖息环境之一,境内生物资源丰富。
据统计,脊椎动物种类586种,其中哺乳类99种、鸟类367种、爬行类22种、两栖类23种、鱼类75种、昆虫总数在10000种以上。
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豹等12种,二级保护动物53种。
植物资源也极为丰富,已记录的高等植物有3012种(隶属278科、1365属),其中苔藓397种、蕨类203种、裸子植物87种、被子植物2325种、属国家首批保护的植物就有28种,特别是一级保护植物———珙桐在区内广泛分布。
②地文景观。
地文景观类资源是指由于长期地质作用和地理形成过程,在地表面或浅地表存留下来的各种景观[2],主要包括山景、峡谷、洞穴、沉积与构造、灾害地质景观等。
都江堰市地跨成都平原与龙门山两个自然地理单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呈阶梯状分布,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
境内高山险峻、峡谷众多:有海拔最高的光光山(4632m )、青城第一峰(1600m )、赵公山(2431m )、火烧山(1731m )、圆包山(2489m )等山峰;有深溪沟、响水洞、白沙河、磨子沟、飞泉沟、五龙沟等峡谷。
在地质构造上,属龙门山构造带的中南段,断裂、褶皱等地质结构复杂,形成古冰斗、孤山(飞来峰)、丹霞地貌等景观。
③水域景观。
水域风光类资源是指水体及所依存的地表环境下构成的景观和现象[2],主要包括河流、湖泊与池沼、瀑布、泉、冰雪地等。
都江堰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河流众多,有类型多样的水域风光生态旅游资源。
境内河流均属岷江水系,主流全长47km ,岷江支流众多,有白沙河、龙溪河、螃蟹河、金马河、黑石河等。
沿都江堰市境内龙门山脉山脚有一条人工灌溉渠“环山渠”,河宽约5m ,蜿蜒前行,沿岸风光各具特色。
龙池湖为一天然高山湖泊,海拔高度约为1800m ,疑为历史上地震所形成的堰塞湖或冰川尾啧湖,湖内湖岸植物群落繁茂,沼泽发育良好,高山冰斗湖散见于海拔4000m 附近的高山地带。
除此之外,境内还有紫坪浦、莲花湖水库,响水洞、大飞水、虹口大瀑布等众多瀑布和飞泉。
④天象气候景观。
天象与气候景观是天文现象与天气变化的时空表现,包括光现象、天气与气候现象[2]。
都江堰市气候类型多样,地域差异大,垂直分异明显,气候的空间分异造就了景象万千的气象气候景观。
青城山的日出、云海、晚霞、青城“圣灯”及龙池、赵公山景区的云海、浓雾,变化莫测。
每年10月至翌年2月,龙池、赵公山景区等地银装素裹,雪景迷人,显现出一派“北国风光”。
人文生态旅游资源:都江堰市历史悠久,拥有丰富多样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有与自然环境长期融合成为一体的原生性地域特色文化。
历经2000多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世界水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自古以“幽甲天下”著称的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源地,凝聚着中国道教文化的精华;距今4500多年的芒城遗址是新石器时代古蜀人的重要聚居地,是古蜀文明的见证;境内茶马古道遗迹,是历史上四川西部通往松潘、茂县、汶川和西藏的关口;此外,道家养生之术、茶文化、古寨遗迹、各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和美食无不为生态旅游资源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
此外,都江堰市气候温和、温湿度适宜、森林覆盖率大、空气质量和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水平,生态环境良好,荣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
都江堰市以其特有的农村田园风光、花卉、果木、苗圃、园林等特色农业,结合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和农家生活来吸引城市居民前来观光、休闲和娱乐。
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家,获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30个;境内广泛种植厚朴、川芎、川朴、川泽泻等中药材,盛产猕猴桃、茶叶、笋用竹、无公害蔬菜等生态农产品,还有生态植物园、万亩杜鹃林等,都是开展乡村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3 生态旅游开发原则生态旅游开发的主要原则包括:①可持续发展原则。
生态旅游对象是自然生态资源或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生性文化,资源的原始性、脆弱性和稀缺性决定了在生态旅游开发时必须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在保护好现有资源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利用。
生态旅游建设必须进行科学规划和论证,在遵循生态学基础上,尽量避免旅游开发给资源、环境带来破坏,力求达到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如何确定生态旅游开发的范围、规模、速度及活动项目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