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名著导读练习练习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名著导读练习答案含解析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名著导读练习答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2c3e8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ac.png)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名著导读练习答案含分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名著。
( 1 )“ 神州国外有一领土,名曰傲来国。
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遂有灵通之意。
内遇仙胎,一日裂开,⋯⋯”段文字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本中你最喜的一具情是:________ 。
(2)《朝花夕拾》是迅先生的一本回性散文集,全共 ________篇,原名《________》,后更名《朝花夕拾》。
【答案】( 1)西游;大天,三打白骨精等(2) 10;旧事重提【分析】【剖析】剖析:( 1 )大家基本都知道,悟空是神州傲来国花果山川帘洞的,依据个不推测出个文段出自《西游》,《西游》中受迎的章好多,能够依据自己的趣随意填写。
(2)《朝花夕拾》学生比熟习,《朝花夕拾》十篇回性散文分是《狗猫鼠》《阿与山海》《二十四孝》《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屋》《父的病》《藤野先生》《范》。
故答案:⑴ 西游;大天,三打白骨精等;⑵ 10;旧事重提。
【点】⑴ 文学常的考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派别、文体知等,重点本波及到的和典中列出的作品,平注意累,理出索,形成系统。
死硬背作者名字、名及中的重要人物;⑵中考中文学常内容的考,当前都限制于程准所列出的12 部()中外文学名著。
累能够出作品中的人物,个人物出自哪部作品,能够考作品的作者叫什么名字,是哪个朝代、哪个国家的,作者有哪些著作等。
2.《湘行散》和《白洋淀事》是七年上册自主介绍目。
《湘行散》是一篇独到而致的散文集,它呈了独到的自然世界和的生命形,在美而朴实的自然物背后含着民的激情和无奈,表了命运的无常和生命的宁静。
《白洋淀事》写得很美,有一种淡淡的意,作者用清爽、委婉、明的言,述了冀中人民在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你依据以上的点,属于各自作品的片段。
(各两)A.她奔着那不知道有几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的密密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睁开就像壁一。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 名著导读练习阅读训练及解析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 名著导读练习阅读训练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d0d81069dc5022aaea00cf.png)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阅读训练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请在下列两小题中任选一题回答。
(1)下列关于《湘行散记》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湘行散记》这部散文集,创作于1934年初,是沈从文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
B.《虎雏再遇记》一文中的虎雏原是一个小豹子一般的乡下孩子。
他不主动招惹人家,而一旦受到别人欺侮,他便睚眦必报。
曾几次致人死地却能轻易脱身,逍遥法外,真是人如其名。
C.《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写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在乱世中的沉浮,故事背后的历史风云尤为波谲云诡。
D.《湘行散记》是一部典型的游子归乡作品。
作者在这里收回了对故乡“远景式”的眺望与回眸,转为直面故乡。
作者的主题思想很纯粹,那就是对家乡的赞美与留恋。
(2)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女人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地小声一些。
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
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
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
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这段话出自《白洋淀纪事》中的________一文。
言为心声,这段夫妻对话让读者感受到水生和他的妻子作为抗日根据地的百姓,有着________的思想觉悟。
【答案】(1)D(2)《荷花淀》;为革命明大义、识大体,舍小家为大家【解析】【分析】(1)D.“作者的主题思想很纯粹,那就是对家乡的赞美与留恋”是错误的,应是:对家乡的赞美与留恋的同时,更流露出作家对故乡人事变化的隐忧,对湘西人精神状态的叹惋,流露着作家深沉的乡土悲悯情怀。
(2)由语段内容可知,此语段出自《白洋淀纪事》中的《荷花淀》,《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
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068bfabe23482fb5da4c7b.png)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唐僧认为“劝善”就是“惩恶”,孙悟空认同这样的看法吗?联系《西游记》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孙悟空不认同这样的看法。
孙悟空是一个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人物形象。
面对白骨精几次三番的变化,他都能够用火眼金睛识破妖的本质。
即使唐僧受到妖怪的离间把他赶走,孙悟空依旧坚持自己的立场将恶势力赶尽杀绝。
他始终秉持“除恶务尽”的观点,明白妖怪本性的丑恶,绝不心慈手软。
【解析】【分析】唐僧、孙悟空是《西游记》中塑造得最生动感人的行善者形象,都具有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行善思想。
唐僧广施仁慈,注重劝善;孙悟空嫉恶如仇,注重惩恶。
通过对他俩行善思想的比较分析,有利于深入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主旨、艺术构思,以及他俩在行善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
对于当今的行善事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孙悟空并不认同唐僧“劝善”就是“惩恶”的看法。
“劝善”可以治本,“惩恶”可以治标。
没有“惩恶”,就等于没有了规矩方圆,不知悔改的坏人就可作恶多端。
所以两者都不能缺少。
可举白骨精之例证明之。
故答案为:孙悟空不认同这样的看法。
孙悟空是一个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人物形象。
面对白骨精几次三番的变化,他都能够用火眼金睛识破妖的本质。
即使唐僧受到妖怪的离间把他赶走,孙悟空依旧坚持自己的立场将恶势力赶尽杀绝。
他始终秉持“除恶务尽”的观点,明白妖怪本性的丑恶,绝不心慈手软。
【点评】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2.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英德在一次讲演中说,《西游记》善于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去讲一些生活哲理。
你从下面这个片段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bcc34b6294dd88d1d26b0a.png)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
我问你:铁扇仙在哪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
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
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
”老者道:“固有此说;你们却无礼物,恐那圣贤不肯来也。
”三藏道:“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
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
”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问他要扇子去。
”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
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
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
”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
”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
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
莫当耍子。
”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
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1)结合选文中的语言描写,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
(2)联系原著,概述孙悟空三次借调“芭蕉扇”的经过。
【答案】(1)①说话和气有礼、尊敬长者:悟空与老者对话,尊称“老人家”。
②自信、乐观、不惧艰险:老者提醒借扇途中充满艰险,悟空说“不打紧”。
③关心民众疾苦:悟空借扇“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
④本领高强,神通广大:老者说“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2)一借芭蕉扇,孙悟空先被铁扇公主扇飞,后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里,借来假扇;二借芭蕉扇,孙悟空变成牛魔王得到真扇,又被牛魔王骗回;三借芭蕉扇,孙悟空请来天兵天将,降伏牛魔王,终于借到芭蕉扇。
【解析】【分析】(1)仔细阅读文段,结合具体的语句,围绕“和气有礼、尊敬长者,自信乐观、不惧艰险,关心民众疾苦,本领高强,神通广大”等作答即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名著导读练习答案含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名著导读练习答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7136d8168884868662d60c.png)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名著导读练习答案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作者在《琐记》中提到他喜欢看的一本书是①________;(A.《天演论》;B.《西游记》;C.《三国演义》;D.《山海经》)在《五猖会》一文中写到父亲让我背②________,让我感到痛苦;(A.《三字经》;B.《论语》;C.《鉴略》;D.《幼学琼林》)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③________的照片;(A.孔子;B.孙中山;C.闰土;D.藤野先生)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鞠挞的文章是④________。
(A.《父亲的病》;B.《无常》;C.《五猖会》;D.《狗·猫·鼠》)【答案】 A;C;D;B【解析】【分析】要求学生阅读《朝花夕拾》时,识记相关的内容。
作者在《琐记》中提到他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故选A。
在《五猖会》一文中写到父亲让我背《鉴略》,故选C。
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藤野先生的照片,故选D。
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鞠挞的文章是《无常》,故选B。
故答案为: A 、C 、D 、B【点评】本题考查肯定是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对名著的阅读和基本常识的积累。
2.名著阅读。
(1)“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
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这段话选自哪部作品?我没有那么高兴的原因是什么?(2)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写出人物)【答案】(1)选自《朝花夕拾》;当我准备去看迎神赛会的时候父亲让我背《鉴略》,等我背完的时候我已经没兴趣了。
部编七年级 语文上册 名著导读练习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 语文上册 名著导读练习阅读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6fb62401f69e31433294b8.png)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第⑴、⑵题两题中选做一题,第⑶题必做。
(1)《白洋淀纪事》以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成为作家________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与《________》是姊妹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艺界视之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全文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为“________”。
(2)《湘行散记》是著名作家________的散文集。
有人说,作者“2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20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
自21岁远赴北京,家乡就成为他始终魂牵梦萦,并在自己的文字中反复叙说的对象。
最终,通过《________》、《长河》等一系列乡土小说和散文,他在文学中完成了对“________”的重构。
(3)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一些人的悲剧除了社会和时代的影响之外,其自身原因也不可忽视,请结合具体内容,从个人角度分析《朝花夕拾》中范爱农的性格缺点。
【答案】(1)孙犁;芦花荡;诗体小说(2)沈从文;边城;湘西(3)【示例1】固执狭隘:先生去世,本应该以大局为重,可范爱农因为之前的一些误会,在发不发电报这件事上处处针对鲁迅,耍小孩脾气。
【示例2】脆弱消极:“革命”失败之后,范爱农不反省和探索新的出路,而是时常饮酒,自我麻醉,牢骚满腹,一生落魄不得志。
【解析】【分析】(1)《白洋淀纪事》把一个个日常小故事串联,记录了白洋淀发生的故事,作者是河北安平的孙犁。
《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最负盛名。
这两篇小说以白洋淀为背景,讲述了冀中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没有正面表现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着力写出了民族的正气和抗日民坚毅不屈的精神。
作品表现了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被称为“诗体小说”。
(2)《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散文作品中的精品,有种民间活泼的味道,代表作品有《边城》《长河》等。
这部作品是作者两次重返湘西所得,体现了浓郁的“湘西”特色。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六单元《名著导读》01(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六单元《名著导读》01(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033cc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2.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课时练1.《西游记》第七回的回目名叫“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请结合整本书说说“心猿”指什么,“定心猿”有哪些方式?2.梁启超先生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有如下表述:“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请概述《西游记》中一个与孙悟空有关的、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情节。
3.名著选段阅读这大圣点看不尽,忽闻得一阵酒香扑鼻,急转头见右壁厢长廊之下,有几个造酒的仙官,盘糟的力士,领几个运术的道人,烧火的童子。
在那里洗缸刷瓮,已遗成了玉波。
琼装,香醪佳酿。
大圣止不住口角流涎,就要去吃,奈何那些人都在这里,他就弄个神通。
把毫毛拔下儿根,丢入口中嚼碎。
喷将出去,念声咒语,叫“变!”印变做几个瞌睡虫,奔在众人脸上。
你看那伙人,丢了执事,都去晓睡。
大圣却拿了些百味八珍,佳看异品,走入长廊里面。
就着缸,执着究,放开量,痛饮一番。
吃勾了多时,配菘醉了,自搞自摸道:“不好,不好!再过会。
请的客来,却不怪我?一时拿住。
怎生是好?不如早回府中睡去也。
”好大圣,摇摇摆摆,仗着酒,任情乱撞,一会把路差了,不是齐天府,却是完率天宫。
一见了,顿然醒悟道:“兜率宫是三十三天之上,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如何错到此间?也罢!也罢!一向要来望此老,不曾得来,今趁此残步,就望他一望电好。
”即整农撞进去。
那里不见老君,四无人迹。
原来那老君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来陵丹台上讲道,众仙童。
仙将、仙官、仙吏,都侍立左右听讲。
这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不遏,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
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开。
大圣喜道:“此物乃仙家之至宝。
老孙自了道以。
识破了内外相同之理。
也要炼些金丹济人。
不期到家无暇:今日有罐,却又撞着此物。
趁老君不在,等我吃他几九尝新。
”他就把葫芦都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
一时阔开满酒醒,又自己揭度道:“不好!不好!这场祸,比天还大,若惊动玉帝。
性命难存。
初中七年级语文名著导读练习练习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语文名著导读练习练习及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15f84b5a770bf78a64295478.png)
初中七年级语文名著导读练习练习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名著阅读(1)阅读小贴士,为下面名著选择合适的腰封。
第一组:①《白洋淀纪事》:②《湘行散记》:第二组:③《猎人笔记》:④《镜花缘》:A.冀中平原的诗意与浪漫,战争年代的人性美与人情美,普通劳动者的胸襟和品性,中华民族的正气和精神。
B.君子国、大人国、歧舌国、女儿国、黑齿国、淑士国等三十余个国家的奇闻异事、风土人情令人目不暇接、忍俊不禁。
想象绚丽斑斓,人物形象鲜明,中国古代有名的“才学”小说。
C.一部深沉奇丽的乐曲:湘西的现实与历史交织,独特的自然世界与别样的生命形态交融,美丽纯净的自然风物背后隐含的无奈与无常.....D.一个俄罗斯作者行猎漫游见闻,19世纪中叶俄罗斯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高尔基称之为“异常优美”的作品。
(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
”....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①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为“嫂嫂”?②罗刹说“坑陷我子”是指哪件事情?(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鲁迅先生活着的时候,给予海婴的教育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多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
他自己生活在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对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
—许广平《鲁迅先生与海婴》请结合《五猖会》或《二十四孝图》中一两件鲁迅先生“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的事,谈谈你对划线句的理解。
【答案】(1)①A;②C;③D;④B(2)①孙悟空与牛魔王是结义兄弟,罗刹是牛魔王的妻子。
②罗刹女与牛魔王的儿子是火云洞的红孩儿,因捉拿唐僧,要吃唐僧肉,被观音菩萨收去做了善财童子。
罗刹女因见不到儿子对悟空怀恨在心。
(3)示例:《五猖会》中鲁迅先生回忆小时候,满怀兴奋,急匆匆要去看迎神赛会,父亲却要幼时的鲁迅背诵《鉴略》,读背后才放他去看赛会,以至于幼年鲁迅看赛会的兴趣全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d1611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6b.png)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题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1.《朝花夕拾》是___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
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以下问题:1)在___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___和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___先生。
2)《父亲的病》一文的结尾处,作者回忆起父亲临终时“我”在___的催促下不断大声呼叫父亲的一幕。
作者在此表达了自己的懊悔和自责,认为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是自己对父亲最大的错处。
这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爱和痛苦。
3)《湘行散记》是___创作的散文集,是他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
在《鸭窠围的夜》一文中,作者描绘了雪夜火光的___,那似乎亘古不变的“人与自然的战争”,将他带回“四五千年那个‘过去’”,体验到人性深处保有的力量。
答案:(1)___和___先生。
(2)作者懊悔并自责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表达了对父亲的爱和痛苦。
(3)人性深处保有的力量。
解析:(1)___不识字,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
___曾在日本留学读书,认识了日本老师___先生。
(2)《父亲的病》是___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揭示了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不舍和愧疚之情。
文章最后通过描写___对父亲的痛苦漠然无视“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并催促别人“认真履行职责”(让我们不断大声呼叫父亲),而我们却不知临终父亲的痛苦仍声声呼叫,深深地表达了作者的自责和对父亲的爱。
(3)《鸭窠围的夜》是___20世纪30年代散文代表作《湘行散记》中的第三篇,通过作者旅途中夜宿鸭窠围时一夜间的见闻和思绪,描写了湘西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色和独异的人生形态,寄托了作者深沉的生命感慨。
要题型。
阅读名著时,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首先要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素,因为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其次要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来分析人物;最后,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人物性格。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专项训练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专项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94b8c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8.png)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
我问你:铁扇仙在哪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
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
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
〃老者道:“固有此说;你们却无礼物,恐那圣贤不肯来也。
〃三藏道:"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
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
〃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问他要扇子去。
〃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
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
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
〃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
〃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
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
莫当耍子。
〃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
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1)结合选文中的语言描写,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
(2)联系原著,概述孙悟空三次借调“芭蕉扇〃的经过。
【答案】(1)①说话和气有礼、尊敬长者:悟空与老者对话,尊称“老人家〃。
②自信、乐观、不惧艰险:老者提醒借扇途中充满艰险,悟空说“不打紧〃。
③关心民众疾苦:悟空借扇“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
④本领高强,神通广大:老者说“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2) 一借芭蕉扇,孙悟空先被铁扇公主扇飞,后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里,借来假扇;二借芭蕉扇,孙悟空变成牛魔王得到真扇,又被牛魔王骗回;三借芭蕉扇,孙悟空请来天兵天将,降伏牛魔王,终于借到芭蕉扇。
【解析】【分析】(1)仔细阅读文段,结合具体的语句,围绕“和气有礼、尊敬长者,自信乐观、不惧艰险,关心民众疾苦,本领高强,神通广大'等作答即可。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fd5bca4ae009581b6bd9ebb8.png)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西游记》中的一段文字。
那________闻得此言,满心欢喜,对大圣道:“圣经云:‘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
’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
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大圣声声道:“愿去,愿去!(1)文中横线处的人物是________(2)《西游记》中孙悟空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________(3)为什么说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西游记》这部小说也许更像一个励志故事?请简要回答________。
【答案】(1)观音菩萨(2)斗战胜佛(3)示例:《西游记》这部小说让我们感受到: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苦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1)选文选自《西游记》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
”文中横线处的人物是观音菩萨。
(2)《西游记》中孙悟空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猪悟能封为净坛使者;沙悟净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封为八部天龙。
(3)题干问《西游记》这部小说更像一个励志故事的原因。
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先说说什么叫励志,“励”字古同“厉”“砺”,有磨炼,振奋的意思。
“志”字最初是“之”字下面一个“心”字,“之”字的意思要去的地方,和心合起来就是心要去的地方就叫做志,现在通俗的讲叫理想。
有一句话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任何一个理想的实现都要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孙悟空的一生就是一部不断战胜自己磨砺意志的过程。
因此他最后成的佛叫斗战胜佛。
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放弃,百折不挠,坚强不屈,勇于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才能成功。
故答案为:⑴观音菩萨;⑵斗战胜佛;⑶示例:《西游记》这部小说让我们感受到: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苦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名著导读练习答案含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名著导读练习答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61a8885f0e7cd185253615.png)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名著导读练习答案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1)冰心的《繁星》《春水》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自然。
(2)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________》;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的文章是《________》。
【答案】(1)母爱;童真(2)狗·猫·鼠;二十四孝图【解析】【分析】(1)《繁星》《春水》是冰心的两部诗集。
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在《繁星》《春水》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
她赞颂母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
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
据此作答。
(2)《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借动物比喻人,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资产阶级反动文人。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据此,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狗•猫•鼠》;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的文章是《二十四孝图》。
故答案为:⑴母爱;童真;⑵狗·猫·鼠;二十四孝图【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在平时阅读中注意积累。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d1eb660242a8956aece499.png)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题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
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问题。
(1)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________;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________。
(2)《父亲的病》一文的最后,叙述了父亲临终时“我”在衍太太的催促下不断大声呼叫父亲的一幕,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说“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感情?(3)《湘行散记》是沈从文创作的散文集,是他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
如《鸭窠围的夜》一文中,雪夜火光的夜渔,那似乎亘古不变的“人与自然的战争”,将他带回“四五千年那个‘过去’”,体验到________的力量。
【答案】(1)阿长(长妈妈);藤野先生(2)懊悔并自责于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
表达了作者每念及此的不安、痛苦,以及对父亲的爱和痛惜。
(3)人性深处保有【解析】【分析】(1)因为阿长不识字,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
鲁迅曾在日本留学读书,认识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
(2)《父亲的病》是鲁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不舍与愧疚之情。
文章最后通过描写衍太太对父亲的痛苦漠然无视“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并催促别人“认真履行职责”(让我们不断大声呼叫父亲),而我们却不知临终父亲的痛苦仍声声呼叫,深深地表达了作者的自责和对父亲的爱。
(3)《鸭窠围的夜》是沈从文20世纪30年代散文代表作《湘行散记》中的第三篇,与全书有着一致的感情基调。
它是一篇游记散文,通过作者旅途中夜宿鸭窠围时一夜间的见闻和思绪,描写了湘西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色和独异的人生形态,寄托了作者深沉的生命感喟。
七年级 语文名著导读练习练习含答案(Word版)
![七年级 语文名著导读练习练习含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b0203ce5b307e87101f696a7.png)
七年级语文名著导读练习练习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作者在《琐记》中提到他喜欢看的一本书是①________;(A.《天演论》;B.《西游记》;C.《三国演义》;D.《山海经》)在《五猖会》一文中写到父亲让我背②________,让我感到痛苦;(A.《三字经》;B.《论语》;C.《鉴略》;D.《幼学琼林》)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③________的照片;(A.孔子;B.孙中山;C.闰土;D.藤野先生)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鞠挞的文章是④________。
(A.《父亲的病》;B.《无常》;C.《五猖会》;D.《狗·猫·鼠》)【答案】 A;C;D;B【解析】【分析】要求学生阅读《朝花夕拾》时,识记相关的内容。
作者在《琐记》中提到他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故选A。
在《五猖会》一文中写到父亲让我背《鉴略》,故选C。
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藤野先生的照片,故选D。
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鞠挞的文章是《无常》,故选B。
故答案为: A 、C 、D 、B【点评】本题考查肯定是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对名著的阅读和基本常识的积累。
2.名著阅读《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都是出自鲁迅散文集《________》中的篇目,都对鲁迅的童年生活有所叙述或提及,请联系这些文章,讲一讲鲁迅的成长经历。
________【答案】朝花夕拾;鲁迅不喜欢猫,并且厌恶生活中与描相似的人。
鲁迅是保姆长妈妈带大的,他们感情很深厚。
当阿长给鲁迅买来他渴求已久的《山海经》后,鲁迅对她又有了新的敬意。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名著导读练习练习含答案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名著导读练习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9f4fba4b35eefdc8d333eb.png)
新初中七年级语文名著导读练习练习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
我问你:铁扇仙在哪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
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
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
”老者道:“固有此说;你们却无礼物,恐那圣贤不肯来也。
”三藏道:“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
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
”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问他要扇子去。
”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
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
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
”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
”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
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
莫当耍子。
”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
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1)结合选文中的语言描写,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
(2)联系原著,概述孙悟空三次借调“芭蕉扇”的经过。
【答案】(1)①说话和气有礼、尊敬长者:悟空与老者对话,尊称“老人家”。
②自信、乐观、不惧艰险:老者提醒借扇途中充满艰险,悟空说“不打紧”。
③关心民众疾苦:悟空借扇“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
④本领高强,神通广大:老者说“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2)一借芭蕉扇,孙悟空先被铁扇公主扇飞,后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里,借来假扇;二借芭蕉扇,孙悟空变成牛魔王得到真扇,又被牛魔王骗回;三借芭蕉扇,孙悟空请来天兵天将,降伏牛魔王,终于借到芭蕉扇。
【解析】【分析】(1)仔细阅读文段,结合具体的语句,围绕“和气有礼、尊敬长者,自信乐观、不惧艰险,关心民众疾苦,本领高强,神通广大”等作答即可。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ff9575b9f3f90f77c61b9a.png)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西游记》中的一段文字。
那________闻得此言,满心欢喜,对大圣道:“圣经云:‘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
’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
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大圣声声道:“愿去,愿去!(1)文中横线处的人物是________(2)《西游记》中孙悟空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________(3)为什么说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西游记》这部小说也许更像一个励志故事?请简要回答________。
【答案】(1)观音菩萨(2)斗战胜佛(3)示例:《西游记》这部小说让我们感受到: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苦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1)选文选自《西游记》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
”文中横线处的人物是观音菩萨。
(2)《西游记》中孙悟空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猪悟能封为净坛使者;沙悟净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封为八部天龙。
(3)题干问《西游记》这部小说更像一个励志故事的原因。
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先说说什么叫励志,“励”字古同“厉”“砺”,有磨炼,振奋的意思。
“志”字最初是“之”字下面一个“心”字,“之”字的意思要去的地方,和心合起来就是心要去的地方就叫做志,现在通俗的讲叫理想。
有一句话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任何一个理想的实现都要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孙悟空的一生就是一部不断战胜自己磨砺意志的过程。
因此他最后成的佛叫斗战胜佛。
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放弃,百折不挠,坚强不屈,勇于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才能成功。
故答案为:⑴观音菩萨;⑵斗战胜佛;⑶示例:《西游记》这部小说让我们感受到: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苦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20f41233687e21af45a9c1.png)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
我问你:铁扇仙在哪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
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
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
”老者道:“固有此说;你们却无礼物,恐那圣贤不肯来也。
”三藏道:“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
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
”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问他要扇子去。
”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
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
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
”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
”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
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
莫当耍子。
”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
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1)结合选文中的语言描写,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
(2)联系原著,概述孙悟空三次借调“芭蕉扇”的经过。
【答案】(1)①说话和气有礼、尊敬长者:悟空与老者对话,尊称“老人家”。
②自信、乐观、不惧艰险:老者提醒借扇途中充满艰险,悟空说“不打紧”。
③关心民众疾苦:悟空借扇“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
④本领高强,神通广大:老者说“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2)一借芭蕉扇,孙悟空先被铁扇公主扇飞,后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里,借来假扇;二借芭蕉扇,孙悟空变成牛魔王得到真扇,又被牛魔王骗回;三借芭蕉扇,孙悟空请来天兵天将,降伏牛魔王,终于借到芭蕉扇。
【解析】【分析】(1)仔细阅读文段,结合具体的语句,围绕“和气有礼、尊敬长者,自信乐观、不惧艰险,关心民众疾苦,本领高强,神通广大”等作答即可。
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0cd2af76c66137ef06199a.png)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西游记》中的一段文字。
那________闻得此言,满心欢喜,对大圣道:“圣经云:‘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
’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
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大圣声声道:“愿去,愿去!(1)文中横线处的人物是________(2)《西游记》中孙悟空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________(3)为什么说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西游记》这部小说也许更像一个励志故事?请简要回答________。
【答案】(1)观音菩萨(2)斗战胜佛(3)示例:《西游记》这部小说让我们感受到: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苦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1)选文选自《西游记》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
”文中横线处的人物是观音菩萨。
(2)《西游记》中孙悟空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猪悟能封为净坛使者;沙悟净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封为八部天龙。
(3)题干问《西游记》这部小说更像一个励志故事的原因。
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先说说什么叫励志,“励”字古同“厉”“砺”,有磨炼,振奋的意思。
“志”字最初是“之”字下面一个“心”字,“之”字的意思要去的地方,和心合起来就是心要去的地方就叫做志,现在通俗的讲叫理想。
有一句话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任何一个理想的实现都要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孙悟空的一生就是一部不断战胜自己磨砺意志的过程。
因此他最后成的佛叫斗战胜佛。
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放弃,百折不挠,坚强不屈,勇于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才能成功。
故答案为:⑴观音菩萨;⑵斗战胜佛;⑶示例:《西游记》这部小说让我们感受到: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苦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 名著导读练习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 名著导读练习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ea91db9283c4bb4cf7ecd1e5.png)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名著阅读(1)阅读小贴士,为下面名著选择合适的腰封。
第一组:①《白洋淀纪事》:②《湘行散记》:第二组:③《猎人笔记》:④《镜花缘》:A.冀中平原的诗意与浪漫,战争年代的人性美与人情美,普通劳动者的胸襟和品性,中华民族的正气和精神。
B.君子国、大人国、歧舌国、女儿国、黑齿国、淑士国等三十余个国家的奇闻异事、风土人情令人目不暇接、忍俊不禁。
想象绚丽斑斓,人物形象鲜明,中国古代有名的“才学”小说。
C.一部深沉奇丽的乐曲:湘西的现实与历史交织,独特的自然世界与别样的生命形态交融,美丽纯净的自然风物背后隐含的无奈与无常.....D.一个俄罗斯作者行猎漫游见闻,19世纪中叶俄罗斯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高尔基称之为“异常优美”的作品。
(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
”....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①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为“嫂嫂”?②罗刹说“坑陷我子”是指哪件事情?(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鲁迅先生活着的时候,给予海婴的教育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多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
他自己生活在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对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
—许广平《鲁迅先生与海婴》请结合《五猖会》或《二十四孝图》中一两件鲁迅先生“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的事,谈谈你对划线句的理解。
【答案】(1)①A;②C;③D;④B(2)①孙悟空与牛魔王是结义兄弟,罗刹是牛魔王的妻子。
②罗刹女与牛魔王的儿子是火云洞的红孩儿,因捉拿唐僧,要吃唐僧肉,被观音菩萨收去做了善财童子。
罗刹女因见不到儿子对悟空怀恨在心。
(3)示例:《五猖会》中鲁迅先生回忆小时候,满怀兴奋,急匆匆要去看迎神赛会,父亲却要幼时的鲁迅背诵《鉴略》,读背后才放他去看赛会,以至于幼年鲁迅看赛会的兴趣全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e9379231126edb6e1a1084.png)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练习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英德在一次讲演中说,《西游记》善于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去讲一些生活哲理。
你从下面这个片段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
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竿。
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
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
断是这畜生弄喧!”(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答案】【示例1】再有能耐的人也有一些无法隐藏的弱点。
【示例2】假象终究是要被人揭穿的。
【解析】【分析】节选部分内容主要写悟空的尾巴不知道该放哪儿合适。
真君因不曾见过庙宇后竖着旗杆这一细节识破了悟空变成的土地庙,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一情节反映出的生活哲理即可。
如:生活经验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
故答案为:【示例1】再有能耐的人也有一些无法隐藏的弱点。
【示例2】假象终究是要被人揭穿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名著的阅读积累与理解。
学生要注意积累,注意对作者、背景、写作特色、人物及故事情节理解;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
要结合选段进行分析理解。
2.《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作者在《琐记》中提到他喜欢看的一本书是①________;(A.《天演论》;B.《西游记》;C.《三国演义》;D.《山海经》)在《五猖会》一文中写到父亲让我背②________,让我感到痛苦;(A.《三字经》;B.《论语》;C.《鉴略》;D.《幼学琼林》)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③________的照片;(A.孔子;B.孙中山;C.闰土;D.藤野先生)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鞠挞的文章是④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名著导读练习练习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白洋淀纪事》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其中,《荷花淀》和《芦花荡》两篇历来被人称道,这两篇文章中,哪一个人物让你印象最深刻?请结合具体事件分析他/她的性格特征。
【答案】示例:水生——有奉献精神,有一种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为抗日付出一切,很少有时间与家人团聚,不顾危险与战友一起在荷花淀里与敌人抗争。
水生嫂——是一个传统、善良的农村家庭妇女,支持丈夫的选择。
对战争的亲身感受,使她对丈夫的抗战事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于是她也投身到抗战的行列中,直接参加保家卫国的神圣事业。
【解析】【分析】《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其中给人印象深刻的是“水生”和“水生嫂”。
水生嫂——女主人公,她是一个传统、善良的农村家庭妇女,尽心尽力地支撑家庭,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
得知丈夫要离家参军,她虽然心里为难,但还是支持丈夫的选择。
对战争的亲身感受,使她对丈夫的抗战事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于是她也投身到抗战的行列中,直接参加保家卫国的神圣事业。
水生——男主人公,是众多抗日人民的一个缩影。
为抗日奉献一切,不顾个人生死,有着一种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芦花荡》叙写了“老头子”送大菱和二菱进苇塘失利和老头子凭水上功夫为大菱报仇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老头子将近六十岁了,他却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出没苇塘,成为一名贡献卓著的英勇的交通员。
故答案为:示例:水生——有奉献精神,有一种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为抗日付出一切,很少有时间与家人团聚,不顾危险与战友一起在荷花淀里与敌人抗争。
水生嫂——是一个传统、善良的农村家庭妇女,支持丈夫的选择。
对战争的亲身感受,使她对丈夫的抗战事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于是她也投身到抗战的行列中,直接参加保家卫国的神圣事业。
【点评】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对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对其中的人物形象要熟悉,解答时要结合人物的描写和叙述进行概括。
2.名著阅读。
(1)……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她”是________。
(2)因为阻止我们吃冰导致我们大半天玩不成,________被我们起了个“肚子疼”的绰号。
()A.沈四太太B.衍太太C.我母亲(3)《藤野先生》中作者放弃学医改学文学的原因是()A.受到日本同学的歧视B.先生不重视自己C.想拯救国民的精神D.生活条件太差【答案】(1)阿长或长妈妈(2)A(3)C【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识记。
选自《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买来《山海经》时的场面,表现长妈妈对“哥儿”的真情关爱,在购买《山海经》这一情节中猛然表露了出来,使作者大受感动,“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以至于对过往所有的抱怨,“从此完全消灭了”,并且对长妈妈“发生新的敬意了”,因为“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识记。
解答此题关键是仔细阅读名著,掌握名著的情节人物形象等知识点,结合知识储备作答。
文句选自《琐记》,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
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
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
(3)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思想转变的掌握。
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在日本仙台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在这段经历中发生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转变:弃医从文。
鲁迅先生开始学医,因为他认为能减轻别人的痛苦,是一种快乐,所以他开始学医;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人们处于一种水深火热之中,受到外国人的欺负,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让他看到中国人的病因不在于医人,而在于医心,所以他决定弃医学文,用他那无形的笔去唤醒中国大众民族的心,来共同抵抗外来侵越者,让中国蒙受雪耻的不平等条约。
故答案为:(1)阿长或长妈妈(2)A(3)C【点评】(1)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识记。
答题时应注意,文句表示长妈妈急于将书交给鲁迅的心情,她自己也想分享一下鲁迅得书的快乐。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或我感到非常吃惊,震动,全身都震悚起来.),被阿长的热忱深深打动。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识记。
答题时应注意,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沈四太太:周家的房客。
(3)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思想转变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鲁迅在《藤野先生》写到,在看电影事件之后, 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他在《呐喊》自序中说:“凡是愚昧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他们的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向提倡文艺运动了。
”看电影事件便是导致鲁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
3.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
请结合情节和作品的具体内容,写出一处能够表现“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答案】《阿长与<山海经>》——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
这体现了作者“温馨的回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的理解。
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较多,温馨的场景是一些体现童真的地方,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理性批判的是一些不合理的存在.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
故答案为:《阿长与<山海经>》——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
这体现了作者“温馨的回忆”。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的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读名著要有自己的体验与感受,“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任选其一谈感受,观点要鲜明,表达要清晰,并结合文章中的具体内容谈,切忌泛泛而论,感受要写得真切。
《朝花夕拾》篇目中理性批判色彩较浓的有:《二十四孝图》——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狗·猫·鼠》——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
阐述作者仇猫的原因。
《五猖会》——对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抨击。
《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
4.阅读名著,完成小题最是书香能致远——即便合上了书本,仍有些文字留在你的记忆中,有些人物触动你的心弦,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与感悟,完成下列表格。
【答案】爱丈夫爱国家;识大体顾大局;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衍太太【解析】【分析】① 水生嫂是一个传统、善良的农村家庭妇女,尽心尽力地支撑家庭,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
对战争的亲身感受,使她对丈夫的抗战事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于是她也投身到抗战的行列中,直接参加保家卫国的神圣事业。
② 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弱国国民,而且对作者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体现他治学严谨,教学认真。
③ 《父亲的病》和《琐记》中的衍太太是一个令人讨厌的人,父亲临终前需要平静,而精通礼节的衍太太却要叫“我”大声唤叫父亲,弄得父亲“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些苦痛”。
她怂恿别人家的孩子在冬天比赛吃冰,或者比赛打旋,而且教唆“我”去偷母亲的首饰变卖,“我”没有偷,她却放出流言来了。
几件极平常的事情,就显示出了衍太太灵魂深处的自私、奸猾。
故答案为:① 爱丈夫爱国家;识大体顾大局;② 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③ 衍太太。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识记。
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在读名著时,要了解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小说人物做的事,对主要故事情节要熟悉,掌握主要人物的姓名籍贯,出身经历,对主要故事情节要熟悉,用概括的语言分条作答。
5.鲁迅在《朝花夕拾》序文中这样写道:“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
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
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
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鲁迅在“时时反顾”什么?结合《朝花夕拾》中的内容,写出两点并分析。
【答案】长妈妈的关爱。
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是一个粗俗、好事而又迷信的农村妇女。
但是,她又是一个热心、善良的,有伟大神力的人。
她可以为鲁迅买到渴求已久的《山海经》,这使鲁迅对阿长充满了尊敬与感激。
每每回想起来,长妈妈的关爱都是童年中最深的温暖。
所以,他用深情的语言,来表达对这位劳动妇女真诚的怀念。
藤野先生的鼓励。
青年鲁迅怀抱着救国梦想,来到异国求学却屡屡受挫。
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在仙台受到“优待”,和“匿名信”事件等经历使得鲁迅深受打击。
鲁迅的老师藤野先生是一个毫无名族偏见的人,他耐心地帮助鲁迅添改讲义、修改解剖图、并关心鲁迅的实习生活。
这些关爱,让在异国他乡倍受冷落的鲁迅,感觉到一份切实的温暖,重新燃起斗志。
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迎神赛会等家乡有趣的习俗等等。
(答到两点,并结合内容分析即得满分)【解析】【分析】《朝花夕拾》充满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鲁迅时时反顾的就是温馨的记忆,答题时要结合《朝花夕拾》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如“百草园”是鲁迅儿时的乐园,这里有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还有神秘的传说故事等。
答题时要结合这部名著中的内容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长妈妈的关爱。
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是一个粗俗、好事而又迷信的农村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