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荷兰建筑师冉·库哈斯的设计风格

合集下载

中央电视台大楼 设计理念

中央电视台大楼 设计理念

中央电视台大楼设计理念
中央电视台大楼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其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现代建
筑的创新与传统的结合。

该建筑由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设计,其独特的外观和先进的技术使其成为了北京的地标之一。

中央电视台大楼的设计理念体现了现代建筑对环境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建筑外观呈现出了一个倒“L”形状,这种造型既具有现代感又融入了中国传统的
建筑元素。

大楼的外墙采用了玻璃幕墙,使建筑看起来轻盈而透明,同时也提供了充足的自然光线,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此外,建筑的结构设计采用了先进的技术,使其能够抵御地震和强风等自然灾害,保障了大楼的安全性。

在设计理念上,中央电视台大楼还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建筑
外观的倒“L”形状被解释为“中国式的门洞”,这是对中国传统建筑“四合院”
中门洞的重新诠释。

大楼内部的设计也充分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室内装饰和艺术品的摆放等,使其成为了中国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典范。

中央电视台大楼的设计理念不仅在建筑外观上体现了现代与传统的结合,更在
功能和技术上体现了对环境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中央电视台大楼的设计理念将继续影响着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并成为了中国建筑界的一颗明星。

漂浮逸动的精灵——解读库哈斯的达尔雅瓦住宅建筑

漂浮逸动的精灵——解读库哈斯的达尔雅瓦住宅建筑

【城市建筑研究】建筑技术的进步并未改变人们对居住空间的认知,走廊串联空间仍是最受青睐的传统模式。

然而,三十年前库哈斯的一件建筑作品———达尔雅瓦住宅,却打开了住宅设计的新思路。

库哈斯是建筑界一个饱受争议的建筑师,在世纪交替之际,这位荷兰传奇建筑师被授予建筑界的最高桂冠———普利兹克建筑奖,以肯定他在近三十年设计生涯中的贡献。

而在获得至高荣誉的同时,这位建筑家的作品也因为过于激进的理念广受非议。

在库哈斯的建筑设计中,达尔雅瓦住宅称得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之一,这位反传统的建筑师似乎以一己之力打破了人们对传统住宅空间的思维桎梏。

一、多重身份的建筑狂人:从记者、导演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是一位拥有多重身份的建筑师与理论家。

身兼多职的从业经历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同时对他的建筑创作与理论研究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库哈斯在高中毕业时选择了记者作为第一职业,这是青年库哈斯树立自己世界观的初步实践。

通过记者的身份库哈斯接触到了例如建筑师柯布西耶等欧洲炙手可热的人物,这些人或多或少对库哈斯的世界观产生了影响。

青年时代的库哈斯对电影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工作之余,库哈斯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了业余的电影社团。

在社团中,库哈斯和他的组员们一致认为电影的制作应是一项集体的工作,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这样的工作方式与日后库哈斯所倡导的取消建筑师作为形式缔造者的角色以及提倡团队精神和集体合作之间也有着相似之处。

[1]1968年,因为发表了一系列题为“性在荷兰”的纪实报道,库哈斯受到了部分读者的强烈抨击,于是他一怒之下决定放弃记者和导演的工作,前往伦敦学习建筑,同时也将电影带进了他的建筑世界。

漂浮逸动的精灵———解读库哈斯的达尔雅瓦住宅建筑殷杨子剑摘要:文章从形式生成和空间营造方面对达尔雅瓦住宅进行解读,旨在探讨建筑空间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库哈斯建筑哲学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在达尔雅瓦住宅中均有所体现,通过对整体的分割、契合、错位、叠合、重组使结构消隐于空间、融合于形式,为当代住宅的空间生成与形式表达提供了新的可能。

建筑结构选型案例分析-CCTV新大楼

建筑结构选型案例分析-CCTV新大楼

主要建筑作品: 法国图书馆(1981年)、拉维莱 特公园(1982年)、波尔多住宅 (1994年)、荷兰驻德国大使馆 (1997年)、纽约现代美术馆加 建(1997年)、西雅图图书馆 (1999年)、中央电视台新楼 (2002年)、广州歌剧院(2002 年)等。

了解世界的窗口
该建筑主要由主楼、电视文 化中心及附属配套设施组成。 主楼屋顶最高处标高234米,比 目前北京市最高建筑———京 广中心高20多米。从外观上看, 央视大楼由两栋倾斜的大楼作 为支柱,在悬空约180米处分别 向外横挑数十米“空中对接”, 形成“侧面S正面O”的特异造型, 犹如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
雷姆· 库哈斯
雷姆· 库哈斯(Rem Koolhaas), 1944年11月17日出生于荷兰鹿特 丹,早年曾从事剧本创作并当过 记者。1968-1972年转行学建筑, 就读于伦敦一所颇具前卫意识的 建筑学院Architecture Association。 1972至1979年间,他曾在当时建 筑界很知名的Ungers事务所以及 Peter Eiserman的纽约城市规划/ 建筑研究室工作过,同时也在耶 鲁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执 教。1975年,库哈斯与其合作者 共同创建了OMA事务所,试图通 过理论及实践,探讨当今文化环 境下现代建筑发展的新思路。 1978年,库哈斯出版《癫疯的纽 约——曼哈顿的宣言》一书之后, 几乎花了二十年不停地建筑,努 力实现或证实他早年在书中所提 出的建筑理想和宣言,特别是外 表与内在行为简单分裂论 。
2007年12月8日,首批7个节点实现对接
2007年12月26日,两座主楼对接 2009年1月,大楼竣工
施工图片
施工图片——基础施工
施工图片——立面幕墙的施工(右)

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研究

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研究

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研究莱姆·库哈斯(Rem Koolhaas),作为当代建筑界的重要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创作理念闻名于世。

他是一位荷兰建筑师、教育家、城市规划师和作家,以其大胆的设计和对现代建筑的重新定义而著称。

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不仅得到了建筑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而且对后来的建筑师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

首先,库哈斯提倡“反常规”和“意外性”作为建筑创作的核心理念。

传统的建筑往往强调对“规则”的遵守,但库哈斯却坚持打破这种限制,提出了一种更为自由和开放的建筑形式。

他试图通过设计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和功能来引起观众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他的作品中常常使用非传统的材料和结构,创造出独特的建筑表达。

这种反常规的设计思想使得库哈斯的建筑作品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其次,库哈斯强调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他认为建筑不仅仅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城市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部分。

因此,他试图通过设计建筑群体、城市规划和公共空间来创造一个更加人性化的城市环境。

他关注城市的社会和文化变革,追求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城市的各种元素。

他所提倡的理念是,建筑应当与城市密切联系,在整体上为城市环境做出贡献。

第三,库哈斯强调建筑的功能和使用。

他认为建筑是为人们服务的,建筑设计应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期望。

库哈斯把人的活动和行为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注重人与建筑之间的互动关系。

他的作品中常常充满了灵活的使用空间和多功能的设计。

他试图为不同人群提供适宜的空间,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也鼓励人们去发掘建筑的潜力和可能性。

最后,库哈斯强调建筑表达和意义的重要性。

他认为建筑应该是有意义的,并且能够与人们产生共鸣和联系。

库哈斯试图通过建筑表达自己的理念和观点,传递一种独特的文化和哲学。

他的作品中常常包含丰富的象征意义和隐喻,引起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他希望人们通过建筑的观赏和体验,能够对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库哈斯

库哈斯

拉维莱特公园是纪念法国大 革命200周年巴黎建造的九大工程之一 ,拉 维莱特公园建造于“解构主义”这一艺术流 派逐渐被广大设计师认可的年代。拉维莱特 公园向我们展示了法国的优雅、巴黎的现代、 热情奔放,具体到音乐、绘画、雕塑等,甚 至还有被认为是最优雅的语言——法语的展 示。
• 波尔多住宅是一座位亍法 国波尔多市郊的民宅,由 荷兰建筑师雷姆· 库哈斯及 其事务所OMA亍1994年 设计,建筑1998年竣工。 上下三层,一二层多使用 玻璃幕墙,三层为私密性 较强的主卧室和儿童房。
位于朝阳区东三环中路 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 地上层数:51层 45层 地下:3层 最高建筑约230米 塔楼主体成84度角倾斜 总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
图 书 馆 外 观
西雅图公共图书馆由荷兰建筑 师雷姆· 库哈斯(Rem Koohas) 所设计的西雅图公共图书馆 TheSeattle Public Library不 仅获选为时代杂志2004年的 最佳建筑奖,2005年美国建 筑师协会的杰出建筑设计奖 (AIAHonor Awards)还赢 得了纽约客杂志的高度赞誉, 被称为“本时代修建的最重要 的新型图书馆”。
广州市歌剧院由世界著名设计师扎哈· 哈迪德(英国)主 持设计,位于珠江新城J4地块。其外形如“圆润双砾”, 就像置于平缓山丘上的两块砾石,在珠江边显得十分特 别。由于采用钢-钢砼混合结构,预计用钢量将超过 12000吨(未考虑深化设计时增加的各类节点板、支座板 及辅助构件),相当于中国国家大剧院穹顶用钢量6750 吨的两倍。
高度直觉的结构主义
——雷姆· 库哈斯
雷姆.库哈斯1944年生于鹿特丹,幼年 在印度尼西亚度过,后来移居阿姆斯特丹, 曾经做过记者和电影剧本撰稿人。库哈斯 曾在伦敦建筑联合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 学习建筑。1975年,他与艾利娅.曾格荷 里斯、扎哈.哈迪德一道,在伦敦创立了 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简称为 OMA),进行全世界各地的建筑设计与城 市规划。目前,OMA的总部设在荷兰鹿 特丹,库哈斯目前是OMA的首席设计师、 哈佛大学教授。近年来,他又成立了 AMO以研究OMA。 雷姆.库哈斯重要的建筑作品包括:法 国图书馆(1981年)、拉维莱特公园(1982 年)、波尔多住宅(1994年)、荷兰驻德国 大使馆(1997年)、纽约现代美术馆加建 (1997年)、西雅图图书馆(1999年)、中央 电视台新楼(2002年)、广州歌剧院(2002 年)等。

库哈斯综述

库哈斯综述

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的建筑理论及作品专业:2011级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姓名:杨勇涛学号:1101214345一、前言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当代西方社会文化日益呈现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各种新的思想新的理论层出不穷。

一元的文化结构早已经被打破,新的权威远没有建立,并且可能永远也再无法建立。

但是在谈及当代建筑领域里的大师或者建筑理论新的发展时,库哈斯是我们不可能回避的一个话题。

与其他的普利茨克奖获得者不同,库哈斯不仅因他的作品来影响世界建筑界,也因他的思想持续地给整个行业带来震撼。

但是,对于库哈斯的评价从来不是一边倒的叫好,他特立独行,毁誉参半。

有人赞扬他的建筑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对城市的关注、重拾了对社会的责任、规避了对形式的无节制追求。

有人则谴责他对形式无节制的新现代主义式回避、近乎卡通似地还原图解、廉价甚至是丑陋的结构。

但是众说纷纭之下,到底怎样的描述最接近那个最真实最本质的库哈斯?到底如何研究,才能真正地理解库哈斯的建筑和他理论?借着文献阅读的课程要求,笔者选取了库哈斯作为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对象。

通过阅读库哈斯的相关著作、研读他的部分作品以及第三方的研究成果,笔者对于库哈斯获得了一定的了解。

但无论是提纲挈领地概述库哈斯的建筑理论还是深入重点地解读库哈斯的建筑作品,相信都无法呈现一个完整的、完全正确的库哈斯。

本文仅就自己的研读做一个成果的报告,尽己之力来描述库哈斯理论及其作品。

二、主题1、雷姆•库哈斯的生辰年表1944年11月17日,出生于荷兰的鹿特丹市。

1952年,8岁时随左翼的父亲迁居于独立后的原荷兰殖民地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

1956年,12岁时返回荷兰,定居于阿姆斯特丹。

1963年,高中毕业,选择的第一份工作是担任《海牙邮报》的记者,开始了5年的记者生涯。

1968年,24岁是库哈斯事业的转折点,他放弃了记者和剧作家的工作,前往伦敦的建筑协会学院开始学习建筑。

1972年,28岁的库哈斯从AA毕业,远赴美国的康奈尔大学进行研究。

著名建筑师作品的风格特征分析

著名建筑师作品的风格特征分析

著名建筑师作品的风格特征分析在建筑界,曾经涌现过许多杰出的建筑师,他们用自己的设计作品创造出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师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对后来的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著名建筑师的作品为例,来分析他们的风格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作品。

赖特是20世纪初美国最杰出的建筑师之一,他致力于将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中。

他的作品以横向流线和大量自然材料的使用为特点,营造出了一种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感觉。

赖特的代表作品包括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的罗比-豪斯和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

这些建筑以其简洁的线条和独特的造型,对后来的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看看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的作品。

安藤忠雄以其独特的空间布局和创新的结构设计而闻名。

他的建筑作品经常采用几何形状的组合,借助光线和材料的变化营造出丰富的空间感。

安藤忠雄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东京都港区的六本木之丘,这里有一系列由建筑、景观和艺术品组成的复合体。

安藤忠雄通过创造性地利用空间和材料,打破了传统建筑的边界,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而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则以其前卫的设计理念和强调功能性而著名。

雷姆·库哈斯是现代主义建筑团体“毕卡索”创始人之一,他的作品通常以简洁的几何形状、大面积的玻璃和金属结构为特点。

库哈斯的代表作品包括荷兰鹿特丹的市政厅和美国纽约的康奔斯艺术中心。

这些建筑的外观简洁大胆,内部空间灵活多变,体现了库哈斯追求功能性和现代化的设计理念。

另外一个备受瞩目的建筑师是中国的伍德.迈斯特和SOM事务所。

伍德.迈斯特是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北京的鸟巢以及上海的东方明珠塔。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创新的结构设计而闻名,展现了中国现代建筑的风采。

而SOM事务所则以其大型建筑项目而闻名,如美国纽约的自由塔和迪拜的哈利法塔。

这些建筑的设计融合了创新的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成为了现代城市的地标。

库哈斯作品介绍——波尔多住宅

库哈斯作品介绍——波尔多住宅
a .人的活动方式--------来自社会的影响; b .建筑创作方式的变革。
2.新奇的荷兰式的形式。这一点给予他的惊人的创造力有关,又与他受过的训 练、感受的文化传统有关。毋庸多论。
3.建筑手法上,库哈斯早期受荷兰风格派的影响,对穿插的墙面很感兴趣。而 后又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爱用体块的组合,并积极利用建筑的必然元素(常 为楼梯),创造出有时髦的感染力的空间。在室内喜用超现实主义的画作对墙 面进行装饰。在大体块的处理,雷姆·库哈斯作品上,常用玻璃幕墙,并且在竖 直方向上,墙面常为倾斜一定角度或折现状的。
波尔多别墅——圆窗
瑞姆•库哈斯
REM KOOLHAAS’S ARCHITECTURE
瑞姆•库哈斯
波尔多别墅——结构
REM KOOLHAAS’S ARCHITECTURE
住宅的结构设计也颇为独特。因二层立面几乎全部是玻璃幕墙,无
红色部分为主要结构
法承载三层混凝土结构的巨大重量,设计师在地下埋设重物,通过 钢索牵拉位于楼顶的横梁,利用杠杆原理,支撑起匸形的混凝土结
波尔多别墅——升降机
瑞姆•库哈斯
REM KOOLHAAS’S ARCHITECYURE
升降平台与光线
升降平台与男主人活动范围
波尔多别墅——升降机
瑞姆•库哈斯
REM KOOLHAAS’S ARCHITECTURE
波尔多别墅——升降机
瑞姆•库哈斯
REM KOOLHAAS’S ARCHITECTURE
「既然你的双腿已经离开了大地,我要你的栖居地,也离开大地,让房子,成为你的伴 侶,但我给予你,那个你眷恋的风景。」
波尔多别墅——设计概况
瑞姆•库哈斯
REM KOOLHAAS’S ARCHITECTURE

建筑师:雷姆·库哈斯人物简介

建筑师:雷姆·库哈斯人物简介

• 大学期间:积极参与建筑设计竞 赛,展现出卓越的设计才能 • 毕业设计:以**“城市扩张”**为 主题,探讨了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
1978年与荷兰建筑师 艾利亚·贝尔塔·弗米尔 (Elia Bergamo)共
同创立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OMA)
• 初创时期:以**“荷兰风格派”**
雷姆·库哈斯对中国建筑设计的启示与影响
强调建筑与城 市的共生,关 注城市的发展、 环境和人文等 多方面因素
01
• 通过**“高密度、高透 明”**的设计手法,实现建筑 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倡导解构主义, 强调建筑结构 的多样性和不
确定性
02
• 通过**“拆解、重组”**的 设计手法,展现建筑的多维度 和开放性
03 “新古典主义”
• 受到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等艺术风格的影响,强调建筑的 美学和历史价值 • 通过**“古典元素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实现建筑的 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雷姆·库哈斯的设计风格特点
高强度、高透明
• 通过**“开放式、多层次”**的空 间设计,实现建筑的高强度和高透明 • 强调建筑与城市的紧密联系,展现 现代建筑的开放性和创新性
• 初创时期:以**“荷兰风格派”**
为设计理念,注重功能与美学的结

• 发展阶段:逐渐形成独特的
**“库哈斯风格”**,成为当代建筑
界的领军人物
雷姆·库哈斯的重要建筑作品与荣誉
• 1985年设计的荷兰鹿特丹鹿特丹中央火车站 • 项目背景:作为鹿特丹市的地标性建筑,需要在城市中心地带实现交通、商业和文化等多重功能 • 设计特点:采用**“高强度、高透明”**的设计理念,展现了现代建筑的开放性和创新性 • 荣誉:获得荷兰国家建筑奖

库哈斯住宅建筑赏析

库哈斯住宅建筑赏析

库哈斯住宅建筑赏析库哈斯住宅建筑是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它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元素,以其简洁、大胆和富有个性的设计而闻名。

这种建筑风格通常被用于独立住宅、度假别墅和豪华公寓,其设计理念是为了创造一个舒适、现代和具有个性的居住空间。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库哈斯住宅建筑进行赏析,探讨其设计特点、历史背景和影响。

库哈斯住宅建筑的设计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简洁、现代、大胆和富有个性。

这种建筑风格通常采用简洁的线条和几何形状,强调对称、平衡和比例。

建筑外观常常采用现代材料,如玻璃、钢和混凝土,以营造出简洁、明快的空间感。

此外,库哈斯住宅建筑还注重室内外空间的连续性,通过大面积的玻璃窗和宽敞的露台,将室内空间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库哈斯住宅建筑的设计理念源于20世纪初期的现代主义运动,该运动提倡摒弃传统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追求简洁、功能和现代性。

库哈斯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通过其作品向世人展示了现代建筑的新理念和新风貌。

他的建筑作品以其简洁、大胆和富有个性的设计风格,深受当时的建筑界和公众的喜爱。

库哈斯住宅建筑对当代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简洁、现代和大胆的设计理念,激发了许多建筑师对建筑风格的探索和创新。

在当今的建筑设计中,库哈斯的设计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许多建筑师在设计中借鉴了库哈斯的设计理念,创造出了许多富有现代感和个性化的建筑作品。

库哈斯住宅建筑的赏析,不仅仅是对其设计特点和历史背景的了解,更是对其对当代建筑界的影响和启发的思考。

通过对库哈斯住宅建筑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趋势,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当代建筑作品的设计理念和风格特点。

总之,库哈斯住宅建筑以其简洁、现代、大胆和富有个性的设计风格而闻名,其设计理念源于现代主义运动,对当代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库哈斯住宅建筑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趋势,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当代建筑作品的设计理念和风格特点。

建筑大师分析-库哈斯

建筑大师分析-库哈斯

主要作品简介 • 伊利诺理工学院学生活动中心
库哈斯将跨越伊利诺理工学院学生 活动中心的捷运围上一个椭圆形的 隧道,这样的处理手法着实打破了 一般建筑体验的范畴。 伊利诺理工学院学生活动中心是一 座9300平方公尺的单层建筑,使用 机能包括:会议中心、娱乐中心等。 库哈斯以「路径」的概念打造学生 活动中心,在他眼里学生活动中心 是学生来回校园间的一个歇脚处。 在那儿可以坐下来读书、躲雨等。 库哈斯以连续的缓坡相互交错穿越 来突显学生活动中心的「路径」功 能,而把部分功能的地板下沉。此 外,室内还有许多大型的平面设计, 如密斯——创办人头像,以及放大 的符号人等构成的墙面,更增添了 活动中心的特殊性与趣味性。
——达尔雅瓦别墅
总结
2、库哈斯对材料的运用似乎是不讲究的堆砌。
金属 混凝土 玻璃 钢
——达尔雅瓦别墅
总结
3、结构方式的多样性。达尔雅瓦建立的则是断裂的、多元的空间结构,空 间的使用方法和空间感受具有相当的可变性。
方柱 角柱
斜柱

圆柱
——央视大楼
央视大楼 大楼新旧址 大楼位于CBD 大楼西面是北京故宫
我们的思考
从功能上讲 按库哈斯的说法是“一个所谓的‘环’企图联系各个部门,创造所谓集体精神的 期望。但伊东丰雄一个水平扩展的直径300米的大圆盘,足以以一层的的面积涵盖几块 功能,增加了员工互相交往沟通的可能性。因为水平体系的交往机会和粘合性远远大 于垂直体系,并有极大的自由度,具备了扩充与变更的弹性,比起库哈斯的“环”要 更加合理得多。牺牲功能和结构为代价以达到某种形式的目的。 从技术上讲 这座建筑存在很大难度。建筑外形就像是一只被扭曲的正方形油炸圈;两座竖立 的塔楼向内倾斜,倾角很大;塔楼之间被横向的结构连接起来,总体形成一个闭合的 环。这样一种回旋式结构在建筑界还没有现成的施工规范可循。 从造价上讲 现在这幢大楼的造价已经翻了一番,从原来的50亿上升到100亿。但现在还未完工, 由于外露的结构需要长期维护,所以除去造价,之后每年的维护费用也让人难以想象。 从文化上讲 这是一座标新立异的建筑,前无古人,没有继承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是对建筑 界的传统观念的一种挑战,备受争议。

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研究

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研究

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研究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研究导语:莱姆·库哈斯(Rem Koolhaas),荷兰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作家,1995年获得普利兹克奖,以其独特而大胆的建筑创作理念而闻名。

本文将探讨其创作理念的主要特点,以及其对当代建筑发展的影响。

一、莱姆·库哈斯的建筑观念莱姆·库哈斯的建筑观念非常前卫和反传统。

他认为建筑应当呼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而不仅仅是规范化、重复性的产物。

首先,库哈斯强调建筑作为社会和文化活动的媒介。

他认为建筑应该超越其单一的功能性,成为创新和变革的力量。

建筑应当反映出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积极引领社会进步。

其次,库哈斯关注城市和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他强调城市是一种“机会的机器”,应当为不同的人群提供各种机会和活动空间。

他倡导开放性和多样性的城市规划,使城市成为一个适应性强、包容性广泛的空间。

最后,库哈斯强调建筑与技术的结合。

他认为当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创新的建筑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建筑师应当充分把握科技的优势,实验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建筑形式和空间体验。

二、莱姆·库哈斯的建筑作品1. 集成性和剧场效果库哈斯的建筑作品常常带有剧场效果,力求给予人们不同寻常的体验。

例如北京CCTV总部大楼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卷曲的外观成为北京的城市地标,并赋予城市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象征意义。

2. 可变性和适应性库哈斯关注建筑的可变性和适应性。

他提出“杆状城市”理念,认为城市可以像竹子一样生长和变化,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

此外,他还提出了“滑动建筑”的概念,即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应当是动态而非静态的。

3. 融入当地文化和环境库哈斯的作品不同地方不同,并力求与当地文化和环境融为一体。

例如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库哈斯设计的卡塔尔国家图书馆融入了穆斯林建筑元素,并通过巧妙的设计使图书馆成为城市文化的中心。

三、莱姆·库哈斯的影响1. 建筑历史的更新库哈斯的建筑观念对建筑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推动了建筑创作的更新和创新。

库哈斯作品

库哈斯作品

02
库哈斯建筑设计理念与风格
库哈斯建筑设计理念的内涵
01
库哈斯主张“建筑是城市的器官”
• 认为建筑应该与城市环境紧密相连
• 建筑应该为城市提供功能和服务
02
库哈斯强调“没有固定的风格”
• 认为建筑师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 反对固守传统和风格
03
库哈斯倡导“批判性思维”
• 认为建筑师应该具有批判性思维,对现实社会进行反思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
• 2001年至2006年设计
• 位于北京,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总部
• 库哈斯采用了象征性的建筑语言,展现了现代建筑的张力
巴塞罗那公寓
• 1989年至1993年设计
• 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是库哈斯的代表作之一
• 采用不规则形状,展现了现代建筑的创新与多样性
库哈斯在建筑界的地位与影响
技术

• 将现代建筑元素融入历
史建筑中
• 实现了历史与现代的和
谐共存
库哈斯的商业建筑设计: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简介
库哈斯的设计理念
库哈斯的建筑作品
• 位于中国北京
• 采用了象征性的建筑语言
• 大楼采用了不规则形状
• 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总部
• 展现了现代建筑的张力与活力
• 采用了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
库哈斯的应对策略
• 如何在追求创新的同时,满足实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
• 强调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 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地域性和文化特色
• 融入当地的文化和环境
• 采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材料,降低成本
库哈斯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库哈斯将继续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解构主义建筑代表人物气其作品

解构主义建筑代表人物气其作品

解构主义建筑代表人物气其作品解构主义建筑是一种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建筑风格,其核心理念是反对传统建筑设计的规则和秩序,强调建筑设计的无序、动态和多元。

以下是一些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1.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扎哈·哈迪德是解构主义建筑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她的设计风格充满了流动性和动态感,具有很强的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

她的作品包括广州大剧院、南京青奥中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

2.库哈斯(Rem Koolhaas)库哈斯是荷兰建筑师和建筑评论家,也是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设计风格充满了颠覆和创新,强调建筑设计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他的作品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址、荷兰国家博物馆、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等。

3.埃森曼(Peter Eisenman)埃森曼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也是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设计风格强调建筑结构的无序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空间和形式的多元性。

他的作品包括西班牙毕尔巴鄂市公共艺术博物馆、美国费城唐人街保护与发展规划等。

4.格里芬(Michael Graves)格里芬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他的设计风格充满了幽默感和卡通色彩,也具有很强的解构主义特征。

他的作品包括波特兰市政厅、迪士尼总部大楼、美国驻德国大使馆等。

5.哈林(Eduardo Kamin)哈林是阿根廷建筑师和设计师,他的设计风格充满了颠覆和创新的元素,以及很强的文化和历史意识。

他的作品包括阿根廷国家大剧院、智利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巴西圣保罗国际机场等。

总的来说,解构主义建筑代表了一种反对传统设计理念的创新思潮,其作品强调无序、动态、多元和开放性。

这些代表人物的设计思想和作品对后来的建筑设计和建筑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挖掘与变换——看R·库哈斯与他的两个建筑设计作品

挖掘与变换——看R·库哈斯与他的两个建筑设计作品

挖掘与变换——看R·库哈斯与他的两个建筑设计作品来源: 作者:林源时间:2005-1-10 12:58:57 浏览:183摘要: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获得了2000年度的普利茨凯奖。

作为著名的OMA的创立者之一和核心人物,他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建筑作品,涵盖了人类活动的诸多领域。

“Y2K”私人住宅和波多音乐厅是库哈斯最近的两个作品,具有他在城市与建筑方面的成熟经验和鲜明的个人化的工作方式。

2000年5月,在耶路撒冷,第23届普利茨凯奖PritzkerPrize被授予了雷姆·库哈斯RemKoolhaas,这位在建筑界里活跃多年、一向被视为先锋式人物的荷兰人也因此而成为千禧年里最令人瞩目的建筑师。

雷姆·库哈斯1944年生于鹿特丹,在印度尼西亚度过童年时代。

他是作为报纸撰稿人和电影制作人开始其职业生涯的,直到1972年他从伦敦建筑学院London'sArchitecturalAs-sociation毕业才开始闯入建筑界。

毕业后他接受了哈克尼斯基金HarknessFellowship的资助到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University学习,然后成为纽约P·埃森曼的建筑与都市研究所InstituteforArchitectureandUrbanStud-ies的访问成员。

在纽约工作、研究的几年时间里,他对这座城市发生了强烈的兴趣。

1978年,他出版了多年里潜心钻研的成果——《狂谵的纽约——反曼哈顿宣言》DeliriousNewYork ARetroactiveManifestoforManhattan凭借此书,他以城市理论家的身份在业内崭露头角,并充分显示出作为一个出色作家所具备的潜质和才能。

1975年,库哈斯和E·赞克海里斯E·Zenghelis及画家Z·赞克海里斯Z·Zenghelis 、M·弗里赞道普M·Vriesendorp在伦敦创立了OMA TheOfficeforMetropoli-tanArchitecture,即“大都会建筑事务所”。

经典建筑分析-波尔多住宅(库哈斯)

经典建筑分析-波尔多住宅(库哈斯)
库哈斯在这里运用的手法都打破了现代主义运动初期的过于严整呆 板, 清教徒般的设计法则,使其设计更加具有人性的关怀。这些正是我们 应该从他的设计中吸取的东西。
35
2020/5/6
西南立面 东北立面
上 到混凝下土 从

玻璃

磨砂玻璃 半虚半实
独特的开窗方式
2020/5/6
夜景
Summary
总结
这房子里的家庭经历在库哈斯的设计中被成了诠释生命的不稳定性 和对偶性。对于丈夫,他经历了这种不稳定,现在是他自己的一部分。 像脐带的作用对于母亲和婴儿一样,传递它的营养;电梯平台连接的丈 夫的房子,给他自由。
电梯与家具墙
电梯齐平三层楼板效果, 变化空间使用功能---书房
变化空间使用功能---卧室
变化空间使用功能---交通
25
結構分析
2020/5/6
2020/5/6
结构师巴尔蒙德的结构概念演变
结构示意草图
The use of materials and treatment
of details
材料的運用及細部的處理
结构分析
库哈斯设计了这个房子,或者实际上说,3个相互叠加的房子。波尔多 住宅采用了水平而非垂直的线条,将住宅设计成为一个"夹心三明治"。 这也恰恰是我看到这个建筑时留下的第一印象
地下部分的弧形墙体,向内开挖的储藏空间,使它看起来更像一个洞 穴,可以给生活在轮椅上的丈夫提供额外的安全感觉。二层是全家人 的起居空间,一半在外一半在内,室内部分四面以玻璃维护,完全开 放。三层卧室部分三面被带有圆形窗口的红褐色砼tong(混凝土)包 裹一面开落地窗,十分封闭。内部空间被一道玻璃走廊分隔成主人卧 室和子女卧室。其中子女部分又被两道斜墙分隔出两间卧室和一个公 共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荷兰建筑师冉·库哈斯的设计风格解读荷兰建筑师冉·库哈斯的设计风格作者:佚名
时间:2008-7-7
浏览量:
冉·库哈斯,1944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早年曾从事剧本创作并当过记者。

1968-1972年转行学建筑,就读于伦敦一所颇具前卫意识的建筑学院ArchitectureAssociation。

从那时起,他对当代文化环境下的建筑现象就开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兴趣。

1972年,Harkness研究奖学金使他得以在美国生活和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

1972至1979年间,他曾在当时建筑界很知名的Ungers事务所以及PeterEiserman的纽约城市规划/建筑研究室工作过,同时也在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执教。

1975年,库哈斯与其合作者共同创建了omA事务所,试图通过理论及实践,探讨当今文化环境下现代建筑发展的新思路。

冉·库哈斯的许多研究,包括建筑作品都令人不解甚至迷惑,但不能不说他是当今最富有浪漫及乌托邦色彩的建筑师,是建筑师中的艺术家。

他之所以引起许多青年学生或建筑师莫名的崇拜,无疑与他旗帜鲜明地维护现代主义精神,具有无限创造激情有很大的关系。

早在1978年,库哈斯就将关于”纽约”这个城市的研究,纳入《癫疯的纽约--曼哈斯的宣言》一书中。

在这本书里,他设计了一系列虚构的”故事”,如:囚禁中的城市、斯芬克斯旅店、福利宫殿大厦、游泳池的故事。

他想证明,即使是建筑上最不重要的细节,它所展现的永久性和大都会不断变更的不稳定性也是互不相容的。

在这场冲突中,大都会无疑是胜利者。

在这个事实不断渗透的现实中,建筑被降格至一件玩物的位置上,它不过是历史和记忆幻影的装饰载体。

在曼哈顿,这个冲突用一种聪明的方法解决了:一座变化发展的建筑都应具备纪念性的氛围和内在操作的不稳定性这样的双重关系。

它的室内是不同计划和活动的动态组合,不断改变,但又独立于建筑外表。

曼哈顿的”天才”之处在于建筑外表和其内部表现之间的简单分裂,它保留了建筑外部形象的完整性,这才是曼哈顿真正的迷人之处。

这个观点所展现的大都会”拥挤文化”不再是令人遗憾和不可原谅的,而是充满机会和所有潜在可能性的令人兴奋的文化现象。

这本书透视出冉·库哈斯乐观的现代主义精神,以及对当今一切文化现象宽容的接受。

它奠定了冉·库哈斯作业名尚未有一件建筑作品的梦想建筑师地位,也改变了我们这一代青年建筑师对城市、对建筑的
传统理念,如果说二十年代的前辈建筑大师勒·柯布西埃所写的《走向新建筑》是本世纪初工业社会的建筑宣言,那么《癫疯的纽约》则是本世纪末消费社会的建筑与都市宣言,带来的是与前者同样的社会震撼力。

《癫疯的纽约》之后,库哈斯几乎花了二十年不停地建筑,努力实现或证实他早年在书中所提出的建筑理想和宣言,特别是外表与内在行为简单分裂论。

在外表上,库哈斯试图给人一种漫不经心的轻松的感觉,并没有对内部发生的一切有任何的暗示;而实际上,他却对其内部展示的”空”表现了极大的热情。

建筑与都市内的”空”并非”真空”,他要给你一切的可能性,调动你的激情,幻想”虚无”。

他要创造一种让你有无限欲望,要进去窥视的”空”,在建筑和大都会的空间里去创造一种拥挤的文化。

正如勒·柯布西埃、马塞尔·杜尚曾经给后人设下的无数令人迷幻的陷井一样,库哈斯这位天才建筑师也给我们这代人设下了迷人的圈套:
.VillaDall’Ava住宅
毫无疑问,冉·库哈斯对希望生活在这座玻璃盒子里面的主人们产生了好奇心。

而所有的以上片段只是这种好奇心贯穿于整个漫长的建筑构造过程中的一种故事性的积累。

,Lille
无修饰的木夹板、镀锌铁皮、未作表面处理的混凝土、裸露的荧光管,这一切均无娇造作之感。

库哈斯在自己的建筑作品里对于细节大样或多或少显得轻松自如,并愿意去使用这些很便宜的材料,只是”淡淡”地流露出对建筑的关注,库哈斯自认是一个没有风格的建筑师,不像当今红透半天Richardmeier或FrankGehry。

他认为没有风格并不是件坏事。

他对形体”视而不见”,只对”形体”内的拥挤现象有兴趣。

解读荷兰建筑师冉·库哈斯的设计风格作者:佚名
时间:2008-7-7
浏览量:
这是冉·库哈斯”没有物质的拥挤”论点的代表作。

在这里他只是简单地复制一个”自然”,用最少的,没有特色的建筑语言加上不确定的计划去创造一片”布满社会工具的密集森林去横跨这块地形”。

1996年,冉·库哈斯更把这种低调处理建筑都市的风格与个性的观点,推向一个登峰造极的层次,这一年他提出了”普通城市”的观点。

他认为个性的坚持给当代的城市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束缚,与当今消费社会所制造的东西毫无关联。

这也是大量”普通城市”存在的思想根基。

只有现在,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

”存在便是合理”。

这种近似颓废荒诞的观点,却掩饰不住他性格中严肃的一面。

从1996年1月至1997年1月,他在哈佛的研究课题转向全球经济发展最迅速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把深圳、东莞、广州、珠海、澳门和香港等地作为他的研究场所,采访了当地的规划师、建筑师、官员、教授、学者和学生,并重新把”新的都市条件”整理编成《珠江三角洲》的小册子展示于当年德国卡塞尔艺术文献展。

正如他的前辈建筑大师,多才多艺的勒·柯布西埃,所有影响当今建
筑/都市发展的主题--社会、经济、文化、地理变迁等--以及由此带来的全球化的动态影响,才是真正令他感到兴奋的事情。

与前半个世纪提倡”国际风格”、”方盒子”,把自己的一套主观臆想无情的渗透到全世界的勒·柯布西埃不同,库哈斯认为虽然每一个建筑师都有机会在世界各地建立自己的作品,但更应把自己的兴趣与每个国家的文化相互渗透,这样他的作品才可能有持续的生命力。

库哈斯自己便是这样的建筑师,人住在伦敦,事务所在鹿特丹,教书哈佛,而作品则散落在世界各地。

虽然全球化的趋势已成为当今建筑最重要的特色,毕竟像勒·柯布西埃大师们的英雄时代已经过去了。

在提倡没有主流,没有个性的时代,冉·库哈斯清醒地意识到只有多元、矛盾和冲突的不确定性才是建筑在每一个时代的永恒主题,也是建筑得以不被历史淘汰的根本所在。

他本人一开始便是这种浪漫的实有主义者,更是具有实验精神的艺术家和时代观念的创造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