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新编)最新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我们身边的物质》精品课件
2、火焰和声音都是物质。
(√)
3、有些物质会发生变化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变化。(×)
4、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
是物质。 (√ )
5、人也是由物质构成的。 (√ )
6、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 (√ )
7、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 )
8、世界上存在着不变的物质。
(×)
9、空气、水、火、电、声音等也是物质 (√ )
让物质发生变化记录表 第 小组
物质名称 使用的方法
发生了哪些变化
有无产生 新的物质
纸片
蜡烛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 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 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 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我们身边的物质
本课要点: A、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 B、物质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C、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 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10、最坚硬的岩石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 ×) 11、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有的物质变化很快。(√ )
课后小结
1、同学们说说你通过今天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呀? 2、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下课了!
—— 小朋友们再见——
下次再见!
—— 期待——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我们身边的物质
一、填空。
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 都是( 物质 ),整个世界都是由( 物质 )构 成的。 2、物体总是在不断地( 变化 ),有些变化只 改变了物质的( 形态 )、(大小 ),有些变 化产生了( 新的物质 )。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我们身边的物质》教科版
教案检印:课题 2.1、我们身边的物质编号20180609授课时间3月19 日课时安排1 第 1 节教材分析本课有三部分,分别是世界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变化,让物质发生变化。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2、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3、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火柴、生锈的铁定、蜡烛、白纸、图片。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
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
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三、让物质发生变化: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学生的思维面不会停留在课本展示的变化中,要求学生作出适当合理的解释,教师适当补充,尤其是蜡烛的燃烧)2、各种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重点在自然产生的变化和人为产生的变化、变化速度的快慢、是否产生新的物质)3、过渡引申:我们说的是我们现有的物质,对于岩石、房屋、马路在变化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么?说出你的依据。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第一篇: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2课时)本节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探究空气的成分以及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第二部分介绍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第三部分介绍空气污染带给人类的危害以及如何来防止空气污染。
在探究空气的成分时,首先通过磷燃烧的实验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出结论: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在此基础上,自然的引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使学生明白: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
在介绍氮气和稀有气体时。
通过大量的图片使学生明白氮气和稀有气体都是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
但是在生产和生活中却有非常重要的用途。
关于空气污染的知识。
教材先通过图片介绍了空气污染的途径以及带给我们的危害。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空气污染是保护人类生存、保障社会持续发展的全球性大事,并具体指出了一些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由于本节内容是学生走进化学世界后遇到的第一个课题。
难度不算太大,所以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是本节内容教学的关键。
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3)掌握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的方法和实验。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3)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使其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
二、教学重点1.探究空气的成分;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1.“磷燃烧测定空气的成分”实验的注意事项及结论应用; 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物质变化1.我们身边的物质一、教材简析:本课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世界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变化,让物质发生变化。
第一部分要求得出“物质”的概念。
通过举例例证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这个观念。
第二部分是物质的变化。
从生活中观察到的各种变化的现象,概括出物质都在变化。
同时,发现有些物质变化较快,有些物质变化较慢。
学生通过讨论岩石、房屋、马路的变化速度,理解一切物质都在变化的观念。
这个观念非常重要,它同时也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观点。
第三部分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让物体发生变化,并记录所用方法和观察变化的现象。
本课主要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
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物质的变化是绝对的,有些是自然发生的,但更多的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
这部分的内容,讲解的是人为因素可以造成物质的变化,要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一步了解物质的不同变化,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背景:物体变形、水的三态变化、燃烧、生锈这些常见的现象,背后有哪些科学道理?这是我们希望学生进行探索的,因此本课的引人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
学生对物质的变化比较熟悉,看到的现象也比较多,许多变化发生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经验上的准备。
本课具有前瞻性质和铺垫性质。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观念既是科学的概念,也是哲学的概念。
因此,本单元的概念具有观念层面上的意义。
而这些概念的形成,并不是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能够达到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渗透这些观念,为学生的发展成长奠定基础。
实验记录单。
九年级化学 第2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 沪教版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一、本章在学科知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本章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作为研究物质的开端,主要包括人类生命活动无法离开的空气和水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组成、性质、制法及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去探索物质的奥妙,进一步体会化学研究的内容及如何研究物质。
二、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共包括四部分内容,都是学生身边的物质,第一部分主要包括空气的组成、空气成分的研究以及空气的重要用途;第二部分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制法;第三部分主要讲述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及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第四部分包括水的组成,净化及水污染和它的防治措施,这四部分内容看似独立成节,但又是相互联系的。
三、本章知识与社会热点、生产生活、科技前沿等方面的联系或体现
本章所研究的内容都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其中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都是我们的生活、生产密不可分,同时空气的污染、水污染以及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危害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氧气、氮气、稀有气体在科学研究和高科技领域有广泛的用途。
四、学法建议
1、注重知识的积累,注意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区别,通过类比掌握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组成、性质。
2、加强参与意识,亲自参加试验活动,培养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3、注重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方面的联系,培养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以及关心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整理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N 2 78% , O 2 21% , CO 2 0.03% ,稀有气体0.94%,杂质0.03%.2.氧循环:(1)氧气的产生:光合作用;(2)氧气的消耗: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可燃物的燃烧、水溶解等3、大气污染可分为烟尘和有害气体两类,烟尘可来自工厂、建筑工地;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 2、NO 2、CO ,主要来自工业废气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为了防治大气污染,我们既要处理工厂废气,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又要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4、O 2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O 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稍大,不易溶于水,降温可变成淡蓝色液体和雪状固体。
注意事项:1、燃烧匙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防止瓶内氧气受热膨胀后绝大部分迅速逸出,造成反应时间过段,现象不明显。
2螺旋状的细铁丝的目的: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铁丝充分受热3、系火柴梗的作用:引燃4、预先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沙的目的是:防止反应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实验说明:(1)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通常比在空气中剧烈。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很多物质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
(3)有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却能够燃烧。
6、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和缓慢氧化(动植物的新陈代谢、金属器皿的锈蚀、食物的腐烂、有机肥的腐熟)7、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登山、潜水、医疗、宇航等;(2)支持燃烧:炼钢、发射火箭、氧炔焰等。
6、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空气→液化→蒸发→氮气、液态氧。
(物理变化)8(1)2KMnO 4K 2MnO 4+ MnO 2 + O 2↑ ;(2)2H 22H 2O + O 2 ↑。
(可用排水法收集O 2 ,因为O 2不易溶于水)(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2KClO 32MnO △2KCl + 3O 2 ↑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生成物的溶解性、密度、是否与空气反应、是否与水反应操作步骤:1查2装3定4点5收6离7熄(茶庄定点收利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握住试管时,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移开手后过一段时间,导管中会形成一段水珠。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 作者:
———————————————————————————————— 日期:
ﻩ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本章高效导引】
神奇的大自然赐予人类赖以生存的众多物质,比如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你对这些物质能了解多少呢?让我们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2)实验中看到,同时水进入,约占。
(3)如果实验步骤是:①先用夹子夹紧橡皮管;②点燃燃烧匙里的红磷;③将燃烧匙插入集气瓶,并塞上塞子;④燃烧完毕后,打开夹子。实验后发现测定的氧气体积含量低于21℅,分析可能的原因有:①,②,③。
思路分析:解题的关键是要从实验原理上对实验误差进行推断。产生误差的原因与红磷量的多少,容器的密封程度,打开弹簧夹时集气瓶是否冷却至室温有关系。
答案:(1)红磷(2)集气瓶内红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集气瓶内;1/5体积。(3)①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反应完全;②塞子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夹子,使进入集气瓶内的水体积减少。
规律技巧总结:本题考查的是空气成分测定的实验原理、步骤及实验误差等综合实验能力。此类题型需注重实验探究,建立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质组成的科学意识。
答案:A
规律技巧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引起空气污染有关途径,在考查有关化学知识的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易错点高效突破]
易错点1ﻩ纯净物与混合物
思维突破:
分类
混合物
纯净物
概念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由一种物质组成
特征
没有固定的组成
有固定的组成
没有固定的性质,各成分仍保持原有的性质
具有固定的性质
科学课件《我们身边的物质》精品PPT课件6
第二单元 1.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科版《我们身边的物质》精品课件P PT6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我们身边的 书、橡皮、桌子、电灯、自来水、 房屋、大树、动物、植物包括我们 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吗?
❖木条燃烧与折断发生的变化 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吗?
❖岩石、房屋、马路,它们也在变化 吗?
让物质发生变化
❖ 我们有哪些方法使这些物质发生变化?
❖ 上面的几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 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 产生了新的物质。
1.尽力做好一件事,实乃人生之首务 。
1、玩气球,教师把吹足气的气球放 开,气 球会飞 走,引 导语: 玩过吗 ?请你 也来这 样玩一 玩,想 一想气 球为什 么会飞 出去。 2、揭题:能不能把这种力来驱动小车 呢?这 节课我 们就来 研究像 火箭那 样驱动 小车。 3、测量钩码、笔袋等物体的摩擦力。 4、推测: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 关 5、学生举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 力,哪 些地方 需要减 少摩擦 力。 6、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解释为什么 要这样 的设计 。 7.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 较宽, 行使稳 定。 8、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中滑动,再 用手在 桌面拖 动,说 说你的 感受。
物质在变化
❖ 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 1. 烧饭的时候,米变成了饭; 2. 写字的时候,纸上留下了字迹; 3. 下雨过后,路上的积水慢慢地变成水
蒸气消失在空中; 4. 自然界在岩石风化变成了沙子,等等。
❖有的物质变化很快,而有些 物质变化比较缓慢,甚至不 易被我们察觉。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课件
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
氮气(N2) 78% 一百份体积的空气 氧气(O2) 21%
稀有气 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他气体杂质 0.03%
3、由空气和氧气的组成物质的种 类引出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 4、学生交流讨论举出自己所知道 的纯净物与混合物的例子
(六)、混合物与纯净物
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比较
4、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 ①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 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 ②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 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 5、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中,若实验后 发现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5,请你分析 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至少答两点)。
你还能找到那些混合物呢?
说说你知道的纯净物有哪些?
举例: 混合物如(新鲜)空气、矿泉水、矿石、 橙汁、海水、糖水等。 纯净物如(液态)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水、冰水、纯净水、蒸馏水等。
(七)、拓展视野
在空气组成的发现过程中,许多化
学家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想知道 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吗?那就 请你阅读课本第27页至28页的相关 内容,然后跟你旁边的同学谈谈你 的感想和收获。
舍
勒
(1742—1786) 瑞典化学家,氧气 的发现人之一,同 时对二氧化碳等多 种气体都有深入的 研究。
普利斯特里
(1733—1804)
英国化学家,自 学成才的气体化 学大师。
拉瓦锡
(1743—1794)
法国化学家,他 建立了燃烧理论, 创立了化学物质 分类新体系,开 创了化学发展新 纪元。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一、教学目标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2. 1 我们身边的物质课件
1)自然界的岩石会发生哪些变化? 答:自然界中的岩石,在长期的自然作用下,
会发生风化现象。具体表现在大小、形状、成 份等都会发生变化。
火柴燃烧发生的变化和木柴折断发生的变化有 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火柴燃烧时会发光发热,燃烧后火柴变成 了灰烬;木柴折断后,只是形状发生变化。
燃 发光发热 有新物质
一头变黑
较快 较慢 较快
快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
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 处。
2.物质变化分两种情况:一些物质
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 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物质的
世界上没有不变的物质,物质总是在 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有的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状态
我们身边的
我们身边的 物体质
书本、橡皮、桌椅 直接看到的 电灯、黑板、粉笔…
空气、声音、电、光也是物质吗?
间接看到的 实际存在的
校园一角
我们的校园由 物质构成。
樱花 卵石小路
我们身边的物质
车厢内没有电,依着窗外透进的 灯光,依稀看见对面坐着几个乡下来 的。他们穿夹克衫,抽着香烟,不时 地吐出几圈烟雾,发出几声重重的咳 嗽声,使得本就很闷的车厢内,空气 变得更加浑浊。
提示:实验中要合理分工,合理使用各种实验 材料,注意安全!
让物质发生变化记录单 第( )小组物质名称纸 Nhomakorabea使用方法
撕烂
发生了哪些 变化
大小改变
有无产生新 变化速度
的物质
快慢
无新物质 较快
折纸飞机 形状改变 无新物质 较慢
折 蜡烛
点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
我们身旁的物质教课内容:六年级义务教育版科学第二单元第一课:我们身旁的物质。
【教课目的】: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老是在发生着变化。
2.有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有些物质变化后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1.用举例、剖析、概括、比较等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剖析。
2.经过组内对照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课要点】能经过详细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课难点】体验物质的变化【教课准备】教师:纸杯、一杯水、火柴 1 盒、铁生锈图片、回形针、小纸片、粉笔、多媒体等。
学生:回形针、纸、粉笔等。
【教课过程】一、导入课题:我们身旁的书、笔、衣服、树、昆虫等都是由物质组成的,世界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吗我们直接或间接察看到的实质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世界是由物质所组成的。
二、物质在变化(一)有些物质变化后仍是本来的物质1.出示一次性纸杯,把它捏扁,问纸杯发生了哪些变化?(形状、体积)2.出示一杯水,问水结冰后会发生哪些变化?(状态、形状、大小)3.比较这两种变化的同样之处:形状、体积、状态、大小等变化,(仍是本来的物质)。
(二)有些物质变化后产生了新的物质1.取出两根火柴,把此中一根折断,另一个点燃,问这两种变化同样吗?2.哪一种变化跟纸杯变形和水结冰的变化相像?3.火柴折断和火柴焚烧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样的地方?前者:不过形状、体积、状态的改变;后者已不是火柴了,生成了新的物质“炭” ,并发光、发热了。
4.再出示铁生锈的图片,请学生谈谈这是属于哪一种变化?5.它的变化跟火柴焚烧的变化有什么同样点?不同点?(都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个迅速、强烈,一个迟缓、轻柔)6.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考考大家:问房子会变化吗?跟哪一种变化相像?岩石会变化吗?跟哪一种变化相像?公路会变化吗?跟哪一种变化相像?7.小结:因此世界上的全部物体都在发生变化。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1.世界的物质都会变化,你有哪些方法让回形针、纸片、粉笔、蜡烛发生变化?2.分组实验:如何使物质发生变化?这些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分组做回形针、纸张、蜡烛、粉笔的实验,自己着手使物质发生变化。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
一、教案名称: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第一章——物质的基本概念1.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基本概念,掌握物质的分类及特性。
2. 教学重点物质的概念、分类及特性。
3. 教学难点物质分类的判断和应用。
4.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
5. 教学过程(1)导入:生活中的物质种类繁多,我们如何去认识它们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物质的基本概念。
(2)新课导入:讲解物质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
(3)课堂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并进行分类。
(4)知识点讲解:介绍物质的分类及特性,如纯净物、混合物、固体、液体、气体等。
(5)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物质实例,让学生判断其所属分类。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物质分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质分类及特性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及其分类。
二、教案名称: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1. 教学目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及其性质和用途。
2. 教学重点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3. 教学难点生活中常见物质用途的判断和应用。
4.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实物。
5. 教学过程(1)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物质分类,我们身边有哪些物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我们身边的物质。
(2)新课导入:讲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3)课堂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及其用途。
(4)知识点讲解:分析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如水、空气、土壤等。
(5)案例分析:讲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用途,如盐的调味、水的饮用等。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生活中常见物质及其用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及其用途。
三、教案名称: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第三章——物质的相互作用1.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物质是构成我们生活环境的基本元素,我们身边的物质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定义、分类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质的定义;(2)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3)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
1.2.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身边的物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分析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1.2.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质的兴趣。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3.1 教学重点(1)物质的定义;(2)物质的分类方法;(3)物质的基本性质。
1.3.2 教学难点(1)物质分类的依据;(2)物质性质的内涵。
第二章:物质的基本概念2.1 物质的概念2.1.1 物质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体积、形态等特征。
2.1.2 物质的组成介绍物质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组成,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物质。
2.2 物质的分类2.2.1 按状态分类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特征及其转化。
2.2.2 按组成分类纯净物、混合物的特点及区分方法。
2.2.3 按性质分类无机物、有机物、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类依据及特点。
2.3 物质的基本性质2.3.1 物理性质颜色、形状、硬度、密度等不改变物质本质的特征。
2.3.2 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特征。
第三章:身边的物质举例3.1 生活中的物质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物等,分析其性质及作用。
3.2 物质在自然界的分布介绍自然界中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分布规律。
3.3 物质的应用举例说明物质在生产、生活、科技等领域的应用,分析其作用及意义。
第四章:物质分类实例分析4.1 固体物质的分类及特点举例分析晶体、非晶体的结构及性质。
4.2 液体物质的分类及特点举例分析酸、碱、盐等溶液的性质及应用。
我们身边的物质课件(共13张PPT)
物质的 变化
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物理变化
2 0
有新的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
此
2
处
3
可 编
年
辑 修
版
改
实验主题:让物质发生变化
实验材料:纸片、蜡烛、火柴等
实验说明: A.试一试用不同的方法让纸、蜡烛发生变化。 B.注意观察,填写好实验记录单。 C.合理使用各种实验材料,注意安全。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
让物质发生变化记录表
小组
2 0
名称 使用方法 观察到什么变化 有无新的物质 此
2
处
3
可 编
年
辑 修
版
改
纸片
蜡烛
讨论: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
1.岩石、房屋、马路,它们在变化吗?
2
0 2 3
2.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吗?
此 处 可 编
年
辑 修
版
改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
《我们身边的物质》课堂小结
的。
2.物体总是在不断地( 变化 ),有些变化只改
变了物质的( 形态 )、( 大小 ),有些变化
产生了( 新的物质 )。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
判断
1.因为我们摸不到空气,所以它不是物质。 ( ×)
2 2.火焰和声音都是物质。
(√ )
0 2
3.有些物质会发生变化,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变化。(
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木条燃烧时会发光发热,燃烧后木条变成了灰 烬;木条折断后,只是形状发生变化。 相同点:形状都发生变化。 不同点:木条燃烧产生新的物质,而木条折断没有 产生新的物质。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教材分析
一、本章内容
空气 空气的成分和污染 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 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制法 水 水的组成 水的净化和水资源保护
二、课标要求
标 准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 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 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 氧化反应。 3.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 氧化碳。
三、本章结构
㈡本章各节的结构
第三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内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温室效应,二氧化碳 的性质,制取,用途。 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与作用:二氧化碳是学生学 习的第一种气态非金属氧化物。由自然界的碳循 环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更深入的认识人类生活。 用学生极为熟悉的汽水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让学生逐步学会关心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 进一步认识到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由碳 酸的形成和分解两个反应很容易理解化合反应和 分解反应。
第一节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 第二节 学生实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第三节 从实验室制气设计思路出发 总结制气 装置 第四节 从元素的角度理解水的组成
五、中考考点
第一节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学会:捕捉空气的实验方法。 记住:空气中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理解: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学会:分辨混合物和纯净物(常见物质),了解纯 净物 有固定组成、混合物无固定组成的道理。 了解:氮气化学性质的不活泼性及其主要用途。 了解:稀有气体的稳定性及其主要用途。并领悟性质决 定用途的逻辑思想。 学会:对空气的自净能力、空气的污染状况、空气污染 的防治措施等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能进行简单 的评述。
三、本章结构
演示文稿教科版六下第二单元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11页,共17页。
新知讲解
让物质发生变化。
实验目的:观察人为因素造成的物质变化,了解物质的不同变化。 实验材料:一根铁丝、一杯水、一张纸、蜡烛、火柴。
实验设计:(1)用各种方法让一根铁丝发生变化,如用力弯折铁丝、剪断铁丝等,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
第13页,共17页。
新知讲解
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14页,共17页。
拓展提高
物质的燃烧。
燃烧是物体快速氧化,产生光和热的过程。燃烧需要三种要素并存才能发生,分别是可 燃物(如燃料)、助燃物(如氧气)以及温度要达到燃点。氧气是燃烧反应中最常见的助燃物。例 如,点燃棉花,棉花本身是可燃物,在有氧气的环境下,达到棉花的燃点(150℃左右), 棉花就会燃烧。不同物质的燃点不同。
新知讲解
物质在变化。
(2)从颜色、形态、体积、温度等方面观察水结冰后的变化。
水结冰或冰融化成水后 ,水是否变成了其他物 质?
第7页,共17页。
新知讲解
物质在变化。
(3)火柴点燃,从颜色、气味、温度等方面观察火柴燃烧发生的变化。
火柴燃烧后变成了什 么物质?
第8页,共17页。
新知讲解
物质在变化。
(4)从视觉、触觉、嗅觉等方面观察铁钉生锈后的变化。
(2)观察一杯放置在桌面的水,思考哪些方法可以使水变化,如加热水、把水倒入另一个容器中等。
(3)使用各种方法让一张纸发生变化,如折纸、把纸点燃等。
(4)点燃一根蜡烛,观察蜡烛燃烧时的变化。
第12页,共17页。
新知讲解
物质在变化。
观察记录:
物质发生变化的记录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在第一章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化学所要研究的内容。
虽然我们每天都跟多种多样的物质打交道,但还没有对物质作详细的研究。
初中阶段将要研究一些重要的,与我们的生命活动以及农业生产联系紧密的物质。
本章主要研究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的重要物质。
(空气、氧气、水和二氧化碳)通过本章的研究和学习,我们将: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份。
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简单知识以及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方法。
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2.掌握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主要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重要用途。
3.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并了解其工业制法。
4.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5.认识水的组成。
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区别。
6.初步认识两种常见的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对燃烧和缓慢氧化的现象有所认识。
7.对空气,水的污染和防治有清醒的认识。
在学习化学知识同时不断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8.积极参与有关的科学探究和化学实验活动,识别并会使用常见的化学仪器,规范自己的一些实验操作行为。
第一节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课前准备】[学习任务]1.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并对空气的成份有进一步的了解。
2.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4.对当今的空气质量状况有所了解。
知道空气的污染源以及消除空气污染的重要性。
[知识准备]1.通过第一章的学习,你对如何进行科学探究(或化学实验)有感性认识了吗?2.你能识别本节内容中两个“活动与探究”中所用到的化学仪器吗?你会和组装这些仪器和装置吗?3.回忆小学自然课中“空气的成份”这部分内容。
【课堂学习】[问题研究]1.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中。
请注意以下问题:2.为什么要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份,并加以标记?(1)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2)这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3.如果实验中,红磷在集气瓶里已经全部燃烧,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讨论交流]1.请根据你们的经验讨论并判断,下列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并简要说明理由。
(结论填在横线上,可填高于,低于或等于)a.正在上课的教室里______________ 操扬上;b.白天的森林里______________ 晚上的森林里;c.城市繁忙的街道上______________ 农村清净的田野上;d.冬天的室内______________ 夏天的室内;e.地面上______________ 地窖里;f.枯物园里(室外)______________ 温室里。
2.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现在市场上有许空气清新剂出售。
请问真的能清洁空气吗?为什么?3.你对防治空气污染有哪些建议?[资料查询]为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市场上有一种“负离子”发生器出售,另外一些空调器也具有产生“负离子”的功能(俗称健康空调),你对“负离子”了解吗?试通过你的查找回答。
[观察思考]小学《自然》中是用在下图装置试验空气中氧气的存在。
用此方法能否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体积分数)?为什么?图(1)[实验探究]大家都知道,人要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你是否有办法证明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大约是吸进的气体(空气)中的多少倍?以下提供一种方法供参考。
当然还有更多的方法。
实验器材,试管2支,导管2支(质地稍硬的饮料吸管也可),气囊2个(可用稍大一点的塑料保鲜袋代替),手持打气筒一个,线或细绳若干(用于系扎塑料袋口),澄清石灰水少许。
实验步骤:a.把大小相同的两只塑料袋系在导管上。
b.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许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开置于试管架上。
c.向一只塑料袋内吹气,向一只塑料袋内打气。
(注意收满即可)d.将导管插入澄清石灰水中,慢慢挤入袋中的气体,观察并记录澄清石灰水刚好变浑浊时所通往的气体的袋数。
比较得出结论。
【练习测试】一、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将它的代号填入括号中。
)1.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A.1:4 B. 5:4 C. 4:1 D. 5:12.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可根据它们下列性质中的( )A. 颜色B.能否使火焰熄灭C. 状态D.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3.许多城市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原因是燃放烟花爆竹时①产生有毒气体。
②产生噪音。
③产生粉尘。
④易引发火灾。
其正确答案是( )A.只②和④B.只①,②和④C.只②,③和④D.①②③④4.据报道,现在许多城市交通主干道的空气严重超标污染,其主要原因是( )A.煤燃烧所排放的废气造成的;B.几十万辆汽车,摩托车等排放的废气造成的;C.工业生产中废渣,废水,废气造成的;D.不断地降雨和各种污水的排放造成的;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本来是纯净物,但被污染后变成了混合物;B.矿泉水不是一种纯净物;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肯定是纯净物;D.澄清的石灰水是一种纯净物;二、填空题6.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干燥的空气中各组分气体体积占空气总体积的百分数大约是:氮气______,氧气____,稀有气体____.二氧化碳______,水蒸气和其他气体_____。
7.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成年人每分钟大约吸入氧气8L,至少需要空气__L。
8L氧气的质量是____g,在这些空气中,氮气约为_____L。
(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1.429 g/L)三、简答题:9.你家厨房里有哪些调料?你能说出它们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吗?10.为防止我们所在地的空气遭到污染,你能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提哪些建议?11.你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为改进居室内的空气质量状况,你有哪些办法可用?试举例。
【课外学习】[家庭实验]用实验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是否会有氧气?(提示:取玻璃怀一只,玻璃片一块,饮料吸管一支,用排水法收集一杯人体呼出的气体,用点燃的蜡烛试验。
)[社区调查]走访或调查你所在地区某企业对空气的污染情况,也可调查你所在地区绿化情况与空气质量状况的相关联系。
调查记录:时间: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 调查对象:__________调查情况记载:调查人:______ [收集信息]注意收看一次本地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的天气与空气质量日报,把我市的空气质量状况与我国主要城市作一比较。
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课前准备】[学习任务]1.了解氧气和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初步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
2.学会观察叙述并记录有关化学实验的现象,并得出有关结论。
会写出有氧气参与的几个重要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3.知道氧气的重要用途。
4.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了解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知识准备]1.回忆小学自然课里已经学习过的氧气的有关性质。
2.通过第一节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自然界中氧气的存在,并能设法证明它的存在。
你能举出几种方法吗?【课堂学习】[问题研究]1.氧气有哪些重要的物理性质?(先回忆,再查阅)2.通过“活动与探究”中的几个实验,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并作一比较。
(填表)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比较。
3.为什么物质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提示:物质燃烧是否旺盛与氧气的浓度和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机会)大小有关),接触面积大,氧气浓度高,则燃烧更旺。
)4.通过学习,到目前为止。
你知道了有多少种方法可以获得氧气?(通过以后的学习,你还会有更多的方法,要及时总结。
)[讨论交流]1.你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已经知道了氧气有多种重要的用途,你能把它的用途与性质联系起来吗?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来说明“性质决定用途”这一重要化学思想吗?2.平地和高原(高山)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有哪些差异?这些差异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有哪些影响?[实验探究]1.请按要求填写实验室制取氧气(用高锰酸钾)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报告人:_______时间:_______[信息传送]常用气体钢瓶简介:除装毒气的钢瓶外,钢瓶的一般工作压力都在150kg/c㎡左右。
按国家标准规定涂成各种颜色以示区别。
例如:氧气钢瓶为天蓝色,黑字;氮气钢瓶为黑色,黄字;压缩空气钢瓶为黑色,白字;氯气为草绿色,白字;氢气钢瓶为深绿色,红字;氨气钢瓶为黄色,黑字;石油液化气钢瓶为灰色,红字;乙炔钢瓶为白色,红字等等。
钢瓶运输和储存期间不得曝晒。
【练习测试】一、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将它的代号填括号中。
)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反应现象是( )A.产生光彩夺目的火焰,生成黑色固体B.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铁丝红热,熔化D.产生蓝色火焰,生成黑色固体2.关于氧气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可用来炼钢B.氧气可用来灭火C.氧气可用于登山或飞行D.氧气可提供动植物呼吸3.氧气的化学性质()A.比较活泼,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B.很活泼,在常温时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C.不活泼,常温时不能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很不活泼,高温时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4.实验室制取氧气收集完毕后,拆卸仪器的正确顺序是( )①撤去酒精灯;②以水槽里拿出导管;③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④清洗仪器放回指定位置。
A.①③②④B.③②④①C.②①③④D.①②③④5.通过燃烧除去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且不产生其它气体,可选用的物质是( )A.红磷B.蜡烛C.木炭D. 煤二、填空题6.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_色,_________气味,________溶解于水,密度比空气_______的一种气体。
7.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预先要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目的是。
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办法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蜡烛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9.如何证明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10.有四个集气瓶,分别充满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试用简单的方法加以鉴别?11.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右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示意图。
(1)实验时,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过量的红磷?图2(2)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结论外,还可以得出有关氧气,氮气性质的哪些结论?12.某学生在实验室做制取氧气的实验时,按如下步骤设计操作的:①连接仪器;②装药品;③将装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检查装置气密性;⑤加热;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⑦熄灭酒精灯;⑧将导管移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