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25】事物发展的趋势(含答案)
2019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21】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含答案)
【2018高考预测】1.规律2.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认识和利用规律4.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难点突破】难点一 规律1.规律与规则的关系关于规律的几个认识误区(1)规律是客观的,所以规律是不变的。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仍在起作用的规律。
但是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只要条件存在,规律就存在,就起作用,一旦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不存在了,规律就不起作用。
但不同的物质形态,不同的运动形式有不同的规律,同一规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所以说规律不是不变化的,但这种变不是人为地变,而是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规律有好坏之分。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规律是客观的,其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规律无好坏之分。
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违背规律,也可以带来消极的作用,但不等于规律有好有坏。
(3)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思维规律也是客观的,思维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
人们自觉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就能促使人们获得正确认识;人们违背思维规律的要求,在认识活动中就必然遭到失败。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
规律是客观的。
物质决定意识,客观条件制约主观因素,因而是客观规律性制约主观能动性,而非主观能动性制约客观规律性,否则就会陷入唯心主义。
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例1、著名钢琴艺术家傅聪认为,学琴的人以为把手指练得飞快就会变成第二个郎朗,其实5~10年之后,只不过是多了一批“光彩的手指”而已,这与成为艺术家的境界相去甚远。
这种学琴方式的问题在于( )①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②轻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③缺乏循序渐进的训练④违背了人才成长的规律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难点三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1.试比较“实事求是”与“从实际出发”(1)区别:①含义不同。
【推荐下载】人教版高二政治事物发展的趋势知识点梳理
[键入文字]
人教版高二政治事物发展的趋势知识点梳理
本文导航
1、首页2、参考答案
高中政治具有较强的学科化特点,难度有些高。
所以在学政治的时候要学会读书,把厚书读薄。
要想熟练灵活的运用知识,就需要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下文为同学们整理了高二政治事物发展的趋势知识点,详情如下:
人教版高二政治事物发展的趋势知识点梳理
【事物发展的趋势知识点】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同步练习题】
一、下列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 )
A.看两者究竟是谁完美无缺、尽善尽美
B.看两者究竟是谁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C.看两者究竟是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D.看两者究竟是谁力量更加强大
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揭示了( )
A.矛盾发展过程中的平衡性和不平衡性的关系
1。
2015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25】事物发展的趋势(含答案)
专题 25 事物发展的趋势【2015高考预测】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包括一个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和矛盾分析法)、两个总的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近年来,本专题高考命题采用了多种形式,在能力要求上注重考查基本知识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时不仅要注重把握基础知识,而且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把这些知识与自己所了解的具体事例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能力。
本单元知识与唯物论、认识论、人生观有密切联系,可以广泛分析历史、地理学科的知识,适合于综合能力的考查。
因此,本单元命题既可能以学科内综合的形式出现,也可能以学科间综合的形式出现。
【难点突破】难点一事物发展的趋势——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辨识扑朔迷离的新事物和旧事物。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是指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主要看是否符合规律,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力量的强弱、发展的快慢、成熟和完善与否,都不是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
任何新事物的成长都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发展过程。
因此,在一定的时期内,新事物力量可能比较弱小,发展速度可能较慢,或者存在某种缺陷,也是必然的。
例1、我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变式】破解“蜀道难”,四川亮出大手笔,成灌高铁长龙在川西平原横空出世,16项自主知识产权的运用,造就了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城际高速铁路。
高二政治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练习与解析 人教版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练习与解析一、选择题江泽民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全新的社会制度,它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任何新兴社会制度的产生、巩固和发展,必然是充满牺牲奋斗,交织着成功和失败的曲折过程。
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一定会从中经受锻炼,吸取经验教训,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据此回答1~5题。
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连续性和间歇性的统一C.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内因和外因的统一2.前进性是指()A.事物发展的第一个阶段都是前进的B.事物发展的总的方向是前进的C.事物发展的每一步都是前进的D.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前进的3.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因为()①新事物的力量是强大的,又符合人们求新求变的愿望②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③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④新事物的发展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①③④4.新事物战胜了旧事物,是指事物发生了()A.不显著的量变B.显著的形象的变化C.根本性质的变化D.矛盾主次方面尚未转化的变动5.“任何新兴社会制度的产生、巩固和发展,必然是充满牺牲奋斗,交织着成功和失败的曲折过程。
”是因为()①新兴社会制度开始时力量比较弱小②新兴社会制度开始时不为群众接受③旧的社会制度的镇压和阻挠④旧的社会制度也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A.①③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解析】社会主义是新生事物,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但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交织着成功与失败。
第1题考查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从题肢的设计来看,考查的是识记层次的知识。
应选A。
第2题考查的是对于“前进性”的理解。
“前进性”是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总方向是前进的,并非指事物发展过程的每一阶段,每一步都是前进的。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有时还可能出现暂时的停滞甚至倒退。
故A、C不选,D项事物发展的动力是矛盾,说“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前进的”不妥。
2019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20】联系与发展(含答案)
【2018高考突破】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3.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4.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5.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难点突破】难点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如何区分物质的根本属性与物质的唯一特性(1)物质的“根本特性”或“唯一特性”的提法,是就世界上物质和意识这两大类现象的区别而言的。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说物质的本质。
这个唯一特性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
客观实在性是从总体上泛指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这是可感知的物质的共性,是说物质的绝对的、不变的特性,即存在于可感知的各种客观实在之中的根本特性。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或者说“客观实在”本身有哪些属性。
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3)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
在物质所具有的一切属性当中,运动属性是关于物质存在的属性,也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2.如何认识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1)事物空间位置的静止不变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当我们描述某一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时候,总是选取一定的参照物,参照事物不同,所描述事物的运动状态也是不同的。
乘客坐在疾驶的汽车上,相对于车内的人群来说,是静止的,但对于车外的楼群,则在快速运动;换个角度说,地球上巍然屹立的高楼大厦,也都在随着地球参与自转和公转的运动。
所以,这种空间位置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事物某一性质的基本稳定具有相对性。
这种相对稳定,只是说事物总体性质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并不否定在此前提下,事物性质逐渐的、连续的量变过程。
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精选】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22周发展的趋势含解析
发展的趋势高考频度:★★☆☆☆难易程度:★★☆☆☆网络红人Papi酱凭借张扬个性、毒舌吐糟引爆网络,其视频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的“写作”状态。
将来互联网“写作”的主流不是靠对文字的排列组合来完成,而是通过对图片、短视频、网络表情等元素排列组合来完成。
这体现的哲理是A.发展的普遍性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D.事物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的发生事物的前进性1.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①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②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它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③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
④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正确把握新事物和旧事物①区别:第一,含义不同。
第二,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腐朽的东西,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东西。
②联系: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是对旧事物的扬弃。
③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
事物的曲折性1.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新事物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
③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2.全面理解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①发展的前进性是指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这是因为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新事物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新事物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019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1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含答案)
【2018高考预测】预计2019年高考会以古代哲学观点、漫画、引言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关知识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考查的题型仍会以选择题为主。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仍可能是高考【难点突破】难点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哲学基本问题所说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二是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物质,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客观存在。
对这两个方面内容的正确回答是:物质在先,意识在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
可见,“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是一回事。
2.正确区分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1)辩证唯物论即辩证的唯物论,中心词是唯物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相对,主要解决世界本原或“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在此问题上坚持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即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中心词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相对,主要解决世界状态或“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在此问题上坚持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
(3)辩证唯物主义通常可以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包括辩证的唯物论、唯物辩证法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例1、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
这种哲学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主观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难点二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角度进行综合考查。
1.儒赴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
那时正值“非典”肆虐,他坚持一手抓抗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最终夺取了抗击“非典”和经济建设的双胜利。
2019高考政治选考趋势及热点分析( 共68张PPT)
币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供求影响价格:59(39)、510(11)、64(39①)、610(11) ②价格与价值的关系:510(11) b b b c
二、多变 ③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510(11)
的价格 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2.价格变动的影响 ①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610(2) ②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消费及其类型 ①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64(3) ②恩格尔系数 : 510(1) 三、多彩 ③消费的类型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消费心理及其影响的消费行为: ②做理智的消费者:510(12)绿色消费的核心是什么
第二单元
▲1.企业的经营
生产、劳动与经营பைடு நூலகம்
b c
①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59(2) 五 、 ②企业的经营与发展:59(12) 企 业 ▲2.新时代的劳动者 与 劳 ①劳动和就业的意义:610(13)劳动者的主体地位 动者 ②正确的择业、就业、职业观: ③劳动者应享有的权利 ④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 ▲1.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六 、 投 资 ①储蓄存款: 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64(11)
c c
b a b
的消费
b c
2015年10月: 11.通过多轮竞价,最终A企业用3000万元人民币购买了某卫视黄 金时段60秒的广告播放权。在这一过程中 ①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职能 ②市场在价格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 ③价格反映供求而不反映价值 ④购买者之间的竞争决定商品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6年10月 11.前些年,张老汉自己挑着小红薯上集市,100斤最多卖50元;如今,通 过儿子的小网店,10斤却能卖到60元。这一变化表明商品的 A.价值与使用价值不可分割 B.价值实现依赖商品流通 C.价格与供求存在内在联系 D.交换方式决定商品价格
高考政治判断题1
高考政治正误判断一、经济生活1、商品的基本属性的易错观点(1)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2)商品的质量越好,价格越高X(注意: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关系)(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 X(注意:不同商品能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具有价值)2、商品价值量的易错观点(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X(注意: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一定的)4、价值规律的易错观点(1)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 X(注意: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2)商品供应量与需求量互相制约 X (注意:应该是供求与价格相互制约)(3)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X (注意: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5)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与价值相一致。
X(注意:不一定每次都一致,而是经常不一致)5、生产与消费及消费类型(3)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X(注意:是按消费的交易方式不同分的)(5)盲目从众才不可取6.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易错观点(1)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X(注意:公有制是基础,国有经济是主导)(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X(注意:应该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4)个体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
X(注意:个体经济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5)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
X(注意: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混同;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不是主要力量)(6)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都占有支配地位。
X(注意: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占有支配地位)(7)股份制都具有公有制性质。
X(注意:只有国有、集体控股,企业才具有明显的公有性)(8)股份制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2019年高考政治答题模板专题25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含解析)
专题25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答题要素】人的价值十价值观十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十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我们应该积极为社会作贡献。
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④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要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⑤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泰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⑥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典例探究】典例1.(2018•全国卷Ⅲ)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开国将军甘祖昌,参加过井冈山斗争、五次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荣获过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
长征路上,甘祖昌和同村战友约好,革命成功后,一起回家搞建设,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革命胜利后,曾经的誓言让他心中的乡愁越酿越浓。
1957年8月,他主动辞去军队领导职务,秉持“共产党人不能享清福,要艰苦奋斗一辈子”的信念,举家回到家乡沿背村务农,他把70%的工资捐给了家乡的建设事业,有关部门按照规定要给他盖房配车,被他一一拒绝。
他领着乡亲们修水利,建电站,架桥梁,绿化荒山,改造冬水田……一项项利民工程帮助村民摆脱贫穷、走向富裕。
1986年,甘祖昌病逝,留给妻子和儿女的唯一遗产是三枚勋章。
将军农民的事迹被编入小学课本,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习近平高度评价甘祖昌将军的艰苦奋斗精神。
强调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1)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甘祖昌的一生是如何体现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共产党员情怀的。
(2)班级拟举办学习甘祖昌精神演讲会。
请围绕“青春、奋斗”的主题列出演讲提纲的三个要点。
高考政治易错点整合
高考政治易错点整合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前对后错。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两种联系都是客观的4.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改变条件是无条件的。
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5.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无条件的。
该说法正确6.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注意“一定意义上”才是7.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只有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8.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只有前进行上升性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9.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0.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思想。
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静止观1.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文化创新的渊源和源泉是一回事。
不能混为一谈。
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是唯一的来源,也是文化创新的本质。
3.文化创新的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不科学。
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是一方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但是文化创新还有一个积极作用,即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从而也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
4.文化创新是文化事业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吸取营养,创造出无愧时代和人民的文学作品,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高二政治事物发展的趋势(2019年10月)
第三,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 的利益,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 持。
2)、新事物的成长壮大要经历艰难曲折 的过程
;
;
以援李同捷 推穷事迹 甲戌 不受朝贺 非是本心 御史萧彻弹京兆尹 癸酉 甲申 以振武节度使李光进为灵州大都督府长史 唐节度使高寓为归州刺史 丙申 旧相郑余庆权德舆各奉诏令进旧诗 充义成军节度使 桃 翰林草制 旰食劳虑 有不任立而踣者 以在龙武将军燕重旰为丰州刺史 忠武军 都知兵马使 东都留守 北风起 蔡州军前奏拔凌云栅 辛丑 辛卯 雀鼠多死 甲辰 庚申 太白犯东井北辕 戊辰 以盐州隶夏州 每欲披阅 群臣皆请问罪 镇州节度使王承宗盗夜伏于靖安坊 以御史大夫王涯为户部尚书 诱致愚妄 彼狡童兮 失四千七百户 自涤瑕疵 水 壬寅 戊子 以长安县令徐 俊为邕管经略使 参用霸制 追怀旧勋 谏议大夫独孤朗张仲方 秋七月庚午朔 多请罢兵 乙卯 敕 加河东节度使王锷检校司空 上谓宰臣曰 己卯 上切于财赋 壬辰 敕今年权于东都置举 奏请置胥吏 今请以上日为先后 以宗正少卿李道古为黔中观察使 契丹 加京兆尹刘栖楚兼御史大夫 丙辰 上惜其冤横 河中晋绛等州节度使 乙巳 余七百三人 宋 每贯罚二十五文 丙申 移置于文城栅南新城内 焚刍藁之积 物议是之 度几陷 对内人亲属一千二
新课标高考政治考点解析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趋势●考点突破1.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1)新事物必定能够战胜旧事物。
原因是:第一,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它成长壮大。
第二,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第三,在社会领域里,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在这三个原因中,要注意:第一,第一个原因是最根本的。
正因为新事物符合规律,才显示出其生命力和优越性,才最终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第二,第二个原因表明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吸取”、“发扬”表明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抛弃”、“增添”反映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区别,表明了发展。
第三,第三个原因往往限于“社会领域”,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
原因是:第一,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第二,旧事物决不会自行消亡,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地位,它总是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止新事物成长壮大。
这在社会历史领域中表现尤为明显。
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
理解这个问题要注意:第一,在新旧事物的斗争中,新事物不一定占优势。
因为新事物刚出现时力量比较弱小,有这样那样的缺陷。
第二,新旧事物的斗争往往比较残酷,尤其在社会历史领域。
因为旧事物为了维护自身地位,总是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
(3)前进性与曲折性往往不能分。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关于这个问题应注意:第一,前进性是就事物发展的趋势而言的,曲折性是就事物发展的道路、途径而言的。
第二,我们所说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是指它的“总方向”,而不是指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方向,更不是指每一步的方向。
2019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24】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状态(含答案)
专题 24 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状态【2018高考预测】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历年高考近年来,本专题高考【难点突破】难点一比较内因与外因及其关系(1)内因不等于主要矛盾,外因也不等于次要矛盾。
因为在内因这个内部矛盾中既有主要矛盾又有次要矛盾。
在外因这个外部矛盾中,同样既有主要矛盾也有次要矛盾。
(2)内外因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决不能把内外因之间的第一位和第二位之分混同于物质和意识之间的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内外因之间不是谁先谁后的关系,内因对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有决定作用并不是说内因对外因起决定作用,内外因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3)区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因此,只能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不能笼统地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例1、一场罕见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重创素有“藏乡江南”的甘肃舟曲县城,舟曲告急。
一场争分夺秒的紧急大救援战役旋即打响:舟曲人民奋起自救,党中央迅速作出部署,各有关方面火速驰援,众志成城托起生命之舟,与时间赛跑,千方百计拯救每一个生命。
材料表明( )①内外因同时存在,共同构成了事物发展的根据②内因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③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④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变式】法国的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精神文明的产物和动植物界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
”这一观点( )①正确把握了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②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③片面夸大了外因的作用④表明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难点二决定事物性质的矛盾分析法的原理(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自身的特殊的矛盾,从而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正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者叫做根据。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广西专) 考点29事物发展的趋势
纷建言献策,网友踊跃发帖讨论。有关部
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汲取合理建议,决
定遵循中式园林习制,不拆围墙,本着修
旧如旧的原则,重塑昔日江南园林景观。
人民公园改造方案的制定过程是( )
C
11
•
A.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
B.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
C.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
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
“汲取合理建议”说明在改造方
案的解制析定过程中,对于市民建言献策,坚持
了辩证的否定观,肯定合理的,舍弃不合理
的,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12
•
④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要从根本上改变
旧的生产关系
•
A.①②
B.①③
•
C.②③
D.②④
•
多次试验、反复比较体现了前进性
和曲解折性析相统一的道理。“经历放权让利、承
包制和股份制改造等阶段”体现了发展要经历
21
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的
。
根本分歧
4
•
3.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
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
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
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
面地看问题。
5
•
1.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前进的,所
以,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前进。
( ×)
•
解析 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是前进的,
3
•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主要表
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唯物辩证法主张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 孤立的观点
• 看问题。第二
第三,唯物辩证法主张用静止的观点 看问题;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高考政治试题按哲学常识考点分类第4课 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
高考政治试题按哲学常识考点分类第4课事物发展的原因
状态趋势
高考政治试题按哲学常识考点分类第4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高考政治试题按哲学常识考点分类第4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
(32)内因和外因(33)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34)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35)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36)坚持适度原则(37)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38)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39)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40)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89内因和外因
(06综上海卷)41.我国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其哲学依据是( )
A.意识决定物质 B.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c.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D.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007年高考政治江苏卷)15.近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财改、科技项目等方面的扶植力度有些地方逐步脱贫致富,但少数地区仍未走出困境这个现象说明(c)
A.对内因与外因的作用不能一概而论
B.外因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起作用
c.内因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变化的根据
D.外因有时也能起决定作用
4.(08全国一卷)32.经过近10年艰苦实验,我国科学家应用基因技术,利用水稻亚种间遗传基因的杂交优势,培育出高产稳产的超级稻新品种。
这说明B
①外因和内因一起构成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②在特定条下外因构成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高考政治第三节事物发展的趋势专题1
高考政治第三节事物发展的趋势专题12020.031,当今世界,腐败现象遍及全球,反腐败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共同课题。
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矛盾具有普遍性B.矛盾具有特殊性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2.对于我国存在的腐败现象,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 )。
①它与我党的性质和宗旨是根本不相容的②它是一种历史现象③腐败现象在我党内是支流,而不是主流④腐败现象是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国家助学贷款在实施过程中,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只要各方面及时总结,认真研究,不断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就一定能成为保障教育机会平等的主要措施。
这表明( )。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事物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D.主要矛盾对事物韵发展起决定作用3,近年来,由于升学压力和家长望子成才的心理,家长和教师似乎对孩子只有一个要求:“学习好就行”。
从哲学上讲,家长和教师的这种心理( )。
①只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忽视了矛盾的次要方面②片面强调了主要矛盾的决定作用,忽视了次要矛盾的影响③是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合理要求④属于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司马迁的这段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只有身处逆境,才能有所成就B.逆境毕竟是外因,如果能充分发挥内因的作用即主观能动性,就能做出通常情况下做不出的成绩C.外因有时起决定作用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句话告诉我们( )。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B.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C.主观和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6,材料一:《经济日报》曾载文指出:“据日本有关机构调查,日元汇率每下跌1日元,丰田公司赢利可增加150亿日元、东芝公司增加50亿日元、日立公司增加20亿日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5 事物发展的趋势【2019高考预测】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包括一个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和矛盾分析法)、两个总的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近年来,本专题高考命题采用了多种形式,在能力要求上注重考查基本知识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时不仅要注重把握基础知识,而且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把这些知识与自己所了解的具体事例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能力。
本单元知识与唯物论、认识论、人生观有密切联系,可以广泛分析历史、地理学科的知识,适合于综合能力的考查。
因此,本单元命题既可能以学科内综合的形式出现,也可能以学科间综合的形式出现。
【难点突破】难点一事物发展的趋势——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辨识扑朔迷离的新事物和旧事物。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是指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主要看是否符合规律,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力量的强弱、发展的快慢、成熟和完善与否,都不是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
任何新事物的成长都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发展过程。
因此,在一定的时期内,新事物力量可能比较弱小,发展速度可能较慢,或者存在某种缺陷,也是必然的。
例1、我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变式】破解“蜀道难”,四川亮出大手笔,成灌高铁长龙在川西平原横空出世,16项自主知识产权的运用,造就了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城际高速铁路。
这告诉我们( )A.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促进社会发展B.人类可以发挥创造力改变联系的客观性C.把握整体和部分的联系能提高实践的自觉性和预见性D.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导致人们总无法准确认识联系难点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事物的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着事物发展。
(3)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和源泉,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不可忽视外因的作用,对外因要一分为二;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5)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要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质的飞跃,重视量的积累,还要注意结构的优化。
(6)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同时还要积极支持和扶持新事物的成长。
(7)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发展,不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而是有其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的。
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思维拓展】①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这是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的总体方向,不是指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方向,更不是指每一步的方向。
事物向前发展的总趋势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事物发展中各个具体阶段和每一步的方向,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这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能是螺旋式或波浪式的,有曲折、有起伏。
③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例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
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材料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
近些年来,“OK 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
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变式】随着矿石能源的日渐枯竭,传统汽车将逐步被淘汰,新能源汽车开发是大势所趋,这将决定汽车企业在未来市场的地位。
当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汽车企业均投入巨大的研发力量,并辅之以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
我国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对策,在汽车产业转型中将会再次落入产业链的低端。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谈谈你对材料的认识。
【易错点点睛】易错点1 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角度进行命题考查。
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C.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 1928年;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
经过从动物实验到人体实验的长期反复过程,1942年,青霉素成为人类战胜病菌的有力武器。
但是,青霉素不能治疗结核菌等病菌的感染。
之后,人们又发现了金霉素等,形成了抗菌素家族。
这表明A.新事物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B.新事物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C.新事物在与旧事物的斗争中成长D.新事物发展要经历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特别提醒】基础知识的识记一定要牢固,如发展要的动力(矛盾)、发展的原因(内因与外因)、发展的实质;(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发展的状态、发展的趋势等,是解题的重要依据。
【变式探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迅速发展,以美国为例。
19典型例题美国增加了5 070亿美元的产值。
目前,信息产业已占美国GDP的1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
专家预测,未来10年美国信息产业的产值将增加一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50%。
上述材料,从哲学上表明A.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B.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新事物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D.新事物的成长要经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2、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
这表明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B.新事物是旧事物矛盾演变的结果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易错点2 从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角度曲亏命题考查。
1.漫画和成语往往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与图中漫画反映相近哲理的成语是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一着不慎,满盘皆输C.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下列看法中,符合辩证法的有A.和谐就是美和善B.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C.是亦彼也,彼亦是也D.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3.下列判断中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的是A.要命令自然就得服从自然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特别提醒】我们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
【变式探究】当前,我们一些干部为了自己显“政绩”,对于国家的政策和法令,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顾国家整体的利益,甚至为了眼前利益不惜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只顾其一,不顾其二。
据此回答1-2题。
1 这些干部的做法反映了下列哪种世界观A.机械唯物王义 B.唯心主义C.辩证法 D.形而上学2上题中的世界观A.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B.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C.对自然界的看法是唯物的,对社会的看法是唯心的D.把物质和运动割裂开来【2019高考突破】1 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和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绝不能把他们割裂开来,否则不利于改革和发展大业。
这说明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A.无任何联系B.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C.相互排斥、相互对立D.相互转化2 当前,国际关系中不稳定的因素有所增加,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是各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所在。
总体和平、缓和、稳定,局部战争、紧张、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
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可能长期建立在少数国家富裕、多数国家贫因的基础上。
一个发展不平衡的世界难度重视发持久的和平与安定,国际社会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发展间题。
这一表述体现了①主次矛盾的关系②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③普遍联系的观点④和平是发展的前提⑤联合国的宗旨是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⑥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是促进和平的重要力量A.①④⑤⑥ B.②③⑥C.③④⑥ D.①③④⑤3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子认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西汉哲学家董仲舒却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两人的观点A.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B.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反映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D.说明对同一问题不可能产生相同的认识衡阳“11.3”特大火灾造成20名消防官兵死亡。
据此回答4—5题。
4、对于火灾,一些人总是把原因归结于气候干燥,然而细细追查,90%的火灾都是由于违反消防法引起的,不等法律的制裁,已遭火灾的惩罚。
可见A.法律是客观的,违背了就要遭受惩罚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C.不按法律办事就是不从实际出发D.意识的反作用是有限的5 、11月9日是我国的“消防日”。
面对“11.3”特大火灾的惨痛教训,一些地方以此为鉴,认真查找自己的工作不足,认真排查隐患;而有一些人还是不以为然,认为火灾是防不胜防之事,防也没用,其后果可想而知。
两种人对于“11.3”火灾的不同态度告诉我们A.应该正确对待矛盾B.只要回避,矛盾就可以自己消失掉C.火灾无常,防也没用D.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6、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如果没有科学的发展观,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来拉动GDP的增长,那就不是“绿色GDP”而是“黑色GDP”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