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机械运动控制系统

合集下载

机械运动控制技术

机械运动控制技术

机械运动控制技术机械运动控制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来实现机械系统中各种运动行为的控制。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械运动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机械加工、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交通运输等。

本文将从控制系统的组成、控制方法及运用领域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控制系统的组成机械运动控制系统一般由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分别是执行机构、传感器和控制器。

1. 执行机构是机械运动控制系统的执行单元,负责根据控制信号完成具体的运动任务。

常见的执行机构有电动机、气缸、液压缸等。

不同的执行机构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需求进行选择。

2. 传感器用于采集和测量机械系统运动的相关参数,将其转换成电信号供控制器分析和处理。

传感器种类繁多,如位置传感器、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配置。

3. 控制器是机械运动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接收传感器信号、进行数据处理、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执行机构。

常见的控制器包括单片机、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

二、控制方法机械运动控制技术常用的控制方法包括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1. 开环控制是指执行机构按照事先设定的控制信号进行动作,但无法主动获得机械系统的实际状态反馈信息。

该方法简单直接,适用于一些不要求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场景。

2. 闭环控制则基于传感器采集到的机械系统实际状态反馈信息,通过与预设目标进行对比,并根据误差信号进行修正控制,使系统实现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闭环控制常见的算法包括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等。

三、运用领域机械运动控制技术广泛运用于众多领域,以下列举几个典型应用。

1. 机械加工:在数控机床等机械加工设备上,通过精确控制机械系统的运动轴,实现对工件的精密加工。

机械运动控制技术使得加工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保证了加工质量的稳定性。

2. 自动化生产线:在自动化生产线上,机械运动控制技术实现不同工序的自动切换和协调。

通过精心设计的控制算法和合理的控制策略,提高了生产线的效率和可靠性。

运动控制系统原理与应用

运动控制系统原理与应用

运动控制系统原理与应用
运动控制系统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控制的系统,用于实现精密运动控制的方法。

它主要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通信模块组成。

传感器用于收集物体位置、速度、力度等信息,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并传输给控制器。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编码器、位移传感器和力传感器等。

执行器是将控制信号转化为机械运动的装置。

常见的执行器有直流电机、声音扬声器和液压马达等。

控制器是运动控制系统的核心,负责处理传感器收集到的各种信号,并根据事先确定的控制算法生成控制信号,将其发送给执行器实现精密运动控制。

常见的控制器有单片机、PLC和DSP芯片等。

通信模块用于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通过通信模块,运动控制系统可以与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

运动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线、机器人、自动化设备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

它可以实现对物体的精确定位、追踪、速度控制和力控制等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之,运动控制系统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控制传感器和执行器实现精密运动控制的系统。

它在工业生产和自动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CNC系统介绍

CNC系统介绍

CNC系统介绍CNC系统(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System)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控制和数值控制技术的先进控制系统,利用计算机控制机床进行自动化操作,可实现精密度高、生产效率高的机器加工。

CNC系统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加工等领域。

CNC系统的发展历程CNC技术最初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问世的。

当时,由于机械加工需要高精度,但人工操作难以达到要求,因此需要一种更为灵活、高效、高精度的方式来控制机床。

于是,CNC 技术应运而生。

最初的CNC系统使用的是继电器逻辑控制,其制作成本较高,控制精度不高,难以满足高精度加工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NC系统逐渐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数字化控制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数值控制、图形化编程和全实时控制等,大大提高了CNC系统的控制精度、运行速度和操作简便性。

CNC系统的工作原理CNC系统通过计算机控制电机、液压、气动等部件的运动,从而控制机床加工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

CNC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如下:1.设计CAD图纸首先,在计算机上设计CAD图纸,确定加工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性质。

2.编写CAM程序根据CAD图纸生成CAM程序,即将计算机中的图纸信息转化为机床可以识别的指令代码。

3.输入CNC控制系统将CAM程序传输到CNC控制系统中,通过控制系统将指令发送给机床,控制机床进行自动化加工。

4.加工工件机床按照指令自动进行加工,以达到CAD图纸中所设计的工件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

功能特点CNC系统的主要功能特点包括:1.高精度控制CNC系统采用数值控制技术,控制精度高达0.001mm,能够满足高精度加工的要求。

2.高生产效率CNC系统能够自动化控制机床运动,加速加工效率,同时减少误差和浪费。

3.灵活、可编程CNC系统可以根据需要重新编程,在不更改机床构造的情况下,实现对加工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调整。

数控机床的主运动系统

数控机床的主运动系统
详细描述
总结词
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
详细描述
机械主轴是传统数控机床中常用的主轴类型,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它通过齿轮或皮带等传动方式将电动机的动力传递到主轴上,实现主轴的旋转运动。机械主轴的转速和扭矩调节范围较广,适用于多种加工需求,但在高速运转时噪音和振动较大。
VS
适合加工轻质材料、气动控制调节方便
总结词
详细描述
主轴的驱动方式
CATALOGUE
03
直流电机驱动具有较高的启动转矩和良好的调速性能,能够满足数控机床对主轴高精度、高速度的加工需求。
直流电机驱动具有较宽的调速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加工需求调整主轴转速。
直流电机驱动系统通常采用电刷和换向器来转换电流方向,从而实现电机旋转方向的改变。
直流电机驱动系统的缺点是维护成本较高,且容易受到电刷和换向器的磨损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UE
06
高效化:随着制造业对加工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主运动系统正朝着高效化的方向发展。通过采用更快的伺服系统、优化传动装置和减少运动部件的摩擦阻力等手段,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速度和生产效率。
新材料的应用
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主运动系统的材料将得到进一步优化。采用新型高强度、轻质材料和复合材料,可以提高主轴的刚性和动态性能,降低重量和能耗。
主轴
主轴电机
主轴箱
主轴轴承
01
02
03
04
主轴是主运动系统的核心部件,它安装刀具并传递切削力,实现工件的切削加工。
主轴电机是主运动系统的动力源,为切削加工提供所需的动力。
主轴箱是主轴的支撑和传动部件,它安装主轴并传递动力,使主轴能够实现旋转运动。

低压伺服应用场景

低压伺服应用场景

低压伺服应用场景伺服系统是一种精密控制系统,可实现对运动控制精度和稳定性的高要求。

低压伺服系统是一种应用较低电压进行控制的伺服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和科研领域中。

低压伺服系统常见的应用场景有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加工行业:低压伺服系统在机械加工行业中应用广泛。

例如在数控机床中,低压伺服系统可以控制工作台、刀架、进给轴等运动部件的位置和速度,实现高精度的加工工艺。

另外,在磨床、铣床、冲床等机械设备中,低压伺服系统也能够提供高精度的运动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2. 自动化生产线:低压伺服系统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在汽车制造业中,低压伺服系统可以控制汽车装配线上的各种机械臂、传送带等设备的运动,实现零件的装配和生产流程的自动化。

在电子产品制造业中,低压伺服系统可以控制贴片机、焊接机等设备的运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机器人领域:低压伺服系统是机器人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器人需要实现复杂的运动和动作,低压伺服系统可以提供高精度的运动控制,使机器人能够完成各种工作任务。

例如在工业机器人中,低压伺服系统可以控制机械臂的运动轨迹和姿态,实现精准的抓取和放置操作。

在服务机器人中,低压伺服系统可以控制机器人的移动和动作,实现人机交互和各种服务功能。

4. 医疗器械:低压伺服系统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例如在手术机器人中,低压伺服系统可以控制机器人的手臂和工具的运动,实现精确的手术操作。

在影像设备中,低压伺服系统可以控制机械臂的运动,实现精准的图像采集和定位功能。

在康复设备中,低压伺服系统可以控制床椅和辅助装置的运动,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低压伺服系统在机械加工、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和医疗器械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低压伺服系统的应用场景将会越来越广泛,为各个行业带来更高效、更精确的运动控制解决方案。

数控机械开环控制系统

数控机械开环控制系统

数控雕铣机
数控雕铣机是一种使用数控技术进行雕刻和铣削的设备,通 过数字输入指令,控制雕铣机的运动轨迹和加工过程。开环 控制系统在数控雕铣机中应用广泛,能够实现高精度、高效 率的加工。
数控雕铣机主要用于加工各种复杂的零件和模具,如珠宝、 钟表等精密制品。开环控制系统能够提高数控雕铣机的加工 精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控制方式
开环控制系统采用顺序控制方式,即 按照预设的程序依次执行加工指令, 没有反馈环节进行实时调整。
历史与发展
起源
数控机械开环控制系统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主要用于加工简单的直线和圆弧等几何形状。
发展历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伺服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机械开环控制系统逐渐向高精度、高速度和高自动化方向发展。同 时,系统的功能也得到了不断扩展,可以完成更复杂的加工任务。
未来展望
未来数控机械开环控制系统将继续向着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加工效 率和精度,满足更多领域的需求。
02
数控机械开环控制系统的组 成
输入设备
键盘和鼠标
用于输入数控机械加工的参数和命令,如工件尺 寸、刀具路径等。
触摸屏
提供直观的操作界面,方便用户直接在屏幕上选 择和设置参数。
特点
开环控制系统的结构相对简单,没有反馈环节,因此控制精度相对较低,容易受到外部干扰的影响。同时,开环 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适用于一些对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
工作原理
工作流程
数控机械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主 要包括输入加工指令、数控装置进行 译码和计算处理、输出脉冲信号、驱 动伺服系统进行机械运动等步骤。
机床本体
01
机床本体是数控机械的执行部分,包括床身、工作 台、主轴、进给系统等部分。

机械设计中的机械运动与运动控制

机械设计中的机械运动与运动控制

机械设计中的机械运动与运动控制在机械设计中,机械运动和运动控制是关键因素之一。

而为了确保机械系统的有效性和性能,从单一运动系统到多运动系统的机械系统都需要一种或多种类型的动力传递机构。

动力传递机构可以提供所需的输入电动机转矩、加速度或减速度,以及扭曲或线性运动。

掌握了机械运动和运动控制的设计原理,可以使机械系统的运动更加准确、可靠和有效。

一、机械运动的种类机械运动可以大致分为线性运动和旋转运动两种。

1. 线性运动线性运动是沿着直线路径发生的运动,根据其驱动方式,可分为如下类型:(1)单向线性运动:只能在一个方向上运动,例如推拉活塞。

(2)往复线性运动:来回运动,例如曲柄对连杆机构。

(3)多向线性运动:可以在多个方向上运动,例如球头支架。

2. 旋转运动旋转运动是围绕某个轴心旋转的运动,根据其驱动方式,可分为如下类型:(1)单向旋转运动:只能在一个方向上旋转,例如电动机轴。

(2)往复旋转运动:来回旋转,例如双轴传动。

(3)多向旋转运动:可以在多个方向上旋转,例如万向节。

二、机械运动控制系统现代机械系统需要有效的运动控制系统以确保运动的正确性和精度。

机械运动控制系统能够监测和调节机械系统的运动,使其实现所需的运动和动作。

它可以从简单的手动机械装置到高度精密的电子设备,包括如下组成部分:1. 传感器传感器可以监测各种物理量的变化,例如位置、速度、加速度、力和压力等。

这些物理量提供了数据,以便控制系统更好地了解机械系统的状态,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

2. 控制器控制器是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可以接收传感器提供的信息,然后根据目标设定进行计算和调整,最终输出信号来控制机械系统的运动。

3. 执行器执行器是机械系统的一部分,它们能够将控制器输出的信号转化为机械运动,例如气缸、电机和减速机等。

三、机械运动和运动控制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机械运动和运动控制在机械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有些应用需要简单的线性或旋转运动,而其他应用则需要更复杂的多运动系统。

机械系统的运动精度分析与提升

机械系统的运动精度分析与提升

机械系统的运动精度分析与提升引言机械系统的运动精度是指机械部件在运动过程中所能达到的准确度。

在许多领域,如制造业、航空航天和医疗设备,运动精度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

因此,对机械系统的运动精度分析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运动精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运动精度是指机械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实现规定运动轨迹的程度。

它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机械设计、材料选择、加工工艺以及运动控制等。

1. 机械设计:机械系统的运动精度首先取决于其设计。

合理的设计能够减小摩擦力、提升刚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运动精度。

2. 材料选择:机械部件的材料选择直接影响运动精度。

高硬度、高刚度和低热膨胀系数的材料常被用于提升运动精度。

3. 加工工艺:加工工艺对机械系统的运动精度有着重要影响。

精密加工、抛光和调试等工艺可以提高运动精度,减小误差。

4. 运动控制:机械系统的运动控制系统在实现运动精度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准确的传感器、精确的控制算法和合理的运动路径规划都能提高运动精度。

二、运动精度的分析方法为了评估机械系统的运动精度,需要使用一些分析方法和测试手段。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1. 几何误差测试:通过使用测量仪器,如示波器、激光干涉仪等,对机械系统的几何误差进行测试。

常见的几何误差包括直线度误差、平行度误差和圆度误差等。

2. 运动轨迹分析:通过记录机械系统在运动过程中的轨迹,使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以评估其运动精度。

例如,可以使用离散傅立叶变换对轨迹数据进行频谱分析,从而得到运动精度的频率特性。

3. 精度评估指标:通过计算机模拟或实验测试,使用一些评估指标来描述机械系统的运动精度,如位置误差、角度误差和加速度误差等。

三、运动精度提升的方法与挑战为了提升机械系统的运动精度,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提高制造精度:通过改进材料、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提高机械部件的制造精度。

例如,采用先进的数控机床和自动化装配线可以提高机械系统的运动精度。

运动控制系统应用指南

运动控制系统应用指南

运动控制系统应用指南一、引言运动控制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机械、自动化、电子和精密仪器领域的技术,它可以控制各种类型的运动,包括旋转、线性和复杂的多轴运动。

本文将介绍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指南,包括其组成部分、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选择和配置适合您应用需求的系统。

二、运动控制系统组成部分1. 运动控制器:运动控制器是运动控制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负责接收来自外部设备(如传感器、编码器等)的反馈信号,并根据预定的程序计算出需要执行的运动指令。

常见的运动控制器有PLC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和PC(个人电脑)等。

2. 伺服驱动器:伺服驱动器是一种能够将电机输出转换为精确位置和速度调节信号的设备。

它通过接收来自运动控制器的指令,并将其转换为电机所需的电流和电压信号,从而实现精确位置和速度调节。

3. 电机:电机是任何运动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们可以是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或步进电机等,用于实现各种类型的运动。

4. 传感器和编码器:传感器和编码器是用于测量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的设备。

它们将这些参数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将其发送到运动控制器以进行处理。

5. 通信接口:运动控制系统通常需要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例如人机界面(HMI)、计算机、PLC等。

因此,通信接口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

三、运动控制系统工作原理运动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如下:1. 接收反馈信号:运动控制器通过传感器和编码器等设备接收来自外部环境的反馈信号,例如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

2. 计算运动指令:运动控制器根据预定程序计算出需要执行的运动指令,并将其发送给伺服驱动器。

3. 控制电机输出:伺服驱动器接收来自运动控制器的指令,并将其转换为电机所需的电流和电压信号,从而实现精确位置和速度调节。

4. 监测反馈信号:运动控制器监测电机输出并接收传感器和编码器等设备发送的反馈信号,以确保电机按照预定指令运动。

5. 与其他设备通信:运动控制系统通过通信接口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例如人机界面、计算机和PLC等。

精密运动定位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精密运动定位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系统 的建立有 进一 步 的认识 。
面板上 ,硬件 设计 如 图 2所 示 。
2 研 究思 路 及 设计 方 法
系 统主要 包含 伺服 驱动 系统 、步进 电机 驱动 系统 、 电源模 块 、通讯 模块 、P D 运算 模块 ,系 I 统 结构如 图 l 示 。 所
图 2 硬 件 设 计 图

整个 运动 定位 系统 的硬 件接 线包 括 PC L 、伺 服 电机和 步进 电机 接 口的连 接 、伺 服 驱动器 和伺
服 电动机 之 间的连接 、步进 驱动器 和 步进 电机之
间 的连 接 等等 。且这 些装 置均 用螺 丝 固定在 实验
本校 在 P C实验 项 目上设 备 的不 足 ,开发一 套基 L 于 P C的精 密运动 定位控 制系 统 ,能够通 过 P C L L 驱动 伺服 电动 、步进 电机 ,并利用 P C对各控 制 L 信号进 行 监控 。通过具实现机械 手功 能,本文对系统的设计和思路进行 阐述 ,并对软硬件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 。
关 键 词 :P C M G 伺服 电机 L C S 中图 分 类号 :T 1 1 T 2 3 文 献 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 17 — 8 1( 0 0 10 30 H 6 P 7 6 24 0 2 1 )O — 2 — 3
表 1 PC L 、伺服 电动机 、步进 电动机 I O口的连接 /
图 1系 统 结 构 图
P C控 制器 ,本 次 设计选 用 的是 C U 2 L P 2 4模 块 ,其 中输入 点 l 点 ,输 出点 1 4 0点 。C U 2 P 2X
系列产 品指令 丰 富 、速度 快 、具有 较 强 的通信 能 力 ,例 如 ,CU 2 块 的 IO总 数 为 4 P 26模 / 0点 。其

现代精密仪器设计考试重点 概念

现代精密仪器设计考试重点 概念

4. 精密仪器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精度(不确定度)
(二)经济性
(三)效率
(四)可靠性
(五)寿命
(六)造型
5. 精密仪器设计的程序 如下
(一)根据用户要求、国家发展要求、国内外市场需求等来确定仪器任务
(二)调查研究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性能和特点等技术指标
(三)对设计任务进行分析,制定设计任务书。
(四)进行总体方案设计。在明确设计任务和深入调查之后,就可以进行总体方案的构
第三章 仪器精度设计与分析
1.与误差有关的概念 (1)理论真值(即名义值):设计时给定的或是用数学物理公式计算的给定值,如零件
的名义尺寸等。 (2)约定真值:世界各国公认的一些几何量和物理量的最高标准的量值,如作为公制
长度的基准 米 (3)相对真值:如果标准仪器的误差比一般仪器误差小一个数量级,则标准仪器的测
在产品设计师,可靠性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失效模式、后果及致命度分析。 (2)可靠性预计及可考靠度分配。 (3)结构、飘移及兼容设计。 (4)安全与维修设计等。 4.可靠性试验 目的:1)发现产品在设计、材料、工艺等方面的缺陷,为改进设计提供依据;
2)提供可靠性数据,为工作状态、维修成本等古迹提供参考。 产品可靠性试验分为破坏性试验和非破坏性试验,主要有寿命实验、可靠性增长试验和 可靠性鉴定试验等。 习题:总体设计前为什么要进行设计任务分析?设计任务分析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1.对基座和支承件的主要技术要求: a 刚性 b 抗震性 c 稳定性(时效处理包括自然失效处理与人工时效处理两种)d 热变性
2.导轨的基本要求: A 导向精度;b 刚度;c 耐磨度;d 运动平稳性。
3.主轴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A 回转精度 b 系统刚度 c 系统震动 d 系统温升 e 轴承的耐磨性 f 结构合理性

机器人学 导论(基础)

机器人学 导论(基础)

1. 题名:机器人学导论分析、系统及应用•其它题名: Introduction to robotics analysis, systems, applications•作者/编者: 尼库(Niku, Saeed B.)•其他作者/编者: 孙富春; 朱纪洪; 刘国栋(自动化)•主题: 机器人学-- 教材•出版者: 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4在美国2001出版•丛书名/收录于: 国外计算机科学教材系列2.题名:机器人无标定手眼协调•作者/编者: 苏剑波•主题: 机器人控制-- 研究•出版者: 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3.题名:平面五杆并联机器人运动学导论•其它题名: Introduction to kinematics of planar five-bar parallel robot•作者/编者: 辛洪兵; 余跃庆•主题: 机器人-- 运动学•出版者: 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74.题名:并联机器人建模、控制优化与应用其它题名: Parallel robots modeling, control optim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建模控制优化与应用•作者/编者: 丛爽; 尚伟伟•主题: 机器人控制•出版者: 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5.题名:机器人学运动学、动力学与控制•其它题名: 运动学、动力学与控制•作者/编者:宋伟刚•主题:机器人学-- 高等学校-- 教材•出版者: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7•丛书名/收录于: 中国科学院机械工程系列规划教材6.题名:机器人足球竞赛与设计技术•作者/编者:杨林权•主题:足球运动-- 机器人-- 高等学校-- 教材•出版者: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简7.题名:智能足球机器人系统•作者/编者:陈万米; 张冰; 朱明•主题:足球运动-- 智能机器人-- 高等学校-- 教材•出版者: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丛书名/收录于: 高等院校信息技术规划教材•题名: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作者/编者:谢存禧, 1940- ; 张铁•主题:机器人技术-- 高等学校-- 教材•出版者: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5•丛书名/收录于: 高等学校机械电子工程规划教材•题名:机器人技术基础= Fundamentals of robotics •其它题名: Fundamentals of robotics•作者/编者:孟庆鑫; 王晓东(自动化)•主题:机器人技术-- 高等学校-- 教材•出版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6•丛书名/收录于: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系列•题名:工业机器人•作者/编者:蒋刚; 龚迪琛; 蔡勇•主题:工业机器人-- 高等学校-- 教材•出版者: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1•丛书名/收录于: 普通高等院校机械类“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题名:仿人机器人= Humanoid robots•其它题名: Humanoid robots•作者/编者:梶田秀司•其他作者/编者:管贻生•主题:智能机器人•出版者: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7•题名:工业机器人技术•其它题名: Technology of Industry Robots•作者/编者:郭洪红•主题:工业机器人-- 高等学校-- 教材•出版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5•丛书名/收录于: 面向21世纪高等学校系列教材•题名:工业机器人操作与应用实践教程•作者/编者:张培艳•主题:工业机器人-- 教材•出版者: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丛书名/收录于: 21世纪国家级工程训练中心创新实践规划教材•题名:全方位移动机器人导论•作者/编者:赵冬斌; 易建强•主题:移动式机器人-- 研究•出版者: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题名:并联式仿生机械腿运动学及结构设计研究•作者/编者:程刚; 罗勇•主题:仿生机器人-- 研究•出版者: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题名:多足步行机器人运动规划与控制•其它题名: Mo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of Multilegged Walking Robots•作者/编者:陈学东; 孙翊; 贾文川•主题:特种机器人-- 运动控制•出版者: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6•题名: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其它题名: Robot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作者/编者:陈恳, 1954- ; 杨向东; 刘莉•主题:机器人技术-- 高等学校-- 教材•出版者: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6•丛书名/收录于: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系列教材•题名:工业机器人•作者/编者:韩建海•主题:工业机器人-- 高等学校-- 教材•出版者: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丛书名/收录于: 普通高等院校机械类精品教材题名:机械系统多体动力学分析、控制与仿真•作者/编者:韩清凯, 1969- ; 罗忠, 1978-•主题:机械工程-- 系统动力学-- 分析; 机械工程-- 系统动力学-- 控制; 机械工程-- 系统动力学-- 仿真•出版者: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题名:机器人机构自由度分析理论= Analytical theory of degrees of freedom for robot mechanisms•其它题名: Analytical theory of degrees of freedom for robot mechanisms•作者/编者:赵景山; 冯之敬; 褚福磊•主题:机器人-- 机构运动分析•出版者: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题名:移动机器人学科学方法智能体行为的量化分析•其它题名: Scientific methods in mobile robotics; 智能体行为的量化分析•作者/编者:内姆佐夫(Nehmzow, Ulrich), 1961-•其他作者/编者:张文增•主题:移动式机器人-- 行为分析-- 量化分析•出版者: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丛书名/收录于: 国际机械工程先进技术译丛•题名:拟人双臂机器人技术•作者/编者:丁希仑•主题:双臂机器人•出版者: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1•丛书名/收录于: 21世纪先进制造技术丛书题名:轻轻松松制作机器人•作者/编者: 城井田胜仁•其他作者/编者: 崔素莲•主题: 机器人-- 制作•出版者: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丛书名/收录于: 机器人DIY系列题名:排爆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作者/编者: 富巍; 刘美俊•主题: 防爆机器人-- 研究•出版者: 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题名:发明的起源新机器诞生时代历史的回声•统一题名: How invention begins : Echoes of old voices in the rise of new machines •其它题名: 新机器诞生时代历史的回声•作者/编者:林哈德(Lienhard, John H.), 1930-•其他作者/编者:刘淑华; 郭威•主题:创造发明-- 技术史-- 世界•出版者: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丛书名/收录于: 科学新文献题名:机器人学的几何基础•统一题名: Geometric fundamentals of robotics•作者/编者:塞利格(Selig, J. M.)•其他作者/编者:杨向东•主题:机器人学-- 几何学•出版者: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8•题名:仿人机器人理论与技术•作者/编者:陈恳; 付成龙•主题:智能机器人-- 研究•出版者: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丛书名/收录于: 清华大学学术专著•题名:机器人设计与实现•其它题名: Robot builder's bonanza•作者/编者:麦库姆(McComb, Gordon) ; 普雷德科(Predko, Myke)•其他作者/编者:庞明; 任宗伟; 王晓宇•主题:机器人-- 设计•出版者: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8•题名:汽车机器人焊接工程•作者/编者:卢本, 1942- ; 卢立楷•主题:汽车-- 制造-- 焊接机器人•出版者: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6•题名:精密机械运动控制系统•作者/编者:王兴松•主题:机电一体化-- 控制系统-- 高等学校-- 教材•出版者: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题名:机械原理•作者/编者:朱理•主题:机构学-- 高等学校-- 教材•出版者: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版本: 2版•丛书名/收录于: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题名:电动机控制电路及应用•作者/编者:黄海平; 黄鑫•主题:电动机-- 控制电路•出版者: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丛书名/收录于: 电动机控制电路应用技术丛书题名:机器人制作入门篇•其它题名: Robot building for beginners•作者/编者:库克(Cook, David)•其他作者/编者:崔维娜; 王巍; 高玉苹•主题:机器人-- 制作•出版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5题名:人机工程学•其它题名: Human engineering•作者/编者:吕杰锋; 陈建新; 徐进波•主题:工效学-- 高等职业教育-- 教材•出版者: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丛书名/收录于: 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丛书题名:交互式系统原理与设计•其它题名: Physical computing•作者/编者:奥沙利文(O'Sullivan, Dan) ; 艾戈(Igoe, Tom)•其他作者/编者:张瑞萍(计算机)•主题:人-机系统-- 理论-- 教材; 人-机系统-- 系统设计-- 教材; 交互设计•出版者: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6•丛书名/收录于: 国外计算机科学经典教材•题名: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其它题名: Robot dynamics and control•作者/编者:霍伟•主题:机器人-- 动力学-- 研究生教育-- 教材; 机器人控制-- 研究生教育-- 教材•出版者: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5•丛书名/收录于: 研究生教学用书•机电传动控制•题名:•作者/编者:邓星钟•主题:电力传动控制设备-- 高等学校-- 教材•出版者: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7•版本: 第4版题名:电机与电力拖动•作者/编者:赵影•主题:电机-- 高等学校-- 教材; 电力传动-- 高等学校-- 教材•出版者: 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版本: 第3版••题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作者/编者:张龙(机械工程)•主题:机械设计-- 课程设计-- 高等学校-- 教材•出版者: 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6•丛书名/收录于: 面向21世纪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规划教材•题名:单片机外围接口电路与工程实践•作者/编者:刘同法•主题:单片微型计算机-- 外部设备-- 接口电路•出版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丛书名/收录于: 增强型80C51单片机初学之路, 动手系列••题名:机械基础与液压传动•作者/编者:沈卓; 殷立君•主题:机械学-- 高等学校-- 教材; 液压传动-- 高等学校-- 教材•出版者: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题名:高等空间机构学•其它题名: Advanced Spatical Mechanism•作者/编者:黄真(机构学) ; 赵永生; 赵铁石•主题:空间机构-- 研究生教育-- 教材•出版者: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6•题名:光与光学•统一题名: Light and optics•作者/编者:柯克兰(Kirkland, Kyle)•其他作者/编者:文清; 元旭津; 蒲实•主题:光-- 普及读物; 光学-- 普及读物•出版者: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1•丛书名/收录于: 科学图书馆, 我们世界中的物理••题名:机械电子工程原理•作者/编者:王孙安•主题:机电一体化-- 高等学校-- 教材•出版者: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题名:直线电机轮轨交通牵引传动系统•其它题名: Traction and Drive System for Linear Motor Rail Transit •作者/编者:郑琼林; 赵佳; 樊嘉峰•主题:直流电机-- 电力机车-- 铁路运输-- 电力牵引-- 控制系统•出版者: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题名:精密机械设计•作者/编者:田明; 冯进良; 白素平•主题:机械设计-- 高等学校-- 教材•出版者: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题名:智能控制系统•其它题名: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作者/编者:王耀南, 1957-•主题:智能控制-- 控制系统•出版者: 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6•版本: 第2版•题名:三菱PLC基础与系统设计•作者/编者:刘艳梅•主题:可编程序控制器-- 系统设计•出版者: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题名:慧鱼创意机器人设计与实践教程•作者/编者:曲凌•主题:机器人-- 设计-- 教材•丛书名/收录于: 21世纪国家级工程训练中心创新实践规划教材题名:双足步行机器人制作入门•作者/编者:浅草ギ研•其他作者/编者:崔素莲•主题:步行-- 机器人-- 制作•出版者: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1•题名:双足步行机器人DIY•作者/编者:坂本范行•其他作者/编者:崔素莲•主题:机器人-- 研究•出版者: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题名:创意之星模块化机器人创新设计与竞赛•其它题名: 模块化机器人创新设计与竞赛•作者/编者:姚宪华; 梁建宏•其他作者/编者:李卫国•主题:机器人-- 设计•出版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题名:工程创新设计与实践教程创新设计及机器人实践•其它题名: 创新设计及机器人实践•作者/编者:吴波; 陈琪•主题:工业产品-- 设计-- 高等学校-- 教材; 机器人技术-- 高等学校-- 教材•出版者: 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题名:机器人技术•其它题名: Robotics technology•作者/编者:张玫; 邱钊鹏; 诸刚•主题:机器人技术-- 高等学校-- 教材•出版者: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1•题名:机器人太空飞船•统一题名: Robot spacecraft•作者/编者:安杰洛(Angelo, Joseph A.)•其他作者/编者:王丹邱; 杜志强(职业教育)•主题:宇宙飞船-- 普及读物•出版者: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丛书名/收录于: 科学图书馆, 太空先锋•题名:生物生产系统机器人•作者/编者:徐丽明•主题:机器人-- 应用-- 农业生产•出版者: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题名:机器人概论•其它题名: Introduction to robot•作者/编者:李云江•主题:机器人技术-- 高等学校-- 教材•出版者: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1•丛书名/收录于: 普通高等教育机电类专业教材••题名:农业机器人= 農業ロボット•统一题名: 農業ロボット•其它题名: 基础与理论; 机构与实例•作者/编者:近藤直; 门田充司; 野口伸•其他作者/编者:乔军; 陈兵旗; 孙明; 李民赞•主题:农业-- 机器人•出版者: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

精密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

精密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

精密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引言精密机械设计是一门工程学科,主要涉及设计、制造和优化精密机械系统的原理和方法。

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精密机械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光学仪器、半导体设备、医疗器械等。

本文将介绍精密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关键知识,帮助读者理解精密机械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精密机械设计的定义精密机械设计是指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案和优化方法,满足特定工作要求并保证高精度和稳定性的机械系统。

它需要考虑材料特性、机械结构、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等因素,以确保机械系统的性能达到预期的要求。

精密机械设计的关键要素1. 精度要求精密机械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确定精度要求。

精度是指机械系统输出值与设计值之间的差异。

在精密机械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来确定所需的精度水平。

不同的应用领域有不同的精度要求,例如在光学仪器中,精度通常要求达到亚微米级别。

2.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精密机械设计的核心部分。

它涉及到确定机械系统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机械件的强度、刚度、耐磨性等性能,以确保机械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

3. 传动系统设计传动系统设计是指选择合适的传动装置来实现机械系统的运动。

常见的传动形式包括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

在传动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传动效率、传动精度、传动承载能力等因素,以满足精密机械系统的要求。

4. 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是精密机械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它涉及到确定合适的控制方法和控制器,以实现对机械系统运动的精确控制。

在控制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控制精度、响应速度、系统稳定性等因素,以确保机械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精密机械设计的优化方法为了提高精密机械系统的性能,需要采用合理的优化方法来优化设计方案。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优化方法:1. 性能参数设计通过选择适当的性能参数,可以对机械系统进行全面的性能评估。

例如,可以选择机械系统的刚度、阻尼和共振频率作为性能参数进行优化,以使机械系统的动态响应达到最优。

数控车床工作原理

数控车床工作原理

数控车床工作原理数控车床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精密机械加工设备,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数控系统指令控制车床的刀具运动轨迹,以达到加工零件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控车床的工作原理,包括数控系统、动力系统、进给系统、紧固系统、加工过程等。

一、数控系统数控系统是数控车床的核心部件,它由计算机、接口卡、功率放大器、编码器、驱动器等多个部分组成。

数控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将加工零件的三维图形或CAD图形转化为机床坐标系内的运动轨迹,然后通过指令控制刀具的移动。

数控系统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控制机器的运动。

有线方式是通过电缆将计算机和机床连接起来,无线方式是通过无线电波控制机器的运动。

无线方式较为灵活,但同时也存在着信号干扰和即时性差的问题。

二、动力系统数控车床的动力系统主要由主轴驱动器、主轴电机、进给电机等组成。

主轴驱动器可根据数控系统的指令实现快速转换,进给电机则可根据加工轨迹实时调整进给速度和方向。

在加工过程中,机床的转速和进给速度都可通过数控系统进行调整。

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加工效率,同时也可保证工件表面的光洁度和精度。

三、进给系统进给系统主要由进给电机、球丝杆、导轨等组成,其主要作用是实现刀具在工件表面上的移动。

在进给系统中,刀具的移动轨迹由数控系统进行控制。

数控系统将加工轨迹按照一定的速度和步长转换为电机指令,从而控制刀具的移动速度和方向。

在进给系统中,精密的球丝杆和导轨保证了刀具的平滑移动和稳定性。

四、紧固系统紧固系统主要由卡盘、夹头等组成,其主要作用是将工件固定到机床。

机床工作时需要保持工件和刀具之间的相对位置稳定不变,这样才能达到精度要求。

紧固系统要求夹紧力均匀、稳定,并且要能够适应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工件。

在加工过程中,夹紧力是否均匀直接影响到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

五、加工过程数控车床的加工过程包括刀具设置、机床调试、深度、进给和速度等方面。

在加工过程中,刀具的设计和位置直接影响到工件的质量和精度。

在设置刀具时,需要考虑到机床的稳定性、刀具的形状、切削速度和深度等因素。

高精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高精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高精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精度控制系统在现代制造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高精度控制系统能够精准地控制机器的运动轨迹,并能够实现非常精细的加工,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掌握高精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技术,对于现代制造业的工程师来说非常重要。

高精度控制系统设计所需的关键技术高精度控制系统主要依靠精密的机械结构和高精度的传感器来实现。

内部控制系统则依靠控制软件和物理控制器与外部机械结构和传感器进行交互和控制。

在构建高精度控制系统时,以下技术需要被掌握:1. 电气控制技术。

电气控制技术是高精度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掌握有关电气控制技术,能够实现高精度的运动轨迹控制。

2. 机械设计技术。

机械设计技术是高精度控制系统的基础技术之一。

机械结构的设计与制造需要精确的加工和检验,能够大幅度提高控制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

3. 自动化控制技术。

高精度控制系统中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极为广泛,例如激光跟踪、图像识别、计算机网络等等。

掌握有关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知识,有助于通过软件实现更高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4. 数学原理。

高精度控制系统中的动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数学等原理都有关。

掌握这些原理有助于对系统的控制和分析,能够帮助在高精度控制系统的模块搭建和参数调整时更加准确得进行操作。

高精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涉及到多个步骤。

每个步骤都对整个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1. 确定系统需求: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确定整个系统的需求。

例如控制精度,运动轨迹、控制器类型、传感器规格、输出电机等等。

2. 机械设计与制造:根据需求设计机械结构,将机械结构工程图转化为具体的真实物理模型。

3. 电气设计与制造:确定控制系统所使用的传感器和控制器,并将其搭建成整个控制主板电路。

4. 控制软件开发:开发控制系统相关软件,建立运动轨迹控制,控制器的输出规定和反馈机制设计等。

5. 控制参数调整:控制软件和硬件交互调试,包含PID参数调试等。

多自由度机械系统的运动分析与控制

多自由度机械系统的运动分析与控制

多自由度机械系统的运动分析与控制在现代工程领域中,多自由度机械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从复杂的工业机器人到精密的航空航天设备,从汽车的悬挂系统到医疗设备的运动机构,都离不开对多自由度机械系统的深入研究。

对这类系统的运动分析与控制是实现其高效、精确和可靠运行的关键。

多自由度机械系统,简单来说,就是由多个能够相对运动的部件组成,每个部件的运动都会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整体运动。

要理解和掌握这样的系统,首先需要对其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

运动学分析主要关注系统中各个部件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而不考虑引起这些运动的力。

在多自由度机械系统中,这往往涉及到复杂的数学模型和计算。

以一个简单的机械臂为例,它可能由多个关节和连杆组成。

要确定机械臂末端执行器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姿态,就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坐标变换和矩阵运算来求解。

这不仅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还需要对机械系统的结构有清晰的认识。

动力学分析则更进一步,它考虑了作用在系统上的力和力矩以及由此产生的运动。

这对于设计控制系统、预测系统的性能以及优化系统的结构都至关重要。

例如,在设计一个用于搬运重物的机械手臂时,必须了解手臂在承受不同重量和运动状态下所受到的各种力和力矩,以确保其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也为控制算法的设计提供基础。

在对多自由度机械系统进行运动分析之后,接下来就是控制的问题。

控制的目标是使系统按照预定的轨迹和性能要求运动。

常见的控制方法包括经典控制、现代控制和智能控制等。

经典控制方法,如 PID 控制,以其简单易懂和实用性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ID 控制器通过对误差(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差异)的比例、积分和微分运算来调整控制输入,从而使系统的输出接近期望的值。

然而,对于多自由度机械系统这样的复杂对象,经典控制方法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特别是当系统存在非线性、时变和不确定性等因素时。

现代控制理论,如状态空间法和最优控制,为多自由度机械系统的控制提供了更强大的工具。

运动控制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

(1). 跟随性能指标: 在给定信号或参考输入信号的作用下, 系统输出量的变化情况可用跟随性能指 标来描述。常用的阶跃响应跟随性能指 标有 tr — 上升时间 — 超调量 ts — 调节时间
• 突加扰动的动态过程和抗扰性能指标
C
N
C 1
±5%(或±2%) Cb
N
Cmax
C2
一.运动控制系统概述
运动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驱动的交流化 驱动系统的高速化和超小、超大型化 高转速--上万转/分钟 超小型化--应用于微型机器人、微型飞行器 超大型化--数MKW 系统的集成化 控制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二.控制系统的计算机仿真
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概念 1.计算机仿真是用来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的一种新技术,它 包含控制系统分析、综合、设计、检验等多方面的计算机处 理。计算机仿真是基于计算机的高速而精确的计算,来实现 各种功能的。 2.自动控制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是一门涉及到计算机技术、计 算数学与控制理论、系统辨识、控制工程以及系统科学的综 合性学科。他为控制系统的分析、计算、研究、综合设计以 及自动控制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了快速、经济、科学以及 有效的手段. 3.应用MATLAB的TOOLBOX工具箱及其SIMULINK仿真集 成环境作仿真工具,这就是MATLAB仿真。它是控制系统 计算机仿真一个特殊软件工具的子集.

调速系统静态指标

调速范围: 生产机械要求电动机提供的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之 比叫做调速范围,用字母 D 表示,即
nmax D nmin
(1-31)
其中nmin 和nmax 一般都指电机额定负载时的转 速,对于少数负载很轻的机械,例如精密磨床, 也可用实际负载时的转速。

机械运动系统中的精密控制技术研究

机械运动系统中的精密控制技术研究

机械运动系统中的精密控制技术研究绪论机械运动系统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交通运输、自动化设备等领域。

而精密控制技术则是保证机械系统运动精度和控制精度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围绕机械运动系统中的精密控制技术进行研究,探讨其应用、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精密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1. 工业制造机械运动系统的精密控制对于工业制造过程至关重要。

在精密加工、装配和质量控制等环节中,需要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对机械部件的精确位置和运动轨迹的控制。

例如,在汽车制造中,通过控制机械臂的运动,可以实现对车身焊接、喷涂等工艺的自动化控制。

2. 交通运输现代交通运输工具,如高铁、飞机等,对于运动精度和控制精度的要求非常高。

通过精密控制技术,可以保证交通工具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例如,在飞机起降过程中,自动驾驶系统可实时控制飞机的姿态和位置,确保安全的起飞和降落。

3. 自动化设备自动化设备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运动控制的精度要求特别高。

例如,智能化的工厂装配线上,“无人”操作的机器人需要通过精密控制系统来实现物料的抓取、装配和放置,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精密控制技术的挑战1. 高精度要求要实现精密控制,首先需要符合高精度的要求。

机械运动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摩擦、惯性、弹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位置误差、速度波动等问题。

为了消除这些干扰,需要研发高精度的传感器、运动控制器以及相应的控制算法。

2. 多变环境精密控制技术常常需要应对多变的环境因素。

例如,在自动驾驶汽车中,车辆需要根据不同的路况、交通信号等因素进行精确的控制,以保证安全和效率。

因此,控制系统需要具备适应性强、实时性高的特点,能够快速调整控制策略。

3. 系统稳定性精密控制系统必须保持高度的稳定性,以确保运动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

系统的不稳定性会导致运动失控、震动等问题,影响系统性能。

因此,需要对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并设计相应的控制策略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绪论
1.1 机械运动控制系统的内容与分类
1.1.1 机械运动控制系统的定义、由来与内容
1.1.2 机械运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1.2 机械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
1.2.1 运动规划
1.2.2 多轴插补
1.2.3 电子齿轮与电子凸轮
1.2.4 比较输出与同步跟踪
1.2.5 精密探针位置测量
1.3 机械运动控制系统中的非线性及其补偿
1.3.1 机械运动控制系统中的连续与不连续非线性
1.3.2 机械运动控制系统中常见不连续非线性及其补偿
1.4 机械运动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第2章运动控制系统中的机械结构
2.1 滑动螺旋传动与滑动导轨
2.1.1 滑动螺旋传动
2.1.2 滑动导轨
2.2 滚动螺旋传动与滚动导轨
2.2.1 滚动螺旋传动
2.2.2 滚动导轨
2.3 齿轮减速与谐波减速
2.3.1 齿轮减速器的型式与应用
2.3.2 行星齿轮减速器的传动比计算
2.3.3 谐波齿轮减速器
2.4 空气静压技术与磁浮技术
2.4.1 空气静压技术简介及应用
2.4.2 磁浮技术简介及应用
第3章机械运动控制系统中的位置测量
3.1 光电编码器
3.1.1 增量式光电编码器
3.1.2 光电编码器的读数原理
3.1.3 绝对式光电编码器
3.2 直线光栅尺
3.2.1 光栅的概念
3.2.2 直线光栅的测量原理
3.2.3 直线光栅的信号处理电路
3.3 磁栅尺
3.3.1 磁栅尺的测量原理
3.3.2 磁栅尺的检测电路
3.4 激光干涉测量
3.5 电容式传感器
3.5.1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5.2 变极距式电容式传感器
3.5.3 变面积式电容式传感器
3.5.4 电容式传感器的特点
3.6 电感式传感器
3.6.1 自感式传感器
3.6.2 互感式(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
3.6.3 涡流式传感器
第4章机械运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4.1 机械运动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4.2 机械运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与线性化
4.2.1 典型的非线性系统
4.2.2 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
4.2.3 分析非线性系统的方法
4.3 机械运动控制系统中的运动规律设计
4.3.1 运动规律的相关概念
4.3.2 运动规律的设计
4.3.3 运动规律的设计实例——柔性臂残余振动的控制
4.4 机械运动系统的惯量等效
4.4.1 等效力矩和等效力的计算
4.4.2 等效转动惯量和等效质量的计算
4.4.3 电机多轴拖动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第5章步进电机运动控制系统
5.1 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与分类
5.2 步进电机的运行特性与控制系统建模
5.2.1 静态运行特性
5.2.2 单脉冲运行特性
5.2.3 连续脉冲运行特性
5.3 步进电机的控制电路
5.3.1 单电压功率驱动电路
5.3.2 高低压功率驱动电路
5.3.3 斩波恒流驱动电路
5.3.4 双极性驱动电路
5.3.5 细分驱动电路
5.4 步进电机在自动测量仪器中的应用
5.4.1 步进电机的选择
5.4.2 步进电机在柴油发动机活塞环梯形角度测量仪中的应用第6章直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
6.1 直流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
6.1.1 直流伺服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6.1.2 直流电机的机械特性
6.1.3 空心杯直流伺服电机
6.2 直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6.2.1 电枢控制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
6.2.2 磁场控制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
6.3 直流伺服电机的脉宽诃制控制
6.3.1 脉宽调制的基本原理
6.3.2 不可逆脉宽调制调速系统
6.3.3 可逆脉宽调制调速系统
6.4 无刷直流电机原理
6.4.1 无刷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
6.4.2 无刷直流电机工作原理
6.5 直流伺服电机在足球机器人中的应用
6.5.1 直流伺服电机控制的一般过程
6.5.2 主要部件选择
第7章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
7.1 交流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
7.1.1 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
7.1.2 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
7.1.3 永磁同步电机的性能
7.2 交流伺服电机的运动控制基础
7.2.1 电压方程
7.2.2 转矩方程
7.2.3 状态方程
7.3 交流伺服电机的正弦脉宽调制控制
7.3.1 正弦脉宽调制波形与等效正弦波
7.3.2 产生正弦脉宽调制波形的原理
7.3.3 正弦脉宽调制变频器的主电路
7.4 交流伺服电机的矢量控制
7.4.1 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7.4.2 矢量变换及其实现
7.4.3 磁通的检测
7.5 交流伺服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简介
第8章直线电机运动控制系统
8.1 直线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分类
8.1.1 直线电机的基本结构
8.1.2 直线电机的工作原理
8.1.3 直线电机的分类
8.2 直线电机的数学模型
8.2.1 直线电机的磁场分析模型
8.2.2 永磁式减速直线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8.3 直线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的典型应用
8.3.1 直线电机在工业与自动化中的应用
8.3.2 直线电机在物料输送与搬运方面的应用8.3.3 直线电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
第9章微位移运动控制系统
9.1 微位移运动控制的原理与应用
9.1.1 微位移系统的原理
9.1.2 微位移系统的应用
9.2 微位移运动系统的结构设计
9.2.1 柔性铰链的类型及特点
9.2.2 柔性铰链设计
9.2.3 精密微动工作台的设计及其特性分析9.3 压电微位移运动控制系统的驱动电路
9.3.1 对压电微位移器驱动的要求
9.3.2 典型压电陶瓷驱动电路
9.4 微位移运动机构的磁滞非线性与补偿控制9.4.1 磁滞非线性系统的建模
9.4.2 磁滞非线性系统的控制补偿方法
9.5 原子力显微镜的微位移运动控制系统
9.5.1 原子力显微镜系统
9.5.2 原子力显微镜与其他扫描显微镜的比较第10章数控机床的运动控制系统
10.1 数控机床的构型及其对运动控制的要求10.1.1 数控机床的作用
10.1.2 数控机床的基本构成
10.1.3 数控机床的类型及其对运动控制的要求10.2 数控机床的运动协调控制
10.2.1 控制轴数与联动轴数
10.2.2 数控机床轨迹运动控制原理
10.2.3 运动速度和加减速的控制
10.3 数控车床的运动控制系统
10.3.1 概述
10.3.2 数控车床的分类
10.3.3 主轴传动方式
10.3.4 进给运动控制系统
10.4 数控铣床的运动控制系统
10.4.1 概述
10.4.2 数控铣床的分类
10.4.3 数控铣床运动部件的布局
10.4.4 主传动系统
10.4.5 进给运动控制系统
第11章操作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系统
11.1 操作机器人的构成
11.1.1 操作机器人的构成
11.1.2 机器人机械本体的构成
11.1.3 操作机器人的分类
11.2 操作机器人运动学基础
11.2.1 操作机器人运动方程的表示
11.2.2 机械手运动方程的求解
11.3 操作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系统
11.3.1 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特点
11.3.2 操作机器人运动控制层次
11.3.3 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技术
11.4 SCARA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11.4.1 SCARA机器人的控制结构11.4.2 SCARA机器人的运动分析11.4.3 SCARA机器人的运动方程求解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