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经典题-14页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研究生物_与_ 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生态学。

2.在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中,优先研究的领域是(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二、简答题简述现代生态学的特点和发展的主要趋势答:(l)从野外转向室内。

(2)从定性走向定量,从静态到动态。

(3)研究对象两极化,研究重点从经典生态学发展到分子、细胞、景观、生物圈生态学。

(4)从自然生态转向污染生态(或半自然生态),进而发展到对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

(5)从理论走向应用。

三、论述题生态学可用于指导解决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为什么?答:(1)人口问题:对于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而带来的社会压力,可以用生态学的种群调控原理来控制人口增长,(R0为世代增殖率,T生殖周期),通过世代增值率和增大生殖周期来降低人口增长率。

同时还得加强教育,提高素质,建立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

(2)资源问题:目前世界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的结构性短缺;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资源利用不够科学,浪费、损失严重。

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调整产业结构,保护和开发资源并举;改变能源结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开发环保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海洋能。

(3)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垃圾,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日趋突出。

利用生态学原理,实施生态工程,减轻环境现代工业和资源开发带来的污染;保护现有植被,加强林草建设;控制人口增长,实行生态移民;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减轻对草场的破坏;优化土地利用格局,维护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恶化生态环境需利用生态演替的原理进行人工干扰和自然恢复。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环境要素。

植物地理学复习材料(完整版)

植物地理学复习材料(完整版)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解释下列名词植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领域与范围的总合,称为生物圈。

二、问答题1.阐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植物是生产者(2)植物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3)植物能够影响环境,净化环境(4)植物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场所和物质基础2.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什么?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植被,研究内容包括植物区系地理和植被地理。

3.阐明植物地理学与植物学和生态学的关系?植被是由植物组成的,因此与植物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从1866年海克尔创立生态学以来,生态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包括许多分支学科,植物地理学与其中的群落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植物生态学、陆地生态学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4.植物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植物地理学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时期:1)植物地理学的开端:古西腊的提奥夫拉斯特(370-285DC)到18世纪(1)古代植物地理学的萌芽:古西腊、我国周代、战国(2)近代植物地理学的前奏:18世纪中期到末期(3)近代植物地理学基础的奠定: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2)植物地理学的巩固时期:1820-19世纪50年代3)植物地理学的发展时期:1855年至现在;19世纪末开始,植物地理学就按照各个分支学科发展。

第二章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基本类群一、解释下列名词物种:种是起源于共同祖先,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生理学特征和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双名法:双名命名法是指用拉丁文给植物的种起名字,由两个拉丁字组成: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名。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植物分类类群、演化与地球环境1、双受精现象:种子里的胚由花粉管中的一个精子与胚囊中的卵细胞结合发育而成,而胚乳由另一个精子与胚囊里两个中央细胞结合发育而成,这就是双受精现象。

P152、个体发育:是指某种生物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分化、发育、成熟和生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再出现和开始那个发育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

P153、系统发育:是指一种生物,或一个生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演化和衰亡的历史过程。

P16第二章植物区系空间分异与环境演变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P26第三章植物生活与环境——植物生态类群的分化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P742、生态因子的分类:(1)、非生物因子:①、气候因子:光、温度、降水、风等。

②、土壤因子:土壤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③、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坡位、坡形等。

(2)、生物因子:①、植物因子:植物之间的机械作用、共生、寄生、附生等。

②、动物因子:摄食、传粉、践踏等。

③、人为因子:垦殖、放牧、采伐等。

P743、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⑴、直接作用:光照条件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水分条件是植物水分代谢活动的主控因子,温度条件直接影响植物的一切生理过程,营养条件则与植物有机质形成、转化密切相关。

光、温、水与营养是影响植物生命活动的最直接的基本生态因子,称为生存条件。

当环境中某种生存条件出现异常变化,便会直接抑制植物生命活动或威胁植物生存,这种现象称为环境胁迫。

⑵、间接作用: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地形因子的各种特性影响光、温、水与营养等生存条件的分布与组合,从而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与分布。

动物啃食、寄生、风、火、土壤侵蚀等部分或全部地破坏植物的现象,称为干扰。

⑶、阶段性:生态因子对植物具有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的。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名词解释1、最小面积:对一定的群落类型能够提供足够的环境空间,或者能够保证展现出该类群落类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的真是特征的一定面积。

2、植物环境:在群落内部,由于群落本身作用形成的特殊环境,是群落内部的一个组成部分。

3、植物区系:某一地区或某一时间内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4、生态位:一个生物单位(个体、种群、种)的综合体,在群落中与该生物所占有的空间有关。

5、植物种群:某一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一定的植物种群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植物组合。

6、植物内稳态:植物控制小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

7、生物入侵: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8、环境:某个特定主体周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总和。

9、植物分布区:一个地区或一个群落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10、地带性植被:大体上与气候相吻合,在陆地表面呈带状分布,占有大面积的植被,成为地带性植被或显域植被。

11、竞争排斥原理:生态学上完全相同的种,不能长久的共存,最终一个种被另一个种所取代。

(高斯假说)、12、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有机集合。

13、地理残遗分布:一些分布很广的植物在冰期时分布范围会急剧缩小,至今仍保存狭小的分布区的现象。

14、垂直带谱:山地植被垂直带的组合排列和更替顺序形成的一定体系。

15、群落成员型:根据物种在群落中的各种特征综合评价其作用和地位额尔划分出来的物种类型,如优势种,建群种,伴生种等。

16、高斯假说: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种不能在同一地区长期共存。

(若生活在同一地区,由于剧烈的竞争,他们必然会出现栖息地、食物、活动时间或其他特征上的生态位分化)17、种: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括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相似的个体。

18、生理性干旱:当土壤溶液浓度很高,降低土壤渗透势,导致土壤水势低于植物水势时,植物不能从土壤中吸水,反而会出现脱水的现象称生理性干旱。

植物地理学复习word精品文档10页

植物地理学复习word精品文档10页

一个地区内全部植物种类总体称为这一地区的【植物区系】一个地区内所有植物群落共同形成植被覆盖层称为【植被】【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为相似的植物个体。

特征:可育的自然群体,种间生殖隔离【种群】植物体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的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个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

【亚种】种内个体在地理和生殖隔离初期形成的群体。

有一定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区,亦称地理亚种。

【变种】种内某些个体积累了一些形态变异而且比较稳定又分布在一定空间地域。

【变型】个体有形态变异,但零星分布(没有一定分布区)分类:按等级高低顺序,生物分类单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有亲缘关系的各个种)、种。

命名属名大写斜体+种名小写斜体+姓氏正体原核生物细菌蓝藻真核藻类绿藻红藻褐藻硅藻真核菌类木耳竹荪茯苓银耳灵芝蘑菇冬虫夏草地衣石耳先锋植物对SO2敏感苔藓蕨类种子植物裸子(胚珠裸露)苏铁、银杉、松杉、买麻藤被子(心叶)植物群落:在一定空间内各种植物之间形成的有规律的组合,在不同环境形成的特殊空间结构。

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主要区别:低等植物:1、大部分生活在水中潮湿处2、植物体结构简单,为单细胞体或多细胞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无维管束构造3、雌性生殖器官为单细胞4、生殖过程简单,有性生殖的合子萌发不形成胚而直接形成植物体。

高等植物:1、多数陆生、少数水生2、植物体形态结构复杂,有根,茎,叶分化,除苔藓外有维管束构造3、雌性生殖器为多细胞的4、有性生殖的合子发育成胚,再生长成新的植物体。

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物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分布区是一个种系或任何分类单位(种,属、科等)在地表分布的区域。

植物分布区的研究方法:1、研究目的2、收集资料、研究概况、组织团队3、实地调查4、资料、归类、制图5、专家咨询,评议6、补充调查研究7、最后成果。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篇: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植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①植物是生产者②植物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③植物能够影响环境,净化环境④植物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场所和物质基础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植被,研究内容包括植物区系地理和植被地理。

第二章细胞:生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物种: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指起源于共同祖先,具有极为相似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且能自然交配,产生正常后代,并具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系统发育即生物种族的发展史。

可以只一个类群形成的历史,也可以指生命在地球上起源和演化的整个历史过程。

个体发育指某种生物从它生命中的某一个阶段(孢子、合子、种子)开始,经过一些发展阶段,再出现当初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其中包括形态和生殖上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

相互联系: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对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有着很大的作用,二者促进了生物的演化。

颈卵器植物:雌性生殖器官为颈卵器的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

单叶和复叶的区别及联系?单叶是在一个叶柄上只生一片叶片。

复叶是在叶柄上着生两片以上完全独立的小叶。

复叶的叶柄称为叶轴或总叶柄,叶轴上所生的叶称为小叶,小叶的叶柄即为小叶柄。

区别:叶轴的顶端没有顶芽,而小枝常具有顶芽;小叶的叶腋一般没有腋芽,芽只出现在叶轴的腋内,而小枝的叶腋都有腋芽;复叶脱落时,先是小叶脱落,叶脱落,最后叶轴脱落;小枝上只有叶脱落;叶轴上的小叶与叶轴成同一平面,小枝上的叶与小枝成一定角度。

叶序:叶在茎上都有一定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

常见类型①互生:每节着生1片叶,如樟树②对生:每节相对着生2片叶,如女贞③轮生:每节着生3片或3片以上的叶,如夹竹桃④簇生(从生):节间缩短密接,叶成簇着生在短枝上,如金钱松、银杏⑤基生:植物无明显的地上茎,叶从植物贴地面的基部生出,如蒲公英植物的分类系统:①人为分类系统:根据植物的用途、形态结构、生活习性,或选择植物的一个或几个明显的特征,而不考虑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对植物进行分门别类的分类方法。

植物地理学 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 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复习(武吉华版)(一)综合复习部分一、名词:1.植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相似的植物个体。

3.种群:植物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

4.个体发育:是指某生物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如孢子、合子、种子等)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分化、成熟和生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在出现和开始那个发育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

5.系统发育:一种生物或者一个生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演化和衰亡的历史过程。

6.植物区系: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7.分布区:是一个种系或任何分类单位(种、属、科等)在地表分布的区域。

8.种的分布区:一个物种有若干植物个体组成,它们所占有的全部地域构成该种的分布区。

9.分布中心:在属的分布区范围内,数量最丰富的地区称为该属的分布中心或多样性中心。

10.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地经过人为或自然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1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等。

12.适应:指一种植物在某类生境中能正常生长和繁殖的现象。

【广义】是指植物所具有的任何有助于植物生存和繁殖的特征,包括形态、生理、发育和行为等方面的特征,都称之为适应。

【狭义】指植物所具有的有助于生存和繁殖的任何可遗传特征,这种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3.生态幅:在自然界中,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每个种都适应于一定的环境,并具有期特定的适应范围,每个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耐性范围。

14.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裂解水分子,同化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植物地理学各章节复习题

植物地理学各章节复习题

植物地理学各章节复习题《植物地理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解释下列名词植物地理学生物圈二、问答题1.阐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什么?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3.阐明植物地理学与植物学和生态学的关系?4.植物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第二章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基本类群一、解释下列名词物种双名法孢子植物种子植物高等植物低等植物颈卵器植物维管植物茎叶体植物叶状体植物世代交替同形世代交替异形世代交替无性世代有性世代孢子体配子体无性生殖有性生殖个体发育系统发育原核植物真核植物裂生多胚现象简单多胚现象显花植物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真花学说假花学说二、填空题1. 蓝藻细胞由()和()组成,在电镜下观察前者分为()层,后者分化为()和()两部分。

2.葫芦藓的蒴帽前身是(),属于()部分,具有()作用。

3. 葫芦藓的配子体可分成()、()和()三部分,孢子体可分成()、()和()三部分,孢蒴可分为()、()和()等结构。

4. 苔藓植物在其生活史中是以()发达,()处于劣势,()寄生在()上为显著特征,另一个特征是孢子萌发先形成()。

5. 地钱的营养繁殖主要是(),其生于叶状体背面中肋上的()中。

6. 地钱雄生殖托的托盘呈(),雌生殖托的托盘呈()。

葫芦藓植株上产生精子器的枝形如(),产生颈卵器的枝形如()。

7. 从蕨类植物开始,植物体已经有了真正的()、()和()的分化和()的分化,生活史中()体和()体都能独立生活,但()体占优势。

8. 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为()和(),无性生殖器官为()。

9. 大多数真蕨植物的每个孢子囊群还有一种膜质的保护结构,叫做()。

10.蕨类植物的主要营养体属于()体。

11.裸子植物在植物界的地位介于()和()之间,其主要特为()、()、()()和()。

12. 裸子植物具多胚现象。

多胚现象可分为()和()两类。

13. 裸子植物的大孢子叶常发生变态。

铁树的大孢子叶为(),银杏的为(),松柏类的为(),红豆杉科的为(),罗汉松科的为()。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整理)1.植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物圈:地球上所有⽣物(植物、动物、微⽣物及⼈类)赖以⽣存的⽣活领域与范围的总合,称为⽣物圈。

3.细胞:是⽣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4.原核植物:植物体由原核细胞组成的植物,包括蓝藻和细菌。

5.真核植物:植物体由真核细胞组成的植物。

6.⾼等植物:在形态上有根茎叶分化,构造上有组织的分化,⽣殖器官多细胞,合⼦在母体内发育胚的植,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植物。

7.低等植物:在形态上⽆根茎叶分化,构造上⽆组织的分化,⽣殖器官单细胞,合⼦发育时离开母体,不形成胚,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植物。

8、物种:种是起源于共同祖先,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理学特征和有⼀定⾃然分布区的⽣物类群。

具有⽣殖隔离和地理隔离的特性。

9.植物分布区:分布区是⼀个种系或任何分布单位(种、属、科等)在地表分布的区域。

10.植物区系:是某⼀地区、或者某⼀时期、某⼀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的总称。

11.植物区划:利⽤各种植物区系成分分析⽅法把那些植物区系种类组成、地理成分与起源、不同等级的特有性与发展历史相似的地区合并,并按照相似程度、关系密切程度,分成若⼲等级,便是植物(区系)区划。

12.⽣物⼊侵:⽣物由原⽣地经过⾃然或⼈为途径侵⼊另⼀新环境,对⽣态系统和⼈类健康造成损害或⽣态灾难的过程。

13.环境:环境指某⼀特定⽣物体或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物体或⽣物群体⽣存与活动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14.⽣态因⼦:环境因⼦中⼀切对植物的⽣长发育⽣殖⾏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15.⽣存条件:⽣态因⼦中⽣物⽣存不可缺少的因⼦称为⽣存因⼦16.⽣境:⽣物个体或群体⽣活区域的⽣态环境与⽣物影响下的次⽣环境统称为⽣境。

17.限制因⼦:那些对植物的⽣长、发育、繁殖、数量和分布起限制作⽤的关键性因⼦18.⽣态幅:⽣物对每⼀种⽣态因⼦都有⼀个耐受范围,即有⼀个耐受上限与耐受下限,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态幅。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一、生物圈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和.是自然环境的有机部分.生物膜:地表上下100m的区域,生物繁衍最集中的范围.植物与生物圈:植物有机体占生命有机体的99%.二、植物的生态作用1、平衡地球现代大气成分2、维护地球系统的生态平衡3、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4、植物与人类生存三、植物地理学研究对象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1)种群分布:植物种和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2)植被类型及分布:植被类型与温度带、植被类型与干湿带、植被类型与地形地貌、植被类型与土壤带(3)植物区系:区系成分、区系范围、区系特点、区系演化、区系划分等五、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区系植物地理学、生态植物地理学、历史植物地理学第一章植物分类类群演化与地球环境第一节植物分类与植物系统进化一、植物分类基础知识(一)生物分界学说简介二界系统:动物界(Animalia) 、植物界(Plantae)三界系统:植物界(Animalia)、动物界(Plantae)、原生生物界(Protista)四界系统:植物界(Plantae)、动物界(Animalia) (除原生动物外)、原核生物界(Monera)(原生动物、细菌和蓝藻)、真菌界(Fungi)五界系统:植物界(Plantae)、动物界(Animalia)、原生生物界(Protista)(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粘菌等)、真菌界(Fungi)(包括真菌和酵母等)、原核生物界(Monera)(细菌和蓝藻等)(二)植物分类原则、单位、命名1. 物种种——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与生物学特性相似的植物个体的组合。

2. 植物分类的原则和依据原则:客观反映亲缘关系和进化过程。

依据:人为标准——形态+人为标准——形态+人为标准+其他常见的植物分类按形态结构特点低等植物:植物体结构简单,无根茎叶分化(藻类、菌类及地衣)高等植物:植物体有根茎叶分化(苔藓、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按繁殖器官及繁殖方式隐花植物:以孢子繁殖新个体(菌类、藻类、地衣、苔藓、蕨类植物)显花植物:以种子繁殖产生新个体(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按维管束系统维管束植物(vascular plants):(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非维管束植物(non-vascular plants):(藻、菌、地衣、苔藓)按胚珠位置裸子植物:胚珠裸露被子植物:胚珠具包被,开花过程非常明显,具有真正的花按光合作用色素藻类植物分门的主要依据。

西南大学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西南大学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⒛.植物群落演替的结果导致该地区的生境条件逐渐由严酷向中性转变。同时植物群落逐渐地向着在更大程度上适应于该地区气候条件的稳定状态转变。这种适应于现时气候条件的、结构稳定的群落,美国学者(F。E。Clements)称为顶极群落。
21.由低温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时为旱生小半灌木)组成的植物群落称为草原。
(8)树和灌木形成芽抵抗寒冷和干旱;
(9)针叶树形成针叶,减少蒸腾耗热来抗寒。
B. 为了适应地表严酷的寒冷气候,植物在生理上是由原生质的改变来适应低温,锻炼是一种最有效的方式。
2.在野外生物资源考察中,从哪些方面去记录一种植物的形态特征?
3.洋芋和冬小麦都属于长日照植物。试分析:为什么将它们种植在长日照区域洋芋产量低而冬小麦产量高呢?
13.占据某一定地区的某个植物种的一群个体叫做种群。换言之,它是一定地区内属于同一个种的个体的总体。
14.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植物,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彼此发生作用,形成一种有规律的特殊系统。这种多植物种的系统叫做植物群落。
15.一个地区的全部植物群落的总体叫做该地区的植被。
16.任何植物群落在垂直方向都分成许多层次,这叫做成层现象。
4.植物学名:一种植物由属名、种名和命名人的姓氏缩写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拉丁学名。一个物种只有一个拉丁学名,学名第一个字是属名,为拉丁名词,其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是种加词即种名,大部分为形容词,种名一律小写其性、数、格需与属名一致,在种名的后面还应加上命名人的姓氏缩写。用正体字书写。
5.生态因子 :在众多环境因子中直接作用于植物生命过程的那些环境因子称之为生态因子。
洋芋和冬小麦虽然都属于长日照植物,但是它们各自收获的最终产品部分却不同,洋芋的有用部分是地下的块茎部分,而小麦的有用部分是地上的种子部分。马铃薯在高温长日照下有利于茎叶的生长,地上部分生长很繁茂,地下却难结薯;而小麦在高温长日照下有利于种子的生长,地上部分生长很繁茂,地下根系不发达。所以将它们种植在长日照区域洋芋产量低而冬小麦产量高。

地理科学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地理科学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者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2.植物区系:是一定地区所有植物种类的总和。

3.世界种:少数种类植被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称为世界种。

4.建群种: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

优势层中的优势种成为建群种。

5.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营养等。

6.种群:植物种内的个体常分为若干群,每个群成片的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称为种群。

7.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8.非地带性植被:指在一定的气候带或大气候区内,因受地下水、地表水、地貌部位或地表组织物质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而生长发育的植被类型。

9.群落演替:是指在某个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代替的过程。

10.隐花植物11.垂直带谱:是指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垂直自然带系列。

12.优势种:指群落中占有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13.热补偿点:净光合为零时(CO2收支平衡)的温度,称为热补偿点。

14.有效积温:生物学零度以上的日平均温度的累加,称为有效积温。

15.植物内稳态:指植物控制小环境(包括微环境和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

16.垂直地带性: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从而使自然环境及其成分发生垂直变化的规律。

称为垂直地带性。

17.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它们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是生物多样性的简单度量,只计算给定地区的不同物种数量。

18.显花植物19.世代交替:植物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二倍体世代),和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单倍体世代)有规律的交替出现的现象20.植物分布区:地球上的每种植物通常都有很多个体,它们分别分布在一定的地域上,这个地域就是该种植物的分布区21.地理残遗种22.光周期现象:指的是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光照长短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自然选择和进化,形成了各类植物所持有的对日照长短变化的反应方式。

生物(植物)地理学复习题(含答案)

生物(植物)地理学复习题(含答案)

生物(植物)地理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通常将异地分化的亲缘关系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种称为_ 成对种__。

2、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范围,可划分三种生态型,即阳生植物、中生植物和阴生植物。

3、苔原的气候最热月均温一般在14 摄氏度以下,其植物群落的一般特征有种类组成贫乏,植株低矮,生长极其缓慢,通常具有大型的花和花序、多为多年生、长日植物。

4、暖性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纬度带,其代表性树种有马尾松、紫杉、红杉。

5、苔原是以极地灌木,草本植物, _苔藓地衣占优势的植物群落, 北半球最大的苔原区是_西伯利亚的北部。

6、根据陆生植物对水分的适应范围,可把恒水植物划分三种生态型,即旱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湿生植物。

7、热带雨林种类丰富,植物有着特殊的生活型,其中,板状根和茎花现象犹为突出,雨林植物无显著的季相变化。

8、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 纬度带,其群落特征为旱生、阳生、具刺、树高不超过20米。

9、在植物区系学上,对属内仅含一种的植物,称为_单型属_ _。

10、某物种重复出现在一块完整的适宜个体生长的区域,该区域称为该物种的_连续分布区_。

11、古德将世界植被划分为 6 个植物区,吴钲镒将我国植被归属于其中的2 个植物区, 即泛北极植物区和___古热带植物区_。

12、在植物区系学上,根据植物种或其它分类单位的现代地理分布所划分的成分称为_ _ 地理成分。

13、光合作用强度(速率)与呼吸作用强度(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_ 光补偿点。

14、亚洲热带雨林的标志植物是__龙脑香__ ______。

15、温带草原在世界上有两个主要分布区,即_欧亚大陆__ _和_ 北美大陆___, 其中__欧亚大陆_ 草原构成世界上最宽最长的草原带。

16、温带夏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及亚洲地区, 其中糖槭分布在__北美__夏绿阔叶林中。

17、寒温带针叶林在_ 欧亚大陆大陆连续成非常宽广的地带, 在群落外貌上表现出两种生态型即: 明亮针叶林和__ 阴暗针叶林__。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 (1)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 (1)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研究生物_与_ 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生态学。

2.在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中,优先研究的领域是(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二、简答题简述现代生态学的特点和发展的主要趋势答:(l)从野外转向室内。

(2)从定性走向定量,从静态到动态。

(3)研究对象两极化,研究重点从经典生态学发展到分子、细胞、景观、生物圈生态学。

(4)从自然生态转向污染生态(或半自然生态),进而发展到对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

(5)从理论走向应用。

三、论述题生态学可用于指导解决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为什么?答:(1)人口问题:对于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而带来的社会压力,可以用生态学的种群调控原理来控制人口增长,(R0为世代增殖率,T生殖周期),通过世代增值率和增大生殖周期来降低人口增长率。

同时还得加强教育,提高素质,建立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

(2)资源问题:目前世界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的结构性短缺;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资源利用不够科学,浪费、损失严重。

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调整产业结构,保护和开发资源并举;改变能源结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开发环保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海洋能。

(3)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垃圾,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日趋突出。

利用生态学原理,实施生态工程,减轻环境现代工业和资源开发带来的污染;保护现有植被,加强林草建设;控制人口增长,实行生态移民;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减轻对草场的破坏;优化土地利用格局,维护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恶化生态环境需利用生态演替的原理进行人工干扰和自然恢复。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环境要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物种 P6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没有完整、统一的概念,但认为物种是形态上相似、遗传上稳定的生物类群。

2.种群 P6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称为种群。

(P6)3.植物的命名原则 P8生物命名采用林奈创立的双名法, 并统一使用拉丁文。

即给植物种的命名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的方法——每种植物只有一种合法名称:学名学名 = 属名 + 种名 + 命名人其中属名字首要大写,统一用斜体;种名字首小写,统一用斜体;命名人字首大写,可缩写,用正体;第二章1.植物区系 P26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2.世界种 P30少数种类植物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称为世界种。

3.成对种 P35异地分化的亲缘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称为成对种。

4.替代种 P35一个属内关系亲近的若干个种,特征相似而具有各自独立的分布区(或稍微交叉),在空间上依次排开,称为(地理)替代种。

5.生物入侵 P71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6.植物分布区的形状可分为哪两种类型? P29(1)连续分布区:指分布区内该种植物重复出现在适宜它生存的生境,各部分之间没有障碍隔断;(2)间断分布区:也称不连续分布区,指分布区中间被障碍隔开,分裂为相距遥远的两部分或更多部分。

7.植物分布区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P37-42(1)气候演变(2)地形变化(3)板块运动8.植物区系主要有哪些成分? P45-46地理成分发生成分迁移成分历史成分生态成分10.我国植物区系分属哪两个植物区? P59-60中国植物区系区分为两个植物区(七个亚区)。

泛北极植物区(欧一亚森林植物亚区、亚洲荒漠植物亚区、欧—亚草原植物亚区、青藏高原植物亚区、中国一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旧热带植物区(马来亚森林植物亚区)。

11.中国植物区系分区中划分出哪些植物亚区? P60Ⅰ、欧-亚森林植物亚区Ⅱ、亚洲荒漠植物亚区Ⅲ、欧一亚草原植物亚区IV、青藏高原植物亚区V、中国一日本森林植物亚区Ⅵ、中国一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VII、马来亚森林植物亚区12.理解岛屿的隔离作用及岛屿种子传播的特点。

P63-64岛屿隔离的影响: 受海洋的隔离,岛屿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以海流和鸟播为主。

岛屿种子传播的特点:(1)海流传播的种子可抵达很多海洋岛屿。

(2)粘附鸟类体表的种子传播较近,在大陆岛常见,在远洋岛屿较少。

(3)通过鸟体内传播的植物在一切岛屿都有大量生长。

(4)由哺乳动物动物传播的植物一般仅出现在该动物能到达和生活的大陆岛上。

(5)新出现的岛屿上,首先到来的是风播植物,稍迟为海流携带植物,然后是鸟播植物。

第三章环境是与主体相对应的周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总和。

2.生境 P74生物群落生活地区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也就是与植物体周围具体而直接的小环境,是与一般的、广泛的环境相对而言。

3.生态因子 P74外界环境包括很多要素,其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地理分布有直接影响的要素通称为生态因素(因子)5.生态幅 P78 生态幅三基点每个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称为生态幅,即耐性范围,这主要决定于植物的遗传特征。

6.内稳性 P80指植物控制小环境(包括微环境和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

7.生态型 P82对于分布广泛的同种植物来说,长期生活在分布区内不同生境中,发生基因型分化,形成对各自生境的不同适应特征,称为不同的生态型。

8.耐荫性 P90植物忍耐遮荫的能力,即在弱光环境下植物生长和繁殖的能力,称为耐荫性。

9.光周期 P93生物的活动性受光照时间长短变化的制约,称为光周期现象光周期随季节和纬度的不同而变化。

积温是日平均气温的累加数,只要达到某一限度(如大于0℃或大于等于10℃)的温度都可以累计进去。

11.有效积温 P100植物开始发育的温度并非物理零度,而各有自己的生物学零度(生物学下限温度),低于此值为无效温度,所以计算积温应当累加下限温度以上的温度值,该值被称为有效积温。

12.物候 P108物候指的是,随着温度的变化,植物以次出现种子萌发(或发芽)、叶伸展、现花蕾、花始开、花盛开、结实、叶变色、落叶、生长停滞或休眠的现象。

其中,各个阶段的开始和结束称为物候期。

13.微量元素 P127植物需求量很少,稍多即发生毒害的元素。

14.寄生 P146一物种的个体生活于另一个体体内或体表,一方获利,而另一方遭受损害,但不致死亡的关系。

寄居在别种生物上并获利的一方称寄生物,被寄居并受害的一方被称为寄主。

如寄生在人体内血吸虫、蛔虫。

苁蓉与梭梭、锁阳与红柳。

15.生活型 P159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综合适应特征来划分植物类群,称为生活型。

生活型反应了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不同种类的植物在相同或相似环境中趋同适应,称为相同的生活型。

16.生长型 P160生长型:是指植物营养器官的总体形态特征17.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P75+PPT(1)主导因素各种生态因素所起的作用并非等同,其中必定有一个或几个因子起主导作用,对生物影响最大。

(2)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任一要素并非孤立地起作用,都必须同其它生态因素一起综合发挥作用。

(3)生态因素的补偿作用和不可替代性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并非等同,各具有重要性,缺一不可,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但是局部是可以补偿的。

(4)生态因素作用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生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导致了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阶段性。

当过了某一生长阶段之后,生物对其它的生态因子的需求可能更大,具有不可逆性。

18.根据植物生态幅的宽度,可将植物分为那两种类型 P79广生态幅种:指的是该种植物对某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相对比较宽。

狭生态幅种:指的是该种植物对某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相对比较窄19.理解光照条件、温度条件、水分条件、营养条件对植物的影响光(1)光照条件对生物的影响主要从光质、光强度和光周期三个方面来理解。

光质的生态作用光照强度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并主要表现在植物开花结果上:光照越强,花的发育越好,数量也越多;同时光照强度增加,对果实的成熟与品质也有密切的影响,在强光照下,能增加苹果、梨、桃等果实的含糖量和耐贮性。

光周期是生命活动的定时器和启动器。

(2)温度条件①温度与植物的水分代谢-温度过低或过高都限制植物根系吸水-温度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②温度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需要适宜温度范围-光合作用的三基点温度:光合最适温,热补偿点(光合最低温与光合最高温)③温度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呼吸需要适宜的温度范围-不同地理起源的植物呼吸温度三基点差异大④温度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各器官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范围-植物自身体温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过程(3)水分条件①水分构成生物体的主要物质②参与生物体内一切生物化学反应③水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④植物吸收养分的主要渠道⑤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

(4)营养元素N:氮 P:磷 K:钾 S:硫 Ca:钙 Mg:镁 M:锰 Fe:铁B:硼20.根据植物对光强的适应,可分为哪三种类型 P87阳生植物: 适应强光环境,耐荫力弱,对强光的利用力强中生植物:对光的适应范围较宽阴生植物:适应弱光环境,耐荫力强,对弱光的利用力21.根据植物对光照长短的反应类型,可将植物分为哪两大类 P94①长日照植物:是指在14-17h以上的较长光照条件下,才能形成花芽的植物,光照短于12小时不能开花,光照越长,开花越早。

温带和寒温带地区的植物多为长日照植物。

常见的长日照植物有冬小麦、大麦、菠菜、萝卜、甜菜、甘蓝等。

②短日照植物:是指在短日照条件下(8小时或至多12小时)开花的植物,在一定范围内日照越短,开花越早。

许多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在早春或秋季开花的植物多属此类。

常见的短日照植物有牵牛花、报春花、菊花、水稻、棉花、玉米、大豆、烟草和向日葵等。

③中间性植物:是指开花对日照长短无严格要求,只要其它生态条件适宜,在长短日照下都能开花的植物。

常见的植物如蒲公英、蕃茄、黄瓜、四季豆等22.冻害和冷害的区别 P103冻害:冻害指发生于零下低温,植物细胞结冰受伤害的现象。

当温度缓慢降到零度以下,细胞间隙水分结冰,一方面造成细胞质过度脱水,破坏蛋白质分子导致细胞质凝固变性,另一方面冰晶体压迫细胞质导致机械损害。

冷害:起源于热带的植物遇到零度以上的低温也会受害,称为冷害。

冷害能造成细胞膜性改变、细胞膜损坏,根系吸收力降低,导致代谢紊乱,甚至死亡。

23.植物物候节律在环境演变研究中的作用(1)不同物候之间存在关联性,因此可以有前一物候期推测后一物候期的出现日期。

(2)根据历史文献记载的物候资料可用来分析气候演变。

(3)同期物候的空间变化,可以反映温度的空间分布趋势。

(4)同期物候在山区的垂直分布,可以直观地反映山区气候的垂直变化。

24.植物能够吸收利用的是土壤中那一部分水 P113土壤水分主要分为吸湿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只有毛管水才是能被植物利用的有效水分,毛管水指土壤毛管孔隙中毛管力吸附保存的水分,包括两部分,即由地下水上升而存在于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毛管上升水,以及由降水和灌溉保存在土壤上层毛管孔隙中的毛管悬着水。

25.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P114蒸腾作用指的是植物体内水分以气体状态,经植物体表向大气蒸发散失的过程。

它不同于植物体表水分的蒸发作用。

(1)蒸腾作用是植物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

(2)蒸腾作用有利于矿物和有机物的吸收和运输。

(3)蒸腾作用是植物降低体温的主要方式。

26.根据陆生植物对水分的适应性,可将其分为哪三类 P118-122(1)湿生植物-生境:潮湿环境,抗旱力最弱的陆生植物①阴生湿生植物-生境:阴湿的森林下层或阴湿环境-代表植物:热带雨林中的附生蕨类和附生兰科植物②阳生湿生植物-生境:阳光充沛,土壤水分经常饱和的环境-代表植物:水稻等(2)旱生植物-生境:干旱环境,耐旱力强①少浆液植物生境;-干热的草原和荒漠地区代表植物:-骆驼刺,刺石竹等适应特点:-1.体内含水量极少 2.尽量缩小叶面积3.细胞中有大量亲水胶体物质4.根系发达②多浆液植物-干热的草原和荒漠地区-仙人掌,芦荟等- 1.根、茎、叶薄壁组织转变为储水组织2.面积对体积比减小(3)中生植物生长在中等湿度环境中的植物。

一般常见的植物多为此类。

27.水生植物可分为哪三种生态类群 P125-126(1)沉水植物:-特点:全株植物没于水中-代表植物:金鱼藻等(2)浮水植物:-特点:叶片漂浮在水面-代表植物:凤眼莲,荷花等(3)挺水植物:-特点:茎叶大部分挺伸在水面以上-代表植物:芦苇、香蒲等33.植物之间的生态作用有哪些 P145-151(1)营养关系:寄生关系:一物种的个体生活于另一个体体内或体表,一方获利,而另一方遭受损害,但不致死亡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