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对峙政权下保定的地理沿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宋分裂政权下保定的地理沿革
————浅谈两宋时期保定的军事地位古城风华几代秋,燕赵儿女多名流。昔时烽烟今已渺,冀北干城易新容。
保定,邻近京、津,曾“北控三关,南达九省”,今为首都南大门。一座古城数百载,历经战火硝烟、毁败重建,见证了王朝更替、北方民族崛起,承载了乱世中人们的血泪、治世时人文的繁荣。整段历史,要道明说完,实恐困难,今微观两宋下保定的地理沿革,意图了解彼时保定的成长及不可或缺的军事地位。
宋代地方行政区划为路,[1]府(州)、军、监,县三级。保州,本莫州清苑县,建隆初,置保塞军。[2]保塞军之置,源于清苑乃当时北方军事重镇。时易州(今河北省易县)既没于契丹,军城以西,塘水差少,于是广植林木,以限朔骑奔冲。盖府境自西而北而东,虽多层峦叠嶂,而步骑易于突入,自东而南,地尤坦平,滱、易诸川,塘泺之利,皆在安州以东,故宋人保塞之备,比周边尤为切。《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自唐天宝之季,迄宋靖康之年,清苑左右大抵皆战场矣。”[3]故此地的战略地位可见一斑,保塞军一置,保定一名中始出现“保”字,此后也自然发挥着保境安民的职能。
关于太祖于清苑置保塞军的原因还有另一说法,此与太祖的籍贯相关。昔者赵匡胤次陈桥驿,军士宣言策点检为天子,露刀刃于庭,以黄衣加太祖身,[4]太祖由是即位。年号建隆,改元,国号为宋。太祖,涿郡[5]人也。[6]关于此处,多有争论,分为“涿州说”、“清苑说”、“幽州说”。“涿州说”支持者认为涿郡乃今涿州,且《宋史·太祖本纪》中说法已被广泛接受。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宋代已无涿郡建置,故“清苑说”持论者认为,古之涿郡还包括了涿州以外的其他州、县,故涿郡也可包括后来的保州即清苑在内,所以涿郡也可指今清苑。[7]“清苑说”持论者以《宋朝事实》所记顺祖、翼祖的葬墓处在保州,及《宋会要籍稿》、《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的类似记载为据。若此说成立,那么太祖于清苑置保塞军与其祖籍也或有联系。另外,今涿州隶属保定,如按以上两种说法,赵太祖可视为今保定人氏。另有“幽州说”则以《宋会要籍稿》中所记宋太祖高祖、曾祖、祖父陵墓在幽州等文献为主要依据。[8]三种说法,各有论道依据,目前广为接受的是赵太祖为今保定人氏。其祖籍问题事实如何实难下定论,也不在此文论述中心范围,故不多讨论。
宋代太平兴国六年之前,保定另有一称号——“金台顿”。此处所指金台顿与“黄金台”典故相关。战国时,燕昭王为报齐国吞并国土之耻,广招天下贤士。
[9]相传,燕昭王为此修筑黄金台。但据《史记·燕昭公世家》、《战国策·燕策一》
[1]至道三年,分天为15路,天圣析为18,元丰又析为23。参见《宋史》卷八十五《地理一》(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2094页
[2]《宋史》卷八十六《志第三十九·地理二》(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2129页
[3]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二,直隶三,汉文刻本,第1页
[4]《宋史》卷一《本纪第一·太祖一》(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页
[5]汉高祖六年分燕置涿郡,魏文帝改范阳郡,晋为范阳国,元魏复为郡,隋开皇二年罢郡,属幽州,大业三年以幽州为涿郡,唐武德元年郡废,为涿县,七年改范阳县,大历四年置涿州。石晋以归太宗。参见《辽史》卷四十《志第十·地理志四》(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497页
[6]《宋史》卷一《本纪第一·太祖一》(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页
[7]参见王畅:《赵匡胤祖籍与上世陵寝问题辩证》,《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第22卷
[8]参见姜锡东:《关于宋太祖祖籍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河北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第33卷
[9]“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乃《史记·燕昭公世家》原文,并无提及黄金台。参见《史记》卷三十四《燕昭公世家》(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558页
所记,并无筑台事实。最早提出该说法的是东汉末年孔融的《论盛孝章书》:“昭王筑台以尊郭隗。”此处的注释仍是“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可见,此处台即宫。“黄金台”之说始魏晋南北朝流传,故址亦众说纷纭。后经保定市旅游文物局考证,黄金台(昭王为郭隗所筑宫室)应为保定市定兴县古建筑。[1]金台顿即金台顿驿站,故又名“金台驿”,为北宋镇州和辽幽州之间重要止宿屯驻之所。历史上“金台顿”真正扬名始于太平兴国四年。6月庚申,太宗再次讨伐契丹。丙寅,驻扎在金台顿,募民为乡导者百人。[2]癸末,宋辽开始了史上著名的高粱河战役,宋军战败,班师。《续资治通鉴长编》中亦有记载:“辛酉,次定州。遣使告祀北岳,上作悲陷蕃人诗,令从臣和。丙寅,次金台顿,契丹掳有之地也。”[3]太宗征战往返,两次驻扎金台顿,金台顿自然名声大噪,成了这个区域的代称。
当时的“金台顿”乃今保定地区,至今仍有金台驿街,保定市内的人民广场主雕塑被命名为“金台旭日。不过这个称号存在的时间却不长。太平兴国六年,升保塞军为保州,析易州满城之南境入保塞县[4],辖保塞县。[5]《保定府志》记载:“太平兴国六年,以祖宗三陵及祖属在,析易州满城南境为保州,附郭曰保塞县。”[6]《重修保定志》载:“以汉高祖故里赵氏旅属在故扵清苑置保州。”[7]真是名人故里保州城,历史文脉悠且长。由保塞军到保州,保定行政地位也随之上升。自从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尽罢天下节镇所领支郡,从此全国诸州直辖于中央。如此,城池自然必不可少。淳化三年,李继宣徙知保州,后又转为庄宅使,筑关城,浚外濠,葺营舍千五百区,造船二百艘,疏浚一亩泉河,与鸡距泉水回合,以运粮,人咸便之。[8]今保定城区由是建成,州、县治所也迁往此处。
保定城区始成,此后历史沿革中,大体基本维持,辖区、治所、称号偶有变化。景德年间(1004—1007)多纷扰,元年,契丹侵犯保州,王超力抗,继而侵犯瀛洲,李延渥力抗。二年,于保州置保定军。[9]此期间,满城并入保塞县,满城县遂废。[10]政和三年(1113),赐郡名曰清苑。赐名前,保州名号一直延续。需要注意的是,地名为保州的不仅今天的保定。其一乃唐乾元元年(758)以奉州改名,治所在今四川理县北孟屯河中下游。北宋政和三年改为祺州。其二乃高丽置,治所在来远县,金废。[11]其三则是华北重镇——保定。
北宋末,战火缭绕,壮士发冲冠,沙空照人骨,士兵未老鬓先斑。“靖康耻,尤未雪;臣子恨,何时灭?”[12]“武侯空威心,出狩惊四方。吾属竟为虏,世
[1]参见洛保生、孙进柱:《黄金台考》,《河北学刊》2003年1月第23卷,第1期
[2]《宋史》卷四《本纪第四·太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62页
[3]《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太平兴国四年·己卯,979》(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4]清苑县于太平兴国六年更名保塞县,治州。参见李培祜、张豫垲:《保定府志》第一卷,沿革表,汉文刻本
[5]《宋史》卷八十六《志第三十九·地理二》(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2129页
[6]纪弘谟、郭棻纂:《保定府志》卷二《沿革·清苑县》,汉文刻本,康熙19年[1680],第9页
[7]章律、徐珪:《重修保定志》卷一《建置沿革》,上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汉文刻本,1966年,第6页
[8]《宋史》卷三百八《列传第六十七·李继宣》(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0146页
[9]仁宗天圣六年复改保定军为保州。章律、徐珪:《重修保定志》卷一《建置沿革》,上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汉文刻本,1966年,第7页
[10]“景德中,复省满城入保塞,自是满城之名不见于史者百九十年。”陈宝生、陈昌源:《满城县志略》卷一《疆域·沿革》,台湾:成文出版社,民国二十年铅印本,1969年,第30页
[11]参见《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646页
[12]《满江红·怒发冲冠》,南宋,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