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2.七步诗_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解释
1、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毫)人。
曹植后期的诗歌实际上是他的痛苦培育出来的;大多是慷慨悲壮之音。
现存有《曹子建集》。
2、漉:过滤。
3、鼓:豆豉;煮熟的一种豆制品;可用来调味。
4、萁:豆茎。
5、釜:古代一种煮食器。
6、煎:一种烹饪方法。
[题解]据《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曹丕在争当太子的过程中战胜了曹植;做了皇帝。
有一次;他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一首诗;如果作不成就要杀头。
曹植应声而作《七步诗》;曹丕听了之后十分尴尬。
此诗是对曹丕企图加害同胞兄弟的控诉;曹植没有被兄长的淫威吓倒屈服;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这首诗;巧妙地运用豆和萁的特殊关径流;无情地嘲讽了曹丕的卑鄙行径。
诗中“泣”字;用得十分惨痛;诗人内心的痛苦跃然纸上;感人至深;结尾两句揭示全篇主旨。
这首诗从形式上很像寓言诗;诗中的豆不仅会泣而城能诉;诗中句句咏豆、萁;无不带有象征意义。
[诗译]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总结]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
后一句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2.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词语注释:1.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2.闲:安静。
3.时:时而;偶尔。
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三国诗词《七步诗》原文及赏析
三国诗词《七步诗》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三国诗词《七步诗》原文及赏析【导语】: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
小学必背古诗词详解01曹植《七步诗》
小学必背古诗词详解01 曹植《七步诗》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作品《七步诗》。
这首诗的背后有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七步诗[三国·魏] 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lù shū)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在流传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简化版本,只有四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诗有两种版本,但是讲的都是同一个意思:煮豆子做豆羹,用的燃料是豆萁。
“羹”是一种糊状的食品,“豆羹”就是把豆子熬成糊。
“菽”是豆类的总称,“漉菽”就是过滤豆子。
“豆萁”是扒完豆子剩下的植物的茎,晒干了可以当柴火烧。
“釜”就是指煮豆子的锅。
我这么一说你就明白了吧?豆子跟豆萁原本生长在一起,现在豆子被人架在火上煮,这火,偏偏是离自己最近的豆萁烧起来的,豆子心里当然要难过了,所以它在锅里哭哭啼啼地对豆萁说,咱们本来生长在同一条根上,为什么你这么着急要害我呢?这首诗讲了一个兄弟之间互相残杀的故事。
曹植是三国时期魏国领导人曹操的儿子,他还有个哥哥叫曹丕。
按理来说,兄弟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但是到了他们老曹家可就不是这么回事儿了。
曹操打了一辈子仗,好不容易才攒下一大块地盘,在他年老的时候,这块地盘传给谁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众多孩子中,他最看重的就是曹植和曹丕,在曹植和曹丕之间,他又喜欢曹植更多一些,因为曹植从小就喜欢读书,有学问,写了很多好文章。
曹操有点偏心,更喜欢这个儿子。
曹操这一偏心,曹丕不高兴了,都是儿子,凭什么我就不如弟弟呢?于是他处处跟曹植竞争,也想在父亲面前好好表现,争取当上接班人。
后来,经过几次明争暗斗,曹丕终于如愿以偿继承了父亲曹操的地位,成了魏王。
曹丕当了魏王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收拾当年跟他竞争王位的兄弟们,这下曹植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成天提心吊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被哥哥责罚。
有一天,曹丕把曹植叫到大殿上,对他说:“曹植,父亲在世时经常说你读书多,文采好,今天我就来试试你的本事。
曹植《七步诗》诗词原文及赏析
启发文学创作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启 发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家,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重要 参考。
丰富文学形式
曹植的《七步诗》在文学形式上具有创新性 ,采用了六句诗的形式,为后世诗歌创作提 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
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传递中华文化
曹植的《七步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 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向世界传递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和价值观念。
和艺术魅力。
教育意义
这首诗在语文教育中具有重 要地位,被广泛用于中小学 的文学教育,帮助学生了解 古代文化和文学,提高他们
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社会影响
由于其考家族、亲情等伦理关系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个人评价
• 感受与启示:在个人阅读和理解中,《七步诗》让我感受到了 古代文学的深厚底蕴和人文精神,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家族情 感和亲情的珍贵。这首诗让我认识到亲情和家族情感是我们生 活中最重要的支撑力量之一,我们应该珍惜它们并努力维护它 们。同时,《七步诗》也启示我们要在困难和困境中保持坚强 和乐观的心态,不放弃希望和追求。
传承与发展
《七步诗》在古代文学传承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影响深远,被后人 广泛传颂,并被收入各种文学典籍。
文化价值
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 现象和思想观念,对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评价
文学价值
在现代文学评价中,《七步 诗》被视为古代文学的经典 之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儒家思想的体现
诗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句, 体现了儒家强调的亲情和仁爱的思想。这种 思想强调家庭和睦、亲情友爱,与封建社会
中的兄弟相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七步诗
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七步诗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七步诗》是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如果他做不出来他的哥哥曹丕就会把他处死。
店铺在此整理了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七步诗》,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七步诗》《七步诗》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七步诗》鉴赏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为了争夺太子的地位,二人反目为仇。
相传曹丕当了皇帝以后,就想迫害曹植,有一次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把他处死。
曹植应声而起,没走到七步就做好了这首诗。
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釜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釜下面的豆秆。
豆子和豆秆本是同根一体,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
曹植用这个比喻,指责曹丕对自己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
相传曹丕听了面有惭色。
这首诗比喻贴切,用语巧妙,通俗易懂而又含义深长。
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互相排挤斗争的一个故事。
全诗用比喻的方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秆,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秆,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
诗人十分悲愤地责问:咱们本是同根生,为什么你要这么急切地迫害我那!他不懂得,在封建统治集团里,为了争权夺利,斗争从来就是你死我活,十分残酷的。
据记载,诗人七步之内写成这首诗,使曹丕失去了迫害他的借口。
尽管曹丕看了诗也心有所动,感到惭愧,但是始终害怕诗人与他争夺王位,一直把他软禁终生。
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七步诗》作者简介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少年时就很有才华,得到曹操的喜爱,因此受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后来郁郁而死。
他的诗语言精练,词采优美,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
其生平、思想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地可分为前后两期。
其诗歌创作也同样地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是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也有描写宴饮游乐的诗歌。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分五言七言)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说明:1—27为无言诗(一二年级)28-80为七言诗与词(三四五年级)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七步诗》魏·三国曹植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登鹳鹊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9.《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0.《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1.《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12.《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13.《秋浦歌》唐·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4.《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5.《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七步诗赏析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七步诗赏析《七步诗》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曹操的儿子曹植所作。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曹操去世后,曹植与其兄曹丕之间的权力斗争。
曹丕继位后,对曹植心存猜忌,多次试探曹植。
其中一次,曹丕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便要处死他。
曹植在七步之内即兴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兄弟之情的珍视以及对政治斗争的无奈。
诗的内容如下: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意象鲜明:诗中用“煮豆燃豆萁”作为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兄弟间的争斗。
豆萁是豆的茎,豆是豆萁的果实,本应相互依存,却因争斗而相互伤害。
2. 情感真挚:诗中“豆在釜中泣”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豆子在锅中受煎熬时的无奈与悲伤,暗喻曹植自己内心的痛苦。
3. 哲理深刻:诗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两句,深刻揭示了兄弟间的争斗是无谓的,因为他们本是同根生,应该相互扶持,而不是相互伤害。
4. 语言简练:整首诗只有四句,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每一句都饱含深意,让人回味无穷。
5. 历史背景: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诗中的情感和哲理。
曹植的这首诗,不仅是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也是对当时社会动荡、家族纷争的深刻反思。
6. 文学价值:《七步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反映了作者的才情,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学追求。
通过赏析《七步诗》,小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情感,理解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以及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同时,这首诗也启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珍惜亲情,避免无谓的争斗,追求和谐共处。
古诗文经典赏析之曹植七步诗
成王载
诗结内命吊想植
者
:
》
肆 作品鉴赏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 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 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
明。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 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
止。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 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 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 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思
大曹山立的问的求其人批间中
想
量欲,业物:《贤情退评的重
的有建。质”大、操出动隐视
隐所功此享今墙让,山摇士网
士作立诗受我上众把林隐人罗
不为业受诱隐蒿人隐入士才民
为,的到发约行入士世所都间
朝另影曹隐欲》世视治信聚隐
廷一响植士何开治为国仰集士
所方。《们为头国同。的起,
用面这七出?即辅道另荒来试 。也一启山”以君中一诞。图
肆迫 面 明 反 规 讥 口 害也才映劝讽吻 手反智了。之委 足衬,曹这中婉 的了另植一有深 残曹一的方提沉 忍丕方聪面醒, 。
文学赏析
此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 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 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 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 定。
分比“内秸好根豆
贴喻哭的燃比上和
切兄泣豆烧同长豆
感弟”煮起胞出秸
人相,得来兄来是
。残以翻却弟的同
,此转把;,一
十来
锅豆就个
有深迫他曹为全 提沉害众丕比诗 醒,。兄对喻以 规讥口弟自,萁 劝讽吻的己控豆 。之委残和诉相
中婉酷其了煎
壹 叁
贰行 足 用 成 相 迫 己 喻 诗 为情来了煎害和,人 。深批千何。其控以 而评古太“他诉箕 骨那名急本兄了豆 肉些句”是弟曹相 相不,也同的丕煎 残顾常因根残对为 的手被此生酷自比 ,
【古诗大全】小学古诗大全《七步诗》
【古诗大全】小学古诗大全《七步诗》作者:曹植煮豆子当汤,漉菽以为汁。
奥斯蒙达在水壶下燃烧,豆在釜中泣。
源于同一根,相煎何太急?笔记尝:尝试。
等一下:习惯了。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过滤:过滤。
鼓(gǔ):豆。
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薇菜:脱粒后剩下的豆科植物的茎。
釜:锅。
燃烧:燃烧。
本:原本,本来。
弗里德:折磨。
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诗,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满。
哭:轻轻地哭。
何:何必。
翻译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这首诗用Osmunda和同根生豆来描述同父异母的兄弟,用Osmunda炒豆来描述伤害兄弟的兄弟,这表明作者对被迫致残的兄弟的不满和厌恶。
)赏析这首诗纯粹是用笔法写成的。
语言简单,意义明确。
没必要再多解释了。
它只需要在单个单词和句子中挖掘,其含义不言而喻。
前四句描述了日常生活中烧煮豆子的现象。
曹植形容自己是“豆子”,而“哭”一词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和痛苦。
第二句中的“发酵黑豆”是指煮熟后过滤发酵的豆子,制成调味汁。
“Osmunda”指的是干燥后用作木柴的豆茎。
烧Osmunda煮的是从它们自己的根中生出来的豆子。
这是对兄弟们的一个隐喻,他们用力太猛,互相伤害。
这是违反自然原则的,是一般情况所不允许的。
诗人的寓言是多么美妙,他的语言是多么娴熟,他是如何在瞬间脱口而出,真是令人惊讶。
最后两句话表达了曹植的悲伤和愤怒,这显然是在质疑曹丕:你和我是兄弟。
为什么这么难?“同根生,何必急着要炒呢?”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被用来告诫人们避免手足情谊和互相残杀,这表明这首诗在人们中广泛流传。
此诗之妙,在于巧妙设喻,寓意明畅。
豆和豆秸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却把锅内的豆煮得翻转“哭泣”,以此来比喻兄弟相残,十分贴切感人。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
1.长歌行(节录)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1.青青:植物生长得旺盛时颜色。
2.晞(xī):晒干。
3.阳春:暖和的春天。
4.德泽:恩惠。
5.秋节:秋季。
6.焜(kūn)黄:枯黄色。
7.华:同“花”。
8.老大:年老。
9.徒:徒然。
[今译]河水滔滔流向东海,怎么可能再往回流呢?少壮年华不努力有所作为,待到年纪老时,就是懊悔悲伤也没有用。
[赏析]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
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青上园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
清晨、朝露、青葵、阳光,这是一副多么生机盎然的图画。
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大自然赐与人间春光和恩泽。
诗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纸背,随即又抒发了悲壮的情绪。
“哀”字既是对萧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对惋惜心情的表达。
接着联想到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并以此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
最后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平调》两首中的第一首。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
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2.七步诗曹植(三国〃魏)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释]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简析]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
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
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小学生必背古诗 敕勒歌 咏鹅 回乡偶书 咏柳 登鹳雀楼 春晓 宿建德江 七步诗 诗词鉴赏
敕勒歌北朝乐府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青色。
【简析】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
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
“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
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
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简析】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
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小孩背七步诗
小孩背七步诗一、原文:《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衍生注释:1. “持”:用来的意思。
“作羹”呢,就是做成羹汤,羹汤就像是平时家里做的那种有很多食材混在一起的浓汤。
2. “漉”:过滤的意思。
“菽”就是指豆子。
连起来就是把豆子过滤后用来做豆汁。
3. “萁”:是豆秸,就是豆子的茎杆,就像玉米杆对于玉米一样那种存在,它在锅底下燃烧。
4. “釜”:这就是锅啦,古代人煮饭烧水的家伙事儿。
三、赏析:这首诗的主题超级深刻呢。
它用煮豆燃萁这么一个日常可见的情景,表达了兄弟之间不应该互相残害的情感。
诗里有很强烈的情感在哦,豆在锅中哭,喊着本是同根生,为什么要这么着急互相伤害呢,就像兄弟手足,本该相亲相爱,却互相斗争,真的很让人痛心。
表现手法很高明,没有直白地讲道理,而是用很形象的画面感来让读者自己悟。
用豆和萁的关系来比喻兄弟关系,这种比喻恰当又生动,能够让大家一下子就感同身受。
四、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曹植。
曹植可不得了呢,他是曹操的儿子。
这曹植超级有才,文学水平高得吓人。
可是呢,他哥哥曹丕当了皇帝之后啊,就对他诸多猜忌,老是想办法为难他。
据说啊,曹丕就逼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要是做不出来就要惩罚他,曹植就当场作出了这首《七步诗》。
曹植一生写了好多很好的诗歌,他的作品感情丰富,很能打动读者的心鼓。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下课了,教室里两个小朋友吵了起来,吵得不可开交。
班长小明就跑过去劝他们说:“你们俩呀,就像兄弟一样,不要老是吵架了。
就像曹植说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家都在一个班级里,要互相友爱,整天吵来吵去有什么好的呢。
”两个小朋友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就不好意思地停止了争吵,还互相道了歉呢。
例子二:家庭聚会上,小表弟想要抢堂哥的玩具,堂哥就有点生气想要去抢回来,眼看就要打起来了。
这时候爷爷就说话了:“你们俩可是兄弟呀,怎么能打起来呢。
曹植那时候被哥哥逼迫,还说出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样的话,你们这和平年代,就为一个玩具,可不能这么干啊。
《七步诗》古诗赏析及注释
《七步诗》古诗赏析及注释
七步诗
曹植(三国·魏)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古诗赏析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
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
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
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
“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
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七步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七步诗原文、翻译及赏析七步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步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步诗三国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菽一作: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译文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一)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二)《七步诗》注释持:用来。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过滤。
菽(豉):豆。
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燃:燃烧泣:小声哭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何:何必。
《七步诗》赏析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
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
“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
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小升初语文必背古诗词赏析20首
⼩升初语⽂必背古诗词赏析20⾸ ⼩升初的语⽂学习当中,诗歌鉴赏是很重要的⼀部分,虽然是理解题,但是同样需要⼤量的练习提⾼学⽣的语感。
⼩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家。
1.长歌⾏(节录)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光辉。
常恐秋节⾄,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徒伤悲。
【注释】 1.青青:植物⽣长得旺盛时颜⾊。
2.晞(xī):晒⼲。
3.阳春:暖和的春天。
4.德泽:恩惠。
5.秋节:秋季。
6.焜(kūn)黄:枯黄⾊。
7.华:同“花”。
8.⽼⼤:年⽼。
9.徒:徒然。
【今译】 河⽔滔滔流向东海,怎么可能再往回流呢?少壮年华不努⼒有所作为,待到年纪⽼时,就是懊悔悲伤也没有⽤。
【赏析】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种体裁。
它常采⽤赋、⽐、兴、互⽂、反复歌咏的修饰⼿法及铺陈、对⽐、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长歌⾏》便代表了这种特⾊。
《长歌⾏》属汉乐府《相和歌、平调》两⾸中的第⼀⾸。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诗含蕴细腻,余意⽆穷。
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2.七步诗 曹植(三国·魏) 煮⾖燃⾖萁,⾖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相煎何太急? 【注释】 1.釜(fǔ):古代的⼀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简析】 这⾸诗的⽐喻⼗分贴切,浅显⽣动。
虽然诗歌本⾝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盾倒是⼗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好诗。
3.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注释】 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西省北部)⼀带。
2.阴⼭:在今内蒙古⾃治区北部。
3.穹庐:⽤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青⾊。
【简析】 这是⼀⾸敕勒⼈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七步诗 小学生必背诗词释义及赏析
七步诗小学生必背诗词释义及赏析[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作者简介: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曹操的儿子,封陈王,谥号“思”,世称“陈思王”。
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
字词释义:①持:用来。
②羹: 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③漉:过滤。
④菽: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
⑤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⑥釜:锅。
诗词赏析:《七步诗》为曹植所作。
曹植以萁豆相煎为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
诗的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个日常生活现象:煮豆用来做羹,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诗人以“豆”自喻,以“萁”喻曹丕,以萁燃烧煮豆,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在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
取譬之妙,用语之巧,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同时,一个“泣”字也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悲伤与痛苦。
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笔锋一转,发出质问:豆茎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急呢?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愤,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诫避免兄弟相逼、自相残杀的名句。
这首诗比喻贴切,语言浅显,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表达了诗人身处困境时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建安文学是指汉末建安时期的文学。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指的是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
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操、曾丕、曾植、孔融等。
他们的作品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特点,又表现出诗人的个性;有不少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大众的痛苦,以及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情调慷慨,语言刚健。
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的许多特点对后来文学的发展趋向有重要影响。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1,七步诗(三国)曹植煮豆持作羹[1],漉菽以为汁[2]。
萁在釜下燃[3],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4],相煎何太急[5]。
注释[1]持:用来。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2]漉:过滤。
菽:豆子。
[3]萁:豆秆。
釜: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4]本:原本,本来。
[5]相煎:互相煎熬,这里偏指一方迫害另一方。
何:何必。
今译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秆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秆本来是同一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秆又何必过于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用豆汁做的羹是美味的吧。
要先将豆子放在锅里煮,然后滤除豆子的残渣,才能有这美味的豆汁。
可又有谁知道,煮豆子的时候,在锅底做燃料的,是本与豆子同根生长的豆秸呢?豆秸在锅底燃烧着,火焰烧烤着煮豆子的锅,又有谁听到豆子在锅里的哭泣?它在小声地哭诉:“你我本是同根生的兄弟啊,为什么要这样急急忙忙地来煎烤我啊!”2,鸟鸣涧[6](唐)王维人闲桂花落[7],夜静春山空[8]。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9]。
注释[6]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流水。
[7]闲:安静。
[8]空:空寂、空空荡荡。
这里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9]时:时而,偶尔。
这里寂静无人声,只有桂花在悄然飘落。
夜的寂静更让人觉得春山空空荡荡。
月亮出来了,惊动了山鸟,时不时地在春涧中传出一两声鸣叫。
诗境入夜的山,退去了白日的喧嚣,就这样静了下来。
没有声音的夜,仿佛一切都不存在了。
只有这天,这地,这山,和我。
让我享受这样的宁静吧,让我侧耳倾听这属于我的夜吧。
我听见了,听见了桂花悄悄落下的声音,伴随着空气中的清甜;我听见了,听见了月儿爬上山坡的声音,伴随着这一树的清辉。
从远处山涧中时不时传来一声鸟鸣,打破了这片夜的宁静,大概是这花落月出之声也惊醒了熟睡的鸟儿吧。
这一切,是否都具有禅意呢!3,芙蓉楼送辛渐[10](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11],平明送客楚山孤[12]。
人教版小学语文《七步诗》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七步诗》课文原文及赏析
课文原文:
《七步诗》
三国·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赏析: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曹植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的背景是曹植在其兄魏文帝曹丕的逼迫下,要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要被处死。
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曹植写下了这首深含哲理和情感的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煮豆子的场景,豆萁燃烧产生热量煮豆子,而豆子在锅中因为受热而“泣”。
这里的“泣”并非指豆子真的会哭泣,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表达豆子在遭受煎熬时的痛苦状态。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曹植以豆萁和豆子的关系比喻自己和兄长曹丕的关系,他们都出自同一个家族,有着相同的血脉,然而现在却陷入了你死我活的争斗之中。
曹植借此表达了对兄弟相残的深深悲痛和无奈,同时也对曹丕的残酷行为提出了责问:既然我们本是同根生,为何要如此急切地互相煎熬?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远。
它不仅展示了曹植卓越的诗才,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同时,这首诗也警示人们要珍惜亲情,避免无谓的争斗和伤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对《七步诗》的学习和赏析,可以引导孩子们理解诗歌的语言艺术,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古诗词《七步诗》原文及解释
古诗词《七步诗》原文及解释古诗词《七步诗》原文及解释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七步诗》原文及解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翻译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后一句话锋一转,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注释1、漉豉以为汁:豉,豆。
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
2、本:原本,本来。
3、煎:煎熬,这里指迫害赏析三国时期,魏国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
“你既言如此,吾们一言为定!”曹丕说完,曹植便迈出了第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阵来,借物抒情,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此诗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为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
若你要灭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啊!”曹丕听之,被驳得无话可说。
拓展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有名的家庭,父亲曹操不仅是军事家和诗人,他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也很有造诣。
父子三人并称“三曹”,其中以曹植的文学成就为最高。
曹丕是一位文学批评家,他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划时代的著作。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释义赏析80首-耐磨一号打印版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释义赏析1.长歌行(节录)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1.青青:植物生长得旺盛时颜色。
2.晞(xī):晒干。
3.阳春:暖和的春天。
4.德泽:恩惠。
5.秋节:秋季。
6.焜(kūn)黄:枯黄色。
7.华:同“花”。
8.老大:年老。
9.徒:徒然。
[今译]河水滔滔流向东海,怎么可能再往回流呢?少壮年华不努力有所作为,待到年纪老时,就是懊悔悲伤也没有用。
[赏析]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
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青上园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
清晨、朝露、青葵、阳光,这是一副多么生机盎然的图画。
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大自然赐与人间春光和恩泽。
诗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纸背,随即又抒发了悲壮的情绪。
“哀”字既是对萧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对惋惜心情的表达。
接着联想到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并以此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
最后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平调》两首中的第一首。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
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2.七步诗曹植(三国·魏)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释]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简析]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
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2.七步诗
2.七步诗
曹植(三国·魏)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简析]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
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
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
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
“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
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