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考研心理学笔记整理

合集下载

心理学考研常考知识点梳理

心理学考研常考知识点梳理

心理学考研常考知识点梳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思维、感觉、行为等心理活动的科学,它包括多个分支领域,如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

在心理学考研中,有一些知识点常常被考到,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考试取得好成绩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心理学考研中常考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供考生参考。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和心理活动的一门学科。

在心理学考研中,以下内容是经常被考到的:1. 认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2. 认知心理学实验方法:了解常用的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学习和记忆:了解不同类型的学习和记忆过程,如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记忆存储等。

4. 语言:理解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的产生、理解、运用等过程,了解语言发展的阶段和规律。

5. 智力和思维:包括智力测试和智力的形成、智力发展和智力水平的评定等。

二、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社会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科学。

在心理学考研中,以下内容是常考的:1. 人际关系:了解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掌握人际交往技巧和人际关系的修复方法。

2. 社会认知:了解社会认知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概念,如认知结构和认知模式等。

3. 群体行为:了解群体行为的心理机制和群体决策过程,了解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和群体动力学。

4. 人类发展与社会化:了解人类发展的社会化过程和影响因素,掌握人类发展各阶段的特点和任务。

5. 亲社会行为:了解亲社会行为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如亲社会行为的动机和道德发展等。

三、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

在心理学考研中,以下内容是常考的:1. 儿童认知和社会发展:了解儿童认知的发展和儿童社会化的过程,如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和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

2. 青少年发展: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如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心理健康问题等。

3. 成年期和老年期发展:了解成年期和老年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问题,如成年期身份认同的发展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学考研高频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考研高频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考研高频知识点总结心理学考研是许多心理学专业学生梦寐以求的进修之路。

为了更好地备考心理学考研,掌握并熟悉高频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心理学考研中的一些高频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一、认知心理学1. 感知与注意感知是指个体获取并加工外界信息的过程,而注意是指在众多刺激中选择特定刺激进行加工和处理。

感知与注意是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研究领域。

2. 记忆记忆是指信息在个体脑中的加工、存储和提取过程。

在认知心理学中,记忆主要分为感性记忆和概念记忆两个层次。

3. 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也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语言的本质是一种符号系统,通过符号的组合和组织,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二、发展心理学1. 儿童发展儿童发展是发展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研究儿童的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发展规律,揭示儿童成长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

2. 青少年发展青少年发展是从儿童向成年过渡的一个关键阶段。

研究青少年身体、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变化,深入了解青少年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3. 成人发展成人发展是指成年人生命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研究成人在不同阶段面临的生活事件和转变,以及个体社会角色的转换和适应。

三、人格心理学1. 人格理论人格理论是人格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研究个体的特质、态度、价值观等构成要素,解释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特点。

2. 人格类型根据不同的人格理论,人格类型可以分为多种分类方式,如MBTI人格类型、五大人格特质模型等。

了解人格类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3. 人格与心理健康人格与心理健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人格特征和人格类型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为个体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提供指导。

四、社会心理学1.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个体对社会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过程。

包括对他人的观察、推理和评价等,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2.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研究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探讨人际关系的形成、发展和维持机制。

心理学要点笔记(最全)

心理学要点笔记(最全)

第二部分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 也研究人的心理, 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除此之外, 心理学还研究个体行为、社会心理、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

心理学科的性质: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是一门中间(边缘)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 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 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1)认知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情绪情感过程: 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 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个性心理: 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 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 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1)个性心理倾向性(最活跃), 包括需要, 动机, 兴趣, 爱好, 信念, 理想, 世界观等。

如有的人在物质需要方面追求强烈, 有的人更注重精神与成就的需要等。

(2)个性心理特征(最稳定)指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等。

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分, 气质有好动与喜静、暴躁与温和之别, 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等。

真题: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其中后者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简答)理论意义: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对邻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等, 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 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 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 有效的开展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第二节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学考研高频知识点梳理

心理学考研高频知识点梳理

心理学考研高频知识点梳理心理学考研是对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的过程。

考研过程中,理解和掌握高频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不仅是学术水平的体现,也是考研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对心理学考研中的高频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为考生提供有价值的学习参考。

1.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如何获取、处理和组织信息的心理学分支。

它关注人类理解、记忆、思维、注意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知识点:1.1 注意力注意力是认知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选择性关注。

注意力分为选择性注意和分配注意。

前者是指在众多刺激中选择关注某一特定刺激,后者是指将注意力分配在多个刺激之间。

注意力的研究包括分析注意力机制、注意力的表征和注意力的调控等。

1.2 学习和记忆学习和记忆是认知心理学另一个核心领域。

学习是指个体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记忆则是指个体保存和回忆信息的能力。

学习和记忆的研究可以涉及到条件反射、跨领域迁移、长期记忆和工作记忆等方面。

1.3 智力与思维智力是人类思维和认知能力的综合表现。

在心理学中,智力主要通过智力测试来衡量,如韦氏智力量表。

思维是人类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包括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思维等。

2.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心理学分支。

它关注人类与他人的互动、社会影响和群体行为等,以下为主要的知识点:2.1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研究个体对他人思维和行为的理解和解释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自我知觉、他人知觉、人际关系和情绪的认知等内容。

2.2 社会影响力社会影响力是指他人行为对个体思维和行为的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主要可以分为顺从、服从和归因等几个方面,研究了人类在群体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思维特征。

2.3 社会互动与群体行为社会互动和群体行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它关注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表现、合作与竞争、领导与权力等方面。

3.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生命周期内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省考研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省考研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省考研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一、认知心理学1. 认知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和学习等高级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人类对外界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方式,以及人类如何使用这些信息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2.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通过实验研究、问卷调查、脑成像等方法来探索人类的思维过程。

其中,实验研究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在实验室中对被试者进行特定任务的操作和观察,来获取有关思维过程的信息。

3. 认知心理学的重要概念- 注意力:指人们在感知和思维过程中选择性地关注某些信息,而忽略其他无关信息的能力。

注意力的不同分配可以影响信息加工的效果和结果。

- 记忆:是指人们对过去经验的储存和回忆的过程。

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记忆的形成和保持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注意力、编码和提取等。

- 学习:指通过某种方式获取新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学习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

在学习过程中,人们通过关联、分类、归纳等认知策略来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 思维:指人们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包括问题解决、决策、推理等认知活动。

思维的方式有逻辑思维、概念思维、图像思维等。

二、发展心理学1. 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心理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在生理、情感、认知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中受到的内外部环境的影响。

2. 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理论- 约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为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认知特点和能力发展。

-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受到无意识冲突的影响,个体需要解决内心冲突才能得到心理成熟。

3.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其中,观察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观察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言语等表现来获取有关其发展特点的信息。

考研:心理学笔记框架整理

考研:心理学笔记框架整理

1、引起人际吸引的因素,包括接近、相似、奖赏和躯体吸引力。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关系的基础是相互奖赏。

2、爱的能力源于生物基础,但是由文化定型,就象很多文化认为婚姻关系中不一定要有浪漫爱,甚至认为它不重要。

3、神经元的主要构造: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

按功能性质区分,神经元有三类:感觉经元将感觉信息从感觉受体传至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元将命令从大脑传至腺体和躯体肌肉;中间神经元将神经元彼此连接起来。

4、对旁观者干预现象的研究发现,有不采取行动的他人在场,人们在危机时刻往往不会出手相助。

这在部分程度上反映了责任分散(感到个人行动的责任减小)的结果。

5、攻击,指意在伤害别人或生命体的言语或躯体行为。

不同文化、不同种属的动物中,雄性的攻击性总是显得比雌性的强。

6、心理动力学和进化论心理学家认为攻击性根源于生物属性。

神经系统有组织、分层次地对攻击性实施控制,其中杏仁核和下丘脑起了主导作用。

攻击性还特别受激素,尤其是睾丸激素的控制。

认知-行为观点则把攻击行为解释为社会学习和奖惩的结果。

7、从众,是人们改变自己的态度或行为一适合同伴或团队的标准的过程。

Asch的研究显示,当面对一组人具有一致的意见,哪怕意见明显错误,相当数量的人也会顺从一致。

从众,是认知的需要,也是追求或规避奖惩的需要。

在农业社会,人口集,从众现象更多,在那里,立是一种对适应不利的个性。

8、思维、情感和行为等一切心理过程的生理基础是由数十亿的神经细胞的放电提供的。

神经元,或者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构成单位。

9、神经系统分为两大系统: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外周神经系统(PNS)。

10、利他,指行为方式对他人有所帮助,自己没有明显的收获,或者还有潜在的损失。

哲学家心理学家在是否有真正的利他行为上存在分歧。

利他行为可能是自私和非自私动机的混合物。

11、神经元之间并不直接相连,中间存在小空隙,称为突触。

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突触发生为复杂的生理化学反应。

心理学考研心理学必备知识点速记

心理学考研心理学必备知识点速记

心理学考研心理学必备知识点速记心理学考研是许多学子追逐的梦想和目标,而心理学的知识点繁多且涉及面广,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往往需要利用速记技巧来帮助记忆和复习。

本文将介绍几个心理学必备知识点的速记方法,帮助考生们更高效地备考。

一、认知心理学1. 记忆:串联法、联想法、故事法通过将要记忆的内容串联起来,形成一条连贯的故事情节,或者利用联想来帮助记忆。

例如,记忆学习理论的两个阶段——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可以联想成“短记长忆”。

2. 学习:SQ3R 法SQ3R 是 Survey(预览)、Question(问题)、Read(阅读)、Recite(复述)、Review(复习)的缩写。

先快速预览整篇文章,然后提出问题,接着开始阅读,读完后尝试复述,并最后进行复习。

二、社会心理学1. 社会认知:先入为主效应、群体极化先入为主效应是指个体对他人的看法往往是在第一次接触时形成的,并且很难改变。

群体极化是指群体在讨论某个议题时,群体的意见会趋于极端化。

可以使用首字母缩写 FAE(First Impression Effect)和 GP(Group Polarization)来记忆这两个知识点。

2. 沟通:非言语交流、有效倾听非言语交流包括肢体语言、眼神交流等。

有效倾听是指在交流过程中注意倾听对方的观点和意见,并适时给予回应。

以首字母缩写NVL(Non-Verbal Communication)和 AE(Active Listening)来记忆。

三、发展心理学1. 认知发展:塔克曼阶段理论塔克曼阶段理论是指人类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会经历四个阶段:形成阶段、风暴与挫折阶段、规范阶段和执行阶段。

利用首字母缩写TSTT(Tuckman's Stages of Team Transition)来记忆。

2. 社会发展:培养友善、教育多样性培养友善是指在幼儿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友善品质。

教育多样性意味着教育要考虑到每个孩子的不同需求和特点。

心理学考研必备重点知识点整理与解析

心理学考研必备重点知识点整理与解析

心理学考研必备重点知识点整理与解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心理学考研成为了越来越多考生的选择。

为了更好地备考心理学考研,以下是一些必备的重点知识点整理与解析,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认知心理学1.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思维、知觉、学习和记忆等心理过程的科学。

它关注人类如何从感知信息中获取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

2. 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是人类获取、保持和回忆信息的心理过程。

分为感知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其中,感知记忆是人们对周围环境进行短暂的感知和处理,工作记忆是人们对信息进行临时存储和加工,长期记忆则是人们永久地保存和回忆信息。

3. 学习的类型与过程学习是人类在经历某种经验后,通过获得、改变知识和技能来实现行为上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主要分为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和认知学习。

具体的学习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理解、应用和评估等阶段。

二、社会心理学1. 社会认知的基本原理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于社会世界的认知过程。

包括社会知觉、自我知觉、他人知觉和态度等方面。

社会认知的基本原理有注意的选择性、记忆的偏倚、推理的错误以及判断的主观性等。

2. 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包括亲近感、相似性、亲密度、规范和社会支持等。

而人际关系又可以分为亲密关系、友谊和群体。

3. 群体行为的心理机制群体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中引导和影响他人行为的现象。

其中心理机制包括群体决策、社会影响和归因等。

群体行为还具有群体效应、集体智慧和群体冲突等特点。

三、发展心理学1.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命周期内变化规律的分支学科。

主要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和伯纳黛特的人际发展理论等。

2. 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儿童认知发展指的是人类在儿童时期从感知到思维发展的过程。

其中的特点包括儿童思维的感知先行性、逻辑运算能力的提高以及认知结构的逐渐建立等。

西南大学 心理教育训练总复习

西南大学 心理教育训练总复习
• • 三、唤醒(arousal)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逐渐消失。 • 人们不可能永远保持紧张的激动状态! • 如何建立、维持和修复亲密关系 • 一、给 Ta 想要的爱 • 二、沟通、积极解决冲突 • 一、给 Ta 想要的爱 • 《爱的五种语言》 ——用 Ta 喜欢的方式去爱 Ta • 1、肯定的言词 • 马克·吐温曾经说:“一句称赞的话,可以让我活两个月”。 • • 口头赞扬或欣赏,简单、坦率的表达: • “你穿这件衣服真好看!” • “这顿饭,你做得真好。” • 。。。。。 • 2、精心的时刻 • 同在一起,给予 Ta 不分散的注意力: • 当 Ta 说话时,保持眼神接触; • 不要一边听 Ta 说话,一边做别的事; • 注意听 Ta 的感觉; • 观察肢体语言; • 拒绝插嘴。 • 3、接受礼物 • 礼物是爱的视觉象征; • 礼物的价钱并不重要,可买、可找或自制; • 把自己当做礼物:需要之时,我在这。 • 4、服务的行动 • 克服刻板印象,调适和改变自己。 • 例如:做一顿饭;洗碗;拖地;搬行李。。。 • 5、身体的接触 • 我的任何部分皆住在身体之内。触摸我的身体就是触摸我;远离我的身体,你就是在
• 潜意识
• 外在世界
• 我们的内在世界有什么?
• 我们的内在世界还有什么?
• 身体的感觉 • 情绪、情感
• 意图、打算、动机、想法等 • 比如,你来上这门课的目的是什么? • 心智化的概念 • 心智化:是指个体基于有意的心理状态(如需要、愿望、感觉、信念、情绪、目标、
意图和动机),内隐和外显地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意义的心理过程。 • 简单来说,就是理解人心的能力; • 从内部看他人,从外部看自己。 • 心智化的维度 • 自己 VS 他人 • 内隐 VS 外显(聊天与咨询) • 情感 VS 认知(情感理解与认知推理:夏洛克) • 聚焦于外 VS 聚焦于内 (内部心理的推理;外部可视线索) • 心智化的层次 • 躯体化 • 行动化 • 象征化 • 言语化 • 心智化的过程:觉察、归因、三思而后行 • 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在状态(觉察)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状态(归因) •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目的,打算,意图等) • 觉察自己的内在状态 • 体验内在状态: • 怎样觉察他人的内在状态呢? • 觉察他人的内在世界 • 眼神 • 觉察他人的内在世界 • 表情 • 复杂情绪 • 动态的神情 • 对他人内在世界的了解 1. 觉察他人的内在状态: • 眼神 • 表情 • 人际互动中的整体动态过程的把握 2. 归因 外归因 内归因 • 心智化的测评 • 1. 读眼测验 • 2.动态视频测验:视频 1 • 3.RF 访谈 • 。。。。。 • 二、心智化能力是怎么形成的? 心智化能力是天生的吗? • 当婴儿摔倒,哭泣…… • 你会做什么?说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 婴儿摔倒后我们的回应 1、先拉起来看看撞着没有,然后进行安抚,边拍边说”莫哭莫哭,没什么的,没什么的”

考研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考研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考研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涵盖了广泛而丰富的知识领域。

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的知识点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以下是对考研心理学中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

1、感觉与知觉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则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在感觉的研究中,要了解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等概念。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2、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种类包括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品质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3、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记忆的类型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遗忘的规律由艾宾浩斯提出,先快后慢。

影响遗忘的因素包括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位置等。

4、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思维的种类有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问题的表征、知识经验、思维定势、功能固着、动机和情绪等。

5、情绪与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

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的基本分类有喜怒哀惧。

情感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1、胎儿的发展胎儿的发展受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孕妇的营养、健康状况、情绪状态等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

2、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的动作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如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和大小原则。

认知发展方面,感知觉迅速发展,出现了客体永久性等概念。

心理学考研重点知识点梳理

心理学考研重点知识点梳理

心理学考研重点知识点梳理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一门学科,它关注人类的感知、思维、记忆、注意力等认知过程。

以下是一些认知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1. 感知和知觉- 感知是人类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处理和解释外界信息的过程。

- 知觉是将感知到的信息组织、解释和理解的过程,它受个体的经验、期望和信念等因素的影响。

2. 思维与推理- 思维是人类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和生成新知识的过程。

- 推理是根据已有信息来得出新的结论的过程,包括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等形式。

3. 学习与记忆- 学习是获取、积累和改变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

- 记忆是保存和回忆过去经历和学到的东西的功能,包括工作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等形式。

4. 注意与意识- 注意是选择性地关注某些感知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的过程。

- 意识是个体对自身的心理状态和外界环境的主观体验和知觉。

5. 语言与沟通- 语言是人类进行思考、交流和表达的主要方式。

- 沟通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方式将信息传递给他人的过程。

这些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这些方面的内容。

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不同生命阶段的身心发展过程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发展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1. 婴儿期发展- 婴儿期是指出生到两岁之间的阶段,最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基本的生存技能和建立起人际关系。

- 婴儿期的发展包括运动和感知、语言和沟通、情绪和社会认知等方面。

2. 儿童期发展- 儿童期是指从婴儿期到青春期之间的阶段,最主要的发展任务是学习和适应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 儿童期的发展包括智力和学业、个性和性格、社会和情感等方面。

3. 青春期发展- 青春期是指从儿童期到成年期之间的过渡阶段,最主要的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身份和实现独立性。

- 青春期的发展包括身体和性别发展、认知和情感发展、家庭和同伴关系等方面。

4. 成年期发展- 成年期是指从青春期到老年期之间的阶段,最主要的发展任务是实现事业和家庭的平衡。

西南大学心理学导论第十一章学习知识点总结

西南大学心理学导论第十一章学习知识点总结
经典条件作用与免疫功能老鼠糖精与削弱免疫反应药物联结实验经典条件作用是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心理神经免疫学操作条件作用p345行为环境s0学习斯金纳的实验范式动物学习实验斯金纳箱实验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有机体的某种反应结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以后在相同的情境中其反应概率就会提高操作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的原理结果的作用操作条件作用的联结学习的第一个事件是有机体的行为其后紧跟着的就是行为的结果
强化物
③强化程式
2
3) 连续强化:每一次特定的正确反应出现后都给予强化 部 分 强 化 效
4) 部分强化:仅仅选择部分正确反应后才提供强化物
果优于连续
部分强化分为固定时距程式、
强化
不定时距程式(能很好抑制消退的产生)、
固定比率程式、
不定比率程式(难以预测,而且很难消退)
先进行连续强化,再过渡到固定比率程式,最后进行不定比
第十一章 学习
1、 学习概述 (P335)
①含义
②学习的基本问题
③学习稳定性 的神经机制
学习就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 潜能的变化。 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学习是行为相对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是基于经验的过程。 学习的产生:行为论——联结学习论(刺激—刺激联结、
行为—结果联结) 认知学习论 学习的影响因素:行为论和认知论都赞同环境的作用和 学习者的作用对学习产生影响; 但行为论强调环境;认知论强调学习者自身的作用 一种存在于机体多种细胞表面,名为 SIRPα的蛋白质在 维持大脑细胞之间最为活跃的突触联系上扮演着重要角 色。
分化,是指只对一种条件刺激产生条件作用,而对其他近似刺激产生抑制作
用。
1
④次级条件 在一种条件刺激已经巩固的情况下,使另外一个中性刺激与这个条件刺激相

西南大学大教育心理学重点笔记张大均

西南大学大教育心理学重点笔记张大均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学重难点:(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范式(3)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及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了解识记】P3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我国教育心理学界对教育心理学的界定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这种观点最早见于潘寂1963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

第二、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这里的“学”,不仅包括知识的学习,而且包括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学习,即它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习惯三方面的学习,这种观点最早见于邵瑞珍1982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学与教的原理》一书中。

目前,这一定义影响较大,许多教科书都采用这种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介于心理学与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景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的机制和规律的心理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应用开发研究,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具有心理科学的特点,和规范,又是教育与心理有机结合的交叉学科,所以教育心理学又具有教育科学的某些特点。

从学科任务看,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从学科属性看,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科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自然科学的特点,又具有鲜明的人文社会学科的特点。

综上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特点鲜明的学科,其交叉性特点主要表现在:(1)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2)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交叉;(3)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教育心理学的交叉学科特性规定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二重性特点,如教育心理学研究既应符合心理科学发规范和要求,又会带有教育科学的某些特点。

心理学笔记整理

心理学笔记整理

心理学笔记整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领域。

它探究了人类心理过程、认知和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以下是对心理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的整理和总结。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考和解决问题等。

认知心理学家关注知觉的构建,理解人类如何对信息进行选择、处理和分类。

认知心理学提出了许多重要理论,如信息处理模型、认知负荷理论和跨领域知识的转移。

1. 信息处理模型:这个模型将人的思维过程类比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

人们接收信息,经过注意、记忆、思考和输出等步骤来解决问题。

这个模型强调了人类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组织的能力。

2. 认知负荷理论:认知负荷理论指出人们在进行认知任务时会面临认知负荷,即思维资源的有限性。

当任务复杂度超过个体的认知资源时,效果会受到影响。

这个理论对于设计教育和界面上的任务非常有启发。

3. 跨领域知识的转移:这个理论探讨了人们将自己在一个领域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另一个领域的能力。

研究发现,与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相比,跨领域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知识转移。

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婴儿到成年的发展过程。

它关注人类在各个阶段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性方面的变化。

发展心理学提供了理解个体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线索。

1. 爱婴期:从出生到大约2岁,爱婴期是个体发展中最关键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婴儿经历了运动能力的发展、感知能力的增强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在这个时期,亲子关系对婴儿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2. 儿童期:从2岁到11岁,儿童期是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儿童在这个时期经历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语言能力的提高和社交技能的习得。

他们开始与同伴互动,并形成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3. 青少年期:从12岁到18岁,青少年期是身份探索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在这个时期经历了身体和性别的变化,他们开始独立思考和决策,但同时也面临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

三、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考研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梳理

考研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梳理

考研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梳理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在考研中是一个热门的学科方向。

对于准备考研的同学来说,掌握扎实的心理学基础知识点至关重要。

以下将对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涵盖认知过程(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如喜怒哀乐等情绪)和意志过程(如确定目标、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过程)。

个性心理则包括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和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的行为和活动,从而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实验法则是在控制条件下,操纵某种变量来研究其对其他变量的影响。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了解被研究者的心理特点。

测验法使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工具来测量个体的心理特质。

二、感觉与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例如,通过眼睛看到颜色,通过耳朵听到声音。

感觉具有适应性,比如刚进入一个有异味的房间会觉得气味浓郁,但过一会儿就不那么明显了。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整体性是指把事物的部分属性综合为整体来知觉;选择性是指在众多刺激中选择出部分作为知觉对象;理解性是指根据已有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恒常性是指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三、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的保持时间极短,但容量较大;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约为 5 秒到 1 分钟,容量有限;长时记忆的保持时间长久,容量几乎无限。

遗忘是记忆中的重要现象。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得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西南大学大教育心理学重点笔记

西南大学大教育心理学重点笔记

西南大学大教育心理学重点笔记教学重难点:(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范式(3)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及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了解识记】P3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我国教育心理学界对教育心理学的界定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这种观点最早见于潘寂1963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

第二、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这里的“学”,不仅包括知识的学习,而且包括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学习,即它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习惯三方面的学习,这种观点最早见于邵瑞珍1982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学与教的原理》一书中。

目前,这一定义影响较大,许多教科书都采用这种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介于心理学与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景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的机制和规律的心理科学。

]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应用开发研究,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具有心理科学的特点,和规范,又是教育与心理有机结合的交叉学科,所以教育心理学又具有教育科学的某些特点。

从学科任务看,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从学科属性看,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科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自然科学的特点,又具有鲜明的人文社会学科的特点。

综上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特点鲜明的学科,其交叉性特点主要表现在:(1)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2)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交叉;(3)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教育心理学的交叉学科特性规定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二重性特点,如教育心理学研究既应符合心理科学发规范和要求,又会带有教育科学的某些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心理学导论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个案研究法11是以个人或个人所组成的团体或小组为研究对象,搜集和整理有关各方面的完整的客观情况及资料,包括历史背景、测验材料、调查访问结果、评定、谈话等,从而找出被研究对象的心理特性、问题的形成和发展原因及过程的研究方法。

3、观察法16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书面调查16是指以书面提问的形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

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两种。

5、心理过程10在心理学上,通常把认知、情绪和意志视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认知、情绪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①认知过程是指个人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心智活动。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②当人认识周围世界的时候,他总是以某种态度来对待它们的,内心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体验。

或兴奋或沉醉,或愉悦或沮丧,还有人们通常所说的喜、怒、哀、惧,以及美感、理智感、自豪感、自卑感等,产生这些心理现象的历程称为情绪过程。

③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某种情绪体验,而且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

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过程。

6、认知过程个人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心智活动。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

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始于感觉和知觉。

7、情绪过程当人认识周围世界的时候,总以某种态度来对待它们,内心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体验。

如喜怒哀乐、美感、理智感、自豪感、自卑感等这些心理现象的历程。

8、意志过程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

9、心理特征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10、行为与内隐行为是一个包含动作、活动、应答、反应、运动、过程、操作等含义很广的术语。

指有机体的任何可测量的反应,可分为两类:可观测的行为和内隐行为。

内隐行为:其实就是心理活动。

如知觉、注意、思想、观念、想象、欲望、意愿等。

11、霍桑效应是指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12、社会助长作用10因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霍东阁,从而使个体的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

社会助长作用仅仅是他人在场或参与便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而不是由于人们间有意识竞争或接受他人帮助的结果。

第二章心理的起源和本性13、感应性生物以自己的活动或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

14、感受性动物不仅对有直接生物学意义的外界影响产生反应,而且还能对原先是中性的但具有信号意义的外界影响产生反应,是一种比感应性更为高级的反应能力。

15、本能行为物种典型的、遗传的、刻板定型的行为16、面容失认症对熟悉的面容丧失了意识。

患者各方面都正常,只是不能识别熟悉的面容,包括家庭成员和亲密朋友的面容,甚至不能识别镜中的自己。

17、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心理是一套信息处理的装置,这些装置是由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其目的是处理我们祖先在狩猎等生存过程中所遇到的适应问题。

是一套综合了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思想。

18、适应器(巴斯提出)遗传的、能稳定地发展起来的特性;是通过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在进化过程中,它们比群体中存在的其他设计特征更加有助于有机体解决生存和繁殖问题。

第三章:心理的生物基础19、神经系统是由巨量神经细胞形成的神经组织与结构的总称,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20、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是人体神经系统的主体部分,包括脑和脊髓,其主要功能是传递、储存和加工信息,产生各种心理活动,支配与控制人的全部行为。

21、周围神经系统从中枢神经系统发出,导向人体各部分,可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22、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3、内分泌系统机体内对行为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一个系统,由全身不同部位的多种内分泌腺体和组织细胞组成。

24、遗传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存在相似性,表明性状可以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

第四章:心理的环境基础25、环境与有机体发生联系的外部世界26、心理环境人与人、人与物相互作用时所形成的环境27、社会环境是与自然环境相对的概念,是指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

广义上是包括整个社会经济文化体系,狭义仅指人类生活的直接环境,如家庭、劳动组织、学习条件和其他集体性社团等。

28、物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诸因素外,还包括人为的物理环境因素。

29、情境在一定场合下能被个体感知到的那一部分环境30、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

31、噪声一种非周期性的、无组织的、不定型的听觉刺激32、社会密度一个给定的空间里所拥有的人数,可以按每平米的人数来计算。

33、拥挤归因误差当人们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中的其他人时拥挤感少一些,而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中的其他人时就感到特别拥挤。

34、文化狭义指观念邢台的文化,仅限于意识形态;广义是指人类社会的全部遗产,囊括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

35、亚文化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地区、某一群体特有的文化。

36、拷贝世界是指由电视、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所构成的精神世界。

37、普罗透斯效应当个体被赋予不同的角色特点时,会表现得与这些特点相一致。

38、社会影响指运用个人或团体的社会力量在特定的方向上改变他人的观念和行为的过程。

39、从众12个体在真实的或想象的团体压力下改变行为和观念,和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倾向。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成员发现自己的意见和行为与群体不一致时,会产生紧张感,促使他与群体倾向一致。

40、服从指个体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下而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

41、角色(社会角色)指期望于个人的、训练个人的并鼓励他在一定社会情境中去完成某种权利、义务和责任的任何行为模式。

42、社会促进也成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而造成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43、社会懈怠指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视为一个总体所产生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

44、去个性化个体把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融入群体情境的现象。

个体在群体意识的影响下,失去或削弱自我导向的功能和责任感,个性状态相对丧失。

45、舆论即公论或公众意见,是指人们在共同关心的有争议问题上多数人意见的总和。

其对象是人们关心或有争议的社会事件、人物的言论和行为等。

46、社会排斥由于被某一社会团体或他人所排斥或拒绝,一个人的归属需求和关系需求受到阻碍的现象和过程。

第五章:毕生心理发展47、毕生发展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开始,逐渐发育、成熟直至死亡,整个生命全程的与年龄有关的变化过程。

48、反应的交互作用面对环境刺激,不同遗传基因的个体以不同的方式来对其做出反应。

49、唤起的交互作用个体的行为特征会招致人们对其的不同反应。

50、超前的交互作用个体主动选择和创造他们所喜欢的环境,而这些环境反过来又进一步作用于个体。

51、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内或较短时间内对某一年龄或某几个年龄层次的个体或个体群组的发展水平进行观测与研究,并加以比较的一种研究设计。

52、纵向研究对某一个特定体或某一组特定的个体随其年龄的增长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系统地进行反复观测,从而取得连续性的发展资料的研究设计。

53、断代-序列研究是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的结合,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研究对象进行追踪,既可以获得多个时间断面上多个群组的静态资料,也可以分别获得多个年龄组的纵向发展资料。

54、依恋婴儿依附于养育者(大多是母亲)的一种社会情绪性联系。

55、图式个体的一种认知结构,是个体灌注经验的心里模具,如儿童头脑里关于猫、狗、数等的概念。

56、同化是个体直接把外界信息纳入已有的图式中,而图式发生数量上的变化,并没有质的变化。

57、顺应个体通过改变原有图式的结构或建立新图式以接受新信息的过程。

58、最近发展区儿童世纪认知发展水平到他可能认知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前者指儿童现有的身心发展程度,后者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该儿童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9、他律道德出现在5-8岁,这一阶段儿童对道德的看法是遵守规范、服从权威就是对的,他们对行为对错的判断只看重行为后果,不考虑行为意向,也称道德现实主义60、自律道德9岁以后,这一阶段儿童不再盲目服从权威,他们开始认识到道德规范的相对性,判断对错,除了看行为后果外,还要考虑当事人的动机,也称道德相对主义。

自律道德出现在形式运算阶段。

61、前习俗水平(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4-10岁,主要着眼于自身的具体结果,由外在要求判断道德价值;两阶段:1惩罚定向、2寻求快乐定向62、习俗水平10-13岁,主要满足社会期望,以他人期待和维持传统秩序来判断道德价值;两阶段:3好孩子定向、4权威定向63、后习俗水平主要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以自觉守约、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判断道德价值;两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6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64、自我同一性(埃里克森)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的自我整合和适应之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与连续性的能力。

是对我是谁、我将走向何方、我在社会中处于何种地位的主观感受和意识。

第六章:意识状态65、意识人类的觉知状态,包括对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

66、意识流意识是个人有选择的、动态的、连续不断的整体,其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不会静止不动。

67、焦点意识是指我们集中注意而获得的清晰的意识,如棋手在集中注意下棋时对棋局的意识,即为焦点意识。

个人处于焦点意识水平时,需要投入较多的心里资源。

68、下意识未被注意的或不在焦点意识中的物体或事件仍会对我们觉知。

69、前意识头脑中许多当前不在意识中的记忆和思维,在必要时可以进入意识中,这时这些记忆便成为意识中清晰地组成部分,对这些记忆的意识成为前意识。

70、潜意识个体无法感知、不能意识到的意识。

被转为潜意识的思想和冲动虽不能进入意识,但它们会以直接或间接或伪装的方式(如梦、口误等)影响个体。

第七章:动机71、动机2011、16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里倾向或动力。

动机可能是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意识不到的。

3种作用:激发行为、行为定向和维持行为。

72、定势未被意识到的动机73、需要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需要的产生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