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分析心理学中情结的结构_功能及意义

合集下载

第三章第三节

第三章第三节

约拿情结与作品分析
在马斯洛看来,每个人生来就有一种追 求健康的意志,一种朝向自我实现发展 的趋向,但是只有少数达到这个目标. 究竞什么阻止了人们达到高水平的健康 呢?
经常阻碍人们向自我实现发展的一种障 碍叫做约拿情结(Jonah comp1ex), 或者说是害怕最高成就.约拿情结的特 点是企图逃避命运,就像圣经中的约拿 试图逃避他的命运一样.这种约拿情结 几乎在每个人身上都可看到,它表现为 对成功的惧怕,对达到最高成就的惧怕 以及在美好和理想面前产生的敬畏感.
卡夫卡《判决》——惧父: 几年以后我想起这件事还心有余悸,害怕 我父亲这个巨人几乎无缘无故地来终审 我,夜里把我从床上揪起来,推到阳台 上,我对他来说就成了这样一个没用的 东西. ——罗纳德海曼:《卡夫卡传》
弗洛伊德还提出了厄勒克特拉情结 Electra Complex 是指女孩在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恋父的一种 本能倾向. 例:张爱玲的《心经》——恋父情结
"那黛玉对着镜子,只管呆呆的自看.看了 一回,那珠泪儿断断连连,早已湿透了 罗帕.正是:瘦影正临春水照,卿须怜 我我怜卿!紫鹃在旁也不敢劝 " ——《红楼梦》第89回
东方的自恋,不同于西方神话纳西斯的自 恋.这是纯情的自恋,人格的自恋.并 不排斥异性的爱,是一种带有痴情的自 我追求,自我欣赏和自我怜爱.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人 与生俱来的一种心理现实.从广义讲, 它泛指对自己持批判或否定的任何态度, 而在这种态度的背后,则是一种无能感, 无力感,弱小感或恐惧感.自卑感起源 于幼年时期由于无能,因而产生的不胜 任,痛苦的感觉.自卑心理易使人孤立, 离群,抑制自信心和荣誉感.当人的某 种能力缺陷受到周围人们的轻视,嘲笑, 侮辱时,这种自卑心理往往会大大加强, 甚至以畸形的形式如嫉妒,暴怒,自欺 欺人等表现出来,由此上升为"自卑情 结".

荣格八维释义及功能解析

荣格八维释义及功能解析

荣格八维释义及功能解析荣格八维是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在其著作《論元人的發展》中提出的,用于解释个体心理发展及人类心理结构的一个概念。

荣格认为,人类的心理结构可以被划分为八个维度,每个维度代表一个人的个体心态和心理特点,互相交织共存,共同构成了个体的心理结构。

荣格八维的释义及功能解析如下:1.生物的维度(体)生物的维度代表了个体的生命体验和基本需求,包括生理上的活动、生活水平、食物和安全等。

这个维度与个体的基本生存有关,是其他维度的基础。

2.可感受的维度(感)可感受的维度是个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情绪体验的维度。

个体在这个层面上会感受到各种情绪和情感,这些情绪和情感会对个体的行为和思维产生影响。

3.心灵的维度(心)心灵的维度代表了个体内心的深层意识和潜意识。

这个维度包含了个体的梦境、幻觉、幻想和其他无意识的思维活动。

个体在这一层面上会体验到内心的冲突和压力。

4.社会的维度(社)社会的维度代表了个体与他人和社会的互动和关系。

个体在这个维度上会体验到社交和人际关系方面的挑战和需求。

5.知识的维度(知)知识的维度代表了个体对知识的追求和理解能力。

个体在这个维度上会寻求知识和智慧,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6.美的维度(美)美的维度代表了个体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个体在这个维度上会体验到艺术、音乐、文学和其他形式的美的体验。

7.道德的维度(德)道德的维度代表了个体对道德和伦理的关注和行为。

个体在这个维度上会体验到对善恶和道德价值观的思考和选择。

8.灵性的维度(神性)荣格八维的功能是解释个体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结构的特点和互动关系。

通过对八个维度的分析和理解,可以促进个体对自己内心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个体发现自己在不同维度上的需求和挑战,从而更好地适应和成长。

此外,荣格八维也强调了个体心理结构的多样性和互动性,个体在不同维度上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需要综合考虑和平衡。

对于心理学家和辅导人员来说,通过对荣格八维的应用和理解,可以更好地辅助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全面和综合的支持。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刘翔平教授课件)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刘翔平教授课件)

如何发现情结

梦与失误 过度补偿:如关心扫黄,关心节约 情绪的反应强度
集体潜意识(1)

集体潜意识概念是荣格自己的独特发明。也是心理学史 上是一个里程碑和偏离科学最远而离个体和迷信最近的 概念。




1、个人潜意识方面起源于童年的经验,被压抑,后天的, 而集体潜意识则是先天的遗传,从来没有经过个体的获得, 不是个体回忆录式的。是人第二精神系统。 2、个体潜意识是个体具有的,集体潜意识是种族共有的, 是集体共有的。是远古的心灵痕迹,祖先生活的储存。可 以影响个体的行为,使人与祖先相同的方式反应世界,如 对蛇和黑暗的恐惧,无需亲自体验 。 3比个体潜意识更加深层和基本,就像电脑中的唯读记忆 器,在制造过程中予以永久的建构,供读取之用。正常作 业无法改动。 3、个体潜意识由意识到无意识中,并能再现,集体无意 识的内容不能完全被意识到,永远不能。是纯形式的东西。
外倾情感型

情感上既有对价值的评价,也有情绪体验 上的。外倾情感型的人理智服从情感,多 愁善感、依恋、爱憎分明,赶时髦,珍重 人际关系,女性特征,思维过程不发达。
内倾情感型

女性多:不眩耀感情,而是深埋在心中, 沉默寡言,难以捉摸,心事重重,神秘魅 力。男人喜欢。可靠、值得信任。
外倾感觉型

男人为主:重视感觉对象,热衷于积累与 外部有关的经验,实用主义、功利主义, 头脑清晰,不追根问底。按生活本来的面 貌善待生活,不给予预见和思想,容易成 为纵欲者,浅薄。
一、人格结构(1)

荣格强调,一个人的人格的一开始就是一 个整体,不是由后天的经验拼凑起来的, 他不用Personality,用Psyche,以表 明人格的整体性是固有的。我们所能做的, 只是在这种固有的完整人格基础上,去最 大限度地发展它的多样性、连贯性和谐性, 不让它破碎。要形成精神的综合。

容格提出了人格的情结模型

容格提出了人格的情结模型

容格提出了人格的情结模型情结(complex)一词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所用。

1904年间,荣格通过自己的研究独立地发现了情结,并据此提出了他的情结理论。

随著研究的深入,荣格逐渐地把情结视为其理论观点的一个核心,以至于他曾一度把他的理论体系称为“情结心理学”。

正是基于荣格的研究,情结这个概念才得以在心理学中被广泛运用。

在情结理论的研究方面,弗洛伊德、阿德勒等人也都贡献卓著。

作为精神分析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古典精神分析学派对情结的冲突症结及其潜意识特征有著较为一致的看法,但对情结的动力根源及其治疗却认识各异。

弗洛伊德强调性本能的驱力作用。

其所谓性本能的活动既包括性行为本身,也包括许多追求快乐的行为及情感活动。

基于对性本能的看法,弗洛伊德提出了恋母情结、恋父情结、阉割情结等诸多情结类型,其中尤以恋母情结的影响为最。

弗洛伊德用这个概念解释了子女对父母由于性爱而产生的错综复杂的矛盾情感。

他甚至将这个虚构的概念应用到社会科学领域,把社会的发展和宗教、道德的起源归结为“恋母情结”的产物[2]。

与之相对,阿德勒不同意弗洛伊德关于动机的原始基础肇始于性的说法,而认为普遍存在的自卑感才是行为产生与发展的最原始决定力量。

由此,阿德勒提出了广为人知的“自卑情结”。

所谓“自卑”,恰恰反映了“他强”,即主体对他者和社会力量强大的主观认同,这种认同甚至超出了事实真相。

自卑的动力源于逆增上缘,因此,自卑情结的治疗也需从消解主体错误的生活风格做起,使其社会兴趣提高并逐步改进自我的社会适应水平。

可以说,弗洛伊德把情结潜意识的动力归结到本能因素上,而阿德勒则强调了人的能动性与社会价值观对情结发展的影响。

两者的理论尽管存在分歧,但不等同于矛盾,而是分别从人性这枚硬币的两面进行了广具深度的探讨。

相比于弗、阿两人对人性的一元论强调,荣格的情结观则兼具理论的综合性和纵深度,具有元理论的色彩。

或许荣格的结论非尽正确,但其无疑代表了更为先进的研究理念。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PPT课件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PPT课件
自我是意识的核心。
2、个体潜意识
发生在个体身上的、和个体经验相联系的潜意识表 层,包含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 的经验,即发生于个体身上的个体经验
个体潜意识的一个重要特点:以情节形式表现出来
荣格认为,心理治疗就是要帮助患者从情节的束缚 下解放出来,他后来认为,情结不只是消极的,实 际上他常是灵感和创造力的源泉。
有时被试作出反应要花相当长的时间,荣格认为,在潜 意识中一定存在着和人的情感、记忆、思维相关联的各 种情节,任何触及到这些情节的词都会引起反应时的延 长。
★情结理论 1、情结是一些相互联系的潜意识内容的 群集,是整体人格结构中一个独立存在的 较小的人格结构。 2、情结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并足以影响意识活动。 3、情节属于个体潜意识范畴,它可以把 个体潜意识机器被压抑的内容与集体潜意 识及其原型联结起来。 4,人人都有情结,在不很多方面各不相 同。
3、集体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中最底层的部分 它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积累 下来的沉淀物,包括人类的活动方式和 人脑结构中的遗传痕迹。如人对黑暗的 恐惧。
集体潜意识主要组成部分是原型,即一 种本原的模型。荣格认为原型是遗传的 先天倾向,不需要任何帮助,就可使一 个人的行动在一定的情况下与人类祖先
心理治疗理论
心理治疗的目的:发展人格 心理治疗的基本观点:a、心理建
构的原理.b、运用“此时此地”疗 法,必要时联系过去。 心理治疗的方法:a、倾诉表白法 . b、解释法. c、教育法. d、相互转 换法。 心理治疗的技术:积极想象。
(三)人格类型理论
1、态度类型 内倾 喜欢安静,富于幻想,对事物的本质和活动 结果感兴趣
外倾 好社交、活泼、开朗,对外部世界的各种事 物感兴趣

荣格的情结理论及其对情结概念使用的修正

荣格的情结理论及其对情结概念使用的修正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对神经症的研究中发现了情结,并据此提出了他的情结理论。

随着研究的深入,荣格逐渐地把情结视为其理论观点的一个核心,以至于他曾一度把他的理论体系称为“情结心理学”。

正是基于荣格的研究,情结这个概念才得以在心理学中被广泛运用。

尽管学术界对“情结理论”尚存在着诸多争议,但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情结概念的使用已然通过泛化的方式走进并融入了一般人的日常生活。

然而,伴随着情结概念的普遍化使用,由于误用、滥用等原因,致使语义混淆使用的现象也相继出现。

如时下一些文章中讨论使用的大学生“精英情结”,或指大学生的精英认同,又或指大学生的精英理想,而往往混淆于本源的大学生精英情结的涵义。

词汇出现一定程度的泛化,具有促进交流沟通的作用,也是语言发展的必然。

但大量的混淆使用将不仅影响到其作为词汇语言单位的正常功用,甚至可能导致对某些事实真相的曲解。

鉴此,本文尝试通过对荣格的情结理论分析,提出对修正使用情结涵义的部分参考性建议。

一荣格的情结理论分析1 荣格的“心理能量”观荣格提出,人的生命能量主要包括身体能量和心理(精神)能量两个方面。

身体能量蕴含于人的肉体,而心理能量则主要蕴含于人的人格(心灵)之中,两者存在着相互依存和转化的关系。

身体和心理这种区别无疑更多地是建立在理性理解的特性之上,而不是建立在自然属性之上。

由于对两者间的本体性关系,科学尚无足够的证据能够给出明确的解答,于是荣格“鼓起勇气”提出了心理能量的自主性假设。

人的正常活动需要一个动力系统。

在荣格看来,人的全部心理活动模式都是由心理能量推动的。

荣格也曾用“里比多”一词来称呼这种形态的能量。

但荣格并不像弗洛伊德那样,将里比多只限于性的能量。

按荣格的解释,天然状态的里比多是种种(本能)欲望--饥、渴、性,以及各种情绪的欲望。

心理能量主要来源于人所经历的生活经验。

犹如食物被生理性的身体消化,转换成为物理性的或者生命的能量,人的生活经验也同样被心灵“消化”,转换生成心理的能量。

浅析荣格分析心理学心灵结构理论

浅析荣格分析心理学心灵结构理论

浅析荣格分析心理学心灵结构理论
荣格分析心理学是瑞士精神分析师卡尔·荣格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他认为人的心灵结构可以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
并认为这三个层次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最后,集体无意识是指在人类种族面前共同具有的无意识层次。

荣格
认为集体无意识是人类种族遗传记忆和一些潜藏的心理结构形成的结果。

集体无意识与个体无意识相似,包含了与人们共享的思想、情感和符号等。

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Archetype)是一种无意识的普遍形象,包含着人
类共同的心理经验和潜在的行为模式。

荣格认为个人与集体无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个体的心理发展和自
我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

个体与集体无意识的相互作用通过梦境、幻觉和
幻想等方式表达出来,人们通过这些方式来探索和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需
求和渴望。

荣格认为,只有通过意识和无意识的结合,人们才能够实现心
灵的整合和个性发展。

总结起来,荣格分析心理学通过分析个人和集体无意识之间的关系,
来解释人类心理的构成和行为的动力机制。

荣格的理论为心理学理论的发
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的相互作用,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浅析荣格分析心理学心灵结构理论

浅析荣格分析心理学心灵结构理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绩2014 — 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论文题目浅析荣格分析心理学心灵结构理论课程代码及课序号 ETH109课程名称心理咨询理论与技巧学号 201420069姓名佳琦学院法学院专业法学考试时间 2015年6月16日浅析荣格分析心理学心灵结构理论佳琦摘要:荣格分析心理学心灵结构理论认为,总体的心灵有三个层次: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对心理健康甚至相关领域学科(比如教育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详细论述了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心灵结构的三个层次,并由此对教育提出个别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自我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引言分析心理学是20世纪早期诞生的一门探究人类心灵原始意象的深度心理学,它的创始人——瑞士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卡尔·荣格是在以弗洛伊德对人类无意识的发现为基础上,根据自己亲身体验及在对临床病人的大量观察和广泛研究了各民族神话之后,提出来的一套颇具说服力的人类心灵深层结构理论。

在分析心理学体系中,心灵(psyche)被当作人格的总体,一切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思想和行为都包含在心灵里面,它所注重的是人格的统一性及其与整体的一致性,其核心理论是集体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的容,主要以原型的形式存在。

荣格认为,人格具有与生俱来的整体性,人类所应做的,首先是保护这种整体性,再进一步发展这种固有的人格整体,使之达到尽可能的最大限度的分化、整合与协调,实现终极意义上的精神统一。

荣格认为,作为总体的心灵包括三个层次: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下面本文将分别介绍其各自的涵和作用。

一、自我意识荣格认为自我意识出现于生命的早期,甚至有可能先于出生,它是唯一一个能够被我们的直觉直接感知的方面。

我认为对我们人类而言,自我意识主要起辨别的作用,意识能够区分自我和非我、主客体、肯定的态度和否定的态度等。

正是因为意识的发展和分化才使得我们的人格有了一定的持续性,但又使人格的前后有了一定的一致性。

荣格分析心理学之情结

荣格分析心理学之情结

看见情结的意义
对情结的分析和理解是为了揭示情结,使无意识的 情结暴露在意识的自我面前。意识的种种积极的“ 干预”可以某种程度地改变情结。在心灵成长中, 人们会不断地对自我有一个更完整、更深入的了解, 而这种了解很大程度上基于对自己情结的了解。
心理咨询的目的:是否有效,可以用情结干扰所持 续的时间长短之变化来显示。如果某情结对意识的 干扰能够较快速地复原,以及情结力量的递减,干 扰持续时间的缩短表明情结的力量已经减小。
情结:不会消失,但可以绕开走
202X
谢谢您的观看指导!
THIS IS A ART TEMPLATE ,THE TEMPLATE DESIGN BY JERRY. THANK YOU WATCHING THIS ONE.
YOURE NAME
情结,事实上是“人格碎片”(personality fragments), 因为,它从完整、和谐的人格内部分离了出来
比如,当一个人情绪失控的时候,正是这一子系统在 发生作用。它是独立的、完整的,即意识不参与控制 的,或在某种程度上无法控制的。
B、情结在无意识中形成与积累,当它逐渐膨 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有机会发作而表现为 我们人格与自我的“替代主角”。
委屈:受到了外界的打击、冤枉或者不理解等自 我感觉不公平的待遇
羞愧:小时候不觉得自己有人要、或被人接受;常 被拿来与兄弟姐妹、其他家族成员、邻居、同学 或朋友作比较;不觉得自己的感觉、意见,或是直 觉是有价值的;抚养者情绪长期低落,抱怨
情结的特点
A、情结:是独立的。情结的出现与消失,有着 它自身的规律,往往不受我们意识的支配,甚至 能够支配我们的意识自我。
荣格有这样一句名言:今天,人们似乎 都知道人是有情结的,但是很少有人知 道情结也会拥有我们

荣格的情结

荣格的情结

荣格心理情结情结(complex)这个词常被使用于各种不同的情境。

在心理学领域里,最广为人知的可能是二十世纪初期,作为弗洛伊德的早期合作人,阿德勒所发现的“自卑情结”(inferiority complex)。

而在此之前,弗洛伊德就已发现了一种情结,他深信这是一种在儿童早期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尤其是男性的情结,那就是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

与之相应,还有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

后来来自不同文化的报告显示: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

就像荣格后来所发现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影响。

并且情结的范畴也得到不断的扩展,如荣格分析心理学中除了提到母亲情结、父亲情结之外,还更多地涉及兄弟情结、姐妹情结、英雄情结、童年情结、阿尼玛情结和阿尼姆斯情结等[1]。

情结,作为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或重要理论之一。

就其基本结构、功能以及如何形成、怎样运作,对人的心理健康起什么样的作用等,在国内还是一个鲜有人论及的话题。

弗洛伊德说“梦是通往无意识的忠实道路”。

荣格则表示“情结是通往无意识的忠实道路”。

1904-1911年间,荣格通过其词语联想的研究,提出了他关于情结的心理学理论。

他发现其词语联想测验中的情结指标,不仅仅提供了心灵中无意识层面的直接证据,而且提供了有关无意识的潜在内容及其所具备的情感能量。

于是,荣格据此“挑战”弗洛伊德。

在荣格正式定名其“分析心理学”之前,曾用“情结心理学”来标示他的理论体系及其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区别[2]。

荣格有这样一句名言:“今天,人们似乎都知道人是有情结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情结也会拥有我们[3]。

”这一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拥有情结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结,这就要求我们会关照和协调我们的情结。

因此,了解情结及其结构也就成为必需。

同时它与目前正在悄然兴起的积极心理学的宗旨不谋而合,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增加自我积极的能量、加深人们对人类心灵本质的理解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分析心理学:荣格简介

分析心理学:荣格简介
1.态度类型 外倾的人,心理活动指向外部世界; 内倾的人,心理活动指向内心世界。 (每个人并不是绝对的外倾或内倾)
2.功能类型 有四种功能类型 两组对立功能 “思维”作对错判断,“情感”作价值判断。 “感觉”作存在与否的判断,“直觉”对过去或将来的事物作
判断。
精神分析:荣格 四
◆心理类型学 3.态度类型与功能类型交叉,构成八种类型。
精神分析:荣格 三 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结构理论 三个层次
3.集体潜意识
是“类”的经验,是先天遗传的反应倾向, 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心理内容 (如面对蛇的图案?)
(对人体曲线) 其主要内容是“原型”――深藏于心灵中的本原模型,
( 吸吮 脸谱反应 母亲意象 )
原型 = 知觉(认定) + 情绪(情绪反应)
脱离现实;富于幻想; 性情古怪
精神分析:荣格
◆心理动力学 (人格结构活动动力)
五 心理动力学1.心灵是一 Nhomakorabea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能量系统。 只有接受能量的输入口。
2.心理能量是人格的动力。 用“心理能量”取代早期使用过的“力比多”。 能量通过转换来影响心理活动。
3.心理值是测量心理能量的标准。 它可通过在某一活动上所费时间与金钱来判断, 也可通过记录和分析各种梦幻或焦虑、压抑行为而发现。
3.属个体潜意识范畴。
4.人人都有情结,它来源于童年期的心理创伤。 如严厉批评导致“批评情结”(?苛责 完美主义 神经症) 性驱力与邪恶认定的冲突,导致压抑、焦虑(?自罪感)
精神分析:荣格 三 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结构理论 三个层次
1.意识
意识的作用类似于看门人,筛选进入心灵的材料; 保持人格的同一性、连续性;(艾里克森) 同时也在塑造自我

人格心理学第五讲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第五讲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第五讲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第五讲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卡尔?荣格荣格(1875—1961),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

早年曾和弗洛依德合作,后来由于观点的不同,两人的关系终于宣告破裂。

在他的作品和理论中,常常混合着古代神话和东方的宗教观点。

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人类心灵的层次个体潜意识被特定个体压抑的幼时记忆和冲动,被遗忘的事件等。

其内容叫做情结。

情结是一种具情绪色彩的关连意念的聚集,大部分是个人的,也有部分是来自人类集体的经验。

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反映了人类在以往历史进化过程中的集体经验。

集体潜意识的内容,主要以原型的形式存在。

人类的进化历程原型原型“并非遗传的观念,而是心理显现的本能,是一种形式而非内容”。

每一个人都潜存着无数的原型,且当我们的经验与原始的潜在意象接近时,原型就会被激发,影响个人的生活。

最有名的原型,包括: 人格面具(persona) 阴影(shadow) anima(男性中的阴柔面) animus(女性中的阳刚面) 自性化(self) 智慧老人人格面具(persona) 即指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于给人一个好的印象,以得到社会的承认,保证能够与人,甚至不喜欢的人和睦相处,实现个人的目的。

人格面具过强,人就会迷失自我,反而会心理不健康。

阴影(shadow) 阴影代表着人心中的被压抑而没有显示出的部分,包括人的动物性。

阴影是不驯服的、危险的、不受一般道德束缚的,它有极强大的力量、激情和创造力。

人在接受他的阴影时,会感到充满力量;当人压抑阴影时,他将缺少活力而且潜伏着危机,因为阴影会以破坏性的形式出现,而且变得凶狠残暴。

在梦中,阴影将会以各种危险可怕的形象出现:怪兽、恶鬼、邪恶的人等等,阴影使你的梦极为恐惧,阴影也会以“危险而神秘的黑衣人”面貌出现。

阴影化出的梦中人几乎永远是穿黑衣服的。

沙盘中的阴影阿尼玛(anima) 荣格认为,所有人心理上是两性的,既有男性的一面,也有女性的一面。

魏广东解读荣格分析心理学07:情结和原型

魏广东解读荣格分析心理学07:情结和原型

魏广东解读荣格分析心理学(7):论情结和原型今天看微信,有人在朋友圈里分享了一篇文章大概是谈论“做情绪的主人”的话题的。

具体内容我没有仔细看,大概的类似的话题还是非常见的。

然而怎么才能做情绪的主人呢?在我看来,要想做情绪的主人,首先得了解情绪吧。

早年间,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划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两部分,现在这种心理学的观点已经广为接受了。

所谓意识,既是我们所能觉察到的,比如对一些事物的看法、感觉、情感等;而无意识或潜意识,则是我们自己也不能觉察的部分,这一部分是我们早年间经历后被我们“遗忘”的部分,比如早年间你曾被狗咬过、鸭子追过,随着年龄的增加,当年的那种恐惧已经渐渐遗忘,其实并不是这个记忆消失了,而是进去到无意识之中去了。

在此基础上,荣格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扩充,提出了个体除了意识、个体无意识之外,还有集体无意识。

总的来看,意识是理性的,是个体所能够管控的部分;无意识则是非理性的,是个体所不能过管控的部分。

情绪的产生与无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

很多事情,一旦在我们意识控制之下,则情绪起伏就会较小,至少是情绪不会那么大。

比如,你家孩子把你珍爱的玻璃杯子摔碎了,你一方面感到非常可惜,另外一方面认为应该批评一下孩子让他长一下记性,所以你狠狠的批评了他,甚至打了他。

这样的情况之下,作为家长的你是意识所控制的,情绪的参与是少的,对孩子的伤害也是很小的。

但是,如果你看到孩子摔了杯子之后,未有任何理智的思索,怒火腾的一下被点燃了,发自内心地被激怒了,狠狠的骂了或打了孩子,这个时候,无意识控制了你,你的行为对孩子甚至对自己都是有着很大伤害的。

上边这些话,我想说的是,没有意识参与的情绪宣泄往往是很具破坏性的。

大家常说的“做情绪的主人”,归根结底就是意识要觉察和控制无意识。

觉察无意识,应该了解无意识的组成内容。

在此,按照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观点,结合我自己的理解,我说说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

(魏广东,2013/12/13)意识,如前文所述,是我们所觉察的部分,是人直接经验的东西,是人的心灵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感知到的部分。

荣格分析心理学中情结的结构、功能及意义

荣格分析心理学中情结的结构、功能及意义

荣格分析心理学中情结的结构、功能及意义【关键词】心理分析;情结;荣格;结构;功能;介绍情结(complex)这个词常被使用于各种不同的情境。

在心理学领域里,最广为人知的可能是二十世纪初期,作为弗洛伊德的早期合作人,阿德勒所发现的“自卑情结”(inferiority complex)。

而在此之前,弗洛伊德就已发现了一种情结,他深信这是一种在儿童早期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尤其是男性的情结,那就是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

与之相应,还有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

后来来自不同文化的报告显示: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

就像荣格后来所发现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影响。

并且情结的范畴也得到不断的扩展,如荣格分析心理学中除了提到母亲情结、父亲情结之外,还更多地涉及兄弟情结、姐妹情结、英雄情结、童年情结、阿尼玛情结和阿尼姆斯情结等[1]。

情结,作为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或重要理论之一。

就其基本结构、功能以及如何形成、怎样运作,对人的心理健康起什么样的作用等,在国内还是一个鲜有人论及的话题。

弗洛伊德说“梦是通往无意识的忠实道路”。

荣格则表示“情结是通往无意识的忠实道路”。

1904-1911年间,荣格通过其词语联想的研究,提出了他关于情结的心理学理论。

他发现其词语联想测验中的情结指标,不仅仅提供了心灵中无意识层面的直接证据,而且提供了有关无意识的潜在内容及其所具备的情感能量。

于是,荣格据此“挑战”弗洛伊德。

在荣格正式定名其“分析心理学”之前,曾用“情结心理学”来标示他的理论体系及其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区别[2]。

荣格有这样一句名言:“今天,人们似乎都知道人是有情结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情结也会拥有我们[3]。

”这一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拥有情结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结,这就要求我们会关照和协调我们的情结。

因此,了解情结及其结构也就成为必需。

解读荣格的情结理论

解读荣格的情结理论

2020年第19卷第17期解读荣格的情结理论□杨莉娟【内容摘要】分析心理学中,情结是个人无意识的产物,它常常以创伤的形式在生活中影响个体的心理。

荣格强调情结对每个人都有重要的影响,他描述情结是内在经验的对象,每个人生活的幸福和悲伤都依赖于情结,它不会让你有意遇到,但是却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有当它以无意识的形式对你产生巨大的影响或者让你感到痛苦时,你才会留意到情结的作用。

本文从情结理论的追根溯源开始,阐述情结的起源、产生及心理意义,并结合自身对情结的理解略谈咨询中的情结分析。

【关键词】英雄情结;情结理论;心理学【作者简介】杨莉娟(1983.11 ),女,湖南怀化人,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分析关于情结理论,弗洛伊德、阿德勒有过研究,弗洛伊德将情结归源为性本能的驱力作用,它既包括性行为本身的内驱力,也包括追求快乐的行为(即原始欲望引起的快乐行为)及情感活动,他提出恋母情结、恋父情结、阉割情结等情结类型。

阿德勒的研究不同于弗洛伊德,他不同意动机的原始基础始于性,而是认为普遍存在的自卑感才是行为产生与发展的最原始的决定力量。

阿德勒提出了“自卑情结”,个体不接纳自己,而是对他人或对社会集体无意识的主观认同,并且主观认同超出实际情况。

因此消除自卑感的动力就是要不断努力进取,发展自己。

阿德勒的自卑情结治疗在于调整自我的主观认知,通过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顺应社会,从而促进自我发展。

不论是弗洛伊德提出的性本能论,还是阿德勒提出的人的主观能动性,都是从人性的一元论出发对情结进行研究,而荣格在两者的基础上对情结理论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一、情结理论的提出1904年到1911年,荣格通过词语联想测试的研究,发现情结并提出了情结理论。

在词语联想测验中,荣格发现,病人在对某些刺激词语做出反应时会出现延迟现象。

究其原因,发现引起延迟反应的刺激词在测试时引起病人不愉快回忆或痛苦感受,与病人当下的情绪体验相联结,通过刺激词的出现,病人的某些痛苦的经历被唤起,出现某些强烈的情感和情绪。

情结在心理学中的意思

情结在心理学中的意思

情结在心理学中的意思
情结在心理学中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或模式,它对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情结通常源于个体在儿童期或青少年期经历的特定事件、关系或经历,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持久的影响。

情结是个体对于某种经历或关系的情感化表达和固化,它可以包括对父母、亲密关系、性、权威、成功等方面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模式。

情结具有潜意识的特点,常常在个体的无意识层面影响其思维、情感和行为,甚至对其人际关系和生活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情结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经历密切相关,尤其是与家庭环境和亲密关系有关。

例如,童年时期缺乏父母关爱或受到虐待可能导致个体形成被称为"恋父情结"或"恋母情结"的心理结构,影响其对亲密关系的态度和行为。

另外,情结也可以是个体对于某种经历或事件的过度投入和执着,例如对于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或者成功的渴望。

情结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影响。

情结可能导致个体在情感上的困扰和冲突,影响其自尊、自信和人际关系。


结也可能影响个体的决策和行为,使其在特定方面表现出偏见、刻板印象或者抵抗变化。

因此,理解和处理情结对个体的心理治疗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情结在心理学中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或模式,它对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情结通常源于个体在儿童期或青少年期经历的特定事件、关系或经历,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持久的影响。

理解和处理情结对于个体的心理治疗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情结

情结

譬如说, 一个孩子可能突然会被迫与自己的母亲分 开,分离的经历会导致一种持久的恋母情结的出现,作为 一种对于失去母亲的补偿。
但荣格认为,外在影响只是提 供了情结(核心要素)形成的必要 条件,源于个 体的内在影响才是 其形成的核心要素。 面临同样的困境,不同的人会 有不同的反应,个人气质的内在影 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个体具有不同的气质类型,形 成了不同的困境处理方式,因而也 必然导致了不同的事件及情结结果 的发生。情结的形成不仅受外部条 件(创伤)的影响,其与个体的固 有意象以及潜意识精神的内在精神 结构也更有关系。
• 字词联想实验
荣格用一张写有100个刺激词的字 表对被试进行测试。主试每念一个词, 要求被试用头脑中出现的第一个联想词 对念出的词做出反应。在实验中荣格发 现,有时被试做出反应要花相当长的时 间,而被试对造成反应时延长的原因却 解释不清。荣格猜想这可能是由于抑制 反应的潜意识情绪引起的。
荣格把那些反应时较长的刺激词、 回忆错误的反应词和重复的刺激词都 称为“情结指示词”。一般的,透过 引发扰乱的刺激词,往往可从中发现 其关涉到个人某些隐私痛苦之事。尽 管不易直接看出两者之间的联系,但 作为一种符号象征,其事实上是被试 者某些强烈的情感和情绪影响的预示 或暗指。通过进一步分析,荣格认为, 在潜意识中一定存在着和人的情感、 记忆、思维等相关联的各种情结,任 何触及到这些情绪的词都会引起反应 时延长。
情结和理想有时会产生相同的价 值作用:作为一种动力的促进因素,引 导着人们努力奋斗。如,泛称的“公务 员情结”,“明星情结”等等。因此,情 结泛化的趋向之三便表现在作用特征 方面的情结“理想”化。但两者的内 涵又有着某些本质上的不同。
首先,理想作为追求目标引导 着人们努力奋斗,情结通过积聚心 理能量,也具有激发努力的动力作 用。但情结的作用方式具有两面 性,或动力或阻碍,其结果有赖于 个人的协调能力。足于 追求过程。

荣格|母亲情结的消极面与积极面

荣格|母亲情结的消极面与积极面

荣格|母亲情结的消极面与积极面绿读《荣格文集》1.母亲原型,是形成母亲情结的基础。

任何情况下,只要儿童的本能受到干扰,就会导致原型群集;反过来,原型会引发产生于孩子和母亲之间的幻想,此时在孩子的无意识幻想中,母亲通常会成为一个陌生的让人恐怖的元素。

如果一个孩子经常梦见母亲是一个骇人的动物或巫婆,说明孩子有一位令他焦虑的母亲;这些梦暗示孩子的心灵发生了分裂,分裂则预示孩子容易患神经症。

视其出现在儿子或是女儿身上,母亲情结的影响会有所不同。

儿子的母亲情结——母亲情结对儿子的典型影响是造成同性恋、唐璜综合征(Donjuanism,性欲亢奋),有时也造成阳痿。

在同性恋方面,儿子的所有异性性爱都以无意识的形式与母亲有关。

在唐璜综合征方面,他无意识地在他所遇见的每个女人身上寻找母亲。

母亲情结对儿子的影响可以在西贝莱(Cybele)和阿提斯(Attis)一类的思想体系中见到:自我阉割、疯狂和早逝。

在每个男性的母亲情结中,男人的性别对应意象——阿尼玛,和母亲原型共同发挥重要的作用。

母亲是“未来的男人”接触的第一个女性,她情不自禁地会公开地或秘密地、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利用儿子的男性特征,正如儿子反过来会逐渐意识到母亲的女性特征,或者无意识地对之作出本能反应。

因此,就儿子而言,简单的认同关系,或阻抗、分化关系,这使问题变得相当复杂。

在女儿身上,母亲情结要么过度刺激女性本能,要不然就抑制它;在儿子身上,借由一种非自然的性别化,母亲情结伤害男性本能。

由于“母亲情结”是从心理病理学借用的概念,它通常与伤害和疾病等字眼联系在一起。

但是如果我们把它带离狭窄的精神病理学背景,并赋予它一个更宽广的内涵,我们能够看到它也有积极的影响。

因此,具有母亲情结的男人,同性恋的或者非同性恋的,都可能拥有真正分化的情感功能(ero)(柏拉图在其《会饮篇》中暗示过类似情况)。

这会赋予他强大的交友能力,经常在他与男人间创建一种令人吃惊的亲切纽带,甚至能够挽救他与异性间不可能的友谊。

荣格分析心理学

荣格分析心理学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既是对弗洛伊德个体潜意识的发展,也是荣格的一种创造。

荣格用它来表示人类心灵中所包含的共同的精神遗传。

或者说, 集体无意识中包含着人类进化过程中整个精神性的遗传,注入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荣格给集体无意识做定义的时候,曾经这样说:“集体无意识是精神的一部分,它与个人无意识截然不同,因为它的存在不像后者那样可以归结为个人的经验,因此不能为个人所获得。

构成个人无意识的主要是一些我们曾经意识到,但以后由于遗忘或压抑而从意识中消失的内容;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从严就没有出现在部训之从末为个人所获得,它们的存在完全得自于遗传。

个人无意识主要是由各种情结构成的,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

(二)原型荣格的原型概念与其集体无意识概念的关系十分密切。

个人潜意识主要是由各种情结构成的,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

型是人类原始经验的集结,它们(荣格往往把原型作为复数)像命运一样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其影响可以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被感觉至叽集体无意识是通过某种形式的继承或进化而来,是由原型这种先存的形式所构成。

主要是由原型所构成的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具有这样一种普遍的表现方式,因此它就组成了一种超个人的心理基础,普遍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并且会在意识以及无意识的层次上,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和行为。

在这种原型心理学的意义上,荣格认为,历史中所有重要的观念,不管是宗教的,还是科学的、哲学的或伦理的观念,都必然能够回溯到一种或几种原型。

这些观念的现代形式,只是其原型观念的不同表现,是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原型观念应用到了生活现实的结果。

三)原型意象荣格用原型意象(Archetypal images)来描述原型,将自身呈现给意识的形式,但是荣格也一直努力区分原型与原型意象的不同。

型本身是无意识的,我们的意识无从认识它,但是可以通过原型意象来理解原型的存在及其意义。

我们可以把原型意象看做是原型象征性表现。

荣格心理学

荣格心理学

荣格心理学人格类型说——首先,荣格把人的态度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类型。

内倾型人的心理能量指向内部,易产生内心体验和幻想,这种人远离外部世界,对事物的本质和活动的结果感兴趣。

外倾型人的心理能量指向外部,易倾向客观事物,这种人喜欢社交、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具体事物感兴趣。

其次,荣格认为有四种功能类型,即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

感觉是用感官觉察事物是否存在;情感是对事物的好恶倾向;思维是对事物是什么作出判断和推理;直觉是对事物的变化发展的预感,无需解释和推论。

荣格认为人们在思维和情感时要运用理性判断,所以它们属于理性功能;而在感觉和直觉时没有运用理性判断,所以它们属于非理性功能。

心灵和人格结构——在荣格看来,心灵或人格结构是由意识(自我)、个体潜意识(情结)和集体潜意识(原型)等三个层面所构成。

意识:人格结构的最顶层,是心灵中能够被人觉知的部分,如知觉、记忆、思维和情绪等,其功能是使个人能够适应其周围环境。

自我是意识的中心、自觉意识和个体化的目的所在。

荣格认为意识是心灵中很少一部分,具有选择性和淘汰性。

正是出于自我才保证一个人人格的统一性、连续性和完整性。

个体潜意识:人格结构的第二层,包括—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和被压抑的经验,以及属于个体性质的梦等,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前意识,可以进入意识内我领域。

荣格认为个体潜意识的内容主要是情结,即一组组压抑的心理内容聚集在—起的情绪性观念群,如恋父情结、性爱情结等。

它决定着我们的人格取向和发展动力。

荣格认为情结的作用是可以转化的:它既可以成为人的调节机制中的障碍,也可以成为灵感和创造力的源泉。

情结来自先在的超个体的共同的心理基础。

集体潜意识:人格或心灵结构最底层的潜意识部分,包括世世代代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结构中的遗传痕迹。

不同于个体潜意识,它不是个体后天习得,而是先天遗传的;它不是被意识遗忘的部分,而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东西。

集体潜意识的内容是由全部本能和它相联系的原型所组成,本能与原型相互依存,本能是原型的基础,原型则是本能内身的潜意识意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者认为 , 对荣格集体无意识的理 解离不开对 “原型 ”这一概念的理解 。 简单地讲 , 原型是先天的 、遗传的心灵 倾向性 。荣格曾把这个术语描述成 “一 种本能的自性模型 ”, 这种模型就是指 那些被个体出生后带到所有那些被提供 给他的情境中去的要素 , 无论是内部情 境还是外部情境 。人们很少有人能看到 那些未曾被深深嵌入在某种历史或文化 的模式中的原型经验 [7 ] 。
情结是如何产生或形成的呢 ? 形成 之后的结构状态又是如何的呢 ?
荣格认为 , 情结一般是由创伤造成 的 [11 ] 。而且 , 每种情结又都根深蒂固 地源于一种原型 。这就意味着 , 情结的 形成既有与生俱来的内因 , 又有后天经 验所提供的外因 。经历创伤之前 , 原型 元素是以某 种意 象和 趋 力 的形 式 存 在 的 , 但却没有情结的那种干扰和制造焦 虑的特质 。创伤的发生与原型相关联而 导致充满情绪的记忆意象 , 两者的综合 便冻结成为相当稳定的结构 。这个结构 携带一定能量 , 由此就可以把其他相关 意象卷入进来而形成网络 , 情结的内涵 于是渐渐丰富 , 并会由日后类似的经验 而延展 。但 并 非所 有的 创 伤 都 来 自 外 界 , 也有产生于心灵内的创伤 。荣格指 出 , 情结可能是基于 “人类终究无法成 为完 人 的 道 德 冲 突 ”所 造 成 和 而这个 女人则会在父亲情结聚集的情境中 , 表 现得更加反叛 。渐渐地 , 这位女士有可 能完全避免与这类男人相处 , 或者有可 能极其容易被这类男人吸引 。无论是哪 种情况 , 她的生活都将是越来越受到这 个情结的限制 。情结越强 , 它们限制自 我选择自由的范围就越大 。
这样看来 , 情结通常是由两部分所 组成 。为了帮助读者了解这种构成 , 我 们不妨列举临床上的个案来加以说明 。 在两个组成部分中 : 一部分是产生创痛 的意象或心灵痕迹 , 以及与此紧密相关 的原型意象或心灵痕迹 。情结中的二元 核心依靠把各种联想聚集在它的四周而 成长 , 这个过程可以持续一生 。比如 , 一个男人可以用其特定的声调 、对人的 反应方式 、情绪反应强度等以唤醒一位 女士对其严厉 、暴虐的父亲的记忆 。可 以说 , 他们接触交往的结果是在这位男 士身上聚集了这位女士的父亲情结 。如 果他们一同生活一些时间 , 这个男人的 其他特点便会附加在这个情结上 。如果 这个男人虐待这个女人 , 那么负面的父
另一部分是个人人格中与生俱来且 受制于其气质的因素 。这个部分是原型 的 , 人格的原型要素是与生俱来的气质 倾向 , 会以特定的可预测的方式反应 、 行为和互动 。它们是使我们具有人类特 质的要素 。身体或 心灵 具 备 人 类 的 特 质 , 并且为所有日后的经验 、发展和教 育创造了先决的倾向性的条件 。在人的 日常生活中 , 原型要素就是透过情结的 经验被体验 [ 13 ] 。
如果情结是如此带有情绪色彩地要 把意识拉入它的空间内并制服和吞没它 的话 , 那么 , 从某种程度上说 , 情结就 会在这个空 间内 成为意 识自 我的控制 者 , 接下来我们就可能部分地或完全地 分不清自我与情结了 。最令这些人觉知 不到的事实是 , 他们父母所说的字词 、 话语 、观念 、愿望以至于动机等已完全 占有了他们的自我 , 他们完全成为了父 母的工具或代言人 [15 ] 。
310
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 Vol 22, No14, 2008
·心理治疗与咨询 ·
荣格分析心理学中情结的结构 、功能及意义3
范红霞 ①② 申荷永 ① 李北容 ①
【关键词 】 心理分析 ; 情结 ; 荣格 ; 结构 ; 功能 ; 介绍
中图分类号 : B84 - 06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6729 (2008) 004 - 0310 - 04
1 情结及其结构 什么是情结 ? 情结对于荣格来说属 于第一个研究领域 。通过字词联想 , 荣 格注意到对某些词 , 被试发生了延迟反 应 , 并且这种现象在实验中不断重复出 现 。荣格还观察到引起这种延迟反应的 原因往往与某些特殊的 “扳机 ”式的字 词所唤起的强烈情绪有关 。他就使用了 “情结 ”这个术语来表达这种现象 。事 实上 , 这是荣格在字词测验和情结理论 方面所做的前期工作 , 正是这些工作 , 使得荣格与弗洛伊德有了接触 。现在这 个术语在一般意义上用来指一个个体对 某一个地方 、某一个人或某件事情所具 有的特殊的感觉 , 是其个人心理的一个 部分 [4 ] 。在荣格分析心理学中 , 这个概 念主要指的是 : 个人无意识中 , 对造成 意识干扰负责任的那部分无意识内容 。 或者换句话说 , 指带有个人无意识色彩 的自发内容 , 通常是因为心灵伤害或巨 痛造成 [5 ] 。此外 , 与弗洛伊德不同的一 点 , 荣格认为 : 人的心灵有三个层面 , 表层是意识 , 最深层是集体无意识 , 在 这两个层面之间的是个人无意识 。 荣格曾用一个十分形象的例子来对 情结加以说明 。他说我们可以暂时把心 灵想象成一个类似于太阳系的三维空间
体 。自我意识就是地球 , 大地和天空 ; 这是我们生活的地方 , 至少我们醒着的 时候如此 。地球周围的空间布满了星星 和陨星 , 有的大 , 有的小 。这一空间就 是荣格所称的无意识 , 而那些行星和陨 星就是当我们冒险出来想进入那一空间 时首先 会 遇 到 的 对 象 , 荣 格 称 之 为 情 结 。荣格认为 , 个体无意识里主要是情 结 。集体无意识里则主要是原型 [6 ] 。
情结 ( comp lex) 这个词 常 被 使 用 于各种不同的情境 。在心理学领域里 , 最广为人知的可能是二十世纪初期 , 作 为弗洛伊德的早期合作人 , 阿德勒所发 现的 “自卑情结 ” ( inferiority comp lex) 。 而在此之前 , 弗洛伊德就已发现了一种 情结 , 他深信这是一种在儿童早期深深 地影响 着 每 一 个 人 , 尤 其 是 男 性 的 情 结 , 那就 是 著 名 的 “俄 狄 浦 斯 情 结 ” (Oedipus comp lex) 。与之相应 , 还有恋 父情结 ( Electra comp lex) 。后来来自不 同文化的报告显示 :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 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 。就像荣格后来所 发现的 , 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影 响 。并且情 结 的范 畴也 得 到 不 断 的 扩 展 , 如荣格分析心理学中除了提到母亲 情结 、父亲情结之外 , 还更多地涉及兄 弟情结 、姐妹情结 、英雄情结 、童年情 结 、阿尼玛情结和阿尼姆斯情结等 [1 ] 。
情结 , 作为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核心 概念或重要理论之一 。就其基本结构 、 功能以及如何形成 、怎样运作 , 对人的 心理健康起什么样的作用等 , 在国内还 是一个鲜有人论及的话题 。
弗洛伊德说 “梦是通往无意识的忠 实道路 ”。荣格则表示 “情结是通往无 意识的 忠 实 道 路 ”。 1904 - 1911 年 间 , 荣格通过其词语联想的研究 , 提出了他 关于情结的心理学理论 。他发现其词语 联想测验中的情结指标 , 不仅仅提供了 心灵中无意识层面的直接证据 , 而且提 供了有关无意识的潜在内容及其所具备 的情感能量 。于是 , 荣格据此 “挑战 ” 弗洛伊德 。在荣格正式定名其 “分析心 理学 ”之前 , 曾用 “情结心理学 ”来标 示他的理论体系及其与弗洛伊德精神分 析的区别 [ 2 ] 。
令人惊讶的是 , 在心灵意象与外在 真实之间似 乎存 在某种 密切 的对应关 系 , 虽然心灵从未经验过它 。著名的动 物行为学家劳伦斯研究某些动物回应特 定刺激时的反射本能时发现 , 当老鹰凌 空而至 、鹰影投射在地面时 , 从未接触 过老鹰的小 鸡就 懂得逃 跑和 寻找掩蔽 物 。当用某种电动机投射出类似的老鹰 影子时 , 未受过训练的小鸡一看到影子 就奔跑掩蔽 。可见 , 对猎食者的防卫性 反应是小鸡生理系统的本能 , 而猎食者 的影像也是小鸡天生就能认得的 。荣格 认为 , 情 结 也 是 以 类 似 本 能 的 方 式 运 作 , 说 “类似本能 ”是因为它们对特定 的情境或人物会产生立即的 、直接的 、 特指性的反应 。然而与本能不同的是 , 它们不完全是与生俱来的 , 而更大程度 上是创伤 、家庭互动模式 、文化制约等 经验的产物 , 这些经验再综合了集体无 意识原型的原始性要素才产生了情结 。 所以 , 情结是心灵将经验重建为内在客 体后的产物 [ 16 ] 。
2 情结的功能 情结既然作为一个具有整体性 、内 在自组织性 、自主性 、情结黏结性和动 力性特征的存在 , 那么它是如何对人的 意识发生作用和影响的呢 ? 情结常常由于某种外在的诱因而开 始明显地冲击心灵 。一般而言 , 情结冲 击心灵后的心理效应会延续相当一段时 间 。一些实验研 究表明 [14 ] , 情结的强 度或活动曲线具有波浪形的特征 , 每段 “波长 ”可达数小时 、数天 、数周或更 长时间 。激发情结的刺激或轻或重 、或 长或短 , 但它对心灵的效应都能延续很 久 , 而且可引起意识的波浪式的情绪或 焦虑感 。心理治疗是否有效就可以用情 结干扰效应所持续的时间长短之变化来 显示 。如果某情结对意识的干扰能够较 快速地复原 , 就表明自我力量渐增及其 与心灵素质的整合 , 以及情结力量的递 减 , 干扰持续时间的缩短表明情结的力 量已经减小 。然而情结不可能被完全消 除 , 它造成的 “余震 ”也会令人精疲力 竭 , 情结的强烈的释放可以消耗极大的 身心能量 。 情结通常是无意识的 , 但又是如此 地 “膨胀 ”和富于自主性 , 其行为看起 来就像是与意识自我处于冲突中的第二 个自 我 。因 此 , 情 结 展 示 了 在 两 种 真 实 、两种意愿的冲突之间的个体 , 并且 它威胁着要把个体撕成两半 。
荣格有这样一句名言 : “今天 , 人
们似乎都知道人是有情结的 , 但是很少 有人知道情结也会拥有我们 [3 ] 。”这一 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拥 有情结是正常的 ,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 情结 , 这就要求我们会关照和协调我们 的情结 。因此 , 了解情结及其结构也就 成为必需 。同时它与目前正在悄然兴起 的积极心理学的宗旨不谋而合 , 对于促 进人的心 理健康 、增加 自 我 积 极 的 能 量 、加深人们对人类心灵本质的理解均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