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2020部编历史: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备好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精品教学设计
![(备好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精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52ee72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0.png)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通过史事,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1945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了解汪精卫叛国、皖南事变等历史事件;了解张自忠、左权等的英雄事迹;掌握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和内容;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的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通过对中共七大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历史意义。
【导入新课】视频播放抗日战争相关视频,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展示2022年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核心素养【讲授新课】一、全民族坚持抗战(一)日本侵华政策的转变1.【自主学习】结合课本内容,梳理日本侵华政策的转变(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完成梳理,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国共两党对日变化1.国民党①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6910ad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7d.png)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
作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旨在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用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了解抗战的背景、起因,探讨胜利的重要因素,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国家意识。
本文将对该教案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其教学价值与效果。
在教学的引入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与抗战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到抗战历史的话题中。
同时,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中国面临的困境,为后续内容做好铺垫。
在教学内容的呈现部分,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分组演练等,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抗战的具体起因和经过。
通过对南京大屠杀、淞沪会战等重要战役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中国人民的困境。
在讲解中,教师可以融入一些小故事,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可感性,使学生更加印象深刻。
在教学的拓展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并结合课堂讨论,提出一些问题,如何评价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贡献?如何评价国共合作对抗战胜利的作用?如何通过宣传和动员,凝聚全国人民战胜外敌的意志?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教学的巩固和拓展部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组活动,如分角色讨论、小剧场表演等,让学生联系实际,将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情境中去。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独立思考的作业,如写一篇小论文,谈谈你对抗战胜利的理解和评价等,用以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上述的教学设计,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其通过引入、呈现、拓展和巩固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情感、认知和思维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同时,通过课堂中的互动和讨论,学生的历史理解和思考能力将得到有效的培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32c0f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61.png)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抗战的历史事件和胜利的时间和意义,分析其原因。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___的主要内容,讨论分析其历史意义。
联系所学知识思考、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懂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道理,认识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只有相互支援、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共同的敌人,赢得进步。
重点难点】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___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14年抗战。
2015年3月国务院专门发布活动通知,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今天我们就研究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一、全民坚持抗战1.教师提问: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回答:日军对___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教师讲述:面对出现了新的情况,___进行了争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打退了___的破坏行动。
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说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有哪些?学生回答:___中,___总司令___上将壮烈殉国;___在反“扫荡”中,___副参谋长___将军牺牲;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妇女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二、中共“七大”的召开和历史意义1.教师讲述:中共七大于1945年6月23日至7月1日在延安召开,确立了___思想的领导地位,制定了党的纲领和策略,规定了党的组织原则和任务,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https://img.taocdn.com/s3/m/50f61e9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4.png)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 教材分析本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第22课。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的近代史,对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
本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是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认识之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抗日战争的细节和深层次原因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战争的历史事件比较感兴趣,需要引导他们关注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和历史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和历史意义,通过分析战争中的具体事件,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深远影响。
六.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抗日战争的宣传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包括主要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历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深远影响。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分析战争中的具体事件,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深远影响。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5.拓展(5分钟)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查找资料和思考,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https://img.taocdn.com/s3/m/034dd545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d9.png)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 教材分析本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和意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和数据,展示了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和伟大胜利,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如抗日战争的背景、初期战局等。
但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和意义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和意义,认识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和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和意义。
3.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3.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和伟大胜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呈现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和意义,强调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抗日战争胜利对 contemporary China 的启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6.22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6.22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e2b646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5.png)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抗日战争胜利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同时加深全班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认识和理解。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白板、历史图片和地图、教材、笔记本电脑等。
2. 课程平台:学校的学习管理系统(LMS),用于发布教学材料、作业和考试成绩。
3. 信息化资源:历史视频资料、抗日战争相关的音频访谈、在线历史数据库和电子书籍等。
作业布置与反馈
1. 作业布置:
本节课的作业布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复习抗日战争胜利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概述。
b. 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要求学生列举至少三个并简要说明。
c. 思考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要求学生列举至少两个并简要阐述。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历史学科的四个方面进行设计,以符合新教程的要求。这四个方面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文化素养。
1. 时空观念:通过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背景,把握抗日战争的重要时间节点和地理分布,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2. 史料实证:在学习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分析,学会从多元的角度审视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89f4af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b5.png)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二、新课讲授板块一:全民族坚持抗战1.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华政策有何变化?为什么?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遂改变策略。
(1)对国民党:政治诱降,辅之军事打击(2)对中共: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3)对占领区: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2.面对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中国各阶层持怎样的态度?(1)国民党:①亲日派:汪精卫公开叛国,1940年成立南京伪国民政府②顽固派:1941年1月,制造“皖南事变”。
(2)共产党:坚持抗战,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①1943年秋天,中央机关在枣园的书记处礼堂举行了纺线比赛。
②王震率359旅南泥湾开荒。
3.全民族抗战: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战)阅读课本105页第一段回答问题。
板块二:中共七大1.认真阅读课本105-106中共七大部分,完成表格2.日本投降视频3.日本投降的国际国内背景形势(1)国际: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德国在欧洲败局已定;②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遭到美国、英国的连续打击,节节败退,陷入困境;③美国投掷原子弹和苏联对日宣战(2)国内:中国军队对日寇发动全面反攻。
出示图片:(1)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2)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3)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战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
4.日本投降的过程(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2)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签字仪式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举行。
出示图片:板块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1.合作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2)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表格式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表格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7ee3471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c2.png)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表格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本学期的重点章节。
本课主要介绍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包括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胜利的原因。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历史画卷,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重要性和胜利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和意义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并深入探讨胜利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胜利的原因,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抗日战争胜利的敬意和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和胜利的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胜利的原因,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教师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并深入探讨胜利的意义。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资料。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原因。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并深入探讨胜利的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007ff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3a.png)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导学案导学案【课题】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和结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于抗日战争胜利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点】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和结果。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和讨论了解抗日战争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教科书、多媒体设备、图片等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抗日战争长达八年的艰辛历程。
那么,你们是否想知道最终中国是如何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呢?2. 引导问题: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抗日战争胜利有哪些重要意义呢?二、呈现(20分钟)1. 多媒体展示:通过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呈现抗日战争胜利的图片,让同学们感受当时人民的喜悦和胜利的重要意义。
2. 教师讲解:讲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和结果,并引导同学们分析,从而形成对抗日战争胜利的整体认识。
3. 学生互动:提问,让同学们参与回答问题,加深对抗日战争胜利的理解。
三、巩固(20分钟)1. 小组合作:将同学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意义。
并分别选择两个代表进行发言。
2. 展示与总结: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由小组代表总结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意义。
四、拓展(15分钟)1. 小组辩论:将同学们按照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意义的不同划分为两组,一组辩称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意义重大,另一组则反方辩称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意义有限。
2. 互动辩论:两组同学进行互动辩论,提出论据和观点,有限时间将观点论据阐述清楚。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总结:请同学们简单回顾一下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
2. 教师点评: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点评,并补充和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
3. 反思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没有抗日战争胜利,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现在又应该如何保卫我们的家园呢?【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材料,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具体过程和主要战役。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https://img.taocdn.com/s3/m/f2d79285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39.png)
教学设计(2500字左右)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单元: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题: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教学分析1.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共有5课内容,第18课讲述了从九一八事变起,日本不断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国内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积极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9课讲述了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第20和21课分别记述了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正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才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2课既有对本单元一些重要史实的涉及,如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以及全民族抗战等,同时又简述了抗战胜利的到来,及其原因。
在最后分析其意义时,关于中共力量的崛起、民心的所向,又暗中铺陈了下一单元《解放战争》的发生及走势。
因此,本课在本单元和下一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 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要求为: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本课教材共计“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4个子目。
后面3个子目分别对应课标要求。
第1个子目虽然在课标中未作要求,但其实是帮助学生理解抗战胜利原因的重要抓手。
3. 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调整侵华政策,国共两党的不同反应,一方面反映出中国坚持抗日战争的不容易,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及其远见卓识,同时也暗含了抗日战争中民心的转变。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民族的坚持抗战下,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在国内国际反抗日本法西斯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终于迎来了胜利。
在第4子目,重点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https://img.taocdn.com/s3/m/58cdda5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69.png)
教学设计2024 秋季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2 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时空观念:能够将抗日战争的胜利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背景下进行分析,了解其在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3. 史料实证: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文献、图片、影像等史料,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4. 历史解释:能够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理解其原因、过程和影响。
5.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2. 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教参。
2. 相关历史图片、影像资料。
3. 网络资源。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抗日战争胜利的相关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等问题。
3.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影像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当时的历史场景,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教学全民族坚持抗战讲述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和中国军民的抗战表现。
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以及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继续抗战。
中共七大介绍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强调它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讲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形势,以及中国战场的战略反攻。
介绍日本投降的过程和原因。
八年级历史《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八年级历史《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96dfe7bceb19e8b8f6baa7.png)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教学任务】【教学流程】展示提高二、中共七大1.阅读教材105页第二段至106页第一、二段。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去了解中共七大。
2.师:补充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
国内:在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企图夺取抗战胜利的果实,中国人民面临着黑暗和光明两种前途和命运的选择。
国际: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前夕。
根据背景可以知道,中共七大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中共七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回答: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样道路的问题。
生答:从中共七大制定党的政治路线可以看得出来。
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时间1945年4月地点延安内容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抗外国侵略的战争老是失败,像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次,抗日战争可是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乙:日本不仅侵略中国,还发动太平洋战争,侵略了亚洲许多国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支援了他们的反侵略战争。
丙:抗日战争的胜利来得不容易呀!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一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一千亿美元……(1)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概括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请谈谈你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感悟。
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2)国际意义: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赛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赛课教学设计_0](https://img.taocdn.com/s3/m/81435e70852458fb770b56d3.png)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局部抗战、全面抗战分别从此开始。
讲述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的史实,体会军民在抗战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其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了解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探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分析材料,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利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当前日本国内一批右翼分子歪曲侵华史实、否认南京大屠杀真实性谈一谈自己的认识,警醒学生勿忘国耻、以史为鉴,树立学生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坚定信念和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认识到发展与强大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意义。
通过学习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
了解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和配合作战,取得抗战胜利,认识民族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了解日本侵华战争的过程及侵华罪行;体会中国军民抗战中英勇抵抗的精神;探讨抗战胜利的意义。
教学方法:问题研讨法、讲述法、讲解法教学用具:教材资料、多媒体课件三、教学过程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1.9——1937.7)局部抗战(1937.7——1945.9)全面抗战第一篇章:日本的侵略【材料分析】上述图片反映了日本侵华的哪几个重大历史事件?提示: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材料一:“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九一八小调》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对比材料一二,国民政府对待日本侵略者的态度有何变化!分别产生什么影响?提示: 从不抵抗政策到坚决抵抗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七七事变后,形成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材料三2000年1月23日,日本右翼势力在大阪集会,狂言“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多次以首相身份参拜供奉着日本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75e02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9.png)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和战争过程;2. 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3. 掌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和牺牲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2.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
三、教学难点: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牺牲精神;2. 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深入了解抗战精神。
四、教学方法:1. 组织讨论,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2. 活动式教学,通过游戏或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讲解式教学,以教师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抗日战争和胜利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讨论。
教师首先展示一组抗日胜利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问学生认为这些图片所反映的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等。
2. 通过活动学习了解抗战精神。
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4-5人,组织一个名为“我是抗战英雄”的游戏,即每组学生从一个抗战英雄的角度出发,描述他(她)在抗战期间的经历和感受,体验到那个时代的历史传承行为构成,并明确该英雄所体现的抗日战争精神。
游戏结束后,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
3. 认识抗日战争的原因和胜利过程。
教师向学生讲解抗日战争的起因、胜利过程和意义。
其中包括:卢沟桥事变和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长沙保卫战、百团大战、西安事变、武汉保卫战、八年抗战最后的胜利等。
通过回顾这些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
4. 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
让学生从人民战争的胜利、国共合作的成功、外援的支持、抗日统一战线的创建等方面来探讨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加深学生对抗战胜利的理解,进一步了解抗战的历史贡献。
六、教学效果评价:1. 学生在游戏中深入体验了抗战英雄的历史传承行为构成,并明确了抗战精神。
2. 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原因以及抗日战争的意义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0994f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1.png)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22课。
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日本投降两个部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认识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一次伟大斗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上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抗日战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他们对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和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此外,学生对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的了解有限,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丰富和深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抗敌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学生对英雄人物的认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战争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案例教学法:通过介绍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引导学生学习英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抗日战争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料的课件。
2.资料:收集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的相关资料。
3.课堂练习题:设计针对本课内容的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抗日战争胜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
提问: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如何到来的。
同时,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6be5701eb91a37f1115c43.png)
D.七大的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
3.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是(A)
A.8月15日B.9月2日C.9月9日D.10月25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这位学者述说的历史事件是(D)
(2)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3)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4)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活动;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支援抗战;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导入2(故事式导入)1940年5月,张自忠在宜城壮烈牺牲。张自忠牺牲前给将士们写下了鼓舞士气的抗战家书:“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张自忠的抗战家书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课
堂
探
究
板块一 全民坚持抗战
分组讨论:用史实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战。
答案:(1)1941年,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抗日战争
教材图
片分析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这次会议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史料
积累
我国从19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共计105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
板书
设计
当堂
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新人教版
![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06089bc0912a21614792982.png)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实,探究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培养学生依据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张自忠和左权的典型事迹,以及全国各界团结抗战的情况,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明确论从史出的基本观点;根据中共七大的背景和内容,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将本课所学内容与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将抗日战争和之前学习的列强侵华战争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结合现实,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重点: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导入新课】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
经过八年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胜利。
中国军民是如何坚持抗战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内容探究】一、全民族坚持抗战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生:日军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师:日本侵略者政策的改变,对中国抗战有什么影响?生:在日本的诱降下,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
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师:面对出现了新的情况,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行动。
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
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
![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b5b9172f90f76c660371a0a.png)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全民族坚持抗战的情况;知道抗战时期的中共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奠定基础。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历史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换来的。
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并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全民族坚持抗战和中共七大的召开。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设问导读1.全民族坚持抗战(1)广州、武汉沦陷后,日本侵华政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日本侵华政策调整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应对的?坚持抗战,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日、伪军的封锁。
(3)面对日本的侵略,全国人民抗战情况如何?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在反“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随工厂内迁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2.中共七大(1)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内容是什么?时间:1945年4月。
地点:延安。
内容: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❶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汪精卫叛国、皖南事变等历史事件;了解张自忠、左权等的英雄事迹;掌握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和内容;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的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共七大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5年
9月2日上
午9时,
标志着二
战结束的
日本投降
的签字仪
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如右上图)。
经过八年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胜利。
中国军民是如何坚持抗战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全民坚持抗战
1.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叙述,回答问题: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日军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教师提问:日本侵略者政策的改变,对中国抗战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在日本的诱降下,汪精卫工矿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
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2.教师讲述:面对出现了新的情况,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争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行动。
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说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有哪些?
国民
党
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共产
党
在反“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
权将军血洒疆场
青年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
妇女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
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华侨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文艺成立抗战协会,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4.教师强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各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目标导学二:中共七大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去了解中共七大。
时间1945年4月
地点延安
内容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
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
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2.教师讲解:补充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
国内:在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企图夺取抗战胜利的果实,中国人民面临着黑暗和光明两种前途和命运的选择。
国际: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前夕。
3.教师提问:根据背景可以知道,中共七大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回答: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样道路的问题。
教师提问:中共七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
学生回答:从中共七大制定党的政治路线可以看得出来。
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4.教师强调:中共七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
它使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形成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中共七大是一次胜利的大会,它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奋斗的方向。
目标导学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1.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归纳日本逐渐走向失败的过程?
学生归纳:①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陷入困境。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
→③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各投掷一颗原子弹。
→④1945年8月,苏联向日本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⑤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
目标导学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教材,想一想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②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2.小组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三、课堂总结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局部反攻也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及时召开的中共七大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战后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尤其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抗击下,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性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了我们很多深刻而重要的启示,那就是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❸板书设计➷
❹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立足于教学实际,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尝试“问题激励递进探究法”,强调启发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把学习作为自主探索和信息处理地方过程,补充部分史料,拓展了史学视野。
通过教学让学生清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史实,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特点。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教、学、思合一,并在课程标准和三维目标达成的前提下,做到情感教育的自然渗透,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