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探究新知,理解“倍”
⒈比较----初步感受“倍”。
⑴比一比。
师:如果把两只蓝蝴蝶圈一圈看做一份,红蝴蝶有这样的几份?
⑵摆一摆、圈一圈。
边摆边思考: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谁愿意上来摆一摆?
⑶说一说。
师:现在我们可以看出红蝴蝶有这样的几份,也就是几个2只?我们就可以说红蝴蝶的只数是蓝蝴蝶的2倍。
⒉操作---初步理解 “倍”。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0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⒈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两个数量间的“倍数”的关系。
⒉通过比一比、画一画、圈一圈、说一说等数学活动,经历倍的概念模型形成过程,建立“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理解“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
⒊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感悟模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变与不变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经历“倍”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理解“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准备:自制PPT课件、蝴蝶卡片、作业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⒈出示情境,寻找数学信息。
⒉观察比较,发现数量关系。
⒊谈话引入。
师:在比较两个事物的数量时,除了比多、比少的关系,还可以怎么比呢?
【设计意图:创设蝴蝶情境,呈现数学信息,抓住知识的生长点,自然将学生的思考引向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从而为新知教学打下铺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倍的认识
执教:平潭综合实验区城中小学薛萍
指导:平潭综合实验区教师进修学校 肖炳义
平潭综合实验区城中小学高小俊
教学设计思考和提出的问题
⒈如何让学生经历“倍”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真正理解“倍”的含义?
⒉如何让学生在理解“倍”的含义基础上建构“倍”的数量关系?
⒊如何帮助学生概括和提炼?
磨课要点
⒈起点
知识起点:学生已掌握了乘法和除法的意义,知道一份和几个几的含义。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执教者简介
薛萍,本科学历,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平潭城中小学教研组长。2015年参加福建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从教以来,勤于钻研,教学风格亲和简约,多次承担各级各类的公开课教学。2009年4月获福建省第十四届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现场教学观摩一等奖,多篇论文获得省一二等奖。
所用教材内容
⒊变化---加深理解“倍”。
⑴改变比较量。
①出示3组图片。
变化绿蝴蝶的只数,学生自主探索绿蝴蝶与蓝蝴蝶的倍数关系。
②启迪思维:如果有50个2只,100个2只呢?你发现了什么?
⑵改变标准量。
①判一判:出示三组题目,学生辨析比较、修改错例。
②启迪思维:绿蝴蝶都是12只,为什么与蓝蝴蝶的倍数关系却不一样?
⑴想一想。
师:刚才我们用“摆一摆、圈一圈”的方法找出红蝴蝶和蓝蝴蝶之间的倍数关系,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找出绿蝴蝶和蓝蝴蝶之间的倍数关系吗?
⑵圈一圈,画一画。
⑶摆一摆,说一说。
引导学生表述:为什么绿蝴蝶是蓝蝴蝶的2倍?
【设计意图:通过“圈一圈、摆一摆、说一说”等数学活动,瞄准知识的生长点,建立 “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实现“几个几”转化为“几倍”,同时明确两个量之间的比较还有一种新的关系----即倍数关系。通过实物表征、语言表征等方式逐步经历倍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初步的倍概念的表象,较好地发展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悟数形结合思想。】
生活起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份和几份已有了感受,对倍有初步的接触。
思维特点: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而教学中要借助直观模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思考、交流等活动获取知识,发展思维。
⒉终点: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⒊过程和方法: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设相对比较开放的问题情境,通过让学生比较,理解“倍”是由两个数量相比较而产生的。接着引导学生通过比一比、圈一圈等活动,建立“倍”的表象。再通过比一比、说一说,感知能圈出这样的几份,就是几个几,几个几就是几倍,从而建立“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理解“倍”的含义。并提供反例,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思辨,以此推动学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的发展,完善对“倍”的认识。
小结:1份数很重要,1份数发生了变化,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也随着发生变化。
⑶提炼“倍”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在比较各种蝴蝶的数量时候时,都用了一个什么字?今天我们就和“倍”交朋友。
⒋回顾反思,提炼方法。
师:我们用什么方法学习“倍”?
【设计意图:利用同一情境,通过改变比较量,引导学生感悟标准量不变,比较量变化,体会倍的变化,尤其是“你有什么发现”的问题,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即以一方为标准,另一方有这样相同的几份,就是几倍,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对倍的理解逐步深入。在前一类变化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标准量,学生感悟到在相同数据背后隐藏着不相同点,在不断的对比与反思中,层层深入地理解“倍”的本质与内涵,较好地沟通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感悟变与不变思想、模型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巩固新知,应用“倍”
⒈找一找:找出三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
⒉画一画:第一行画红圆片,第二行画蓝圆片,要求:红圆的个数是蓝圆的3倍。
思考:为什么红圆片和蓝圆片的数量都不一样?但是红圆片的个数都是蓝圆片的3倍呢?
⒊联系生活,寻找“倍”。
⑴课件播放。
⑵学生举例。
【设计意图:认识“倍”需要更多材料的感知,而且需要在不断变化中感知。本节课的3道练习各有侧重,各具特点,在练习过程中不仅夯实基础,而且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⒈比较----初步感受“倍”。
⑴比一比。
师:如果把两只蓝蝴蝶圈一圈看做一份,红蝴蝶有这样的几份?
⑵摆一摆、圈一圈。
边摆边思考: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谁愿意上来摆一摆?
⑶说一说。
师:现在我们可以看出红蝴蝶有这样的几份,也就是几个2只?我们就可以说红蝴蝶的只数是蓝蝴蝶的2倍。
⒉操作---初步理解 “倍”。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0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⒈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两个数量间的“倍数”的关系。
⒉通过比一比、画一画、圈一圈、说一说等数学活动,经历倍的概念模型形成过程,建立“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理解“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
⒊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感悟模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变与不变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经历“倍”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理解“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准备:自制PPT课件、蝴蝶卡片、作业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⒈出示情境,寻找数学信息。
⒉观察比较,发现数量关系。
⒊谈话引入。
师:在比较两个事物的数量时,除了比多、比少的关系,还可以怎么比呢?
【设计意图:创设蝴蝶情境,呈现数学信息,抓住知识的生长点,自然将学生的思考引向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从而为新知教学打下铺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倍的认识
执教:平潭综合实验区城中小学薛萍
指导:平潭综合实验区教师进修学校 肖炳义
平潭综合实验区城中小学高小俊
教学设计思考和提出的问题
⒈如何让学生经历“倍”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真正理解“倍”的含义?
⒉如何让学生在理解“倍”的含义基础上建构“倍”的数量关系?
⒊如何帮助学生概括和提炼?
磨课要点
⒈起点
知识起点:学生已掌握了乘法和除法的意义,知道一份和几个几的含义。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执教者简介
薛萍,本科学历,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平潭城中小学教研组长。2015年参加福建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从教以来,勤于钻研,教学风格亲和简约,多次承担各级各类的公开课教学。2009年4月获福建省第十四届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现场教学观摩一等奖,多篇论文获得省一二等奖。
所用教材内容
⒊变化---加深理解“倍”。
⑴改变比较量。
①出示3组图片。
变化绿蝴蝶的只数,学生自主探索绿蝴蝶与蓝蝴蝶的倍数关系。
②启迪思维:如果有50个2只,100个2只呢?你发现了什么?
⑵改变标准量。
①判一判:出示三组题目,学生辨析比较、修改错例。
②启迪思维:绿蝴蝶都是12只,为什么与蓝蝴蝶的倍数关系却不一样?
⑴想一想。
师:刚才我们用“摆一摆、圈一圈”的方法找出红蝴蝶和蓝蝴蝶之间的倍数关系,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找出绿蝴蝶和蓝蝴蝶之间的倍数关系吗?
⑵圈一圈,画一画。
⑶摆一摆,说一说。
引导学生表述:为什么绿蝴蝶是蓝蝴蝶的2倍?
【设计意图:通过“圈一圈、摆一摆、说一说”等数学活动,瞄准知识的生长点,建立 “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实现“几个几”转化为“几倍”,同时明确两个量之间的比较还有一种新的关系----即倍数关系。通过实物表征、语言表征等方式逐步经历倍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初步的倍概念的表象,较好地发展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悟数形结合思想。】
生活起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份和几份已有了感受,对倍有初步的接触。
思维特点: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而教学中要借助直观模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思考、交流等活动获取知识,发展思维。
⒉终点: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⒊过程和方法: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设相对比较开放的问题情境,通过让学生比较,理解“倍”是由两个数量相比较而产生的。接着引导学生通过比一比、圈一圈等活动,建立“倍”的表象。再通过比一比、说一说,感知能圈出这样的几份,就是几个几,几个几就是几倍,从而建立“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理解“倍”的含义。并提供反例,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思辨,以此推动学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的发展,完善对“倍”的认识。
小结:1份数很重要,1份数发生了变化,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也随着发生变化。
⑶提炼“倍”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在比较各种蝴蝶的数量时候时,都用了一个什么字?今天我们就和“倍”交朋友。
⒋回顾反思,提炼方法。
师:我们用什么方法学习“倍”?
【设计意图:利用同一情境,通过改变比较量,引导学生感悟标准量不变,比较量变化,体会倍的变化,尤其是“你有什么发现”的问题,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即以一方为标准,另一方有这样相同的几份,就是几倍,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对倍的理解逐步深入。在前一类变化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标准量,学生感悟到在相同数据背后隐藏着不相同点,在不断的对比与反思中,层层深入地理解“倍”的本质与内涵,较好地沟通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感悟变与不变思想、模型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巩固新知,应用“倍”
⒈找一找:找出三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
⒉画一画:第一行画红圆片,第二行画蓝圆片,要求:红圆的个数是蓝圆的3倍。
思考:为什么红圆片和蓝圆片的数量都不一样?但是红圆片的个数都是蓝圆片的3倍呢?
⒊联系生活,寻找“倍”。
⑴课件播放。
⑵学生举例。
【设计意图:认识“倍”需要更多材料的感知,而且需要在不断变化中感知。本节课的3道练习各有侧重,各具特点,在练习过程中不仅夯实基础,而且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