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三步的混合运算》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三步的混合运算》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三步的混合运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783ccbb9f3f90f76c61b93.png)
三年级数学下册《三步的混合运算》教案教学内容:三步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景理解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园FFNet]的归纳、综合能力。
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铺垫设伏: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XX年奥运会要在中国北京举行,青岛作为北京的合作伙伴开展了许多与奥运有关的活动。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青岛为纪念“国际奥林匹克日”在心修建的海滨栈道上举行的全民健行活动的热闹场景吧。
二、探究新知:、出示情景图:师:看了这幅图,你都想到了什么?从图中你获得了那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说师板书)学生可能会提出:(1)、老爷爷还要走多少米才能走完1000米?(2)、小丽一家已经走了多少米?离000米海有多远?(3)、小强一家离00米还有多远?(4)现在小强比小丽多走了多少米?2、师:我们还是来关注一下老爷爷吧。
谁来为第一个问题列算式呢?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指名说说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写完之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的意见?70×30=2100(米)0000-70×30-60×3060×30=1800(米)=10000-2100-18000000-2100-1800=6100(米)=7900-1800=6100(米)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3、小组合作,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4、全班交流:(重点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是怎样想的?)、你能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吗?(1)、10000-(70×30+60×30)(2)、10000-(70+60)×30=10000-(2100+1800)=10000-130×30=10000-3900=10000-3900=6100(米)=6100(米)6、下面我们再来关注一下我们的小伙伴吧。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10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5c1d3c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4f.png)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优秀10篇】混合运算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使用中括号,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二)通过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以及约等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12+0.12= 7.2-0.2= 3.5÷0.35=2.95+0.05= 5-0.6= 2.8÷0.14=8÷12.5= 1.2+2.8-3.99= 4×1.72=3.74+6.26=4.5×6= 0.25×4÷0.2=2÷4= 20×0.2= 20.75-9.5=3.5×8×0.125=2.提问(1)我们学过哪几种运算?(2)我们把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什么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二、学习新课1.学习例1:3.7-2.5+4.6= 3.6×6÷0.9=(1)思考:以上两题中分别含有什么运算?运算顺序怎样?(2)学生试算后订正。
3.7-2.5+4.6=1.2+4.6=5.83.6×6+0.9=21.6÷0.9=24(3)小结运算顺序①教师讲解: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②以上两题中分别含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①题中只含有第一级运算,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②题中只含有第二级运算,也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③谁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以上两题的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学习例2:35.6-5×1.73= 6.75+2.52÷1.2=(1)观察以上两题中含有几级运算?应先做哪步运算,后做哪步运算?(2)学生计算后订正。
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案
![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03f84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1f.png)
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概念,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验算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内容:1. 混合运算的定义及分类。
2. 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3. 实际问题中的混合运算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
2. 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混合运算的意义。
2. 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混合运算的过程。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运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混合运算的掌握。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源。
2. 练习题、验算纸等教学用品。
3. 实物模型、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
4.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相关安排。
教案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混合运算场景,引导学生发现混合运算的存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混合运算吗?它们是什么样子呢?二、探究新知1. 讲解混合运算的定义及分类。
2. 讲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并通过动画演示加深理解。
3. 举例讲解如何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对混合运算的理解。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
2. 强调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搜集生活中的混合运算实例,进行思考和分析。
3. 准备下一节课的相关学习材料。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或故事,引发学生对混合运算的兴趣,导入新课。
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案
![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924a5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e.png)
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够正确地进行混合运算,求解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内容:1. 混合运算的概念:混合运算是由数字、运算符号和括号组成的算式。
2.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3)含有括号的算式,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够正确地进行混合运算。
2. 教学难点:(1)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2)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混合运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混合运算的定义、运算顺序及实际例子。
2. 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记录和练习。
3. 准备一些有关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讨论和练习。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入混合运算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1)讲解混合运算的定义,展示不同类型的混合运算例子。
(2)演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如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 练习与讨论:(1)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混合运算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2)小组内讨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解决。
4. 应用与拓展:(1)让学生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混合运算,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七、课堂练习:1. 必做题:完成练习本上的混合运算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十带小括号、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青岛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十带小括号、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801ddd763231126fdb1126.png)
试一试
先说计算顺序,再计算。 25×(44+288÷16)
270÷(15×30÷90)
= 25×(44+18) = 25×62 = 1550
= 270÷(450÷90) = 270÷5 = 54
(1)算式里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如果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 58 + 80
= 138(元) 200-138=62(元)
答:还剩62元。
二、合作探索
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 还剩多少钱?
求还剩多少钱,需用总钱数减去花掉的钱数, 总钱数已经知道了,要先求出花掉的钱数。
200-(58+4×20)
= 200-(58+80)
先求20包饼干多少钱。
= 200-138
(8×105-24)÷12 =(840-24)÷12 = 816÷12 = 68(袋)
答:可以装成 68 袋。
带小括号、中 括号的三步混
合运算
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 包饼干还剩多少钱?
带小括号的三 步混合运算
(1)算式里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如果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应该先算 乘除,后算加减。
再求1箱牛奶和20包饼干 一共多少钱。
= 62(元) 最后求还剩多少钱。
三、对比分析
你能比较一下这三 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第一种:
4×20=80元 58+80=138(元) 200-138=62(元)
第二种: 58+4×20
=58+80 =138(元) 200-138=62(元)
第三种: 200-(58+4×20)
【K12学习】三年级数学下册《三步的混合运算》教案
![【K12学习】三年级数学下册《三步的混合运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c8be346c85ec3a86c2c537.png)
三年级数学下册《三步的混合运算》教案教学内容:三步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景理解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园FFNet]的归纳、综合能力。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铺垫设伏: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XX年奥运会要在中国北京举行,青岛作为北京的合作伙伴开展了许多与奥运有关的活动。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青岛为纪念“国际奥林匹克日”在心修建的海滨栈道上举行的全民健行活动的热闹场景吧。
二、探究新知:出示情景图:师:看了这幅图,你都想到了什么?从图中你获得了那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老爷爷还要走多少米才能走完1000米?小丽一家已经走了多少米?离5000米海有多远?小强一家离500米还有多远?现在小强比小丽多走了多少米?师:我们还是来关注一下老爷爷吧。
谁来为个问题列算式呢?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写完之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的意见?0×30=210010000-70×30-60×300×30=1800=10000-2100-18000000-2100-1800=6100=7900-1800=6100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小组合作,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全班交流:你能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吗?10000-、10000-×30=10000-=10000-130×30=10000-3900=10000-3900=6100=6100下面我们再来关注一下我们的小伙伴吧。
师: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先知道什么?全班交流:根据刚才的计算和以往经验,你能说说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吗?生说师小结:三、巩固拓展:第63页第1题全班交流行两道的运算顺序。
《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https://img.taocdn.com/s3/m/731c00a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73.png)
《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进行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概念及意义。
2. 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 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4. 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四则运算的知识,引导学生回顾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概念、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通过例题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2. 板书内容:- 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概念及意义- 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提高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911c9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3.png)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篇1设计思想:利用连加、连减的计算经验直接尝试计算加减混合试题。
通过学习经验的迁移让学生大胆尝试计算。
隐退教师角色,促使引导学生自己来尝试,自己来讨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重视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充分开展学生的差异资源。
发挥优生的作用,开展互帮互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标解读:学习数学是为了使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几方面得到发展。
因此教材结合计算的教学,安排应用数学解决问题,初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内容分析:加减混合在教科书75页。
它安排在连加连减之后,与之采用了同样的编排方式,目的是使学生能联系连加连减的方法,来学习加减混合计算。
教材安排的生动的插图,有利于学生从看着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计算第二步,逐步过渡到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记忆在头脑里去完成第二步计算,以此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在上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的算式意义和计算方法,对于需要两步才能计算出结果的算式,基本上已经掌握要先计算第一步的得数,再用第一步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进行第二步计算。
本节课的加减混合,也需要进行两步计算。
有了前一节的基础,就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本课知识的学习。
但还是不能忽视加减混合计算的另一个难点-----由于前后两例题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使计算过程不能顺利进行,因此,教学时非常有必要创设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第一步计算和第二步计算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初步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年级下册冀教版第三课时 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
![三年级下册冀教版第三课时 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https://img.taocdn.com/s3/m/0ff2ab66ed630b1c59eeb560.png)
教学过程生1:6个班一共花多少钱,就是求6个班保温桶和垃圾箱一共花了多少钱?生2:其实就是求6个班保温桶和6个垃圾箱一共花了多少钱?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头脑很灵活,思路很清晰。
那你们能帮兔博士解决问题吗?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结果。
生1:65×6=390(元)17×6=102(元)390+102=492(元)生2:65+17=82(元)82×6=492(元)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两个同学的做法正确吗?你能说出每一步的意义吗?生1:65×6求的是6个保温杯多少钱?17×6表示6个垃圾箱多少钱?390+102表示一共花了多少钱?生2:65+17表示一个保温桶和一个垃圾箱花多少钱?82×6表示一共花了多少钱?师:同学们的理解非常正确。
老师做了一组图来帮助你们理解,出示课件。
(将一个保温桶和一个垃圾箱分为一组,一共6组)提出问题:我们做题时为什么将一个保温桶和一个垃圾箱分为一组?所有的题都可以这样来分吗?生1:因为保温桶和垃圾箱买的个数相同,所以可以分为一组。
生2:不是所有的题都可以这样来分。
生3:必须是两种物品的数量相同时才可以这样分,否则不行。
比如:买4个保温桶和5个垃圾箱时,一个保温桶和一个垃圾箱不能分为一组。
师:同学们考虑得很全面,那么我们尝试一下能不能将这两组分步算式,列为综合算式呢?生1:65×6+17×6生2:(65+17)×6师: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的运算顺序,你们能解答出来吗?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师巡视并对困难同学加以指导。
师引导同学说出在计算三步混合运算时,算式中有两个乘法或两个除法,可以在第一步时同时计算。
师小结:同学们的解答,虽然过程不同,但结果都是相同的,都是求的是学校花了多少钱,所以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也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条条大路通罗马。
设计意图:老师借助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将物品分为一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5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99332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76.png)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5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5篇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混合运算。
其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自主、熟练的计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计算式题.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口算引入1、计算:140×3+280 400—400÷8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和运算。
板书:不带括号的混和运算。
二、教学新课1、学习例题。
媒体出示例题:一副中国象棋12元。
一副围棋15元。
购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
一共要付多少元?(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你看出了哪些已知条件?你认为要想求出一共要付的钱数,应该先求出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学生列式:12×3+15×4或15×4+12×3那这样列式应该先算什么?应该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才能先求出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用去的钱?(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师: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学生在书上完成。
2、试一试:150+120÷6×5。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明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120÷6×5,为什么应该先算120÷6,而不先算6×5呢?你们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通过刚才两道混合运算的解答,你能总结一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 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案
![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239a4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01.png)
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检验结果的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混合运算的定义及运算顺序。
2. 简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混合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混合运算。
2. 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件、黑板、粉笔。
2. 练习题、答案。
3. 教学卡片、小奖品。
4. 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
您可以根据这个教案框架,继续编写六到十章的内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 导入新课:通过情境设置,引入混合运算的概念。
2. 讲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举例说明。
3. 讲解简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示范。
4. 学生练习:布置一些简单的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5. 解决问题: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行程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实际应用。
七、课堂练习1. 完成课本中的混合运算练习题。
2. 互相交换答案,进行互评互改。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讲解错误原因和改正方法。
八、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混合运算练习题。
2. 寻找生活中的混合运算实例,与家人或朋友分享。
九、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十、拓展活动1. 举办混合运算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组织学生制作混合运算手抄报,加深对混合运算的理解。
3. 邀请家长参与混合运算教学活动,增进家校合作。
重点和难点解析补充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清晰理解混合运算的定义,并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熟悉运算顺序,确保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正确运用混合运算。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e209075be23482fb5da4c22.png)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案设计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案设计第四单元《混合运算》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八册P35~36教学目的:1.使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顺序。
2.让学生自己联系自己对问题的分析,列出三步混合运算,引导学生根据已有认识自主按运算顺序计算,帮助学生归纳出不含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第一段:基本练习流程1:基本练习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熟练掌握了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请看练习:课件出示基本练习题:(1)80÷10=8(2)5×4=208+12=2027–20=7师:上面每组有联系的两道算式能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吗?请大家在本子上写一写,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暂停)流程2:交流基本练习课件出示上题答案:(1)80÷10+12(2)27–5×4师:我们来看,第一组,可以合并为……,第二组可以合并为……,同学们都写对了吗?那这两道算式分别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电脑出示下划线)你们看,算式中的划线部分要先算,像这样的算式要先算乘或除法,后算加或减法(电脑揭示板书: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第二段:新课教学流程3:情境引入课件出示主题图(图略)。
师:请同学们看图片,下棋是同学们喜爱的一项活动。
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老师正在文体商店为大家购买中国象棋和围棋。
请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列一道综合算式吗?请同桌互相商量一下,然后在本子上列出算式。
(暂停)流程4:揭示课题师: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要求一共要付多少元钱,可以列式为:课件出示综合算式:12×3+15×4师:这是一道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出示课题:三步混合运算)。
流程5:例题教学师:像这样的三步混合运算应该怎样算呢?同学们能根据我们以前的学习经验自己算一算吗?请大家在本子上先试一试,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三年级数学下册 混合运算3教案 冀教版 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 混合运算3教案 冀教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85831d856a561253d36f93.png)
混合运算教材分析说明: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安排连乘的内容。
教材选择了某生活小区计划新建居民楼的事情,呈现了一栋楼房的直观图和相关信息,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个小区可以解决多少户居民的住房问题?〞学习连乘计算。
教学时,要让学生看懂情境图,说一说了解到哪些信息,经历从分步计算到三个数连乘的过程,然后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在交流学生分步计算的根底上,把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学会连乘计算,理解连乘的意义。
素质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结合小区建房问题,经历自主解决问题、从分步计算到三个数连乘计算的过程。
【能力教学点】认识连乘算式,会计算简单的三个数连乘的运算式题。
【德育教学点】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进展计算。
教学难点:了解算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开展,我们身边建起了许多漂亮的楼房,同学们注意到了吗?有一个生活小区计划还要新建8栋楼房呢,我们一起看看楼房示意图好吗?学生读文字表达并观察楼房示意图。
了解事情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1. 有8栋楼房2. 每栋有五个单元3. 每个单元可住12户居民4. 问题:可解决多少户居民的住房问题?二、自主探索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做完后想一想每一步的运算要解决什么问题。
你能只列一个综合算式就解决问题吗?列式的方法可能有:〔1〕12×5=60〔户〕60×8=480〔户〕〔2〕8×5=40〔户〕12×40=480〔户〕〔3〕12×5×8=60×8=480〔户〕〔4〕5×8×12=40×12=480〔户〕三、合作交流1.小组交流把你列式的方法向你小组的同学介绍介绍并说清楚你每一步运算要解决什么问题。
2.全班交流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3.讨论连乘算式中每步运算的实际意义 .1.小组内交流列式的方法,其他同学补充算法。
《三步混合运算》教学教案
![《三步混合运算》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e0c97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8.png)
《三步混合运算》教学教案《三步混合运算》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经历探究、交流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按顺序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情境图、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教师:为纪念“国际奥林匹克日”,青岛举行了全民健行活动。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情境图从图画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练习,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学习。
1、出示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下面的问题(1)小丽一家已经走了多少米?(2)小强一家已经走了多少米?(3)现在小强比小丽多走了多少米?(4)老爷爷还要走多少米才能走完10000米?2、解决问题。
(1)教师:上面哪个问题可以一步算出来?哪个问题不能一步解决?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独立解决前两个问题。
板书算式52×47=2444(米)50×47=2350(米)设计意图:一步计算的问题是学生能够独立进行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既进一步感知有关路程的'数量关系,又为下面解决复合型题目做好准备,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
(2)现在小强比小丽多走了多少米?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尝试列出算式。
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52×47-50×47 (52-50)×47根据题目,看算式说说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观察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理解:混合式题中有减有乘,要先算乘再算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像上面的算式:52×47-50×47 减号两边的乘法可以同时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由一步计算问题到复合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量关系,在具体问题中明确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混合运算3-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混合运算3-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109548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2.png)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混合运算3苏教版教案:混合运算一、教学内容1. 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
2. 学会根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混合运算。
3. 能够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计算混合运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混合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创设一个生活中的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数学问题。
2. 讲解新课:介绍混合运算的概念,讲解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混合运算加法:a + b减法:a b乘法:a × b除法:a ÷ b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15题。
2.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混合运算问题,并计算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烹饪等,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情景引入:我选择了生活中的购物场景来引入混合运算的概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不加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及导学案(配套教学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不加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及导学案(配套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2ac209804d2b160b4ec05c.png)
不加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不加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不加括号的三步计算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不加括号的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例图、多媒体课件、教学助手。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口算并说说运算顺序。
3+25+10 160÷10×6提问:算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明确:当算式中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乘法、除法加法、减法从左往右)。
350÷70+44 30-2×5提问:算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明确: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4、谈话:以上我们回顾了两步混合运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三步混合运算。
(板书:不带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梳理运算顺序。
(1)出示情境图:很多同学都喜欢下棋,我们一起去看看张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演示例题,指名说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
象棋的单价是12元,围棋的单价是15元读问题:她一共要付多少元?要知道一共付多少钱,怎么计算?指名汇报。
(2)学生尝试列式,同桌交流:分步列式:(1)12×3=36元 15×4=60元 36+60=96元(2)15×4=60元 12×3=36元 60+36=96元综合:12×3+15×4 15×4+12×3(可能还有):(12+15)×(3+4)讲评:指着分步列式,让学生明确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比较两个综合算式,让学生说说下面的算式为什么是错的?它这样算出的结果表示什么?明确:要用象棋的单价乘象棋的数量等于象棋的总价,围棋的单价乘围棋的数量等于围棋的总价;分别算出两样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下册《三步的混合运算》教
案
课
件www.5y
教学内容:三步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景理解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园]的归纳、综合能力。
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
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铺垫设伏: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XX年奥运会要在中国北京举行,青岛作为北京的合作伙伴开展了许多与奥运有关的活动。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青岛为纪念“国际奥林匹克日”在心修建的海滨栈道上举行的全民健行活动的热闹场景吧。
二、探究新知:
、出示情景图:
师:看了这幅图,你都想到了什么?
从图中你获得了那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说师板书)学生可能会提出:
(1)、老爷爷还要走多少米才能走完1000米?
(2)、小丽一家已经走了多少米?离5000米海有多远?
(3)、小强一家离500米还有多远?
(4)现在小强比小丽多走了多少米?
2、师:我们还是来关注一下老爷爷吧。
谁来为第一个问题列算式呢?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指名说说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
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写完之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的意见?
70×30=2100(米)
0000-70×30-60×30
60×30=1800(米)
=10000-2100-1800
0000-2100-1800=6100(米)
=7900-1800
=6100(米)
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3、小组合作,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4、全班交流:(重点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是怎样想的?)
5、你能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吗?
(1)、10000-(70×30+60×30)
(2)、10000-(70+60)×30
=10000-(2100+1800)
=10000-130×30
=10000-3900
=10000-3900
=6100(米)
=6100(米)
6、下面我们再来关注一下我们的小伙伴吧。
(解决第4个问题)
师: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每人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在于伴交流)
7、全班交流:(建议学生用综合算式)
8、根据刚才的计算和以往经验,你能说说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生说师小结:
三、巩固拓展:
、第63页第1题
全班交流第一行两道的运算顺序。
同位交流第二横行两道题的运算顺序,
自己做第三横行两道题的运算顺序。
(生板演,集体订正)
2、第64页第3题
通过观察,全班交流了解到什么信息,再独立解答。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说给老师和同学听听。
课
件www.5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