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在旅游中独特的魅力
虎丘感受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力
虎丘感受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力通过参观虎丘,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力量。
虎丘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代园林。
在这里,我领略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和精湛工艺。
虎丘由一系列的建筑群组成,包括亭台楼阁、石桥流水、假山溪谷等。
每一座建筑都精心布置,独具匠心。
走进虎丘,仿佛进入了一个精妙绝伦的园林世界。
首先,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虎丘的假山。
假山在中国古代园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山水之灵”。
虎丘的假山造型各异,有的像奇峰突兀,有的像古树参天。
在园林中走过,我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奇妙。
其次,虎丘的亭台楼阁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建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吸引着我的目光。
亭台楼阁以其高耸的屋顶、曲线的檐口和精致的雕刻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之处。
站在亭台之上,俯瞰整个园林,美景尽收眼底,令人陶醉其中。
此外,虎丘的石桥流水也是其独特之处。
石桥横跨在溪流之上,桥下溪水潺潺流淌。
石桥的设计巧妙,既满足了交通的需要,又增添了园林的美感。
水在虎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的流水不仅形成了美观的景致,还带给人们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虎丘不仅给我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更让我对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力量有了更深的认识。
中国古代园林注重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将大自然的景观和人类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园林艺术。
虎丘向我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的无穷魅力,让我深受启发。
参观虎丘,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力量。
通过虎丘的建筑、景观和设计,我深刻体验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魅力和精湛工艺。
虎丘让我领略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无穷魅力,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之处。
我相信,虎丘将继续吸引着更多的人们,让他们感受到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力量。
中国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独特魅力深深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中国园林艺术以其精巧的设计、精美的构造和富有哲理的意境而闻名于世。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表达中国人思维方式和生活哲学的重要途径。
中国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在于其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
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以自然为基础,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园林中的建筑、湖泊、山水、花草树木等元素都被巧妙地融入到自然环境中,使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美感。
这种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追求。
中国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其独特的空间布局。
中国园林常常采用错落有致的布局方式,通过林木、山石、水池等元素的合理组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空间感。
这种空间布局不仅使人们在园林中感受到自然的美,更能够引导人们的想象力和情感,让人们在园林中得到身心的放松与愉悦。
这种独特的空间布局方式,体现了中国人对空间的独特理解和对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的追求。
中国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园林常常通过建筑、雕塑、书法等形式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园林中的建筑常常取材于历史典故、文学作品等,通过建筑的形式和装饰物的选择,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园林中的雕塑和书法作品也常常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通过艺术的手法传递出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这种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中国园林艺术成为了一种具有深度和内涵的艺术形式。
中国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其独特的审美观念。
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常常体现在细节和意境上。
中国园林中的细节处理非常精致,不仅注重建筑和景观的精美,更注重细节的处理和表达。
园林中的花草树木、石头、水池等元素都被精心挑选和摆放,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同时,中国园林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布局、装饰等手法,使园林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这种独特的审美观念,使中国园林艺术成为了一种富有内涵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摘要:古典园林在有限的空间里,构筑了使人“可赏、可游、可居”的环境,具有很高的游览和观赏价值,是旅游资源中的一种重要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属于写意自然山水型园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概念、特点、类型及其旅游意义,从构成要素、构景方法及艺术特色等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指出中国古典园林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包涵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关键字:古典园林、艺术特征、功能类型、旅游意义一、园林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造园艺术,崇尚自然中国园林艺术的灵感来源于自然山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造园艺术的基本准则。
造园以模山范水为蓝本,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兴修建筑,把各种园林要素在有限的空间进行精巧搭配,“移天缩地”,顺山就水,任其高低起伏,少露人工痕迹。
(二)构景手法,表现自然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
主要构景手法有抑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移景等。
1、抑景所谓抑景就是要把好的景色藏在后面,不要让人一览无遗,而是要欲扬先抑,使人有“柳暗花明”之感。
如园林入口处常修有假山,这种处理就叫山抑。
2、对景对景就是要求园林各景点的对面要有景可看,能够从甲点观赏乙,从乙点观赏甲。
如北京颐和园中,在万寿山课赏看昆明湖,在昆明湖课观赏万寿山,昆明湖与万寿山就互成对景。
旅游文化知识:皇家园林游——探寻中国古代园林的魅力
旅游文化知识:皇家园林游——探寻中国古代园林的魅力旅游文化知识:皇家园林游——探寻中国古代园林的魅力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在世界园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颐和园、圆明园、圆明园,这些园林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外游客争相游览的景点。
皇家园林汲取自大自然的灵感,以人工构造的方式营造出了优美的景观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让人们沉醉其中。
一、颐和园颐和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郊,是中国皇家园林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风景最优美的皇家园林之一。
颐和园曾是清朝皇帝乾隆时期的行宫,占地达290公顷,其中湖泊占了四分之三。
颐和园融合了南北园林的特点,以“山水秀丽、名胜古迹、怡情养性”为主题,营造出了诸如万寿山、昆明湖、乐寿堂等景观,做到了“如画、似诗”的美学效果。
颐和园的园林设计以重山、铺绿、结水、设亭、竖额、倒影、错落有致为特色,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了中国园林美学的典范。
二、圆明园圆明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郊,与颐和园毗邻,是清朝的大型皇家园林,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圆明园建于1709年,历经乾隆、雍正、乾隆、嘉庆四朝,经过多次扩建和改建。
圆明园以“中西合璧、奇趣盎然”为特点,巧妙地将中国园林和西式园林有机融合。
园中多处仿照欧洲宫殿建筑和雕塑,如罗马水柱、凯旋门等。
圆明园的三大特色是:一是造境独特,有如童话仙境;二是建筑雕塑精美,充满神秘幽默的艺术气息;三是丰富多彩的景观和花木,让游人目不暇接。
三、颐和园中国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它们无论在造园手法、园林点缀、庭院风貌、规划布局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水平,代表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髓。
最著名的苏州园林有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山塘街等等。
留园为中国文化遗产之一,寓意“一生中要留下一块园林”,建成于明朝时期,是苏州园林中规模最大、设计最为优美的园林之一。
留园采取的是“不露全貌,强调曲线”的建筑设计风格,分为前、中、后三进院落,每进院落均有独特的水槽、凉亭、假山和花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感受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妙之旅
感受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妙之旅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景观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
近期,我有幸参观了中国几个著名的园林,经历了一次美妙之旅,种种感受让人难以忘怀。
首先,我想提及的是苏州的古典园林。
苏州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代表,其以小而精的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游览了拙政园、留园、金汇园等几个著名园林,每座园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拙政园的建筑精美,园内的假山、曲桥、廊榭等景观构造精巧,给人一种虚实相间的美感。
留园更像是一个精致的迷宫,曲径通幽、错落有致的布局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
金汇园则以其水景为主,湖泊、溪流、小船让人陶醉其中。
每一座园林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魅力,通过细腻的设计和精致的布局,将自然与人工融为一体,营造出宜人的环境。
除了苏州的古典园林,我还参观了北京的颐和园和圆明园。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其规模宏大、景观丰富。
我走过了长廊、游览了十七孔桥、龙潭湖等景点。
每到一处,都被其规模和雄伟所震撼。
颐和园以“山水园林”为主题,运用了丰富的山石、水景和建筑元素,创造出了壮丽的景象。
圆明园则是一座曾经辉煌的皇家园林,残存的遗址足以展示当年的繁华和富丽。
尽管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和战争的破坏,但站在破败而废墟的园林中,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辉煌和悲壮。
在旅途的最后,我还参观了苏州园林博物馆和中国园林博物馆。
这两座博物馆将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生动地展现了出来,通过展品和图文并茂的介绍,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内涵和特点。
博物馆中展览的传统园林样式、规划、设计理念等让我受益匪浅,也增强了我对中国园林艺术的欣赏程度。
这次中国园林艺术之旅,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园林艺术作为一种对大自然的诗意表达,通过景观的布局和空间的设计,营造出富有韵味和意境的环境。
中国园林艺术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并通过独特的审美和哲学观念,传达出中国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思考和理解。
浅析中国园林中的意境
浅析中国园林中的意境中国园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意境。
中国园林意境的形成,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点。
中国园林的意境表现了“山水间人文”的审美追求。
中国古代文化中,山水被视为人生的象征,被赋予了深刻的意义。
中国园林的布局和景观设计,以山水为核心,通过建筑、植物、雕塑等艺术元素的融入,创造出与自然融合的景观。
这种“山水间人文”的审美追求,旨在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中国园林的意境注重“虚与实”的结合。
虚与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哲学观念之一,也是中国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原则。
在中国园林中,常常通过假山、亭台等景观来营造虚幻的氛围,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
通过虚实相结合的手法,中国园林营造出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使人在园林中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
中国园林的意境强调“隐与显”的处理。
隐与显是中国园林中的一种布局手法,通过合理的安排景观元素,使得一些景观或部分被隐蔽,留有一定的余白,使得观者在游览过程中逐渐发现和欣赏。
这种隐与显的处理方式,旨在引发观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无限遐思的空间。
在中国园林中,隐蔽的景观往往更具吸引力,因为它鼓励人们主动去寻找、去发现,增加了观者的参与感和探索欲望。
中国园林的意境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国古代文化中,天人合一是一种对人和自然紧密联系的看法,也是中国园林中的核心理念。
中国园林中的景观元素和设计手法,旨在模拟自然景观,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体验到与宇宙大自然相连的感觉。
通过园林的布局和景观的设计,中国园林营造出一种超越个人的境界,使人感受到一种与宇宙大自然相通的体验。
中国园林中的意境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人文情怀和对自然的敬畏。
中国园林的意境追求“山水间人文”的审美追求,注重“虚与实”、“隐与显”、以及“天人合一”的处理,创造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园林景观。
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论文
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论文第一篇: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论文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自成一体,具有独特的风格,尤以其含蓄深远的古典韵味最具魅力。
关键词:历史、建筑特点、建筑风格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周文王的时候就有了营建宫苑的活动,直至汉朝,中国造园艺术一直处在萌芽期,期间主要是皇家苑囿,造园的主旨、意趣很淡漠。
到魏、晋、南北朝时,是造园艺术的形成期,初步确立了再现自然山水的基本原则,逐步取消了狩猎、生产方面的内容,而把园林主要作为观赏艺术来对待。
除皇家苑囿外,还出现了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
隋、唐、五代可看作成熟期。
不仅数量多、规模大、类型多样,而且从造园艺术上讲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由于文人直接参与造园活动,从而把造园艺术与诗、画相联系,有助于在园林中创造出诗情画意的境界。
宋朝时,造园艺术进入高潮。
不仅造园活动空前高涨,而且伴随着文学、诗词,特别是绘画艺术的发展,对自然美得认识不断深化,当时出现了许多山水画的理论著作,对造园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然而随后的元朝,却一直处于滞缓状态和低潮。
到明、清时,造园艺术再次达到高潮。
造园活动无论在数量、规模或类型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造园艺术、技术日趋精致、完善;文人、画家积极投身于造园活动。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些专业匠师。
不仅是人才辈出,而且还出现了一些造园理论的著作与专书。
悠久的历史给中国园林艺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面纱,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痴迷于探索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特点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作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如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
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在旅游中独特的魅力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在旅游中独特的魅力闵亚妮摘要:在了解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基础上,具体从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起源及发展、旅游价值等方面分析旅游与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关系,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旅游客体组成之一,在对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全面加强古典园林文化建设,具有非凡意义。
关键词:古典园林,文化内涵,旅游,价值中国古典园林,又称中国古代园林或中国传统园林,随着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得到发展,在继承传统即连续性基础上有所创新和丰富。
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形式中国山水园是中华民族所特有和独创的。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之一,在世界造园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园林的产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文化的大背景下,由思想而指引人的活动,进而产生空间构造。
(一)儒家的影响儒家以积极的人世态度,关心社会及个人道德修养,维系中国传统社会等级秩序。
刘庭风教授认为在中国园林中的儒家思想主要表现为:君臣民的礼制观与皇家园林中心和轴线思想的一致,以及私家园林中诗情画意的表达。
中国人自古崇尚“天人合一”的观念,加之儒家的“仁爱”等观念,使人们对自然情有独钟,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花木呵护与培育,有所谓“园,所以种树木也”之说。
(二)道教的影响老庄思想主张无为,应顺从自然,追求万物和谐。
在私家园林及道观园林的建造中,表现为祟尚自然、沉醉于自然山水之中。
所谓:袖里乾坤,壶中日月。
凿池堆山.移花植草均因地制宜,得景随形(三)佛教的影响佛教则劝人向善也就是人与宇宙合一的精神,寺观园林则是通过宗教建筑、仪式和部分的园景来表达宗教园林意义的。
禅宗以为“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对一些花木,有出于宗教意义的偏爱,如菩提树、莲花等。
(四)风水说的影响风水说源于易学的阴阳学说,其核心就是强调整体环境模式,认为建筑周围山上林木茂盛为吉,并种“风水林”以聚气。
中式园林建筑的特点和魅力
中式园林建筑的特点和魅力中式园林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以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的目光。
中式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中式园林建筑的特点和魅力。
一、中式园林建筑的历史背景中式园林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古代中国的“宫苑”和“私家庭园”。
早在汉代,中国就开始有了宫廷建筑和皇家园林。
而到了唐代,随着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中式园林建筑在数量和种类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完善。
明清时期,中式园林建筑达到了巅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景观布局和建筑风格,被誉为“天人合一”的理想写照。
二、中式园林建筑的设计特点中式园林建筑的设计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独特的布局:一般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前部分为大门、门前庭院、亭台楼阁和花坛等组成,中部为湖、岛、桥、池等景观,后部分是主体建筑,如客厅、书房、卧室等。
2. 精美的装饰:中式园林建筑还注重细节装饰,如雕花、浮雕、瓷砖、木雕、石雕等,尤其以石雕为著名,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3. 建筑材料:中式园林建筑常使用的建筑材料有木、砖、石和泥等,这些材料的运用灵活性很高,能够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效果,反映出中式园林建筑的文化内涵。
4. 自然亲和:中式园林建筑注重自然元素的表现,例如灵山峰、水景、花草等,自然元素与人文元素融为一体,反映出中式园林建筑对自然、人文、美学、哲学等重要方面的理解和认识。
三、中式园林建筑的文化内涵中式园林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崇尚自然:“山水之间,有山则有水,有水则有山”,这句话表达了中式园林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强调自然。
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条件,因此中国人视自然为至高无上的存在。
2. 反映哲学思想:“古道西风瘦马”,这句话彰显出中式园林建筑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即尊重自然,崇尚淡泊、清静、自然、雅致之品德。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及其旅游开发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及其旅游开发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非常重要的艺术特征和旅游吸引力,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艺术特征和旅游开发两个方面论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从而讨论如何发挥其优势和实现可持续的旅游开发。
首先,中国古典园林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令人叹为观止。
在这些古典园林中,你可以看到精美的石雕、古朴的建筑和景观,以及精细的园林设计。
这些艺术特征赋予了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魅力,令人叹为观止,值得珍惜和传承。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具有非常强烈的旅游吸引力,并受到世界各地游客的欢迎。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美丽动人,而且有着历史悠久、文化瑰丽、自然神奇的特点,对游客们来说,参观古典园林既可以满足他们对美丽自然的渴望,也可以提升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最后,要想充分发挥中国古典园林的优势,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旅游开发措施。
首先,有必要把握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特点,把古典园林的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旅游吸引力合理发挥。
其次,要维护和保护古典园林,以利于长久发展。
有必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加强对违法行为的监督,并通过健全的管理体制,控制旅游游客的数量和交通,以减少旅游开发对古典园林的污染和破坏。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旅游吸引力,有助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和旅游产业。
要想充分发挥中国古典园林的优势,必须把古典园林的独特艺术特征和旅游吸引力发挥出来,同时加
强旅游开发及其管理,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
它以其独特的美学韵味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研究者。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山水意境的表现。
中国古典园林常常以山水为基调,通过巧妙的布局和造景手法,将大自然的山川湖泊融入园林之中,颇具山水意境。
例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它们利用人造的假山、湖泊、小桥流水等元素,营造出宛如仙境般的环境,给人以幽静、美丽的感觉。
这一特点与西方园林追求开阔、悬空的意境有所不同,塑造出了独特的美学韵味。
其次是建筑艺术的体现。
中国古典园林常常以建筑为主要景观,通过精巧的建筑设计和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点。
例如苏州的狮子林、颐和园等,建筑多采用琉璃瓦、红墙绿瓦等传统材料,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给人以庄重、稳重的感觉。
建筑与园林的结合,形成了和谐的整体,彰显出古典园林的独特韵味。
再次是意境的表达。
中国古典园林常常以诗词、名句等表达意境。
园林中的假山、花架、廊亭等常常搭配有诗词石刻,让游客在欣赏园林美景的也能感受到文人墨客们的意境。
例如苏州的莫园、浮园等,园林布置中常常配有江南园林题刻,给人以文化底蕴深厚的感觉。
这种意境的表达方式,让园林更具有文化内涵,也增添了园林的美学韵味。
中国古典园林还注重空间的处理和布局,体现了中国人对空间的独特理解。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常常分隔为大小不一的区域,通过窗、门和景象的设置,让人在不同的空间中感受到不同的美。
例如苏州的留园中,开敞的庭院和幽静的园林景观相互交错,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和享受。
这种空间的处理方式,形成了丰富的层次感,给人以独特的美学享受。
旅游文化知识:中华园林之旅——探访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和风格
旅游文化知识:中华园林之旅——探访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和风格中华园林之旅——探访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和风格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和风格非常独特,其特点是注重园林的意境和构成,注重场景的营造和点缀,以及注重园林空间的流畅性和自然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带领大家一起来探访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和风格。
第一站: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其风格既自然,又充满艺术气息。
苏州园林以园林艺术的大成为基础,其主要特点是注重意境和构成,以山水为主,通过人工浑然天成地创造出山水景观。
苏州园林还善于运用各种多彩的花卉,并在绿化植物的种类和分布上下功夫,打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令人心旷神怡。
第二站: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古建筑中国传统园林中古建筑的设计和风格也非常独特。
这些古建筑的设计通常融入山水之中,通过景观与建筑的相互配合形成独特的意境。
古建筑的木构构造、斗拱技法、雕刻艺术、屋顶造型等方面也各具特色,例如京师罗湖庭的望星楼、张家园斗室、上海豫园的玉楼等等。
第三站:北京颐和园北京颐和园是具有浓郁的中国园林风格的皇家园林,它融合了北方的山水风光和南方园林景观之美,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线。
在北京颐和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奇特的建筑,如凉颀山、万寿山、烟波亭、九曲虹桥、雁翅楼等等,每一个建筑都散发着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颐和园的设计和空间布局让人犹如在世外桃源之中,令人流连忘返。
第四站:中国园林中的设计中国园林的设计是非常独特的,其空间布局和构成都注重营造意境。
园林中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也是关键之一。
例如,庭院中通常种植各种传统名花名木,如莲花、菊花、桃花、梅花、松柏等等,寓意着园林主人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趣味。
此外,水景也是园林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意境与设计的配合可以营造出多彩的画面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总结: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华园林的瑰宝,它极富艺术美感,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中国古典园林它摹仿自然,用人工的力量来再现自然的景色,达到“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中国园林作为人类接触自然的场所,力求与自然和谐共生,师法自然,体现着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崇尚自然的同时,中国古典园林的独到之处,就是结合中国文化,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炉,创造出令人神往的美的意境。
对于意境的追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由来已久。
中国园林美学,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就是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
园林造就的是一种意境,一种生命要体现自己勃勃生机的意境,它使人赏心悦目并与自然相通,使自然升华为富有诗意的境界。
在艺术家的苦心经营下,造园成为一种有品位、有格调的园林意境的艺术创造。
中国自古就有崇尚自然、喜爱自然的传统。
作为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加上宜农的自然环境,使得祖先对自然的崇拜带有浓厚的感恩色彩。
这种对农业感恩性的泛自然崇拜,经过漫长的历史而积淀为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在哲学上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
两千多年前的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这是一种天地与人融为一体的美。
与天对话,在自然秩序之外对自然生机的赞美和在社会礼教之外对乐的精神追求,构成了中国园林艺术的深层含义和特有的园林文化传承基因。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园林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式山水园林,成为东方园林的代表,在园林艺术上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
在园林意境中,山水意象是园林意境的强因子。
园林意境的景观构成通常都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体。
无论是在自然美、山水诗、山水画的欣赏中,还是在园林的审美中,山水意象都具有突出的意境内蕴。
从大自然的生机天趣中,获得高雅的美的享受,具有很突出的情感性内涵。
透过有限的景观表象,去感受意象内蕴的无限的“道”,从中领悟宇宙、历史、人生的哲理。
山水意象的这种情感性的浓郁化和哲理性的深邃化,大大增强了它生成意境的潜能。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
古典园林追求的是自然的真实与人的善美的结合。
它以山水为背景,以建筑为点缀,巧妙地融合了山、水、建筑、植被等要素,形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景观。
苏州的拙政园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园内布局精巧,水面宛如一块镜子,折射着园内的景物;山石、小桥、亭台体现了山水相连的意境。
这种山、水、人、建筑的合一,使得古典园林呈现出一种和谐、宜人的美感。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意境的营造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古典园林常以名人故居为蓝本,通过布局、景观等手法,营造出一种文人雅士的情趣。
园内的建筑、园林元素常常与诗词、书画等文化艺术相结合,体现了文人墨客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蘅芜吟园是清代文人袁枚的故居,他在园中设计了许多文化意蕴丰富的景点,比如“草堂”、“书屋”等,其中的小楼、松竹等景观都是取材自老子、庄子等古代文化。
这种在园林中表达文化情怀的方式,使得古典园林更加有内涵,给人以艺术享受。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意境的塑造和空间的层次感。
古典园林常常通过布置、点缀等手法来塑造意境,给人一种静谧、安宁之感。
它采用分隔线、借景等手法来提升空间的层次感和景深,突出了景观之间的联系。
扬州的个园就采用了分隔线的手法,通过石墙、栏杆等将园分割为几个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独特的特点,但又相互联系,使得整个园林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种空间的层次感和景深的构造,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使得古典园林更加神秘、诗意。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细节的处理和精巧的工艺。
古典园林中的建筑、雕塑、花卉等都经过精心的设计与制作,注重工匠精神和细节的处理。
西湖的断桥和雷峰塔就是工艺的杰作,它们的设计与制作都非常精湛,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木工、石雕艺术水平。
而古典园林中所使用的石材、木材、陶器等材料也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特殊处理的,使得它们呈现出独特的质感和艺术效果。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古代贵族、官员、文人雅士等社会精英们用来表达自己审美情趣、享受生活的重要场所。
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中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空间布局、景物组合和建筑风格等方面的协调统一,充满了美学的韵味。
一、整体的规划布局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首先表现在整体的规划布局上。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是从整体出发,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和景物的交融。
整个园林空间是按照空间形态、景景相对的原则来布局的,让园林中的每个地方都成为游客们游览的重要场所。
而在布局上又有一个“离合悲欢离合诗”的原则,用“回缩”的手法来体现出这种情感的呼吁和阐述,让人们在观赏和游览中获得美的享受。
二、景物的组合与设置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其次表现在景物的组合与设置上。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景物主要分为人工景物和自然景物两类,其中人工景物又分为宏观景物和微观景物两种,自然景物则包括水、山、树、花等。
这些景物都是通过精心的组合和设置来提高园林的魅力和美感。
园林中的各种情景通过环境的调节和情境的喜好激发出游客们对美的感受,景物的组合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提高,带给人们更多意境和情趣的享受。
三、建筑风格的协调统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还表现在建筑风格的协调统一上。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主要分为山水山海关系、疏密有致、人造山水、雅现主义等风格,这些风格在园林建筑中都有体现,形成了独特的园林美学风格。
建筑风格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是与景物、场景相互印证的,通过建筑物的设计和装饰,让游客们感受到内在的美和宁静的氛围。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体现在规划布局、景物组合和建筑风格上,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同时也具有人类文明的普遍价值,是人类文化遗产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古典园林的旅游美
古典园林的旅游美13级旅游管理刘梅生活中旅游美无处不在,渗透我们人生,古典园林的美让我最为偏爱。
中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
从“囿”到“苑”的发展时期,约相当于距今三四千年的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殷商西周时代。
早在原始时代,当人类进人奴隶制社会,先民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渔猎,后来慢慢进化到种植定居,驯养了一些野生动物,比如猪、犬、羊等,种植了一些植物,比如禾、麦、稻、获等。
这样就出现了圈养、圈种有一定范围的地方,在甲骨文、糟文、金文中出现了“因、眺”、“鉴、翻”等字,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有了从事农事、畜牧、手工业制作以及各种杂务劳动的专业奴隶阶层,在解决了生活的劳务后,奴隶主和帝王们就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各种游乐戏嬉,其中包括“狩猎”活动。
这是我们古典园林愿游到行游起源。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时期。
由汉代开端的中国园林发展进程,经过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代统一中国的过渡,至唐代出现了一个兴盛的局面。
由于疆域的扩大、经济的发达、民族的融合,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时期,和别的文化发展一样,园林发展中出现了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在苑囿的营建中注意了游乐和赏景的作用,如在殿宇建筑外,已注意到迭石造山,凿池引泉。
布局关系也趋于融洽,使之形成优美的环境,发挥了憩游,甚至宴乐之功能,一是绘画技术的发展与造园艺术的发展的互相促进,如南朝梁·张僧怒擅长画山水,能“咫尺之间便觉万里之遥”,画家所提炼的构图、排列、层次和色彩,极大地丰宫了造园技巧,而且有的画家,自己就是一个杰出的造园专家,如诗人王维设计营建的“辋川园”。
中国园林形成时期最突出的成就是造园和文学、绘画的结合,大家所熟知的宋徽宗营建的“艮岳”,也就是《水浒传》里“花石纲”的来历。
这个御花园,有堂有廊,有亭有榭,有楼有台。
人工的石洞,石阶,都显示自然的美色。
所有建筑,宫殿亭阁,高低错落,迭山凿池,别出胜景,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大地等自然环境吻合,林木畅茂,迭石树峰,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相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山水美秀;又可称为唐宋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可惜已经在战火中夷为平地,在地面上永远地消失了,我们现在只能忆游于此。
中 国古典学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有哪些
中国古典学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有哪些中国古典学,涵盖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遗产,在当今的旅游业中发挥着重要且多样的作用。
首先,古建筑成为旅游中的重要吸引点。
比如故宫,这座宏伟的明清宫殿建筑群,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装饰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
游客们在游览过程中,不仅能欣赏到宫殿的壮丽外观,还能感受到中国古代皇家的威严和奢华。
还有苏州园林,其巧妙的布局、精致的亭台楼阁以及蕴含的诗意,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高超境界。
这些古建筑作为旅游景点,为游客提供了直观感受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机会。
古典文学作品也为旅游增添了文化魅力。
像《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成为游客向往的胜地,人们希望亲自登上岳阳楼,领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滕王阁序》让滕王阁名声大噪,游客们到此,仿佛能与王勃共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此外,一些古典小说中的场景,如《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也吸引着游客去探寻书中描绘的英雄故事发生地。
古典哲学思想在旅游中的应用同样不可小觑。
以儒家的“仁”“礼”思想为例,在一些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通过讲解和展示,让游客了解到儒家思想对中国人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的深远影响。
道家的“无为而治”“天人合一”思想,在一些自然风景区的开发和宣传中得到体现,强调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时要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传统节日和民俗也是中国古典学在旅游业中的重要体现。
春节期间,各地举办的庙会热闹非凡,舞龙舞狮、花灯展览等活动充满了喜庆氛围,吸引着大量游客参与。
端午节的赛龙舟、包粽子等民俗活动,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这一节日的由来和文化内涵。
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等习俗,为旅游增添了温馨的家庭氛围。
中国古典音乐和舞蹈在旅游演艺中大放异彩。
在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演出中,常常能看到以古典音乐和舞蹈为主题的表演。
比如,以古代宫廷乐舞为蓝本创作的舞蹈节目,舞者身着华丽的古装,舞姿优美,配合悠扬的古乐,让观众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游园中秋探索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力
游园中秋探索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力游园中秋,探索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力中秋佳节,游园成为了许多人的首选活动。
在这一天,人们可以尽情欣赏秋日的美景,感受自然的呼吸,同时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代园林作为世界园林史上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本文将探索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力,以期让读者更加了解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独特的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园林注重以自然为基础,以模拟自然景观为核心,力求使人们能够在园林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妙。
在中国古代园林中,常常能看到水池、石桥、假山等景观元素。
这些元素的布局和造型都力求符合自然规律,给人一种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如,在苏州的拙政园中,一进入园中就仿佛走进了一个世外桃源,四季美景在眼前展现,让人心旷神怡。
这种追求自然的设计理念使得中国古代园林与众不同,形成了独特的园林文化。
此外,中国古代园林还注重表现主人的修养和审美情趣。
在古代中国,园林常常是贵族和士人展现自己风采的场所。
因此,园林的设计必须体现主人的修养和审美情趣。
这体现在园林的布局和装饰上。
例如,在北京的颐和园中,每一个角落都展现着主人的品味和财力。
园内的建筑、石雕、花木等都精心布置,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雍容华贵的气息。
这种追求美感和个性化的设计理念也为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力增添了一抹魅力。
此外,中国古代园林还注重营造净土清幽的环境。
在现代城市的喧嚣和繁忙中,园林成为了人们寻求心灵净化和身心放松的重要场所。
中国古代园林凭借其独特的布局和装饰,创造出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净土,让人们能够暂时远离纷扰,尽情享受宁静和安逸。
这种追求精神抚慰和情感寄托的设计理念使得中国古代园林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向往之地。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园林凭借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世界园林史上的瑰宝。
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力体现在以自然为基础的设计理念、展现主人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布局与装饰,以及创造净土清幽环境的营造。
苏州古典园林的独特力在哪里
苏州古典园林的独特力在哪里说起苏州,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那一座座精美绝伦、充满诗意的古典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学者。
那么,苏州古典园林的独特力究竟在哪里呢?首先,苏州古典园林独特在它的布局之妙。
园林的布局讲究曲折幽深,避免一览无余。
设计者通过巧妙地运用各种建筑、山水、花木等元素,营造出一种“移步换景”的效果。
比如拙政园,以水为中心,亭台楼阁环绕其间,曲折的回廊将各个景点相连。
从一个亭子走到另一个亭子,眼前的景色不断变化,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之中。
这种布局方式既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又让人在有限的空间里感受到无限的意境。
再者,园林中的建筑也是独具特色。
亭、台、楼、阁、轩、榭、廊等建筑形式多样,且造型精美。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是艺术的杰作。
亭,通常建在高处或水边,供人休憩和观赏景色;楼,高耸而壮观,可俯瞰整个园林的美景;廊,蜿蜒曲折,连接着各个建筑和景点,既能遮阳避雨,又能引导游客的视线。
而且,建筑的装饰也极为讲究,门窗上的雕花、屋檐下的彩绘、屋脊上的神兽,无不展现出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苏州古典园林的山水景观更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中的假山,或雄伟险峻,或玲珑剔透,有的模拟自然山峦的形态,有的则独具匠心,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而水,或为池塘,或为溪流,或为湖泊,与假山相互映衬,形成了动静皆宜的美景。
水的存在不仅增添了园林的灵动之美,还起到了调节气候、营造氛围的作用。
花木的配置也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一大亮点。
园林中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树木,根据季节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景色。
春天,桃花、杏花争奇斗艳;夏天,荷花盛开,清香四溢;秋天,金桂飘香,枫叶如火;冬天,梅花傲雪绽放。
花木不仅为园林增添了色彩和生机,还常常被赋予了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比如竹子,象征着高洁和坚韧;梅花,象征着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此外,苏州古典园林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在旅游中独特的魅力闵亚妮摘要:在了解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基础上,具体从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起源及发展、旅游价值等方面分析旅游与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关系,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旅游客体组成之一,在对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全面加强古典园林文化建设,具有非凡意义。
关键词:古典园林,文化内涵,旅游,价值中国古典园林,又称中国古代园林或中国传统园林,随着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得到发展,在继承传统即连续性基础上有所创新和丰富。
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形式中国山水园是中华民族所特有和独创的。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之一,在世界造园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园林的产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文化的大背景下,由思想而指引人的活动,进而产生空间构造。
(一)儒家的影响儒家以积极的人世态度,关心社会及个人道德修养,维系中国传统社会等级秩序。
刘庭风教授认为在中国园林中的儒家思想主要表现为:君臣民的礼制观与皇家园林中心和轴线思想的一致,以及私家园林中诗情画意的表达。
中国人自古崇尚“天人合一”的观念,加之儒家的“仁爱”等观念,使人们对自然情有独钟,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花木呵护与培育,有所谓“园,所以种树木也”之说。
(二)道教的影响老庄思想主张无为,应顺从自然,追求万物和谐。
在私家园林及道观园林的建造中,表现为祟尚自然、沉醉于自然山水之中。
所谓:袖里乾坤,壶中日月。
凿池堆山.移花植草均因地制宜,得景随形(三)佛教的影响佛教则劝人向善也就是人与宇宙合一的精神,寺观园林则是通过宗教建筑、仪式和部分的园景来表达宗教园林意义的。
禅宗以为“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对一些花木,有出于宗教意义的偏爱,如菩提树、莲花等。
(四)风水说的影响风水说源于易学的阴阳学说,其核心就是强调整体环境模式,认为建筑周围山上林木茂盛为吉,并种“风水林”以聚气。
古人对庭园等的周边环境的重视远重于建筑物本身,风水说的总原则是为了舒适,借以保证建筑环境的清洁和宁静口]。
还有许多规定,如大门前不种大树(阻挡阳光,出入不便,且易招雷击等)。
“东种桃柳,西种栀榆,南种梅枣,北种奈杏”等,看似无稽之谈,实则多为植物生长特性总结。
不过,风水说大多具有封建迷信糟粕的一面,如有人以传说杜宅….唯伦最为豪侈,……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
但我国古典园林建造的历史始于何时,至今仍是园林史界关注的焦点。
园林建筑的出现是当生产力发展到定历史阶段,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和文化艺术水平之上,最初为帝王诸侯享乐而修建的。
园林是随着时代、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美学思想等变化而演变的历史过程。
多数人认为,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的囿。
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
《初学记》定义为“养禽兽日囿”,说明囿的作用主要是放牧百兽,以供狩猎游乐。
在园、圃、囿三种形式中,囿具备了园林活动的内容。
可以说,囿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一种最初形式。
(一)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艺术比较发达,表现在建筑上也有很大的进步,如宫室建筑下有台基,梁柱上面有装饰,墙壁上有壁画,砖瓦的表面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和浮雕图画。
据记载,吴王夫差曾造梧桐园(今江苏吴县),会景园(嘉兴)。
记载中说:“穿沿凿池,构亭营桥,所植花木,类多茶与海棠”,这说明当时造园活动用人工池沼,构置园林建筑和配置花木等手法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水平,上古朴素的囿的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秦汉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及至秦汉时期的发展,则完成了从商、周的园、囿向秦、汉宫苑和私家园林的转化。
秦统一中国后,在都城咸阳大建宫室,并于渭水之阳作上林苑。
汉武帝时又在秦上林苑基础上更为增广,使之纵横150余公里,形成苑中苑、苑中离宫别馆。
上林苑是在一个广大地域内包罗着多种多样生活内容,内涵更为丰富的多功能大型皇家园林群体的集合。
从上林苑的内容与形式看,基本是继承了古代囿的传统发展而来的,同时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丰富了游憩生活内容。
占代的囿,虽然已经初具园林艺术的某些特征,但它基本上是以自然环境为主,一般只是稍加人工的成分,造园的意境与构思还是极为初级的。
而秦汉的宫苑是在圈定的一个广大地区中的囿和宫室的综合体。
无论从内容、形式、构思立意,以及造园手法、技术、材料等各方面,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应该说是真正具有了我国园林艺术的性质。
除皇家宫苑外,汉代开始出现私家园林建筑。
其造园的规模与皇家禁苑有大小的差别,但造园的手法以及园的形式、内容等,都极其相似。
在当时的园林布局中,树木花草、水景泉池、假山叠石普遍运用,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加以改造,“自然山水,人工为之”,注重园林的景观效果,造园手法得到较大发展。
这种人为的园林山水造景的出现,为以后的山水园林艺术设计与发展开创了先例。
汉代儒教学说的发展,道教的产生,佛教的传入,对汉以后寺院丛林的产生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奠定了我国古代私家园林的基本风格和“诗情画意”的写意境界,并转而深刻地影响了皇家园林的发展。
这时期进入山水画为题材的创作阶段。
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发展了“秦汉典范”。
北魏张伦府苑,吴郡顾辟疆的“辟疆园”,司马炎的“琼圃园”、“灵芝园”,吴王在南京修建的宫苑“华林园”等,都是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园苑。
南北朝时代,随着佛教兴盛,佛寺建筑广为开展。
因为宗教宣传和信仰的关系,佛寺建筑可用宫殿形式,装饰华丽、金碧辉煌并附有庭园,有其独特的种植。
寺观丛林逐步成为一般平民借以游览山水和玩乐的胜地。
(四)隋唐时期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寓画意于景,寄山水为情,逐渐把我国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园阶段推进到写意山水园阶段。
同时推动了造园理论的深化和确立。
王维曾作“辋川别业”,相地造园,园内山风溪流、堂前小桥亭台,都依照他所绘的画图布局筑建,表达出其诗作与画作的风格。
而自居易在洛阳的私园却是一座典型的人工“市隐宅园”。
再如元朝天如和尚与山水画大师倪瓒合作建造的苏州名园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从这些众多的私家园林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造园宗旨将意境情趣作为其追求的最终目的。
(五)宋元时期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文人园”日臻成熟,审美情趣偏于细腻、婉约、写实,影响皇家园林的规模更趋小型化。
经过唐代对园林意境的开拓,又经过两宋的进一步发展,为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登入艺术大雅之堂,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品类,奠定了基础。
(六)明清时期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
进入明、涛以后,从文人中分化出一部分从事园林艺术创作的专业人士。
其中最著名的有《园冶》作者计成,《园冶》又名《夺天工》,刊行于明崇祯七年(】634),这是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唯一一部造园学专著。
在创作思想上,仍然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
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
园林从游赏到游居皆可方面逐渐发展。
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明清时代,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
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
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休园”、“寄畅园”、“拙政园”等自然风景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
中国古典园林有意识地对这些构景的要素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
它既有“静观”又有“动观”,从总体到局部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这种空间组合形式多使用某些建筑如亭、榭等来配景,使风景与建筑巧妙地融糅到一起。
明、清时期正是因为园林有这一特点和创造手法的丰富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成大器时期。
到了清末,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冲击,经济崩溃等原因,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使园林创作由全盛到衰落。
但中国园林的成就却达到了它历史的巅峰,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中国园林艺术从东方到西方,成了被全世界公认的“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目的,是在批判性地继承前人创作的基础上而有所创新,以此推动中国园林不断向前发展演变。
它深含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艺术珍品,是中华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体现,今天仍是我们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绚丽事业。
三、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旅游价值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旅游,在追求精神需求上是共通的:是人们在旅行和游览中对于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追求与享受。
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追求与享受,也是人们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
人们通过旅游活动,达到在美中愉悦,在美中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增长知识和才干。
园林,是旅游的主要载体。
英国哲学家培根于《论造园》一文中说:“文明人类先建美宅,营园较迟”。
可见造园艺术比建筑更高一筹。
旅游的动机是使旅游者对旅游的对象有吸引力,因此,以自然美学的理论来探讨和运用于造园,是发展风景园林旅游经济的重要环节。
旅游资源的存在,为旅游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园林的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一)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
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卅『为代表。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
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
(二)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让人舒畅的生活,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