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势如何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研究.pdf

合集下载

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思考看法

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思考看法
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资本资源、市场资 源等。
组合资源优势
多种资源组合形成的综合优势,如产业集群、地理位置等。
资源优势对经济发展重要性
提高生产效率
资源优势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 产效率,从而增加产出和收益。
促进产业升级
资源优势可以吸引投资,推动相关产 业的发展和升级,形成产业集群,提 升区域竞争力。
扩大就业机会
资源优势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居民收入 增长和消费市场的扩大。
提升区域形象
资源优势可以提升区域的知名度和形 象,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和技术流 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典型案例分析
沙特阿拉伯
依靠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世界主要的石油出口 国之一,石油产业成为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 会和生态协调发展。
开放合作、共赢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共赢 发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THANK YOU
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 享和优势互补。
环境保护不足
加大环保投入,推行绿色发展,实现经济与 生态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单一
拓展新兴产业,培育多元产业,降低经济发 展风险。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挑战应对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顺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推动产业转 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竞争力。
绿色、可持续发展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创新驱动发 展提供智力支持。
创新创业生态建设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激发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
04
政策支持与协同推进 机制建设
政策支持体系完善
制定针对性政策

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取得的成效

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取得的成效

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取得的成效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它通过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生态优势可以理解为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包括气候、地理位置、土壤、水资源等。

这些生态优势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当地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益。

首先,生态优势可以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许多地方因为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了旅游胜地。

例如,桂林因为美丽的山水景色而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三亚因为独特的海岛风光而成为了国际知名的旅游胜地。

这些地方依靠自身独特的生态条件,发展了旅游业,从而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还可以促进当地商品和服务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其次,生态优势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一种典型的依托生态优势的产业,它与生态相互作用,通过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实现农产品的高质量和高产量。

例如,云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种植茶叶、水果等经济作物具有明显的优势。

当地充分利用这些生态优势,发展了茶叶和水果种植业,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从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繁荣。

此外,生态优势还可以促使当地发展其他特色产业,例如矿业、林业和渔业等。

生态优势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例如,某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发展矿业,提供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

同时,矿业的发展也面临着环境保护的责任和挑战,需要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成效不仅体现在居民收入和地方经济增长上,更体现在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

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而且,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符合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以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风险。

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经济发展展望

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经济发展展望

“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XX县经济发展展望目前,建设“山水泉城、魅力邢襄”是XX市的发展主题。

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发展之路,全力推动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绿色发展、清洁发展、科学发展,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方向。

在这一大背景下,结合XX县经济发展的实际的情况,理顺我县“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发展思路是我们现在首要解决的问题。

保护生态和经济发展这对“老冤家”,如何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齐头并进、同时进行便是我们要攻克的课题。

XX县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我县已基本形成了以旭阳焦化为代表的工业产业、以邢州枣业、浆水苹果为代表农业产业、以峡谷群地质公园为代表的旅游业,三大产业并驾齐驱的良好经济发展局面。

在这快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样也有我们需要警觉和改进的地方。

如工业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保护问题;农业产业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化的问题;旅游产业无法形成鲜明品牌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在“十二五”期间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则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就是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统一,以经济发展带动生态保护,以生态开发推动经济发展。

针对我县目前的发展状况,“生态产业化”主要是针对以农产品种植为主的第一产业和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就是将农产品生产规模化、企业化,将旅游业发展规范化、品牌化;“产业生态化”主要是针对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使工业企业、不同产业形成类似与“自然生态链”的循环经济,从而实现高效率、低消耗、无(低)污染的生产方式。

一、产业生态化(一)产业生态化的实现途径1、技术和管理体制的创新在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复合大系统中,技术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活跃的因素。

技术进步对于这个系统的发展起着复杂的作,工业技术研究和发展是服务于企业、不断为市场或社会提供满足多种需求产品的过程。

推进生态产业化的路径探析

推进生态产业化的路径探析

推进生态产业化的路径探析生态产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认识和重视,不仅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也是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进生态产业化,成为了当前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生态产业化的必要性1.保障生态环境保护。

由于传统产业的发展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产业的发展可以通过绿色技术、生态设计等手段,保障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2.增强经济竞争力。

生态产业的发展可以通过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促进就业和财政收入。

生态产业的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4.推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再生利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通过政策引导促进产业转型。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促进传统产业向生态产业的转型,推动绿色发展。

2.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生态产业化。

建立完善的生态产业发展机制和管理体制,采取多种形式的产业合作,促进生态产业规范化和专业化运作。

3.鼓励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

加强科技投入和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态产业技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

4.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生态产业发展体系。

采取市场化手段,完善生态产业产品的供应体系,创新营销模式,拓宽生态产业销售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

5.加强人才培训和技能提升。

鼓励生态产业的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提高生态产业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生态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生态产业化的实践进展与启示1.东莞市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

东莞市政府以推进绿色经济转型为主题,着力打造生态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集聚、技术攻关等多种方式,促进生态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2.浙江省的生态旅游产业化。

浙江省通过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改善旅游服务等方式,推进生态旅游的发展,并与相关产业进行紧密结合,实现了产业融合和共同发展。

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金山银山,要靠智慧和劳动,从绿水青山中转化出来。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外,通常还需要有全社会的协调发展共识和共同参与,需要发挥地域比较优势的带动作用,需要有自然与人文方面的景观比较优势,需要有绿色工业、特色农业等产业比较优势,并通过科学决策把这些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1、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根据乡村地理位置、自然禀赋、生态环境状况、产业发展需求等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瞄准乡村绿化突出短板,一村一策,缺什么补什么。

避免发展模式趋同化、建设标准“一刀切”。

2、保护优先、留住乡愁。

保护乡村地形地貌、水系水体、林草植被等自然生态资源,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

注重乡土味道,保护乡情美景,维护自然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综合提升乡村山水林田湖草自然风貌,突出乡村特色和田园风光。

3、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充分考虑乡村发展基础,尊重村民意愿,按照乡村建设规律,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分步有序推进乡村绿化美化。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科学合理确定乡村绿化美化的目标、重点、任务和标准。

4、政府引导、多方参与。

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地方政府也应积极作为。

例如,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然路桥不通,即便山再青、水再绿,游客进不去,农民也得不到收益。

还可推行用土地经营权进行抵押贷款,给农民更多资金支持,调动其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坚持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以村为单位组织实施,动员村民自己动手,自觉投身乡村绿化美化行动。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调控引导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乡村绿化美化。

5、体制创新、管理有方。

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需要提升绿水青山的经济价值,畅通价值实现渠道、完善利益补偿机制,构建“谁保护谁受益,谁受益谁保护开发”的管理体系。

构建“生态改善-设施优化-品种改良”价值提升体系,有效提升绿水青山的经济价值。

只有开发价值不断提升的绿水青山资源才能吸引人、让人奉为瑰宝。

生态农业的生态优势和经济效益

生态农业的生态优势和经济效益

生态农业的生态优势和经济效益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农业模式。

它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兼顾农业生产和生态效益,追求农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比传统农业模式,生态农业具有许多生态优势和经济效益。

一、生态优势1.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农业注重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合理利用土壤、水资源,避免化学农药、化肥、转基因作物等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生态农业通过生态修复和农业生产有机结合,促进土壤的健康发展,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农业污染。

2.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农业提倡农田生物多样性,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通过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昆虫、鸟类、蜜蜂等野生生物,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3. 水土保持生态农业注重土壤保护和水资源管理,通过植被覆盖、农艺措施、旋耕休耕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体清洁和土壤肥沃度。

同时,生态农业还采用合理的排灌措施,减少灌溉用水量,提高农业用水效益。

4. 减少农药残留生态农业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和使用,采用有机农业和生物农药防治技术,降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

这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也能够保护农民的健康和消费者的权益。

二、经济效益1. 农产品附加值提升生态农业注重农产品的质量,通过有机耕作、绿色农业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高品质的生态农产品往往能获得更高的市场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

2. 生态旅游发展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不仅可以给农民带来农产品销售的新渠道,还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地区的景点、民宿、农家乐等也会因此得到更好的发展。

3. 农业产业链延伸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如有机肥料、农机装备、农副产品加工等。

这将带动多元农业经营和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4. 减少环境污染治理成本传统农业模式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农业污染,环境治理成本也相应增加。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177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177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177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8.13•【文号】•【施行日期】2021.08.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177号建议的答复您提出的关于支持陕南地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森林碳汇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建议,全国人大交由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和我委分别办理,现就涉及我委职能的事项答复如下。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0年工作要点》明确将制定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作为重点改革任务。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入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重点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供需精准对接、可持续经营开发、保护补偿、评估考核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

陕南地区是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是秦岭生态卫士,生态地位突出,生态本底良好,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有利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引领走出一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下一步,我委将综合考虑陕南地区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基础,统筹研究陕南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

感谢您对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欢迎登录我委门户网站(),了解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重要信息。

“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机制和路径探索

“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机制和路径探索

"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机制和路径探索发布时间:2022-10-26T11:14:29.375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33卷第6月12期作者:杨小娟吴亚琦赵钰[导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当前的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情况杨小娟吴亚琦赵钰燕浙江碧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21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当前的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情况、生态管理能力所提出的重要讲话。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面对资源紧张,环境压力负担过重的基本情况,需要在生态系统方面入手,坚持绿色发展,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优化人类与环境之间共生共存的各种关系。

因此,打通“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通道,不断提高物质产品生产的绿色含量和生态含量,让绿水青山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既为人民群众提供美丽的生活空间,又不断产生可利用的优质资源,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为人民群众高质量的生活奠定基础。

关键词: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路径探索;引言“绿水青山”的早期理论是两座山论,是习近平主席在2005年《浙江日报》当中首次提出的,阐释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维护社会和谐。

需要以自然生态为基础,把握好生态优势,将其与自然经济、生态经济相互整合,从而依托经济的发展情况,稳固生态保护,并借助健康良好的生态环境创造更大的经济利润。

一、两山思想提出背景两山思想里面主要是将自然环境同经济社会发展相连接,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习近平主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论,主要是想提高人们对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发展经济也需要兼顾环境。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极其迅猛,但与此同时,消耗量极大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污染排放,全球气候变暖,碳排放量降低都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了极大危害,因此,需要启动绿水青山的保护机制,同时也要落实金山银山的发展机制。

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有效途径

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有效途径
三、立足良好软硬环境,以项目促经济发展
1.把生态项目、生态型项目作为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
抓项目建设是强县富民的关键。一方面在加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努力寻求在传统产业、工业园区、城 镇建设和有机农业的结合点----产业生态化、生态化。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围绕生态二字作文章,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 业、生态旅游、生态家园四大项目,变生态效益为经济效益、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拓宽农民增收之路。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 位置和独特的气候条件,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大力推进生态农业的 标准化、产业化和品牌流通“三大工程”,实现资源多级利用,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县有20多个品牌的农 产品已进入
关键字: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项目生态化
万载县位于赣西北边陲,锦江上游、武功山脉之北、九岭山脉之南,境内西、南、北三面重峦叠嶂,茂林修竹,东部平原沃 野,阡陌连绵,“三江两河十八水”网络全县,山川毓秀,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高达63%,是江西省毛竹产区和江南重点林 区。该县是山区县,工业污染少,生态保存完好,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经济自然条件,发展生态经济是必然的选择,也是最佳 的选择。发展的过程中,首先是要认识到“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基础和源泉,绝不能亦步亦趋走拼资源、拼环境的老路, 虽有可能获得一时的发
1.立足长远,做好规划,保持经济发展良好硬件环境
按照全省提出的“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的总要求,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实际工作中, 始终注意处理好“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保护为先”的三个原则,全面实施包括平原植树造林绿化和水资源保 护在内的生态环境建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出台各类政策,细化保护矿产、森林、旅游等资源的办法。在全县范围内实行严 格的山林保护政策,保护好赖以生存的“青山绿水”,并以保护为先导,以开发利用为动力和保障,通过保护促进经济发展,通 过合理开发造福全县群众。大力实施以“沼气进村组”、小水电等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减少自然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

两山转化机制

两山转化机制

两山转化机制两山转化机制是指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一种机制。

它通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以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从两山转化机制的背景、原理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背景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中国政府提出了两山转化机制。

这一机制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原理两山转化机制的原理是通过生态修复和产业升级,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

具体而言,两山转化机制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修复:通过植被恢复、水环境治理、土壤修复等手段,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性,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 产业升级: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等手段,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产业转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效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 生态补偿: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引导和激励生态环境保护,鼓励企业和个人对生态环境的投入和付费,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三、实施方法实施两山转化机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政策:制定并完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政府的责任和企业的义务,为实施两山转化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2. 建立市场机制: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包括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行节能减排等措施。

3. 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撑: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发展绿色低碳技术,提高生态修复和产业升级的效果。

4. 强化生态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及时了解生态环境的状况和问题,为调整政策和实施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5.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形成社会共识和共同行动。

资源优势如何转化成经济优势的调研报告(1)

资源优势如何转化成经济优势的调研报告(1)

资源优势如何转化成经济优势的调研报告(1)县位于贵州省南缘中部,东邻独山县,南与广西南丹县毗邻,西与惠水县、罗甸县相连,北与贵定县、都匀市接壤。

县城距省会贵阳193公里,距首府都匀66公里,距独山36公里,距罗甸122公里,距贵新高速公路35公里。

**是一个欠开发的地区,工业经济落后,自然资源保存完好,大量的资源受历史、交通等的限制,没能得到及时开发。

随着国家加大西部大开发步伐,我县近年来在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限制资源开发利用的瓶颈不断改善,特别是即将开工建设的“两高”公路和**至独山高速公路的建设,**与贵阳、都匀、广西南宁、北海等城市的连接更加通畅快捷,**的区位优势逐步得到提升,成为开发条件较好的经济区域。

一、**现有资源优势**资源丰富,主要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土地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以及以自然风光、民风民俗为主的旅游资源等,在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对各类资源的开发起步较晚,部分资源甚至还不具备开发的条件,丰富的资源优势没能较好的转化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气候资源。

**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312天,年平均降雨量1259毫米。

这种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各种动植物的生长,为我县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缔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土地资源。

全县土地总面积万亩,人均占有土地亩。

在全县土地总面积中,有可利用的土地万亩,占总面积的%。

其中林地面积近70万亩,可开发荒山荒坡近100万亩,有效耕地面积55万亩。

水能资源。

县内河流属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境内有平舟河、槽渡河、霸王河及其支流共32条,河道总长公里,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公里。

根据预测,水能可开发利用36万千瓦。

县境内有地下河27条,主干流程共公里。

生物矿产。

县境内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生物资源中有大鲵等几十种珍稀动物和天麻等200多种珍贵的野生中药材。

**地下矿产资源相对匮乏,已查明的有煤、大理石、硅石、电石灰石、花石、紫砂陶土、高岭土等,贮量都不太大。

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愈发紧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互动关系,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人类福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经济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比如肥沃的土地、清洁的水源、充足的矿产等。

这些资源是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各个产业部门生产的物质基础。

以农业为例,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气候和清洁的灌溉水源是农作物生长的必要条件,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没有优质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将面临巨大挑战,粮食安全也难以保障。

工业生产同样依赖于生态环境所提供的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为制造业提供了原材料,但如果在开采过程中不注重环境保护,过度开发和粗放式利用,不仅会导致资源的快速枯竭,还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进而影响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生态环境还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和水、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

清新的空气和干净的水是人们健康生活的基本保障,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新药研发、农业育种等提供了潜在的资源。

一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些生态服务功能将减弱或丧失,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反过来,社会经济发展也对生态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和环保意识的淡薄,往往采取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

大量的森林被砍伐用于开垦农田和建设工厂,导致森林面积锐减,生态平衡被打破。

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寻求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使得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污染物的排放得以减少。

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也有助于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例如,从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产业向低污染、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转型,能够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思考——以陕西省留坝县为例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思考——以陕西省留坝县为例

新西部 NEW WEST 2020年10月合刊自2005年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断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两山”理念,强调树立“两山”意识。

“两山论”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为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内涵,准确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及保障措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所谓“绿水青山”,狭义上讲,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丰富的山、水、林、地、生物等自然资源;广义上讲,其涉及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生态系统及良好的生态环境。

“金山银山”意味着能够满足人民美好的物质及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财富及各类福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

1、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认为生态系统是人类与自然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1]“绿水青山”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原料,还具备固土保水、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生态功能。

人类从中获取各种自然资源,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并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完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两山论”将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置于突出位置,强化人类的生态意识,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并对绿水青山加以合理利用、科学实践,将其变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价值的“金山银山”。

2、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绿色发展观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绿色发“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思考——以陕西省留坝县为例“两山论”具有丰富科学的内涵,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绿色发展观,充分体现了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

要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可通过发展模式、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的转化,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

同时,做到优化规划空间布局、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机制——以浙江省遂昌县的GEP核算为例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机制——以浙江省遂昌县的GEP核算为例

聚焦绿色高质量发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机制—以浙江省遂昌县的GEP核算为例张丙宣杨婷倪玮苗+【摘要】本文以浙江省遂昌县为例,研究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机制。

在新发展 理念的引领下,遂昌县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保护绿水青山,开展G E P核算,探索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打造助农增收“绿色银行”等方式,持续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需要秉持新发展理念,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生态治理,共享生态红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绿水青山价值转化_、问题提出传统发展观是一种功利主义的增长模式,其将物质财富积累视为衡量社会发展的主要标 准,但是,随着经济体量的盲目扩张,非理性 的生产生活方式让生态环境付出巨大代价①。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 江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强调生态环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 要性。

随后,这一科学论断被写入党的十九大 报告。

那么,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有哪些?这是本研究探讨的核心问题。

在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中,生态资源 *大多直接转化为工业原料和工业产品。

这种发 展模式不仅降低了资源使用效率,而且带来巨 大的负外部性。

绿色发展要求生态环境向经济 社会产出间接转化,提高生态资源的整体收益 率,降低转化的负外部性。

当前,学界有关生 态资源间接转化的研究,主要有三个维度:一 是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前置条件。

胡熠、黎元生认为稀缺性、增值性和产权明晰是生态 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的前提®。

高吉喜等人则认 为生态资产资本化才是实现生态资产价值并增 值的基础®。

二是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转化 路径。

崔莉等人提出了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的 “生态银行”模式®;刘耕源等人认为,构建统 一的、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对应的、能*张丙宣,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婷,社会治理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丨兒玮苗,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

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内在逻辑及实现机制

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内在逻辑及实现机制

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内在逻辑及实现机制作者:卢志朋洪舒迪来源:《社会治理》 2021年第2期卢志朋洪舒迪 ** 卢志朋,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洪舒迪,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作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试点地区,浙江省丽水市积极打通并不断拓宽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途径,通过强化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机制和生态资产产权、生态补偿机制等制度供给体系,引入信息技术实现对土壤、森林、空气、水等环境要素的全数字化覆盖,构建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推动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和GDP(地区生产总值)协同较快增长,实现了“绿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有机统一,成功打造了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丽水样本”。

【关键词】生态价值经济价值高质量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不同资源要素都蕴藏着不同的“经济价值”,以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物质需求。

在工业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过度强调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价值,造成了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

然而,进入新世纪后,要素供给和环境承载力瓶颈制约进一步凸显,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换取经济增长难以为继,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因此,如何让生态资源成为生态资本、生态红利?如何推动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如何平衡协调好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在社会发展中的同构作用?这些都成为后工业社会各个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

作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试点地区,浙江省丽水市围绕试点目标,按照绿色发展的要求,积极打通并不断拓宽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途径,推动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和GDP(地区生产总值)协同较快增长,实现了“绿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有机统一。

本文通过分析丽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的绿色跨越模式,进一步探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战略意义、内在逻辑和实现机制。

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作者:庞清辉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8年第25期“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这几句话,诠释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并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11月底,为公开、公平地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工作,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并监督生态文明建设,继首批试点后,生态环境部对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初选名单进行了公示,北京市延庆区、浙江省丽水市、江西省婺源县等16个地区入选。

就全方位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以及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和生态价值实现机制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中央环保督察组第二组副组长黄润秋接受了《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的专访。

总结2017年首批实践创新基地13个地区的经验,黄润秋表示,“试点地区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发展了金山银山,形成了經济、社会、生态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局面。

”《财经国家周刊》:应该如何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和发展理念?试点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初选名单公示,北京市延庆区、浙江省丽水市、江西省婺源县等16个地区入选。

黄润秋: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7年10月,“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执政理念之一。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两山转化工作总结(3篇)

两山转化工作总结(3篇)

第1篇一、工作背景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战略。

为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我国积极推进“两山”转化工作,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工作。

本总结旨在回顾两山转化工作的实施情况,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为今后工作提供借鉴。

二、工作目标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提高绿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3. 增强公众环保意识,营造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

4. 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

三、工作措施1.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1)开展资源调查与评估,摸清资源家底,制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规划。

(2)实施节能减排工程,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2. 发展绿色产业(1)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提高绿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2)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培育绿色产业龙头企业,提升绿色产业竞争力。

(3)加强绿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绿色产业链条。

3.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1)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2)举办环保活动,引导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3)加强媒体监督,曝光环境违法行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4. 完善政策措施(1)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企业责任。

(2)加大财政投入,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3)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四、工作成效1.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GDP能耗、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

2. 绿色产业快速发展,绿色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

3. 公众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人数逐年增加。

4. 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五、存在问题1.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仍需加强,部分企业和个人环保意识淡薄。

“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机制和路径

“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机制和路径

“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机制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碧水青山是宝贵财富的发展理念。

安康生态资源丰富,如何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是当前安康发展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国内外发展生态经济的经验借鉴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对自然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充分利用生态文化优势,培育生态经济理念,变生态资源为生态效益,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把乡村打造成城市“后花园”,将农业打造成旅游农业,农田改造为景观农业,农产品升级为旅游纪念品,以生态项目建设同步提升居民生活环境和收入。

在生态保护和保持自然原真性的基础上,规划建设若干生态保护区,生态产业集中区,生态文化展示体验区,形成了一批成功案例。

1、韩国周末农场韩国发展休闲农业的经典形式为“周末农场”和“观光农园”,以江原道旌善郡大酱村为例:大酱村首先抓住游客好奇心,出奇制胜的由和尚与大提琴家共同经营,利用当地原生材料采用韩国传统手艺制作养生食品的方式制造大酱,既符合现代人的养生学,还可以让游客亲临原初生活状态下的大酱村,同时节省资本、传承民俗文化特色。

休闲农业的经营者还特别准备了以三千个酱缸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会,绿茶冥想体验,赤脚漫步树林及美味健康的大酱拌饭,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性,体现了乡村旅游的就地取材、地域特色浓郁的同时迎合了修身养性的市场需求,成功的吸引了大量客源和资金聚集。

2、法国普罗斯旺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胜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

普罗旺斯的特色植物——薰衣草已经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其充足灿烂的阳光最适合薰衣草的成长,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花海,还带动了一系列薰衣草产品的销售。

除了游览,其特色美食——橄榄油、葡萄酒、松露也是享誉世界。

还有持续不断的旅游节庆活动,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艺术氛围,不断吸引来自全球的度假游客,成为国际知名的生态休闲度假胜地。

3、欧洲乡野农庄欧洲国家休闲农业发展最早,并形成多元化的乡村旅游形态,在这之中,“民宿农庄”、“度假农庄”尤为典型。

绿色发展如何用好优势

绿色发展如何用好优势

绿色发展如何用好优势
王国立
【期刊名称】《人民论坛》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尉氏,这个既不沿边靠海又不毗邻大城市的典型内陆农业县,之所以能成功破解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的"财困民穷"难题,得益于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坚持立足县情实际,牢固树立"生态富民、绿色强县"理念,始终把推进绿色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来抓,把林业、农业等绿色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
【总页数】1页(P68)
【作者】王国立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尉氏县委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2.以绿色发展理念助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3.绿色发展视域下林业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对策研究
4.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5.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黔江区的生态优势分析
黔江区处在渝东南地区,风景秀丽优美,该地区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是少数民族,所以该该地区的民族风情浓厚,多民族聚集地民族文化也是非常吸引人的。

黔江地区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光照不是特别充足,总光照时间只有两个月之久,气候温度冷暖分布有序,季节性强,全面雨水是充足的,但是降水量根据季节不同而发生了不均衡的分布。

黔江区的水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并且水体蕴含能量极大,还有相当一部分水体蕴含能量亟待开发,黔江地区不仅水资源丰富,并且其矿藏也是相当丰富的,并且矿藏的品种也是相当丰富的,黔江地区的汞储量是全国之最;该地区的植被丰富,有药用价值的植被多达一千多种,并且还有很多国家重点保护的植被,烟草和茶叶的产量也非常大。

2黔江区的生态优势有效的转化为经济优势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讲的就是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断发展。

对于黔江区自身有着非常大的生态自然优势,根据上文的描写,我们也有所掌握,仅仅是拥有良好的生态优势,这是黔江区本身的优势,但是如何利用好这一优势,把生态优势真正转化为促进发展的优势,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下面对于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行细致的阐述。

2.1借助自然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业
黔江开发区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它的生态也有自身优势,再加上少数民族众多,民族风情也是非常浓厚的,所以,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态优势,优化旅游业,大力发展有地区特色的旅游业,当地的政府应该对于本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格外重视,促进地区经济的不断提升,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另外,为了加强地区的旅游产业影响力,黔江区政府应该大力扶持旅游业的发展,积极的创建属于黔江区的旅游品牌,借助品牌效应,不断发展地区的旅游业,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的民族优势,利用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大量吸引外地游客,一方面拉动了黔江区的旅游业的大力发展。

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播,可谓是一举两得。

对于地区的旅游品牌,政府要进行大力宣传,最大限度的扩大品牌知名度,可以借助网络、报刊、电视和广播等传播手段对其进行传播,在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加强宣传教育,让人们重视自然环境,重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爱护自然、爱护野生动物。

另外,为了促进地区旅游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当地政府应该注意优秀人才的引入,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思想满足现代人的爱好,想起所想,最大限度的挖掘本地区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做好旅游服务业。

2.2借助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黔江区要充分借助自身的生态优势,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要想保障农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就必须注意发展绿色农业,只有这样才是农业生命力持续旺盛的根本保障,黔江地区的生态优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该地区的绿色农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另外,在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地区实际,促进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农民是发展农业的根本保障,所以黔江区的政府要及时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知道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优势,不仅能够提高产量,增加效益,还能够促进有效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政府还应该从外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和管理人才,定期对当地农民进行技术培训,让他们真正掌握发展绿色农业的思想和技术,还可以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农民合作机构,建立健全农产品检验机构,逐渐渗透到当地的农贸市场、各个大中小超市、外出运输的农产品的检验,并且要求流程有序,检验规范,真正保证绿色农产品的“绿色”,促进绿色农业的有序发展。

2.3利用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型工业
想要保障一个地区的长足发展,仅仅依靠农业是不可以的,必须根结合地区实际,大力发展适合地区发展的工业。

对于黔江区的工业发展,要充分利用地区的生产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型工业,最大限度的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政府需要重视地区的生态型工业发展,并大力引进先进工业生产技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经济效益高、所得税高的工业类型,还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内需选择适当的生态工业,刺激消费。

对于严重污染环境,不利于环境发展的企业政府必须予以整治,必要的时候可以关停,必须从源头治理污染的问题,在发展工业的时候一方面利用了当地的生态优势发展生态工业,另一方面要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黔江区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态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掘发展潜力,不断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应该重视引导,制定良好的有利发展的政策,保证黔江区的生态优势能够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

作者:向玉兰 单位:重庆市黔江区委党校
参考文献:
[1]熊正弦.乌江流域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M].成都:西南民族大学,2013.
[2]陈汉平.渝东南地区资源结构优化与县域经济增长研究[M].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