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污水处理厂施工组织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编制综合说明
一、方案说明
本设计是某污水处理厂施工组织设计。

二、编制依据
1、省市发布的相关建筑施工、质量、安全文件。

2、国家现行的施工、验收规范、规定和技术标准,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及施工操作规程。

3、施工合同及招标文件。

三、施工指导思想
以工程优质、快速、安全、文明发挥最大效益为目标强化管理,降低成本,严密组织,合理安排,精心施工,加快施工进度和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按预定目标如期完成。

第二章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第一节施工测量
一、测量准备
1、测量原则:先控制轴线网,后局部测量。

2、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座标红线图、总平面图、座标桩、水准点、建立高程及轴线控制网。

3、所有测量仪器使用前送公司计量部门校核,校准后贴上标识并做好记录。

二、轴线控制
1、轴线控制网的建立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为确保各工程施工定位准确,选择各建筑的外围轴线作为主控制轴线,并建立控制轴线网,将各轴线两端埋置标桩作出标识,采用混凝土包桩进行保护。

2、土方开挖和垫层控制
根据建立的轴线控制网及水准点,放出各基坑的开挖尺寸,水准点做好标识,再按照控制网及水准点进行开挖,土方开挖完并经地基验收后,测定好各轴线及各柱的中心线,并做好标识,经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后,进行砼垫层施工,垫层砼完成后,再根据建立的轴线控制网标识,用DJ-2光学经纬仪将轴线引测至各基槽坑内,并用墨线弹出各柱墙中线及边线,根据所弹墨线,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三、高程控制
1、按照建设方提供的水准原点,根据建筑物的特点采用水准仪引测出标高所需要的基准点,作为整个工程标高的控制依据。

2、基础垫层施工阶段,依据控制基准点用水准仪在坑底测设一定数量的高程控制木桩,桩顶距基底标高为一固定值,在基底各拐角及每隔3-4m测设一个,以此作为基底土方平整、垫层浇捣施工时掌握高程的依据,其标高测定误差±10mm。

四、沉降观测
1、浇筑基础垫层前在距拟建建筑物外沿10m左右设一定数量基准点,并在浇筑砼基础时沿着纵横墙的基础周边设置2个临时观测点,用φ25的钢筋L=1000mm打入土内,安设稳固后进行第一次观测,在基础施工完后将临时观测点用水准仪和经纬仪引测±0.00沿外墙轴线位置变为永久观测点。

基准点的做法用φ22-φ25的钢筋打入土内,外露2-3mm,周边铺砼,
砼直径约300mm。

厚度不少于80mm,钢筋上部锉成半球状,基准点设置要离开受振区及松软低洼易积水处,并定期进行高程检测。

永久观测点作成φ50不锈钢球状,内做螺孔,与预留在砼柱内φ14的螺杆连接,不锈钢球露出外墙面3-5mm,离室外地面300-500高为宜。

2、观测的精度及成果整理
工程沉降测点相对于后视点高差,测定允许误差为±2mm;每次观测结束后,要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沉降量及累计沉降量,并注明观测日期及荷载情况,绘制沉降量、荷载与延续时间曲线图。

第二节基础工程
地下室的施工见专项施工方案。

一、施工工艺流程:
定位放线→复核复查→土方开挖→地基标高确认→砼垫层→基础钢筋→基础模板→基础砼→拆模→砌砖基→基础分部验收→回填土方。

二、施工方法:
1、土方开挖
根据工程场地及土质情况,基础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修整,边坡按规范规定设置为1:0.33,基础梁基槽采用人工开挖,浅处按直壁开挖,深处边坡按规范规定设置为1:0.5,机械开挖至基槽坑设计底标高以上20cm,留给人工开挖或浇筑垫层前开挖,以防雨水浸泡而影响地基。

2、排水方法
如遇雨天或地下水较高拟在每一基角设置300³300³300的集水井,用潜水泵抽出,最后用C20砼封闭。

3、砼垫层
于基底内设置间距为2m的高程控制木桩,施工时严格依控制点采用振动器振实,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3-5cm,垫层浇筑严格控制标高误差在±10mm以内,有钢筋的绑扎钢筋,无钢筋的一次成型。

4、钢筋
分各个工程进行基础钢筋施工,施工时钢筋一次下料完毕且按规范要求留出搭接长度,先绑扎基础梁钢筋,后绑扎构造柱钢筋。

柱底筋用电焊焊接在柱基础梁底筋上,柱筋安装好后,用钢管井字架固定,确保柱筋稳固。

5、模板
基础模板主要是独立柱基、承台及基础梁模板,独立柱基及承台,其模板制作采用60³80木方竹胶板制成的定型模板安装。

第三节钢筋工程
1、绑扎顺序
柱子钢筋竖向对焊按先内后外,箍筋绑扎按先内后外的顺序施工;梁钢筋施工顺序为先主梁后次梁,最后绑扎拉接筋。

现浇板先铺设板下层钢筋,再铺设板上层钢筋。

钢筋安放绑扎时严格按设计位置安放,并控制保护层厚度。

2、钢筋工程的组织实施
(1)人员的选择与配置
本工程钢筋施工安排一名具有丰富经验及理论知识专业的施工员进行管理,组织一个大型施工班组进场作业。

(2)材料的控制与使用
钢筋的材质必须具有质量证明,无材质证明的钢筋禁止在本工程上使用,钢筋进场后立即按规定进行材料报验和现场取样复检工作,钢筋材质证明及复试单作为工程技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钢筋进场后,按不同的规格型号分类码堆存放,并做好规格标识,防止规格混乱而导致用料错误,加工成型后的钢筋,按规格和部位分成小股扎好码堆,并做好标识,标明型号及使用部位待用。

钢筋接头:柱钢筋采用竖向电渣压力焊,φ16以上梁主筋采用水平闪光对焊,钢筋以短接长采用闪光对焊,但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其余钢筋均采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按设计
及规范要求。

现场安装绑扎前,核对钢筋半成品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是否与料牌料单相符,如有错漏,纠正并增补。

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水泥砂浆垫块要先行预制备用。

钢筋的绑扎用铁丝,其中φ12以下钢筋用22号铁丝绑扎,其余型号的钢筋用20号铁丝绑扎,绑扎丝的长度应满足最小长度的要求。

绑扎前划出钢筋位置线,平板钢筋,在模板上划线;柱的箍筋在两根对角线主筋上划点;基础底板钢筋在两向各取一根钢筋划点,钢筋接头的位置,根据来料规格及规范要求错开。

3、主要构件钢筋安装施工方法
(1)柱
①柱中的竖向钢筋搭接时,角部钢筋的弯钩与模板成45°,中间钢筋的弯钩与模板成90°。

②箍筋的接头交错布置在四角纵筋上;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扎牢。

③下层柱的钢筋露出楼面部分,用工具式柱箍将其收进一个柱筋直径,以利上层柱的钢筋搭接。

当柱截面变化时,其下层柱钢筋的露出部分,必须在绑扎梁的钢筋之前,先行收缩准确。

(2)梁与板
①纵向受力钢筋采用双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以保证其设计距离。

②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两根架立钢筋上。

③板的钢筋绑扎时注意板上部的负筋防止被踩下,严格控制其位置(用φ12钢筋马凳)。

④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

(3)基础
①钢筋网的绑扎:四周两行钢筋交叉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

双向主筋的钢筋网,须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

②钢筋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但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

③独立柱基础为双向弯钩,其底面短边的钢筋应放在长边钢筋的上面。

4、保护层厚度的控制
采用水泥砂浆垫块分别绑扎在梁底筋、侧筋、柱纵筋上,按500³500间距设置。

当保护
层厚度等于或小于20mm时,砂浆垫块做成50³50。

所有垫块均埋入20号铁丝,施工时利用钢筋绑牢。

第四节模板工程
一、模板配备
本工程所有模板均在现场制作,施工前根据工程的结构特点,柱、梁、板、模均采用竹胶板,规格为1200³2440³12,柱、梁模采用60³80木方,竹胶板按不同规格、尺寸制作;楼面板采用满堂红支模架上铺设50³70木方、竹胶板形式支设,并配备一定数量周转使用;梁柱接头部分采用专用特制模板。

同时,在施工中随时根据工程进度及时清理、修整、补充模板,确保周转连续施工。

二、模板的支设方法及形式
本工程模板的支设形式拟采用散拼散装。

1、柱模板安装
①柱采用常规支模方法,方框箍用φ48钢管及扣件组成,间距600mm设置一道,用φ48钢管将柱箍与梁板模架连接,形成整体,支撑牢固。

从地面起沿柱高每隔2m设置一个浇筑口,以便注入混凝土及放入振捣棒。

柱模地面处留有清扫口,柱模支设完及时清理杂物后,封闭清扫口。

柱模安装后校核垂直度及对角线、轴线关系。

凡柱与墙体连接处,沿柱模每隔500mm 钻φ8孔,穿φ6墙体拉结筋,固定于柱模上。

②柱模根部用水泥砂浆堵严,防止跑浆。

③本工程梁、柱混凝土采用先后浇捣的施工顺序,在柱身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时,拆除柱模,梁柱接头处使用定形专用模板。

2、梁板模安装
①梁模采用双排架支架,立杆横距800mm。

板模采用满堂红架,立杆纵距1000mm。

为防止模架变形移位,保证模架的稳定性及刚度,支架中间纵横各一道水平拉杆,立杆根部距地面约300mm处设纵横各一道扫地杆,并适当设置剪刀撑,形成空间整体支架。

②安装梁截面较高的梁模时,梁侧模用对拉螺栓和木方斜撑固定撑牢。

对拉螺栓用φ12圆钢制成,统一钻孔,沿梁长方向间距800mm布置。

对拉螺栓外套塑料管,拆模后找出重复
使用。

对拉螺栓顶帽及蝴蝶扣均为成品,拆下后可重复利用,以节约成本。

③支梁、板模时,各类管线、预留洞及预埋件的安装要及时跟进配合,防止遗漏和错误。

三、模板的支设要求
支模前弹出构件十字中心线或边线,保证模板轴线位置正确。

严格控制模板标高,柱模高度为柱高减去梁高,再减出50mm ,梁板模按规定要求起拱,梁底模板及梁侧模预先配好,不得现场锯切;支设前弹出标高线,并认真复核,模板接缝处采用胶带纸粘牢,防止漏浆。

各种连接件、支掌件、加固配件必须安装牢固,无松动现象,各种预留孔洞、预埋件位置要准确,固定要牢固。

各类模板安装前均应涂刷好脱模剂。

四、模板的拆除
1、模板的拆除,除了拆模以保证混凝土表面棱角不受损坏时拆除外,底模的拆除要根据留置的拆模试块试验达
到规范规定的强度后方可拆除。

2、拆模顺序按先支后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进行,拆模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

五、模板构造详见节点大样图。

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垫层砼为C15,其余层构件均为S8/C25。

一、砼的配制
施工前必须严格按照砼强度等级进行配比设计,做好外加剂和粗骨料选用,满足施工对
φ12螺杆外套硬塑套管@500φ48钢管柱箍@600与支模架相连12厚竹胶板对拉螺栓用蝴蝶扣固定
60×80方木椤框架柱模板及加箍示意图现浇楼梯支模图
砼和易性要求。

砼组成由水、水泥、砂、砾和外加剂,在施工过程中,对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标准都有具体规定,供产部门原材料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水泥进场后按规定进行复试,不同标号或不同生产厂家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粗骨料:1-4cm砾石含泥量不大于1%。

细骨料: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

水:城市自来水
二、砼的搅拌
采用搅拌机在场进行搅拌,搅拌前应对组成砼的砂卵按重量比进行计量配比,具体砂卵重量根据配合比按二包水泥(100kg)进行折算,同时算出水的用量,水的用量由搅拌机的水泵控制。

砼在搅拌机中的搅拌时间不小于90秒钟,确保搅拌均匀。

三、砼运输
水平运输采用手推车,垂直运输采用塔吊、升降机将砼送到浇筑的构件部位。

运输时间一般不超过规定的最早初凝时间,即45min。

四、砼的浇捣
浇捣前必须对模板及其支撑、钢筋及预埋件、安装部位的管线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

浇注分层进行,浇筑时应防止砼直接倒入梁内,同时为防止出现蜂窝麻面现象,须用铲拌合后再以铲送入模板内。

浇捣过程用机械振捣,注意观察表面分裂,即为基本捣好,浇捣完后要准备好有效物品进行覆盖,防止烈日爆晒或大雨淋下破坏砼表面层。

在振捣、浇捣砼原则是先远后近,先低处后高处,在每层砼浇注中应作好计划,连续施工,不留施工缝,如必须留施工缝,必须按施工规范留之。

五、浇捣砼应注意的规定
1、砼向模板内倾倒下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

超过的要用溜槽或串筒送落。

2、浇筑竖向结构的砼,第一车应先在底部浇填与砼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3、每次浇筑所允许的砼厚度为:用插入式振捣器,允许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的1.25倍,一般约为50cm;用平板振捣器,其允许厚度为20cm。

4、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要快入慢出,每一振动点振捣的时间,以砼表面呈现浮浆不再沉落为准。

振完一点移至另一点时,其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的1.5倍。

5、在浇捣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位移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当竖向构件柱、墙与横向梁板整体连接时,柱、墙浇筑完毕后应让其自沉2h左右,才能浇筑梁板与其结合。

如没有间歇地连续浇捣,往往由于竖向构件内的砼自重下沉还未稳定,上部砼又浇下来,这样在拆模后会发现结合部位出现横向水平缝,影响工程质量。

六、砼施工缝的留设及处理
本工程所有楼板混凝土按施工段划分连续浇灌,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机械故障,以及临时停电、停水等意外情况,必须事先考虑施工缝的留设问题,避免发生不符合施工规范的质量问题。

1、梁板施工缝设置在跨中三分之一处,墙柱施工缝留在主梁底。

2、施工缝处的垃圾、水泥、表面的砂石及松散混凝土要清除干净并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才能继续进行混凝土施工。

3、施工缝处的钢筋回弯时不能松动和损坏钢筋与混凝土结合紧密。

4、在浇前,施工缝处先铺一层10-15mm的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与混凝土的成分相同,只是不掺石子。

5、施工缝处后浇混凝土,在振捣时不可直接振动,浇筑时向施工缝逐渐推进。

施工缝处仔细振捣,使新旧混凝土结合严密。

七、混凝土的养护
1、混凝土从终凝时开始浇水覆盖养护。

楼板用蓄水养护方法,用草袋覆盖一层,放水至略高出草袋为止。

用这种养护方法与常用的一袋两膜养护法相比,可节约资金降低成本。

混凝土梁、柱采用挂草袋洒水养护。

2、本工程混凝土养护派专人负责,每隔1-2小时洒水养护一次,保持混凝土湿润。

八、混凝土试块留置
1、现场不设标准养护室,送县试验室标养。

2、按照同一浇筑地点,按不同标号、不同部位,每100m3砼留置一组,试块留置包括28天标养试块一组,拆模试块一组。

3、按见证取样管理规定,在监理工程师见证下现场制作试块。

第五节工艺流程及说明
5.1.1 工艺流程
根据可研报告及其评估意见,确定本次设计的某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为:
(1)、预处理工艺:絮凝反应+平流沉淀;
(2)、污水处理工艺:人工快渗工艺;
(2)、污泥处理工艺:带式浓缩脱水一体机;
(3)、消毒工艺:紫外线。

5.1.2 工艺流程说明
某城污水通过污水收集管网输送到格栅池,去除大块的垃圾、浮渣后进入提升泵池。

提升泵池为全厂高程最低的构筑物,污水经提升泵提升到反应池进行絮凝反应池后,后续处理流程均为重力自流。

污水中的泥砂沉淀在反应池池底的沉砂斗中排至泥砂干化场, 泥砂干化中的泥砂外运处置,上清液回流格栅渠。

在反应池中投加PAC及PAM与污水进行混合反应,增强其沉淀性能。

然后污水流入平流沉淀池,在此实现泥水分离,去除污水中的部分COD、总磷和SS。

污泥通过设置在平流沉淀池的刮泥机和污泥管道排往污泥池,然后采用污泥泵提升到污泥脱水机房,采用带式污泥脱水机进行脱水,干污泥外运到县城沙子岭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

污水从平流沉淀池溢流往配水池,按照设计的运行规律进入人工快渗池,人工快渗池为本污水处理厂的核心处理工艺单元,污水中的污染物物质被附着在特殊填料上的微生物分解得以去除。

处理后出水通往消毒池,去除污水中的细菌、致病菌等有害物质后达标流入沱江。

5.2.1 厂区平面
总平面图布置是根据厂区地形、自然条件和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以及进、出水位置方向,在保证处理流程水头损失小的前提下,使各个构筑物的布置合理。

在保证污水、污泥处理工艺布局合理、连接管线简洁方便的原则下,考虑将建筑物、构筑物分区、分类在空间上协调统一,做到实用、经济、美观。

污水处理厂总平面由工艺构(建)筑物,辅助建筑物、厂区道路、围墙、等组成。

污水处理厂平面是按照污水及相应的污泥处理等使用要求进行布置,分为生产区与辅助区。

各分区的布置按工艺流程的要求,尽量做到短捷。

生产联系密切的建(构)筑物尽可能地靠近或集中,以缩短工艺流程的运行路线。

根据所选地址的实际情况和人工快渗处理工艺的特点,厂区构(建)筑物主要由格栅及提升泵站、反应沉淀池、人工快渗池、消毒池和综合楼等组成。

格栅及提升泵站占地较少,拟布置在厂区的东北侧。

快渗池占地较大,拟布置在厂区的中区。

污泥储池、配电房、反应沉淀池和污泥脱水机房布置在西北侧。

辅助区包括综合楼,放在厂区的西南侧。

平面布置将生活区与生产区基本分开,并且采取就近原则,便于工艺设施的连接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5.2.2 设计地面标高
某污水处理厂征地范围内现状地面标高约为225.10~212.52m(黄海高程),最高点
225.10m。

综合考虑土方平衡、防汛排涝、竖向高程等诸多因素,确定区域设计地面标高分为三层,上层地面标高为222.50m,中层地面标高为221.50m,下层地面标高为218.50m。

污水经消毒池处理水面标高215.20米,重力排至沱江。

5.2.3污水处理构筑物高程确定原则
1.处理尾水在20年一遇洪水期间能自流沱江;
2.处理构筑物埋深经竖向设计、地质条件、挖土方量、抗浮费用及运行费用的综合比较
确定;
3.以排放水体及最后一个处理构筑物水力标高的合理定位来逐级确定上游构筑物的水力
高程。

5.2.4污水处理构筑物的水位确定
根据排放水体沱江20年一遇洪水位214.10m,确定全厂构筑物基准点控制水位——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末端构筑物——紫外线消毒渠出水井的水位标高为215.20m,再根据现场地形情况推算其余各个构筑物的水位标高。

5.3.1厂区排水工程
厂区采用雨、污水分流制。

1、厂区污水工程
生活污水包括食堂、浴室、厕所排水,生产废水包括冲洗水、构筑物溢流液、上清液、
滤池反冲洗水及放空水等。

生活污水及生产废水由厂区污水管道收集后接入进水泵房集水井,
进行处理。

室内排水系统采用污废水分流。

室外污废水合流排入厂区污水管。

设计参数:
1)管道流速计算采用如下公式:
V=1/n³R2/3³i1/2
式中:V――流速(m/s)
R――水力半径(m)
i――水力坡度
n――粗糙系数,钢筋砼排水管0.014、塑料管0.010。

2)污水管道按非满流设计,最大设计充满度h/d按下表采用:
表5-1 设计最大充满度表
3)污水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当在设计充满度以下时为0.6m/s。

4)当污水管道最小管径≤300mm时,按最小设计坡度控制。

最小设计坡度按下表采用:
表5-2 最小设计坡度
5)污水检查井的最大设置间距按下表采用:
表5-3 检查井最大设置间距
厂区污水管采用钢管、玻璃钢管及砼管。

5.3.2厂区防洪
本方案考虑沱江20年一遇洪水位为214.10m。

1、污水处理厂场地上层地面标高为222.50m,中层地面标高221.50m,下层地面标高为
218.50m。

2、絮凝反应池、平流沉淀池顶面标高为227.00m。

3、配水池、污泥池顶面标高为226.50m。

4、格栅渠、消毒池、人工快渗池顶面和综合楼、加药间室内地面标高为218.70m。

5、脱水机房、配电房室内地面标高为221.70m。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厂内的建构筑物其高程均可以满足20年一遇洪水位为214.10m。

8.3 生产构(建)物工艺设计本工程主要规模参数如下:
本期工程设计规模Q=1万m3/d
变化系数K Z=1.59
远期设计规模Q=2万m3/d
变化系数K Z=1.49
老城区采用合流制管道,新城区分流制管道,截流倍数取n0=1.0
近期雨季最大设计流量Q max=0.231m3/s(按合流流量计算)
旱季最大设计流量Q
=0.184 m3/s
旱最大
=0.116m3/s
旱季平均流量Q
平均
在污水进入厂区提升泵站前的一个检查井处设一座事故闸门井,当发生事故时,打开闸门使污水超越各构筑物直接排至市政污水管网,最后流入沱江。

5.3.3 格栅池及提升泵站
1)格栅池
格栅池土建按远期规模20000m3/d的水量,变化系数取Kz=1.49进行设计。

*功能
去除污水中较粗大的漂浮物(如树叶、杂草、木块、废塑料等),保护水泵的正常工作,以防在后续的处理构筑物中沉积和堵塞管道,减少机械磨损。

* 格栅选型
机械格栅按驱动方式分为臂式、链式、钢索牵引式和齿条式。

本工程推荐采用齿式格栅除污机。

由尼龙或不锈钢制成的耙齿按一定的排列次序装配在链条轴上形成封闭式的环形耙齿链,整个耙齿链在传动链
轮的驱动下自下而上作连续循环运动,将截留在耙齿上的固体悬浮物从污水中输送到地面或平台上方,并在耙齿旋转啮合的过程中将物料清除。

* 设计参数
格栅设计规模:旱季平均流量1.0万m3/d,最大流量1.59万m3/d(同时可满足服务范围合流制,截流倍数n0=1.0的工况)
栅前水深:0.80m
栅条间隙:b=25 mm和b=5 mm
过栅流速:v=0.6 m/s格栅安装倾角:70°
最大过栅水头损失:Δh=0.15 m
* 土建尺寸
本工程设1座格栅渠,内分2组,单组平面尺寸:B×L = 9.9 m×1.4m,深9.00m,钢筋砼结构。

*主要附属设备:
①回转前耙式机械粗格栅:B=1400mm,H=9000mm,e=25mm,N=1.5kw,1台;
②回转耙齿式机械细格栅:B=1400mm,H=9000mm,e=5mm,N=1.5kw,1台;
③矩形铸铁镶铜闸门:SFZ-1000,2套;
④圆形铸铁镶铜闸门:SYZ-1000,1套;
⑤手电两用启闭机:QDA-20,启闭力=20kN,N=0.37kw,3个。

格栅机设有渣斗,格栅前后各设有手电动闸板供检修用。

*运行方式
根据格栅水位差或预设时间自动清渣,栅渣由耙齿送至渣斗再装车外运。

2)提升泵站
*功能
提升来自厂外和厂内污水。

*设计参数
泵池平均设计流量:2万m3/d,同时可满足近期截流初期雨水流量,截流倍数n0=1.0。

* 选泵方案
污水泵站流量变化大、扬程变化小,一般配泵方式有多台变频泵和大小泵搭配两种,为方便管理和维修方便,设计采用同一规格水泵,通过启、停的水泵数量和变频调速,来适应流量的变化,简单实用。

由于泵房深度较大,为节省土建投资,本设计不考虑采用干式泵,而选择潜水排污泵,采用3台泵。

* 运行方式水泵根据泵坑内液位信号综合控制水泵启停,并采用先开先停、先停先开的方式轮换运行。

* 土建尺寸
平面尺寸为B⨯L=9.0⨯6.0 m。

污水提升泵池池深10.00 m,全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主要附属设备:
①潜水泵:Q=330m3/h,H=20m,N=30kw,3台,2用1备;
②电动葫芦:起重量T=3吨,N=4.5kw,1套。

当污水量为1.0万m3/d时,开2台水泵;当污水量达到峰值系数时,开2台水泵;雨季时开3台泵全开。

5.3.4 加药间
*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