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该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该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的概念,基本涵义是指:即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新兴市场国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
国际上公认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但就比较大规模的经济体而言,仅有日本和韩国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转换。
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972年接近3000美元,到1984年突破1万美元。
韩国1987年超过3000美元,1995年达到了11469美元。
从中等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日本花了大约12年时间,韩国则用了8年。
拉美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则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代表。
一些国家收入水平长期停滞不前,如菲律宾 198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71美元,2006年仍停留在1123美元,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人均收入基本没有太大变化。
还有一些国家收入水平虽然在提高,但始终难以缩小与高收入国家的鸿沟,如马来西亚198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812美元,到2008年仅达到8209美元。
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陷入停滞,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这些矛盾包括:产业结构待升级,收入分配不合理,增长方式不可持续等。
他们往往交杂在一起,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一方面的问题解决不好,都可能制约其它问题的解决。
同时,这些矛盾又与城市化存在或多或少的关系,如:城市化进程滞后将制约第三产业和高新产业的正常发展从而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问题;而不同的城市化进程还会导致不同的收入分配格局,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健康发展,最后城市化同样可以通过内需的拉动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国民经济产生作用。
1.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
1.1城市化与第三产业。
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很高的正相关性。
一般而言,农村人口人均收入水平较低,而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自住型消费,不需要经过市场,所以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处于较低水平时也就是农村人口占多数情况下第三产业不会达到很高的发展水平,只有当城市化发展到较高水平亦即城市人口达到一定比例时,居民的整体消费方式和结构才会得以改善,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理论上对其作用机制的解释是:以极具为特征的城镇提供一定范围内相对集中的人口和相对集中的企业群以及相对收入较高的具有旺盛购买力的人群’诱导第三产业发展->为城市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城市软硬件设施的完善,吸引人口和生产要素进一步向城镇集中->促进城市化进程。
总之城市化水平是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相关系数为0.8.也就是城市化水平也高第三产业发展程度越高。
1.2城市化与高新技术产业。
城市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互相促进的,而且随着两者的进一步发展,两者的一致性会越来越突出,形成一个有效的良性互动。
发展中如何破解中等收入陷阱
发展中如何破解中等收入陷阱在当今全球经济格局中,许多国家在发展进程中都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中等收入陷阱。
这一现象指的是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徘徊的状态。
那么,在发展中究竟该如何破解这一困境呢?要破解中等收入陷阱,首先需要深入理解其形成的原因。
一方面,一些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传统的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投入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资源的逐渐短缺,这种粗放式的增长方式无法持续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不合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许多中等收入国家的产业往往集中在低端制造业,缺乏高端技术和创新能力,无法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有利地位,难以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科技创新是破解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钥匙。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是推动生产力进步的核心动力。
一个国家要想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就必须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例如,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成果,成功实现了经济的转型升级,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优质的教育能够为国家培养出大量具备创新思维和专业技能的人才,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普及高等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使劳动力素质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新需求。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和尝试,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优化产业结构是破解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经之路。
中等收入国家需要逐步减少对低端制造业的依赖,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转型。
这需要政府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引导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倾斜,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
在中国道路框架内解决“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的最广大人民群众 的消费需求是非常大的, 满 足这种需求所
但 是, 我 国实行的基本 社会 制度 , 又为解决 “ 中等收入 陷 释 放 出来 的生 产 力发 展 空 间 也是 非 常 大 的 , 它 不仅 足 以使 中 国
阱” 问题 提 供 了可 靠 保 证 。 怎 样 把 握 好 这一 点 , 是 我 们 当前必 跨 越 “ 中等 收 入 陷 阱 ” , 而 且 这 样 的 市场 进 入 到 发 达 国家 阶 段
须 专注 研 究 的 。 也不 显窄 小。
一
首先 , 把 握住 中国特 色 社会 主 义 的本 质 属性 。 中国特 色 社
般 来说 , 人 民群 众 的 需 求 包 括 生 存 性 需 求 、 展 性 需
会主义虽然是一种新社会主义, 但它仍然是社会主义范畴 。 过 求 、 尊 享 性 需求 等 几个 层 次 。目前 大 多 数 人得 到 满 足 的 , 大 都
场 在 经 济 发 展 中 的作 用是 基 本 的; 第二, 我 国当前 的两 极分 化 是 拓展 国 内市场 、 最终避免陷入 “ 中等 收 入 陷阱 ”的最 基 本 、 现 象 己很 严 重 , 国 内的市 场 已不 能满 足 我 国经 济发 展 的需 要 ; 第三 , 腐 败 问题 己引起 了人 民群 众 的强 烈 不 满 , 社 会不 稳定 因 素 很 多, 经济 发 展 存 在许 多 隐 患。 最 有 效手 段 。 那么, 这 样做 的效 能 性 如 何 呢 ? 实 际上 ,占中 国绝 大 多 数
小 平 说 的 社 会主 义 的本 质 是 “ 解放生产力, 发展 生 产 力 , 消 灭 觉 , 谈 何 尊严 ! 享乐性需求就更别提, 像 国外 普 通 人 的 常 态 化
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状态,无法实现高水平增长,进而导致经济收入水平长期停滞在中等水平的现象。
这种情况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过,如拉美、非洲、东南亚等地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一度非常迅速,但在某一阶段出现了经济增长停滞的现象,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出现。
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一、加强创新,提高经济发展动力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在国家层面,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创新成果的转化率,让创新成果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二、加强教育,提高人才素质人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留用,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经济发展服务。
三、加强贸易,拓宽经济发展空间贸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加强贸易,才能拓宽经济发展的空间。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贸易的支持,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提高国际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外投资,拓宽经济发展空间。
四、加强金融体系建设,提高资金效率金融体系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建立健全的金融体系,才能提高资金效率,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完善金融市场,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避免金融风险。
五、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政策,促进绿色发展。
同时,企业也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环境保护,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总之,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加强创新、加强教育、加强贸易、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高收入、高质量迈进!
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高收入、高质量迈进!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高收入、高质量迈进!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已经成功实现了从一个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转变。
然而,目前的挑战是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产业结构的升级。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主要依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如制造业和出口业。
但是,这种模式已经导致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资源的浪费。
为了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需要加快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变。
这意味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创新能力,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并通过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高新技术产业。
其次,要实现高收入,需要加强消费升级。
中国已经成功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
为了满足中产阶级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中国需要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提高消费品质和服务水平。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降费、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人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促进消费的增长。
此外,也需要进一步推动创新和创业,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高品质、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再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关键。
中国需要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同时,要积极推动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可以通过加强环境监管、推行清洁能源等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最后,要实现高收入、高质量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根本途径。
需要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强产权保护,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混合所有制改革。
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贸易便利化和投资自由化,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技术进入中国市场。
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方法
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方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是许多人都希望实现的目标。
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增长速度出现减缓,导致人均收入增长缓慢的状态。
此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无法得到实质性提升,很难跨越到高收入阶层。
以下是一些方法,帮助你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1. 提高教育水平教育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教育水平可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拥有更多的技能和知识,有更多的机会得到高薪工作。
另外,高等教育也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人脉,有利于职业发展和提升收入水平。
2.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和生产力提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科技创新也可以改善生产方式和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从而提高员工的薪资水平。
3. 拓宽视野拓宽视野可以让人们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变化,抓住机遇。
可以通过学习外语、了解国际市场和行业发展趋势等方式拓宽视野。
这样可以更好地把握商业机会,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力。
4. 个人发展规划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规划职业发展,从而实现收入的提高。
规划包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设定目标和计划,了解自己所处的行业和市场环境等。
5. 创业创业是提高收入的一种重要途径。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技能,创办自己的企业或参与风险投资。
创业可以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潜在收益,但同时也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6. 学习理财知识理财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务,实现财富增值。
可以学习投资、理财规划、税收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务和实现财务自由。
7. 稳定就业稳定的就业可以保证收入的稳定。
可以选择稳定的行业和企业,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绩效,争取更好的薪资待遇。
同时,也要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操守,获得更多的职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要摆脱中等收入陷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抓住机遇,不断拓展视野和发展空间。
只有在不断努力和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财务自由和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措施
从日本、韩国等国的经验看,最根本的是较为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特别是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转换。
中国必须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并且可以充分挖掘自身发展潜力的措施,才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第一,要以推动公平分配为切入点,为持续增长培育新的基础。
中国在经历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已积累了较大的生产能力,制造业更是得到“世界工厂”的称号。
因此,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日益凸显了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地位,这就对居民收入水平以及收入分配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我们不仅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而且要缩小收入差距。
对中国来说,出现的各种内外经济不平衡都与居民收入水平和分配差距相关联,而且,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还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基础。
更重要的是,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需要有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这必须由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和实现公平分配来保障。
为此,改变国民收入分配在国家、企业、居民的比例,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直至最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避免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首要选择。
第二,要以提升产业结构为突破口,构造经济增长新的动力。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是以可持续的方式保持经济高速增长,这就需要构造新的增长动力。
尽管经济增长理论告诉我们,新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或创新、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但对于中等收入国家来说,最现实最直接的动力应该是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升级。
我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所积累的生产能力已受到越来越强的约束,现已到了必须调整经济结构的时候。
如果今后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那么就有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动力。
第三,要以循序渐进的城市化为依托,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支持。
快速城市化会带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进而引起高额城市化成本,这将大大降低城市化带动经济增长的功能。
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就有其中的原因。
因此,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一定要把握好城市化推进与城市化成本提高的平衡,以逐步推进来缓解城市问题的集中爆发,不断发挥城市化助推经济增长的功能。
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在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继续快速增长,导致人均收入停滞或增长缓慢的现象。
这种现象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因此,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把握经济发展的机遇经济发展是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因此,把握经济发展的机遇,是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首要任务。
首先,需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
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关键。
因此,要加强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和支持,提高技术创新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因此,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最后,需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调节。
市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机制。
因此,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调节,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繁荣,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是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途径。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的结构和布局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因此,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是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
首先,需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培育。
新兴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是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
因此,要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培育,提高新兴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持。
其次,需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
传统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因此,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持。
最后,需要加强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于工具理性抑或价值理性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于工具理性抑或价值理性【摘要】这篇文章将讨论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在工具理性的观点中,我们需要注重效率和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在价值理性的观点中,我们应该关注人文关怀和社会公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分析中国经济当前的发展状况,我们可以看到挑战与机遇共存。
为了克服“中等收入陷阱”,我们需要寻找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路径。
结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可以更好地引领中国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增长。
未来展望中,我们期待中国能够不断创新、开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本文的总结,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性和挑战。
【关键词】中国,中等收入陷阱,工具理性,价值理性,经济发展,挑战,机遇,发展路径,结合,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正面临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时刻。
随着经济持续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并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国必须面对中等收入陷阱带来的挑战。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达到中高收入水平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结构性问题凸显、产业转型困难等现象,导致国家陷入发展困境无法突破。
中国在迈向高收入国家的道路上,必须认真面对这一挑战。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带来了繁荣与发展,但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
金融风险、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突出,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技术革新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也在不断涌现,中国需要灵活应对并积极开拓。
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挑战,中国需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并重,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更加注重实效性与人文关怀。
只有综合运用这两种理性,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推动中国经济向前发展。
1.2 问题意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过程中,中国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中国发展要跨越哪三大“陷阱”
中国发展要跨越哪三大“陷阱”首先,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无法持续快速发展,陷入中等收入水平无法突破的困境。
这种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但创新能力和高端产业的发展相对缓慢。
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需要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创新创业环境,加速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其次,中等发展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社会和制度矛盾加剧,经济增长难以为继,社会稳定性下降。
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脱节加大,分配不均问题显著,造成社会不满情绪的积聚。
要跨越中等发展陷阱,中国需要加大开放力度,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治理,提高社会公平正义,增加发展机会,减少贫富差距,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
最后,技术创新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相对滞后,难以实现经济结构向高端制造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转变。
这种情况下,本土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依赖进口技术和引进外资。
要跨越技术创新陷阱,中国需要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与本土创新企业的合作,吸引外资和外国技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技术创新竞争力。
总之,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需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等发展陷阱和技术创新陷阱。
这需要综合施策,加大创新投入,加强产业升级,推动开放,加强社会公平正义,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进入质量与效益的新阶段。
我国经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增长,居民收入也不断提高,中国从一个人均不足300美元的低收入国家进入到了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
在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有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
进入这个时期,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容易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
大部分国家则长期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而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中等收入陷阱”的表现形式:(一)经济增长不稳定(二)金融体系脆弱(三)收入差距过大(四)创新能力不足(五)对外部经济依存度强2010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4481美元,按照世界银行最新划分标准,中国已经进入了上中等收入水平,这意味着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危险区域。
中国发展正面临着新的考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凸现出来:一是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二是人口结构的变动和人口红利的消失,三是改革放缓和逆市场化的趋势有所加强,四是城乡二元分割格局有所强化,五是社会流动性的状况可能导致社会结构的刚性加剧等。
对于这些问题,前国务院我国的“中等收入陷阱”是经济、社会等多种风险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中等收入陷阱”发生的根本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需求疲软,特别是内需疲软,导致过度依赖外需。
二是能源和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
三是创新力包括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偏弱。
东亚典型国家的启示放眼当下,各国在发展过程中,既有成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也有挣扎在“中等收人陷阱”内的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正面临着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考验。
发展中如何破解中等收入陷阱
发展中如何破解中等收入陷阱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往往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这被称为“中等收入陷阱”。
许多国家在这一阶段陷入了经济增长放缓、社会矛盾加剧、产业升级困难等问题,难以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
那么,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创新是破解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
这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多个方面。
技术创新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使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政府也要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创新环境。
例如,通过设立科研基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激发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
产业升级是绕不过去的坎。
中等收入国家不能长期依赖低端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要向高端制造业、服务业和创新型产业转型。
这需要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和质量管理。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引导资金和资源向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倾斜,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以适应产业升级的需求。
教育是推动发展和破解陷阱的重要基石。
高质量的教育能够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提高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
国家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不仅要普及基础教育,还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产业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
包括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的基础设施,能够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良好的基础设施还能吸引外资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基础设施规划,加大投资力度,并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效率。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社会公平和包容性增长。
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贫困,让更多的人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通过税收调节、社会保障等手段,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同时,要鼓励创业和就业,为民众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中国如何迈过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如何迈过中等收入陷阱摘要: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持续纵深发展,中国经济建设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经济发展显现出30多年持续性的良好增长势头。
并且在201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4000美元大关,闯过从“下中等收入组”通向“上中等收入组”的门槛,真正迈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我国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虽然推动了政治、经济、社会建设和文化的持续发展,但是,在市场化、全球化与城镇化不断加剧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还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以及不可持续性的新问题。
那么,如何规避“中等收入陷阱”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长方式挑战及对策“中等收入陷阱”是指经济发展快速的经济体进入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至6000美元的中等收入阶段,生产力和收入增长却陷入停滞局面。
这一时期中等收入国家都将面临两大难题,就好比像被核桃夹子夹着,一方面有来自低工资国家竞争者的压力,另一方面又有来着知识经济主导的发达国家创新者带来的压力。
然而,有趣的是,中等收入陷阱似乎只是后发展国家的事情,与先发展国家没什么关系,深究其中可知——发达国家的发展绝大程度上是一个渐进的、自然的、乘势而上的市场过程,而后发展国家为了赶超,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造成诸多经济扭曲,为进一步的发展带来了障碍。
目前的中国恰好处在了这种尴尬境地:在新兴经济体中,中国在2010年就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均GDP超过了4000美元。
但是在居民收入和其他社会指标上,群体与群体、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距都在明显加大。
20世纪80年代早期,中国基尼指数仅为0.30,同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的平均值相当。
在2010年,基尼指数高达0.47,远远超过了公认的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的警戒线。
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才降至0.462。
因此,我国抵御经济停滞存在着能力不足的问题,以及迫切需要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
在探讨中国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对策前,先分析一下目前存在的挑战。
(完整版)中国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2012年10月27日,亚洲开发银行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在第31次CMRC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发布了双方合作的报告《超越低成本优势的增长:中国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本文介绍了该报告的主要观点,并就中国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中等收入陷阱至今没有一个严格定义,通常指一国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一般把它与拉美和某些东南亚国家联系在一起。
中等收入陷阱有许多典型的例子。
拉美国家如巴西、墨西哥等,东南亚国家如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
这些国家六十年代的时候已经是中等收入国家,现在还是中等收入国家。
而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则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反例。
虽然各个国家陷入陷阱的原因不同,一个共同特征是当劳动力由过剩变为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时,产业不能实现升级,导致一国既无法与低收入国家以低成本优势竞争,又不能和高收入国家在高价值产品上竞争。
而跨越陷阱国家的一个共同点恰恰是它们能够通过创新促使产业升级,从而加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一国如何通过不断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对此有共识也有争议。
共识主要有两点:一是产业升级需要大量勇于创新的企业,因为企业是创新主体。
二是政府应提供一个鼓励创新的环境,其中包括政治与经济的稳定、良好的基础设施与人力资本、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健全的金融体系、社会的包容、健全的法制、产权保护以及廉洁高效的政府。
争议主要集中在如何实施产业政策。
每个国家国情各异,政策的着力点也应不同。
二、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中国三十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可归结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改革开放。
二是生产要素价格低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和能源。
三是政府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解决了发展中国家经常碰到的市场“失灵”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协调不完善等。
其他成功因素还包括国民的高储蓄率、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人口红利以及稳定的社会环境。
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已经成功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转变,但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高收入国家的目标。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无法进一步提高人均收入的情况。
本文将从市场开放、创新驱动、人力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探讨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首先,市场的开放是中国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在经济改革开放中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目前仍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一方面,中国需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降低贸易壁垒,吸引外资和技术进入,提高产业竞争力。
另一方面,中国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法治环境,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只有市场更加开放,中国才能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源,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其次,创新驱动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所在。
中国已经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
为了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目标,中国需要大力研发自主创新的先进技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中国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激发创新的活力,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第三,人力资源的优化与提升也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条件之一。
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但现在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需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提高整体劳动力的素质。
同时,中国还需要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大对高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的支持,提高劳动力的价值创造能力。
最后,环境保护也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和资源短缺问题。
为了保持可持续发展,中国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的转型。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为中国的长期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要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在市场开放、创新驱动、人力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全面的改革和调整。
中国如何面对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如何面对中等收入陷阱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均GDP的不断提高,国内以及国外对于我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国会不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要如何面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本文将讨论这些问题。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挑战经济体制改革正文:一、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2006年世界银行在其《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一个概念。
从历史经验看,许多经济体可以较快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但很少有经济体能顺利超越中等收入而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 在3000美元—10000美元的时期,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的机遇期,又是矛盾高发期,一旦经济增长停滞不前,就可能掉入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因此,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徘徊的一种状态。
那么导致“中等收入陷阱”有那些原因呢,又有哪些表现呢?一般来说,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以及会出现的一些现象有以下一些:1、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导致增长的困境,贫富差距过大。
在从低收入向中等收入发展的过程当中,特别是有以先富带动后富的做法的时候,必然会产生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但是当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就会产生缩小收入差距的强烈要求。
但在缺乏有效的扭转收入差距的制度安排和实现机制的情况下,一些国家,比如智利、巴西、阿根廷和秘鲁等拉美国家就采取“福利赶超”这类的模式,结果不仅对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而且最终没能改变收入差距扩大的局面,因此经济增长就停滞不前了。
2、城市化进程过快导致城市问题凸显。
在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发展的过程当中会出现快速城市化的倾向,如果相应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就业机会不能跟进,就会出现大规模的贫民窟,城市里面拥挤了大量的人群而无法提供工作以及生活的条件,这些就影响城市的发展,并限制了城市应有的功能的发挥,使经济增长失去了城市这一个重要的动力。
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平读后感
《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读后感《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一本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重要著作。
作者通过深入分析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中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和建议。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中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这使得中国的制造业竞争力受到威胁。
其次,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中国还面临着金融风险、社会矛盾等问题,这些问题也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
我也看到了中国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例如,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加强市场监管、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中国政府也注重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总的来说,《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著作。
它不仅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读者了解中国国情、认识中国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中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其次,中国还需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保障,促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此外,中国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全球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也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机遇。
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人口优势,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
同时,中国政府也在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不断推出新政策和新举措,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著作。
它不仅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我们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导刊112011 / 04碰 撞“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被突破,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自身机制及体制矛盾难以克服,不能成功过渡使发展陷于停滞,社会出现政治动荡和不稳定,无法转为高收入国家。
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出席停滞或回落,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中等收入陷阱”的表现特征与表现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基本特征有:贫富分化严重、经济停滞或增长回落、过度城市化、增长转型困局、社会冲突加剧、腐败问题突出、民主乱象、金融体系脆弱等。
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收入差距过大;人力资本积累缓慢,增长模式转型不成功;金融体系脆弱;劳动力转移困难;民主进程缓慢与腐败。
首先是,收入差距拉大。
收入差距的扩大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由于私人消费不足而导致严重的需求不足,经济增长将完全失去动力。
这一因素在拉美国家尤为普遍(如智利、巴西、阿根廷和秘鲁等)。
其次,人力资本积累缓慢,增长模式转型不成功。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指出,当物资资本增长到一定程度之后,由于资本的边际【关键词】 中国,中等收入陷阱,逾越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文 |刘 波产量递减效应,经济增长必然放缓。
这时技术进步(或者说人力资本的积累)就成为维持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如果能够在政策层面实现技术进步,便可继续维持高经济增长率。
相反,如果经济政策不能保证这一点,就会陷入增长停滞。
这一现象在东亚国家表现得较为突出。
第三,金融体系脆弱。
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一个非常恰当的案例。
自1997年以来,东南亚各国已建立起大量的外汇储备作为防范危机的缓冲器,与此同时也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即造成经济过热和资产价格泡沫。
上世纪的日本社会曾经因为这个原因经历了“十年衰退”。
第四,劳动力转移困难。
有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特殊的政治需要,实行一定的限制劳动力转移的政策,这些政策在经济上是没有效率的。
我国的户籍制度就是这一方面的典型,类似的制度会严重阻碍城市化的进程,拖累经济发展。
第五,民主进程缓慢与腐败。
采取渐进式改革由计划经济过渡为市场经济的国家,政治体制改革一般都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行政管理的落后、腐败滋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
原本计划经济为主的国家往往还会制造出许多行政垄断,一些本该竞争的行业由于行政垄断失去活力,进而拖累整个国民经济,这一因素在我国已经逐步显露出来。
我国可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诱因目前,我国人均GDP 接近40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区域,我国发展正面临着新的考验。
长期以来 “加快增长”的目标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 “过度工业化、过度重工业化、过度出口依赖、过度粗放增长、过度投资驱动”的模式,造成了官员腐败、收入分配不公、城市二元社会(市民和农民工)、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许多问题,为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出了严峻挑战。
“中等收入陷阱”的发生可能为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所致。
首先,经济方面的原因。
经济增长过程中发展的比较优势在不断减少,土地、资源、能源、劳动等要素的成本增长,投入边际报酬逐年降低,如沿海地带劳动力成本提升,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利润空间受压缩,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变弱。
另外,我国出现所谓“超常城市化”现象,城镇化加速时期带来了交思想库经济导刊122011 / 04通拥挤、污染加剧、公共服务欠缺、大量的犯罪、形成各类贫民窟等多方问题。
其次,社会方面的原因。
经济增长的 “双刃剑”具有创造性,又有加剧不平衡及摧毁性的作用。
实证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伴随着劳资之间、政府与社会、人与自然、贫富之间得矛盾增多,若处理不好,就会出现“经济增长的负效应”,即对经济增长形成巨大阻碍。
第三,政治方面的原因。
改革者由最初的推动者成为既得利益群体,从一种改革模式中获益,可能会退化为下一步改革的阻碍者,使得改革总在财富的存量部分做文章,成为调整既得利益的过程。
因此,社会面临着一个“改革悖论”,改革可能会停滞不前,越改越难。
第四.国际方面的原因。
我国刚开始改革开放时,西方国家普遍提出 “中国即将崩溃”的悲观论调,并对改革抱怀疑态度。
当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后,在世界政治及经济格局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时,他们又提出了“中国威胁论”的论调。
现在,西方国家在进出口贸易上对我国产品进行各种限制,对我国人权、民主和民族问题进行丑化攻击,必须看到国际环境特别是世界舆论环境,并未随着中国的强大、崛起而改善,某些方面还有恶化的趋势。
上述4种因素并非孤立存在,它们相互作用、关联及影响,形成了特有的“政治民主化陷阱”、“收入差距陷阱”等。
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拉大。
我国收入差距则早已进入了警戒区,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一直保持在3.3以上,并未有缩小的迹象。
2008年,全国10%最高收入组家庭的实际收入是10%最低组的55倍,而城镇收入最高和收入最低的家庭相比,差距由2005年的9倍扩大到31倍。
同时,劳动报酬严重偏低。
据统计,1990年中国劳动者报酬占GDP 的比重为53.4%。
2001年该比例降至51.4%;2007年则只有39.74%。
七年间,中国劳动报酬占比下降了11.66%。
我国还存在大量的“灰色收入” 。
研究发现,近年来中国"灰色收入"规模急剧扩大,增速也很快,2008年中国"灰色收入"粗略估计为5.4万亿元。
与2005年相比,3年内增长了近1倍,远高于GDP 增速。
我国的基尼系数已接近临界点,如果再计入“灰色收入” ,我国的收入差距恐怕早已陷入了警戒区。
我国距离"中等收入陷阱"并不远,收入悬殊危及社会和谐,并非危言耸听。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现实选择加快四个转变,推进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 一是要优化需求结构。
摆脱过度依赖于外需的增长循环。
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把经济发展植根于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形成消费与投资、出口的“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
以均衡化为目标优化多元产业结构。
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逐步实现农业由弱变强;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工业由大变强;加速发展服务业,实现服务业由慢变快,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均衡带动转变。
三是优化要素投入结构。
加速人力资本形成,提高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化改革对经济增长的溢出作用,推动我国经济由强调分工的粗放型的斯密增长,向强调创新的熊彼特式的内涵增长转变,进而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利益格局中的地位,推进国际经济格局由失衡向均衡、再平衡方向发展。
四是积极调整能源结构。
目前我国还未达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但从当前形势看高耗能产业的发展速度惊人。
如果不采取特殊和强有力的措施,我们的环境状况还会进一步恶化。
不论从外部压力还是内部需求来看,我国要改变“库兹涅兹增长”方式,必须把提高能源效率,大力发展新兴能源和清洁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突破口。
其次,要以推动公平分配为切入点,为持续增长培育新的基础。
按照富民优先发展的基本思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调整政府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支出占政府支出的比重。
深化资源价格改革,完善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及收入分配调节制度,即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收益分配制度。
加强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机制,视初次分配与二次分配为有机整体,最终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
我国再分配机制“逆向调节”问题较为突出,要从再分配环节即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总体水平及合理结构入手,还要扩展到初次分配环节,即“工资、保险、福利”三位一体的薪酬体系和税制的改革;协调政府、企业及个人分配利益,增加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协调好劳动要素所得及资本要素所得间的比例;提高对居民的再分配力度,提高并扩大国有企业分红的比例及范围,彻底解决国有企业经营性资本收益向居民的转移机制缺失问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协调城乡收入分配二元格局,通过土地流转进行入股、抵押、融资,让农民获得资本赋权要素;放宽准入门槛,实行垄断行业改革,推行竞争机制,以税收调节及控制价格垄断企业利润率;提高居民的长期收入预期,完善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保障机制;降低税负,提高个税起征点,进行结构性减税,以减保增、以减促加。
第三,要以循序渐进的城市化为依托,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支持。
快速城市化会带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进而引起高额的城市化成本,这将大大降低城市化带动经济增长的功能。
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就有这样的原因。
因此,未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一定要把握好城市化推进与城市化成本提高的平衡,以逐步缓解城市问题的集中爆发,不断发挥城市化助推经济增长的功能。
第四.要以扩大和完善国内市场为保障,降低受外部经济波动的冲击。
进入中等收入的国家易受外部经济的冲击,造成经济徘徊。
但我国幅员广阔且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会成为抵御外部经济冲击的有效保障。
因此,我国在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同时,还需要把注意力引向挖掘国内市场上来。
(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