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七下《地球上的水》教案
浙江省慈溪市七年级科学下册1.1地球上的水(第2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
地球上的水课题第1节地球上的水(第二课时)施教时间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重要性2. 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重点水资源的分布、我国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难点水资源分布的特点;联系实际,树立节水观念教学准备图片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讨论法学教合作: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反馈一、水资源的分布1.水资源和水循环的关系(1)可利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的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即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
与该地区的水循环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2)这个地区的水循环十分活跃,水资源就比较丰富。
反之,则相反。
2.全球水资源的分布特点(1)时空分布不均匀:赤道附近,沿海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而热带沙漠地区、中纬内陆地区的水资源比较贫乏.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水资源最丰富的是南美的巴西,其次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和中国.(2)人均拥有量差异大:我国人均水资源是世界水平的1/4,是世界上缺水国家之一。
(3)各大洲的水资源情况填表第5页.根据各大洲的年径流总量和人均年径流量的排序变化情况,谈谈看法.3.我国的水资源提问:根据已学已知的知识,谈谈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我国土地面积辽阔,人口众多,加上各地的气候、人口分布差异很大等特征,因此我国的水资源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我国江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约27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
但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拥有的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所以是世界上贫水国之一。
(2)从空间分布看:具有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3)从时间分配看: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尤其是北方更加明显。
讨论:我们家乡的水资源丰富吗?为什么?讨论: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缺水的问题?归纳:解决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缺水问题的措施:(1)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节约用水、避免浪费和污染.(2)通过改变水循环路径,进行跨流域调水.我国正在组织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的缺水状况。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科学:1.1《地球上的水》教案-
地球上的水(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水的三态
2. 知道大自然中水存在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中以及生物体内
3、知道大自然中目前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是非常少的
(二)技能目标
1、学会用图表来表示水的各种分类的比例
2、探究海水淡化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探索自然的奥秘,热爱科学的情操。
2、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
念。
二、教学分析
重点:水的分类及水的重要性
难点:大气中存在水的举例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下科学的第一节内容,学生对水有认识但深度不够。
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加强学生对水的认识以及关注水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情感教育。
四、教学过程。
最新科学:1.1《地球上的水》教案(华师大七下)
第一节地球上的水教学要求:1.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常识,使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
2.使学生初步了解水的污染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加强环保意识。
3.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4.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教学重点:1.水的存在与作用。
2.节水与防止水污染。
教学难点:水的含水量比例、水的重要性教学过程: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70%以上的地球表面,地球可以说是个“大水球”。
地球上的水哺育了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水是一种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引入: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上有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江河、皑皑的冰峰、飘落的雨雪……水变幻着各种形态,存在于地球各处。
提问1: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可以在哪里获得水?学生回答包括:除了大陆的表述,还要在海岛上、沙漠中、森林里等人们怎样去获得水?如果一个人在遭到干渴甚至威胁到生命的时候,他会如何去获得水?提问2:上述同学们所列举的各种水,我们该如何分类呢?学生讨论总结:水的分类——不同的物质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分类1. 按物理性质可分为:固体水(冰雪)、气态水(水汽)和液态水2. 按化学性质可分为:咸水和淡水3. 按对生命的作用分为:生物体内的水和生物体外的水4. 按存在空间可分为: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细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一、海洋水回忆:我们在第一册学习“地球”时已经了解到从地球上面看,地球的表面有71%是海洋,只有29%才是陆地。
那么,能不能用这个数据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水最多呢?答:不能。
因为,面积和体积(质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表示地球上的还说数量呢?因此,经过科学家的计算: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
这不仅是因为海洋有辽阔的面积,而且有相当的深度,全球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600多米。
海洋还是生命的源泉。
但是,海水是咸的,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
地球上的水教案(通用5篇)
地球上的水教案(通用5篇)地球上的水教案 1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
2、知道什么是“水污染”,了解污染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造成的灾害。
3、学生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并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4、能够从适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5、能够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淡水资源的缺乏和水污染现象。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形象的比喻以及学生的动手行动来深刻理解体会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
四、教学准备1、相关课件2、学生活动材料:杯子、小勺、滴管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出所提出的问题教师提问:1、老师很爱旅游,课前老师和几位同学也聊了聊,发现他们也很爱旅游,而且去过很多地方。
省内的、省外的,国内的、国外的。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我们都没有去过的地方,哪里呢?地球外,你们去过吗?2、但是我们国家的宇航员杨利伟却去过,这是他在“神舟五号”上为地球拍摄的照片,从太空看地球,你们发现了什么?(播放课件)教师小结:你们对地球上的水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个话题“地球上的水”。
(二)认识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教师提问:1、既然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水,那它们都在哪里呢?学生回答:海洋、河、湖泊、小溪、冰川、高山积雪……(教师帮着整理、并板书)2、空气中有水吗?对,水蒸气是水的气态形式。
3、那谁来总结一下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哪里呢?那我们来认识一下这几种不同地方的水。
(播放课件)4、可见地球上的水分布确实很广,它分布在祖国及世界的各个地方。
根据这个特征,你们能给地球起个更加形象美丽的名字吗?(水的星球)教师讲述:1、这个名字非常美!还有吗?(水球)2、好,这个名字非常形象!我们生活的地球不愧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水球。
(三)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
教师提问:1、既然地球是个大水球,那么地球上所有的水都能被人利用,为人们服务吗?哪些水我们不能用呢?为什么?(海洋中的水不能用,因为那里的水是咸水。
《地球上的水》学案[工作范文]
《地球上的水》学案教学目的:科学探究目标:1、查阅资料,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分布。
2、能用图表形式表示地球上咸、淡水分配比例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和与水有关的自然景观。
2、意识到水对于生命的意义,认识到水的无比珍贵。
将“珍惜每一滴水”化为学生每天的实际行动,养成节约用水、一水多用的好习惯。
科学知识目标:1、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分布。
知道生命离不开水。
3、了解自然界淡水资源的缺乏。
教学重点:意识到水对于生命的意义,认识到水的无比珍贵教学难点:知道生命离不开水教学准备:cAI、榨汁设备、蔬菜、水果、彩笔等教学过程:课时【十一周二】教学导入提问:我们周围哪里有水?冰和雪是不是水?水还有哪些状态?地球上还有哪些地方有水?教学新一、多媒体播放。
地球上的水的形态和分布有关的图片和资料二、感受生命体内也存在水。
榨水果或蔬菜汁活动。
三、生命离不开水。
学生举出人类和动植物都离不开水的事例。
假如没有水,我们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将自己的观点写或画在纸上。
对比认识:生命离不开水。
我们要节约用水。
四、珍惜每一滴水要求学生用彩色笔将咸水、淡水、可利用的淡水分别占有的份数在教材上的方格坐标图上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现象?关于节约用水我们应该怎样做?你有哪些建议?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拓展延伸课后可将自己好的建议写成书面报告,寄给水资源管理局。
板书设计:5地球上的水一.地球上水的分布二.生命体内也有水,生命离不开水三.珍惜每一滴水教学后记:知道地球上水资源的缺少,进行了节约教育。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上的水》教案A
《地球上的水》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水存在的形式。
2、知道水与生物体的关系。
3、了解水循环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列举出身边周围水存在的方式。
2、根据生活经验,大致总结出水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按正确的方法设计与水相关的实验(如海水淡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举例说明水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
2、能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的好处。
二、教学重点通过课本,学生知道地球上的水存在形式和水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举例说明水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水,你能说出我们身边的水在哪里吗?新课讲解:一、找水1、活动从问题开始,提出“哪里有水?”的问题导人本活动。
学生可通过生活中所见到的水来回答。
除此之外,还应指导学生想出更多的说出水存在的其他方式。
2、活动后,应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水一直在我们身边,水存在的形式多样化,水是很常见的。
二、水的存在方式1、水的常见存在方式是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2、海洋水。
知道海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海水是咸的,海水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实现海水淡化。
3、陆地水。
知道陆地水在地球上的分布,陆地水有咸水和淡水之分,地球上淡水极其有限,只有淡水才能被人类饮用,所以淡水非常宝贵。
4、大气水。
大气水数量不多,一些复杂的天气现象常常和大气水有一定的关系。
三、水与生物体以及水循环1、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以通过举例或实验证明。
通过烘烤种子(如小麦、大豆)实验,计算得出种子的含水量,通过实验数据可得出一定的结论。
2、水与人体健康。
能够举出证据证明人体中含有大量的水。
3、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和作用。
华东师大2011课标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 水 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_4
《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上水的存在和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2)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情况(3)掌握水体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水资源的了解,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2)初步懂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形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二、学情分析与教法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大山,对水污染缺少感性认识,对水资源缺乏有一定认识,当看见被污染的河水时,有学生会说:“这么大的江河湖海还怕这点污水?况且还有自来水厂在,不必太在意了。
”另外,我学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学校,接触的外界信息很少,偶尔看到一点大海沙滩的画面,不是觉得很美,就是觉得那太遥远了。
因此非常有必要通过一些方式,使之从科学的角度逐渐认识到水缺乏和水污染的严重性, 从而在思想和行动上更加重视对水资源的关注。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学习法、小组学习法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用辨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更加充实和活跃,达到预期效果。
四、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程导入 5分钟教师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设备播放“节水公益广告”配南漳本地风景图片。
学生欣赏着视频,看着壮观的水画面对本课题产生无限的遐想。
师:大自然的水景是多么壮观、多么变化莫测。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水资源。
教师可引出课题──爱护水资源。
活动2:【活动】自主学习 8分钟学生阅读教材,并完成下列测试内容:1、地球的表面积约有多少被水覆盖着?( )A、51%B、61%C、71%D、81%2、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是什么?( )A、江湖B、海洋C、冰川D、溪流3、淡水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多少?( )A、2.23%B、2.33%C、2.43%D、2.53%4、世界人均水量最多的国家是( )A、印尼B、巴西C、美国D、中国5、中国人均水量约占世界均值的多少?( )A、1/2B、1/3C、1/4D、1/56、我国人均水量最多的省是( )A、内蒙古B、海南C、西藏D、青海7、我国人均水量最少的省是( )A、湖北B、内蒙古C、河北D、天津8、世界上有多少人口处于缺水状态( )A、1亿B、3亿C、5亿D、7亿9、南水北调工程将使我国北方44座大中型城市摆脱缺水困难,请问是将哪里的水调往北方?( )A、珠江B、长江C、黄河D、金沙江通过这些题目,同学们知道了水的分布现状,也证实了自己的自学能力。
《地球上的水》教案与反思
《地球上的水》教案与反思《《地球上的水》教案与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目标确定论据1.课标陈述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有限。
知道大部分的水污染是人类造成的。
知道污染的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有害。
能做过滤水和咸水变淡水的实验。
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2.教材分析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知道我国的淡水资源的匮乏,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
本科围绕“一大一小”开展,“一大”指的是水的存在范围大,即地球上的3/4的地方被水所覆盖,显得水的多。
“一小”,指的是可供人类饮用的淡水存量的小。
因而要号召学生节约用水,减少污染。
3.学情分析学生对水资源缺乏的认识可能并不太深,对节水意识还不够。
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有限。
2.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3.知道污染的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有害。
4.能做过滤水和咸水变淡水的实验。
5.知道大部分的水污染是人类造成的。
评价任务教学重点:淡水资源的缺乏和水污染现象。
教学难点:分析数据,理解地球上缺乏水资源。
教学准备:滴管、滤纸、烧杯、石块、咸水、保鲜膜、泥水等教学过程课前互动:同学们喜欢玩球吗?咱们来猜个有关球的谜语:说它象球不是球,肚子里面啥都有。
人物、动物和植物,全都生活在里头。
高山、森林处处见,江河、湖水向海流。
天天围着太阳转。
猜猜它是什么球?——地球一、导入1.谈话:曾有宇航员从太空中观察地球,发现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你们知道这么多的蓝色代表的是地球上的什么吗?——海洋那把蓝色的海洋面积和彩色的陆地面积相比,哪个面积大?——海洋所以,地球还被人们称为大“水球”。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上的水。
(板书:地球上的水)二、新课1.谈话:地球上这么多的水主要分布于哪些地方呢?把你们所知道的说出来(学生答)看来,同学们的了解还不全面。
咱们边看大屏幕边听老师介绍:(课件出示图片):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于海洋、河流、湖泊、冰川以及地下暗河中。
地球上的水初中教案
地球上的水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和重要性。
2. 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地球上水的分布和重要性。
2.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难点:1. 地球上水的分布和重要性。
2.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教材或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有什么资源是生命不可或缺的?2. 学生回答后,总结: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所有生命都离不开水。
二、地球上水的分布(10分钟)1.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分布情况,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地下水、冰川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海洋占地球表面的大部分?3. 学生回答后,总结:海洋占地球表面的大部分,是因为地球是一个“水球”。
三、水的重要性(10分钟)1. 让学生了解水对生命的重要性,包括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2. 引导学生思考:水对人类的生活有哪些作用?3. 学生回答后,总结:水对人类的生活至关重要,包括饮用、洗涤、灌溉、工业用途等。
四、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0分钟)1. 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包括农业、工业、城市供水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3. 学生回答后,总结:合理利用水资源,需要科学规划、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等。
五、保护水资源(10分钟)1. 让学生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包括防治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3. 学生回答后,总结:保护水资源,需要每个人都积极参与,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和重要性,以及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 强调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珍惜水资源,保护地球家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地球上水的分布和重要性,以及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华东师大2011课标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 水 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_1
1.1地球上的水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大自然中水存在于海洋,陆地、大气中以及生物体内,目前可悲人类利用的淡水非常少知道生物体内含有水,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会做图标,会用酒精灯和天平,并能正确观察与读书。
(2)科学过程,方法目标学会用图表来表示水的各种分类的比例(3)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认真进行探究海水淡化方法的探究活动,认真作图来表示水的各种分类的比例,养成认真观察,正确测量,如实记录,积极思考,仔细实验的科学态度;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树立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4)STSE目标了解水资源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情分析知识技能方面初一的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上存在不同形式的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有一个统整的了解,知道海洋水,陆地水以及大气水的特征。
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以及人对水的需要比对食物的需要更重要。
图表法应该在他们以前的学习中没有接触过,但是这个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还是相对比较简单的,知道酒精灯不能用打火机或者其余的酒精灯引燃,必须使用火柴把它引燃,天平的使用在第一册第一章中就有涉及,这里使用起来就方便很多。
情感态度方面在他们的生活中应该听说过节约用水这样的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可利用的淡水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通过数字,他们知道目前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很少,应该做到节约用水。
重点难点重点:水的分类及水的重要性知道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难点:大气中存在水的举例天平的正确操作与使用教学过程【导入】教学任务(一):了解水体在地球上的形态和分布【环节1】提出问题教师:【播放ppt】【提问】地球看起来为什么是个蔚蓝色的球体学生:【回答】地球表面有大量水【环节2】认识水的存在及分布教师【提问】1、结合你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水在哪里存在2、你能推测地球上大部分的水主要在哪里存在吗?学生【回答】【环节3】了解固态,液态和气态的水的状态教师【播放PPT】【环节4】了解大气水,海洋水,陆地水分布于什么地方学生【回答问题】大气中的是大气水,海洋中的是海洋水,湖泊中的是陆地水【导入】教学任务(二):了解海洋水【环节1】传授知识教师【播放PPT】海洋水地球表面的71%覆盖着广阔的海洋,海水占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 【环节2】回忆生活中的片段,了解海水不能直接饮用教师【提问】我们班应该有不少人去过海边玩耍吧,那么有没有喝过海水呢,海水是什么味道? 这样的海水可以直接食用吗?学生【回答】海水是咸的,苦的,不能直接食用【环节3】总结提升,认识海水为什么不能饮用教师【播放PPT】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
1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对讲解的知识点进行思考。
-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讨论和实验中积极发言,亲身体验水的三态变化。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理解的问题提出疑问,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点。
-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 自主学习法:指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 反思总结法: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促进个人成长。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对水循环和水资源保护的知识点。
-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教学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拓展
1. 拓展资源:
- 图书资源:《水资源与环境保护》、《地球上的水:自然循环与人类活动》等科普图书,为学生提供了更深入的水科学知识,包括水循环的详细过程、水资源分布与利用、水环境保护策略等。
- 提供拓展资源:向学生推荐关于水资源保护的书籍和网站,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出具体反馈,帮助学生改进。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 拓展学习:利用拓展资源,深化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理解水循环过程中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图示;
- 认识到水资源分布不均和水资源危机的实际影响;
- 掌握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 在实验和探究活动中,面对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时,可能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
针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教师应在教学中提供具体案例、实际操作和引导式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科学七年级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水1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水》教案1)
第一节地球上的水体教学案课标要求
内容标准活动建议
知道水体的分类和比例
知道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通过读图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的分布
关注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
关注水体污染和防治
说出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观察周围环境的水
调查生产生活中水的利用状况调查某个工厂废水的排放状况
内容具体内容
地球上的水体1、知道水体的分类和比例
知道水体的分类和人类当前能利用的水体
2、了解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能够描述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人类活动对于主要环节的影响
3、能读图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①知道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②关注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及我国对此
所采取的一些可行性措施
③列举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如:南水北。
地球上的水(第2课时)(教案)教案
利:
水的总量保持不变,它使水成为可再生的资源。
产生很多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也带来了充沛的水力资源。
改变地表形态。
弊:
造成降水在时间、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从而形成洪涝或干旱。
水土保持
森林和草原会在降水过程中保护土壤不受严重的冲刷,而且会有利于土壤对水分的吸收,因此要制止滥伐森林和过度放牧,以利于水土保持。
不同植物的含水量有很大的不同
不信,你看:水生植物的含水量可达90%以上;干旱环境中生长的苔类植物中水分只占6%左右。
同一株植物中的不同部分的含水量差异也很大
根尖、嫩梢、幼苗的含水量可达60%~90%,树干为40%~50%,风干的种子为10%~40%。
常见农作物的种子含水量:稻谷13.5%、小麦15%、玉米15%、高粱10.9%、黍子9.3%、大豆10.2%、蚕豆11.5%、豌豆11.8%、花生8%、向日葵籽5.6%、油菜籽8.3%、芝麻5.4%。
华师大科学七年级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上的水
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 地球上的水(第2课时)
单元
第1章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下
学习
目标
1.知道水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能举例说明植物中、人体中都含有水。
3.能解释什么是水循环。
4.知道水循环的利与弊有哪些。
5.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植被,为水土保持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重点
3.倒出水稻籽粒,再用天平称出质量,记录在书中的表格中,并计算出水稻籽粒的含水量。
结论:
从这个活动你得出了什么结论?(种子中含有水分)
(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
我们能从哪些生活实际中体验到植物体中含有水?
(1)吃西瓜、梨等水果时,有很多汁
科学地球上的水教案
科学地球上的水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地球上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水的循环过程,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情况,认识水的循环过程,理解水资源对生命的重要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水资源的态度,树立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水资源对生命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理解水的循环过程中的关键概念和关系,认识全球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张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水域分布情况,激发学生对水的关注。
2. 概念讲解:讲解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流入海洋的过程。
解释水循环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观察水的蒸发、凝结和降水过程,通过实践感受水的循环过程。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水资源问题进行研究,例如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要求学生调查问题的原因和影响,提出解决方案并展示给全班。
5. 讨论总结: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情况、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节约使用水资源,并进行小结和反思。
五、教学评价方式1. 观察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2. 问答评价:提问学生关于水循环过程和水资源问题的相关问题,评价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生活应用:通过与家长的沟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例如适量用水、养成关掉水龙头的习惯等。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当地的水资源利用情况,了解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现状。
地球上的水教案
地球上的水教案地球上的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上水的来源和分布。
2. 了解水的重要性和作用。
3. 能够描述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
4. 培养学生对水的珍惜意识和节水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学习水的来源和分布以及水的循环过程。
2. 难点:理解水的循环过程和培养节水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图片。
2. 地球仪或世界地图。
3. 实验用的水和容器。
4. 小册子或手册。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 (5分钟)1. 引入地球上的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提问:“地球上的水资源有多重要?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用水的场景?”Step 2: 学习水的来源和分布 (15分钟)1. 展示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指导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的分布情况。
2. 学生查看地球仪或地图,回答问题:“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分布在哪个地方?世界上最大的水域是哪里?”3. 讲解地球上水的来源:雨水、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Step 3: 描述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 (20分钟)1. 使用课件和图片,讲解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
依次介绍蒸发、凝结、降水、流入河流湖泊和海洋的过程。
2. 引导学生描述水的循环过程,培养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的能力。
Step 4: 进行简单的水循环实验 (20分钟)1.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容器装有水,让学生描述容器内水的状态。
2. 将容器放在阳光下让学生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引导学生描述水的蒸发过程。
3. 将一个玻璃板放在容器口上,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水滴在玻璃板上聚集的现象,引导学生描述水的凝结过程。
4. 解释实验结果,让学生理解水的蒸发和凝结是水循环中的重要环节。
Step 5: 总结水循环过程和引发讨论 (15分钟)1. 总结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和水的重要性。
2. 提问:如果没有水循环,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3.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节约和合理使用水资源,培养他们的节水意识。
五、课堂作业 (10分钟)1. 随堂讨论:请你描述一下身边事物的水循环过程。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1章 1.1 地球上的水 教案
第1节《地球上的水》教案教学要求:2.使学生初步了解水的污染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加强环保意识。
2.根据电解水实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氢气。
教学难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和化学式教学过程:引入: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上有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江河、皑皑的冰峰、飘落的雨雪……水变幻着各种形态,存在于地球各处。
提问1: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可以在哪里获得水?学生回答包括:除了大陆的表述,还要在海岛上、沙漠中、森林里等人们怎样去获得水?如果一个人在遭到干渴甚至威胁到生命的时候,他会如何去获得水?提问2:上述同学们所列举的各种水,我们该如何分类呢?学生讨论总结:水的分类——不同的物质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分类2. 按化学性质可分为:咸水和淡水3. 按对生命的作用分为:生物体内的水和生物体外的水一、海洋水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从海水中获得我们所需要的淡水呢?布置学生活动:看P3 资源丰富的海洋及模拟海水淡化二、陆地水那么,是不是这些都能被人所利用?数量多吗?看图1.1.3 地球上淡水的比例三、大气水那么,大气中是否有水?P5活动:解释再举一些现象说明大气中存在着水?答:云、雾、霜、露、烧开水时水汽消失在空气中、晾衣服、夏天冷杯子外的水珠、冬天教室玻璃内部的水珠、干燥剂、潮湿季节的地面和墙壁上的水珠等如何设计实验来证实大气中存在水汽?四、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演示:种子里含有水分吗?过程:结论:种子里含有水分。
人体中有没有水?怎么证明?排尿、出汗等在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中,水在不断被消耗,因此,需要不断补充水。
活动:P8 作业: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师大版科学七下《地球上的水》教案
教学要求:
1.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常识,使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
2.使学生初步了解水的污染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加强环保意识。
3.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4.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教学重点:1.节水与防止水污染。
2.根据电解水实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氢气
教学难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和化学式
教学过程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70%以上的地球表面,地球可以说是个“大水球”。
地球上的水哺育了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水是一种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引入: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上有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江河、皑皑的冰峰、飘落的雨雪……水变幻着各种形态,存在于地球各处。
提问1: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可以在哪里获得水?
学生回答
包括:除了大陆的表述,还要在海岛上、沙漠中、森林里等人们怎样去获得水?如果一个人在遭到干渴甚至威胁到生命的时候,他会如何去获得水?
提问2:上述同学们所列举的各种水,我们该如何分类呢?
学生讨论
总结:水的分类——不同的物质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分类
1. 按物理性质可分为:固体水(冰雪)、气态水(水汽)和液态水
2. 按化学性质可分为:咸水和淡水
3. 按对生命的作用分为:生物体内的水和生物体外的水
4. 按存在空间可分为: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细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一、海洋水
回忆:我们在第一册学习“地球”时已经了解到从地球上面看,地球的表面有71%是海洋,只有29%才是陆地。
那么,能不能用这个数据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水最多呢?
答:不能。
因为,面积和体积(质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表示地球上的还说数量呢?
因此,经过科学家的计算: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
这不仅是因为海洋有辽阔的面积,而且有相当的深度,全球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600多米。
海洋还是生命的源泉。
但是,海水是咸的,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
我们可以回家品尝一下水中加盐的味道。
海洋中平均每1000g海水中盐类物质35g,含盐量平均为3.5%,但是真正的海水除了咸(含有食盐外)还带有苦涩(含有其他的有苦味的氯化镁、氯化钾等),喝大量海水会危及生命。
因此,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
而海洋生物可以在海水中生存,比如鱼是因为鱼鳃中海洋一种泌氯细胞能把盐分排出体外,海洋植物细胞也有排出盐分的功能。
所以,我们吃鱼、虾、海带、紫菜时并不感到咸味。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从海水中获得我们所需要的淡水呢?
答:蒸馏法提取淡水。
可以在家中操作:100ml水和3.5g食盐
如今,在淡水危机越来越严重的今天,科学家正在研究用经济的办法使海水淡化。
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布置学生活动:看P3 资源丰富的海洋及模拟海水淡化
二、陆地水
除了96.5%的海洋水以外,大约有3.5%的水存在于陆地上,其中约有1%是咸水,咸水主要在大陆内部的一些湖泊中,如的青海湖,欧亚大陆的里海,中东地区的死海。
只有剩余的2.5%才是陆地上的宝贵的淡水!
那么,是不是这些都能被人所利用?数量多吗?
看图1.1.3 地球上淡水的比例
了解各种淡水所占的比例。
计算可利用的淡水占全部淡水资源的0.3%
计算:人类所能利用的淡水占地球上全部水资源的多少?十万分之七
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极其有限的。
三、大气水
大气中的水相对于海洋水和陆地水来说,数量不多,进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037%,而且多以气体的形式存在。
那么,大气中是否有水?
P5活动:解释
再举一些现象说明大气中存在着水
答:云、雾、霜、露、烧开水时水汽消失在空气中、晾衣服、夏天冷杯子外的水珠、冬天教室玻璃内部的水珠、干燥剂、潮湿季节的地面和墙壁上的水珠等
如何设计实验来证实大气中存在水汽?
四、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陆生生物是由水生生物进化而来的,因此水是生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
生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要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否则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
所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在农业生产上,水是觉得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
植物体含有水。
我们可以体验到:水果、菜、甘蔗等,那么种子呢?
演示:种子里含有水分吗
过程:
结论:种子里含有水分。
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但不同的植物或者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中的含水量也不一样。
水生植物比陆生植物含水高;生命力旺盛的部分比生命活动不旺盛的部分含水量高。
如,根尖、嫩梢、幼苗含60%~90%,树干为40%~50%,风干种子为10%~40% 人体中有没有水?怎么证明?
排尿、出汗等
人体含水量约占体重的60%,但分布不均。
P7
人对水的需要比食品更重要。
绝食1~2周但绝水则仅能存活几天。
据研究,人体失水20%~22%就无法生存。
因此,水是人体最丰富、最重要的物质。
在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中,水在不断被消耗,因此,需要不断补充水。
活动:P8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