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PPT课件
饮食调整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 的食物,避免过饱或过饿。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 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 信心。
药物治疗
抗病毒治疗
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 复制,减轻心肌的损伤。
紧急处理
掌握紧急处理方法,如 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时立即就医,避免病情
恶化。
05 病毒性心肌炎的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
症状表现
发病前是否有发热、咳嗽、咽痛等病毒感染症状, 以及胸闷、胸痛、心悸等心脏症状。
诊断过程
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超声等检查结果,以及 医生对病情的初步判断。
心肺功能。
心理调适
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 动过大,有助于康复期的心理
调适。
患者教育和生活指导
知识普及
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发 病机制、治疗方法和预 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
意识。
生活指导
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和 疲劳,尽量不熬夜,保
持充足的休息时间。
用药指导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 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
如有不适及时医。
病例分析和讨论
病例特点
治疗方案
分析该病例的发病过程、病情表现及 治疗反应等方面的特点。
针对该病例的具体情况,分析采取的 治疗措施及其依据。
诊断难点
讨论在诊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 误诊情况。
经验和教训总结
临床经验
总结在处理该病例过程中获得的 宝贵经验,如快速识别病情、合 理安排检查和治疗等方面的经验。
病毒性心肌炎
治法
方药
豁痰活血,化瘀通络。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加减。
常用药:全瓜蒌、薤白、半夏、姜竹茹、蒲黄、 五灵脂、红花、郁金。
【辨证论治—分型论治】
5.痰瘀阻络
加减:(1)心前区痛甚+丹参、降香理气散瘀止 痛;(2)咳嗽痰多+白前、款冬花化痰止咳; (3)夜寐不宁者+远志、酸枣仁宁心安神。(4) 心包炎用瓜蒌薤白白酒汤+苓桂术甘汤温化痰饮, 豁痰通阳;(5)停痰停饮,胸痛突出用瓜蒌薤 白白酒汤+血府逐瘀汤化痰泄浊活血化淤;痰火 扰心用黄连温胆汤清心化痰。
2.针灸疗法
(1)体针:主穴取心俞、巨阙、间使、神门、 血海,配穴取大陵、膏肓、丰隆、内关。用补 法,得气留针30分钟,隔日1次。
(2)耳针:取心、交感、神门、皮质下,隔日1 次。或用王不留行籽压穴,用胶布固定,每日 按压2~3次。
【西医治疗】
本病目前无特效疗法,主要采取综合措施 及对症治疗。 1.休息 急性期至少应休息到热退后3~ 4周。心功能不全及心脏扩大者绝对卧 床休息。一般总的休息时间不少于3~6 个月。
三、确诊依据
(一)具备临床诊断依据2项,可临床诊断为心肌 炎。发病同时或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 证据支持诊断者。 (二同时具备病原学确诊依据之一,可确诊为 病毒性心肌炎,具备病原学参考依据之一, 可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三)凡不具备确诊依据,应给予必要的治疗或 随诊,根据病情变化,确诊或除外心肌炎 。
【辨证论治—分型论治】
3.气阴亏虚:加减:(1)心律不齐+磁石、鹿 衔草以镇心安神;(2)便秘常用可诱发或加 重心律不齐,故大便偏干时应重用麻仁, +瓜 蒌、柏子仁、桑椹等养心润肠;(3)脉缓+ 附子;(4)气虚汗多+黄芪、生牡蛎;(5) 夜寐不安+酸枣仁、柏子仁;(6)心悸怔忡+ 苦参、万年青;(7)兼阴虚内热、气滞血瘀, 用麦味地黄丸佐补气活血之品。
病毒性心肌炎科普宣传
结论
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的危害 - 病毒性心肌炎不能忽视,它可能给
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害。预 防病毒性心肌炎,多注重个人卫生,从 源头杜绝病毒的传播,才是保证自己健 康的有效途径。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胸痛、呼吸困难、心律不齐、 疲乏和体重下降等。
预防
预防
如何预防病毒性心肌炎 - 做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加强饮
食卫生,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善,远离病 毒传染源、不接触被感染人的体液、不 食用病死动物和野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治疗
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和利巴韦
林等药物可以加速病毒性心肌炎的 治愈,也可以采用其他针对病毒性 心肌炎的治疗方案。
病毒性心肌炎 科普宣传
目录 介绍 症状 预防 治疗 结论
介绍
介绍
病毒性心肌炎是什么 -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心肌炎症
,由病毒感染引起,可能导致心脏 肌肉的损坏和心脏功能的丧失。
介绍
传播途径 - 病毒性心肌炎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
接触被感染者的体液传播,如唾液、血 液、精液和卵子等。
症状
症状
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 - 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包括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疾病概述】病毒性心肌炎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
【护理诊断】1.活动无耐力2.焦虑3.知识缺乏4.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护理措施】1.按照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休息与活动:向病人解释急性期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有利于心功能恢复,防止病情加重或转为慢性病程。
无病发症者急性期应卧床休息1个月,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应卧床休息3个月以上,直到症状消失、血液学指标等恢复正常后方可增加活动量。
协助病人满足生活需要。
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减少不必要的干扰,保证病人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3.活动中监测:病情稳定后,与患者及家属一起制定并实施每天活动计划,严密监测活动时心率、心律、血压变化。
若活动后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应停止活动,以此作为限制最大活动量的指标。
4.心理护理:告诉患者体力恢复需要一段时间,不要急于求成,当活动耐力有所增加时,应及时给予鼓励。
对不愿活动或害怕活动的患者,应给予心理疏导,督促病人完成耐力范围内的活动量。
5.对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人,急性期应严密心电监护直至病情稳定。
注意心率、心律、心电图变化,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量、意识、皮肤黏膜颜色,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咳嗽、颈静脉怒张、水肿、肺部湿啰音、奔马律等表现。
同时准备好抢救仪器及药物,一旦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或急性心力衰竭,立即配合急救处理。
【健康教育】1.病人应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尤其是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以促进心肌代谢与修复。
戒烟酒及刺激性食物。
病人出院后需继续休息3~6个月,无并发症者可考虑恢复学习或轻体力工作。
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6个月至1年内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妊娠等。
注意防寒保暖,预防病毒性感冒。
2.教会病人及家属测脉率、节律,发现异常或有胸闷、心悸等不适及时就诊。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护理
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方法,以及临床病史、 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诊断。
治疗措施
休息、营养心肌、控制心律失常等对症治疗,以及针对不同病因的 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等。
案例二:老年人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及护理
01
老年人病毒性心肌炎症状
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心脏不适症状,以及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症状
患者可出现心悸、胸闷、胸痛、 呼吸困难、晕厥、猝死等症状,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病因和病理生理
病因
病毒性心肌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流 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
病理生理
病毒感染导致心肌细胞直接损伤,细 胞通透性改变,细胞内物质外流,导 致心肌炎症和心肌细胞坏死。
流行病学与预防
流行病学
并发症。
02
诊断方法
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方法,以及临床病史、体征
、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诊断。
03
治疗措施
休息、营养心肌、控制心律失常等对症治疗,以及针对不同病因的抗病
毒治疗、免疫治疗等。同时需要注意老年人病情变化快,需要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案例三: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体会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优势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护理
汇报人:
2023-12-05
CONTENTS
• 病毒性心肌炎概述 •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 •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 • 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与控制 • 病毒性心肌炎的案例分析
01
病毒性心肌炎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病毒感染引 起的心肌炎症性疾病。
病毒性心肌炎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好发于年轻人和儿 童。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治疗
病毒性心肌 炎临床症状
及体征
病毒性心肌炎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症状或呈亚临 床发病,重者发生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猝死、心动过 速、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包炎。成人病毒性心肌炎多较 新生儿及儿童轻,急性期死亡率低,大部分患者预后 良好。爆发型与重型患者,少数可于急性期后转为持 续。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谱包括局灶性或弥漫性,病情轻 重和感染病毒的量及个体差异有关,感染后临床表现和 预后不尽相同。大致分为以下5型:
病毒复制期:感染 的病毒吸附于心肌 细胞膜上的该病毒 受体,开始脱衣壳, 进入细胞复制及释 放病毒,于受染后 6-7天达高峰。
细胞介导免疫损伤 期:自然杀伤细胞 等激活,并攻击感 染的心肌细胞。
发病机制--脂质过氧化
物学说
心肌炎患者血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降低,血浆脂质过 氧化物增多。80年代国内动物实验证明,小鼠感染 柯萨奇病毒后细胞内外脂质过氧化物明显增高,硒元 素缺乏,细胞凋亡可能参与病毒性心肌炎发生与发 展。静脉推维生素C,3-4小时后明显降低。
引起病毒性心 肌炎的常见病
毒(1)
很多能引起周身感染的病毒都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不同型 别病毒亲心脏性不同,而受感染者的易感性也不相同,因而导致 心肌炎的机率和轻重亦有异。已知目前能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有 30余种。最常见的病毒有柯萨奇B组2-5型和A组9型病毒。其 次是艾柯病毒1、3、5-9、11-14、16、17、19-22、25、29、 31、33型及腺病毒,还有流感病毒、脑、心肌炎病毒、风疹病 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腮腺炎病毒、疱疹病毒、麻疹病毒、副 流感病毒、登革病毒、肝炎病毒、黄热病病毒、狂犬病病毒、 天花病毒等。国内报道柯萨奇B感染的人中占33-40%,小儿更 为 明 显 , 占 43.6%, 其 次 是 腺 病 毒 占 21.2%, 再 为 Echo 病 毒 占 10.9%。
病毒性心肌炎
㈡ 上述感染后3周内新出现下列心律失常或 心电图改变: 1、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 或束支传导阻滞。 2、多源、成对室性早搏,自主性房性或交界 性心动过速,阵发或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房或心室扑动或颤动。 3、二个以上导联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 移≥0.01mv或S-T段异常抬高或有异常Q波。
三、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广
泛程度和严重性,多数病例呈亚临床型,可 以完全没有症状,常规检查心电图发现有 STT 改变或房早 、室早,数周之后这些改变自行 消失。轻者症状轻微,病毒感染后1~3周可 有轻度心前区不适、心悸,心电图可有ST-T 改变、各种早搏,心肌酶如CK、CK-MB、 GOT呈一度升高,但无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表现,经适当治疗可于1~2个月逐渐恢复。 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原 性休克,甚至猝死。
㈦ 心内膜心肌活检(EMB)和组织学诊断 EMB已开展30余年,与其它方法比较
是心肌炎诊断的可靠工具,但也有欠缺之处: ①心肌炎组织学诊断标准的差异;②局灶性 心肌炎的取材误差;③组织学评价的特异性, 在同一组织切片因诊断标准和认识的不同, 观察者之间可有明显差别。1984年美国得克 萨斯州Dallas市会议制定了心肌炎组织学诊 断标准:心肌炎性细胞浸润伴有心肌细胞坏 死和(或)附近心肌细胞变性。
部分病毒性心肌炎可以进入慢性期,其
主要病理改变是炎性细胞逐渐减少,纤维细 胞开始增生,胶原纤维增多,可以形成纤维 疤痕组织,部分心肌可增生、肥大,在病灶 内可有钙化,心脏可扩大,心内膜可增厚及 附壁血栓形成。急慢性心肌炎均可累及传导 系统,引起传导阻滞或各种心律失常。累及 心包、心内膜和瓣膜,产生相应症状。
㈣ X线检查 严重病例因左心功能不全有肺淤血或
病毒性心肌炎的科普知识
病毒性心肌炎 的研究进展
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进展
疫苗研发:目前科学家正在研 发能够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疫 苗,以减少该病的发生和患者 的风险。
新治疗方法:研究人员也在探 索新的治疗方法,如基因治疗 、干细胞治疗等,以提高病毒 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
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进展
临床试验:通过开展临床试验,科学家 们希望能够找到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 段,提高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
病毒性心肌炎 的科普知识
目录 病毒性心肌炎概述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 病毒性心肌炎的并发症 病毒性心肌炎的康复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进展
病毒性心肌炎 概述
病毒性心肌炎概述
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 心肌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心 肌炎症,导致心肌组织受损和 功能障碍。
病毒性心肌炎 的康复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的康复护理
适度运动:根据医生的指导, 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 心肌恢复和改善心血管功能。
心理疏导:面对病情的压力和 焦虑,可以寻求心理疏导来减 轻心理负担。
病毒性心肌炎的康复护理
定期随访: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需 要定期复诊,进行心脏功能和病情的监 测,以及调整治疗方案。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
支持性治疗:包括低盐饮食、控制症状 和体性心肌炎的预防
预防感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 生习惯,避免接触病毒,尤其 是流感等传染病的患者。
增强免疫力:通过均衡饮食、 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等方 式,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病 毒感染。
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病毒检测方法:通过血清学检 测、核酸检测等方法,可以检 测病毒是否感染引起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
心肌活检:心肌活检是确诊病毒性心肌 炎最可靠的方法,通过取心肌组织进行 病理学检查。
病毒性心肌炎ppt课件
.
3
定义与分类
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病 变。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oycarditis. VMC)是指病毒感染心肌
后,病毒对心肌产生直接损伤,或通过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心肌
细胞坏死、变性或间质性炎症细胞浸润以及纤维渗出的过程。
中和病毒抗原,抑制病毒的复制
调节免疫反应, 减轻心肌炎症反应,保护心肌细胞
大剂量通过抗病毒抗体和抗炎症作用减轻心脏损害
抑制淋巴细胞浸润,减少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抑制心肌坏死
但也有临床研究静脉丙种球蛋白未表现出明显获益
细胞因子
早期应用细胞因子可降低感染动物病死率,减轻心肌损害,
从而有效改善预后。
.
19
糖皮质激素
激素可使严重心衰好转,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减轻
机制:抑制心肌炎的炎症和水肿、消除变态反应、减轻毒素的 作用
但是激素又可抑制干扰素合成,在疾病早期,利于病毒繁殖,致病 情加重,尚有争议
不常规用于早期心肌炎
用于重症病例:心源性休克、晚期重症心衰、Ⅲ°AV-B、室速
.
20
丙种球蛋白
柯萨奇B组病毒反复持续感染,10%演变为扩张性心肌病
.
29
.
30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和终末器官灌注,增 加心排血量
降低心脏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20% ~30%
辅助心脏泵的作用,使被抑制或缺血的
心肌重新恢复功能
.
26
体外循环膜肺支持疗法-- ECMO
一种持续体外生命支持疗法,可较长时间全部或部分代替心肺功 能,为心脏、肺脏病变治愈及功能的恢复争取时间
心血管系统疾病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疗技术
心血管系统疾病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疗技术病毒性心肌炎(VMC)系指嗜心性病毒感染对心脏的直接损伤和随后发生的免疫损伤,造成心肌细胞变性、溶解、坏死的病理过程。
病变可以同时累及心脏起搏传导系统,也可以累及心包膜。
部分患者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DCM)。
由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程中部分表现为慢性心肌炎,部分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有学者统称为病毒性心肌病。
特发性心肌病多数指病毒性心肌炎。
国内外均缺乏病毒性心肌炎确切发病率的详细报道,原因在于多数成人轻型病毒性心肌炎呈亚临床型,能自行恢复而未就医,即使就医也因确诊困难常被漏诊或误诊,一般认为约5%的病毒感染可累及心脏。
近年来我国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特别是柯萨奇B组病毒致心肌炎的发病率增加更明显。
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B组及A组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心肌炎在夏秋季多发,流感病毒引起的心肌炎冬季多发,单纯疱疹及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心肌炎全年散发。
病毒性心肌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其中40岁以下发病的占80%左右。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比例为(1.2~1.6):1。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病情进展与转归的影响因素:病毒种类、流行季节、年龄、性别、妊娠、健康状态、遗传因素、药物等。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几乎各种病毒都可引起心肌炎。
目前已证实能引起心肌炎的病毒包括:①小核糖核酸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鼻病毒;②虫媒病毒黄热病毒、登革热病毒、白蛉热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③肝炎病毒——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④狂犬病病毒;⑤流感病毒;⑥副粘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⑦风疹病毒;⑧天花病毒;⑨腺病毒:⑩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
柯萨奇B组病毒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病毒(约占50%),其中以2、3、4型最易引发。
柯萨奇A组病毒(约占23%)的4、16型,埃可病毒6、8、9、22、30型及脊髓灰质炎病毒也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病毒。
《病毒性心肌炎》PPT课件
9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
2024/1/26
心电图
01
常见ST-T改变,包括ST段轻度移位和T波倒置。可出现各种心
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缩和房室传导阻滞最常见。
超声心动图
02
可显示心腔大小变化及心功能情况,有助于诊断心肌炎及其并
发症。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
03
心肌肌酸激酶(CK-MB)及肌钙蛋白(T或I)测定有助于心肌
8
鉴别诊断与误区
风湿性心肌炎
有风湿热病史,且多在活动期发生心 肌炎,可有特征性皮疹,皮下小结等 改变。
克山病
先天性心脏病
多数患者有心悸、胸闷等症状,但先 天性心脏病患者多有先天畸形,可通 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进行鉴别。
有地区流行特点,心电图表现为ST-T 改变或QRS波群低电压等。
2024/1/26
发病机制
病毒直接侵犯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细胞溶解、坏死、变性和肿胀,引起心肌间 质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此外,病毒还可通过免疫反应导致心肌损害 。2024/1/26 Nhomakorabea4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较 高,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 中较为常见。
2024/1/26
季节分布
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多在冬春季节发病。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 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 。
5
临床表现与分型
2024/1/26
临床表现
患者可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分型
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型。其中急性型最为常见,起病急骤,病 情较重;亚急性型起病较缓,病程较长;慢性型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易漏诊 。
病毒性心肌炎预防和措施PPT
谢谢观看
病毒性心肌炎预防与措施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2. 谁容易感染病毒性心肌炎? 3.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4. 如何进行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 5. 如果感染了病毒性心肌炎该怎么办?
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定义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症。
常见病毒包括柯萨基病毒、腺病毒和流感病毒等 。
特别是在流行病高发季节,风险更大。
谁容易感染病毒性心肌炎? 与活动相关
剧烈运动后或身体虚弱时,感染风险增加。
运动前应确保身体健康。
谁容易感染病毒性心肌炎? 季节性因素
部分病毒在秋冬季节更为活跃。
注意季节变化,做好预防措施。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流感高发季节
在流感及其他病毒性疾病流行期间要特别注意。
如果感染了病毒性心肌炎该怎么办?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相关症状,需立即就医并进行检查。
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必要的治疗。
如果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病毒性心肌炎该怎么办? 严格遵医嘱
按时服用药物,定期复查心脏功能。
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用药方案。
如果感染了病毒性心肌炎该怎么办?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心情愉快,减少压力,避免剧烈运动。
建议及时接种疫苗,增强免疫力。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有症状时
若有感冒、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
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减少传播风险。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身体不适时
感到身体虚弱或疲劳时,应减少运动量。
适当休息,确保身体恢复。
如何进行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 ?
如何进行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病毒性心肌炎查房
03
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与 康复
护理要点
休息与活动
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 剧烈运动,根据病情恢 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
饮食指导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 、易消化的食物,避免 过饱,保持大便通畅。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 意心率、心律、心音等 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病毒性心肌炎的并发症 与预防
并发症类型与处理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病毒性心肌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包括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动过速和心动 过缓等。对于心律失常的处理,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药物治疗、电复律或导管消融等措施 。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另一个常见并发症,可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 治疗心力衰竭需要综合使用利尿剂、ACE抑制剂、洋地黄等药物,同时注意控制液体摄入 量和饮食。
告医生。
心理护理
关心、安慰患者,缓解 紧张、焦虑情绪,增强
治疗信心。
康复指导
01
02
03
04
运动康复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 康复训练,如散步、太极拳等
,提高心肺功能。
生活指导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 夜、劳累,预防感冒和感染。
心理调适
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乐观 、积极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
定期复查
并发症。
02
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毒性心肌炎
的并发症。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加强复查频率,以便及时发现和
处理问题。
病毒性心肌炎
2、同时具备病原学确诊依据之一,可确诊
3、除外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先 心病、结缔组织病、代谢性疾病的心肌损害
鉴别诊断
风湿性心肌炎 先心病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治疗
休息:急性期:热退后3~4周。 总休息:不少于3~6月 激素:强的松1-1.5/d.kg 提高心肌糖原含量 2-3周 促进心肌中酶活力 地米0.2-0.4mg/d.kg 改善心功能 急症 减轻心肌炎性反应 控制心衰:地高辛、西地兰 大剂量VitC和能量合剂: 抢救心源性休克:多巴胺、异丙肾
诊断标准(1)
临床诊断 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 征 2、心脏扩大(X线或超声心动之一) 3、心电图改变 4、CK-MB↑或tnT、tnI↑
诊断标准(2)
病原学诊断依据 1、确诊指标:活检或病理查到病毒
2、参考依据:粪便、咽拭子、血中查到
病原或抗体
诊断标准(3)
确诊依据: 1、具备临床 viral myocarditis
北京友谊医院 儿科 崔红
概述
病毒侵犯心脏所致,以心肌炎性病变为 主要表现,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炎 性改变。 表现轻重不一,预后大多良好,但少数 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 死。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病毒:柯萨奇(乙组1~6型) 埃可、脊髓灰质炎、腺病毒、 肝炎、流感、副流感、麻疹、 单泡、流腮 发病机制:直接侵犯 变态反应
心电图
ST段偏移,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QRS 波群低电压,早搏,阵发心动过速,AVR, 心房扑动、颤动,室颤
X线表现
心脏扩大 心包积液 透视:波动减弱 肺淤血、肺水肿、少量胸腔积液
实验室检查
一般化验:急性期WBC,中性为主,部分 ESR轻度 血清酶:SGOT、AST、CK、CK-MB、LDH 病毒学检查:
病毒性心肌炎查房课件
护理措施
P3:焦虑 与担心疾病预后及家庭关系有关。 目标:患者焦虑减轻或消失。 措施: 1、耐心讲解该疾病相关的知识,向患者说明本病的演变 过程及预后,使患者安心休养。 2、遵医嘱给予抗焦虑的药物。 3、鼓励患者家属多给予其一些支持,帮助其树立疾病康 复的信心。 4.多与患者沟通,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介绍同病种 的成功病例。 评价:患者主诉焦虑有所减轻,能正确对待健康与工作、 家庭的关系。
3、患者卧床期间加强生活护理,病情稳定后与患者及家属 一起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
4.严密监测活动中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变化,若活动后 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应停止活动,以此 作为限制最大活动量的指征。
评价:患者能参与制订活动计划并按要求进行活动,活动后 无不适。
24
护理措施
P2: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 目标:患者不发生并发症或发生并发症时得到及时处理。 (以患者自觉症状及心电图等客观指标衡量较好,一般异常 心律较治疗前减少80%为较好治疗效果。) 措施: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心率、心律、血压等变化。 2、指导患者遵医嘱规律服药。 3.准备好抢救仪器及药物,一旦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立 即配合急救处理。 评价:患者未发生心律失常。
感染 营养不良、酗酒、妊娠 劳累、寒冷、缺氧
3
分类
范围
局灶性 弥漫性
病程
急性期3个月内 亚急性期3-12个月 慢性期1年以上
4
病理
组织学特征: 心肌细胞溶解 间质增生水肿 炎细胞浸润等
5
临床表现
☺ 临床表现: ☺前驱感染: 1~3周前,有上感或肠道感染史 ☺全身症状: 心悸、胸闷、心前区隐痛、乏力、气急 ☺心脏受累: 心衰、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猝死等,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PPT
为什么护理重要
促进康复
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 活。
康复过程需要患者及家属的积极理能帮助患者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和心 理健康。
关注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是护理的重要部分。
谢谢观看
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
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药物管理
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 互作用。
特别注意心脏药物的服用方法。
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心理支持,缓解焦虑和恐 惧情绪。
提供相关知识,增强他们的信心。
为什么护理重要
为什么护理重要
降低并发症风险
有效的护理能够减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 并发症的发生。
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心悸、呼吸急促和疲乏等症 状。
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需定期检查。
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发病机制
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反应可能会导致心肌细胞 损伤,从而影响心脏功能。
急性期可能出现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谁需要护理
谁需要护理 高风险人群
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更容易感染 病毒性心肌炎。
如心电监护、血压监测等。
何时进行护理
恢复期护理
在患者恢复期,应逐渐增加活动量,注意心脏负 担。
适当运动可促进康复。
何时进行护理
长期随访
定期进行心脏功能评估和随访,以预防复发。
保持与医疗团队的沟通。
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定期测量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及体温,及 时发现异常。
这些人群需要特别关注病症发展及护理。
谁需要护理 临床症状明显者
有明显心衰、心律失常等症状的患者需要密 切监测和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CTL 是病毒排除后心肌损害的主要因素。 • 免疫反应所致的心肌损害是成人VMC 的主要发生机制。在急性期,
①感染后3—9天,主要是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 ②感染后7—14 天,T 淋巴细胞。 • 炎性浸润细胞一方面清除病毒,终止繁殖,另一方面对心肌细胞结 构和功能有一定损伤。
2. 心律失常型: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尤以早搏多见。治愈后 一部分病人仍可遗留心律失常达数个月甚至数年之久。
3. 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型。 4. 猝死型:中青年突发的心脏骤停死亡,应考虑VMC可能性。 5. 无症状型:心肌酶学、肌钙蛋白检测,存在心肌损伤;这类
毒的流行多见于夏季和初秋)。 • 地区分布:一般为散发,少数地区有小范围的暴发流行。
发病机制
• 病毒进入咽部大量繁殖: →进入血中引起病毒血症 →进入心脏毛细血管,侵入心肌纤维繁殖 →心肌细胞肌原纤维断裂、溶解、细胞坏死。
• 病毒尤易侵犯心内膜以及心肌传导纤维。 – 两侧心室心内膜下部位对损伤极为敏感。
1—3 周前有发热、流涕、腹泻等前驱症状。 可能上呼吸道感染样症状很轻微而被忽略,或仅轻度疲乏感。 某些病人在其他病毒感染(如肝炎、腮腺炎等)之后发病。 2. 症状: 全身不适,肌肉疼痛,关节疼痛。 心脏:头晕、晕厥、气促、乏力、心悸、心前区不适、疼痛、胸闷, 少数严重病人可出现血压降低或休克、昏厥、紫绀等。 婴幼儿表现为高热、紫绀、心脏增大、心衰等。
临床表现
体征 • 主要为各种心律失常,可有持续性心动过速和体温不成
比例,亦可呈心动过缓, • 心电传导阻滞出现长间歇。 • 血压偏低,严重者可呈休克前状态或休克状态, • 心力衰竭。 • 病人因心动过速、严重心律失常、低血压而发生眩晕、
黑蒙和昏厥。
实验室检查
• X 线检查:心脏外影增大。 • 心电图:
病因
• 20 余种病毒可引起心肌炎,主要为肠道和呼吸道病毒。 1. RNA病毒:柯萨奇V、埃可V、脊髓灰质炎V,流感V, 2. DNA病毒:腺V、疱疹V、EB 病毒,巨细胞V,痘V。
• 病毒侵犯心脏引起的心肌实质或间质局限性或弥漫性病变。 • 病理:心肌广泛或散在的细胞坏死及周围间质细胞浸润。
心肌炎病毒演变
Schultz J C et al. Mayo Clin Proc. 2009;84:1001-1009
流行病学
• 年龄:可发生各个年龄段,但以儿童和40 岁以下的成年人 居多。性别:男性多发。
• 在新生儿、儿童突发死亡病例中,20 %为VMC 所致。 • 在新生儿、儿童中的发病率 360/10万,病死率达 8%。 • 时间分布:发病率一般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柯萨奇病
Endomyocardial biopsy specimens
Schultz J C et al. Mayo Clin Proc. 2009;84:1001-1009
A
B
C
临床表现
• 可无明显症状,或轻微的全身症状和心脏症状, • 也有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严重心律失常、休克,甚至猝死。 1. 病毒感染史:
• 急性心肌炎常出现于全身感染后数周, • 宿主的年龄,性别,营养情况,劳累,免疫功能和
基因型等影响病毒易感性和病程发展。
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
1. 病毒溶细胞作用: 2. 细胞毒T 淋巴细胞致心肌细胞损伤 3. 凋亡: 4作用: • 病毒在体内对心肌细胞有直接致病作用。 • 可能是CVB 抑制心肌细胞mRNA 的翻译
– 各种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或 束支阻滞;多源、成对室性早搏,自主性房性或交界性心动 过速;阵发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或心室扑动或颤动
– 心肌缺血改变。 • 超声心动图:心脏扩大、收缩功能异常。 • 实验室:血沉增快,心肌酶增高(CK、CK-MB、LDH)
– cTnⅠ、T增高。cTn增高可确定有心肌损害。 – 血清抗体的检查 – 病毒分离检测。 • 心内膜活检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金标准”。 • 放射性核素检查可以帮助诊断VMC。
病原学依据
1. 在急性期从心内膜、心肌、心包或心包穿刺液中检测出病毒、 病毒基因片段或病毒蛋白抗原。
2. 病毒抗体:第二份血清中同型病毒抗体(如柯萨奇B病毒中和 抗体)滴度较第一份血清升高4倍(2份血清应相隔2周以上)或 一次抗体效价≥640为阳性,320为可疑阳性(如以1:32为基 础者则以≥256为阳性.128为可疑阳性)。
发病机制
3. 凋亡: • CVB 感染细胞以后,死亡细胞多属于凋亡,而不是坏死。
VMC 转为慢性心肌炎以后,往往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 • 心肌病的组织学特征是广泛存在的局限性心肌纤维化和存
活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细胞凋亡与扩张型心肌病间存在密 切关系。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细胞凋亡相伴发生,而且凋亡 是心肌组织发生纤维化的重要机制。
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炎
• 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 – 感染性:细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霉菌、原 虫、蠕虫等。 – 非感染性:过敏或变态反应性心肌炎(风湿病以及理 化因素或药物所致的心肌炎)。
• 病毒性心肌炎:由病毒感染所致心肌炎。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程<3 个月。 –慢性病毒性心肌炎:病程>3 个月。
3. 病毒特异性IgM: ≥I:320为阳性,如同时有血中肠道病毒 核酸阳性者更支持有近期病毒感染。
临床分型
1. 暴发型:起病急骤,病势凶猛,预后不良。早期出现恶性心 律失常,如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呈成对、 多形,反复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部分出现循环衰竭:如 低血压、休克,或严重心衰。
→参与心肌细胞生化调控、供能系统等酶蛋白的合 成与修饰,肌原纤维等结构蛋白的合成与装配严 重障碍,
→导致心肌细胞发生从功能到结构的一系列改变, →最终导致细胞溶解。
发病机制
2. 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致心肌细胞损伤: ①ACTL-对未感染的心肌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自身反应性CTL, ②VCTL-杀伤感染心肌细胞--病毒特异性C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