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综合实践 关注人口老龄化

合集下载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普查和抽样调查》参考课件2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普查和抽样调查》参考课件2
(1) 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3.为了解“五一”黄金周期间游客在宁旅游满意率,
小王在多家旅游公司共调查了100名导游,并将调查结 果绘制成左图;小张到一个景点调查了6名游客,并将 调查结果绘制成右图.
(2) 你认为应该怎样收集数据?
开启智慧:
1.下列所采用的调查方法比较合理的是( D ) A.为了了解某校20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查1 名七年级男生的视力 B.为了了解某市中小学女生的体能情况,从该市少 年体校优秀女运动员中抽取10名进行体能测试 C.某市3万名九年级学生参加中考,为了了解他们的 数学考试情况,命题组人员从中抽取100名考生,对他 们身高进行统计分析 D.某班有50名学生,为了了解这50名学生的体重情 况,对这50名学生每人进行体重测量
议一议
抽样调查时应注意什么?
1.样本的代表性 2.样本的广泛性
当我们所要考察的 总体中包含的个体数较 多,且总体有明显差异 的几个部分组成时,我 们应注意几个部分都要 抽取到,且应注意各部 分的比例. 抽取过程中 注意随机性.
议一议
抽样调查时应注意什么?
1.样本的代表性 2.样本的广泛性
总体中的每
议一议
抽样调查具有哪些优缺点?
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中的一部分 个体,因而它的优点是调查范围 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 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 得到的准确.
随堂练习
1.下列调查中,取样合适的是( )
A.在运动场调查当代青年业余时间娱乐的主要方式 B.在大学文学院了解市民对古典名著的理解程度 C.在北京市调查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情况 D.调查班级学号是奇数的学生,以了解全
人数 6 23 71
小华的调查结果
我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 了该地区10%的老年人,发现他们 一年平均生病3次左右.

关于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一些思考

关于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一些思考

关于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一些思考作者:吴汉媚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2年第20期摘要:现行的新课标中,综合与实践和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一起成为中学数学的四大重要组成部分。

但从新课标10年的试行历程来看,综合与实践部分的教学状况并不乐观。

文章将结合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特点和要求,对它缺失的原因、危害以及改进对策做出思考。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原因;危害;对策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103—0321世纪,是一个经济快速转型的后工业时代,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内容就在这种急速的转型中应运而生,成为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和有效的载体。

新课标还对“综合与实践”的素材选择、具体实施、评价体系等各方面做出了认真详尽的阐述,但教材编写组的精心设计似乎并没有得到一线教师的青睐。

在2012年茂名市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和研修班的培训中,教材专家曾指出:“通过调研发现,很多地区都没能按质按量地完成‘综合与实践’部分的教学,甚至有不少教师从不上“综合与实践”课。

”确实,在我所了解的范围内,特别是二三线城市,舍得花时间和精力组织“综合与实践”课的数学教师可谓凤毛麟角。

“综合与实践”就像一个怀才不遇的年轻人,一身本领却无法在基础教育中得到尽情发挥。

本文将结合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特点和要求谈谈它缺失的原因、危害及改进对策。

一、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缺失的原因1、“时间就是分数”的应试观念是扼杀综合与实践课的罪魁祸首在当今的中国,考试依然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升学中甚至是唯一的标准。

中考的指挥棒不变,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畸形教育方式也不会改变。

争分夺秒是家长和学校一致信奉的教条,“中考数学题不怕深,只怕生”也成了至理名言。

不怕题目有多难,就怕没见过,所以中考的较量,其实就是个人题库的较量,课堂自然也成了时间与题量赛跑的战场。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普查和抽样调查》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普查和抽样调查》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2.普查和抽样调查》课时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调查中,最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的是()A.调查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B.调查漓江流域水质情况C.调查桂林电视台某栏目的收视率D.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2.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改变,目前大部分中小学生的营养问题已经从以前的营养不良变成营养过剩.某中学从该校的40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400名学生进行体重调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总体是该校4000名学生的体重B.个体是每一个学生C.样本是抽取的400名学生的体重D.样本容量是4003.下列调查中,调查方式选择错误的是()A.为了解全市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选择全面调查B.旅客上飞机前的安检,选择全面调查C.为了了解《人民的名义》的收视率,选择抽样调查D.为保证“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的检查,选择全面调查.4.下列采用的调查方式中,不合适的是()A.了解澧水河的水质,采用抽样调查.B.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采用全面调查.C.了解张家界市中学生睡眠时间,采用抽样调查.D.了解某班同学的数学成绩,采用全面调查.5.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方式的是()A.检测“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零件的质量B.检测一批LED灯的使用寿命C.检测黄冈、孝感、咸宁三市的空气质量D.检测一批家用汽车的抗撞击能力6.以下调查中,适宜全面调查的是()A.调查某批次汽车的抗撞击能力B.某地区出现了3例新冠病例,了解该地区的新冠阳性人数C.了解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D.检测某市的空气质量7.为了解我县参加2021年中考的43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随机抽查了其中50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4300名学生是总体B.每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个体C.5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是总体的一个样本D.以上调查是普查8.下列调查工作需采用普查方式的是()A.卫生部门对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含量是否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情况的调查B.环保部门对寇河某段水域的水污染情况的调查C.质检部门对各厂家生产的电池使用寿命的调查D.学校对七年级一班学生的身高情况的调查二、填空题9.红树林中学共有学生1600人,为了解学生最喜欢的课外体育运动项目的情况,学校随机抽查了200名学生,其中有85名学生表示最喜欢的项目是跳绳,则可估计该校学生中最喜欢的课外体育运动项目为跳绳的学生有_____人.10.为了解本校六年级学生数学成绩的分布情况,从中抽取4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调查中,样本是______.11.为了解某校1000名九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人员从中抽取了200名学生进行调查.在这个问题中,个体是______.12.为了解全校1800名学生的音乐素养情况,抽取50名学生进行调查,这个调查的样本容量是______.13.经调查,我区高中学生上学所用的交通方式中,选择“电瓶车”、“自行车”、“其他”的比例为5:2:5,若该校学生有600人,则选择“电瓶车”的学生人数是___________.三、解答题14.为了完成下列任务,你认为采用什么调查方式更合适?(1)了解班级同学中哪个月份出生的人数最多;(2)了解一批冷饮的质量是否合格;(3)了解京剧在全校同学中的受欢迎程度;(4)了解全国人口的平均寿命.15.已知某校共有七、八、九三个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的人数在20~30之间.为了解该校学生家庭的教育消费情况,现设计了如下的调查方案.方案一:给全校每个班都发一份问卷,由班长填写完成;方案二:把问卷发送到随机抽取的七年级某个班的家长微信群里,通过网络提交完成;方案三:给每个班学号分别为1,5,10,15,20的同学各发一份问卷,填写完成.以上哪种调查广安能较好的获得该校学生家庭的教育消费情况,并说明其他两个调查方案的不足之处.16.某中学开展“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决定开设四项运动项目:A:踢毽子;B:篮球;C:跳绳;D:乒乓球.为了解学生最喜欢哪一种运动项目,随机抽取了n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每位学生在问卷调查时都按要求只选择了其中一种喜欢的运动项目.收回全部问卷后,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并绘制成如下的统计图,若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喜欢A方式的学生的人数占参与调查学生人数的40%.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n的值.(2)求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喜欢C的学生的人数.(3)根据统计结果,估计该校1800名学生中喜欢C方式的学生比喜欢B方式的学生多的人数.17.在下面两个事件中,你如何完成收集数据的任务?(1)学校为全校同学制作秋季校服,要了解每位同学服装的尺寸;(2)为了增强全校同学的环保意识,需要了解全校同学的家庭某周丢弃塑料袋的数量.18.时代中学七年级共10个班,为了了解本年级学生一周中收看电视节目所用的时间,小亮利用放学时间在校门口调查了他认识的60名七年级同学.(1)小亮的调查是抽样调查吗?(2)如果是抽样调查,指出调查的总体、个体;(3)根据他调查的结果,能反映七年级同学平均一周收看电视节目所用的时间吗?参考答案1.D2.B3.A4.B5.A6.B7.C8.D9.68010.抽取4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11.九年级每名学生的视力情况12.5013.250人14.解:(1)了解班级同学中哪个月份出生的人数最多应是普查;(2)了解一批冷饮的质量是否合格应是抽样调查;(3)了解京剧在全校同学中的受欢迎程度应是普查或抽样调查都可以;(4)了解全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应是抽样调查.15.解:方案三的调查方案能较好的获得该校学生家庭的教育消费情况;方案二的调查方案的不足之处:抽样调查所抽取的样本的代表性不够好;方案一的调查方案的不足之处:抽样调查所抽取的学生数量太少.16.(1)80÷40%=200(人);(2)200﹣80﹣30﹣50=40(人);(3)4030200×1800=90(人),答:该校1800名学生中喜欢C方式的学生比喜欢B方式的学生多90人.17.解:(1)普查,记录每一名学生的身高,腰围等数据;(2)普查,让每一位学生记录自己家某周丢弃的塑料袋个数.18.(1)小亮的调查是抽样调查;(2)调查的总体是时代中学七年级共10个班一周中收看电视节目所用的时间;个体是每个同学一周中收看电视节目所用的时间;样本容量是60.(3)这个调查的结果不能反映七年级同学平均一周收看电视的时间,因为抽样太片面.。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 上 第六章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 上 第六章

=========================================================================== 课题 6.1 数据的收集课时主备人使用人课型使用时间2014年月日教学目标1、能根据具体情境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方案,进一步理解抽样调查中样本的代表性与广泛性的重要性.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领悟其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重点:抽样调查中数据的收集.难点:抽样调查中样本的代表性与广泛性.教学过程个性思考导入1.回顾与思考2.创设问题情境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P179调查的两种方式:普查与抽样调查,对各自的特点能够了解,并能判断具体环境下所选择哪种调查方式. 回顾前一节课的内容,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通过具体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解决方案一:小明同学在公园里调查1000名老年人一年中生病的次数.方案二:小颖同学到本地区的一个医院与院方取得联系,了解1000名老年人一年来医院看病的情况,即生病的次数.方案三:小亮同学调查自己的老年人邻居了解老年人在一年中生病的次数.问题:(1)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2)为了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与同伴交流.(3)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平均生病3次左右,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学生通过四人小组的讨论可以做出判断,主要会选方案一、方案三,并能说出自己的理由.选方案一的,觉得方案二的对象特殊,都是在医院里的,而方案三则因为数量太少.大部分同学不会选方案二.选方案三的同学会觉得,在公园里的调查对象相对都是比较健康的老人,也不行,也可能觉得都不行等等不同的结论.对学生再给出的收集的数据的各种方法作出评价与肯定.对小华的调查数据的收集方式进行讨论交流. 观察三种方案,并能对各方案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巩固统计图表的有关知识,让学生通过问题引起样本的代表性与广泛性的问题的思考.通过四人小组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缩小差生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这前面三种方案交流讨论完以后,对抽样调查有所了解的情况下,说说你认为应当怎么样收集数据,并评判小华的方案的合理性. 我的调查我做主问题:我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项体育活动?篮球跑步跳绳游泳其它由学生主持开展这个活动,对于交流讨论的结论由主持人安排随机抽样(如抽签等)得出,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中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最后全班讨论交流. 会出现各种情况和结果,对各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如:调查了和自己较好的的6个同学;调查了5名男生;调查了9名女生;调查了14名同学其中男生7人,女生7人等多种情况通过学生自己对身边的事务开展的调查,对自己收集到的数据的处理得到的结论的交流,结论产生差异引发学生的讨论,通过讨论交流加深对样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整个过程全由学生自主参与完成,教师适时点评. 反思与提高1.议一议(1)抽样调查时应注意什么?(2)抽样调查的优点与缺点是什么?2.练一练结合前面的各种情况说出抽样调查时样本的选取应注意事项.对比两种调查总结出各自的优、缺点.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1.抽样调查的优缺点;2.抽样调查应注意的问题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轻松得出总结回顾知识,进一步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课后作业1.必做题:P182:习题5.2Ex 1.2.3.42.选做题:设计一个方案,了解你所在地区所有八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学科. 让学生学完这节内容后再开展一个抽样调查的活动,来巩固新知. 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教学反思课题 6.2 普查和抽样调查课时主备人使用人课型使用时间2014年月日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3.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总体、样本及个体间关系.难点:获取数据时,选择哪种调查方式较好,何时用普查,何时用抽样调查,并能说明理由.应用意识的培养,设计方案.教学过程个性思考一、创设情境,导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爱你们的父母吗?放学回家后是否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你们认为家务活都包括什么?你常在家干什么?每位同学统计一下你每周干家务活大约有多长时间?要想了解你在家干家务活时间多少相对于你们班其他同学干家务活时间的多少,你该开展哪些调查工作?二.概括概念,探索交流1、请同学们自学以下概念,然后进行交流。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BS版上册精品授课课件 第6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 普查和抽样调查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BS版上册精品授课课件 第6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 普查和抽样调查

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①这4万名考生的数学
成绩的全体是总体;②每个考生是个体;③2 000名考生
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④样本容量是2 000.其中说法正确的
有( )
A.4个 C
B.3个
C.2个
D.1个
解析:
这4万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 每个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2 000名学生的数学 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是2 000.故正 确的是①④.故选C.
归纳时总体中个体 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 普查.
这时,人们往往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 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 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普查;
抽样调查.
2.为了了解你们学校的学生是否吃早饭,下列这些抽取样 本的方式是否合适? (1)早上7∶00至7∶30在校门口随机选择50名同学进行调查; (2)选择全校每个班级中学号是5和15的同学进行调查; (3)选择七(1)班全体学生进行调查.
解:(1)合适; (2)合适; (3)不合适.
3.某市教委要考查全市各个中学七年级学生的学习情 况.从每个学校选出成绩前50名的学生参加学习竞赛. (1)此次调查采用了哪种调查方式? (2)这样的调查方式是否合适?怎样选取样本比较科学?
北师版 七年级 数学(上)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 普查和抽样调查
导入新课
你知道我们国家的人口有多少吗?你知道我们 国家多少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吗?
探究新知
探究
在上一节中,我们曾对全班同学的节水意识进行了调查, 你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调查方式吗?

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期中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

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期中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

期中综合素质评价七年级数学 上(BS 版)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物体的形状类似于圆柱的是( )A B C D2.[新考向 数学文化]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就最早提到了负数.|-2 025|的相反数是( )A .12 025B .2 025C .-12 025D .-2 0253.[2024合肥西苑中学月考]安徽以“两强一增”为牵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据统计,2023年安徽粮食产量超过820亿斤,其中820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8.2×109B .8.2×1010C .8.2×108D .8.2×1024.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对2.895 37取近似值,其中错误的是( )A .2.9(精确到0.1)B .2.80(精确到百分位)C .2.895(精确到千分位)D .2.895 4(精确到0.000 1)5.[2024济南市中区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一定是正数;②0不是单项式;③几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④三个有理数相乘,积为负,则这三个数都是负数;⑤-32x 2y 3的次数是7;⑥13πr 2h 的系数是13.A .0个B .1个C .2个D .3个6.将如图所示的三角形ABC 沿着斜边AB 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后可得一几何体,从正面看该几何体,所看到的形状图是( )A B C D7.[2024滨州一模]在数学课上,老师让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分别做了一道有理数计算题,你认为做对的同学是( )甲:12-(2×32)=12-2×6=0; 乙:(36-12)÷43=36×34-12×34=18;丙:(-3)2÷34×4=9÷3=3; 丁:9-32÷4=0÷4=0.A .甲B .乙C .丙D .丁8.已知a <0,ab <0,且|a |>|b |,那么a ,b ,-a ,-b 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A . a <b <-b <-aB .-b <-a <a <bC .-b <a <-a <bD . a <-b <b <-a9.[教材P94习题T9变式 2024 长沙月考]若代数式2mx 2+4x -2y 2-3(x 2-2nx -3y +1)的值与x 的取值无关,则m 2 025n 2 026的值为( )A .32B .23C .-23D .-3210.[新视角 规律探究题 2024 东莞期中]观察下列图形,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2 024个图形中五角星的个数为( )(第10题)A .6 076B .6 075C .6 074D .6 073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11.如图,过长方体的一个顶点,截掉长方体的一个角(阴影部分),则剩余部分的顶点有 个.(第11题)12.一次考试中,老师采取一种记分制:得120分记为+20分,李明的成绩记为-8分,那么他的实际得分为 .13.[情境题 生活应用2024 成都期末]冰箱启动时内部的温度为6 ℃,在冰箱的降温范围内,如果每小时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4 ℃,那么2小时后冰箱内部的温度为 ℃.14.[新考法 折叠法 教材P33习题T17变式]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在正方形A ,B ,C 内分别填入适当的数,使其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则填入正方形A ,B ,C 内的三个数依次是 .3(第14题)15.小明在化简(4x 2-6x +7)-(4x 2-□x +2)时发现系数“□”印刷不清楚,老师提示他此题的化简结果是常数,则“□”表示的数是 .16.[新考法 分类讨论法]由若干个相同的小立方体可以搭成一个几何体,从正面和上面看到的该几何体的形状图如图所示,其中小正方形中的字母和数字表示该位置上小立方体的个数,则x +y = .(第16题)17.[新趋势 学科内综合]如图,在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a 是(-2)3的相反数,点B 表示的数b 是最小的正整数,点C 表示的数c 是绝对值是3的负整数.若将数轴折叠,使得点A 与点C 重合,则与点B 重合的点表示的数是 .(第17题)18.[新视角 规律探究题 2024 北京西城区月考]按如图所示的程序进行计算,如果第一次输入x 的值是-3,则第2 024次计算后输出的结果为 .(第18题)三、解答题(19题6分,20题8分,25题12分,其余每题10分,共66分)19.(6分)[教材P 30随堂练习T 1变式]画出数轴,表示下列有理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连接起来:-(-512),-2,-(+1),|-3|,-413.20.(10分)[2024宿州期末]计算:(1)7+(-6.9)+(-3.1)+(-8.7); (2)25×34-(-25)×12+25×(-14).21.(10分)(1)已知A =x 2-5xy ,B =-6xy +x 2,求2A -B ;(2)先化简,再求值:7x 2y -2(2x 2y -3xy 2)-(-4x 2y -xy 2),其中x =-2,y =1.22.[教材P 16习题T 3变式]下列几何体是由五个棱长为1 cm 的小正方体组成的.(1)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表面积是 ;(2)分别画出该几何体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图.23.[情境题 生活应用]某果农把自家果园的柑橘包装后放到了网上销售.原计划每天卖10箱,但由于种种原因,实际每天的销售量与计划量相比有出入,下表是某个星期的销售情况(超额记为正,不足记为负,单位:箱).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与计划量的差值+4-3-5+7-8+21-6(1)根据记录的数据可知前五天共卖出多少箱?(2)本星期实际销售总量是否达到了计划总量.(3)若每箱柑橘售价为100元,同时需要支出运费8元,那么该果农本星期总共收入多少元?24.[情境题 方案策略型 2024 天津和平区月考]甲、乙两商场分别出售A 型、B 型两种电暖气,零售价及运费如下表所示:零售价运费商场A 型电暖气B 型电暖气A 型电暖气B 型电暖气甲200元/台300元/台10元/台10元/台乙220元/台290元/台免运费12元/台某公司计划在甲商场或乙商场选择一家购买两种电暖气共100台,其中A 型电暖气需购买x 台.(1)请用含x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在两家商场购买电暖气所需要的总费用(总费用=购买价+运费);(2)若需购买A型电暖气40台,在哪家商场购买划算?若可以同时在两家商场自由选择,还有更优惠的方案吗?请你设计一种方案.25.[新视角动点探究题2024上海徐汇区月考]已知:|a+2|+(b-4)2=0,c比b大2.(1)a= ,b= ,c= .(2)在数轴上,点A,B,C分别对应数a,b,c.①数轴上点P到点A的距离是点P到点B的距离的2倍,求点P对应的数.②动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动点N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点D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10,动点M与动点N同时出发,当点M运动到点D后立即以原来的速度向左运动,当点M到达出发点A时,两个动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是t秒,当t= 时,M,N两点到点C的距离相等.5参考答案一、1. D 2. D 3. B 4. B 5. A 6. A 7. B 8. D 9. B 10. D二、11.9 12.92分 13.-214.1,12,-13 15.6 16.4或5 17.4 18.-8三、19.解:在数轴表示各数如图.-413<-2<-(+1)<|-3|<-(-512).20.(1)-11.7 (2)2521.解:(1)2A -B =2(x 2-5xy )-(-6xy +x 2)=x 2-4xy .(2)7x 2y -2(2x 2y -3xy 2)-(-4x 2y -xy 2)=7x 2y +7xy 2.当x =-2,y =1时,原式=7×(-2)2×1+7×(-2)×12=14.22.解:(1)5 cm 3;22 cm 2(2)如图所示.23.解:(1)前五天共卖出5×10+(4-3-5+7-8)=45(箱).(2)7×10+(4-3-5+7-8+21-6)=80(箱),7×10=70(箱).因为80箱>70箱,所以本星期实际销售总量达到了计划总量.(3)该果农本星期总共收入80×(100-8)=7 360(元).24.解:(1)在甲商场购买电暖气所需要的总费用:200x +300(100-x )+10x +10(100-x )=(-100x +31 000)(元),在乙商场购买电暖气所需要的总费用:220x +290(100-x )+12(100-x )=(-82x +30 200)(元).(2)当x =40时,在甲商场购买电暖气所需要的总费用:-100×40+31 000=27 000(元),在乙商场购买电暖气所需要的总费用:-82×40+30 200=26 920(元).因为27 000元>26 920元,所以在乙商场购买便宜.7 根据表格易知,甲商场的A 型电暖气便宜,乙商场的B 型电暖气便宜,此时费用为(200+10)×40+(290+12)(100-40)=26 520(元).所以更优惠的方案为在甲商场购买40台A 型电暖气,在乙商场购买60台B 型电暖气.25.解:(1)-2;4;6(2)①设点P 对应的数为x ,则点P 到点A 的距离是|x +2|,点P 到点B 的距离是|x -4|.因为点P 到点A 的距离是点P 到点B 的距离的2倍,所以|x +2|=2|x -4|.当x <-2时,-x -2=2(4-x ),解得x =10,不符合题意舍去;当-2≤x ≤4时,x +2=2(4-x ),解得x =2;当x >4时,x +2=2(x -4),解得x =10.综上可知,点P 对应的数为2或10.②2或185或143点拨:当动点M 向右运动,即0<t ≤3时.因为动点M 从点A 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所以点M 对应的数为(-2+4t ).因为动点N 从点B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所以点N 对应的数为(4+t ).因为点C 对应的数为6,所以MC =|-2+4t -6|,NC =|4+t -6|.因为M ,N 两点到点C 的距离相等,所以|-2+4t -6|=|4+t -6|,即4|t -2|=|t -2|,所以|t -2|=0,所以t =2;当动点M 向左运动,即3<t ≤6时.因为动点M 从点D 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所以点M 对应的数为[10-4(t -3)]=22-4t .所以MC =|22-4t -6|.易知NC =4+t -6=t -2.因为M ,N 两点到点C 的距离相等,所以|22-4t -6|=t -2,解得t =185或t =143.综上可知,当t =2或185或143时,M ,N 两点到点C 的距离相等.。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第六章 综合与实践 关注人口老龄化 课件(共33张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第六章  综合与实践 关注人口老龄化 课件(共33张PPT)


强自己的胆识,深入了解了老人们的

内心。通过老人的口中他们的儿女对 他们的关心程度也让我们更加关心自
己家里的老人,让他们每天过得开心。
敬请指正!
课题:关注人口老龄化
主题:《调查中问谁?》
第一阶段:选题指导,确定主题 第二阶段:制定调查方案,明确成员分工 第三阶段:展开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第四阶段:小组内自行整理和分析数据,形成初步结论 第五阶段:班内交流讨论,完善方案和调查. 第六阶段:完成调查报告
大家感兴趣的主题:
关注热点话题: 林恩圻组:人们对“二胎政策”的看法 关注老年人心理类: 赵予康组:老年人心理状况 宋艺迪组:老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蒋璐羽组:关照度不够,对老年人的情绪影响 关注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类: 郑肖阳组:老人对社会保障的满意程度 顾宇航组:人口老龄化之养老金够用吗? 黄榆茜组:人口老龄化之养老方式情况
方法二:
将600人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如按姓氏),进行等距分 组,如分10组,每组600÷10=60人,从每组中随机产 生6人,共产生6*10=60人,对这60人进行调查
在统计学上,这种抽样方式叫等距抽样(或系统抽样)
在统计学上,抽样的方法很多 感兴趣可以下来 作进一步了解
延伸阅读:教材162页 1936年美国总统选举 调查预测失败之谜
活动主题:调查中问谁?
影响调查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抽样的设计 抽样是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且要有一定的容量
老师的感想:
这次同学们走进了生活,通过老龄化的话题体验了调查活动,全面 感受了收集数据的过程,初步经历了整理和分析数据,通过数据同 学们了解不少社会现状,感触及收获剖多,但数据收集的方案需要 优化
1、访问

新北师大版数学七上《关注人口老龄化》word教案

新北师大版数学七上《关注人口老龄化》word教案

综合与实践关注人口老龄化(一)太原第二实验中学白志红学生起点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数据收集、处理数据的最基本方式,但缺少分辨和选择的能力。

在数学思考方面,对单一信息的分析能力较强,但综合应用的能力较弱,缺少建模思想。

虽然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理论,却缺少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习热情高,但注意力易分散,有独到的见解,缺少合作技巧和分享机会。

本“综合与实践”进一步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表示与处理的全过程。

人口老龄化是目前全世界所关注的问题,我国也有许多地区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因此,学习的内容背景较为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对于各地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在学生已有了亲身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所收集到的数据来体会人口老龄化可能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现象和带给我们的社会问题,并能透过现象发现问题,从而能更好地体会借助数据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等. 教学任务分析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展开大量的调查活动,经历数据收集、表示与处理的过程,尝试用统计的思想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身边的现实问题,会用数据分析问题,并会利用数据作出决策和判断,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综合应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的展开过程中,教科书只是给出了一个原始的问题,规定了一个大的方向,问题本身的提出和解决手段都有学生自己选择.本“综合与实践”中要求学生经过讨论,选择某个感兴趣的主题开展调查。

具体调查哪个主题、调查活动如何开展、调查对象如何选取等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因而保证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学习结论的开放性,但必然有学生面对这样开放的问题会无从下手,如何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主题,如何展开调查活动等等,还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做适当的设计,以学生的现有学习能力为基点展开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1.学会如何进行调查,如何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进一步了解具体实施过程中问题与解决策略等。

《综合与实践关注人口老龄化》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北师大版24七年级上册

《综合与实践关注人口老龄化》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北师大版24七年级上册

《关注人口老龄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1. 掌握基本的人口老龄化概念和特征;2. 学会利用图表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3. 运用所学知识对老龄化问题提出个人见解或建议;4. 提升数据分析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围绕人口老龄化主题展开,具体包括:1. 基础知识学习:学生需阅读教材中关于人口老龄化的定义、特征及影响等基础内容,并完成相关概念性问题的回答。

2. 数据收集与分析:学生需从国家统计局或相关网站收集所在地区近几年的年龄结构数据,并利用表格或图表软件(如Excel、Python等)绘制年龄结构图,分析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3. 案例研究:选取一至两个关于人口老龄化的实际案例(如养老政策、养老产业发展等),分析其背景、原因及影响,并尝试提出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措施或建议。

4. 观点阐述:学生需就人口老龄化问题撰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字数不少于300字。

三、作业要求1. 数据收集要准确、及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2. 图表绘制要清晰、规范,能够准确反映数据变化趋势;3. 案例研究要深入、全面,分析问题要具有逻辑性;4. 观点阐述要条理清晰,言之有据,体现个人见解;5. 作业需按时完成,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反馈;2. 评价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数据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观点阐述能力等;3. 对于优秀作业,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表扬,激励学生继续努力;4. 对于存在问题的作业,教师将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 学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3. 教师将根据学生修改后的作业,再次进行评价和反馈;4. 通过多次反馈和修改,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深化学生对人口老龄化现象的理解,通过数学模型分析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关注人口老龄化-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关注人口老龄化-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关注人口老龄化-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和应对。

3.小结人口老龄化对于数学的意义。

教学内容1. 人口老龄化的概念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以上人口比例增加,同时0-14岁人口比例减少的现象。

在许多国家,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和中国地区。

2. 人口老龄化的特征1.人口老龄化速度快,影响广泛。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人们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科教文化、资源环境等方面都面临巨大的挑战。

2.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同。

发达国家是最严重的老龄化社会,而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中老年人口的增长。

3.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健康服务、文化习惯、科学技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1.社会经济发展。

随着老龄化加剧,退休人员数量的增加将使生产率降低,劳动力短缺可能会限制经济增长,而且老龄化带来的健康开支增加和养老保险支出增加将导致巨大的财政压力。

2.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需要适应老龄化的挑战。

但是,许多国家的养老金制度和健康保险制度仍然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3.健康服务。

老年人群体的健康风险和健康需求在全世界范围内几乎是相似的。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在社会福利、医院服务、养老院、健康教育等方面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是需要的。

4.文化习惯。

人口老龄化对整个社会的文化与价值观念也产生了影响。

老年人口的增加改变了社会的观念,尤其是在家庭、婚姻和世代交替方面。

5.科学技术。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发展老年人关注的移动技术、机器人、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等将愈发重要,人口老龄化对于数学都有很多应用。

4. 应对人口老龄化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许多国家采用了一些政策和措施。

1.加强敬老爱老的文化和传统,促进家庭和社区的老年人护理和服务。

2.提高老龄人口福利,重视养老金、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的实施和完善。

3.发展老年产业并大力支持老年人创业。

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综合与实践 1 关注人口老龄化 课件 (共16张PPT)

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综合与实践 1  关注人口老龄化  课件 (共16张PPT)


A.很了解 B.比较了解 C.不了解
2.您是否了解老龄化社会的危害?( )
A.很了解 B.比较了解 C.不了解
3.您认为人口老龄化问题只出现在发达国家吗?( )
A.完全认同 B.有可能 C.不认同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认为中国正处于老龄化社会吗?( )
A.完全认同 B.可能是 C.不是
第四步:展开调查--向全班同学发放调查问卷.
评估反思
1.根据小组的调查研究,针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你 们能提出哪些合理化的建议?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各国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 延迟退休、提高劳动力素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鼓 励生育等。这些措施旨在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 挑战,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通过分析数据和信息,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回顾小组的调查方案和研究过程,哪些环节还可以进一 步优化?
实施方案
1.按照方案展开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2.对获取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初步完成小组 调查报告。
解:第一步:明确调査问题--是否了解人口老龄化. 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全班每位同学
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和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
1. 您是否了解人口老龄化的概念?(
(2)社会影响: ①家庭结构变化:家庭规模缩小,家庭结构变化,传统的家庭 养老模式面临挑战。 ②社会服务需求增加:老年人口的医疗和护理需求增加,对医 疗和社会服务体系提出更高要求。 ③代际关系紧张:家庭代际矛盾和冲突可能增加,因为年轻一 代在照顾老年人的同时还要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
(3)文化影响: ①文化传承问题:随着老年人比例的增加,一些传统文化活动 可能减少,导致文化传承面临挑战。 ②精神健康问题:老年人可能面临孤独、缺乏社交等问题,需 要更多的精神关怀和支持。 (4)个人影响 ①养老负担加重:家庭成员在照顾老年人的同时,可能面临工 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 ②健康和医疗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问题增多,需要更 多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关注人口老龄化》参考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关注人口老龄化》参考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关注人口老龄化》参考教案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引入新课《关注人口老龄化》师: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下一些相关的图片.(激发动机,明确研究主题.通过鲜明的图片,身边的事例,有震撼力的数据吸引学生对老龄化的注意.)生:边看边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分组合作,探究新知活动一:交流有关老龄化信息1、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老龄化的资料.课时综合实践课题关注人口老龄化课型新授课时间节次第一节授课人教学目标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展开大量的调查活动,经历数据收集、表示与处理的过程,尝试用统计的思想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身边的现实问题,会用数据分析问题,并会利用数据作出决策和判断.重点经历数据收集、表示与处理的全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增强应用统计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难点会用数据分析问题,并会利用数据作出决策和判断.教法、学法指导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要求学生经过讨论,选择某个感兴趣的主题开展调查.课前准备查阅、搜集相关资料.师:同学们把课前搜集的资料交流一下(让学生感受到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从而渗透尊老敬老教育,体现良好的德育教育价值.)2、交流各小组调查得到的社区老年人比例(启发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交流身边的老年人的具体构成比例,帮助学生进行调查主题的选取. 老龄化速度过快、社会养老压力加大.师: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人均寿命的延长,未来将出现很多的421甚至8421家庭,即一个子女面临赡养6个甚至14个的老人的状况.了解老龄化会带来问题.生:发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爱老人的倡议.(点明学习意义)师:看学生家庭老年人数统计图.你能按照这种方法把你所统计的村的老年人所占比例统计出来吗?生:能(因为刚学完所以兴趣高)师:那么你把你的统计材料统计一下. (引导学生获取适当的研究方法)生:分组完成统计图.活动二:确定调查主题和方案师:下面四个人一组,讨论下列问题,确定调查的主题和具体实施方案:(自主选题,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发挥创造潜能)① 确定调查主题,讨论需要收集的数据和信息;② 制定调查方案,参与全班交流;家庭中老年人人数统计图1位2位3位4位5位6位家庭中老年人人数统计图2468101214161位2位3位4位5位6位③完善调查方案,拟定报告框架,明确组员分工;④以小组为单位,到社区做一些公益活动,结合你的主题展开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学生可以根据教材设置内容,小组合作逐一完成,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调查内容完成调查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如何做等.(注意每个学生的特长领域,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特长)生:分组活动.各小组分别汇报各自的调查主题、收集数据的主要过程和相关结论.(以研究小组为单位学生自主地开展研究活动)师:根据所得到的数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在收集数据和处理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吗?关于人口老龄化你还想知道什么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堂课教师把握“做”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平等的参与,适时扮演“同事、参谋、建议者、欣赏者”的角色.为尽可能多的学生提供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及时鼓励尽可能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获得成就感.但是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利用多种途径进行选题还应进一步思考.。

关注人口老龄化 优秀教案

关注人口老龄化 优秀教案

(1)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 情况对人口老龄化所涉及的 问题有切身认识。
(2)让学生利用统计图来灵 活分析实际问题。
4. 对本节课所涉及的所有人口老龄化问
学生集体对问题进
题进行分类:
行分类:
教师展示问题: 1. 空巢老人 2. 老人赡养问题 3. 独居老人无人照顾
1-4:老人的赡养问 题;
5-6:老人的健康问 题;
教师播放学生课前进行调查的过程性 图片资料(图片 5)
选一名学生上台发言,描述在调查过程 中发现的自己家中的涉及人口老龄化的 相关问题;并且在发言过程中上传展示学 生制作的统计图。
学生结合自己所做 的统计图进行展示:
自己家中的老人无 人陪伴、父母赡养爷爷奶 奶负担重等问题。并对自 己所做的统计图进行分 析。
(1)通过对人口老龄化的 分类调查,让学生更深入的 了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同时能从自身角度出发,给 出力所能及的应对建议。
(2)通过展示调查报告, 让学生更明确一项调查活动 的基本步骤和具体做法。
(3)发展学生用数据分析 问题的能力:通过视频中出 现的问题,让学生明了在针 对实际问题时如何灵活选用 统计图;同时,通过小组间 不同的调查方式,让学生感 受收集数据时应注意广泛性 和代表性。
活动经验: 在统计活动中学生已经建立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表示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学情 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
年龄特征: 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采用形象生动、 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虽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活动经验,但是由于学生是七年级刚学完,进一缺少分辨和选 择能力,对综合应用的能力较弱。因此,课前尚需做指导。

6.2数据的收集+第2课时+抽样调查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6.2数据的收集+第2课时+抽样调查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分层设计 数学 BS 七年级 上
针对练习 1.某大学为了了解法学院1500名新生的身高情况,采用
随机调查的方式用300名新生的身高为样本进行统计,其中 身高在170cm—175cm的有75人,那么估计法学院新生身高 在170cm—175cm的人数约是( C )
A.300 B.325 C.375 D.450
分层设计 数学 BS 七年级 上
新知小结 1.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1)普查:得到的数据准确,但是工作量较大,且有时调查具
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 (2)抽样调查: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
但是调查的结果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
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 性和广泛性.
典例精析
例1 下列抽样调查中抽取的样本合适吗?为什么? (1)数学老师为了解全班同学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请数学成绩优秀的10名同学参加座谈会; 解:(1)不合适. 理由:只抽取了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具有代表性,应该从成绩 优、良、中、差的同学中分别抽取部分学生,故抽取的样本 不合适.
典例精析 (2)在北京市调查我国公民的受教育程度;
解:(2)不合适. 理由:由于北京市的经济发达、公民受教育程度高,抽取的样 本不具有代表性,故不合适.
(3)在七年级学生中调查青少年对网络的态度; 解:(3)不合适. 理由:调查对象仅仅是七年级学生,不具有代表性,七年级学 生对网络的态度不能代表青少年对网络的态度,故抽取的样 本不合适.
分层设计 数学 BS 七年级 上
6.2 数据的收集
第2课时 抽样调查
学习目标
1.掌握抽样调查选取样本的方法,体会选取代表性样本对 正确估计总体的重要性;(重点) 2.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抽样方式的差异 对结论的影响.能够正确的判断所选的样本是否合理,是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 册全册说课稿
2023/5/9
编写特点
编写体例 说教材
教材内容 整合
说课标
内容标准
说建议
课程标准
三部分
七上数学
一、说课标
一、说课标— 课程目标
• 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
,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发展形象
现和解决问题,综合运用
思维和抽象思维
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
计算器计算
体温计
七上数学
二、说教材—课程内容整经合历切截几何体的活动过程,
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
体会几何体在切截过程中的变化
制作等活动,积累数学 活动经验
。 在面与体的转换过程中,发展空 间观念。掌握常见几何体的几种
展开与折叠
截一个截几面图何体
从三个方向看主物视图体的形状
长方体
正方体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关注人口老龄化
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形
七上数学
二、说教材
二、说教材—编写体例
思维发展 合作交流
议一议
拓展正文内容的背景知识
想一想
做一做
导图 学生预习 导入语 教师导入新课
章前
正文
编写体例
制作人口图 巩固、加深对知识的
数学活动
章末
回顾与思考
小结
复习题
问题解决
知识技能数学理解 联系拓广
七上数学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3、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6、注重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人口老龄化优秀教学设计

关注人口老龄化优秀教学设计

综合与实践《关注人口老龄化》教学设计教学任务分析《关注人口老龄化》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它有着自身特定的内涵。

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是以“问题”为载体,其主要活动方式是“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综合实践活动设立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之后,意为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表示与处理的全过程,尝试用统计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会用数据分析问题,并会利用数据做出决策和判断。

人口老龄化问题涉及的内容很多,需要学生做大量的调查,需要课上与课下相结合,课前设计调查问卷,组织学生调查,课上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节课在各小组已经完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讨论,分析数据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统计调查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学情分析知识储备:学生已经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活动经验:在统计活动中学生已经建立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表示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

年龄特征: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虽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活动经验,但是缺少分辨和选择能力,对综合应用的能力较弱。

因此,课前尚需做指导。

教学目标1、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统计应用的广泛性,增强运用统计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了解人口老龄化的含义;选择适当的收集、表示和处理数据的方法;体会用数据说明问题的必要性,发展数据分析观念,积累用统计研究问题的经验,体会统计的特点。

3、通过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关注社会,进一步累积合作与交流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北师版)6.4 统计图的选择3

七年级数学上册(北师版)6.4 统计图的选择3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人口/亿 100
80
60 40
20
0
1957
世界人口变化情况统计图
1974 1987 1999
2025
年份
2050
2050年世界人口预测
下面是某家报纸公布的反映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
50
2050
25年
2025
26年
1999
12年
1987
13年
1974
17年
1957
90亿
80亿 60亿 50亿
人口/亿 100
80
60 40
大洋洲 亚洲
20
0
1957
世界人口变化情况统计图
1974 1987 1999
2025
60 50 40 30 20 10
年份 0
2050
欧洲
2050年世界人口预测图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亚洲
根据小明制作的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了什么内容? (2)从哪幅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 化情况?
60
60
50 40
40
35
50 40
30
30
20 10
10
20
0
10
条形统计图
0
条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数目.
各部分在总体中
所占的百分比.
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能清楚地反映事 物的变化情况.
随堂练习
1.一所中学准备搬迁到新校舍,在迁入到新校舍之 前,同学们就该校300名学生如何到校问题进行了 一次调查,并得到下列数据:
(3)2050年非洲人口大约将达到多少亿?你 是从哪幅统计图中得到这个数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七年级上册数学
综合与实践 关注人口老龄化
你知道人口老龄化吗?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当一 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 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 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 人口总数已达6亿,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 过人口总数的10%,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我国 有许多城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3)交流以下问题. ① 你认为老年人生活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有哪些? ② 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这些问题的相关信息?
根据所得到的数据,你还能够提出什么问题? 在实施调查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关于人口老龄化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
制定调查方案时,调查方案的精细程度直接影响 着结果,除教材中所罗列的项目外,还要关注:
1. 实施调查、整理调查报告.
课外以小组为单位实施调查. 注意:调查过程中,可能会有很 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也会有意外 的收获,这些都是最为宝贵的经 验,要忠实地记录下来.
1. 交流各小组的调查报告,进行小组评价. 2.根据交流结果进一步完善课题报告,特别是一些收 获、体会和进一步的想法. (1)交流收集的资料. (2)交流调查得到的社区老年人比例.
(1)调查的目的. (2)调查的对象,调查对象的选择. (3)调查所得的数据如何处理. (4)调查结果的呈现. (5)依据调查结果,你能提出哪些建议.
1.结合以上调查结果,填写调查报告. 2.结合以上调查结果,给政府写一封“关于解决人 口老龄化问题”的建议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