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一章《近代化的探索》、第二章《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内容涵盖近代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及其意义、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教学重点: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发展的大事年表,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发展的脉络,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讲解第一章《近代化的探索》,分析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讲解第二章《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分析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历史事件,强调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3. 实践情景引入:(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及其意义。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再现重大历史事件。

4. 例题讲解:(1)分析近代化探索中的洋务运动,讲解其背景、过程和影响。

(2)讲解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以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为例,分析其经验教训。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述重要历史事件。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及其意义。

2. 黑板右侧: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教案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把握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历史发展的进程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提取信息探究讨论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分层解疑知识迁移“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十月革命的主要参加者是谁?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其历史意义如何?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它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发急发斗争,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局如何?(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战败,由英法美日中等组成的协约国集团战胜)2.俄国原先是协约国成员,为什么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课文)3.教师指出: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

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大战,所以说十月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

十月革命如何取得胜利?它怎样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3.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4.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其历史意义如何?6.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新时代的曙光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A、运用课件展示“纲要信号”和教科书第4页“动脑筋”资料:一战灾难→二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执行反人民政策)<继续进行世界大战遭惨败>十月革命屠杀和平示威的反战民众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群众拥护列宁列宁确定武装起义方针B、教师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

202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新人教版

202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新人教版
- 国际联盟: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成立,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 战败国的处理: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战败国面临领土割让、赔款等问题。
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意义:
- 战争的残酷性: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和平的珍贵:战争的爆发和结束使人们更加珍视和平,推动国际关系的缓和和和平运动的发展。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战争原因、过程、影响等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随堂练习中的问题。
(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从战争的影响和战后世界的历史进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在课堂上,教师将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包括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以及战后初期的世界等。
(2) 案例研究法:教师将选取一些关键战役和事件,如凡尔登战役、巴黎和会等,让学生通过研究案例,深入了解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7. 例题7:请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关键战役。
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关键战役有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坦能堡战役等。
8. 例题8:请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包括战争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战后重建的艰巨任务,以及国际格局的变化。
9. 例题9:请简述战后初期的世界格局。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课程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全面掌握历史下册的内容,包括历史的基本概念、重要事件和人物等。

教学资源-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多媒体设备- 学生课本和笔记本教学计划第一课:古代希腊- 教学目标:了解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理解希腊制度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 教学内容:了解希腊的城邦制度、奥运会、希腊哲学家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多媒体展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第二课:古代罗马- 教学目标:掌握罗马帝国的兴衰历程,理解罗马法律和建筑的影响。

- 教学内容:了解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法律制度、建筑和艺术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观看视频。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第三课:中国古代科技- 教学目标:认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

-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科技的发明和创造,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讨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学生报告、作业。

第四课: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意义。

- 教学内容: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线路、货物交流和文化交流等。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地图展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第五课:欧洲文艺复兴- 教学目标:了解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影响,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作品。

- 教学内容:介绍文艺复兴的起源、文化思潮、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观看艺术作品、小组讨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艺术作品欣赏、作业。

第六课:近代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了解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认识工业革命对世界的改变。

- 教学内容:介绍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

-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成果、作业。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人教课标)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人教课标)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人教课标)第一章:Unit 1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

2. 掌握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等。

2. 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发展: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和感悟。

3. 举办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Unit 2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2. 掌握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等。

2. 中国古代文明: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体系,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成就。

3. 中国古代科技:四大发明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和感悟。

3. 举办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章:Unit 3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

2. 掌握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发展: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

3. 近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成就。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第一章秦汉的统一和繁荣课时一:秦朝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课程目标1.了解秦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

2.理解秦始皇实行法家思想的意义。

3.掌握《秦制》的内容。

课程重点1.秦朝的建立和发展。

2.秦朝的政治制度,如郡县制、三公制。

3.法家思想的实施及其影响。

课程难点1.理解法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掌握《秦制》的具体内容。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课堂小白板,用于整理思路和回答问题。

3.相关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过程步骤一:背景介绍介绍秦朝的历史背景,如周朝的衰落、战国时期的各国争霸等。

步骤二:秦朝的建立和统一1.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发展。

2.秦国灭六国,实现全国统一。

步骤三:秦朝的政治制度1.郡县制。

2.三公制。

3.法家思想在政治制度中的实施。

步骤四:法家思想的实施及影响1.法家思想的基本思想和特点。

2.法家思想的实施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影响。

步骤五: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课堂练习1.列举秦朝的政治制度。

2.解释法家思想的基本思想和特点。

3.了解《秦制》的内容和意义。

参考资料1.《秦制》。

2.《史记》。

第二章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时一:东汉政治制度及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课程目标1.了解东汉政治制度。

2.理解董卓之乱及其影响。

3.掌握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

课程重点1.东汉政治制度的变革。

2.董卓之乱的内容及影响。

3.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

1.理解东汉政治制度变革的意义和影响。

2.掌握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课堂小白板,用于整理思路和回答问题。

3.相关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过程步骤一:背景介绍介绍东汉时期的历史背景。

步骤二:东汉政治制度的变革1.东汉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

2.郡县制的改革和曹操的政治思想。

步骤三:董卓之乱的内容及影响1.董卓之乱的具体内容。

2.董卓之乱对东汉时期的影响。

步骤四: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1.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形势。

2.曹操和孙权的关系及影响。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1.1 希波战争1.2 罗马帝国的扩张1.3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1.4 阿拉伯的扩张第二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1 夏商西周的更迭2.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2.3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2.4 汉朝的政治制度第三章:近代科技的产生与发展3.1 近代科技产生的背景3.2 三次科技革命3.3 科学理论的突破3.4 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四章:近代社会的变革4.1 英国的工业革命4.2 美国的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4.3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4.4 日本的明治维新第五章:20世纪的世界格局5.1 第一次世界大战5.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5.3 第二次世界大战5.4 冷战与两极格局第六章:九一八事变与中国的局部抗战6.1 九一八事变6.2 中国的局部抗战6.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6.4 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七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7.1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诞生7.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意义7.3 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7.4 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第八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8.1 改革开放的背景与意义8.2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8.3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8.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第九章: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9.1 两极格局的瓦解9.2 世界上主要的政治力量9.3 地区冲突与热点问题9.4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十章:世界经济的全球化10.1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与背景10.2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0.3 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全球化10.4 全球化中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第十一章:信息技术革命与可持续发展11.1 信息技术革命的起源与发展11.2 互联网的诞生与全球普及11.3 信息时代的社会变革11.4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践第十二章:21世纪初的国际关系12.1 911事件与全球反恐战争12.2 伊拉克战争与中东问题12.3 全球化进程中的合作与冲突12.4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十三章: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社会13.1 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变迁13.2 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挑战13.3 社会结构的变动与人口问题13.4 城乡差距与区域发展第十四章:全球生态环境问题14.1 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影响14.2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14.3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4.4 国际环境保护合作与挑战第十五章:走向未来的世界15.1 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与机遇15.2 科技创新与未来社会15.3 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15.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重点:希波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亚历山大大帝东征、阿拉伯的扩张。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统一国家的建立1.1 秦朝的建立了解秦朝的建立背景,如战国时期的纷争和民众渴望统一的心情。

掌握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意义。

探讨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

1.2 两汉的兴衰了解西汉的建立和汉武帝的统治成就,如开疆扩土、加强中央集权等。

掌握东汉的建立和衰落过程,如光武帝的改革和黄巾起义。

探讨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如农业生产的提高、手工业的发展等。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的更替2.1 三国鼎立了解三国鼎立的背景,如东汉末年的宦官专权和民众疾苦。

掌握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和争夺过程。

探讨三国鼎立对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2.2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了解西晋的建立和东晋的建立过程。

掌握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如南朝的宋、齐、梁、陈和北朝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探讨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第三章:隋唐时期的繁荣与衰落3.1 隋朝的建立与繁荣了解隋朝的建立背景,如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和社会动荡。

掌握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成就和问题。

探讨隋朝的大运河建设和科举制度的意义。

3.2 唐朝的繁荣与衰落了解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的成就,如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

掌握唐朝的衰落过程,如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

探讨唐朝的对外交往和文化影响。

第四章:宋元时期的变革与发展4.1 宋朝的建立与变革了解宋朝的建立背景,如唐朝衰落和五代的分裂。

掌握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如科举制度的完善、商业经济的繁荣等。

探讨宋朝的文化成就,如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的进步。

4.2 元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过程。

掌握元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如行省制度、民族政策等。

探讨元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统一的政治体制、民族融合等。

第五章:明清时期的巩固与挑战5.1 明朝的建立与巩固了解明朝的建立背景,如元朝的统治问题和社会动荡。

掌握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如科举制度的改革、海外贸易的限制等。

新人教版(2021年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
4.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当时,英 国完成工业 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__经济掠夺__和__政治压迫__。
5.1857年,__印度土兵__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年轻的__章西女王__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章西失 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战斗中,她身先士卒,直到 壮烈牺牲。
6.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__英国殖民者__,反映了__印度民族意识的觉 醒__。这次起义也是__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__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1 9世纪初,在__美国独立战争__和__法国大革命__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__反抗殖民统治__、__争取民族独立__的运动。
3.在南美洲北部地区,__玻利瓦尔__解放了__哥伦比亚__、__委内瑞拉__和__厄瓜多尔__等地,成立了“大 哥伦比亚共和国”;在南美洲南部地区,__圣马丁__领导了__阿根廷__、__智利__、__秘鲁__的独立运动。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__解放者__”。
探究二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结果、影响。
结果:印度民族大起义在英国的残酷镇压下失败。影响:印度民族大起义 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三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有哪些相似之处?
从起因上看,都是由于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引起的;从影响来看,都打击了殖民统 治: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沉重打击了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在反抗斗争中,都出现了英雄人物:拉丁美洲有玻利瓦尔、圣马丁;印度有章西女王。
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改革
教学难点:1861年改革对农民的掠夺性和历史进步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 挂图 录音机等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第一章三皇五帝时期课时1 缘起中华:从两河文明到华夏文明课程目标•了解两河文明和华夏文明的来源和特点;•认识天地之间的关系和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利用;•培养良好的素质和对历史文化的热爱。

课程内容1.引入:通过问学生历史是什么?为什么学历史?来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和热爱;2.掌握两河文明和华夏文明的来源和特点;3.梳理关于天地之间关系的思维导图;4.贴近生活,让学生认识人类利用大自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5.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

教学重点1.掌握两河文明和华夏文明的来源和特点;2.了解天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天地之间的关系;2.学生掌握两河文明和华夏文明的特点。

课时2 夏商周时期课程目标•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基本情况、特点以及历史意义;•发现夏商周时期的贡献和不足;•培养学生成为有情怀的历史观察员。

课程内容1.通过讲解夏商周时期各种文物的发现及其价值,让学生了解夏商周时期社会生活、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特点;2.告知夏商周时期文化的基本特点,为学生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化遗产打下基础;3.动员学生以各种方式展示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4.让学生梳理夏商周时期的造福和不足,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1.学生了解夏商周时期社会生活、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特点;2.学生梳理夏商周时期的造福和不足,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夏商周时期的文化遗产;2.学生对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意义有深刻体悟。

第二章中华帝国时期课时3 秦始皇统一中国课程目标•让学生认识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了解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课程内容1.通过解读书中相关内容及电影《建国大业》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秦始皇的生平、重视文化教育、多次巡游南方以巩固统治等方面的情况;2.通过解读书中相关内容及电影《建国大业》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和成就;3.告知秦始皇时期存在的重要问题,如官员思想改变不大、监视人民过多等;4.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动学习,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素养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是九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在殖民统治时期,殖民地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而进行的反抗斗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到殖民统治的残酷性和殖民地人民斗争的英勇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关殖民统治和民族解放的基本知识。

但对于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具体内容和细节,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背景,分析斗争的原因和过程,并总结斗争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同情和敬意,树立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难点:分析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基本情况。

2.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原因和意义。

3.案例分析:通过讲解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过程。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的历史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视频资料:准备与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相关的历史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殖民统治和民族解放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斗争的背景和过程。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海阔凭你跃,天高任你飞。

愿你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1《大河流域》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合教材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充分利用地图和相关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转换思维视角,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古代埃及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一大世界奇观。

重难点重点: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遗存; 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难点:为什么说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等折射出上古时代的阶级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1)、导入新课:利用课文导言中的狮身人面像的故事导入新课。

2)、出示学习目标:(教师解读)1、学生了解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的文明特色,掌握三大流域文明的精髓。

2、大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

3、世界上的文明虽然各具特色但作为创造文明的人,却具有普遍的、共同的人性,以此培养学生树立国际意识和世界主义精神。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分钟左右)1)显示自学提纲:1、古埃及何时出现奴隶制小国何时出现统一的国家国王叫什么陵墓又叫什么公元前6世纪被哪国所灭2、“新月沃地”有两条河叫什么什么人何时在两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是谁统一了两河流域并颁布了哪一法典3、古印度何时出现奴隶制小国雅利安人进入后,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什么制度每个等级名称叫什么由哪些阶层组成4、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国各有哪些文化遗存2)、按自学提纲自学。

自学时,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历史教案优秀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历史教案优秀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历史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重大事件。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重大事件。

2.教学难点: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知识讲解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讲解中国古代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重大事件。

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影响。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讨论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每个小组选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4.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有关中国古代近代史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方法。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知识。

3.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近代史的某个事件,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结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古代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重大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对历史的兴趣,激发爱国情怀。

同时,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重大事件教师通过时间轴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历史的发展脉络。

对话示例:教师:“同学们,如果我们把中国历史比作一条长河,那么你们能告诉我这条长河中都有哪些重要的转折点吗?”学生:“唐朝的繁荣,宋朝的变迁,明朝的开放,清朝的衰落……”教师:“非常好,那我们今天就来详细看看这些转折点,理解它们如何塑造了我们的历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1. 第1课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1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1.2 唐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3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中外交流2. 第2课五代十国与宋元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2.1 五代十国的政治局势2.2 宋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2.3 元朝的统一与大一统格局3. 第3课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与转型3.1 明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3.2 清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3.3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与近代化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各个时期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 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宋元时期的多元文化交融、明清时期的封建社会衰落与转型。

2. 教学重点: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明清时期的近代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隋唐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各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特点。

4.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六、板书设计1.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2. 内容:1.1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2 五代十国与宋元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1.3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与转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表现。

(2)分析宋元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原因。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教案范文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教案范文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知识,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内容1.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发展2.近代以来的世界3.当代世界的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发展;近代以来的世界;当代世界的发展。

2.难点:古代文明交流的途径与影响;近代以来的世界格局变化;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发展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文明交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文明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古代文明交流的途径讲述古代文明交流的主要途径,如丝绸之路、大运河等,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

3.分析古代文明交流的影响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交流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如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等。

第二课时:近代以来的世界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近代以来世界的变化。

2.讲解近代以来世界的主要历史事件讲述工业革命、殖民扩张、两次世界大战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世界的发展。

3.分析近代以来世界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分析近代以来世界的发展趋势,如科技发展、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等。

第三课时:当代世界的发展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当代世界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当代世界的变化。

2.讲解当代世界的主要发展讲述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等当代世界的发展,让学生了解当代世界的现状。

3.分析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分析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如可持续发展、和平与发展等。

五、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关注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六、作业布置1.复习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掌握古代文明交流、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和当代世界发展的基本知识。

2.结合教材,思考古代文明交流对当代世界发展的影响。

七、教学反思1.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1课俄国农奴制改革19世纪中叶的俄国农奴制危机11年改革法案的颁布及主要内容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2. 第2课日本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背景政治体制、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作用3. 第4课第一世界大战战争的背景、导火索及主要战役中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和贡献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了解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认识历史发展的趋势。

2. 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第一世界大战等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国际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第一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重点: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各国改革举措及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地图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俄国农奴制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事件对国家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讲解:(1)俄国农奴制改革详细讲解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的危机,分析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阐述11年改革法案的颁布及主要内容,探讨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2)日本明治维新介绍明治维新的背景,分析日本在面临民族危机时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详细讲解明治维新在政治体制、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探讨其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作用。

(3)第一世界大战分析战争的背景、导火索及主要战役,了解各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和贡献。

探讨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启示。

3. 随堂练习: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危机主要内容:11年改革法案影响:促进俄国社会转型2. 日本明治维新背景:民族危机改革措施:政治、经济、教育作用:推动日本现代化3. 第一世界大战背景、导火索及主要战役中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和贡献影响世界格局七、作业设计1. 习题:(1)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及其影响。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新人教版)[优化]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新人教版)[优化]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新人教版)[优化]第一章: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教学目标】1. 了解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背景和原因。

2. 掌握殖民地对欧洲殖民者的反抗方式和斗争成果。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背景和原因。

2.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方式和成果。

3. 对殖民地人民的评价。

【教学重点】1.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方式和成果。

2. 对殖民地人民的评价。

【教学难点】1.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背景和原因。

2. 对殖民地人民的评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殖民地人民的生活状况,引起学生对殖民地人民的关注。

2. 讲解:讲解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背景和原因,引导学生了解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方式和成果。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殖民地人民的评价。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选择一位殖民地人民抗争的代表人物,了解其生平事迹,下节课分享。

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教学目标】1. 了解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2. 掌握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和成果。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历史观念。

【教学内容】1. 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2. 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和成果。

3. 对资产阶级革命的评价。

【教学重点】1. 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和成果。

2. 对资产阶级革命的评价。

【教学难点】1. 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2. 对资产阶级革命的评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2. 讲解:讲解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和成果,引导学生了解对资产阶级革命的评价。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资产阶级革命的评价。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选择一位资产阶级革命的代表人物,了解其生平事迹,下节课分享。

第三章:科学革命【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6篇篇一: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以“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主题专讲隋朝的历史。

隋朝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

“繁盛一时”四字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本课实际上只讲了隋朝的“繁盛”;而“一时”,即二世而亡,只有留待下一课作为唐朝建立的背景去概述了。

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

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

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

而隋文帝统治二十余年使隋朝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则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隋朝大运河,与长城一样是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本课的难点有二个:一是教材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二、教法建议1、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讲述的“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十月革命备课日期教法学、问、探、练、结授课日期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为以后学习苏联历史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初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历史发展的进程,让学生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

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引导学生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十月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板书设计教后感课题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备课日期教法学、问、探、练、结授课日期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等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客观地叙述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同时实事求是地总结其成就与失误。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认真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板书设计教后感积累多投资。

二、中考命题分析本课在中考中的题型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有少许与其他相关知识结合考查的非选择题。

试题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主要考点有: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的特点与影响。

苏联模式与中国以及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深远影响,是历年中考的热点。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历来是考查重点,且可以与我国的改革开放结合起来考查,所以这一知识点也不容忽视。

三、巩固训练:[2012·汕头]列宁说:1921年春天,情况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去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这里失败的“尝试”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冷战政策C、产业复兴法D、马歇尔计划[2012·达州]右图反映的是20世纪20年代初俄国工农大众生活恶化的情况。

面对此景,列宁沉痛地说:“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联系所学知识,对列宁这句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应该禁止商品自由交换B.资产阶级的统治思路更符合俄国国情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做法必须改变D.坚决退出世界大战是错的,应该让德国做出赔偿俄国人在等待面包[2012·泰州]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

”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A.推行农奴制改革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实施新经济政策D.形成斯大林模式[2012·恩施自治州]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有益探索,这种探索表现在A.解决了国内的经济困难,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C.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摆脱了经济危机[2012·江苏淮安]有学者分析某一经济政策时说:“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

对列宁来说,这一政策只是暂时的退却。

”这一政策指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工业化[2012·白银]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维护了现有制度、促进了经济恢复、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的历史事件是A.法国大革命和“雾月政变” B.“光荣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C.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D.十月革命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012·广东]列林说:“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2012·聊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

”苏俄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A.夺取十月革命胜利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C.推动工业化建设D.对付美国的“冷战”[2012·汕头]列宁说:“在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A、农业集体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土地法令[2012·河北] “它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

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材料主要论述了新经济政策A .实施的背景B .实施的内容C .实施的过程D .实施的结果[2012·广安]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世界上第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拓者。

20世纪20年代列宁对苏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A .实行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B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C .实行新经济政策D .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2012·徐州]美国人哈默最早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他还劝说坚决反共的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苏俄开办企业。

后来,福特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唯一代理人,美国其它公司也一涌而上。

该现象的出现是因为苏俄A .全面实施新经济政策B .外商经营重要工矿企业C .帝国主义矛盾消除D .推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2012·盐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

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A .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实施新经济政策C .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2·南京]引起右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发展商品经济B .实行农业集体化C .赫鲁晓夫改革D .戈尔巴乔夫改革[2012·苏州]右图为《1913年和1937年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图》,其中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A .俄国农奴制废除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C .新经济政策实施D .斯大林模式推动[2012·莱芜]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5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0%。

这说明①苏联执行了工业化方针②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③苏联由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 ③苏联继续实施了新经济政策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苏联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户数及比例年代 1929 1930 1937 户数(百万户) 1.0 6.0 18.5 占农户总数(%) 3.9 23.6 93.0课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备课日期教法学、问、探、练、结授课日期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为进一步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史,特别是掌握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变化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对巴黎和会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内容的分析与探究,使学生认识《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掠夺性条约,从而得出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这一重要结论;通过引导学生对华盛顿会议的内容进行简要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极大地扩大了自己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势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从经济和军事实力两个方面分析帝国主义外交政策的能力;通过揭示美国在《九国公约》中宣称的“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旗号下向中国扩张的企图,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重点《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板书设计教后感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C.《慕尼黑协定》D.《联合国家宣言》[2012·黄冈]历史结论的提出,必须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下列历史结论,不正确的是A .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的彻底消除C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D .纳米比亚的独立,宣告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几百年的历史结束[2012·山东泰安]毛泽东指出: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哪一条约导致了这一局面出现?A .协约国同保加利亚签订的和约B .《凡尔赛和约》C .同盟国同保加利亚签订的和约D .《九国公约》[2012·乐山]多元化的世界充斥着国家间的利益争夺与矛盾冲突 。

下面有关“华盛顿会议”的新闻报道,正确的是A .《凡尔赛和约》把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转交给日本B .《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C .《慕尼黑协定》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D .《雅尔塔协定》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2012·泸州]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在一战后初期再次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A .《凡尔赛和约》B .《九国公约》C .《四国条约》D .《五国海军条约》[2012·山东临沂]美国总统奥巴马2012年1月5日宣布推出一项新军事战略,表示将美国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安排”这一地区,美国曾倡议召开了A .巴黎和会B .华盛顿会议C .雅尔塔会议D .万隆会议[2012·荆州] 1922年,美、英、日、中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此条约的最大受惠者是A.中国B.美国C.日本D.英国赔款 有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有英、法、日等国瓜分课题经济大危机备课日期教法学、问、探、练、结授课日期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