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原理数量性状讲解学习
《选择原理数量性状》课件
05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内容回顾
总结选择原理数量性状课件的主 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选择原理 的介绍、数量性状的特征、选择
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等。
重点解析
对课件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解 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案例分析
对课件中涉及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 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选择原理数 量性状的应用。
详细描述
选择原理是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解释了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并发生进化。在自然环境中,不同的基因 型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自然选择倾向于保留适应环境的基因型,而淘汰不适应环境的基因型。这种选择 过程不断进行,最终导致生物的进化。
选择原理的分类
要点一
总结词
选择原理可以分为正向选择、负向选择和平衡选择三种类 型。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正向选择是指选择过程倾向于保留有益的基因变异,使具 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更适应环境,从而在群体中占据更大的 比例。负向选择是指选择过程倾向于淘汰有害的基因变异 ,使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在群体中的比例降低。平衡选择 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 平衡状态,各自在群体中保持一定的比例。
量性状的表型表现。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区别
数量性状表现为连续的变异现 象,而质量性状表现为非连续 的变异现象。
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而质 量性状受单一基因或少数基因 控制。
数量性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较大,而质量性状受到环境因 素的影响较小。
02
CATALOGUE
选择原理
选择原理的定义
总结词
选择原理是指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通过保留适应环境的基因型,淘汰不适应环境的基因型,从而影响生 物进化的过程。
选择原理质量性状ppt课件
❖ 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
通过自然界的力量完成的选择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向心力,回归 在生物进化中起主导作用
❖人工选择(artificial selection)
人类施加措施实现的选择过程 有的放矢 离心力 控制进化方向的是人的意愿。
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
一、对隐性基因的选择(recessive)
❖ 一对等位基因时:基因型为AA、Aa、aa ❖ 设原始群体基因频率为A=p,a=q,则相应基因型频
率为:D=P2,H=2Pq,R=q2。留种率为S,淘汰率 为1-S。则有:
P+q=1 D+H+R=1
对隐性基因的选择
设有一对等位基因
A
在大群体中的频率为
p0
由这对基因构成的基因型为 AA
Aa
基因型频率为 留种率 淘汰率
p02
2p0q0
S
S
1-S
1-S
选择后基因型频率
?
?
a q0
aa q02
1 0
?
原始基因型频率×留种率
选择后的基因型频率=
∑(原始基因型频率×留种率)
经过一代的选择后,隐性基因频率
=? q‘=1/2*H‘+R‘= Sq+(1-s)q2 S+(1-s)q2
0
❖ 则经过一代选择后,隐性基因a的频率为:
(P+q=1)
❖
q1=
P0 q 0 P 2 0 2 P0q0
=
q0 1 q0
❖ q2=
q1
1 q1
=
q0 1 2q0
❖ 经过t代选择后:qt=
q0 ,
1 tq0
数量性状的选择原理与方法
数量性状的选择原理与方法遗传性原理是指数量性状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控制,拥有遗传变异。
根据数量性状的遗传方式可分为基因型型、基因频率和基因效应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选择性原理是指选择个体的数量性状时,应该根据性状与经济利益直接相关的程度,尽可能选择对提高经济效益有着较大贡献的个体。
适应性原理是指在选择个体的数量性状时,应根据目标环境和生长条件来考虑。
选择的个体必须适应目标环境,能够在相应的生态位上充分发挥功能。
直接选择法是指通过直接测量或观察数量性状的表现形式,以此为依据进行选择。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数量性状测量简单、易于获取的情况。
例如,对于作物的产量性状,可以根据每株或每单位面积的产量进行测量,直接确定高产个体。
间接选择法是通过选择与数量性状有关的可测指标进行间接选择。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数量性状无法直接测量或操作困难的情况。
例如,通过选取植株高度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来选择高产作物。
间接选择法可以根据数量性状的遗传背景、遗传相关性和选择效应等指标进行选择。
在数量性状的选择过程中,还可以结合遗传统计学方法,如相关分析、配合力分析、遗传进展分析等,对数量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为选择优良个体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数量性状的选择不仅仅局限于单一性状,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数量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多性状选择。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评估个体的育种潜力,提高选种效果。
综上所述,数量性状的选择原理与方法是一项重要的育种技术,它可以帮助农作物育种者选出更具经济效益和适应性的个体,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品种和种质资源。
同时,通过与遗传统计学方法结合,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数量性状的深入研究,为育种工作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
数量性状选择原理与方法
的资料以及遗传力来判断个体的种用价值。
设:个体表型值为Pi,它可被划分为两部分之和,
即:
►家系平均值(Pf) ►个体表型值(Pi)与家系平均值(Pf)的离差(Pw)
►
即:Pi=Pf+Pw
其中: Pw 表示家系内偏差,即(Pi-Pf) Pf 表示家系均值
高产对家畜适应自然环境条件往往是有害的,故应加强 对高产品种的营养条件供应和环境条件控制。
3、当两种选择作用严重抵触时,人工选择就不会取 得进展(品种退化)。
选择的实质
►
打破了繁殖的随机性,定向地改变了群体
中相关基因的频率。
►
打破了自然状态条件下生物群体的“哈代 -温伯格”平衡 ,改变了生物类型。
如:世代间隔、性状间的相关、一次选择性状的 数目、近交以及遗传与环境的互作等。
遗传进展(selection progress):选育群体平均每 年所获得的选择反应。即选择反应除以平均世代间 隔。 R Ry GI
世代间隔:指每繁殖一代所需的年数,或者说是用子 女出生时父母的平均年龄来表示。
选择强度:不同性状间由于度量单位和标准差不 同,选择差之间不能相互比较。为统一标准,都除 以各自的标准差,使之标准化。这种标准化的选择 差称为选择强度(i)。 其公式为:i P S ; 所以 S i P P P 又: h /
2、选择的目的与方向
自然选择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人工选择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选择目标→选择方案
3、选择的过程
自然选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长,见效慢
人工选择的过程则相对较短,见效较快
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间的关系
1、当选择的方向一致时,自然选择能加快人工选择 的进程,增强人工选择的效果。 2、当选择方向不一致时,人工选择会受到自然选择 的制约或影响。此时,要获得人工选择的预期效果, 就必须加强或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来克服自然选择的 作用。
数量性状选择原理与方法PPT课件
对数量性状进行选择的特点
• 数量性状一般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基因型相对 比较复杂,难以进行针对某一基因的选择。
• 对数量性状的选择必须应用生物统计学和数量 遗传学原理,从性状的表型值中剔除环境效应 的影响,而根据或接近根据多数基因的加性效 应——育种值来进行选择。
第9页/共61页
一、选择反应与选择差
• 育种是根据家畜的遗传和变异两种特性,通过选择和繁 育两种手段来引导变异发展的方向而进行的工作。
• 理论基础——选择的创造性作用
• 选择能积累变异,决定变异的方向,产生新类型个 体,最终使畜群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 选择的创造性作用在家畜育种中的体现 1.针对特定数量性状的系统选育可能育成新品种
• 选择的重点--数量性状(经济重要性)
予 p加f )权 (,pf合
p) 并为
一
个指数I作为估计育种值,作为选留的标准。
• 不同的选择方法可表现为对上式中两部分的不 同重视程度。 即:I=bfPf+bwPw
第41页/共61页
二、单性状的选择方法
1、个体选择:对两部分同等重视,即把超出群体 均值最多的个体留种。实质为用个体表型值估计 育种值。
1、尽可能缩短种畜的使用年限;早配等 2、在保证选择的准确性的前提下,选用世代间
隔较短的选种方法; 3、实施早期选种措施。
• 早期辅助选择、间接选择(遗传相关)
第30页/共61页
四、选择效果的预估
• 理论基础:
• R=Sh2=iσh2 • 选择强度可由留种率得到(性状呈正态分布时)
• 只要知道一个畜群该性状的标准差与遗传力,确 定留种率,就可预估选择效果。
n 为 家 系 成第员44页数/共6。1页
选择原理-数量性状
选择非极限理论 连续100多代的强度选择,并没有使加性遗传方差耗尽、选择反应停止。
2020/4/27
33
保持群体遗传变异度的育种措施有哪些?
❖ 育种群应保持一定规模 ❖ 育种初始群具有足够的遗传变异 ❖ 经通常在育种群中进行遗传参数评估 ❖ 采取适当方法扩大群体的遗传变异(导入杂
交)
2020/4/27
2020/4/27
48
Homework:
方差
标准差
选择差
选择反应
世代间隔
留种率
选择强度
育种值估计的准确度
遗传进展
公式5-8
相关选择反应
公式5-13
2020/4/27
49
※标记QTL连锁分析(基因组扫描)
※候选基因分析
2020/4/27
6
确定单个QTL基因的作用:
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 将转基因技术用于数量性状的遗传操作; 能够鉴别由多因素引起的遗传疾病,为基因治疗和 改进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对这些QTL基因的数目和特性有所了解后,可以使 数量遗传学理论建立在更加完善的基础上,对动物育 种实践的指导更为科学合理。
2020/4/27
41
❖实施早期选种措施
━在家畜个体尚未表现生产性状,或尚未完 成性状的表现时,实施的辅助选择措施。 标记辅助选择的目的之一是实现早期选种 ,缩短世代间隔。
2020/4/27
42
影响选择成效的因素5 选择性状的数目
一般而言,同时选择性状越多,每个性状的选择进展越小。
如果选择单一性状的选择反应为R,则同时选择N个性状,每个性状的选择
P G E G E P E T
第三章选择原理
两者关系
• 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对群体的变异产生影 响,选择方向一致,可促进群体向一个方 向变异,反之,可以削弱二者的力量,作 用方向要看两者的选择力量的对比,自然 选择多数情况与人工选择方向相反,防止 品种退化。
第三章 选择原理
摘要:1、掌握数量性状的基本特点。 2、掌握三大遗传参数的生物学
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3、掌握选择学说原理。 4、掌握家畜性状的选择方法。
第三章选择原理
附:第一节: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
一、性状的分类 二、数量性状遗传基础 三、数量性状数学模型
第三章选择原理
一、性状的分类
畜禽主要性状按: • 1/能描述或能度量; • 2/连续分布还是间断分布; • 3/是否容易受环境影响; • 4/控制性状的遗传基础是单G还是多G,
第三章选择原理
三、数量性状数学模型
2、基因效应分析 • 基因效应值进一步剖分为三大部分:G=A+D+I。A为基因加性效应
值;D为基因显性效应值;I为基因上应效应值;D、I为不同个体不同 等位基因之间的组合其表现(或称对表型值的影响),随着不同的组 合而不同,这一部分值在世代传递过程中无法固定,仅有加性效应值 能稳定遗传。 D、I是随不同的基因组合对群体中每一个个体产生影响,可正可负,是 随机的,通常将它归并到环境偏差值中,并统称为剩余值。 P=G+E+IGE =A+D+I+E+IGE =A+R+IGR (其中R剩余值=D+I+E) 同时假定基因与环境的互作为O,即协方差为O。 COV(A、R)=O rAR=O 即有: P=A+R......(2)
产奶量 产仔数、抗病力
第三章选择原理
二、数量性状遗传基础
(一)微效多基因假说 • 数量性状的表型值受基因型与环境的共同影响,基因型是
《数量性状》课件
在本课件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数量性状的定义、测量、遗传、变异、进化和 应用领域。
什么是数量性状?
数量性状是指可量化的特征,如身高、体重和血压等。它们受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人类和生 物学有重要意义。
数量性状的测量
1
间接测量
2
使用间接方法,如血液测试或问卷调 查来获得数量性状的数据。
环境因素对变异的影响
数量性状的变异受到环境因素 的影响,如饮食、生活方式和 社会环境等。
量化遗传学方法
通过量化遗传学的方法,我们 可以解析数量性状的遗传和环 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数量性状的进化
1
自然选择
数量性状的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适应环境的个体。
2
比较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数量性状,我们可以了解进化的模式和机制。
数量性状的应用
人类数量性状的研究
通过研究人类数量性状,我们可以了解人类健康、行为和特征的遗传基础。
农业和畜牧业中的应用
利用数量性状的遗传知识,改良作物和家畜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
医学中的应用
通过研究数量性状与疾病的关联,为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结语
数量性状对于了解遗传学、生物学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深入研究,探索数量 性状的更多奥秘。
直接测量
通过直接测量身高、体重等数值来获 得数量性状的数据。
数量性状的遗传
单基因成对遗传
某些数量性状由单个基因对 决定,如血型和眼色。
多基因遗传
多个基因的组合共同影响数 量性状,如身到基因和环 境因素的影响,如体重和健 康。
数量性状的变异
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变异
数量性状的变异来自于个体的 基因型和其在环境下的表现型 之间的差异。
选择原理-数量性状51页PPT
选择原理-数量性状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数量性状的选择原理与方法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
第十二章数量性状的选择原理与方法动物育种中所重视的大多数重要经济性状都是数量性状,例如产奶量、乳脂率、产蛋数、蛋重、瘦肉率、增重速度、饲料转化率等。
数量性状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每个基因作用微小,效应各异,可以累加和倍加,只有通过群体对其进行研究,选择是在一个群体中通过外界的作用,将其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以便在世代的更替中,使群体内的个体更好地适应于特定的目标,优良性状只有通过不断的选择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因此选择就成为进一步改良和提高家畜生产性能的重要手段。
阈性状是一类特殊类型的性状,与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是一致的,对它的选择方法有所不同。
第一节选择差与选择反应家畜的繁殖率一般都是很高的,特别是应用人工授精技术以后,不需要将育种群中同一世代出生的所有家畜全部留作种用,而是将各方面优秀的个体选留下来,用于繁衍下一代,因此选种是改进群体遗传的重要手段。
选择差和选择反应是进行数量性状选择的基础。
一选择差选择差(S)是由被选择个体组成的留种群数量性状的平均数(P)与群体均数(P)之差:SP-P(公式 12-1) S=S选择差表示的是被选留种畜所具有的表型优势。
选择差的大小,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畜群的留种率(P),留种率是指留种个体数占原始畜群总数的百分比。
一般来说,群体的留种率愈小,所选留个体的平均质量愈好,选择差也就越大。
在实际的育种工作中,在一个每年都要扩大的畜群里,需要选留的种母畜多,留种率加大,选择差减小。
在一个母畜头数年年保持不变的群体中,种母畜的留种率较小,选择差会增大。
多胎家畜的选择差要比单胎家畜大,因为可能供选择的后代数目较多。
断乳成活率较高的畜群,要比成活率较低的选择差大。
公畜的选择差通常都大于母畜,这是因为公畜的留种比例小。
对于限性性状的公畜,在选择时,留种的少数公畜,如果选择不那么准确,其实际选择差就会比预期的减小。
二是性状的表型标准差,即性状在群体中的变异程度。
数量性状选择原理与方法
数量性状选择原理与方法数量性状选择是一种遗传改良方法,用于改进种群中的数量性状。
数量性状是指可以通过定量测量和统计处理的,对个体数量发生影响的性状。
数量性状常常涉及数量性状是一些物种在其自然条件下或相应的培育条件中显现出来的表现。
在选择原理方面,数量性状选择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遗传性原则:数量性状选择基于对性状遗传性的了解。
只有当数量性状受到遗传控制时,才能通过选择来改良这些性状。
2.突变原则:在数量性状选择中,如果我们发现一些个体具有突变的数量性状,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并繁殖这个个体,以期望获得更多具有这种优良性状的后代。
3.遗传预测原则:数量性状选择应基于对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的预测。
通过对显性和隐性基因的了解,我们可以预测在种群中将表现出来的数量性状。
在选择方法方面,数量性状选择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个体选择法:这是最基本的选择方法,即从一个种群中选择具有优良数量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
这可以通过定量测量和比较个体间的数量性状来实现。
2.家系选择法:这种方法是选择整个家系作为选择的单位。
通过繁殖那些具有优良数量性状的家系,可以逐渐改良种群中的数量性状。
3.杂交选择法:这种方法通过杂交不同家系之间的优良数量性状,融合不同家系的优点,产生具有更好数量性状的后代。
4.群体选择法:这种方法是基于群体中所有个体的数量性状,而不是仅仅选择个体或家系。
通过选择具有较好数量性状的整个群体进行繁殖,可以改良整个种群中的数量性状。
5.混合选择法:这种方法是将个体选择法、家系选择法、杂交选择法和群体选择法等多种选择方法结合起来,以更好地改良种群中的数量性状。
总之,数量性状选择是一种有效的遗传改良方法,可以通过选择具有较好数量性状的个体、家系、群体或通过混合选择的方式来改良种群中的数量性状。
正确理解和应用选择原理和方法,可以实现对数量性状的有效改善和优化。
数量性状标记辅助育种原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ppt课件
标记辅助选择的意义
可直接选择基因型
呈等显性,可将杂合子与纯合子区分
可在两种性别任何年龄的个体检测
早期选择,加快选育进展
可阐明家系内遗传变异
对限性性状和年龄限性性状最为有利
标记辅助育种原理
家禽经济性状-数量性状
分子标记 基因定位
数量性状基因座 (QTL)
遗传图谱构建
QTL图谱分析
技术路线:
与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
肉用性状: 体重、日增重、相对-绝对增重、屠宰性能、 料肉比等
蛋用性状: 开产日龄、开产蛋重、开产体重、300日龄产 蛋量,月产蛋量、蛋品质性状等
分子标记PCR产物检测(自动序列分析)
建立资源群体
性状组合、配合力测定
常规育种方法
分子生物技术
特色突出、性能优良
形成配套新品系、建立商业育种体系
不同分子标记座位所反映的群体杂合度具有较大 的差异,具有较大选育潜力。
四川不同地方鸡种群有较大遗传差异,表现出不 同的遗传距离。
四川不同鸡种群遗传聚类分析
HF
00..22889797
BF
0.8700
CK
1.1822
LK
0.7135
SH 0.4462
SC
0
0.2
0.4
0.6
0.8
1.0
1.2
图1 不同鸡种群聚类模式图(数字表示相对遗传距离)
基因型
(最小二乘分析)
性状
(方差分析检验)
相关分析
•功能基因定位克隆:
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大致位置
(家系连锁分析资料)
获得目的基因DNA片段
突变检测验证和功能分析
(染色体步移等技术)
选择原理数量性状
9
8
7
6
5
4
3
2
1
0
2024/9/28
5
3.数量性状基因座(QTL)
对数量性状有较大影响旳基因座称为数量性 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 它是影响数量性状旳一种染色体片段,而不一
定是一种单基因座。(P350)
措施:
※效应大小或贡献率 ※主效基因
re( XY )
RX
AX r( XY ) AY
RY
eX
hX
hY
eY
PX
PY
2024/9/28
不同性状表型有关旳剖分
18
rXY r( XY )hX hY re( XY ) 1 hX2 1 hY2
2024/9/28
19
遗传有关旳主要作用
➢间接选择(indirect selection) 辅助性状(assistant trait)。
rA
2024/9/28
16
遗传有关(genetic correlation)
表型有关(phenotypic correlation)
就是同一种体旳两个数量性状度量值间旳有 关。
➢遗传有关 ➢环境有关
2024/9/28
17
在这两类遗传和环境有关原因旳共同作用下, 两个性状之间就呈现出一定旳表型有关。
由大量微小效应旳基因控制; 微效基因旳效应相类似而且能够相加; 服从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连锁互换规律; 微效基因间一般没有显隐性区别; 数量性状同步受到基因型和环境旳作用,而且数量 性状旳体现对环境影响相当敏感。
2024/9/28
4
假如一种数量性状有k个基因座控制,则多 种基因型频率分布是二项式(1/2A+1/2a)
选择原理-数量性状51页文档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选择原理-数量性状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数量性状的选择
2020/7/13
1
❖ 一、数量性状遗传基础 ❖ 二、数量性状的选择
2020/7/13
2
1.数量性状的特征
数量性状遗传基础
数量性状在个体间的差异需要度量; 数量性状变异呈连续性; 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 数量性状对环境影响敏感。
2020/7/13
3
2.微效多基因假说(Nilsson-Ehle)
__
ΔP=Ps-P
2020/7/13
23
选择反应selection response
➢通过人工选择,在一定时间内,使得性状向着 目标方向改进的程度 ➢选留个体子女均值与群体均值之差 ➢选择差与遗传力的乘积 ➢R 或 Δ G
Δ G= h2ΔP
2020/7/13
24
世代间隔 Generation interval
由大量微小效应的基因控制; 微效基因的效应相类似并且可以相加; 服从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连锁互换规律; 微效基因间一般没有显隐性区别; 数量性状同时受到基因型和环境的作用,而且数量 性状的表现对环境影响相当敏感。
2020/7/13
4
3.数量性状基因座(QTL)
对数量性状有较大影响的基因座称为数量性 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 它是影响数量性状的一个染色体片段,而不一
h=σA/σP
i= ΔΡ/ σP
2020/7/13
27
选择强度selection intensity
由于不同性状的度量单位和标准差不同,选择差之间不能相互
➢不同环境下的选择 ➢多性状选择
2020/7/13
20
二、数量性状的选择
-提高种畜选择成效的育种措施
2020/7/13
21
__
选择差selection differential ΔP=Ps-P
选择反应selection response Δ G= h2ΔP
留种率 fraction selected
的遗传相关和环境相关)
2020/7/13
10
7.数量性状遗传参数
重复力(repeatability) 遗传力(heritability ) 遗传相关(genetic correlation)
2020/7/13
是衡量一个数量性状在同一个体多次度量值之间的相关程度 的指标。也称重复率。
概念:拟做种用的后备种畜出生时、其父母双亲的平均年龄 效应:与遗传进展成反比
遗传进展=
选择强度×遗传变异× 选择准确性
世代间隔
2020/7/13
25
遗传进展 selection progress
选择反应除以平均世代间隔 Δ Gt= Δ G /L
2020/7/13
26
ΔG=h2ΔΡ ΔG= σA·h·ΔΡ/ σP
P=A+D+I+Ep+Et=A+R
各种基因型的加性效应值,即育种值 (breeding value)等于构成该基因型的两 个等位基因的平均效应之和。
2020/7/13
9
6. 亲属间相关分析
亲属间的遗传相关 P34
整体、共同祖先、亲属间整体上的亲缘相 关、与具体性状无关
亲属间的表型相关
亲属间的数量性状表型值相关(包含性状
2020/7/13
13
➢狭义遗传力 指数量性状育种值方差VA 占表型方差VP的比例。
h2 VA VA VP VAVR
2020/7/13
14
rR 0
R1 rR=0
A1
rA
A2 rR=0
R2
r
h
h
r
P1
P2
遗传力估计原理通径图
2020/7/13
15
rR 0
rP = rAh 2 h 2 rP
2020/7/13
7
4.数量性状数学模型
P=G+E+IGE
P=A+D+I+E
P=A+D+I+Ep+Et
P=A+R
基因加性效应(additive effect)
等位基因间的显性效应(dominance effect)
202非0/7等/13 位基因间的上位效应(epistatic effect)
8
5.基因效应和育种值
P G E G E P E T
reVGV P VEP
VGVEP VGVEP VET
重复力的作用
重复力可用于验证遗传力估计的正确性
重复力可用于确定性状需要度量的次数
2020/7/13
12
遗传力(heritability )
➢广义遗传力 指数量性状基因型方差占表型方差 的比例,它反映了一个性状受遗传效应影响有多大, 受环境效应影响多大。 ➢实现遗传力 指对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通过亲 代获得的选择效果,在子代能得到的选择反应大小 所占的比值,这一概念反映了遗传力的实质。
re( XY )
RX
A X r( XY ) AY
RY
eX
hX
hY
eY
PX
PY
2020/7/13
不同性状表型相关的剖分
18
rX Yr(X)h Y X h Y re(X)Y1 h X 2 1 h Y 2
2020/7/13
19
遗传相关的主要作用
➢间接选择(indirect selection) 辅助性状(assistant trait)。
定是一个单基因座。(P350)
方法:
※效应大小或贡献率 ※主效基因
※标记QTL连锁分析(基因组扫描)
※候选基因分析
2020/7/13
6
确定单个QTL基因的作用:
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 将转基因技术用于数量性状的遗传操作; 能够鉴别由多因素引起的遗传疾病,为基因治疗和 改进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对这些QTL基因的数目和特性有所了解后,可以使 数量遗传学理论建立在更加完善的基础上,对动物育 种实践的指导更为科学合理。
rA
2020/7/13
16
遗传相关(genetic correlation)
表型相关(phenotypic correlation)
就是同一个体的两个数量性状度量值间的相 关。
➢遗传相关 ➢环境相关
2020/7/13
17
在这两类遗传和环境相关原因的共同作用下, 两个性状之间就呈现出一定的表型相关。
被选留个体数 p 参加性能测定个体数
选择强度selection intensity 世代间隔 Generation interval
i
P
P
z p
L
遗传进展selection progress Δ Gt
2020/7/13
22
选择差 selection differential
➢被选留个体均值与群体均值之差, ➢反映的是被选留个体的表型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