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大略汉武帝〉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雄才大略汉武帝

雄才大略汉武帝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二)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汉武帝的作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小结
毛泽东曾有一首诗词,歌颂到“秦皇汉武”,你们知道是哪首诗词吗?秦皇汉武指的是谁?
导入:这首诗词也说明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杰出帝王,他17岁即位,在位53年,政绩卓著,对后世影响深远,那么汉武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呢?
(出示:汉武帝图象以及课题)
汉武帝继承的是一个稳定和正在发展的王朝,但他不满足现状,不是“守成”而是决心改革,要解决前代未能解决的大问题,是汉朝获得更大的发展,首先应从哪里入手呢?
(展示:“举贤良文学”诏令)
要成就前所未有的成就,就必须有优秀的人才辅佐,汉武帝即位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选拔人才。
在他提拔的这些人物中,有许多人为他提出了许多的建议,我们来看第一个人物。
看图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回答。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这个问题?
明确:儒家学说成为了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看小字,读出。
看书后,由学生进行探究,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
结合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理解汉武帝改革财政,发展生产的内容和作用。
观看历史疆域图,对比、分析,提取历史信息(开疆拓土)
评价汉武帝
教师用语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宏观把握总体特征。
为全文铺垫
让学生面对当时的问题,进行探究。
培养学生思维、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通过分析讨论
使学生认识到推行推恩令体现的政治智慧与雄才大略和“稳定是大局”。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汉武帝时期政治、思想、经济方面巩固大一统的主要措施。

2.认识汉武帝是汉朝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二、过程与方法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发展,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对历史的影响。

2.通过参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史短剧的表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

3.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包括强化中央权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等内容。

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习好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将有极好的启迪。

【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教学方法】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图片、史料等。

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问题呢?“推恩令”的实行,有利于解决王国问题,那“推恩令”妙在何处?教师作出评价,总结“推恩令”的作用:大大削弱了地方封国的实力,使其再也无力对抗中央;新封的诸侯对皇帝感恩戴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

实现“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通过“推恩”这种相对和缓而“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侯国不再属于王国管理,而归中央直接管辖的郡管理。

雄才大略汉武帝 教案

雄才大略汉武帝 教案

第8课雄才大略汉武帝(教案)(2课时)一.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汉兴办太学。

推恩令。

汉武帝时修治黄河;赵过推广代田法,创制耧车。

2.训练和培养学生能力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何被汉武帝采纳,培养历史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对比晁错和主父偃解决王国问题的建议,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体会汉武帝财政政策的作用,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体验代田法、耧车发明过程中的创造思维。

3.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汉武帝重视人才,用人不拘一格,是成就大业的前提。

儒家思想定于一尊,在当时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实现。

王国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财政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强盛的前提。

汉武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王国问题的解决2.教学难点归纳、分析评价汉武帝的作为三.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图表法、扮演法四.教具多媒体播放视频和地图、图片。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我们在上节课学了秦始皇,了解了他的丰功伟绩,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另一位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杰出帝王,播放短片《汉武大帝》片头曲,通过短片,我们了解到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打出汉武帝的图像)图中的这个人物就是汉武帝,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你对汉武帝知道多少?下面由前后两桌组成一个小组讨论并交流一下自己预先收集的有关汉武帝的材料……然后由两个到三个小组的代表发言,谈谈对汉武帝的认识。

各组最好不要重复有关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过渡]:汉武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他的统治,使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那他是如何使汉朝达到鼎盛的?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共同学习《雄才大略汉武帝》。

请同学打开书第四十页。

2.讲授新课[教师]:我们在上节课讲了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高效备课系列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高效备课系列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了解汉武帝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但由于暴政,存在短暂。

继起的西汉王朝再次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而达成这一局面的正是本课的教学内容,西汉王朝正是在汉武帝时,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并将西汉的国力推向鼎盛,使西汉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因此,本课内容对于中国秦汉四百多年大一统的历史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版块清晰,分别通过四个子目——“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盐铁专卖、北击匈奴,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四个方面,阐述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以及产生的影响。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多月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主观意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这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因此,在讲课中适当使用视频、图片、地图等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还选取了一定的文字资料,通过层层疑问,初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汉武帝政治、经济、思想、军事上采取措施的背景,培养运用唯物史观来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分析西汉前期郡国制示意图和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示意图,培养时空观念。

3.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盐铁专卖、匈奴单于这些历史名词,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4.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作用(影响),认识到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走向鼎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政治、经济、思想、军事上的措施。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 雄才大略汉武帝教案 京改版-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 雄才大略汉武帝教案 京改版-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雄才大略汉武帝(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继秦大一统的局面之后,汉朝又创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局面。

特别是在西汉的汉武帝时期,这个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提出的要求。

根据这一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情,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西汉建立、文景之治、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1)多种形式呈现史料,组织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分析并提出问题,形成认识。

(2)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在过程中形成感悟。

(3)培养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

3.情感态度与及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他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四)教学过程导入经历了秦末的乱世,X邦和项羽展开了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X邦最终胜出,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汉朝,都长安,史称西汉。

在两汉24位皇帝中,对后世中国产生最深刻影响的莫过于汉武帝X彻。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雄才大略汉武帝,去感受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X邦建立汉朝之后,面临一个怎样的局面?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汉初的统治者面临的是这样的局面:“民失作业,而大饥馑①。

……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②,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小注:①饥馑: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收成。

②醇驷(chún sì):四匹毛色一样的马。

第8课 雄才大略汉武帝

第8课  雄才大略汉武帝

第8课雄才大略汉武帝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讲汉武帝雄才大略在思想、政治、经济和经略边疆方面的表现。

秦汉时期是我国大一统局面的开创时代。

在统一的环境下,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古代中国以一个发达国家闻名于世,是从秦汉开始的。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他统治中国的半个世纪中,“外事四夷,内兴功利”,进一步扩大了版图,发展和巩固了大一统事业。

“秦皇汉武”成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汉武帝在位时,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推行了一系列措施,把西汉统治推向鼎盛时期。

西汉发展至鼎盛,与西汉出几代努力打下的基础有直接关系,但更重要的是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从而使学生对汉武帝有一个完整地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概括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包括哪些方面。

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如何解决汉初遗留下来的诸侯国问题,重点由学生合作、探究、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
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评价汉武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8、雄才大略汉武帝

8、雄才大略汉武帝

第8课雄才大略汉武帝一、教材分析本科主要是讲汉武帝“雄才大略”在思想、政治、经济和经略边疆几方面的表现。

教学重点是王国问题的解决,难点是归纳分析评价汉武帝的作为。

西汉发展至鼎盛,与汉初几代努力打下的基础有直接关系,但更重要的是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学历史既要见事也要见人,杰出人物的事迹具有感染力,可使后人从中受到更生动的教益。

从这一认识出发,本课采取了以人代史,事归于人的写法,即让学生了解西汉是怎样强盛的,又让他们对汉武帝又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距较远,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既陌生又好气,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从内容上看,要在一个课时内传授如此大量的知识点,必须要有所取舍,否则势必导致容量大而造成的肤浅化问题,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西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都城;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文景之治;七国之乱。

掌握汉武帝的用人政策;“推恩令”;盐铁专营,五铢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何被汉武帝采纳,培养历史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王国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要从思想上明确一个道理: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国家的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先决条件。

通过本课的教学以,使学生了解到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同时要认识到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说明国家在政治上的统一是实现强盛的重要原因。

对待汉武帝要辩证地认识:他作为一个封建帝王,确是雄才大略,更可贵的是他有勇气承认错误。

光武中兴的出现说明在封建社会统治者清明的政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8课 雄才大略汉武帝

第8课   雄才大略汉武帝
1、推恩令
诸侯王死后,除了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 可以在王国内分割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新封王国
不再受原来王国的管辖,直接由中央所属的郡管理。 这样王国越分越小,势力越来越弱,无力和中央对抗。 中央直接管辖的区域日益扩大。
2、酹金夺侯 推恩令实行后,王国已无力和中央对抗。为祭宗庙, 要列侯献酹金,以份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由,废列侯 106人。这样,西汉初年的140多个封国只剩5个,王 国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
想一想: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了,带来了那些好处?
权力集中到中央,集中到皇帝手中,国家统一大大 加强了。
三、改革财政,发展生产
1、改革财政
读一读:p42第一段,找一找, 汉武帝为了控制财政,采取了 哪些措施?
(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 国家平抑物价)
2、发展生产
治理黄河;代田法(看一看,读 一读);耧车。
说明武帝对董仲舒的怀念和敬重。
二、解决王国问题
王国问题的由来:汉承秦制,名为“郡县“实为”郡 国”并行。西汉建立之初,高祖刘邦分封有功者和子 弟140多人为诸侯,到各地建立王国,形成王国问题。 诸侯有很大权势,拥有军队,自行任免官吏,铸造钱 币,对中央构成威胁,困扰了汉初几代皇帝,让他们 伤透了脑筋。到汉武帝时,终于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8课 雄才大略汉武帝 教材分析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解决王国问题 三、改革财政,发展生产 四、开疆拓土 五、评价汉武帝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王国问题的解决。 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首先,应理解实行该政策的原因:汉初,诸子百家各 派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 治上大一统的需要。其次,要把握“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的核心内容是把儒家学说抬高到“独尊”的地位, 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再次,汉武帝推崇的 “儒术”,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它 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 些思想,即所谓“霸(法家)王(儒家)道(道家)杂 之”。最后,设太学,以“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 行儒学教育,是实行“独尊儒术” 的必然结果。

小组合作学习七年级历史《雄才大略汉武帝》教学案例

小组合作学习七年级历史《雄才大略汉武帝》教学案例

小组合作学习七年级历史《雄才大略汉武帝》教学案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让学生赞美敬佩16岁就继位做皇帝的汉武帝,培养学习通过事件分析事物之间联系能力。

2、通过知识的前后比较,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

3、通过学习汉武帝的重要功绩,了解平价历史的基本标准并初步具备辩证思考能力。

二、过程方法过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构造学习场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欲望,以分组讨论等形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增强合作协作意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通过学生学习汉武帝继位前后的历史背景,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通过设问-----讨论----作答----归纳理解本课内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史实和张骞出使西域促进民族交流的伟大作用,认识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并产生对他由衷的敬佩。

重点:大一统的各个阶段及其联系难点:评价汉武帝的丰功伟绩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使用辩论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设计: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汉武帝在什么情况下继承了皇位?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出(帝位不稳、王国问题、财政问题、匈奴侵扰)一句话就是内忧外患。

针对这个问题汉武帝怎样把每个问题解决了呢?这个问题与哪个问题解决有联系呢?有什么联系呢?分组讨论:第一小组帝位不稳是如何解决的呢?让学生归纳出推举能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以利中央集权,巩固帝位。

与下面几个问题是什么联系?(这是最主要的问题)思想政治上的问题。

第二小组王国问题解决办法,推恩令使各王国逐渐衰弱以利中央集权。

第三小组财政问题,讨论方法同第一小组,归纳出结果,中央集权后统一支配。

第四小组匈奴问题讨论办法同第一小组,让学生归纳出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促进交流,富国强民,以利中央集权。

初中历史_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一些图片、视频等材料比较感兴趣,有些学生看过电视剧《大汉天子》或读过相关书籍,对汉朝的历史有简单的了解,尤其熟悉汉武帝,对本课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感性积累,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

但是,这一时期,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分析能力还不高,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方法,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总之,一节生动高效的历史课需要师生的共同配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效果分析本节课通过一段视频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积极、愉悦的心情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即创设历史情境,直观再现历史,让学生在其真实的历史场景中感受大一统国家的强大和统一。

问题教学法:在讲课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分析法: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材料和文字资料,观察欣赏,分析说明,得出结论,使学生从中获得新知。

比较法:列举比较秦皇汉武,学生对两位皇帝有了整体的认识,学习又能记忆犹新,效果比较好。

学完新课后有几个温故知新的练习题,学生通过抢答的形势回答,课堂气氛活跃,效果不错。

检测题的设计上,我选了两种题型,一是选一选,选取了很有代表性的选择题,通过检测来看,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对。

二种题型是比一比,秦皇汉武。

速学巧记:雄才大略汉武帝,善于用人把权集。

罢黜百家尊儒术,集权削弱分土地。

举办太学学五经,一统江山到鼎盛总之,通过本课的学习与检测,一些平时上课不听课不回答问题的同学这节课都表现的很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但在整个讲课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会积极听取评课老师的意见,努力的改进自己,使教学水平向更向层次迈进。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材分析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优秀教学设计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优秀教学设计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汉武帝时期政治、思想、经济方面巩固大一统的主要措施。

2.认识汉武帝是汉朝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发展,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对历史的影响。

2.通过参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史短剧的表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

3.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包括强化中央权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等内容。

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习好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将有极好的启迪。

【学情分析】
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问题
A.实行“削藩”。

第8课雄才大略汉武帝

第8课雄才大略汉武帝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1)战国以来,百家争鸣各执一词,对大一统十分不利;
(2)秦朝以法家治国最终而亡。(太露骨)
(3)汉初以来的黄老思想为主,过于消极。
2.董仲舒提出这种主张被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重视教育重视人才
长安太学,儒家经典作教材。破格任用人才,文有朱买臣、主父偃,武有卫青、霍去病等。
教学资源:文字材料、图片材料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
教学环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学过程
导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决王国问题
教师简介:
指导同学阅读课前小字,主要掌握。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长安
2.简单了解汉武帝的事迹
人们经常谈到“秦皇汉武”。能够与秦始皇比肩而立,汉武帝一定有不同凡响的业绩。那么,本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位17岁即位,执政54年的一代雄主。
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三、改革财政发展生产
四、开疆拓土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汉武帝对国家大统一所做的努力和贡献。这是我国开疆拓土、蓬勃发展的时期,对我们国家影响深远。
课后分析
本课的内容较多。教师要把握好主线。
作业批改情况
问题设计:
根据刚才所学谈谈这些措施的作用。
4.作用:(1)统一思想,加强了统治;
(2)限制了思想文化自由。
二、解决王国问题
1.(1)王国问题的由来;
(2)王国的危害:军权、政权、铸币权,地方割据;
(3)七王之乱;
2.推恩令(主父偃)
问题设计:有什么作用?
解决了地方割据的危险,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统一。
课题:第8课雄才大略汉武帝

第8课 雄才大略汉武帝

第8课   雄才大略汉武帝

第8课雄才大略汉武帝学案学习目标:知道汉武帝大一统的史实。

学习重点:王国问题的解决。

学习难点:归纳、分析评价汉武帝的作为。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根据下列问题自学课文大约用15分钟)1、汉武帝采纳的“”建议。

2、将通晓儒学作为选拔官吏的重要条件,在长安兴办。

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

3、学说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4、汉武帝采纳的建议,颁布“”中央集权得到了巩固。

5、为了加强中央对全国财政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朝廷,统一铸“”作为法定货币。

6、汉武帝时期赵过推广轮耕制的,还创制了便于播种的。

合作探究:1、课本第40页“议一议”。

2、课本第41页“议一议”。

3、你如何评价汉武帝?精讲点拨:1、解释修养生息的含义。

2、通过学习给我们的启示是:文景两帝————节俭治国———盛世秦始皇—————奢侈残暴—————亡国3、汉武帝时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中国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他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达标检测1.汉朝,下令诸王将自己封地分给子弟的是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D.汉高祖2.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开始于A.春秋后期B.战国时C秦朝初年D 西汉盛时3.我国古代最高学府是A.大学B.太学C.中学D.国子监4.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A.贾谊B.东方朔C.董仲舒D.主父偃5、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A.法家和墨家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C.诸子百家D.道家和兵家6、.汉朝,颁布“推恩令”的帝王是( )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D.汉高祖7.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

”文中“上”指: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8、哪位皇帝在位时期,西汉处于鼎盛时期()A、汉高祖B、汉景帝C、汉文帝D、汉武帝9、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它的主要教材是()A、儒家经典B、道家经典C、法家著作D、墨家著作。

雄才大略汉武帝说课课件

雄才大略汉武帝说课课件

2021/4/9
14
2012.12.23
15
2021/4/9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4/9
16
对历史充满新鲜与好奇,求知欲旺盛
,喜欢问个为什么。感性思维较强,理性
思维正在形成,具备了一定的是非判断和
理解能力。
反感那种单纯的死硬灌输的无趣的文字
教学。
之前已经掌握的、能够与本节课相关联
的知识比较少,
2021/4/9
3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知道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 朝而采取的各个方面的措施:“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解决王国问题;改革财政,发 展生产;开疆拓土等。Biblioteka “汉武 帝
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
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集权于皇帝一 人之手)


收归“铸币权”,统一铸“五铢

盐铁钱收”归国家垄断经营
一 经济: 征收豪富财产税 统
平抑物价
措 施
消灭匈奴主力
边疆军事
张骞通西域

平定东南地区

2021/4/9
联络“西南夷”
13
四、反馈练习(5分钟)
五、课后作业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有哪些?
2021/4/9
9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讲授并设疑]
汉武帝刘彻是秦始皇以后又一位雄才大 略的皇帝,他把秦始皇创建、汉高祖重建 的“大一统”帝国体制进一步强化、完善, 使大汉帝国尽显其威仪,并且走向了汉朝 发展的最高峰。原因如何,请看这回分解 ?
2021/4/9

第8课 雄才大略汉武帝

第8课 雄才大略汉武帝

第8课雄才大略汉武帝【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中国历史第一册第8课《雄才大略汉武帝》,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杰出帝王,人们常常把汉武帝和秦始皇相提并论,毛泽东诗词中也曾提到“秦皇汉武”。

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使西汉王朝出现了空前未有的繁荣盛世景象。

他统治时期人才辈出,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强盛的时期之一,西汉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学生情况分析】初一学生处于童年向少年过渡的阶段,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问题的能力还不高,但他们具有思维活跃、喜欢表现自己、敢于表达内心的特点。

他们对汉武帝的事迹已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参与本节课堂活动,将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和探究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赵过推广的代田法、卫青、霍去病的攻击匈奴等史实,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从中理解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思考“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运用以人带史,事归于人的方法,重点突出“人才强国”的作用,同时暗含儒家思想在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推广的线索,引导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更加突出和深化理解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汉武帝重视人才和用人不拘一格是成就大业的前提。

“独尊儒术”的政策在当时有利于巩固统治和稳定社会秩序,它使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思想基础。

汉武帝统治时期是西汉发展到强盛的顶点,王国问题的解决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环境,财政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是国力强盛的物质基础,从而认识统—与发展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发展是硬道理”。

【教学重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决王国问题”【教学难点】怎样认识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探究活动课。

教案 第8课 雄才大略汉武帝

教案   第8课   雄才大略汉武帝

第8课雄才大略汉武帝教材分析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解决王国问题三、改革财政,发展生产四、开疆拓土五、评价汉武帝教学重点:西汉发展到鼎盛,与汉初几代皇帝实行休养生息密不可分,但更重要的是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汉武帝17岁即位,在位时间长达54年,政绩卓著,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课主要讲汉武帝“雄才大略“在思想、政治、经济、和经略边疆几个方面的表现。

教学重点是王国问题的解决。

教学难点:评价汉武帝教学方法:多媒体建议:1课时导入:推翻秦朝后,项羽、刘邦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结果刘邦打败了项羽,于前202年建立了汉朝。

汉初的几代主要皇帝是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武帝在位时采取各种措施,使西汉达到高度统一,汉朝发展至鼎盛时期。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

儒家学说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议一议:汉武帝为什么会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因为汉武帝要实现政治上的统一,就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

)二、解决王国问题王国问题的由来:汉承秦制,名为“郡县“实为”郡国”并行。

西汉建立之初,高祖刘邦分封有功者和子弟140多人为诸侯,到各地建立王国,形成王国问题。

诸侯有很大权势,拥有军队,自行任免官吏,铸造钱币,对中央构成威胁,困扰了汉初几代皇帝,让他们伤透了脑筋。

到汉武帝时,终于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1、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了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以在王国内分割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新封王国不再受原来王国的管辖,直接由中央所属的郡管理。

这样王国越分越小,势力越来越弱,无力和中央对抗。

中央直接管辖的区域日益扩大。

2、酹金夺侯推恩令实行后,王国已无力和中央对抗。

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酹金,以份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由,废列侯106人。

这样,西汉初年的140多个封国只剩5个,王国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

想一想: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了,带来了那些好处?权力集中到中央,集中到皇帝手中,国家统一大大加强了。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及总 结反思
学科
初中历史
教学课例名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本课主要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作
用,包括“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盐铁专卖等内容,还需要教师补充在军事上的措施。在
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秦统一中国,下启丝绸 教材分析
影响。
3、分析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认识这一
局面是西汉王朝强盛的顶点,它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
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七年级学生认识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不高,在理
解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与发展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解决此
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自主学习法、材料教学法、比较分
析法、小组讨论法,运用文字、图片、表格等资料,与 学生学习能
从感知到认知。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我在课堂上采
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模式,这样使课堂活起来。
教学开头导入新课时,为了创设帝王们无所畏惧的英雄
课例研究综 气概,我播放了配乐诗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展示诗词的内容,从同学们学过的秦始皇引出汉武帝。
为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完善知识,我用课件展示
之路。
学习重点掌握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
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认识汉武帝是汉朝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从政
治、思想、经济等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大一统王朝,使西
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
教学目标 和发展,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对历史的
题边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图片、资料和表格。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背景;列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营,统一铸币等,并分析其影响。

2、知道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创设历史情境等活动,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通过分饼的形式理解推恩令,学会运用比较法评价秦皇与汉武的历史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汉武帝“大一统”使西汉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之一。

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祖国的责任感,激励学生学习汉武帝的开拓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其作用。

突破方法理解及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突破方法通过课本剧《朕很是不服》理解措施及意义;通过讨论,正确评价汉武帝大一统的作用。

【教学方法】学习方法2、史论结合:阅读原始文字、重要史料,获得有效信息,依据史实,得出正确的结论。

3、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汉武帝、秦始皇,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理解杰出帝王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对比归纳: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政治、思想、经济上的异同,学会对比同类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播放《汉武大帝》片头视频。

2.教师导入:视频中他是谁?为什么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为什么说他给一个族群傲立千秋的自信?他做了哪些事情使得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下面请同学们完成自主导学的任务一。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创设情境:汉武帝刘彻即将满16岁时,父皇汉景帝病逝。

转眼间,他便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成为了大汉帝国的统治者,从此,如何治理国家便成为他日夜苦思的重要问题。

当西汉王朝步入一个需要雄才大略领袖的时候,他能承担历史的重任吗?他又会遇到哪些难题呢?一、朕很是烦恼政治烦恼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第08课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课件

第08课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课件


的主要史实。

(1)思想上: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
(2)文化上:兴办太学
(3)政治上:颁布推恩令。
(4)经济上:盐铁官营,统
一铸钱。
(5)军事上:开疆拓土。
消灭匈奴主力,通西域,平
定东南地区,联络“西南夷”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 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 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 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 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 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 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汉书·诸侯王表》
4. 汉初刘邦为什么要分封诸侯建立王国呢?
5.阅读p41第一 段大字,说说 这些诸侯王有 哪些权利?
众 建 诸 侯 而 少 其 力
汉文帝刘恒
贾谊
6.阅读课文p41第二段小字,想一想汉文帝 是怎样解决王国问题的?结果如何?
削 夺 王 国 的 封 地
汉景帝刘启
晁错
7.阅读课文p41第三段小字,想一想汉景帝 是怎样解决王国问题的?结果如何?
七 国 之 乱
推 恩 令
汉武帝刘彻
主父偃
8.阅读课文p41最后一段大字,想一想汉武 帝是怎样解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问题的?
中央政府
诸侯王
郡县
诸侯王 列侯 列侯9.谈一谈郡

“推恩令”的
巧妙之处何在?
诸 列列 侯 王 侯侯
郡县
推恩令示意图
郡县
酎金夺爵
至酎[zhòu] ,少府省金,而列侯坐
酎金失侯者百余人。

——司马光《资治通鉴》
西汉皇帝刘彻,谥[shì]号“孝武”, 《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

第8课 雄才大略汉武帝学案

第8课 雄才大略汉武帝学案

第8课雄才大略汉武帝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2.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重点:王国问题的解决学习难点:归纳、分析评价汉武帝的作为学习过程:(一)学习新课:1、阅读教材第40页第一段小字内容,填写西汉建立的情况汉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2、阅读教材第40---42页内容,归纳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1)思想上:汉武帝接受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从此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2)政治上:采纳了的建议,颁布“”解决了王国问题,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大大加强了。

(3)经济上:统一铸作为法定货币通行全国。

(4)军事上:开疆拓土、消灭匈奴主力。

作用:使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二)课外阅读《汉武帝下诏自责》以史实为依据比较一下秦皇汉武的历史作用,并说说为什么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三)巩固训练1、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是()A.主父偃B.卫青C.董仲舒D.董宣2、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开始于()A 秦始皇统治时期B汉武帝统治时期C 商鞅变法时期D汉高祖统治时期3、汉武帝统治期间颁布的“推恩令”,主要是针对西汉前期出现的()A 王国问题B社会贫困问题C 货币不统一问题D思想混乱问题4、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A、实现民族和解B、发现和推荐人才C、加强中央集权D、巩固边疆地区5、与汉朝王国问题产生与最终解决有关的皇帝是()A.汉高祖、汉文帝B.汉文祖、汉景帝C.汉高祖、汉武帝D.汉文帝、汉武帝6、汉武帝下令,将地方的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的新币成为()A圆形方孔钱B铲形钱C交子D五铢钱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西汉的同姓王虽受中央节制,但又相对独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雄才大略汉武帝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基础知识目标:王国问题的解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 态度、情感、价值观:(1)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西汉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的封建帝国。

(2)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从思想上使秦始皇创立的封建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下来,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能力培养目标: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巩固。

培养学生对比、综合历史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搜集资料和制作幻灯片,观看视频、课件等活动让学生融入历史情景,激发兴趣,使其主动思考、乐于探究,在渗透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本课重点和难点:1、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2、难点: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理解及评价。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1、教学方式:新理念下的讲授式与探究性学习的综合方式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所要使用的课件包括:自制ppt课件,《汉武帝开疆拓土》的视频片断四、教学思想: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对比分析,从而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现象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五、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负责搜集有关汉初的分封和西周分封,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等资料。

六、教学过程:复习导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了,但是,秦朝开始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并没有因此而终止,它在汉朝又获得了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发展。

而在这个过程中,汉武帝的作用最为突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第8课雄才大略汉武帝播放《汉武大帝》片断或主题曲导入。

(我们刚才看到的是陈宝国主演的汉武帝,那么历史上的汉武帝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出示图片)毛泽东诗词称汉武帝雄才大略,为什么呢?(过渡)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皇帝。

他的文治武功促使西汉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将西汉统治推向鼎盛。

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到“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恐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

大一统的局面出现,也和汉武帝这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统治措施密切相关。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颁布“推恩令”和削减诸侯国,汉武帝重重地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

但这却招来诸侯王门下诸子百家的责难。

他们从自身角度出发,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这种各家各派众说纷纭的局面对中央集权造成很坏的影响。

为此,汉武帝希望在全国只推崇一派的思想主张。

现在就有儒、法、道三派供他选择。

现在我请四位同学分别扮演汉武帝和儒、法、道三派代表人物。

三派的代表分别向汉武帝陈述自己的主张,然后汉武帝从中选择一种,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 表演[引导] 刚才无论汉武帝选择那派主张都有道理的。

汉武帝最终采纳的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与孔子和孟子提倡的儒家学说有一点不一样。

它是以儒家学说为主,又杂合了一些法家、道家的思想,我们称这种学说为新儒学。

[提问] 为了使儒术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学生] 排斥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作为主要的教材。

(出示投影片)(过渡)汉武帝时期,还有一个问题亟待解决,就是王国问题。

诸侯王虽然不像平定“七国之乱”以前那样强大难制,但是有的王国仍然“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威胁着西汉中央政权。

(出示图片,让学生理解王国问题的严重性。

)2、解决王国问题(教师首先介绍汉初的分封情况,再展示中山靖王刘胜的豪华墓葬),[讲解] 我觉得用“雄才大略”这个词来形容汉武帝是最恰当不过了(出示毛泽东诗词)。

为什么这样说呢?他即位的时候只有16岁,但很快就面临着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诸侯国的问题。

汉朝建立后,汉高祖刘邦为了巩固刘氏政权,一方面陆续铲除异姓王,另一方面又分封了一些刘氏子弟为王。

这些诸侯王随着年龄的增长,势力日益扩张,野心日益膨胀,形成王国与中央抗衡的局面。

景帝后期,在大臣晁错的建议下,着手进行削藩。

这时,原本就野心勃勃的吴王刘濞趁机联合其它六个诸侯国,打着“清君侧,诛晁错”的口号,起兵叛乱。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七国之乱”。

叛乱只持续了3个月,就被汉朝名将周亚夫率军平定了。

吴王刘濞败死,其余诸王要么自杀,要么被杀。

尽管如此,其他诸侯国的势力仍旧具有不可忽视的势力。

到汉武帝时,又对中央构成一定的威胁。

一些诸侯王及其子弟仗着家族的权势和地位,在社会上胡作非为。

我们可以从汉武帝的叔叔梁王的作为看出,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引导] 既然这样,汉武帝通过什么措施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呢?[学生] 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使诸侯国越分越小。

汉武帝又找借口一次就削去当时半数的侯国。

[讲解] 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就是汉武帝在公元前颁布的“推恩令”的内容。

在“推恩令”颁布之前,诸侯王死后,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他的封地。

由于王国一直都原样大小的继承下来,因此,无论传承几代王国的势力都不会变小,就是说王国的势力只会增强不会削弱。

但“推恩令”的推行实际上把诸侯过越分越小,王国的势力就会被削弱,无力对抗中央,而且原来没有继承权的庶子们由原来没份继承到现在可以分得与兄长一样的封地,当然会积极拥护中央的政策了。

汉初的分封和西周的分封有何不同?二者所起的作用怎样?教师提示学生回忆西周的封国情况,提出讨论:西汉封国与西周封国的异同。

相同点:a.分封目的:均为巩固中央政权。

b.分封对象:均为亲属或功臣。

c.封国的权利和义务:在封地上享有很大的权利,实际上形成独立的王国。

都要服从天子或皇帝的命令。

d.封国行为:最后均有叛乱。

不同点:封国的结果:a.西周:由于周王室衰落,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战乱的局面。

b.西汉:对于王国叛乱进行了坚决的镇压,解决了王国问题。

结论:不管是西周还是西汉,分封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当中央政权强大时,能够控制封国,稳定统治,但当中央政权衰落时,将无力控制封国,其统治也将难以维持。

3、改革财政,发展生产(1)统一铸币汉初币制极为混乱,影响国家的财政管理。

汉武帝宣布禁止民间铸钱,取消各郡国的铸币权,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由国家统一铸造新币“五铢钱”。

(展示课件:汉代五铢钱放大图)当时把图上这种“五铁钱”作为法定通行货币,将各种旧币销毁。

这样,克服了币制混乱局面,有利于商品交换和稳定经济,也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2)盐铁官营(3)平抑物价(4)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投影改革的图片和资料)学生从中找出主要措施。

4、开疆拓土(视频汉武帝开疆拓土)开疆拓土纵观汉武帝时代,汉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又被东道主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北方,彻底解决了匈奴的威胁,使“漠南无主庭”;西通西域,开始了对那一广大地区有效管辖,平定东南地区,设置军衔,联络西南夷,使之归汉。

(学生观察地图)5、强化监察制度汉武帝非常重视人才,学生可根据材料介绍一两个下层人物,突出汉武帝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在重用贤才的基础上,汉武帝又大力加强监察制度。

请一位同学讲述有关汉武帝对待官员的故事,让同学们体会汉武帝的专权。

6、西汉的鼎盛课堂小结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归纳)汉武帝在位时,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推行了一系列措施,把西汉统治推向鼎盛时期。

在政治上,改革仕进,选拔人才;实行“推恩今”,解决王国问题;惩治豪侠,处置郡国豪富。

在经济上,盐铁官营,中央专卖;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在思想文化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郡国学。

使西汉出现了封建大一统的鼎盛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

面对危机,汉武帝颁布承认过失的“罪已诏”,知错能改,汉武帝“兴建功业”,多方建树,不愧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7、评价人物:秦始皇和汉武帝?(1)、见导学10页关于怎样评价历史人物?(汉武帝)(2)、可以引导学生先将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列举出来。

(3)、活动:写出或画出你心目中的秦始皇和汉武帝。

(画画、写歌谣、图文并茂)2、历史话剧《汉武帝的烦恼》——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历史教学案例溧阳外国语学校胡修亮案例内容:上课开始,教师宣布:请大家欣赏一部由同学们自编自演的短剧,欣赏的同时想一想汉武帝有哪些烦恼呢?场景一:人物:主父偃、汉武帝地点:武帝后花园。

某天。

汉武帝(以下简称“帝”)为掩人耳目,密诏主父偃后花园议事。

主父偃(以下简称“偃”):陛下十万火急召臣来,有何要事?帝:爱卿可知晁错为何而死?偃:为先帝削藩而死。

帝:先帝为何要冒险削藩?偃:古代诸侯的土地不超过百里,国君对他们是很容易控制的。

但自高祖以来,有的诸侯竟然拥有接连不断的几十座城池,土地方圆上千里。

天下形势平稳时,他们就容易奢侈骄慢,做出淫乱的事来,形势急迫时,则依仗他们的强大,联合起来反叛朝廷。

帝:依爱卿之见,先帝削藩乃英明之举,但为何失败?偃:如果用法律来强行削减他们的土地,那么他们反叛的事就很容易产生。

晁错正是实行的强行削藩政策,其结果使得吴、楚七国叛乱,不仅削藩未成,还险些酿成政权倾覆的大祸。

帝:削藩未成,朕寝食难安哪!……偃:陛下,今臣倒有一计。

帝:(做急不可待状)爱卿快讲!偃:如今,诸侯的子弟有的有十几人了,但只有嫡长子才可以世世代代相继承,其余的虽然也是诸侯王的亲骨肉,却没有尺寸之地的封国,那么皇上的仁爱孝亲之道就得不到显示,陛下何不命令诸侯推广恩德,把他们的土地分割给子弟,封他们为侯?这些子弟必然十分高兴,感念皇恩浩荡,拥护皇上的措施。

正所谓: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

帝:(喜不自禁)此计甚妙,即日诏告天下,实施“推恩令”!场景二:请四个学生到讲台上,其中一个扮演汉武帝(简称帝),另三个分别扮演当时的法家(简称法)、道家(简称道)、儒家(董仲舒)的代表人物,分别说明自己的主张及理由。

某日,御书房。

帝:众爱卿,朕今天让你们给寡人出出主意,究竟采用什么思想来统治国家可永葆江山呢?法:启奏陛下,恕臣直言,用法家的思想治国最好。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有些人目无国法,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整天说三道四,这样下去,对国家不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