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课件
合集下载
《埃博拉病毒》课件
诊断
诊断最好在症状出现前尽早完 成,利用PCR法诊断。常规的验 血可以用于评判病情的重度程 度。
治疗
目前通常给予对症治疗,用支 持性治疗法来提高患者的自愈 能力。实验性药物不断取得进 展。
预防与控制措施
疫苗
临床实验表明,现有的埃博拉疫 苗已经在实践中证明安全有效。 领先的科研人员正在改进其生产 方式,以便将疫苗普及到人群。
《埃博拉病毒》PPT课件
欢迎来到本课件,我们将深入探讨埃博拉病毒的特征及相关知识。本课程介 绍了关键信息,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让我们开始吧!
病毒简介
病毒结构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类似螺旋形的 线形病毒,具有多种血液型,会 感染人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
病毒研究
自1976年首次才发现以来,研究 人员一直在努力了解该病毒的特 点。它的生命周期和转化方式在 学界广受关注。
病毒来源
从大多数源头来看,埃博拉病毒 都与非洲丛林有关,这与非洲地 理位置的特点相吻合,而这些地 区正是病毒的高发区。
病毒历史及流行病学特征
1
历史
埃博拉病毒自1976年首次发现以来,已
常见症状
2
经在非洲多地区爆发了多次。2014-2016 年间的爆发规模较大,高达2.8万例感染。
一开始病毒感染症状类似流感:发热、
呕吐、腹泻。然而,随着病毒感染进一
步加重,出现的症状会更严重、更复杂,
3
死亡率
直至死亡。
埃博拉病毒的死亡率为50-90%,是知名
病毒中最高的之一。对于缺乏卫生资源
的国家来说,病毒的威胁更加严峻。
病毒的传播途径
动物
埃博拉病毒通常通过动物的血、尿、粪便等管 道传播。非洲丛林中的果蝠是埃博拉病毒的潜 在宿主。
《埃博拉病毒》课件
PART 03
埃博拉病毒的防治
REPORTING
预防措施
隔离控制
及时隔离和治疗患者, 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播
风险。
个人防护
医护人员和接触者应采 取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 ,如穿戴防护服、口罩
、手套等。
环境消毒
对患者的居住和活动场 所进行彻底消毒,消除
病毒的生存环境。
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埃博拉病毒 的认知,普及预防知识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对未来防治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加强国际合作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埃博拉病毒的传播和影响。
加疫苗研发和应用
加快埃博拉病毒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人 群的免疫水平。
提高检测和隔离能力
加强病毒检测和隔离措施,及时发现并控制 疫情。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公众对埃博拉病毒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设施和人员培训等。
疫情监测与控制
国际社会应加强疫情监测与控制 工作,及时发现并隔离病例,追 踪接触者,防止疫情扩散。同时 ,还应关注病毒变异情况,及时
调整防控策略。
PART 05
结论
REPORTING
总结埃博拉病毒的特点与影响
传播方式
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 、分泌物和呕吐物,以及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环境。
传播方式
接触传播
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 、器官或其他体液传播。
空气传播
在极少数情况下,病毒可通过感染者 的呼吸飞沫传播。
症状与后果
症状
发热、头痛、肌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出血等。
后果
感染后病情严重,死亡率高,且可能导致家庭和社会关系的 紧张和恐慌。
《埃博拉病毒及发病》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地区性
主要在非洲中部的热带雨 林地区爆发,但近年来在 其他地区也有零星病例报 道。
人群特征
无特定人群易感性,但感 染者的医护人员、家属和 接触者等高危人群更容易 受到感染。
季节性
无明显季节性,但雨季和 洪水等环境因素可能增加 病毒的传播机会。
02
埃博拉病毒的致病性与 症状
埃博拉病毒的致病性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高度致命的病毒,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组织 等传播。
严重病例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 衰竭、休克和死亡。
埃博拉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埃博拉病毒感染需要进行实验室 检测,包括检测病毒抗原、抗体或病 毒核酸等。
此外,还需要与伤寒、疟疾等疾病进 行鉴别,以避免误诊和延误治疗。
临床上需要与马尔堡病毒、登革热等 其他出血热病毒感染进行鉴别诊断。
03
埃博拉病毒的治疗与预 防
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康复过程通常需要数周到数月的时间,并且需要接受医疗护 理和支持。康复过程中,患者需要逐渐恢复体力,并重新适应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
有些患者在康复后可能会出现长期的后遗症,例如疲劳、肌肉疼痛、心理健康问 题等。
埃博拉病毒对社会的经济影响
埃博拉病毒爆发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了 巨大的影响。由于疫情的爆发,人们 无法正常工作,商店和市场无法营业 ,旅游业和交通也受到了影响。
《埃博拉病毒及发病》ppt课件
目录
• 埃博拉病毒概述 • 埃博拉病毒的致病性与症状 • 埃博拉病毒的治疗与预防 • 埃博拉病毒的案例研究 • 结论与展望
01
埃博拉病毒概述
埃博拉病毒的发现与命名
发现
1976年,在非洲的苏丹和刚果地 区爆发了一种神秘的出血热疫情 ,科学家们开始对其进行研究。
地区性
主要在非洲中部的热带雨 林地区爆发,但近年来在 其他地区也有零星病例报 道。
人群特征
无特定人群易感性,但感 染者的医护人员、家属和 接触者等高危人群更容易 受到感染。
季节性
无明显季节性,但雨季和 洪水等环境因素可能增加 病毒的传播机会。
02
埃博拉病毒的致病性与 症状
埃博拉病毒的致病性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高度致命的病毒,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组织 等传播。
严重病例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 衰竭、休克和死亡。
埃博拉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埃博拉病毒感染需要进行实验室 检测,包括检测病毒抗原、抗体或病 毒核酸等。
此外,还需要与伤寒、疟疾等疾病进 行鉴别,以避免误诊和延误治疗。
临床上需要与马尔堡病毒、登革热等 其他出血热病毒感染进行鉴别诊断。
03
埃博拉病毒的治疗与预 防
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康复过程通常需要数周到数月的时间,并且需要接受医疗护 理和支持。康复过程中,患者需要逐渐恢复体力,并重新适应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
有些患者在康复后可能会出现长期的后遗症,例如疲劳、肌肉疼痛、心理健康问 题等。
埃博拉病毒对社会的经济影响
埃博拉病毒爆发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了 巨大的影响。由于疫情的爆发,人们 无法正常工作,商店和市场无法营业 ,旅游业和交通也受到了影响。
《埃博拉病毒及发病》ppt课件
目录
• 埃博拉病毒概述 • 埃博拉病毒的致病性与症状 • 埃博拉病毒的治疗与预防 • 埃博拉病毒的案例研究 • 结论与展望
01
埃博拉病毒概述
埃博拉病毒的发现与命名
发现
1976年,在非洲的苏丹和刚果地 区爆发了一种神秘的出血热疫情 ,科学家们开始对其进行研究。
埃博拉病毒演示PPT
1、凡怀疑患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的疑似病例,必须立即与其 它病人隔离开来,执行严格的隔离看护,疑似病例的观察时间, 要求一直持续到最后一次接触后3周。
2、与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要求被严格观 察,偶尔的接触也应该处于警惕中。
3、静脉输液和处理分泌物等高度危险的操作,应该在严格 隔离保护条件下进行。医院工作人员应该按照最高级别生物安 全防护的要求搞好隔离防护。
4、 死于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病的人应立即埋葬或火化,处理
人员要求按照规定的标准防护。
•11
埃博拉是人类迄今未能 征服的致命杀手,是世界医 学界面对的一道难以解读的 “哥德巴赫猜想”。
——美国传染病专家海曼
游戏中幻想的埃博拉患者活死人状态
《极度恐慌》1995 (以非洲真实的埃博拉 病毒传播情况为背景拍 摄的科幻动作惊悚片)
•8
病毒特征
埃博拉病毒是“活死人”现象的原因之一,除了骨头和骨 骼的肌肉外,埃博拉病毒对人体任何其他组织后器官都一视 同仁地加以侵蚀。
病毒
血细胞 复制
血细胞 死亡凝结
感染器官 出现死片
胶原成 浆状物
器官表面 出现孔洞
皮肤下面 出现血斑
所有孔 窍渗血
皮肤肌肉表 面隔膜炸裂
所有内脏化脓腐烂 崩溃的血管流入体腔
最终出现口腔、鼻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患者可在24小
时内死亡。
•6
主要种类
扎伊尔埃博拉病毒 :致死率 90%!!! 苏丹埃博拉病毒:致死率53% 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对猴子有很高的致死率,对人类并没有致命性 科特迪瓦埃博拉病毒 :从黑猩猩尸体中发现,人被感染后可治愈
•7
地区分布
埃博拉出血热目前为止主要呈现地方性流行,局限在 中非热带雨林和东南非洲热带大草原,但已从开始的苏丹、 刚果民主共和国扩展到刚果共和国、中非共和国、利比亚、 加蓬、尼日利亚、肯尼亚、科特迪瓦、喀麦隆、津巴布韦、 乌干达、埃塞俄比亚以及南非。非洲以外地区偶有病例报 道,均属于输入性或实验室意外感染,未发现有埃博拉出 血热流行。
《埃博拉病毒及发病》ppt课件
• 扎 伊 尔 型 、科特迪 瓦型、苏丹型、莱斯 顿型、和本迪布焦型
• 埃博拉病毒,生物平 安等级为4级〔艾滋病 为3级,SARS为3级, 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
侵入细胞
• 病毒感染一般包括吸 附、穿入、脱壳、生 物合成、 装配、成熟 和释放等步骤。
• ,EBOV可能会根 据宿主细胞大小 以及
毒粒大小的不同通过 多种方式穿入细胞, 而且 在宿主体内的多
种组织和细胞内都能 进展复制
• 埃博拉病毒的糖蛋白为I型病 毒交融蛋白,最新研究表 明,
埃博拉病毒GP1和GP2在 内体pH 较低时中并 不可以单
独完成构型变化和介导交融, 可能还需要 另外的激活信号如
与其他的细胞内蛋白进展结合 来 触发构象改变,完成交融准 备。Schornber g等 [24]通 过化学抑制剂和小 干扰 RNA 的作用,确证了机理尚不明确也没有特效的 疫苗,但是它不能以空气传播。所以防止 直接接触和良好医疗环境能有效切断传播。
向他们致敬
埃博拉病毒及发病
初读埃博拉
• 埃博拉病毒〔Ebolav
irus,EBOV〕属于 丝状病 毒科〔Filov iridae〕,病毒体呈 长丝状或杆状,直径约 1 00nm,长300~1 500nm。病毒粒子有螺 旋状核衣 壳,外有包膜。 其基因组为单股负链 RN A,全长约 19kb,共 编码7种蛋白[ 1 -2]。 目前埃博拉病毒可分 为五 种亚型
织蛋白酶L〔CatL〕在埃 博拉病 毒糖蛋白介导的感染中 所起的作用。
传播
• 病毒可透过与患者体 液直接接触,或与患 者皮肤、黏膜等接触 而传染。
• 埃博拉病毒的流行大 都是因为医院的环境, 糟糕的公共卫生、随 处弃置的针头、缺乏 负压病房都对医护人 员造成极大威胁。
《了解埃博拉病毒》课件
埃博拉病毒的疫苗研发情 况
科学家们正在积极研发埃博拉 病毒的疫苗,希望能够提供有 效的预防和控制手段。
防范与控制
1
埃博拉病毒的预防措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预防埃博拉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包括提高个人卫生水平、避免接触感染者的体液 和分泌物,以及安全地处理感染物品。
2
埃博拉病毒的应对措施
应对埃博拉病毒的措施包括早期诊断和报告、隔离患者、追踪接触者、进行科学 的公共卫生宣传等。
3
埃博拉病毒的国际防控合作
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埃博拉病毒的威胁,包括信息共享、技术支持 和资源调配等方面。
《了解埃博拉病毒》PPT 课件
# 了解埃博拉病毒
基本介绍
什么是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致命的病毒,引起埃博拉病毒 病,严重危及人类健康。
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
埃博拉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体液、 分泌物或皮肤接触而传播。
埃博拉病毒的历史
埃博拉病毒最早在1976年被发现,目前已知有 不同的埃博拉病毒亚型。
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症状
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 肉疼痛等,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出血和器官衰竭。
检测与治疗
埃博拉病毒的检测方法
埃博拉病毒的检测主要通过PCR 和抗体检测等技术进行,早期 诊断对患者的生存和控制疫情 至关重要。
埃博拉病毒的治疗方法
目前还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案可 以治愈埃博拉病毒感染,但支 持性治疗和早期干预可以提高 患者的生存率。
《了解埃博拉病毒》课件
03
埃博拉病毒的预防与 控制
埃博拉病毒的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隔离感染者
及时发现并隔离感染埃博拉病 毒的患者,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埃 博拉病毒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个人防护措施
建议公众在特定场合采取必要 的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
、勤洗手等。
疫苗接种
针对高风险人群,推广接种埃 博拉疫苗,提高免疫水平。
晚期症状
内出血、外出血、休克、器官衰竭等。
特殊症状
关节痛、眼红、胸痛等。
埃博拉病毒对人体的影响
01
02
03
对免疫系统的破坏
埃博拉病毒会破坏人体的 免疫系统,使人体容易感 染其他疾病。
对器官的损伤
病毒会影响人体的各个器 官,导致器官功能衰竭。
对血液的影响
会引起内外出血,导致休 克甚至死亡。
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
致死率较高
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通常在50%到 90%之间,根据感染病毒的种类和病 情严重程度而定。
高风险人群
预防和治疗
目前还没有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特效药 物和疫苗,但可以通过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方法 来预防和治疗。
老年人、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的人 更容易感染埃博拉病毒,且病情可能 更加严重。
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尤其是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 液。
也可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环境表面或通过吸入含病毒的气溶胶而传播。
在医疗机构中,埃博拉病毒可以通过医疗操作、注射器、针头等医疗器械传播。
02
埃博拉病毒的症状与 影响
埃博拉病毒的症状
【PPT】埃博拉病毒
目前:中国内地未收到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 例和确诊病例报告,也无我国公民境外感染报 告。
强化海关检 疫和入境人员 的检测。
广东已开展埃博拉防控应急响应和处臵综合演 练。
目前国内有9个课题组、 10个国家级研究单位正在 从事埃博拉相关研究。
包括检测 方法、诊断 试剂开发、 疫苗和药物 研发等。
毒”。
埃博拉是人畜共通病毒,目前认为果蝠 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最先来源)。
因为埃博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 被证实有效,埃博拉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病毒。 病死率最高达90%。Biblioteka • 二、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
埃博拉病毒潜伏期为2天左右。
感染者均是突 然出现高烧、肌 肉疼痛、呕吐, 病人最终出现口 腔、鼻腔出血等 症状,患者可在 24小时内死亡。
Ebola
埃博拉病毒
• 一、什么是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类 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 热(EBHF)的烈性病毒,(埃 博拉是刚果的一条河流,1976 年首宗埃博拉病例在那里出现 , 所以此病毒命名为埃博拉), 由埃博拉引起的出血热是当今 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被称 为“世界上最可怕的病
• 三、埃博拉病毒的最新消息!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 示,截至10月26日, 全球有10141人确认或 疑似感染了埃博拉病 毒,其中有4922人 死亡。
•尤以西非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等国家 的埃博拉疫情最为严重,全球的埃博拉病毒致死 病例主要集中于此。
• 四、中国离埃博拉有多远?
•中国政府已启动第4轮紧急援助,再向利比里亚、 塞拉利昂、几内亚3国和有关国际组织提供援助 。
埃博拉病毒课件ppt课件
目前尚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有明显的季节性。
4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2-21 天,一般为5-12天
重症患者常因出血,肝、 肾衰竭或严重的并发症 死于病程第8~9天
患者急性起病,高热 畏寒、极度乏力、 头痛、肌痛、咽痛、 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
EBOF
病程6~7天躯干出 现麻疹样斑丘疹并 扩散至全身各部
发病2~3天可出现恶 心、呕吐、腹痛,腹
…… 5、登革热病毒。
…… 6、 马秋波病毒
……
病原学概述
埃博拉病毒:(-)ssRNA 单股负链病毒目
(1) (Mononegavirales)、丝状病毒科(Filiviridae)。
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
埃博拉病毒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EHF),此病于
(2)
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得刚果(金)的 埃博拉河地区首次爆发,患者死亡率高达90%,引起
埃博拉出血热 (Ebola Hemorrhagic
Fever, EHF)
2014年8月
Contents
1
埃博拉出血热简介
2
埃博拉病毒病原学概述
3
埃博拉病毒流行病学特征
4
埃博拉出血热临床表现
5 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断、治疗和报告
6
预防控制措施
简介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 E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EBOV) 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实验室感染
病原学概述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埃博拉病毒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 胞中增殖,对Vero和Hela等细胞敏感。
4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2-21 天,一般为5-12天
重症患者常因出血,肝、 肾衰竭或严重的并发症 死于病程第8~9天
患者急性起病,高热 畏寒、极度乏力、 头痛、肌痛、咽痛、 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
EBOF
病程6~7天躯干出 现麻疹样斑丘疹并 扩散至全身各部
发病2~3天可出现恶 心、呕吐、腹痛,腹
…… 5、登革热病毒。
…… 6、 马秋波病毒
……
病原学概述
埃博拉病毒:(-)ssRNA 单股负链病毒目
(1) (Mononegavirales)、丝状病毒科(Filiviridae)。
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
埃博拉病毒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EHF),此病于
(2)
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得刚果(金)的 埃博拉河地区首次爆发,患者死亡率高达90%,引起
埃博拉出血热 (Ebola Hemorrhagic
Fever, EHF)
2014年8月
Contents
1
埃博拉出血热简介
2
埃博拉病毒病原学概述
3
埃博拉病毒流行病学特征
4
埃博拉出血热临床表现
5 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断、治疗和报告
6
预防控制措施
简介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 E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EBOV) 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实验室感染
病原学概述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埃博拉病毒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 胞中增殖,对Vero和Hela等细胞敏感。
(完整版)埃博拉病毒课件
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 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 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 热病死率高,可达50%-90%。
1、埃博拉病毒 1976年在非洲中部出现,埃博拉病毒能 使人体内脏破碎,感染者每个毛孔都会 往外渗血。高达90%的被感染者死亡。 2、拉沙热病毒。 医生们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注意到该病 毒。一旦染上这种病毒,人的内脏会大 出血。每7个感染者中有1人死亡。 3、马尔堡病毒。 这是又一种致命性病毒。25%的感染者死 亡。 4、西尼罗河病毒。
人不致病外,其余四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
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
(6)
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该病毒对 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
溶剂敏感。
埃博拉4级病毒
1 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流行病学特征
➢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 ➢ 非人灵长类动物 ➢ 自然宿主: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 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 ➢ 已知黑猩猩可以作为首发病例的传染源
病例的发现和报告
❖ 各级医疗机构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发现符合埃博拉出血 热留观、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当及时报告相关信息。病 例的分类和定义参照《关于印发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 断和处置路径的通知》(国卫发明电〔2014〕44号)。
电镜下丝状埃博 拉病毒正在从坏 死细胞上脱离
埃博拉病毒 侵入组织
眼部粘膜 出血
诊断和治疗
诊断
埃博拉出血热潜 伏期为2-21天,常 为5-12天;一般急 性起病、病情凶险; 其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史 临床表现和 实验室检查
治疗
无特效治疗措施 ➢主要是对症和支持 治疗 ➢注意水、电解质平 衡 ➢预防和控制出血及 继发感染 ➢治疗肾功能衰竭和 出血、DIC等并发症
1、埃博拉病毒 1976年在非洲中部出现,埃博拉病毒能 使人体内脏破碎,感染者每个毛孔都会 往外渗血。高达90%的被感染者死亡。 2、拉沙热病毒。 医生们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注意到该病 毒。一旦染上这种病毒,人的内脏会大 出血。每7个感染者中有1人死亡。 3、马尔堡病毒。 这是又一种致命性病毒。25%的感染者死 亡。 4、西尼罗河病毒。
人不致病外,其余四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
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
(6)
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该病毒对 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
溶剂敏感。
埃博拉4级病毒
1 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流行病学特征
➢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 ➢ 非人灵长类动物 ➢ 自然宿主: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 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 ➢ 已知黑猩猩可以作为首发病例的传染源
病例的发现和报告
❖ 各级医疗机构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发现符合埃博拉出血 热留观、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当及时报告相关信息。病 例的分类和定义参照《关于印发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 断和处置路径的通知》(国卫发明电〔2014〕44号)。
电镜下丝状埃博 拉病毒正在从坏 死细胞上脱离
埃博拉病毒 侵入组织
眼部粘膜 出血
诊断和治疗
诊断
埃博拉出血热潜 伏期为2-21天,常 为5-12天;一般急 性起病、病情凶险; 其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史 临床表现和 实验室检查
治疗
无特效治疗措施 ➢主要是对症和支持 治疗 ➢注意水、电解质平 衡 ➢预防和控制出血及 继发感染 ➢治疗肾功能衰竭和 出血、DIC等并发症
埃博拉病毒PPT
该患者是一名31岁男子。于4月5日开始出现症状,21日,该患者被送入埃博拉治疗 中心的重症室,在当天晚些时候去世。
图3-3 埃博拉病毒的相关动漫
图3-4 刚果(金)贝尼安全埋葬
《血疫》是美国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顿所著的纪实 小说,叙述了美国弗吉尼亚州发生过埃博拉病毒的 事件,并对病毒进行了常规性的介绍,描写和渲染 其对人类的屠杀,以及人类与埃博拉病毒的抗争。
他感到眩晕,极度虚弱,脊梁塌下来,松弛无力,他失去了所有平衡感,进入了休克状态。他俯下身,头部搁在膝盖上, 随着一声痉挛般的呻吟,胃里涌出巨量血液,泼洒在地上。他失去知觉,向前倒在地上。房间里只听得见喉咙里的哽咽声,他已 经昏迷,但还在继续呕出血液和黑色物质。这时响起了床单撕裂的声音,那是大肠完全打开,血液从肛门向外喷射。血液里混着 肠壁组织。他排泄出自己的内脏。肠壁组织脱落,随大量鲜血一同排出体外。
注:埃博拉病毒为何如此致命? 埃博拉毒株能引起人以外的灵长目动物致命性的出血性疾病;文献报导有极少数人感
染此病毒,临床上无症状。有些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时后便不治身亡,病毒在体内 迅速扩散、大量繁殖,袭击多个器官,使之发生变形、坏死,并慢慢被分解。病人先是内 出血,七窍流血不止,并不断将体内器官的坏死组织从口中呕出,最后因广泛内出血、脑 部受损等原因而死亡。
PART 01
埃博拉病毒的地区 分布
PART 02
图2-1 埃博拉病毒
1. 接触传播为最主要的途径。病人或动物的体液、 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可以通过接触病人的各种体液、器官及其污染物 而感染。
2. 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 因素。
3. 患者的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故存在性传播的可 能性。
图3-3 埃博拉病毒的相关动漫
图3-4 刚果(金)贝尼安全埋葬
《血疫》是美国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顿所著的纪实 小说,叙述了美国弗吉尼亚州发生过埃博拉病毒的 事件,并对病毒进行了常规性的介绍,描写和渲染 其对人类的屠杀,以及人类与埃博拉病毒的抗争。
他感到眩晕,极度虚弱,脊梁塌下来,松弛无力,他失去了所有平衡感,进入了休克状态。他俯下身,头部搁在膝盖上, 随着一声痉挛般的呻吟,胃里涌出巨量血液,泼洒在地上。他失去知觉,向前倒在地上。房间里只听得见喉咙里的哽咽声,他已 经昏迷,但还在继续呕出血液和黑色物质。这时响起了床单撕裂的声音,那是大肠完全打开,血液从肛门向外喷射。血液里混着 肠壁组织。他排泄出自己的内脏。肠壁组织脱落,随大量鲜血一同排出体外。
注:埃博拉病毒为何如此致命? 埃博拉毒株能引起人以外的灵长目动物致命性的出血性疾病;文献报导有极少数人感
染此病毒,临床上无症状。有些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时后便不治身亡,病毒在体内 迅速扩散、大量繁殖,袭击多个器官,使之发生变形、坏死,并慢慢被分解。病人先是内 出血,七窍流血不止,并不断将体内器官的坏死组织从口中呕出,最后因广泛内出血、脑 部受损等原因而死亡。
PART 01
埃博拉病毒的地区 分布
PART 02
图2-1 埃博拉病毒
1. 接触传播为最主要的途径。病人或动物的体液、 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可以通过接触病人的各种体液、器官及其污染物 而感染。
2. 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 因素。
3. 患者的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故存在性传播的可 能性。
埃博拉培训PPT
具体途径
健康人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直 接接触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病人 分泌物(如粪便、尿液、唾液、 的过程中,未穿戴个人防 精液)而感染,或通过破损皮肤 护用品 或粘膜接触被患者体液污染的物 品如衣物、床单或用过的针头而 感染。
哀悼者在参加埃博拉感染 死亡者葬礼时,与尸体直 接接触。
01 什么是埃博拉
埃博拉病毒起源
历史起源
埃博拉是1976年 在两起同时出现的疫情 中首次出现的。
刚果民主共和国 靠近埃博拉河的一个村庄
苏丹 一个边远地区
传染源
病毒起源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非人灵 长类动物(大猩猩、黑猩 猩、猴子等)
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 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
04 埃博拉疫情现状
WHO通报疫情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8月22日发布最新疫情显示:
1082 910 607 406 624 392 16 感染或疑似病例 死亡病例
5
几内亚
利比里亚
塞拉利昂
尼日利亚
截止2014年8月22日 埃博拉病毒已造成
2615人被感染 1427人死亡
04 埃博拉疫情现状
口岸信息报告要求
埃博拉知识宣传课件 石头
目录
01 什么是埃博 拉出血热
02 埃博拉如 何传播
03 埃博拉如 何防护
04 埃博拉疫 情现状
01
什么是埃博拉出血热
什么是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起源 埃博拉出血热症状
什么是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出血热(E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
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感染风险较高人群
卫生工作者
健康人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直 接接触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病人 分泌物(如粪便、尿液、唾液、 的过程中,未穿戴个人防 精液)而感染,或通过破损皮肤 护用品 或粘膜接触被患者体液污染的物 品如衣物、床单或用过的针头而 感染。
哀悼者在参加埃博拉感染 死亡者葬礼时,与尸体直 接接触。
01 什么是埃博拉
埃博拉病毒起源
历史起源
埃博拉是1976年 在两起同时出现的疫情 中首次出现的。
刚果民主共和国 靠近埃博拉河的一个村庄
苏丹 一个边远地区
传染源
病毒起源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非人灵 长类动物(大猩猩、黑猩 猩、猴子等)
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 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
04 埃博拉疫情现状
WHO通报疫情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8月22日发布最新疫情显示:
1082 910 607 406 624 392 16 感染或疑似病例 死亡病例
5
几内亚
利比里亚
塞拉利昂
尼日利亚
截止2014年8月22日 埃博拉病毒已造成
2615人被感染 1427人死亡
04 埃博拉疫情现状
口岸信息报告要求
埃博拉知识宣传课件 石头
目录
01 什么是埃博 拉出血热
02 埃博拉如 何传播
03 埃博拉如 何防护
04 埃博拉疫 情现状
01
什么是埃博拉出血热
什么是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起源 埃博拉出血热症状
什么是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出血热(E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
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感染风险较高人群
卫生工作者
《埃博拉疫情蔓延》课件
汇报人:
埃博拉病毒是 一种高度传染 性疾病,可以 通过接触、血 液、体液等方
式传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埃博拉病毒感 染后,死亡率 高达90%,对 人类生命安全 构成严重威胁
埃博拉疫情爆 发后,可能导 致医疗资源短 缺,影响其他 疾病的治疗和
预防
埃博拉疫情可 能导致社会恐 慌,影响人们 的正常生活和
工作
旅游业:全球旅游业受到严重影响,许多国家关闭边境,导致旅游业收入大幅下降 贸易:全球贸易受到严重影响,许多国家关闭边境,导致贸易活动减少 医疗资源:全球医疗资源紧张,许多国家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来应对疫情 社会心理:全球社会心理受到严重影响,人们感到恐慌和不安,导致社会不稳定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烈性病毒,其致死率极高 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在50%-90%之间,具体取决于病毒株和患者的健康状况 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接触感染者的体液、血液、排泄物等 埃博拉病毒的潜伏期通常为2-21天,最长可达42天 埃博拉病毒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呕吐、腹泻等,严重时可导致出血和器官衰竭
,
汇报人:
01
03
05
02
04
发现时间:1976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地区首次发现 传播途径:通过接触感染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传播 主要分布地区:非洲中部和西部,如刚果民主共和国、加蓬、利比里亚等国家 疫情爆发:2014年,西非地区爆发大规模埃博拉疫情,导致数千人死亡
接触传播:通过接触感染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传播 空气传播: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等产生的飞沫传播 母婴传播:通过母婴垂直传播,从母亲传给胎儿 性传播:通过性行为传播 接触污染的物品: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衣物、餐具等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3)
流行情况
1、埃博拉病毒最早于1976年在苏丹和扎伊尔周边地区发现。 1976年6月-9月间,苏丹发现284例感染者,117人死亡。在扎 伊尔,同年9月-10月间共有318个病例,280人死于该病。 2、1994-95年有一例人类埃博拉出血热及数例黑猩猩感染在 科特迪瓦被证实。 3、1995年扎伊尔的Kikwit地区出现了大的流行,315人感染, 244人死亡。 4、在加蓬,埃博拉出血热于1994年首次发现并于96年2月和 7月 有两次爆发,2001年卷土重来夺去18人的生命。 5、2000年秋天乌干达北部出现一次大爆发,死亡224人。 6、2003年扎伊尔北部边远地区再次遭到该病毒袭击,造成 100多人死亡,同时还导致一个自然保护区2/3的大猩猩丧命。 7、2004年苏丹南部...... 8、刚果(金),2007年...... 9、今年......
病原学概述
(1)
埃博拉病毒:(-)ssRNA 单股负链病毒目 (Mononegavirales)、丝状病毒科(Filiviridae)。 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 埃博拉病毒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EHF),此病于 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得刚果(金)的 埃博拉河地区首次爆发,患者死亡率高达90%,引起 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埃博拉病毒由此得名。 流行地区:埃博拉出血热(EHF)目前主要在 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南非、 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非洲国家流行。
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 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 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 热病死率高,可达50%-90%。
1、埃博拉病毒 1976年在非洲中部出现,埃博拉病毒能 使人体内脏破碎,感染者每个毛孔都会 往外渗血。高达90%的被感染者死亡。 2、拉沙热病毒。 医生们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注意到该病 毒。一旦染上这种病毒,人的内脏会大 出血。每7个感染者中有1人死亡。 3、马尔堡病毒。 这是又一种致命性病毒。25%的感染者死 亡。 4、西尼罗河病毒。 „„ 5、登革热病毒。 „„ 6、 马秋波病毒 „„
(三)病原学检查
1.病毒抗原检测:由于埃博拉出血热有高滴度 病毒血症,可采用ELISA等方法检测血标本中病 毒抗原。一般发病后2-3周内,可在患者血标本中 检测到病毒特异性抗原。可以采用免疫荧光法和 免疫组化法检测动物和疑似病例尸检标本中的病 毒抗原。
2.核酸检测:采用RT-PCR等核酸扩增方法检 测。一般发病后2周内可从病人血标本中检测到病 毒核酸,发病后1周内的标本检出率高。 3.病毒分离:采集急性发热期患者血标本,用 Vero、Hela等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一般发病 1周内血标本病毒分离率高。
病原学概述
(4)
埃博拉病毒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 胞中增殖,对Vero和Hela等细胞敏感。
可分为扎伊尔型(EBOV-Zaire) 、苏丹型(EBOV-Sudan)、 本迪布焦型(EBOV-Bundibugyo)、塔伊森林型(EBOVIvory Coast)和莱斯顿型(EBOV-Reston) 。除莱斯顿型对 人不致病外,其余四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
在葬礼过程中直接接触死者尸体的人员。
在雨林地区接触了森林中死亡动物的人。
目前尚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有明显的季节性。
4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2-21 天,一般为5-12天
重症患者常因出血,肝、 肾衰竭或严重的并发症 死于病程第8~9天
患者急性起病,高热 畏寒、极度乏力、 头痛、肌痛、咽痛、 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 发病2~3天可出现恶 心、呕吐、腹痛,腹 泻黏液便或血便
(5)
(6)
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 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该病毒对 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 溶剂敏感。
埃博拉4级病毒
流行病学特征1ຫໍສະໝຸດ 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
非人灵长类动物
自然宿主: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
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 已知黑猩猩可以作为首发病例的传染源
埃博拉出血热 (Ebola Hemorrhagic Fever, EHF)
2014年8月
Contents
1
2 3
埃博拉出血热简介
埃博拉病毒病原学概述 埃博拉病毒流行病学特征
4
5 6
埃博拉出血热临床表现
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断、治疗和报告 预防控制措施
简介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 E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EBOV) 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实验室感染
(1) • 1976年,英国 Porton Down 微生物研究所 (RME),一 工作人员实验 室内转移埃博 拉病毒感染的 豚鼠肝匀浆时 针头刺入大拇 指而感染。 (2) • 2004年5月, 俄罗斯维克托 实验室,一女 科学家意外被 感染病毒的注 射器针头扎破 手指,感染发 病死亡。
EBOF
病程6~7天躯干出 现麻疹样斑丘疹并 扩散至全身各部
病程4~5天进入极期,出现意识 变化,如谵妄、嗜睡。此期内外 出血常见,可有呕血、黑便、注 射部位出血、鼻出血、咯血等
病理特点
• 主要病理改 变是皮肤、 粘膜、脏器 的出血
• 多器官可以 见到灶性坏 死,以肝脏、 淋巴组织最 为严重
• 肝细胞点、 灶样坏死是 本病的典型 特点,可见 小包含体和 凋亡小体
埃博拉病毒高度危险, 病毒相关实验必须在BSL-4 级实验室中进行!
预防控制措施
目前埃博拉出血热尚没有疫苗可以预防,隔离 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 最重要的措施。
非洲的‘埃博拉’医院
(一)病例和接触者管理
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 以控制传染源。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 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暴露之日起21天。医学观察期 间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咽痛等临床症状时,要 立即进行隔离,并采集标本进行检测。 病人死亡后,应尽量减少尸体的搬运和转运。 尸体应消毒后用密封防漏物品包裹,及时焚烧或 按相关规定处理。
实验室检查
(一) 一般检查
血常规:早期白细胞减少,一般第7病日后上 升,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可减少。 尿常规:早期可有蛋白尿;
生化检查:AST和ALT升高,且AST升高大于 ALT
(二)血清学检查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 多采用IgM捕捉ELISA法检测; 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多采用 ELISA、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
埃博拉疫情报道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 消息,截止8月25日, 世界范围内埃博拉感染 人数达2400人,其中 死亡1350例,仅17日
至18日两天出现106 例新增病例。利比里 亚是疫情蔓延最快的 国家,已死亡576人 。
3
人群易感性和发病季节
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
医务人员。 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人。
电镜下丝状埃博 拉病毒正在从坏 死细胞上脱离
埃博拉病毒 侵入组织
眼部粘膜 出血
诊断和治疗
诊 断
埃博拉出血热潜 伏期为2-21天,常 为5-12天;一般急 性起病、病情凶险; 其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史 临床表现和 实验室检查
治 疗
无特效治疗措施 主要是对症和支持 治疗 注意水、电解质平 衡 预防和控制出血及 继发感染 治疗肾功能衰竭和 出血、DIC等并发症
病例的发现和报告
各级医疗机构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发现符合埃博拉出血 热留观、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当及时报告相关信息。病 例的分类和定义参照《关于印发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 断和处置路径的通知》(国卫发明电〔2014〕44号)。 留观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当在2小时之内通过 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疾病名称选择 “其他传染病”中的“埃博拉出血热”。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发现的留观病例,由转运接收的 医疗机构进行网络直报。
可能的自然宿主
狐蝠科锤头果蝠
2
传染途径
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 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及其污染物感染。 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 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 据文献报道,埃博拉病毒也存在性传播和气溶 胶传播的可能性。
(二)医院内感染控制
加强个 人防护
严格进行 环境消毒 加强实验 室生物安 全
流行病学 调查
开展公众宣传 教育,做好风 险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