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治理

合集下载

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例

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例

Synthesis 综合【摘要】发展社会工作是党中央对社会建设领域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也是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

而加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内部控制建设,是落实这一决策部署的重要前提。

由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大部分为民间非营利组织,因其非营利、规模小的特点,对内部控制建设并不重视。

文章围绕内部控制要素要求,逐一对其在内部控制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供对策建议,希望能对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非营利组织在完善内部控制建设中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中图分类号】F235根据中国社会组织信息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全国社会组织共有874 325家。

社会组织发展迅猛,有赖于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及社会的需求,使社会组织能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

这些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主要形式有: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基金会、企业等,但大部分以民间非营利性质社会组织为主,企事业单位占很少部分,且普遍规模小,其内部控制建设并不被重视,即使建立了也形同虚设,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地位不断提升,相对其内部控制建设薄弱显得尤其不协调。

本文围绕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建设,通过内控要素,逐一分析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民间非营利组织概述及内部控制的含义(一)民间非营利组织概述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向社会提供服务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例郑瑛莉(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的组织,是由民间出资举办的,其资源提供者不能对本组织的财务拥有所有权及支配权。

其资金来源大部分为政府资助、政府购买服务或社会捐赠等,资金使用要求专款专用。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是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坚持“助人自助”宗旨,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范,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开展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服务工作的非企业单位。

非政府管理考试资料

非政府管理考试资料

第一章导论——走近非政府组织一、非政府组织的定义与特征(一)非营利性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能进行剩余收入(利润)的分配(分红)不得将组织的资产以任何形式转变为私人财产(二)非政府性独立自主的自治组织自下而上的民间组织属于竞争性的公共部门(三)志愿公益性或互益性志愿者和社会捐赠是非营利组织的重要社会资源非营利组织活动的社会公开性和透明性非营利组织提供两种类型的竞争性公共物品定义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

二、非政府组织的分类三、非营利组织产生与发展的原因(一)市场失灵(P348)是指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得公共物品领域常会出现“搭便车”行为。

私人组织会因提供公共物品可能导致资源配置的损失而不愿投资,最终导致公共物品的严重短缺。

(二)政府失灵(P350)是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1.政府失灵的几种表现政府难以满足每一个公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

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存在浪费和低效率问题。

政府行为失范。

(三)契约失灵(P350)契约失灵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仅仅依据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契约,难以防止生产者坑害消费者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出现。

政府和非营利组织都受非分配性原则约束,都能抑制一些市场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但政府提供的绝大多数是公共产品,而非营利组织除了填补政府和市场在公共产品的空白外,还提供一些私人产品。

(四)“新公共管理”的需要1.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

2.新公共管理把一些科学的企业管理,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引入公共行政领域,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低是有促进作用的。

3. 3.政府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如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强调成本、效率分析、企业成果管理,强调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4. 4.政府应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5.(五)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互补6.(2)志愿失灵的表现:慈善不足。

非政府组织管理_自考复习资料_章节复习重点...

非政府组织管理_自考复习资料_章节复习重点...

非政府组织管理 05723章节复习重点汇总非营利组织管理学第一章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概述1.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具备法人资格,以公共服务为使命,享有免税优待,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盈余不分配给内部成员,并具有民间独立性质的组织。

2.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必要性:一,历史原因;二,市场失灵;三,政府失灵;四,社会的多元需求;五,团结一致。

3.非营利组织的特征:(1)设立目的在于服务大众,促进社会进步,推动改革与创新;(2) 组织资金的来源主要是捐款人的捐助以及部分的服务收费;(3)非营利组织活动以使命为出发点,组织众多具有共同理想的志愿者来实现使命;(4)提供的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的劳务付出。

4.非营利组织区分为四种类型;1 捐赠互助型;2 捐赠创业型;3商业互助型;4 商业创业型。

5.非营利组织进行营销活动的注意事项:第一,提供最好的服务;第二,尊重个人隐私权;第三,合法明确的基金用途;第四,加强与社会大众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五,避免竞争。

6.非营利组织募款管理要重视三个问题:1误用或滥用捐款人的捐款;2侵犯捐款人的隐私; 3募款人员的薪酬制度。

7非营利组织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一,目标衡量问题;二,组织权责问题;三,成本控制问题;四,财政短缺问题;五,职员激励问题;六,服务绩效评估困难。

8非营利组织的演进有三种环境因素:①政府预算支出方式的改变;②慈善捐款金额的改变③经济环境的改变。

9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内容:①非营利组织的营销管理;②非营利组织的募款管理;③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

第二章非营利组织的生成与发展的基础1 欲求包括经济欲求和社会欲求。

2 交换主体、对象及制度等要素构成一个交换系统。

3交换系统的特征:成员在内部整合的基础上,通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创建出内外交换关系的秩序,进而依据交换制度进行各种内外交换活动,来满足内部成员的各种欲求。

4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1忽视价值规律;2滞后性;3刚性;4集权性。

5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是:一,非营利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①非营利组织科缩减市场竞争的风险;②非营利组织可抑制市场的盲目性;③非营利组织可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二,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互补;三,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互补:①非营利组织弥补政府行为的不足;②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支援;四,市场、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互补共生”6非营利组织的优势:一,创新的优势;二,深入社会基层,贴近弱势群体的优势;三,承受风险的优势;四,社会沟通的优势;五,灵活调整的优势。

非营利组织实现公益性使命的建议与对策

非营利组织实现公益性使命的建议与对策

非营利组织实现公益性使命的建议与对策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 NPO)的存在意义在于推动社会福利、环境保护、文化教育等公益事业的发展,以拓宽社会资源分配的范围和提高社会效率。

如何使NPO实现公益性使命?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一、强化组织内部治理非营利组织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治理机制,包括制定制度、标准化业务流程、提高财务透明度、完善人员管理等。

这不仅有利于规范组织运作,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组织的公信力,增加外部支持与捐赠。

建议与对策:1. 建立健全内部文件制度,如:组织章程、办公守则、财务制度等,规范组织运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和权力。

2. 标准化业务流程,确保工作效率和质量。

如:项目计划书、招聘流程、资金管理等。

3. 完善财务制度,提高财务透明度与合规性。

比如:制定财务报表制度、财务审核制度、财务核算制度等。

4. 实行规范的人员管理制度,如:考勤制度、晋升制度、福利制度等,提升员工稳定性和积极性。

二、优化项目管理非营利组织的项目管理直接关系到公益事业的成效和社会效益的发挥。

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须建立适合的管理机制,确保项目的一步步实施到最终达成预期效果。

1. 项目立项前,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书,确立项目目标、实施步骤、时间节点等核心要素。

做到“三清三定”,即清晰明确团队组成、工作秩序和评估标准,项目推进完整。

2. 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协同与沟通,及时总结分析,抓紧纠偏。

通过实施过程管理,及时制定预案,确保项目进展。

3. 项目执行完成后,对项目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为后续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此外,需开展公众宣传,充分展示项目成果。

三、拓展社会资源非营利组织建立和社会资源调配机制,将合法、可用的社会资源整合到公益事业中,省时、省力、效率高。

1. 开展各级别的公益活动,吸引公众关注、参与。

如:慈善义卖、儿童乐园、公益演出等。

2. 寻找社群愿意合作的组织或企业,加强社会合作,开发新的合作模式。

浅谈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

浅谈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
体缺失的原因,受赠人在信 息 获 取和 处 理 、利 益诉 求 和 资 源动 员等 方 面 能 力 的缺 陷 ,他 们 的监 督 作 用 都难 以得 到 有 效发 挥 。 外 , 体 的监 督 作 用 也很 有 另 媒 限 , 公众 的监 督也 缺乏 制 度 化 的渠 道 。 因 此, 非营利组织的外部监督机制 比较薄弱 。 在 行业 规 范 不健 全 , 体 监 督不 到 位 、 府 媒 政 监督基本缺位 的情况下 ,完全依靠 自律来
论 倡 导 企 业 关 注 除 股 东 之 外 其 他 利 益 相
支撑起一个法律体系 。而且 , 前法规 多 自
属于 程 序 法 而 非 实 体 法 , 公 民结 社 行 为 对 的实体 内容并无系统规范 , 包括非营利组 织组织管理 务和税务 、 财 收支管理、 募捐 与捐 助 政 策 、 志愿 者 及 其 活 动 的社 会 认 对
政法 规主 要 为后 三 部 法 规 。 这些 法 规 都 但 是 由国 务 院分 别颁 布 , 于行 政立 法 或 部 属 门规 定, 立法层次较低 , 权威性不足 , 以 难
制和非竞争原则, 虽有利 于政府部 门的纵
向监 督 , 削 弱 了组 织 之 间 的横 向监 督 与 却 互律, 因此 , 于非营利 组织 的监 督还处 对 于管理层面 , 尚未提升到 治理 的高度 。而 在 社 会 监 督 方 面 , 国 目前 还 没有 一个 独 我 立 的 第三 方 专 门对 非 营利 组 织 进 行 日常 工
可、 非营利组织 的评价与监督体系等方 对 面都没有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 因此非营 利 组 织 的 运 作 与 活 动缺 乏规 范性 , 不 利 既 于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统一管理, 也不利 于建立对 非营利组 织的监 督机 制。

非营利组织法法律规范和管理要点

非营利组织法法律规范和管理要点

非营利组织法法律规范和管理要点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是指不以牟利为目的,从事公益活动的组织形式。

这些组织在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为确保其活动的合法、规范进行,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范和管理要点。

本文将介绍非营利组织法的主要内容和管理要点。

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和要求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定义在不同国家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都包含以下要素:1. 不以牟利为目的:非营利组织的核心目标是服务社会公益,而非追求经济利益。

2. 社会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应当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关注社会问题并通过自身的行动解决或改善这些问题。

3. 独立性:非营利组织应当具备一定的独立性,不受政府或商业机构的控制。

二、非营利组织法的基本原则为确保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各国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来指导和管理这些组织。

其主要原则包括:1. 注册和登记:非营利组织通常需要在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注册和登记,以获得合法的地位和资格。

2. 透明度和公开性:非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捐款使用等方面应当保持透明,并向公众提供信息公开。

3. 内部治理:非营利组织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结构,包括制定合理的决策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等。

4. 法律合规: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从事违法和不道德的行为。

三、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是其运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法律法规中重点关注的内容。

主要管理要点包括:1. 财务报告:非营利组织应编制和公布年度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以供捐款人和社会公众了解其财务状况。

2. 财务审计:定期进行财务审计,以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 捐款管理:非营利组织应建立专门的捐款管理制度,确保捐款的合法使用和公正分配。

4. 资金管理:非营利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资金管理策略,合理规划和运用组织的资金。

四、非营利组织的监督与评估为保障非营利组织的合法性和效益,各国纷纷建立了相应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非营利组织如何参与社会治理创新

非营利组织如何参与社会治理创新

非营利组织如何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在当今社会,社会治理创新成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社会问题的关键。

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非营利组织具有独特的优势,使其能够有效地参与社会治理创新。

首先,非营利组织通常扎根于基层社区,对当地的需求和问题有着更为敏锐的感知。

它们能够贴近民众,了解到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微需求,为社会治理提供精准的切入点。

其次,非营利组织往往专注于特定的领域或议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无论是环境保护、教育公平、医疗救助还是文化传承,这些组织都能够在其擅长的领域发挥专长,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再者,非营利组织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它们不受繁琐的行政体制和商业利益的束缚,能够快速响应社会变化,尝试新的方法和模式,为社会治理带来新的思路和活力。

那么,非营利组织究竟如何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呢?其一,开展社会调研与需求评估。

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方式,深入了解社会问题的现状和根源,以及民众的真实需求和期望。

例如,在教育领域,非营利组织可以调研贫困地区学校的教育资源短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教师的教学需求,为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支持方案提供依据。

其二,推动政策倡导与变革。

非营利组织可以基于其调研成果,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比如,环保组织可以呼吁政府加强环境保护法规的执行力度,制定更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以改善生态环境。

其三,提供多样化的社会服务。

非营利组织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开展各类公益项目和服务活动。

比如,为贫困家庭提供生活物资援助,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为失业人员提供职业培训等。

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非营利组织还可以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果和质量。

其四,促进公众参与和社会协作。

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组织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激发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例如,组织志愿者活动,吸引广大民众参与到环保、扶贫等公益事业中来;搭建社会协作平台,促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合作,形成社会治理的合力。

浅谈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问题

浅谈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问题

226内控经纬INTERNAL CONTROL WARP/WEFT浅谈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问题张瑜 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摘要:随着相关政策的推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开始逐渐建立较为规范化完善化的体系,但是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仍旧处于极为缓慢的建设过程之中,会严重影响我国内部控制建设的全面化发展。

本文通过了解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内涵、作用与特点,分析民间非营利组织现状及存在问题,着重探究完善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问题;措施内部控制建设是近些年来,我国才开始逐步进行探索与研究的内容,社会群体会更加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导致对于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工作的了解与研究较少,同时也使其内部控制情况始终停滞于初级阶段,存在较多问题有待解决。

若不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影响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正常运转。

一、民间非营利组织简述(一)内涵民间非营利组织是指在民政部门进行登记注册之后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或社会团体组织,一般情况下,也可将其称为私立非营利组织。

(二)作用1.组织作用民间非营利的组织作用一般包含社会沟通、社会裁断、社会服务、社会评价等四个方面。

2.政治作用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政治作用一般包括政治权力的监督者、公民参政议政素质的促进者、民主价值观的培育者以及政府合法性资源攻击者。

(三)特点民间非营利组织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该组织的建立或运作的根本目的并非获利;第二,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内部资产由委托人集体所有,个人试图出售或交换的权益份额无法确定其所有权;第三,部分对民间非营利组织进行财务资源提供或劳务资源提供的人员,不一定能够获得直接回报[1]。

二、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及问题(一)信息透明度不足民间非营利组织在进行内部控制过程中,需要促进信息的完整生成有效传递与沟通,因此,信息透明度不足对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正常运行带来较大影响。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机制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机制
三 是 完 善 内部 控 制 制度 。 内部 控 制 制 度 是 为 了保 护
实现公益 目标 的使命 ,利益相关者协 同治理显得格外
重 要 ,建 立 在 良好 法 制 环 境 基 础 上 的 有 效 的 政 府 监 管
和 利 益 相 关 者 监 督 ,是 非 营 利 组 织 治 理 不 可 或 缺 的 组
体 的决策也在分层授权执行 , 组织各层次的信 息也 被分
层 逐 层 上 报 或 逐 层 下传 , 保 证 所 有 者 或股 东 的 利益 全 要 面 实 现 或 实 现 有 坚 实 的基 础 , 能仅 仅 依 靠高 层 的 组织 不
治理和决 策治 理结构 ,还必须建 立一个有效 的控制体
系 , 组 织 的每 个 层 次都 能 保 证 所 管 财 产 的 安 全 、 提 使 所 供 信 息 的真 实 , 决 策 的执 行 有 力。 对
应职责 。但是 , 这也相应 引发 了会 员代表确立 的问题 :
如 何 确 定 会 员代 表 ,如何 保 证 会 员 代 表 具 有 真 正 的 代
织 通 向 目标 的 必 经 之 路 , 营 利 组 织 也 不 例 外 。 非 营 非 利 组 织 治 理 就 是 以 所 有 权 、 制 权 与 收 益 权 相 分 离 为 控
基础 , 以利益 相 关者 协 同为 重心 , 以委 托——代理 理
论 为 主 线 , 公 共 责 任 为 依 归 。 非 营 利 组 织 治 理 应 奉 以
成 部分 。
组织财产 的安全、 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 保证组 织的经营 决策得以实行 而在组织 内部建立的一整套制度体系 。 董
事 会 与总 经 理 或 其 集体 的分 层委 托 代 理 关 系体 系 中 , 所 有 者 的 财 产 被 分 层 委 托 代 理 经 营 、 理 , 营 者 或 其 集 管 经

浅析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中国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为例张玉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非营利组织作为现代社会的第三大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代行政府职能、影响公共政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是,非营利组织在其发展初期阶段出现了诸如资金流向不明、捐赠信息平台透明度不高、公众信任危机、内部监管不力的问题,以下从内部外部两方面对非营利组织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试图找出解决对策,以期非营利组织今后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问题;对策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s the third largest sector of modern society, participate in social security, livelihood issues, regulation of social distribution, promote the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However,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 its early stages of development, such as transparency of capital flows is unknown, donation information platform is not high, the question of public crisis of confidence, weak internal controls, the following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trying to find solutions, to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can play a better role in the future.Key words:non-profit organizations;the problems;solutions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非营利组织作为现代社会的第三大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代行政府职能、影响公共政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五章非营利组织治理

第五章非营利组织治理

第五章⾮营利组织治理第五章⾮营利组织治理第⼀节⾮营利组织治理机制⼀、⾮营利组织治理的基本模式⼆、⾮营利组织理事会治理(⼀)⾮营利组织理事会制度理事会制度包括两个⽅⾯:制度规定和组织实体。

治理机构的⼀般形态是:⼤会构成最⾼权⼒机构,理事会构成最⾼领导机构,秘书处构成核⼼办事机构,理事长或会长、秘书长构成领导核⼼,专门职员构成组织运转的⽇常部件,会员是⾮营利组织的基础⼒量。

(⼆)理事会职能1、决定组织的宗旨和使命:宗旨和使命的确定,调整和变化2、选择和评估执⾏主席(会长):评估,更换,薪酬3、决定战略规划:长期发展战略,重⼤决策4、审核和监督:内部审核,重⼤筹款、财务、资产经营、服务,⽇常运营监督。

5、筹集资⾦:制定筹资战略、指导开展筹资计划、反馈筹资结果⼀直到对战略进⾏调整。

6、协调公众关系:与社会公众的互动和双赢。

7、⾃我评估:对理事会的整体运作效率以及理事个⼈的评估考核,理事会成员的培训。

(三)理事会类型1.权威型理事会:制定战略,授权,监督⼲预,决策。

(掌控组织重⼤决策权并对组织发展负有不可推卸责任)2.咨询型理事会:规模增⼤和运营复杂性的提⾼,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顾问和⼈员来协助其制定和执⾏战略并进⾏相应的监督。

(不拥有组织重⼤决策权,只在决策时提供相应参考意见)3.管理型理事会:类似企业董事会和经营层合⼀。

决策与执⾏机构的重叠,适合中⼩型的(理事会成员中⼤多数也承担组织的⽇常运营⼯作)4.橡⽪章型理事会:(依法律要求⽽设,具有⼀定程度上的象征意义)名义上的权利都归属于⾮营利组织的发起⼈或执⾏机构,成员绝⼤多数属于社会知名⼈⼠等外部理事,没有⾜够的时间和精⼒投⼊组织的战略决策和监督管理,具有⼀定的象征意义。

(四)次级委员会的设置1、执⾏委员会(常务理事会)衔接理事会和管理层的衔接和纽带作⽤,理事会定期开或者⼀年⼀次,作为其特设机构,负责理事会闭会期间的重⼤决策2、审计委员会帮助理事会⾮审计委员会成员更好地理解与会计审核相关的诸多事项。

非营利组织治理与公共管理

非营利组织治理与公共管理

非营利组织治理与公共管理近年来,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关注社会公益、教育、环保还是其他领域,非营利组织的治理都显得尤为重要。

而非营利组织的治理与公共管理之间的关系又是密不可分的。

本文将从组织内部治理、公共管理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以及新的治理方式等方面探讨非营利组织治理与公共管理。

首先,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离不开组织内部的良好治理。

良好的内部治理是非营利组织能够保持持续发展、提升自身治理能力的基础。

在内部治理方面,非营利组织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运营效率的提升。

此外,透明度与问责机制也是非营利组织内部治理的重要内容。

透明度可以让组织的成员和外界了解到组织的运作情况,保证组织的决策和行为都能公开透明。

同时,问责机制是确保组织能够及时纠正错误、追究责任的重要制度。

只有在内部治理上做到科学规范、公正透明、追求效能,非营利组织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次,非营利组织的治理与公共管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公共管理涉及到社会治理、公共决策等方面,而非营利组织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在公共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参与与贡献。

非营利组织通过传递信息、组织行动、发声表达等方式参与公共管理,提供了多元化、灵活性强的治理方式。

通过与政府、企业、公众等各个社会主体的合作,非营利组织能够将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社会公共事务的进展与解决。

同时,公共管理也需要借助非营利组织的力量,以拓宽社会参与渠道、丰富社会治理方式、提高公共决策的质量,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

然而,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和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非营利组织的治理也需要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探索新的治理方式。

一方面,非营利组织需要加强与公共管理的协同与合作。

通过建设联盟、平台等形式,整合资源、共同解决社会问题,形成权力共享、责任共担的治理局面。

另一方面,非营利组织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创新能力。

刚柔相济:非营利组织内部治理模式的构建

刚柔相济:非营利组织内部治理模式的构建

直 接为产品和服 务质量打分 , 是一个单 一 旧 。国 内现 有 的非营利 组织 巾没有 一套 分解 、 落实 与执行 。非营利组织 的执行 人 封 闭的循环系统 ; 而非 营利组织却有两个 完善的治理制度 , 对 于产权关 系和产权 主 员既要具 备一般职业经理人 的职业素养 ,
并 行不悖 的资源 动员开 发 和服务 提供 系 体 的行为边界缺少 明确的规定 。 目前 , 我 同时还需 要具备公益精神 、 服务精神 和社
蹙 站
管 理课 略
利 组 织 内 部 治 理 模 式 的 构 建 刚 柔 相 济 : 非
张 青
摘要 : 随着 我 国慈善事 业 的不 断推进 , 非 直接 的循环 系统 , 非 营利 组织在其 巾承担 的权 力配 置 营利组 织的重 要地 位 日渐 突出, 其 内部 治理 问 了资源 的代理 和转换功能 , 这就造成 了组
统 。非 营利组 织一 方 面要投 人大量 的人 国大 多数 的非营利 组织 都 尚没有形 成决 会责任感 。 力、 财力 等组织 资源从 事募 款 , 动 员与开 策层 、 管 理层 和监督层之 间有 效的分割和 各 自的权 责不 明确 , 无法 构成 发 资源 , 另一方 面 , 必须将 组织 资 源合理 制 衡机 制 ,
组 织 的 治 理 推 向 了风 口浪尖 。
首先 , 董 事 会 是组 织 的 最 高权 力 机 构, 承担着 决策和控制两大职能 。董事 会
决 策职能的核心是 明确组织 使命。 同时 , 发生的非 营利 组织失信事件 , 更将非 营利 特定 的社会 问题开展积极 的活动 , 但这类 董事会为组织制定长远 的战略规划 , 对 重
苷D
职责权 力 的分配 是非 营利组 织刚性

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失的表现及其治理对策

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失的表现及其治理对策
涉嫌贪 污 16 . 万元 、 223 7 挪用公款 2 9 3 . 9 亿元 。 0 如果 组织的产生不能遵循其 固有 的程序 , 组织 的性质 2违规 筹 资现象 。 . 新华 网曾经报 道过 沈 阳“ 阳光 与其 功能不相吻合 , 非营利组织很 难获取广大群众 的
儿 童村 ” 的付广荣 打着慈善组 织的旗 号 , 利用 各种 手 信 任
( ) 强 非 营 利 组 织 自身 的道 德 建设 一 加
加强非营利组织 的道德建设 , 不仅要注重组织 成 府职能体制改革过程 中 , 政府对非 营利组织的监督职 员 的个人道德建设 , 同时还应该关 注非 营利组 织的整 能应 当有所加强 。
体道德文化建设 。 营利组织 的道德 内涵必须 要体现 非
※本 文 系湖 北 省 教 育 厅 人 文 社 科 项 目“ 民专 业 合 作 经 济 组 织 培 育 与 发展 研 究 ” 项 目编 号 2 l q 9 ) 阶段 性研 究 成 果 。 农 ( O O 论 坛
以上种种失信 事件 的出现 , 损害 了我 国非营利组 平 、 组织 远景 、 到组织业绩 目标 的能力 以及 经理层 达 织 的社会形 象 ,不 仅给社 会带来 了巨大 的经济损失 , 或管理层与董事会 的关 系。
( ) 办 色彩 浓厚 三 官
公信力是指 获得公 众信任的能力 , 或者说是指社 进行 营利性经 营活 动。
会对一个组织 的认 可及信用程 度。 非营利组织 的基 从 本性质与社会功 能来看 , 公信 力缺失主要是指非 营利
非 营利 组织主要有三种类型 : 由政 府机构改 一是
组织 的组织行为偏离 志愿性公 益机制 , 出现资源配置 革转化 而来 ,二是 由原 国有企业职能部 门转化 而来 , 当前 我国的非营利 效 率低下 、 值取 向的非公共性 现象 , 而在 满足社 三是社会 自身产生的非政府组织 。 价 从 会 多元 化需求 、 提供公共 产 品和服务上 , 产生功 能性 组织 以第一 、 二类 为主 , 第三类组织很少 。 从某种 意义 和效率上的缺陷。

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问题与措施

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问题与措施

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问题与措施一、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概念及其特性政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政府包括立法、司法和行政等机关以及一切公共机关,它泛指一切国家政权机关。

议会、内阁、总统、法院、主席等机构都属于广义概念上的政府。

而狭义的政府则是指中央和省市县等行政机关。

而非营利组织,因为其侧重点和考虑的角度的不同,国际上对它的称呼也有所不同,有第三部门,独立部门,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免税组织,非政府组织,社会经济,公民社会,民间组织,中介组织。

在我国,立足于我国当前实际的国情并综合各方面因素的考虑,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应当是指将不以营利为目的作为目标、职能是介于政府和社会个体之间的、主要向社会或集体提供社会服务的、开展的活动等有志愿性和自理性的正式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

相比营利性企业,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在较多的方面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

1.正规性或组织性。

它由两方面含义构成。

一是要具备在相关部门注册的合法身份,如是非营利组织才能以正式的合法的法人身份开展活动。

在实际生活中,同样存在着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但是却对社会甚至经济有猛烈冲击和影响的组织,它们不属于非营利组织,因为其没有在政府相关部门登记造册且不具有合法性,即使它们在社会上展开类似于非营利的活动。

二是要有相当规模的制度化水平的正规性,组织机构以及管理体制要规范化,如制定规范章程、有针对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研究举行的例会等等。

2.民间性。

非营利组织是一种民间组织,在体制上是独立于政府的,不被政府所控制左右的,独立自主的组织机构,不是政府部门的一部分,同时也不由政府人员控制。

这里需要特意说明的是,这并不是说政府的有力支持会得到非营利组织的拒绝,也不代表着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和活动会拒绝政府工作人员的参加。

在任何国家,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关键是政府对于其态度。

3.非营利性。

非营利组织区别于营利组织的关键在于非营利组织不以追求盈利为目的作为其目标和宗旨,利润也不在投资人和组织成员之间分配,而是将其投入到新的社会服务项目。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体系研究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民间非营利组织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它们涵盖了教育、文化、环保、慈善等多个领域,为社会的进步和公共利益的实现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随着其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民间非营利组织面临的管理挑战也日益凸显,其中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内部控制体系对于民间非营利组织而言,犹如房屋的基石,是保障其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和效果,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风险,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着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

首先,在控制环境方面,部分组织缺乏明确的使命和愿景,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决策过程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

其次,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许多组织对潜在的风险认识不足,无法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内外部变化带来的风险。

再者,控制活动执行不到位,例如在资金管理、项目执行、物资采购等环节存在漏洞,容易引发违规操作和资源浪费。

另外,信息与沟通不畅也是一个突出问题,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也不够充分,影响了组织的决策和形象。

最后,监督机制不完善,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足,难以对组织的运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

为了构建和完善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体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优化控制环境。

组织应当明确自身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并将其贯穿于日常运营中。

完善治理结构,明确理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吸引和培养具备专业素养和道德操守的人才。

二是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组织要全面识别和分析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合规风险等,并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三是强化控制活动。

在财务管理方面,建立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规范资金的收支和使用,加强财务审计;在项目管理方面,制定科学的项目流程和标准,加强对项目执行过程的监控;在物资采购方面,建立规范的采购程序和供应商评估制度,确保采购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与治理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与治理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与治理一、引言近年来,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是,这类组织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治理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非营利组织管理和治理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涉及组织成功的最佳实践。

二、非营利组织的管理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是一种比商业组织更加复杂的过程。

但是,如果管理得当,非营利组织将能够达成其使命、目标和愿景。

下面将介绍几种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常见方法。

(一)成员参与成员参与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

成员和志愿者的参与有助于帮助非营利组织管理自身,并确保组织持续地为其成员服务。

(二)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关键步骤。

战略规划有助于组织建立目标和愿景,并明确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时间表和资源。

战略规划应该考虑到组织的运营、财务和执行能力。

(三)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它有助于检测和纠正组织所面临的问题。

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文化、组织结构、人员政策等内容,确保组织内部的合规性和确保组织遵守外部监管法规。

(四)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

管理人员需要确保招聘、培训和员工补偿是按照政策和法规进行的。

此外,必须处理人员相关的问题并确保组织有成熟的绩效评估机制,以便推进员工的职业发展。

三、非营利组织的治理在一个成功的非营利组织中,治理是非常重要的过程。

成功的治理可以确保组织有效地实现其使命,并确保其遵循监管、法律和道德标准。

以下是非营利组织治理的几个方面。

(一)监督委员会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组织的管理和执行活动。

他们监督组织的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及行为合规性。

监督委员会应该由一些有专业能力或相关经验的人士组成,并负责监督监管部门的要求。

(二)透明度透明度在非营利组织治理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透明度意味着组织应该保持开放态度,公开其行为、决策、财务信息和活动。

这将有助于建立组织与向公众的沟通,在公共意见中获得帮助。

(三)管理层与员工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层和员工在组织治理中也非常重要。

论加强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的意义与对策

论加强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的意义与对策

论加强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的意义与对策引言据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5月,我国境内共拥有民间非营利组织超过87万家。

社会组织逐渐形成规模的现状不仅仅是因为政府支持,还源于社会需求。

同时,非营利组织当中占多数的是民间社会组织,通常情况下运营规模较小,内部管理机制尚不成熟,需要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作为支撑,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服务功能。

一、民间非营利组织及内部控制相关概述(一)民间非营利组织概述按照财政部于2004年印发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中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定义:民间非营利组织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不以营利为宗旨和目的、资源提供者向该组织投入资源不取得经济回报及资源提供者不享有该组织的所有权的民间组织。

按照法律规定,可以将一些正规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教堂等称为非营利组织。

(二)内部控制理论概述当前,内部控制作为一项科学的管理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政府机关、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当中。

内部控制理论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实践主要受到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COSO委员会于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架构》(COSO内控报告)的引导与启发,但是目前我国针对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的制度规范还不够完善,有关部门并没有像对行政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一样颁布具体的政策法规,民间非营利组织主要是依照财政部于2004年印发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开展内部控制工作。

西方及我国学术理论界通常认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个组织内部控制活动的主要内容,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环境优化、强化风险管理、完善政策流程、塑造信息沟通机制和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五方面。

第一,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优化内部环境,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经营方式、经营宗旨、组织架构及各主要机构基本职能的确认与划分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建设探讨

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建设探讨

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建设探讨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保障组织良性运转的重要手段,本文将探讨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建设的相关问题。

内部控制是指组织的管理者或工作人员通过各种合理的方式,在经济、财务、管理、风险等各个方面进行的控制。

它包括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运营控制、内部审计等几个方面。

在非营利组织中,内部控制的意义更加显著,因为这些组织通常没有股东、不会分红,其运作有赖于赞助商和捐赠者的持续支持和捐助。

因此,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内部控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为什么需要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首先,内部控制能够提高非营利组织的运作效率和效益。

通过建立各种有效的控制机制,可以避免出现管理上的混乱和资源浪费。

其次,内部控制能够降低组织的风险。

非营利组织中存在各种风险,如因资金管理不当导致的经济风险、因项目管理不当导致的声誉风险等。

通过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可以规避各种风险,从而为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最后,内部控制建设对非营利组织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非营利组织应当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加强财务管理和信息公开,从而保障组织的合法性和廉洁性。

在建设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体系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完善组织治理结构。

非营利组织应该建立健全的治理机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和权限,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执行机制,从而实现组织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是健全财务管理体系。

财务管理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核心和基础,对于财务决策和经济决策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非营利组织应当采取严格的财务管理机制,实现财务预算和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防范财务风险,保障资金的安全和有效运转。

三是完善项目管理体系。

非营利组织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因此,建设科学的项目管理体系至关重要。

在项目周期内,应该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保障项目目标的实现,加强项目监督和审计,确保项目资金的合规使用和运作的透明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志愿者的招募与甄选

了解志愿者的多种个人动机:

(1)物质动机; (2)社会动机;
(3)发展动机;
(4)意识形态动机。

把好“入门关”,选择一个最适合的人,而 不是一个完全符合资格的人。
3. 环境介绍与新近志愿者指导 4. 培训与发展
知识、技能与态度
5. 绩效评估

NPO志愿者来源的广泛性、参与动机的多样 性及行为的随意性、文化理念的传承性等特 征造成了其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
将战略构想转化为现实绩效的过程。它是一 个讲求效率、关注协调的行动过程。

(1)明确实际目标与进展的指标;
(2)进行有效的资源配臵;
(3)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是组织机构与战略相 匹配; (4)建立和发展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5)促进变革,克服变革的阻力; (6)通过社会及政府营销,促进战略实施。
第四,我们的目标群体是否对某些组织有特别的吸引力? 第五,我们推广的事业是否是公众迫切需要的? 第六,我们对一定的人群有特别的影响力吗? 第七,我们是地方性、全国性组织还是国际性组织? 第八,我们拥有一位具有领袖气质的著名领导人吗? 第九,我们的组织是否富有经验及稳定可靠?
(4)外部环境分析

SWOT分析法:对NPO在当前环境下所具有的发展优

(7) 战略评估
战略评估是监督控制战略实施,并对战略 实施的绩效进行系统性评估的过程。

检查战略基础,以了解构成现行战略的机会和威 胁、优势和劣势等是否发生变化,发生了何种变 化,因为什么发生变化?
衡量战略绩效 战略的修正和调整

三、NPO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NPO人力资源的构成

(五)NPO的内部治理
一、NPO的管理特点
1. NPO的管理要求

NPO也需要管理和管理者 管理不是利润的附庸,而是所有组织的首 要功能,而不论这个组织的目标是什么。 (德鲁克) 做好事也要精益求精

德鲁克(1978):
管理不是利润的附庸,而是所有组织的首要功能,而不论 这个组织的目标是什么、“管理”是提高经营业绩的最有效 手段,“利润”只不过是检验业绩的一个标准。所有组织都需
(二)NPO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NPO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以NPO的人力资源 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管理机关依据法律规定对 NPO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激 励等管理活动和过程的总和。

在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上更强调价值体系和使命感的作 用。 强调人力资源管理与责信度管理相结合。


责信度的伦理守则为:无私的社会承诺、恪遵法律规章、 道德承诺、公益使命优先、尊重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包 容社会的多元性并维护社会公平、开诚布公、慎用社会 资源。
分析和诊断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把握有利于组织发展 的各种机遇


2.NPO战略管理的基本流程

(1)明确组织的使命、目标与业务
“请问,我要从这儿走哪条路呢?”爱丽丝问。 “那多半要看你想往哪儿去。”猫说。 “我去哪里都无所谓。”爱丽丝说。 “那么你走哪条路都无所谓。”猫说。 ——《爱丽丝漫游仙境》
按照麦肯锡公司提出的“7S”模型,组织共包括机制、结 构、战略、管理风格、员工、技能以及共同的价值观等7 个基本要素(具体见下图)。其中,价值观作为组织和员 工共同拥有的行为准则,在这七个组成要素中居于核心地 位,是将组织内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联结在一起的纽带。
结构
战略
机制Hale Waihona Puke 共同的 价值观风格
技能
员工

什么是组织的使命和目标?
使命就是组织存在的目的和理由。
德鲁克的五个问题:

我们的业务是什么? 我们的顾客是谁?
顾客的价值是什么?
我们未来的业务是什么? 我们应该以什么为业务?
一个组织的使命乃是其命脉所在。任何组织 的创建、存续与运转都是以特定的使命为基础和 框架的。

形成一个好的使命陈述的基本要求:
更加令人难以接受。其次,为NPO工作的人大多是志
愿者,如果NPO管理不善,那么不仅难以吸引到高素 质的志愿者,而且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因此,无论是对捐助者还是对志愿者来说,NPO必
须具备最好的管理,否则它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2.NPO的交易模式
非营利领域与公私领域的交易模式比较
股东 投资 企业 产品 和服 务 顾客 营利领域 购 买 费 用 服务 利润 选票 选民 义务 政府机构 费用 服务对象 公共领域 捐赠 NPO 产品与服务 服务对象 非营利领域 资金提供者
要管理,当然也就都需要对组织目标负责的管理者。虽然不
同组织管理者的称谓不同,如在学校和医院他们被称为行政 人员,在政府部门被称为高级公务员,但是他们所从事的工 作性质是一样的。 NPO不仅需要管理,而且必须以最好的方式来管 理,因为做好事也要精益求精。这首先是因为人们对非营利 组织抱有比企业组织更高的期望,NPO的失败或丑闻

创建一个足够宽广的主题以涵盖组织所希望从事的各种 可能性活动;

形成一个明确的足以对组织的项目、服务和行动选择给 予具体指导的主题。
主题的内容必须简单精练,并能有效激发人们的参与。



国际红十字会:帮助人们避免、预防和处理紧急事件;
世界心理卫生联盟:改善及促进人类心理健康;
我国残疾人联合会:弘扬人道主义,发展残疾人事业, 保障残疾人的人权,是残疾人以平等的地位、均等的 机会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机会 (Opportunity)与威胁(Threat)所做的分析。

这是对组织的内在能力与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 是NPO依据现实条件,进行战略规划的关键。
(5)战略规划
即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战略的过程,也 就是将战略意图转化为战略决策的过程。
3.NPO的管理特征

迈克· 赫德森(Mike Hudson)的观点: ①管理目标容易模糊; ②运作常常难以控制; ③需要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众多; ④管理结构错综复杂; ⑤志愿主义是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⑥价值必须得到珍视; ⑦缺乏财政上的“底线”来决定优先选择
阿索尼和杨(Anthony and Young)的观点

从狭义上说,战略就是指组织为实现其宗旨和 一系列长期目标的基本要素和具体计划。是管 理者有意识地选择政策、发展能力、解释环境, 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的行为。

战略管理的意义

明确组织的宗旨,使之成为组织行动的纲领


界定组织的任务
树立组织的愿景,使所有成员共同拥有并分 享之

确定组织的优先发展目标,将有限的资源用 于组织发展最紧迫的事情上
志愿者流失的原因:


(1)志愿活动与所期待的活动相左;


(2)缺乏适当的管理和培训;
(3)服务机构和职员没有给志愿者以回馈; (4)相对于全职工作,有低一等的感觉; (5)要求的时间过多; (6)缺乏个人成就感。
有效管理志愿者的基本原则:
(1)将志愿者看成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
(2)来自各层领导者对志愿者的鼓励;
对使命的审视和修改:

由于NPO的外部生存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其在制定组 织使命时必须体现出组织的开放性和适应性。也就是说, NPO的使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对主流的社会趋势做 出反应,NPO必须对其使命进行周期性地、规范地审视和 修改,在组织的使命跟随时代变迁的同时,实现组织行为 的更新和变革。 佛朗西斯•赫瑟尔本(Frances Hesselbein)在20世纪70 年代接任美国女童子军协会秘书长时,面临该组织发展的 萎缩,她通过自问“美国女童子军协会的核心业务应该是 什么?究竟谁是我们的顾客?他们所重视的价值又是什 么?”等问题重新思考了美国女童子军协会的定位。她认 为:美国女童子军既非一个争取女权的团体,也非一个宗 教信仰或以沿门兜售物品为业的廉价劳力组织,而应该是 一个“帮助女孩或年轻妇女发挥潜能”的组织。 硬币新长征组织:小儿麻痹症——先天残疾
(3)协调志愿者与全职有薪雇员之间的关系; (4)即时处理阻碍志愿者的障碍;
(5)承认参与的价值;
(7)公开可能发生的变革。 德鲁克——新型职业志愿者的三个条件: 清晰的组织宗旨、培训和个人职责
(6)成功导向成功,促进志愿者与雇员之间的分享;
冷战的产物:美国和平队
成立和平队的倡议最初是由美国民主党人亨利· 罗伊斯和 赫伯特· 汉弗莱提出的,他们认为,美国应该成立一个海外志 愿者机构以有组织地向海外派遣志愿人员,向落后国家和地 区提供技术援助。后来,汉弗莱明确提出“和平队” 一词, 将和平队与美国对苏冷战联系起来。肯尼迪采纳了汉弗莱的 这一设想。1961年3月1日,肯尼迪签署了建立和平队的特别 法令,肯尼迪的妹夫施莱弗被任命为和平队的首任长官。
(3)分析组织的内在能力
找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即指那些由组织持久独占的、他 人难以复制的并能为组织带来收益的(在理想状况下是世 界一流水平的)专有资源、技能、业务渠道甚至关系。
艾伦· 安德瑞森: R·

第一,我们的形象如何? 第二,我们的品牌有很高的知名度吗?


第三,我们的事业是否对某些组织有特别的吸引力?

强调员工在组织内的发展

NPO的雇员激励制度 多元化的人员激励机制 1. “经济人假设” 2. 借鉴商业组织的人员管理方式 3. 精神与物质激励的结合
(三)NPO的志愿者管理
志工,义工
1. 志愿者人力资源规划
(1)分析使用志愿者的可能性 (2)进行志愿者工作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