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系统概论,期末复习参考
(完整版)智能交通系统复习题1

智能交通系统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智能运输系统(ITS):就是通过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从而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地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采集、处理、传输、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分析、表达和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处理和挖掘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
主要有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用户等几部分组成。
3、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就是在公交网络分配、公交调度等关键基础理论研究的前提下,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计算机、网络、GPS、GIS等高新科技集成应用于公共交通系统,并通过建立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公交电子收费系统等,实现公共交通调度、营运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公交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电子收费方式(ETC):是指收取过路费的全过程均有机器完成,操作人员不需直接介入,只需对设备进行管理、监督以及处理特别事件。
它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使驾驶员不需要停在收费站付费,以缓解因收费而造成的交通排队现象的技术,是收费方式的发展方向。
5、遗传算法:简称GA算法,它是在优化理论中新近发展的一种全局随机寻优算法。
它模仿生物进化过程,来逐步达到最好的结果。
6、面控:又称为区域交通信号控制,其控制对象是城市或城市某个区域中所有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
面控方式是将控制对象区域内全部交通信号的监控,作为一个交通监控中心管理下的整体控制系统,它是单点信号、干线信号、和网络信号系统综合控制的集成。
7、ATMS: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它是依靠先进的交通检测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城市道路和市际高速公路综合网络的交通营运和设施进行一体化的控制和管理,通过监视车辆运行来控制交通流量,快速准确的处理辖区内发生的各种事件,以便使得客货运输达到最佳状态。
(完整版)智能交通系统复习题1

智能交通系统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智能运输系统(ITS):就是通过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从而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地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采集、处理、传输、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分析、表达和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处理和挖掘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
主要有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用户等几部分组成。
3、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就是在公交网络分配、公交调度等关键基础理论研究的前提下,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计算机、网络、GPS、GIS等高新科技集成应用于公共交通系统,并通过建立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公交电子收费系统等,实现公共交通调度、营运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公交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电子收费方式(ETC):是指收取过路费的全过程均有机器完成,操作人员不需直接介入,只需对设备进行管理、监督以及处理特别事件。
它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使驾驶员不需要停在收费站付费,以缓解因收费而造成的交通排队现象的技术,是收费方式的发展方向。
5、遗传算法:简称GA算法,它是在优化理论中新近发展的一种全局随机寻优算法。
它模仿生物进化过程,来逐步达到最好的结果。
6、面控:又称为区域交通信号控制,其控制对象是城市或城市某个区域中所有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
面控方式是将控制对象区域内全部交通信号的监控,作为一个交通监控中心管理下的整体控制系统,它是单点信号、干线信号、和网络信号系统综合控制的集成。
7、ATMS: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它是依靠先进的交通检测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城市道路和市际高速公路综合网络的交通营运和设施进行一体化的控制和管理,通过监视车辆运行来控制交通流量,快速准确的处理辖区内发生的各种事件,以便使得客货运输达到最佳状态。
智能交通复习资料

第四章 信息采集
感应线圈检测器 磁性检测器 红外线检测器 VIP交通检测技术 道路管检测器 声学检测器 微波雷达检测器 AVI 协作式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交通信息采集的分类
根据被采集车辆是否与采集系统进行交互可分为 :独立式采集技术和协作式采集技术。 独立式采集技术:
2 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信号优先
公共汽车信号优先过程
第三阶段:交叉口的信号机同意公共汽车提出的信 号优先请求 第四阶段:实施信号优先 根据公共汽车和前方交叉口的相对位置,通过 信号机调整信号时相,使得信号灯提前变绿灯,或 延长绿灯时间,以便公共汽车能够顺利地通过前方 的交叉口。如果公共汽车到达时正好碰到绿灯,或 者公共汽车没有晚点,那么信号时相保持不变。
信息传送 数据处理 信息利用
定位技术的分类
3.2.1常用的定位技术
• •
自主定位
DR(Dead Reckoning)定位 惯性导航定位
• • • •
星基定位
GPS定位系统 GLONASS 北斗星定位系统 伽利略定位系统
• • •
16
陆基定位
GSM网定位 信标定位 RFID定位
化信息; 主要提供方式有: 移动通信信息发布(声讯、短信、彩信、车载终端) • 信息互动性强,信息量小 现场LED显示屏 • 触摸屏—一般布置在公共场所 • 可变情报板—适合发布动态信息 • 分布面广、表现力强、播放时间自由、针对性 差 互联网信息发布 特点:广泛的,主动的
29
(2)行驶中驾驶员信息服务
2
VICS SOCRATES EURO SCOUT 中国ITS体系框架:研究方法、开发过程、服务领域 ITS体系框架的意义、组成、逻辑框架、物理框架 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
智能交通管理复习资料

智能交通管理复习资料一、智能交通管理的概念与发展智能交通管理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从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智能交通管理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60 年代。
当时,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和应用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交通管理逐渐涵盖了交通监测、交通诱导、智能公交、电子收费等多个领域。
如今,智能交通管理已经成为解决交通拥堵、提高交通安全、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
二、智能交通管理的关键技术1、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包括环形线圈检测器、视频检测器、微波检测器等多种设备,能够实时获取道路上的车流量、车速、占有率等信息,为交通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数据通信技术保障交通信息在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的快速、准确传输,如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等。
3、智能控制技术通过对交通信号的优化控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例如,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自动调整信号灯的时长。
4、交通诱导技术借助可变情报板、互联网、手机 APP 等手段,为出行者提供实时的交通路况信息和最优的出行路线规划。
5、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对海量的交通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为交通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组成1、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这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控制路口信号灯的运行,保障交通的有序流动。
2、交通监控系统通过摄像头等设备对道路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交通异常情况。
3、交通诱导系统为出行者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和出行建议,引导车辆合理分布。
4、智能公交系统实现公交车辆的实时调度、优化公交线路等,提高公交服务水平。
5、电子收费系统如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提高收费效率,减少车辆排队等待时间。
四、智能交通管理的应用案例1、伦敦的拥堵收费系统通过对进入特定区域的车辆收取费用,减少了市区的交通流量,缓解了拥堵状况。
智能交通系统概论A卷复习资料

智能交通系统概论A卷复习资料智能交通系统概论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信息中心2.路网交通流3.路段流出函数4.路段阻抗特性函数5.行程时间6.交通控制系统7.使受到干扰的交通流恢复正常8.保留图像空间频率的低频部分,减少图像的高频部分二名词解释:给出相应英文全称,并解释其内涵。
1.VICS—Vehicl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车辆信息与通信系统2.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3.ITS—Intellgent Transport System,智能交通(运输)系统4.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5.DMB——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数字多媒体广播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做判断解释。
(判断1分,解释3分)1.现代汽车导航就是GPS。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汽车GPS导航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安装在汽车工的GPS 接收机和显示设备组成(里面还有电子地图等软件);另一部分由计算机控制中心组成,两部分通过定位卫星进行联系。
2.ITS中的先进交通管理的内容是交叉路口的信号管理。
3.实行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是指公交车行驶到路口时,可得到延长绿灯,缩短红灯的控制。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当公交车辆行驶至路口处,绿灯要变红灯的时候,若智能公交信号优先系统会适当延长绿灯时间,让车辆顺利通过;而当路口为红灯时,智能系统会适度缩短红灯时间,减少公交车在路口的等候时间;从而部分解决并改善了由于城市交通拥挤的而引发的系列公交问题。
4.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现在还没有发展ITS的必要性。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中国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人多路少,因此造成交通拥挤十分严。
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管理系统期末考试复习

1、断面流量:上个站点流量+当前站点上车数-下车数2、断面客流量(客流量):在单位时间内,沿同一方向通过轨道交通线路某断面的乘客数量,即通过该断面所在区间的客流量,分为上行断面客流量和下行断面客流量。
3、公交饱和度:用于描述公交站点、路线及线路上的公交供求关系。
有公交通行能力(公交设施在特定时刻上单位空间内能够容纳行驶中的最多公交单元数)和公交密度(在特定时刻上通过公交设施的公交车辆/乘客人数)两个指标。
公交线路/站点饱和度:通过公交线路站点的公交车辆数量与相应线路站点公交通行能力的比值。
公交线路饱和度=线路公交车辆通行量/线路公交车辆通行能力*100%.公交站点饱和度=站点公交车辆通行量/站点公交车辆通行能力*100%。
4、客流时空分布:公交系统在不同时间维度和区域范围呈现的不均衡特征,公交客流是车站客流时空分布叠加及交换的效果体现。
5、公交配车数:从公交车车型道路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并以公交线路长度、营运周转速度和发车间隔为约束条件,提出了一种公交线路运力配备方法,并应用该法对公交车进行线路配车量计算。
6、车辆和驾驶员排班:综合考虑公交线路诸多因素,合理安排驾驶员和车辆完成时刻表任务,追求费用最小。
7、公交站点通行能力:在城市规定的交通条件、道路条件及人为度量标准时间内能通过的最大公交车辆或乘客数。
8、公交调查数据:静态数据:公交线路经过站点数据、公交站点位置数据、公交站点停泊位数据、公交站点及路段上公交车道设置数据、公交换乘站点位置数据、换乘站点连接线路编号。
动态数据:公交站点客流量、公交车辆位置数据、车辆实时速度信息、交通流量数据、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
9、公交调查数据方式的优缺点。
①智能方法:(1)ERF数据采集:优:成本低精度高。
缺:记录信息有限。
(2)IC数据采集:优:真实准确可靠简单。
缺:不能统计不适用IC卡的乘客。
(3)APCS自动技术系统:优:费用低、多样广泛、减少处理时间、效率高。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一、简答题1、简述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的组成、功能。
答: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组成:ATMS是由一系列的公路状况监视、交通管理与出行建议系统所组成,即:交通管理控制中心(TMC);交通流量检测系统(TFDS);城市信号控制系统(UTC);交通电视监控(TNS);交通信息服务(TIS);紧急求援与事故管理系统(EMS)。
功能:正是ATMS实现了交通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处理及应用,实现了交通管理从简单静态管理到智能动态管理的转变,使交通静态及动态信息在最大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被出行者、驾驶员、系统管理者、交通研究人员及政府机构所共享和利用,从而实现了大交通系统的动态优化运行,为大中城市提供交通管理解决方案,在现有交通设施的基础上,改善现有路网运行状况,提高道路的有效利用率和交通流量,缓解车辆增加造成的交通需求压力。
改善交通秩序,减少事故,提高行车安全,减少道路的拥挤程度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减少因交通拥挤、事故等造成的出行时间延长等现象。
2、GPS的组成和基本定位原理。
答:全球定位系统(GPS)由三部分组成,分为空间星座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
空间部分是由24颗GPS工作卫星所组成,其中21颗唯一可用于导航的卫星,三颗为活动的备用卫星,地面控制部分由分布在全球的由若干个跟踪站所组成的监控系统所构成,GPS的用户部分由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以及相应的用户设备所组成;GPS的基本定位原理:GPS定位采用空间被动式测量原理,即在测站上安置GPS用户接收系统,以各种可能的方式接收GPS卫星系统发送的各类信号,由接收机解算出站星关系和测站的三维坐标。
3、APTS的研究内容划分可划分为哪几个方面?答:1、公交系统优化与设计;2、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3、公交信息服务系统;4、公交信号优先系统;5、快速公交系统(BRT0);6、公交服务水平评价;4、停车收费带来的效益主要有哪些?答:①缓解交通拥挤,解决停车难的问题;②增加城市中心区便捷性及可达性,提高城市活力;③改善城市环境及节约能源;④提高停车的周转率,促进城市商业中心泊位利用率;⑤增加停车经营收入,补偿停车设施建设投资和停车管理费用。
智能交通系统_复习题集(含答案)

智能交通系统_复习题集(含答案)《智能交通系统》课程习题集西南科技⼤学成⼈、⽹络教育学院所有习题【说明】:本课程《智能交通系统》(编号为14020)共有简答题,名词解释题,填空题1,填空题2,填空题3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名词解释题]等试题类型未进⼊。
⼀、填空题11. ITS系统除⼈、车、路三个要素外,必须⼜促使其⼀体化的__信息中⼼_。
2. 动态交通分配是以__路⽹交通流____为对象,以交通控制与诱导为⽬的开发出来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3. _路段流出函数__是动态交通流分配理论中的关键和特殊之处。
4. 在静态交通流分配中,路段阻抗特性函数__通过交通量和⾛⾏时间或费⽤的关系来反映。
5. _⾏程时间_____是交通流诱导的重要信息,实现系统动态路径诱导的重要基础。
6. 交通流信息的采集主要是通过_交通控制系统_____实现的。
7. 事件管理的根本⽬的是__使受到⼲扰的交通流恢复正常__,⽬标是在最短时间完成事件管理的各项活动,减少事件的影响。
8. 图像平滑属低通滤波图像处理,其⽬的是__保留图像空间频率的低频部分,减少图像的⾼频部分____⼆、简答题9. 解决交通问题的⽅法包括哪些?9. 答:(1)控制需求,最直接的⽅法就是控制车辆的增加,或者改变车型,使车辆数量减少;(2)增加供给,也就是修路;(3)实施智能交通系统。
10. ⽇本在⾃动公路系统⽅⾯研究最为先进,其具体研究容有哪些?答:(1)公路与车辆、车辆与车辆之间的通信系统;(2)事故监测与警告;(3)使⽤视频、雷达监测器进⾏车辆间距控制;(4)车辆最⼤速度控制;(5)⾃动停车控制。
11. 中国的智能运输系统逻辑框架可分为哪⼏个层次?答:(1)功能域,基本上和服务域等同;(2)系统功能,基本上和服务等同,但进⾏了功能的重新组合;(3)过程,基本上与⼦服务相同;(4)⼦过程,基本的逻辑单元。
12. 与理想⽤户最优相⽐,准⽤户最优的主要特点是?答:(1)路径选择的结果既可以是绝对最优的,也可以是次最优,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所有的优化计算⼯作;(2)除了要在⽤户的起始节点进⾏路径选择外,还要以其途中经过的节点为新的起点进⾏路径优化;(3)脱离传统的以OD量为基础的路径选择模式,将由检测器获得的⽆起终点特征的路段信息作为路径优化的依据。
智能运输系统ITS(复习资料)

“智能运输系统”(亦称“智能交通系统”,英文缩写为ITS)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简称ITS)智能交通系统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
以"保障安全、提高效益、改善环境、节约能源"为目标的ITS概念正逐步在全球形成。
ITS能提供的服务出行者信息服务安全行车服务(减少交通阻塞,提高交通安全。
与ITS控制中心相连的路况监控设备对路网交通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借助人工智能的帮助,控制中心将所连续监控的路网信息进行整合处理,从而提出整个路网的优化运行方案。
与此同时,司机接受到与路网优化运行方案相应的引导信息。
他可以根据引导信息选择行车路线、从而大幅度提高现有路网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高质量低成本的快货运输方便快捷的支付手段(作为无现金社会的扩展,交通运输服务要求实现更加方便快捷的电子支付手段。
智能卡将被广泛用来来支付过路费及停车费等,从而代替现金支付。
当车辆处于行驶过程中时,可以通过用户与ITS支付中心可靠的无线通讯来完成交易)国外ITS研究开发的目的(一)治理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有效地节省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
(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提供基业机会(三)发展先进的公路汽车交通事业,提高国际间的竞争力我国ITS发展现状我国ITS 的发展起步较晚,70年代以来,从国外引进、消化了一些项目,并进行了一些ITS 或类ITS基础项目的研究和应用。
70年代中至80年代初,主要是进行城市交通信号控制试验研究,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在一些大城市引进和消化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现了一些(高速)公路监控系统、高等级公路电子收费系统和路边信息服务系统。
90年代中以来,开始研究ITS发展战略和GIS、GPS、EDI在交通中的应用等,重视交通信息网络的建设,公路和桥梁管理用基础数据库和道路交通量和气象数据采集等经过多年的努力,也已取得明显的进展。
北京交通大学智能交通系统期末备考题集(全新整理汇总)128014

128014--北京交通大学智能交通系统期末备考题集128014奥鹏期末考试题集合集单选题:(1)高速公路信息系统的监控软件中的远端站的软件主要()为主。
A.计算机B.数据信息C.汇编语言D.网络控制正确选项:C(2)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ISO/TC204中国秘书处承担的课题是()。
A.中国智能交通研究B.交通体系标准研究C.中国标准体系研究D.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标准体系的研究正确选项:D(3)()是高速公路上特有的标志性设施,是专门为过往高速公路的车辆在发生事故和需要救援时,向有关部门传递呼救信号的专属设备。
A.ETSB.GISC.GSMD.ATO正确选项:A(4)()于1991年开始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此系统是当今世界上相当成功的一个交通信息和通信服务系统。
A.美国B.德国C.法国D.日本正确选项:D(5)美国开始的第一个智能交通系统项目是()。
A.智能车辆-高速公路系统B.电子路径引导系统C.机动车综合控制系统D.自动道路和驾驶系统正确选项:B(6)动态交通诱导系统的研究最早开始于()。
A.中国B.美国C.日本D.德国正确选项:C(7)传感器是由()组成。
A.敏感元件、传感元件、信号调节与转换电路和辅助电路B.敏感元件、传感元件C.信号调节与转换电路和辅助电路D.敏感元件、传感元件、信号调节与转换电路、辅助电路、电量正确选项:A(8)所谓()就是指通过标准的制定和认证,把放任自由的、复杂的、无秩序的规格和事项,通过有关者的一致同意,使之少数化、简单化、有序化。
A.有序化B.标准化C.同一化D.简单化正确选项:B(9)将交通信息传递给出行者的最一般的方法是()。
A.视频电视B.无线广播C.手机短信D.GPS正确选项:B(10)智能交通系统可用()进行评价。
A.层次分析法B.聚类分析C.SVMD.神经网络正确选项:A(11)紧急电话系统控制中心软件的操作平台是()操多任务操作系统。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复习资料

中心诱导子系统是在城市的交通信息中心内进行部署,其计算能力和功率都比较强大,可以用来执行大范围的预测型诱导任务;而分布诱导子系统则配置于交通网络中的车辆上(所有车辆上的相应车载设备构成分布子系统),其功率和计算能力也比较有限,一般不能进行大范围内的通讯和过于复杂的计算,但是,可以用来收集其所处的局部区域内的实时交通信息,并据此对来自中心子系统的路径诱导信息进行修正;同时,分布子系统还可以将实时交通信息传递给中心子系统,以辅助中心子系统更新相关数据并重新求取最优的诱导路径。
中心式车辆动态路径诱导系统相对于分布式诱导系统的特(1)CDRGS从系统角度出发计算最短路,可以更简单的避免Braess矛盾效应,提高系统效率,使路网能被更充分利用;所谓Braess矛盾效应是指如果被诱导的车辆都接收到相同的交通信息,它们会被派遣到相同的、以前不拥挤的道路。
这条道路可能很快变的拥挤,交通甚至更糟。
这种现象称为Braess矛盾效应。
(2)CDRGS有简单的车载单元,而且能被控制中心有效控(3)CDRGS由稳定且功能强大的主机进行基于系统最优及某种最短路准则的路径规划,所以有时不满足个别用户的需要。
而且在系统所属车辆较多时会带来繁重的通信负担;(4)CDRGS使得车内装置花费最小。
但是在初建时由于基础设施投资较大,而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中心式动态路径诱导系统(CDRGS,Centrally Dynamic Route Guidance Systems),是基于红外信标等双向数据通信,在中心控制主机基于实时交通信息进行路径规划,为每一个可能的OD对计算最优或准最优路线,然后通过通信网络提供给用户。
分布式动态诱导系统依靠车载模块以通信网络接收到的实时交通信息完成路径引导。
换句话说,路径引导由各车辆单独负责。
分布式系统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使用户能够方便的访问远程资源,并且以一种可控的方式与其他用户共享这些资源。
2.分布式系统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这样能够方便的管理用户所需数据,处理好负载均衡;分布式另一个目标是将它的进程和资源实际分布在多台计算机上这一事实隐藏起来。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期末复习

1.智能运输系统(简称ITS)就是通过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从而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地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2.ITS研究的领域:1)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2)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3)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4)先进的乡村运输系统5)自动公路系统6)电子收费系统3.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1)控制需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控制车辆的增加,或者改变车型,使车辆数量减少,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舍弃车辆是不可能的。
2)增加供给,也就是修路。
3)实施智能运输系统。
4.智能运输系统(ITS)的主要作用:充分利用交通系统资源“削峰填谷”提高交通的便捷性提高交通系统的整效性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稳定性降低污染与促进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智能交通的优势:方便、安全、舒适、快捷5.智能交通系统的目标应体现在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效益提高目标: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减少交通拥挤,保持交通顺畅提高运输网络通行能力降低交通运输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并节约能源,提高交通运输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6.ITS对交通系统的正效应:为交通出行者提供便利为交通管理者提供有力的支持带来了社会效应7.ITS负效应:1)对出行者出行行为的影响产生了三种不良的效应现象:信息过剩现象过激反应现象集聚现象2)对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的影响3)对交通系统经济效益的影响8.智能运输系统集成应用产生的综合效益主要体现在:1.挽救生命2.时间和金钱的节省3.能耗的降得以及改善环境9.日本式最早进行ITS研究的国家。
10.信息发布形式:1.广播 2.VMS 3.互联网 4.车载GPS 5.手机11.交通拥堵是最关键的诚实交通问题12.我国大中城市存在的普通交通问题:交叉口交通混乱,通行能力很低。
任意占用道路现象十分严重。
在路上任意停车,占用人行道和行车道。
在路上任意停车装卸货物,形成道路“瓶颈”。
行人不走人行道或无人行道可用,任意横穿马路。
智能交通系统期末大作业

目录一、智能交通系统概述 (3)二、我国目前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3)2.2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4)2.3公共交通日趋萎缩 (5)2.4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5)2.5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6)三、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7)3.1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发展 (7)3.1.1单点信号控制 (7)3.1.2干线协调控制 (7)3.1.3区域信号协调控制 (8)3.2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形式 (8)3.2.1定时控制 (8)3.2.2 感应控制 (9)3.2.3 自适应控制 (9)四、交通诱导系统 (9)4.1系统需求分析 (10)4.1.1功能需求 (10)4.1.2技术需求 (10)4.1.3设备需求 (10)4.2交通诱导系统的功能结构 (11)五、“电子警察”………………………………………………………………………125.1系统的工作方式 (13)5.2闯红灯电子警察系统具体实现的功能 (13)5.3电子警察工作原理 (14)六、交通视频监控系统 (14)6.1监控系统网络结构 (14)6.2监控网络方案 (14)6.3监控系统的建设 (14)6.4硬件设备选用配置 (15)6.5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 (15)6.5.1 视频监控前端 (15)6.5.2通讯网络 (16)6.5.3监控中心 (16)七、总结 (16)参考文献 (17)一、智能交通系统概述从国际上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历史来看,各国普遍认为起步于60-70年代的交通管理计算机化就是智能交通系统的萌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交通管理和交通工程逐步发展成智能交通系统,但是智能交通系统与原来意义上的交通管理和交通工程有着本质的区别,智能交通系统强调的是系统性、信息交流的交互性以及服务的广泛性,其核心技术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交通工程和系统工程。
智能交通系统就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人工智能等有效的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服务控制和车辆制造,加强了车辆、道路、使用者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种定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复习

智能交通系统复习第一章:1、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智能交通系统是人们将现今的计算机处理技术、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及电子自动控制技术等有效的综合起来,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中,以车辆、单路、使用者、环境四者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的最佳效果为目的,从而建立起的一种作用范围大、作用发挥全面的实时、精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体系。
2、ITS的特点①信息化;②整体性;③开放性;④动态性;⑤复杂性;3、ITS的组成从物理结构上分析,ITS由6大部分组成,分别是信息管理中心、路测系统、车载系统、出行者需求管理系统、交通管理控制系统、区域路网管理系统。
4、霍尔三维结构三维结构提供了ITS评价的步骤、评价的方法及类型。
逻辑维把ITS评价分为7个步骤,通过类型维将ITS评价分为7种类型,通过方法维给出了可采用的主要方法,这样可以保证评价结果完整性和客观性,从而形成有逻辑维,类型维和方法维所组成的三维框架。
5、ITS评价的基本步骤按照评价的时间阶段,ITS评价可以分为4类:事前评价、事中评价、事后评价、跟踪评价。
6、ITS项目评价的内容ITS项目评价的内容主要有必要性评价、经济评价、综合效益评价、产业评价、风险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整体评价。
7、ITS的发展趋势(可能有大题)第二章:1、基础理论①图论;②系统论;③信息论;④控制论.2、ITS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人机工程学、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技术、IGS技术、GPS技术和动态交通分配技术;3、ITS的信息传输方式主要有4类:分别是交通管理中心和路测设施的通信、车与交通管理中心通信、车—-路通信以及车--车通信;4、GPS系统由那些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什么?组成:GPS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部分三部分组成。
工作原理: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第三章:1、交通检测技术对比分析2、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将所有的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管理和监控等功能的系统.3、车联网的定义车联网是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具体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考试试题及答案

智能交通系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智能交通系统(ITS)的主要目标是:A. 提升交通安全性B. 提高交通效率C. 缓解交通拥堵D. 所有选项都正确2. ITS 中的智能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车辆通信技术B. 道路感知技术C. 交通管理技术D. 所有选项都正确3. 智能交通系统中,以下哪种技术用于实现车辆之间的通信?A. GPS 定位技术B. LTE 网络技术C. RFID 技术D. 车载传感器技术4. 智能交通系统中,以下哪种技术用于实现车辆与道路之间的通信?A. 车联网技术B. 车载摄像技术C. 车载雷达技术D. 车载通信技术5. 智能交通系统中,以下哪种技术用于实现交通管理和控制?A. 人工智能技术B. 数据挖掘技术C. 高性能计算技术D. 所有选项都正确二、判断题6. 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
(√)7. 车联网技术是实现车辆与道路之间通信的主要手段。
(×)8.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交通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
(√)9. 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主要用于车辆的自动驾驶。
(√)10. 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现对交通拥堵的缓解,但无法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三、简答题11. 请简要概述智能交通系统的运行原理。
答案:智能交通系统通过感知技术获取交通信息,通过通信技术将信息传输到中心控制系统,再通过分析和处理技术进行数据挖掘与预测,最后利用控制技术对交通进行管理和控制。
这样实现了车辆与交通设施之间的实时通信和信息共享。
12. 智能交通系统提供了哪些主要功能?答案:智能交通系统主要提供了交通状况监测与预警、路径规划与导航、交通信号控制、智能停车管理、交通事故处理等功能。
四、应用题13. 请结合实际案例,说明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事故处理方面的应用。
答案:以某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为例,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系统会通过摄像技术和车载传感器技术实时感知事故的发生,并自动拍摄相关证据图片和视频。
北交《智能交通系统》期末考试必备通关指导

北交《智能交通系统》复习题解析A一、名词解释题1.多源信息融合技术考核知识点解析:正确选项:多源信息融合技术指的是利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多传感器信息资源,按照特定的计算准则,对这些信息加以自动分析和综合,得到被测对象的一致性描述,最终实现信息的优化。
2.交通诱导系统考核知识点解析:交通诱导系统正确选项:交通诱导系统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播媒介给交通参与者提供道路的实时运行信息,交通参与者通过该系统提供的信息,选择最佳行车路线,以减少行车延误和损失,从而提高行车效率。
3.数据挖掘考核知识点解析:数据挖掘正确选项:数据挖掘又称为数据采掘、数据开采,是一种决策支持过程,是一种从大量不完全的随机的、模糊的、有噪声的数据中提取出人们感兴趣的、有用的潜在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4.交通传感器网络考核知识点解析:交通传感器网络正确选项:交通传感器网络是由分布在道路监测区域的大量传感器节点通过有线或无线的通信方式构成,是具有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的智能网络应用系统。
5.匝道控制考核知识点解析:匝道控制正确选项:匝道控制是交通需求控制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控制方式,它是通过计算高速公路匝道上游的交通需求量以与匝道下游通行能力的差额来控制由匝道进入高速公路的最佳交通量,平衡上下游交通量。
二、简答题6.简述微波检测器的功能和作用。
考核知识点解析:微波检测器是一种利用数字雷达波检测技术实时检测交通流量、平均车速、车型及车道占用率等交通数据的产品,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城市道路、桥梁等进行全天候的交通检测,能够精确的检测高速公路上的任何车辆,包括从摩托车到多轴、高车身的车辆,拖车作为一辆车检测。
正确选项:1)精确检测各车道的交通流量、道路占有率、平均速度和排队状况等信息。
2)检测器的输出信号与一般常见的检测器兼容,可通过数据接口与控制系统相连或直接替代传统的多个感应线圈探测器,它具有存储能力,可将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存储,也可通过串行总线接入其他系统,或通过网络传输到交通信息中心。
智能交通系统概论,期末复习参考

绪论智能运输系统(ITS)的定义:Transportation Systems,简称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人工智能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服务控制 和车辆制造,加强了车辆、道路、使用者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的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系统。
交通运输的发展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科学的发展史。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更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想象。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交通运输的发展,智能运输系统正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交通问题是指对社会或经济未能产生正效益,交通本身机能也未充分发挥的状态,即人、车、路之间的矛盾。
(拥堵、安全、环境)。
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控制需求:增加供给:实施智能运输系统。
日本是最早进行ITS研究的国家。
日本在自动公路系统方面的研究最为先进,研究内容有:1、公路与车辆、车辆与车辆之间的通信系统;2、事故监测与警报;3、使用视频、雷达监测器进行车辆间距控制;4、车辆最大速度控制;4、自动停车控制。
施智能运输系统:将人、车、路综合起来考虑,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智能运输系统解决城市交通问题——ITS。
ITS的核心:新思路:采用先进技术对交通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新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道路系统的交通效率新手段:用信息 技术将驾驶者、车辆、道路设施集成 新技术:信息技术:电子、通信、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化、传感器、人工智能系统工程:运筹学、管理学ITS的作用:解决交通拥堵(顺畅)减少交通事故(安全)降低环境污染(环境)节约能源综合目标: “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第二章 ITS的理论基础动态交通系统分配:将时变的交通出行合理分配到不同的路径上,以降低个人的出行费用或系统总费用。
通过交通流管理和动态路径诱导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对人们已经产生的交通需求的合理配置,使得交通路网优质高效的运行。
智能交通复习材料

4 / 13
(3)网络层: OSI 参考模型的第三层,该层的基本工作是接收来自源计算机的报文, 把它转换成报文分组(包),而后送到指定目标计算机。 (4)传输层:传输层又称端到端协议层,它是 OSI 参考模型的第四层,也是网络高层与 网络低层之间的接口。该层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独立于通信子网的数据传输服务(即对高 层屏蔽通信子网的结构),使源主机与目标主机像是点到点简单地连接起来的一样,尽 管实际的连接可能是一条租用线或各种类型的包交换网。 (5)会话层:会话层又称会晤层,它是 OSI 参考模型的第五层。该层的任务是为不同 系统中的两个进程建立会话连接,并管理它们在该连接上的对话。 (6)表示层:表示层又称表达层,它是 OSI 参考模型的第六层。该层完成许多与数据 表示有关的功能。这些功能都是用户频繁使用的,常常由用户所拥有的程序完成。为提 高系统之间的通信效率,提供保密通信以及使存在差异的设备能实现相互通信,表示层 主要完成字符集转换、数据压缩与恢复、数据加密与解密、实际终端与虚拟终端之间的 转换等功能。 (7)应用层:应用层又称用户层,它是 OSI 参考模型的最高层,负责两个应用进程之 间的通信,为网络用户之间的通络的概念、功能与特点 概念:凡将地理上分散的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 按不同的拓扑构型连接起来,且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 络操作系统)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系统。 3.1 连接对象:计算机、数据终端等 连接介质:通信线路、通信设备 控制机构:网络协议、网络软件 功能和特点: (1) 能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输和集中处理 (2)能实现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共享 (3)能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及可用性 (4)能均衡负载互相协作 (5)能进行分布处理 (6)能实现差错信息的重发 (7)能提高性能价格比,易于扩充,便于维护 3.2.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1)硬件系统:计算机、数据终端、通信链路-由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组成、网络设备 2)协议和软件: 协议-通信双方在通信过程中,必须共同遵守的约定和规则。 3.4 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的 OSI(Model/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 OSI 参考模型的各层内容: (1)物理层: OSI 参考模型的第一层,目的是提供网内两实体间的物理接口和实现它 们之间的物理连接,按位传送比特流,将数据信息从一个实体经物理信道送往另一个实 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透明的比特流传送服务。 (2)数据链路层: OSI 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其主要功能是对高层屏蔽传输介质的物理 特性,保证两个邻接(共享一条物理信道)节点间的无差错数据传输,给上层提供无差 错的信道服务。可以将数据链路层协议分为以下两类:即面向字符的传输控制协议(如 二进制同步通信协议(BSC))和面向位(比特)的传输控制协议(如高级数据链路控 制规程(HDLC))。
智能交通系统考试试题及答案

智能交通系统考试试题及答案1. 请简要介绍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是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控制技术,对道路交通进行监测、管理和控制,以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提升交通安全和节能环保的一种综合系统。
其主要作用包括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优化交通流量分配、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和提高交通安全性。
2. 请简述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几种主要技术手段。
智能交通系统中包含多种技术手段,主要包括:(1)车辆识别与定位技术:通过视频监控和车载GPS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车辆的追踪和定位,以便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和车辆行驶状态。
(2)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技术:通过智能信号灯控制系统,优化交通信号配时,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3)智能交通管理与调度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交通管理进行智能化管理,通过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对交通流量的动态调度。
3. 请简述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交通运行效率:通过实时监测和调度交通流量,优化道路资源利用,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2)提升交通安全性:通过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车辆定位技术,及时发现交通事故并进行处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
(3)节能环保:通过减少车辆在道路上的空转及停车时间,降低车辆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促进绿色出行,减少环境污染。
4. (1)试题一:请简要介绍智能交通系统的主要作用及应用价值。
参考答案:智能交通系统主要作用是通过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控制技术对道路交通进行监测、管理和控制,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提升交通安全和节能环保。
其应用价值在于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提升交通安全性和减少交通排放,为城市交通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发展。
(2)试题二:请简述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几种主要技术手段及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智能运输系统(ITS)的定义: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简称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人工智能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服务控制和车辆制造,加强了车辆、道路、使用者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的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系统。
交通运输的发展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科学的发展史。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更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想象。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交通运输的发展,智能运输系统正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交通问题是指对社会或经济未能产生正效益,交通本身机能也未充分发挥的状态,即人、车、路之间的矛盾。
(拥堵、安全、环境)。
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控制需求:增加供给:实施智能运输系统。
日本是最早进行ITS研究的国家。
日本在自动公路系统方面的研究最为先进,研究内容有:1、公路与车辆、车辆与车辆之间的通信系统;2、事故监测与警报;3、使用视频、雷达监测器进行车辆间距控制;4、车辆最大速度控制;4、自动停车控制。
施智能运输系统:将人、车、路综合起来考虑,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智能运输系统解决城市交通问题——ITS。
ITS的核心:新思路:采用先进技术对交通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新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道路系统的交通效率新手段:用信息技术将驾驶者、车辆、道路设施集成新技术:信息技术:电子、通信、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化、传感器、人工智能系统工程:运筹学、管理学ITS的作用:解决交通拥堵(顺畅)减少交通事故(安全)降低环境污染(环境)节约能源综合目标:“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第二章ITS的理论基础动态交通系统分配:将时变的交通出行合理分配到不同的路径上,以降低个人的出行费用或系统总费用。
通过交通流管理和动态路径诱导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对人们已经产生的交通需求的合理配置,使得交通路网优质高效的运行。
运输供给状况包括路网拓扑结构、路段特性等,交通需求状况则是指在每时每刻产生的出行需求及其分布。
动态交通分配则是在交通诱导和交通控制中具有核心地位和重要的作用。
动态交通分配按照分配中路径选择准则的不同,整体上非为两类:动态用户最优和动态系统最优。
动态用户最优DUO:指路网中任意时刻、任何OD对之间被使用的路径上的当前瞬时行驶费用相等,且等于最小费用的状态。
动态系统最优DSO:指在所研究的时段内,出行者各瞬时通过所选择的出行路径,相互配合,使得系统的总费用最小。
智能协同理论协同论:研究在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中,这些子系统是如何通过协作和子组织而形成宏观尺度上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或功能结构。
是一门关于系统内诸子系统相互合作、相互作用的规律的科学,从统一的观点处理一个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注意从整体上把握对象,即着重研究各部分之间是如何以协同一致的动作来产生整体结构。
对象:非平衡开放系统中的自组织及形成的有序结构。
由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总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宏观结构,这个宏观结构是各个子系统相互竞争、作用而形成的模式,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于竞争决定着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
当外界的控制参量不断改变时,在一定条件下会经历一个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到混沌的演化系列。
共同特征城市交通流系统特征分析:P27①由人、车、路、环境和交通管理要素组成,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构成有机整体。
②城市交通流具有自组织性,当路网上的车流量到达一定阀值时,定态失稳,出行临界状态,进而出现新的定态。
③交通流存在相互合作,协同并在宏观上形成一种自组织有序结构的可能性,交通参与者的智能性事交通流中性成自组织的重要原因。
诱导控制公交协同理论中主要包括三种协同关系:诱导系统与控制系统的协同、控制系统与公交系统的协同、诱导系统与公交系统的协同:。
实时动态交通信息预测理论:意义:把什么(what)形式的动态交通信息提供给用户才能达到避免拥挤、提高路网使用效率的目的,如何(how)在短时间内得到这些信息,以及如何根据这些信息快速确定出最佳行驶路径,是ITS领域的一个前沿问题。
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通过实时采集和发送交通信息,实时地引导交通流量合理分布,从而达到高效率利用道路网络。
而交通流诱导系统的正常工作依赖于其交通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1、预测型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使用基于当前交通信息的预测信息。
2、反应型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使用当前时刻点的交通信息。
第三章智能运输系统的基础技术用于移动车辆定位的主要方法:(1)GPS单独定位(2)GLONASS单独定位(3)GPS/ GLONASS组合定位(4)GPS/DRS组合定位(5)GPS/INS组合定位(6)GNSS定位(7)GSM定位(8)北斗星卫星定位辅助定位方法:(1)地图匹配技术(2)信号杆(3)无线电确定的卫星服务RDSSGPS由三大子系统构成:空间卫星系统、对面监控系统、用户接收系统。
GPS特点:GPS特点:全球地面连续覆盖;功能多,精度高;实时定位;定位精度高;操作简便。
GPS误差来源:电离层的延迟影响、对流层的延迟影响、SA 的影响、星历延误、地球自转的影响、接收机的相关误差(通道偏差、量测噪声、中模型的残存误差、硬件噪声和延迟)。
交通通信系统移动通信:至少有一个移动端的无线电通信。
移动通信的分类:按系统构成分为移动无线通信、移动无线电话;按其活动范围可分为航空移动通信、海上移动通信、陆上移动通信;按载体移动速度分为低速、中速、高速。
移动通信网服务区域覆盖方式可分为两类,一是小容量大区制,二是大容量小区制。
大区制:即整个城市只设一个基地台,由一个基地台覆盖整个地区。
具有结构简单、经济、操作方便等优点,适用于中小城市或业务量不大的城市使用。
大区制结构可分为:单频单工辐射状通信系统;单、双频兼容通信系统两类。
单频单工辐射状通信系统:所有用户的收、发信机都应工作在同一频率上,以单工方式工作。
单、双频兼容通信系统:双频制固有的缺点是移动台之间的通信必须通过第三者转信来实现,而不能直接通信。
采用但双频可以弥补双频制的欠缺,既具备了双频制的优点,又解决了移动台之间进行横向通信的问题。
小区制:指的是把一个地区划分为若干个直径较小的小区(3-5km),每个小区设一个基地台,每隔3-3个小区信道就可以重复使用。
采用小区制,可解决频率复用问题,从而解决了频道不够使用的问题。
交通流诱导系统与信息采集宏观交通流参数的采集方法研究:1、宏观交通流参数的非自动采集技术(人工观测法、试验车移动法、摄影法);2、宏观交通流参数的自动采集技术(环形线圈、超声波、磁性、红外线、微波、视频图像检测、道路管、声学检测器)。
行程时间采集技术采集内容:行程速度、行程时间行程时间的采集方法:浮动车法、车辆识别法、探测车法等。
交通融合技术:概念:作为一种信息处理技术,信息融合技术能降低层次的多源数据基于一定准则自动分析和综合,从而得到参数与决策或管理的所需要的目标信息。
等级:第一级:又称像素级、检测级,是指直接在采集到的原始数据上进行融合,在各种传感器的原始测报未经处理之前就进行数据的综合和分析。
第二级:又称特征级,是指先对来自传感器的原始信息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对特征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利用上层次融合之后的准确、可靠的基础交通参数,融合出交通状态信息,为交通管理者和交通参与者提供更有决策价值的交通信息。
第三极:又称决策级,是直接针对具体决策目标的最终结果。
第五章出行者信息系统含义:ATIS是ITS主要的一个子系统,主要是通过对出行相关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处理和发布,运用多种技术,让出行者及时掌握交通动态,及时调整、优化出行计划,减少不必要的交通延误和拥堵。
同时,由于出行者掌握了出行信息,使得出行行为和驾驶行为更加合理,从而有助于提高整个路网的运行效率和安全。
目的:获得必要的交通信息,交通行为具有科学性、计划性、合理性,提高出行机动性、安全性和方便性,最终实现交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出行者信息的作用:出行前信息服务:出行方式、线路和出发时间的交通信息。
主要包括:道路条件、交通状态、与出行时间和公交信息等;出行中信息服务:指导出行者修正出行路线或提供方便。
主要包括:道路条件、交通状态、公交信息、路线引导信息、交通天气状况以及停车场、加油站位置等信息;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多种交通方式的出行计划;2、路线引导的信息服务;3、用户咨询服务;4、与相关系统接口。
第六章:交通流诱导系统动态交通流诱导系统主要有三部分组成:p89交通信息中心、交通系统、车载诱导单元。
动态交通流诱导系统的分类:P90车内诱导系统(单车诱导系统);车外诱导系统(群体诱导系统)。
第七章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定义:在公交网络分配、公交调度等关键基础理论研究的前提下,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计算机、网络、GPS、GIS等高新科技集成应用于公共交通系统,并通过建立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公交电子收费系统等,实现公共交通调度、运营、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和智能化,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公交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体系结构:p971)、城市交通系统优化与设计;2)城市公交自动化调度系统研究;3)、城市公交信息服务系统;4)、城市公交服务水平评价研究。
:智能化调度方法1.车辆调度形式2、实时放车调度3、紧急情况实时调度实例。
公交优先策略✓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资✓公交企业的经营体制改革✓公共汽车专用线✓公共交通企业展开多层次服务✓实施切实可行而有吸引力的票价政策✓修建换乘站或换乘枢纽✓改造城市不合理的结构布局第八章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定义: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是智能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依靠先进的交通检测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城市道路和市际高速公路综合网络的交通运营和设施进行一体化的控制和管理,通过监视车辆运行来控制交通流量,快速准确地处理辖区内发生的各种事件,以便使得客货运输达到最佳状态。
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的功能(1)信息提供(2)交通控制(3)交通事故处理(4)排放测试与污染防治(5)应急管理(6)电子收费(7)提高养护操作效率(8)特种车辆通信管理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组成:(1)交通管理控制中心TMC(2)交通流量检测系统TFDS(3)城市信号控制系统UTC(4)交通电视监控TNS(5)交通信息服务TIS(6) 紧急救援与事故管理系统EMS信号控制方式:(1)点控(2)线控(3)面控先进的交通信号功能:(1)提高现有道路的交通效率(2)改善道路交通安全(3)减少能量消耗和环境污染(4)手机交通信息,提供交通情报(5)强化交通执法和指挥交通诱导,为整个社会提供综合的经济效益先进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组成:中央控制主机、路口信号机、车辆检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