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 明代长篇小说《镜花缘》,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都带有浓厚神话色彩。
C.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先后创作了多部名人传记,其中“巨人三传”又被成为“三大英雄传”。
D.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答案】 B
【解析】【分析】B:《镜花缘》是清代长篇小说,不是明代。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睢》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天净沙·秋思》是元代的散曲。
B. 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都是小说。
C. “三十而立”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四十不惑”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D. 传统的对联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上联末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尾字用平声。【答案】 C
【解析】【分析】C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三十而立”指所成就的年龄。“四十不惑”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的相关内容。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关注课本的注释,注意平时的积累。
3.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使用字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楷书草书行书
B. 行书楷书草书
C. 行书草书楷书
D. 草书行书楷书
【答案】 B
【解析】【分析】A.东晋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序》,王羲之以行书著名;
B.唐朝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多宝塔碑》,颜真卿以楷书见长;
C.唐朝怀素的草书作品《自叙帖》,怀素以草书著名。
三幅作品分别属于行书、楷书、草书,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书法鉴赏。答题时应注意,调动平时相关的书法知识的积累,根据书法家的主要风格,擅长的字体,著名作品,分析书法作品的字体特点,准确判断作答。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其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曹氏三父子。
B. 《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聊斋志异》中的“志”意思是“志向”,表明了作者的志向并不在功名,而在于诸多“奇异的事”。
C. 新闻特写,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断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D. 律诗有“五律”和“七律”,每两句成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中间两联的上下句须是对偶句,全诗通押一个韵,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
【答案】 C
【解析】【分析】A.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苏氏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
B.““志”意思是动词,记述,《聊斋志异》就是在他的书斋里记述奇异的事。
C.说法正确。
D.律诗并不是要求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而是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有关律诗的文学常识。学习律诗,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5.词,又称长短句,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牌名即由此而来,阅读下面这首苏轼的词,你认为最适合做这首词的词牌名的一项是()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A. 沁园春
B. 水调歌头
C. 行香子
D. 丑奴儿(采桑子)【答案】 C
【解析】【分析】此题最简单的解答方法就是根据节奏来确定,A.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第三句“万里雪飘”是四个字;
B.苏轼的《水调歌头1明月几时有》首句就是“明月几时有”是五个字;
C.这是苏轼的行香子(一叶舟轻);
D.欧阳修的《采桑子》第一句“轻舟短棹西湖好”是七个字。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有关词的文学常识。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等,平时学习时多积累一些诗词,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6.某展室的墙壁上贴有不同书体书写的“科学”一词,按书体演变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A. ⑤③②④①
B. ⑤②①④③
C. ③⑤②④①
D.
③②⑤①④
【答案】 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根据所学,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从中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小篆(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发展出隶书(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草书(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楷书(更趋简化,横平竖直。楷书有楷模的意思)、行书(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最后形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小篆创始于秦代;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形成于汉末;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晋代开始盛行;草书形成于汉初。本题中五种字体分别为①行书;②草书;③隶书;④楷书;⑤篆书。根据以上书体的发展顺序和各自特点排序为:⑤篆书;③隶书;②草书;④楷书;①行书。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文化常识的了解与运用能力。解答此题,需要了解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根据图中字体的笔画及字形特点来判断。此题第一幅字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浓淡相融,属于行书;第二幅字用笔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属于草书;第三幅字字形扁方,横划长,竖划短,讲究“蚕头雁尾”,属于隶书;第四幅字以方笔为主,结构谨严,布局整齐,属于楷书;第五幅字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属于篆书。
7.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长河落日圆”“饮于河渭”“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几句诗文中的“河”指的是“黄河”。
B.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里面的父亲指的就是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