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395479d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1.png)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的世界观是指科学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认识观点,而科学的方法论则是指科学研究所遵循的一套科学方法和规律。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科学的世界观是基于客观真理的。
科学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和客观性。
科学的世界观强调对客观事物的客观认识,追求真理和客观性,拒绝主观臆断和片面看问题。
因此,科学的世界观是以客观真理为基础的,它要求人们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其次,科学的方法论是以实证主义为基础的。
科学方法论强调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强调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通过实验来检验假设,从而得出科学结论。
科学方法论要求科学家要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和科学方法,要求科学家要善于观察、实验和总结,要求科学家要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的态度,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再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开放的和发展的。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开放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的。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发展的,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开放的和发展的,它要求科学家要有开放的思维和进取的精神,要求科学家要不断学习和进步,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普遍的和共同的。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普遍的,它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团体的专利,而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共同的,它要求科学家要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眼光,要求科学家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对于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科学家要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要求科学家要遵循科学的规律和方法,要求科学家要有开放的思维和进取的精神,要求科学家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知识要点_14912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知识要点_14912](https://img.taocdn.com/s3/m/714a224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fb.png)
北京化工大学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入学考试“综合课”复习大纲
1、了解:
(1)自然的概念,自然界物质的存在及其演化过程和规律。
(2)科学的本质特征;科学发现的一般特点;科学理论创立的一般特点;
科学理论发展的主要特征。
(3)技术的本质特点;技术与科学的关系;技术预测与评估;技术方案的构思与设计、试验与实施;技术认识的特点。
(4)科学和技术的社会互动关系,科学知识社会(SSK)和技术的社会建构等。
2、熟悉:
(1)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概念及其关系;历史上的自然观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及其新发展。
(2)科学的组成要素,科学的价值;科学事实的获取方法,科学假说的形成方法;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和经验检验的基本原则;科学理论发展的主要基本模式。
(3)技术的组成要素;技术的价值;技术方法的种类及其特点;技术的分类;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4)科学共同体和技术共同体,国家创新体系等
3、掌握:
(1)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等。
(2)科学和非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标准;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和经验检验的基本方法;科学理论创新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形式。
(3)技术伦理;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技术悲观主义与技术乐观主义等。
(4)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等。
第二讲、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第二讲、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c3fe140c03d8ce2f00662380.png)
二、科学定律
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之上,借助归纳方法或想象、灵感等可 以得出科学定律。 1、科学定律的含义 科学定律是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的必然性关系的科 学命题。通常是全称命题。可分为经验定律和理论定 律。 经验定律获取的途径:借助归纳法从科学事实概括出来的 反映事物或现象之间的某种联系,具有描述性、直接实验 性,与观察、实验直接相关。具有直接可判定或测量的经 验内容。 理论定律获取的途径:借助想象、直觉、灵感等得出的对 客体本质的更深刻反映,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它不是直接 源于经验概括,其中的抽象概念也不能从经验中导出。
科学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舒适的条件 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可以随时使用的技术。 在许多场合,科学已经代替了宗教的功能。 科学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世界与自然的看法。 科学摆脱了神学与宗教的束缚。
问题是:到底什么是科学?
问题一: 什么是科学
一、科学的涵义及性质
1、科学的涵义 (1)“科学”的本意 Science源于古拉丁语Scientia, 最初的涵义是“知识”和“学问”。Science在17世纪出 现于法国,19世纪上半叶出现于英国。 “科学家(scientist)”是1838年在英国提出的,最初 的涵义是指缺乏正规训练或者与研究机构并不密切,但在 科学上很有能力的人。20世纪以来才用以专门指以科学为 职业的人。 19世纪下半叶,日本明治维新时代启蒙思想家福泽瑜吉 (1844-1901)首次把Science译为“科学”(分门别类加 以研究的学问——“科”即“品类”、“等级”)。 1893年,康有为最早将“科学”一词引进中国。
批判理性主义
证实与证伪在逻辑上是不对称的。
例如,1亿只白天鹅的观察,也不能证实“所有天鹅皆白色”的命 题,只要观察到1只黑天鹅,就彻底推翻了这个全称陈述。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体会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56052260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d.png)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体会
这句话强调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研究和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基于实证、理性和客观的原则,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方法,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进行探究和解释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本质是尊重事实和证据,追求真理和真相,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
作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从而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医学领域中,科学家们通过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等方法,不断探索疾病的病因、病理和治疗方案,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研究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自然辩证法2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2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862e064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d0.png)
实证思想
现代科学观坚持实证原则,认为科学理论必须建立在可 重复验证的实验基础上。
ABCD
演化思想
现代科学观认为自然界是不断演化的,强调对自然界动 态过程的研究。
创新思想
现代科学观鼓励创新思维和方法,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 发展和进步。
PART 02
科学方法论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科学方法论的定义与作用
科学方法论体现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
科学方法论所倡导的观察、实验、推理、验证等方法,体现了自然辩证法中实事求是、追求真理 的精神实质。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推动自然辩证法的进步
随着科学方法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自然辩证法也在不断吸收新的思想和方法,推动自身的发展 和进步。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方法论的互动关系
01
科学观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科学观是关于科学本质、科学方法、科学价 值等方面的基本观点和看法。
客观性
科学观强调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通过实证和 逻辑推理来揭示自然规律。
发展性
科学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认识水平 的提高而不断发展。
实践性
科学观不仅是理论层面的探讨,更是指导科 学实践的行动指南。
科学观的历史发展
加强科学伦理和科研 诚信建设,营造良好 的科研氛围,为科学 研究提供健康、有序 的发展环境。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https://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 我们深刻认识到自然辩 证法对于指导科学研究 的重要性,同时也掌握 了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 论工具,如观察、实验、 假说演绎、模型构建等。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深入研究自然辩证法 的基本原理,进一步 揭示自然界和科学技 术发展的内在规律, 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提 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 理论指导。
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认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认识和问题解决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680bc63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55.png)
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认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科学家在研究自然现象和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一套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
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应用可以提高我们的认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使我们更加理性地分析问题和作出决策。
科学的世界观是指科学家对于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它强调了客观、唯物、实证、量化、演绎和归纳等重要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
科学的世界观还强调科学家必须遵循科学的道德规范,如诚实、透明、开放和尊重研究对象等。
科学的方法论是指科学家在研究自然现象和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一套科学方法。
它包括观察、假设、实验、验证、推理和归纳等重要的步骤。
这些步骤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系统地研究问题,从而得出科学结论。
要想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需要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和经验,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科学实验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
我们还需要通过实践和思考,积累科学思维、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使我们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避免盲目和错误的决策。
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造福人类社会。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2559cdc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0.png)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科学研究所依据的理念和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科学的世界观是指科学家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看法,而科学的方法论则是指科学研究的具体操作步骤和科学原则。
以下将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科学的世界观。
科学的世界观是基于实证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事实的客观性和科学理论的可验证性。
实证主义认为,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量,可以得到客观的事实,从而揭示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
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绝对真实的东西,人类只能通过感觉器官对物质世界进行感知。
因此,科学的世界观强调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来发展科学理论,推动科学的发展。
其次,科学的方法论。
科学的方法论是指科学研究的具体操作步骤和科学原则。
科学的方法论强调理性思维和严谨的逻辑推理,倡导以实证为基础的科学实践。
科学的方法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法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到具体现象,从而总结出一般规律性的结论。
演绎法是指通过推理和逻辑分析,从一般的原理出发,推导出具体的结论。
2. 假设和验证:科学研究常常基于假设,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假设的有效性。
科学家提出假设后,设计实验或采集数据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从而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
3. 可重复性和公开性:科学研究结果需要经过其他科学家的验证和复制,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科学家应该公开自己的研究方法、数据和结果,接受同行评议和科学界的批评和讨论。
4. 客观性和中立性:科学研究必须追求客观性和中立性,不受主观意识和个人偏见的影响。
科学家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对待实验结果,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意见的干扰。
5. 理论构建和修正:科学研究通过积累实验证据,不断构建和修正科学理论。
科学家应根据新的实验结果和观察数据来修正和完善原有的科学理论,以使其符合新的观测结果。
综上所述,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指导原则。
科学观和方法论
![科学观和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5439a94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14.png)
科学观和方法论科学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它是科学活动的灵魂和核心。
科学观是科学对客观世界规律的反映,而方法论是指导人们认识这些规律和利用这些规律实践的方法和原则。
科学观和方法论的建立和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科学观和方法论都在不断地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科学观和方法论的内涵、历史演变以及在当代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科学观是科学对客观世界规律的反映,它是科学活动的基础和出发点。
科学观的提出受到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阴阳五行思想、古希腊的自然哲学等都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科学观。
但真正的科学观是17世纪以来的实验科学的观念,其核心是强调实验和经验的重要性。
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科学家的工作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观念基础。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科学观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颠覆了牛顿力学的经典观念,量子力学的诞生使人们对微观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
20世纪以来,认识论、哲学和科学的交叉研究进一步推动了科学观的发展,超越了单一的客观实在认识,还涉及了对科学的社会学考察和价值取向。
因此,科学观扩展为更为综合的认知观,涉及认识的主体和客体、认识的历史和社会性等方面的问题。
方法论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实践的方法和原则,它是科学活动的指导原则。
方法论包括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实践方法两个方面。
科学研究方法是指导科学研究活动的方法和原则,而科学实践方法则是指导人们在生产、工程和社会实践中的方法和原则。
科学研究方法又包括归纳法、演绎法、假设法、实验法、观察法等,这些方法构成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
历史上,不同的科学流派和学派有不同的方法论观念。
当代科学实践中,随着各个学科不断深入和发展,也出现了不同的方法论观念和实践方法。
在当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崛起,也对科学方法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总的来说,科学观和方法论是指导科学研究和实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科学活动的灵魂和核心。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597326b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e4.png)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世界观是指关于自然、社会及人类思维的总体认识,它主张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有其固有的规律,这些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可以通过科学研究加以认识。
科学世界观的核心观点包括唯物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
唯物主义主张现实世界是物质的、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它们都是通过人的认识而得到发现和了解的。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意识和思维活动不是独立于物质世界存在的,而是物质世界的高级反映。
辩证法是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对立和统一的一种方法。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这种变化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运动驱动的。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认为事物之间存在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质与量等对立统一的关系。
认识论研究人类如何认识世界的问题。
科学世界观的认识论认为人类可以通过实践和实验来认识和改造自然和社会,认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科学认识要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提出假设、进行验证和修正,最终达到较为准确的认识。
科学方法论是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原则、方法和技巧。
科学方法论主张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常见的科学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比较法和分类法等。
科
学方法论强调实事求是、严谨求实、怀疑一切、创新发展等原则。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人类提供了解决自然、社会和思维问题的基本方法,为科学研究和现代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助于人类在各个领域取得新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55a2c5a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69.png)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的世界观是指科学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认知方式,而科学的方法论则是指科学在实践中所采用的方法和规范。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发展的基础,也是科学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保证。
下面将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世界观基于实证主义,即只有经过实证验证的观点和现象才是可靠的。
科学的世界观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且可以通过科学研究来进行认知和解释。
科学的世界观还强调客观真理的存在,即存在于事物本质和规律中的真理,而不是主观的主张和信仰。
科学的世界观还强调理性和经验的结合。
科学研究基于理性思考和逻辑推理,但也需要通过实验证据的支持和验证。
经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只有通过观察和实验才能得到有效的科学结论。
科学的世界观也追求系统和统一性,即通过建立统一的理论体系来解释和整合各种现象和规律,从而形成科学的体系和框架。
二、科学的方法论:科学的方法论主要包括观察、实验、归纳和演绎等方法。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通过观察现象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来发现科学问题和现象。
观察需要准确和全面,通过准确的记录和描述来确保科学结论的可靠性。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控制变量和对比实验来验证假设和推测。
实验需要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设备,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重复性。
归纳是从具体到一般的推理过程,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到的具体事实和现象,推断出一般性的规律和原则。
归纳需要基于充分和准确的观察和实验数据,通过逻辑推理和归纳推理来得出科学结论。
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过程,即根据已有的科学理论和规律,预言特定实验或观察下的现象和结果。
演绎需要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和规律,通过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来推导和预测科学现象。
科学的方法论还强调开放性和批判性的思维。
科学研究需要科学家具备开放的思维,对新的经验和观点保持敏感,并且能够接受和尝试新的理论和假设。
科学家还需要具备批判性的思维,在科学研究中对已有的理论和观点进行评估和批判,从而推进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30c8cdc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a.png)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准则,它是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
科学的世界观是指科学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认识,而科学的方法论则是指科学研究所采用的基本方法和规范。
本文将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科学的世界观是以客观存在和客观规律性为基础的。
科学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自己的规律性和客观性。
科学的世界观强调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反对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
科学的世界观还包括了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强调世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而这种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科学的世界观使人们能够正确看待世界,认识世界,从而推动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其次,科学的方法论是指科学研究所采用的基本方法和规范。
科学的方法论强调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特点,以验证和推理为手段。
科学的方法论要求科学研究者要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和实验,要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要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归纳规律。
科学的方法论还要求科学研究者要善于提出问题,善于进行假设,善于进行实验验证,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发现新规律。
科学的方法论使科学研究者能够正确地进行科学研究,推动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总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准则,它是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人们能够正确看待世界,认识世界,从而推动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确立和发展,对于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892a0773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4.png)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世界观指的是人们对科学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它强调科学的客观性、理性、实证性和可验证性,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可以被理性的思维和科学方法所认识和揭示的。
科学方法论是指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规范。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证主义:强调科学应该基于观察和实验的事实,通过收集和解释数据来验证或推翻假设。
2. 理性主义:认为科学应该基于严密的逻辑思维,通过理论构建和推演来解释和预测现象。
3. 假设检验:科学方法强调通过构建假设并进行实证验证来推动知识的发展。
假设需要具有可证伪性,即能够进行实验或观察来验证或否定。
4. 统一性和可重复性:强调科学理论和方法应该是一致和可重复的。
科学知识需要经过不同实验室和研究者的独立验证,才能被广泛接受。
5. 科学严谨性:要求科学研究具有严密的逻辑和严谨的实证证据,避免主观偏见和不可控因素的干扰。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发展的基础和指导原则,它们使科学能够进步和发展,并不断推动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的扩展。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d50b157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9.png)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导,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观是指科学研究所依据的基本观点和认识方式,是对科学发展规律和科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科学方法论则是指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规范,是科学研究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科学观的核心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科学研究应当以客观事实和规律为依据;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辩证的方法论,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内在矛盾推动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科学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规律的认识和反映,应当以真理为目标,以理性和客观性为原则,以实验和观察为手段。
科学观还包括可验证性原则、实证主义、理论实证主义等。
可验证性原则强调科学理论应当可被验证和证伪,只有经过观察和实验证实的理论才是科学有效的;实证主义认为科学只对可观察和可验证的事实进行研究,强调观察和验(看)证(出)的重要性;理论实证主义则认为科学研究应该坚持经验数据和理论的互相印证。
科学方法论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规范。
科学方法论包括观察、实验、归纳和演绎等方法。
观察是通过对现象的直接感知和记录,获得科学事实的基本方式;实验是通过控制和改变条件,观察和测量现象的变化过程,验证科学假设的有效方法;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地总结和概括,通过个别实例推导出科学规律性的思维过程;演绎则是从一般到特殊地推理和推断,通过已知的科学规律推导出新的结论。
科学方法还遵循可重复性、可拓展性、可证伪性等原则。
可重复性要求科学实验和研究结果可以被其他研究者重复和验证;可拓展性强调科学研究应当不断积累和拓展现有知识的范围和深度;可证伪性要求科学理论应当具有明确的实验预测,能够被观察和实验证伪。
总之,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对科学研究的进行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相互支持和促进,共同构成科学研究的方法体系,为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01ba139f33d4b14e85246885.png)
© aprin at Xiame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1、科学的含义
从词源的角度来看,“科学”一词源于中世纪拉 丁文“scientia”,原意为“知识”、“学问”;
© aprin at Xiame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2)批判理性主义的“证伪原则”
波普尔的看法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不 足之处。
如果只承认证伪是科学划界的标准,那么许多信 口开河的谎言也就都是科学的了,因为谎言都是可证 伪的;这就混淆了科学与非科学的界线。
尔后进入科学时期的是力学,其标志是亚里士多 德力学理论范式的形成;
再后是化学,其标志是“炼金术”理论范式的形 成。
© aprin at Xiame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3)历史主义的“范式”标准
库恩认为,最后进入科学时期的是社会科学。 属于社会科学的各学科,不论政治学、经济学、 法律学、社会学等等,至今无不观点分歧,看法不一, 没有一个统一的“范式”,因而它们仍处于“前范式” 时期,严格说来,它们还都没有进入科学阶段,还都 不配称为科学。
2科学问题产生的源泉从社会生产和实际生活的需要中产生问题从实践与理论的矛盾中产生问题从科学活动的学术争论中产生问题从寻求经验事实间联系的解释中产生问题从不同理论之间的矛盾中产生问题从该理论自身的矛盾中产生问题从各个知识领域的空白区产生问题xiamenuniversity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 aprin at Xiame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82b2da4a01f69e31433294f5.png)
(二)科学事实的获取
两种途径:
直接途径: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是获取科学 事实的最基本手段和方式
间接途径:文献调研
1、科学观察
科学观察: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 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辅之以仪器,有目 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的条 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1)观察方法的意义:
局限:夸大归纳法对于科学发现的作用,突出了 科学始于观察的观点。
B、“科学始于问题”
波普尔的科学发展的证伪模式: P1 → TT → EE → P2
始于问题(P1),提出试探性解释的理论 (TT),经过—“应当把科学设想为从问题到问题的
第二节 科学认识的形成
科学问题的提出; 科学事实的获取; 科学抽象-科学思维; 科学假说的形成; 科学理论的创立。
一、科学问题的提出
—— 科学活动是人类积极、创造性的能动活 动,目的为了解决问题、探索未知。它并非消极 地等待客观对象“暴露”其自身规律,而是积极 地探索自然的奥秘,积极地进行着合乎规律的发 明创造。这就集中表现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
同一问题在不同的知识背景下,其内涵深度是不 一样的;
不同时代的背景知识也决定着问题的性质和解决 问题的途径。
指向性:
科学问题不是漫无边际的问题,而应包含着 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求解目标。
应答域:是对科学问题答案范围的具体限定
全域型:对答案的范围没有给予任何限制; 类域型:对答案的范围给出程度不同,范围大小
观察是获取科学事实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观察获取科学事实不仅能为概括、提升 和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提供了基础,还可以 对科学假说或理论的确认提供事实依据。
(2)科学观察中的认识论问题
自然辩证法ppt(3章)
![自然辩证法ppt(3章)](https://img.taocdn.com/s3/m/b12520deb9f3f90f76c61b35.png)
11
自然辩证法- Part 3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二)科学知识的构成
1.科学事实
1)科学事实及其类型
科学事实:科学认识主体对客观存在的个别 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 述和判断。 如:遗传的基础是核糖核酸,DNA
逻辑形式:单称命题。 科学事实分为事实Ⅰ和事实Ⅱ。
12
自然辩证法- Part 3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⑵通向科学理论的必要桥梁
⑶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媒介
⑷不同假说的“争鸣”有利于科学的发展, 有利于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26
自然辩证法- Part 3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一、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构成
4.科学理论
1)科学理论及其结构和类型 2)科学理论的基本特性
(二)科学知识的构成
27
自然辩证法- Part 3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19
(二)科学知识的构成
2.科学定律
3)科学定律的作用
⑴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⑵有助于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的形成
科学概念的形成可以通过经验定律的提出或 发现来完成,科学定律也是明确科学概念的一 种有效手段;科学概念和科学定律是科学理论 构成的基础。
⑶是科学解释和预测的有效工具
20
自然辩证法- Part 3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二)科学知识的构成
4.科学理论
1)科学理论及其结构和类型
科学理论(scientific theory):经过实验检 验的系统化了的科学知识体系,由科学概念、 原理以及由这些概念、原理推演出来的逻辑结 论(具体的规律和预见)组成。
28
自然辩证法- Part 3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4.科学理论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43d0431b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3.png)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科学家所持有的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
研究方法。
它包括科学家的认识论观点、科学哲学、科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科学世界观的核心思想是客观性、规律性、实证性和可验证性。
科学家们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主观意识的影响;世界具有自然规律,科学的任务就是揭示这些规律;科学研究必须基于实证,必须有实验数据作为支撑;科学研究必须是可验证的,其他科学家必须能够根据数据验证研究结果是否正确。
科学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归纳和演绎等步骤。
科学家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来获取数据,然后通过归纳总结出规律性的科学概念和定律,最后通过演绎推导出新的结论。
科学方法的重点在于实验,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科学假设是否成立。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建立是历史的产物。
自从科学开始发展以来,科学家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践总结了一套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们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在不断发展。
总之,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科学家们进行研究
的指南。
它是科学研究的基石,也是科学研究的灵魂。
只有遵循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保证科学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靠性。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71272f8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b.png)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世界观是指科学家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的总体观念。
它是对世界的一种根本性的、系统性的描述和解释,是人类思维和实践活动的指导原则。
一、客观性。
科学世界观认为客观存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的,科学只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去揭示客观存在的规律性。
二、客观真理。
科学世界观坚信科学研究的结果都是基于事实,并且是可以被证伪的真理,不受个人主观意志的影响。
三、实证性。
科学世界观认为科学知识必须通过实验验证和观察确认,只有通过实证才能证明知识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四、理性和逻辑性。
科学世界观要求科学研究必须遵循严密的逻辑和理性思考,通过理论推导来解释和预测现象,不受主观臆断和情感的干扰。
五、可验证性。
科学世界观认为科学理论必须是可验证的,即可以用实验证据来证实或证伪,只有经过测试和实验,才能得到科学理论的认可。
六、发展性和相对性。
科学世界观认为科学知识是可以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科学真理是相对的和渐进的,随着科学的进展,原来的科学理论可能会被新的证据和发现所推翻或者修正。
科学的方法论是指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自然现象所采取的一种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方法和步骤。
科学的方法论包含以下几个重要内容:一、观察和实验。
科学家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收集和记录数据和事实,探究自然现象的规律。
观察是通过感知器官获得信息,实验是有意识地制造条件来观察和验证假设的有效性。
二、提出问题和假设。
科学家根据观察和实验的结果提出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假设来解释问题或现象。
假设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
三、设计实验和收集数据。
科学家根据问题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来收集和测量数据。
数据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它可以通过定量或者定性的方式来描述和解释现象。
四、分析和解释数据。
科学家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来揭示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并进行解释和理论构建。
科学理论是对数据和实验证据的整合和解释。
五、验证和证伪。
科学家通过验证实验或者观察来证实或证伪假设和理论,只有经过验证才能得到科学认可和接受。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a518e87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c.png)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所遵循的理念和
方法。
它强调科学必须遵循客观、可验证和可重复的原则,以获得真实、可靠的知识。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拓展这一话题。
一、科学世界观的基本特征
科学世界观的基本特征有四个:客观性、理性、实证性和可验证性。
客观性是指科学研究必须遵循客观事实,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
理性是指科学研究必须遵循逻辑思维、推理和证明。
实证性是指科学研究必须建立在实证基础上,即通过实验或观察来验证论断。
可验证性是指科学研究必须能够被其他科学家所重复验证和证实。
二、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有两个:归纳法和演绎法。
归纳法是指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测量等手段,总结出一般规律或原则。
演绎法是指科学家从一般规律或原则出发,推导出具体的结论。
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往往同时运用这两种方法。
三、科学与伦理
科学与伦理是密切相关的。
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必须遵循伦理道德,尊重被研究对象的权益,保护环境,遵循法律规定。
同时,科学家也应该意识到科技进步的风险与挑战,积极探索科学与伦理的平衡点,促进科技进步与人类福祉的良性互动。
总之,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家进行研究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科学家应该通过遵循客观、实证和可验证的原则,建立真实、可靠的知识体系。
同时,科学家也应该保持对伦理道德的敏感和关注,促进科技进步与人类福祉的双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需要而现有技术不能满足需要的矛盾
(三)科学问题的地位
➢ 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什么? A、“科学始于观察”
(古代)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近代)培根为代表的古典归纳主义学派
主张:科研始于观察和收集材料,然后归纳上升 为理论科学始于观察与收集材料。
不等的限定; 特域型:应答域限定为某个具体的答案。
—— 科学问题中应答域设立得是否合理,直接决 定了科研的成败以及该问题是否有解。
(二)科学问题的来源
实践与理论的矛盾:原理论难解释新现象; 同一事实进行多方面观察、实验,其结果无 法给予统一解释。
理论内部的矛盾:理论的推论中证明了两个 矛盾命题理论中有悖论;从理论中能推出 它不能成立的结论佯谬。
➢“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与“认识以实践为 基础”这两个命题矛盾吗?
这两个命题所要解答的并不是同一层次的问题。 前者是就具体的研究来说,着眼于科学研究的程序; 后者是就认识的全过程来说,着眼于认识的来源和 基础。
二者实质上是统一的:科学研究开始于问题, 问题的产生直接、间接都是同实践有关的,归根到 底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特征及价值
一、什么是科学?
—— 这是一个关于科学本质的问题。 科学的本质是科学观和科学认识论的核心 ,也是科学哲学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 事实上,对于科学本质的观点也是在不断
发展的。
J•贝尔纳虽然没有对科学给出严格的定义,但还是从 多方面作出了自己的概述:
“科学可作为(1)一种建制;(2)一种方法; (3)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4)一种维持或发展生 产的主要因素;以及(5)构成我们的诸信仰和对宇宙 和人类的诸态度的最强大势力之一。”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的结果的分析处理以及 对实验结果的理论解释,也需要理性因素的 参与。
(3)观察实验中的机遇
科学研究中由于意外事件导致科学上的 新发现,称为机遇。
机遇最大的特点就是意外性:完全意外 与部分意外。
何谓“有准备的头脑”??
开放的思路、好奇善疑和穷追不舍的探索精神; 严谨的态度:留心意外事件,对新现象抓住不放,
什么是“科学价值中立”?
—— 这实际上是关于科学知识与价值 观念之间关系的一种观点。也就是,科学 要与价值分离,科学家采取的立场、态度 要客观中立。
科学与价值关系的历史演变:
古希腊时期:科学与价值的有机统一; 近代:科学与价值开始逐渐分离,“科学
价值中立说”由此而产生; 现代:科学与价值开始重新统一,“科学
1)实验更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其最大 特点是在变革自然中认识自然;
2)还可以用较小经济代价获得更多大量、精 确和可靠的科学事实,来更深刻地揭示出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
(2)理性因素在实验中的作用:
在做实验以前, 需要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实验 设计,这是一个观念形成的过程,需要理性 因素的参与;
实验的实施阶段是实验目的物化过程,理性 思维活动在其中也始终占主导地位;
(如光谱分析法,催化方法等)
第二个层次,是整个自然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如观察实验、逻辑与非逻辑方法、假说方法、数学方法等)
第三个层次,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普 适的方法。
问题的提出对科学研究的意义
从理论发展过程看,只有发现了原有理论 不能解决的问题,才会补充、修正或着手 建立新理论;
人们总是以问题为框架有选择地搜集事实 材料;
科学研究活动就是要不断地解决尚未解决 或尚未完全解决的科学问题的活动。
(四)科研选题的确定
—— 科研选题是对科学问题的系统思考和 深入的结果,它具有明确的问题结构、研究方 法的描述、研究程序的说明、研究价值和意义 的展望等,是科研活动实际过程的真正起点。
一个是要保证观察手段及条件的标准性;
另一个是要保证观察者在观察当中所渗透 的理论必须是正确的。
2、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是人们根据一定科研目的, 用一定物质手段(科学仪器和设备), 在人为控制或模拟客观对象的条件下 考察对象,从而获取科学事实的一种 基本方法。
(1)与观察方法相比较:
观察方法与实验方法最主要的区别: “自然发生” 与 “人为控制”
负荷价值说”开始形成。
考察“科学的价值” 的意义:
—— 科学活动与其他人类活动一样, 是文化、历史的产物,是一种现实的事关 人类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科学既是人为 的、也是为人的。科学真理的追求与科学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是主体同一实践活动 的两个方面,在历史的社会实践基础上, 它们具有内在统一性。
第二节 科学认识的形成
创造性:科研是探索性工作,本质上要求创新, 其生命在于创新;
科学性: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事实为依据,把 选题置于当时背景条件下,使之成为科学上可 成立和探索的问题;
可行性:与科研工作者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 据已有条件或努力创造条件,取得预期或一定 成果。
科研选题需要注意的选题方法和艺术
1、要学会站在“巨人肩上”制定课题; 2、要勇于突破传统,提出自己的见解; 3、要善于抓住学科间相互接触的交叉点和结合点,
以此延伸自己科研的领域和视野; 4、要善于抓住矛盾,从中发现问题,制定课题; 5、要善于把握学科发展动态和趋势,在各学科前沿
选择课题; 6、要敏锐地抓住研究中意外出现的机遇,及时调整
课题方向; 7、要善于接近哲学、文学的预见和科学幻想的启迪
。
(三)科研选题的一般步骤
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 提出选题 初步论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
—— 马克思把科学看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
系”,即科学是人对自然的能动认识和反映关系的观 点,是对科学本质的更一般的、更抽象、更深刻的哲 学概括。
二、科学认识的特征
➢ 科学研究的认识特征:
实证性 深刻性及系统性 创造性 不确定性
➢ 科学研究的社会特征:
竞争性 合作性
局限:夸大归纳法对于科学发现的作用,突出了 科学始于观察的观点。
B、“科学始于问题”
波普尔的科学发展的证伪模式: P1 → TT → EE → P2
始于问题(P1),提出试探性解释的理论 (TT),经过批判性检验排除错误(EE),新困
难导致新问题(P2)。 ——“应当把科学设想为从问题到问题的
不断进步,从问题到越来越深刻的问题。”
✓ 通过观察获取科学事实不仅能为概括、提升 和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提供了基础,还可以 对科学假说或理论的确认提供事实依据。
(2)科学观察中的认识论问题
➢ 古典归纳主义的“观察中性说” ➢ 历史主义的“观察渗透理论”
观察之所以渗透着理论,是因为:
观察不仅是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加工信息 的过程,所以必然与观察者的知识背景乃至 生活经验、心理定势相联系,不同的观察者 对同一过程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专题三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1)
科学观:就是人们对于科学的基本认识和 基本看法。它包含了科学的本质、科学认识 的特征、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的价值这几 部分内容。
科学方法论:是对科学操作程序和各种研究 方法的反思。
学习这个专题的意义:学习、掌握和运用科 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对于每一个处在 科学活动中的人和正在走向科学研究领域的 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科研选题的意义
A、选题是研究工作的首要步骤和战略起点,在 科研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B、选题直接关系到研究工作的进展速度、成果 大小甚至成败与否;
C、提出有创建性的课题,能加速科学的发展; D、科研选题还与研究人员的成才有重大关系。
(二)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需要性: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联系,或是与 学科发展本身需要密切联系;
(一)什么是科学问题?
1、科学问题的内涵: 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科学 实践水平和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 认识和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 包含着一定的求解目标和求解范围,但尚无 确定的答案。 是科学研究的指向,也是科研主体从事科 学活动的起点。
2、科学问题的基本特征: ➢ 时代性:
同一问题在不同的知识背景下,其内涵深度是不 一样的;
不同时代的背景知识也决定着问题的性质和解决 问题的途径。
➢ 指向性:
科学问题不是漫无边际的问题,而应包含着 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求解目标。
➢ 应答域:是对科学问题答案范围的具体限定
全域型:对答案的范围没有给予任何限制; 类域型:对答案的范围给出程度不同,范围大小
科学抽象从来都是在一定的认识语境中完成 的,都是服务于特定的科学研究任务,都是 从特定角度在特定层面上进行的; —— 科学抽象不仅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本质 ,同时也体现了研究者的认识旨趣,是科学 实践中主客体统一的结果。
➢ 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运用科学抽象的成果—— 科学 概念、科学语言等所进行的深入的认知活动, 是主体把握客体本质的认识活动和认识形式。 —— 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是科 学思维的三种基本类型;科学思维的各种方法 则是这三种基本思维类型的具体应用。
观察陈述是用科学语言表述出来的,而科学 语言总与特定的科学理论联系着;
观察一般总要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仪器), 而观察工具是理论的物化形式。
“观察渗透理论”与观察客观性 是否矛盾?
不矛盾: —— 观察与理论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关系:
正确的理论是观察客观性的必要前提,观察的 客观性又为新理论的诞生和检验作了有力保证 。如何有效保证观察的客观性?
三、科学的价值
科学的价值:指的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 需要的科学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科学的价值包含了:“科学中的内在价值” 和“科学的社会价值”两个基本方面。 *求真、客观与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怀疑 、批判与创新的科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实 事求是的科学方法; *科学知识的价值、科学道德的价值、科学 美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