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军晶《月光曲》课堂实录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主题:《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1. 教学内容概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钢琴学习中的经典曲目《月光曲》展开,通过对曲目的分析和演奏技巧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首曲目的演奏要点。
2. 曲目分析与解读在第二课时中,老师首先对《月光曲》的曲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解读。
从曲目的调性、节奏、音阶等方面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曲目的内在含义和表达方式。
3. 演奏技巧讲解在分析完曲目的基本结构后,老师对学生进行了演奏技巧的讲解。
通过对手指运动、力度控制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演奏出《月光曲》中的细腻情感和音乐表达。
4. 教学效果评价本节课通过深入的曲目分析和演奏技巧的讲解,使学生对《月光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在演奏时能够更加自如地表达曲目所要传达的情感。
学生们也在课堂上获得了实际的演奏指导,提升了他们的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5. 个人观点与理解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录与评析,我对《月光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首曲目不仅在音乐结构上富有内涵,而且在情感表达上也非常丰富。
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立意也为我在学习钢琴时指明了方向,让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音乐的艺术魅力。
总结与回顾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深入地了解了《月光曲》(第二课时)的教学实录与评析。
这篇文章以从浅入深的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这首经典曲目的内涵和演奏要点。
希望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能够帮助您更好地掌握钢琴演奏技巧,体会音乐的美妙与魅力。
文章总结本篇文章对《月光曲》(第二课时)的教学实录与评析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通过对曲目分析和演奏技巧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首曲目的演奏要点。
文章还共享了个人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
在第二课时中,老师还对《月光曲》的历史背景和曲目的特点进行了介绍。
《月光曲》是由著名的浪漫主义音乐家贝多芬创作于1801年,这首曲目被视为古典音乐中代表作之一,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它成为了钢琴曲中的经典之作。
《月光曲》教学实录(优秀3篇)
《月光曲》教学实录(优秀3篇)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贝多芬,你知道这个人吗?板书:贝多芬生:知道。
师:谁能来介绍一下。
生:他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是从书中读到的。
二、初读课文落实字词整体感知师:一百多年前他就已经享誉世界,现在他的音乐仍然被人所熟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月光曲,讲的就是贝多芬的传说,那么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就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借助课题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自读课文。
师:第2个问题,有点难,那就说明读书的遍数还不够多,那怎么办呢?继续读师:谁来说说我们的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讲了一件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在莱茵河边的小镇上听到一位盲姑娘弹他的曲子,于是他走进去弹了刚才的曲子,然后他又弹了另一首曲子,就是月光曲。
师:说了时间、地点、人物,起因,还用上了课题,不错,可大家有没有发现他说得好象有点太(罗嗦)。
师:再请一位。
生2:一年秋天,贝多芬在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为一位盲姑娘弹钢琴曲,后来又创作了《月光曲》。
师:这位同学就说得十分简略,我发现大家说的时候,都用到了这2个词语。
(板书几个词语。
)师:你能用上课题,再用上这4个词语来说说主要内容吗?生:贝多芬的月光曲是这样谱成的:传说有一年,贝多芬小莱茵河边的小镇上散步,听见一位姑娘在弹他的曲子,他走进去为他们弹刚才的曲子,后又弹了一首曲子,盲姑娘和他的哥哥都被曲子陶醉了,这首曲子就是月光曲。
师:说的很好,当我们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借助课题,借助中心词。
三、再读课文自读自悟感情朗读师:月光曲是著名的钢琴曲,当我们听一个曲子的时候,就该理解它的。
生:旋律。
师:课文中有一段文字向我们展示了月光曲,读读这段话,看看它向我们展示了几幅画面。
生1:2个画面,第一个画面是那时大海很宁静;第二个画面是海面刮起大风,很不平静。
师:既然是月光曲,那就可以从月光入手,谁再来说说看。
生2:月亮从水面上升起,月亮照在海面上微波粼粼,月亮越升越高,海面上刮起大浪,一个边一个涌上岸。
精选-《月光曲》教学实录1-文档资料
《月光曲》教学实录1一、导入师:关于描写月光的词语你知道几个?生1:月光融融生2:月光皎洁生3:月光如水生4:《静夜思》这首诗中也写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板书课题。
师: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们要学的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关。
请同学们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贝多芬曾经这样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
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这篇文章写的就是他与一对穷兄妺之间的故事,描述了他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着重思考什么问题?生1:文章写了他与穷兄妺俩的一件什么事?生2:是什么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生3:贝多芬在这首曲子里要表达自己的什么感受?生4:他的这种感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的?生5: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教师与学生共同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建构。
学生是充满好奇的,教师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创设问题情境,符合以学定教的新理念。
教师角色的改变,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必定能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二、整体感知,畅谈所得师: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看看自己能体会到什么,有什么疑问?生自由读。
师:读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生1:姑娘很喜欢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姑娘家很穷,她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生3: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对穷人有同情心。
生4: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俩都陶醉了。
生5:我有个问题:“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话,而却要再为她弹一曲呀?师:问得好,真会动脑筋!生6:我也有个问题,贝多芬为什么连招呼也不打,就飞奔回客店连夜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下来?[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关注学生的自我感受和体验,这体现了对学生生命的尊重。
生命的价值在于自我主体的发挥以及得到他人的赏识。
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感受与理解是多元的,多角度的,具有个性化的,教师要在情感上给予支持,精神上给予鼓舞]生7:老师,我知道为什么?师:请讲。
《月光曲》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月光曲》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月光曲》这首曲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月光曲》,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欣赏《月光曲》全曲,了解曲子的背景和特点。
2. 学习并练习乐曲中的旋律和节奏。
3. 分析乐曲的结构和音乐语言。
4. 进行一些相关的音乐活动,如哼唱、即兴创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欣赏《月光曲》全曲,了解曲子的背景和特点。
难点:学习并练习乐曲中的旋律和节奏,分析乐曲的结构和音乐语言。
四、教学准备:1. 准备音乐教室,音响设备。
2. 准备《月光曲》的乐谱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3. 准备一些音乐器具,如钢琴、吉他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介绍贝多芬和《月光曲》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欣赏:教师播放《月光曲》,学生欣赏并感受乐曲的美。
3.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结构和音乐语言,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4. 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练习乐曲中的旋律和节奏,可以使用一些音乐器具进行辅助教学。
5. 活动:教师组织一些相关的音乐活动,如让学生哼唱《月光曲》,或者即兴创作等。
7. 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如让学生练习乐曲中的旋律和节奏,或者写一篇关于《月光曲》的感想等。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欣赏《月光曲》时的反应,了解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2. 在学生练习乐曲时,观察他们的动作和表现,评估他们对旋律和节奏的掌握程度。
3. 在音乐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创造力表现,评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问题。
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3. 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月光曲》课堂实录及评析
《月光曲》课堂实录及评析《月光曲》课堂实录及评析?【课堂实录】师: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
读得响亮,他是我们的课文题目,也是贝多芬的一首夜曲,你再把他当作乐曲读一读。
生:读。
师:你猜一猜这是一首怎样的曲子。
你最想干什么?师:语文课不是音乐课,音乐的旋律要到课文中去听,轻快速浏览,找一找月光曲的旋律。
生:快速浏览,第九节。
师:读一读,你听出了月光曲是怎样的旋律?生:自学。
师:月光曲是怎样的旋律?生:平和的旋律。
师:读出来。
生:“他好象面对……”师:你听出了怎样的变化?生:越来越高。
师:再后来你听出了怎样的月光曲。
生:激越的……高亢的月光曲,……师板书:旋律舒缓起伏激越师:你来读出高亢的月光曲。
一起读,读出这种高昂的旋律。
生:“……随便说说”。
师:为什么这么说?屋外的音乐大师是怎样的心情?生1:贝多芬同情他们,想立刻进去为他们弹。
师:板书:同情。
贝多芬走进屋子又是怎样的心情?他看到了什么?读一读。
生:读“……窗前……”师:太轻松了,再读一遍。
你听出了贝多芬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生:十分感动。
师板书:感动问:贝多芬怎么弹完一首又弹一首,读读这三段,想想为什么?生:轻声读,师巡视指点。
生1:因为姑娘听出是贝多芬。
生2:姑娘是他的知音。
师:从哪里感受到姑娘是自己的知音?生:姑娘从音乐中能悟出贝多芬的情感。
师:读读盲姑娘激动的句子。
生:齐读。
师:知音难求。
查了资料,有人知道贝多芬的性格吗?生:性子直的人,很耿直,性格狂燥。
师:贝多芬一生很孤独。
就在茅屋,贝多芬遇到了一个懂自己音乐的人,激动的又何尝是盲姑娘,贝多芬也非常激动。
生:齐读盲姑娘激动的句子。
师:出示图片,师深情过渡……面对这如水的月光,面对这盲姑娘,此情此景,灵感汇集指间,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曲子。
生:欣赏。
师:读读第九段。
生:配乐深情朗读。
师:美中不足:“似的”没有读准。
在英国有句谚语:音乐是耳朵的眼睛,读了月光曲,就理解了,贝多芬也给了盲姑娘一双眼睛。
《月光曲》精彩教学实录
《月光曲》精彩教学实录第一局部师:今日我们要讲哪一课?生:《月光曲》。
师:《月光曲》的“曲”是什么意思?生:我觉得“曲”就是歌曲的意思。
师:那怎么不叫“月光歌”?〔众笑。
〕生:由于它没有歌词。
师:那么你再重新说明一下这个“曲”。
生:没有歌词的歌曲叫做曲。
师:没有歌词就不是歌曲了。
生:没有歌词的音乐叫做曲。
师:没有歌词的音乐,“音乐”这两个字还不合适。
生:我觉得是没有歌词的,用乐器演奏的曲。
师:乐曲,对。
没有歌词的,用乐器来演奏的那叫什么?生:曲。
师:这个“曲”字还有一个读音,读曲〔qū〕。
谁能按“曲”〔qū〕来组词。
生:曲曲折折。
师:曲曲折折,对不对?生:对。
生:曲水流觞。
师:对,曲水流觞。
这是咱们绍兴的一个名胜。
讲王羲之《兰亭序》的事,是不是?生:是。
师:还有吗?生:曲折。
师:对,还有吗?我再组一个吧。
行不行?生:行。
师:曲服,决不曲服。
〔生有说对,有说不对。
〕师:那是哪个“曲”呀?生:应当是屈原的屈。
师:对,咱们绍兴的同学不愧是历史名城的人,组词都用历史名人在组词。
好,《月光曲》这篇课文是讲谁的?生:贝多芬。
师:贝多芬是什么人?生:他是一位早在一百多年前德国的一位音乐家。
师:是个什么样的音乐家?生:是一个闻名的音乐家。
师:你怎么知道他闻名?生:我以前从书上看到过。
师:今日的书里有吗?生:有。
师:那你为什么不说今日的书啊?今日的书是怎么说的?生:今日的书上说的是“一百多年前……”师:我就要能说明“闻名”的那一点。
生:他谱写了很多闻名的曲子。
师:对了,是他谱写的乐曲很闻名,当然他也就闻名了。
这篇文章说的是他的什么曲子?生:《月光曲》。
师:我们刚才说的是课文的第一段,是吗?生:是。
师:那咱们挺痛快,把第一段已经学完了对不对?生:对……不对。
师:你说第一段没学完,你读读第一段,大家听一听还有哪儿没学?〔一同学读第一段。
〕师:大家听出来没有,刚才哪儿没讲?都讲了没有?生:都讲了。
师:整篇文章是写他谱写《月光曲》,那整个课文还有哪一段和他描写《月光曲》的过程没有什么关系?生:是课文的最末一段。
《月光曲》课堂实录与评析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课堂导入 • 课堂实施 • 课堂效果评估 • 课后作业与拓展 • 《月光曲》相关资料链接
01
课堂导入
背景介绍
贝多芬与《月光曲》
简要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和《月光曲》 的创作背景,强调这首曲子在音乐史 上的重要地位。
《月光曲》的三个乐章
简要介绍《月光曲》的三个乐章,以 及每个乐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THANKS
感谢观看
思考题
结合课堂所学,分析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和特点,以及《月光曲》在音乐史上的地 位和影响。
下次课预告与准备
预告
下次课将学习《命运交响曲》的赏析 。
准备
提前预习相关资料,了解《命运交响 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05
《月光曲》相关资料链接
作者介绍
总结词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有助于理解作品 内涵。
VS
详细描述
在《月光曲》这堂课后,教师进行了深刻 的自我反思,总结了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 之处。针对不足之处,教师制定了相应的 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 ,教师也积极寻求同事和专家的意见和建 议,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04
课后作业与拓展
作业布置与要求
作业一
背诵《月光曲》全文。
要求
准确、流利,注意语音语调和情 感表达。
作业二
完成课后练习题。
要求
内容充实,条理清晰,表达流畅 。
作业三
搜集贝多芬的相关资料,撰写一 篇关于贝多芬的小短文。
要求
认真审题,独立思考,按照题目 要求规范作答。
拓展阅读与思考
月光曲课堂实录(精选3篇)
月光曲课堂实录(精选3篇)月光曲篇1一、复习入课。
师:大家好!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我们知道了一个美丽的传说,我们了解了一首曲子产生的经过,这首曲子就是传世名曲——《月光曲》。
(师板书课题)师:来读课题生:月—光—曲二、直入重点,感受《月光曲》。
师:盲姑娘兄妹是“月光曲”最初的听众,贝多芬的琴声将他们引到了怎样的意境里?文章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生思考)师:第几自然段?大声地告诉老师。
生:第九自然段。
师:请自由地读一读第九自然段课文。
想一想哪些是写兄妹俩听琴的事实,哪些是写兄妹俩因琴声展开的联想,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
自由读!(生自由读第九自然段)师:文章中哪些是事实描写?生:文章的事实描写有: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师:还有吗?你说。
生: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师:哪些是兄妹俩因听琴而产生的联想?生: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师:还有没有联想的内容?生: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师: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一定要读清楚。
刚才同学在读的时候“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的“似的”这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shì de”,我们同学们读得很准。
师:皮鞋匠听到了琴声,好像看到了什么?想一想。
(生思考后回答)生: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师:皮鞋匠看到了大海,看到了月亮。
皮鞋匠的联想描绘了哪几个画面?生:描写了三个画面,一是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第二个是“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第三个是“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月光曲》课堂教学实录
《月光曲》课堂教学实录一、导入师:关于描写月光的词语你知道几个?生1:月光融融生2:月光皎洁生3:月光如水生4:《静夜思》这首诗中也写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评:这是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建立了文本与语言积累的联系。
可谓精妙。
]师板书课题。
师: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们要学的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关。
请同学们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贝多芬曾经这样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
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这篇文章写的就是他与一对穷兄妺之间的故事,描述了他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着重思考什么问题?生1:文章写了他与穷兄妺俩的一件什么事?生2:是什么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生3:贝多芬在这首曲子里要表达自己的什么感受?生4:他的这种感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的?生5: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教师与学生共同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建构。
学生是充满好奇的,教师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创设问题情境,符合以学定教的新理念。
教师角色的改变,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必定能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二、整体感知,畅谈所得师: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看看自己能体会到什么,有什么疑问?生自由读。
师:读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生1:姑娘很喜欢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姑娘家很穷,她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生3: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对穷人有同情心。
生4: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俩都陶醉了。
生5:我有个问题:“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话,而却要再为她弹一曲呀?师:问得好,真会动脑筋!生6:我也有个问题,贝多芬为什么连招呼也不打,就飞奔回客店连夜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下来?[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关注学生的自我感受和体验,这体现了对学生生命的尊重。
《月光曲》教学实录
《月光曲》教学实录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有没有在夜晚仰望过天空中的月亮?生:有!师:那当你们看到那一轮明月时,心中有着怎样的感受呢?生 1:我觉得月亮很美,很宁静。
生 2:看着月亮,我会想起很多美好的回忆。
师:同学们的感受都很独特。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与月亮有关的课文——《月光曲》。
让我们看看在这篇文章中,月亮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故事和情感。
二、初读课文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好了,同学们都读完了。
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生 3:课文主要讲了贝多芬为盲姑娘弹钢琴,并且在月光下即兴创作了《月光曲》的故事。
师:说得很不错,概括得很准确。
那我们再来看看课文,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生 4:有贝多芬、盲姑娘和她的哥哥。
师:很好,那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联系呢?三、精读课文师:接下来,让我们深入地去读一读课文,感受一下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贝多芬为盲姑娘弹钢琴的段落,并用笔画出来。
(学生默读并勾画)师:谁来读一读你找到的段落?生 5:“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
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师:从这段对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生 6:我能体会到盲姑娘非常喜欢音乐,很想听贝多芬弹钢琴,但是又因为穷而没办法实现。
师:你理解得很到位。
那贝多芬听到他们的对话后,是怎么做的?生 7:“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
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月光曲教学实录及反思(优秀6篇)
月光曲教学实录及反思(优秀6篇)《月光曲》课堂实录与评析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正确规范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2、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的内容。
3、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4、学生能够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劳动的人民音乐家。
二、教学用具:POWPOINT幻灯片、《月光曲》的音乐、课文中有关描写《月光曲》的画面(条件允许)三、教学过程:一、启动:谈话激趣1、同学们,也许你们听说过大音乐家贝多芬和他的《月光曲》吧!大家知道这首曲子是如何谱写成的吗?通过学习课文《月光曲》,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
2、板书课题:月光曲二、互动:(一)整体感知: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课文的生词相信大家都认识了。
检查字词。
莱茵河入场券蜡烛盲姑娘琴键恬静汹涌安详陶醉注意强调:“券”的读音恬静、安详、陶醉的意思。
2、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二)细读感悟:1、谈话: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这一传说故事的内容,大家想不想亲耳聆听这首著名的乐曲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美妙的音乐中。
(播放《月光曲》的片段)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交流对学生的不同感受都给予肯定)2、选读第九自然段,感受月光曲的美好意境。
(1)兄妹俩听着贝多芬先生弹奏乐曲,他们感受到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的?请学生仔细读9、10段,让学生体会哪些是皮鞋匠看到的,哪些是他想到的。
学生可以分清“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和“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是在描写实在事物。
其余部分是哥哥听着琴声而产生的联想。
请同学们读哥哥联想的内容,想一想哥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为什么说哥哥“知道妹妹也”仿佛看到了她从未见到过的景色。
引导学生体会出:①贝多芬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弹奏出来的曲子是一流的,而且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是带着感情创作的,有很大的感染力。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一、引言在音乐教学中,“月光曲”作为一首经典的钢琴曲目,常常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将探讨这首曲子的演奏技巧、曲式结构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内容,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评析。
二、技术评析1. 演奏技巧的培养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将着重培养学生的指法灵活性和手部协调能力。
通过练习音阶和琶音等基本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驾驭曲目中的琶音和转位和弦,使得演奏更加流畅和自然。
2. 曲式结构的理解除了技术上的培养,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对曲目的曲式结构进行深入理解。
通过分析“月光曲”整首曲子的起承转合,引导学生掌握曲子的整体结构,使得演奏更具有连贯性和表现力。
三、情感表达的引导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对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通过模仿和理解作曲家的情感表达,使得演奏更具有真实感和感染力。
老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对曲子进行自由演绎,以此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四、总结与回顾在经过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后,学生应当对“月光曲”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
通过练习技巧、分析曲式结构和引导情感表达,学生已经在逐渐驾驭这首曲子,并开始在音乐表达方面展现个人特色。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月光曲”作为一首经典的曲目,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重技术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这首曲子进行深入的理解与表达。
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尾声通过第二课时的教学实录与评析,我们不仅对“月光曲”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更为音乐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兼具提供了有益的探讨与指导。
知识文章全球信息网:(文章内容仅为示例,实际撰写的文章内容会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调整)《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五、情感表达的加强在第三课时的教学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月光曲》的教学实录
《月光曲》的教学实录师:关于描写月光的词语你知道几个?生1:月光融融生2:月光皎洁生3:月光如水生4:《静夜思》这首诗中也写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评:这是从同学原有的知识和阅历入手,建立了文本与语言积累的联系。
可谓精妙。
]师板书课题。
师:知道的真不少,今日咱们要学的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关。
请同学们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贝多芬曾经这样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
假如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美满!”这篇文章写的就是他与一对穷兄妺之间的故事,描述了他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着重思索什么问题?生1:文章写了他与穷兄妺俩的一件什么事?生2:是什么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生3:贝多芬在这首曲子里要表达自己的什么感受?生4:他的这种感受是在什么样的状况下产生的?生5:是怎样描写的?[老师与同学共同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学更着重同学的自我建构。
同学是充斥新奇的,老师为了满意同学的需要,让同学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创设问题情境,符合以学定教的新理念。
老师角色的转变,激发了同学的主体意识,必定能促进了同学的自我进展。
]二、整体感知,畅谈所得师:同学们很擅长动脑筋,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上心体会,看看自己能体会到什么,有什么疑问?生自由读。
师:读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生1:姑娘很喜爱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姑娘家很穷,她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生3:贝多芬是一位很良善的人,他对穷人有怜悯心。
生4: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俩都沉醉了。
生5:我有个问题:“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话,而却要再为她弹一曲呀?师:问得好,真会动脑筋!生6:我也有个问题,贝多芬为什么连招呼也不打,就飞奔回客店连夜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下来?[在同学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关注同学的自我感受和体验,这表达了对同学生命的尊敬。
生命的价值在于自我主体的发挥以及得到他人的赏识。
对话价值引导下的生成──《月光曲》课堂实录与赏析-word文档资料
对话价值引导下的生成──《月光曲》课堂实录与赏析说到“对话”,一些教师更多地只想到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口头语言交往,这个理解不能说不对,但不够全面。
新课程将教学的本质定位于交往,把教学过程理解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因此,作为体现交往哲学理念的“对话”,不仅仅是一种调动学生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激活课堂的教学技巧,更是一种走进心灵的教育境界;不仅仅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进行的讨论或争鸣,更是指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与交流。
这种“对话”要求师生的心灵彼此敞开,并随时接纳对方的的心灵,这种“对话”需要教师的价值引导,这种“对话”更是一种价值引导下的生成。
现以《月光曲》教学为例,来铨释这种价值引导下的生成。
【眷注期待:对话在期待中酝酿】师:同学们,《月光曲》这篇课文你读了几遍?想知道老师读了几遍吗?我反反复复地读、如痴如醉地读,读了整整20遍。
读着读着,心中涌动着别样的情绪,像潮水般喷薄而出。
我写下了一首诗,想听吗?师:(配画诗文《月光中的女孩》,背景音乐《月光曲》)好,“大诗人”朗诵给你们听(深情地)。
月光中的女孩,你是月亮女神遗失在人间的孩子。
遍地的荆棘划破了你的双脚,重重的迷雾遮盖了你的双眼,只有音乐淌入了你的心河。
贝多芬是接你回去的天使,指间流淌的音乐化作月光下圣洁的云彩。
托着你薄薄的身躯慢慢飘升,你洁白的羽翼轻轻扇动,回到了温暖花开的天堂……师:听着,想着……或许你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说、想诉,但难以用言语表达。
我知道美丽需要等待,期待你精彩的言说。
生:这诗描绘的图画很美,真的好像在天堂一样。
生:图画里,月光中的女孩在音乐里翩翩起舞,显得楚楚动人。
师:说得也很美。
同学们,你们会写诗吗?生:(摇头)不会。
师:写诗并不难,老师写这首诗,灵感来自于课文,激情也来自于课文。
大家多读课文,也能写诗,而且写起来会比我更精彩。
因为,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
今天,咱们一群“小诗人”,再加上我这个“大诗人”(我不谦虚了),定能营造一个诗意流淌的课堂。
18.月光曲(课堂实录)(4)
《月光曲》课堂实录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生:(齐读课题)月——光——曲——(感觉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够积极,没有精神。
)师:听你们读课题,我似乎没有感觉到皎洁的月光笼罩在莱茵河畔。
请你们再来读,记住,这回要让月亮的清辉洒满我们的教室,洒遍莱茵河畔,让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甜美的、积极的声音中感受到美丽的月光。
生:(再次齐读课题)月光曲。
(状态明显得到改变)师:我想先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
课文一共有10个自然段,请十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其他同学认真思考:课文中提到几次弹奏曲子?哪一次弹奏的是月光曲?(指名读书)(生读书略)生:课文中提到了三次弹奏曲子。
师:那么这三次有什么不同呢?你发现了吗?生:第一次是盲姑娘弹的,第二次是贝多芬弹的,第三次也是贝多芬弹的。
师:能不能使你刚才说的这番话再简练一些?生:第一次是盲姑娘弹的,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贝多芬弹的。
师:一个“和”字,一个“都”字用得恰到好处,句子的确简洁了。
看来比他是从演奏的对象这个角度进行归纳的。
有不同的看法吗?生:第一次盲姑娘演奏得不熟练,断断续续的,第二次贝多芬演奏得非常纯熟,第三次是贝多芬现场编的。
师:你的发现非常可贵,“现场编的”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就叫“即兴创作”。
“即兴”就是对眼前的景物有所感触,有所兴致。
相对于第三次的即兴创作来说,前两次和它还有什么不同呢?生:前两次演奏的曲子原来就有了。
师:了不起,你又发现了一处不同。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这三次弹奏的不同之处到底是什么。
(师生共同归纳,师板书:断断续续琴声弹奏同曲即兴成)师:三次弹奏又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可以在书上批注勾划。
(学生静静地自学五分钟左右之后,同桌相互交流一下看法)生:第一次是因为贝多芬听到盲姑娘弹他的曲子,很好奇,所以走进茅屋给盲姑娘弹奏了一首,就是第二首曲子。
师:听你这样说,我有一个疑问。
贝多芬是个大音乐家,他的曲子脍炙人口、广为流传,怎么会一听到有人演奏他的曲子就好奇呢?生:因为他听到的曲子是断断续续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光曲》课堂实录随感:1、正如台湾教育家所说的:学生的起点已经是很高很高了。
不是普通的学生所能答的。
精彩来自学生。
比如想像内心的话,学生写得不是一般得好了。
2、让学生读句子,设疑,体现了一个学习过程。
3、整节课前部分比重很大,最精彩的联想段没有攻破。
课前准备:板书课题,打开课件:深蓝色的背景,月光下的大海,左中贝多芬头像照片,播放钢琴曲《致爱丽丝》,师生静静地欣赏。
(一)听曲谈话走向人物师:同学们,课前我们聊几句好吗?刚才有一首优美的曲子,你们听到过吗?生:听到过。
师:那这首曲子的曲名知道吗?生:月光曲。
师:月光曲,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这首曲子不是月光曲,但是我觉得他很聪明啊,他是想当然的认为是月光曲,因为今天我们学的就是月光曲嘛。
有人知道吗?生:献给爱丽斯。
师:对,我觉得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据我所知,是《致爱丽斯》,也就是献给爱丽斯的意思。
那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你们知道吗?生:贝多芬。
师:想当然啊,因为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贝多芬的《月光曲》,你们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简单地讲一讲。
生:我知道贝多芬被称为乐圣。
师:因为贝多芬在音乐上有很大的成就,比方说我们古代有一位诗人,叫诗圣,是谁啊?生:李白。
师:那叫诗仙,诗圣是——生:杜甫。
师:还有哪些了解?生:就是贝多芬学音乐并不自愿学的,而是他父亲逼着他学的。
师:其实贝多芬从小本来就很喜欢音乐,只是他的父亲要求他学得太——生:刻苦。
师:太刻苦以至于有点残酷了。
生:我知道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其中有几首曲子流传至今,例如《命运》、《田园》等,经久不衰。
师:这位同学说话很严密,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但是他用音乐赢得了全世界人的心啊!生:我知道他终年57岁,师:哦,你了解到这一点,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上网查的,和看书看的。
师:两条途径。
利用上网查资料,挺便捷的。
生:我还知道贝多芬8岁登台演出。
师:说明他很有音乐天赋,8岁呀,不简单。
生:我还知道贝多芬到了晚年失聪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是上网查的。
师:嗯,其实课后资料袋也写着呢,说明他生活坎坷。
同学们,对于一个音乐艺术家来说,失去了听力几乎等于失去了一切,但是,有同学知道我想说什么吗?但是——生:但是贝多芬用他自己顽强的毅力,不断的努力,赢得了更多的观众,逾越自己音乐上的最高峰。
师:说得多好啊,贝多芬之所以能成为音乐家不仅仅因为他有天赋,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是他意志十分的坚强。
我们初步了解了贝多芬,我们开始上课好吗?生:好。
(二)以词串文,轻叩心扉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请坐。
刚才我们已经了解贝多芬是一位非常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月曲,月光曲就是其中之一。
月光曲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大家已经预习了,对吧。
生:对。
师:我们先来听写一组词语,请大家准备好。
(生准备)师: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上来听写,有吗?好,那位女同学,在黑板上写字可以稍微把字写大一点。
(一位女生到黑板前,其余学生写在本子上)师:月光曲这篇课文是一个传说,请写下“传说”。
师:这个传说啊,讲的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第二个词语“谱写”。
(师对着那位女生说:一笔一画工整有力。
)师:下面听写一组词语,注意几个词语的笔画,先听后写,“盲姑娘、蜡烛、琴键。
”这组词语里面,盲,蜡,键,都是生字。
师:行,同学们抬起头来,和这位同学一起看,写得对吗?生:对。
师:写的时候注意这个“蜡”字,很多同学误认为它跟“烛”一样是火字旁,其实是虫字旁,最初的意思是动植物的油。
这个“键”她写对了,但我观察了一下,笔顺不是很正确,左中右结构。
最后写“建之底”,明白吗?生:明白。
师:最后一个词“清幽”。
(学生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清幽的月光是怎样的月光?生1:就像轻纱铺在地上一样,非常渺茫的那种感觉。
师非常善于联想。
生2:我认为清幽的月光是皎洁的月光,是宁静的,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
师:给人感觉到是皎洁的月光。
生3:我觉得是特别轻柔,特别柔和,让人觉得舒服。
师:嗯,蒋老师课前还特地查了一下字典,发现这个“幽”字有3种解释,(出示解释)你们觉得“清幽”的“幽”应该取哪一种解释呢?生:第2种。
师:第2种,清幽的月光让人感觉是沉静的安闲的。
同学们,这个传说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儿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来说一说,请大家先自己准备一下,说一说。
(生小声试说)师;没事儿,放出声音也没关系。
(约2分钟后)师:同学们,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1: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被人们说成是一个传说,因为他谱写月光曲时,借着清幽的月光,受到盲姑娘对音乐的执着的感染,没有蜡烛的时候,月光是清幽的,这也是贝多芬当时的心情,所以他按动了琴键,让思绪跟着月光飞扬,所以创下了这首不朽的月曲——月光曲。
师:说得真不错。
他说的时候强调了月光曲形成的原因和当时创作的情境,谁愿意再说说,把这个故事简单地讲一讲。
生2:当贝多芬在莱茵河散步时,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被盲姑娘热爱音乐的情感感动了,受到了感染,于是按动了琴键,创作了这首月光曲。
师:我们再来一起回顾故事内容。
有一天傍晚,贝多芬走进了一间茅屋,贝多芬弹了一曲又一曲,这后一曲就是著名的——师生:月光曲。
(三)一番“对话”聆听心声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传世名曲——月光曲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
(生默读,师巡视)师:嗯,有的同学很自然地拿起了笔,把一些句子划了下来,我相信他有理由,他或许觉得这些句子所描写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的心。
师:同学们,咱们现在交流。
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请你先读一读,谁先来读,好,请你读吧。
生:读“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师:这个同学读得这段话就是兄妹俩的对话,被站在茅屋外的贝多芬听见了。
咱们再往具体想,你认为贝多芬是听到了兄妹俩的哪句话时就开始心动了呢,先不要说,再读读。
(生自由读对话)生:我认为应该是这句话“这首曲子多难弹啊……那有多好啊。
”师:同学们,请你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己读一读这段话,注意,要能打动贝多芬的心啊,读一读,来,读出声音来。
(生读盲姑娘的话)师:嗯。
谁再来读一读?来打动贝多芬的心。
生1:朗读“贝多芬走进茅屋……那该有多好啊。
”师:好的,他强调了“那该多好啊”,读出了盲姑娘内心的向往,我相信贝多芬听了心里会微微一动,谁再来读?生2:(读)师:同学们,他又强调了“贝多芬”,贝多芬从姑娘的口中听到了自己名字能不激动吗?我们一字一句要读到贝多芬的心里。
来,我们一起来读。
一个姑娘说,读——(学生齐读)师:同学们,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往往能从别人的话里面听出言外之意,他从这句话里听出了什么?生1:贝多芬从这句话听出了这个盲姑娘很渴望听到贝多芬的曲子。
师:是,贝多芬听出了他内心满心的渴望。
他还听出了什么?生2:他还听出了这位小姑娘她很喜欢音乐。
师:很喜欢音乐你听出来了!生:贝多芬从这句话里感受到姑娘对音乐的追求。
师:追求,而不仅仅是喜欢,你从哪里感受到的?生:我是从“要是能听到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该有多好啊,……”感受到的。
师:我也感受到了,这是她内心梦寐以求的愿望。
生3:我是从“那该多好啊”这五个字当中感受到的,这表现出她内心的渴望,这是她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梦想。
我还从课外知道贝多芬立志为穷苦人造福,贝多芬想到我能为贫穷的兄妹俩弹钢琴,也是幸福的。
这一点就可以打动贝多芬,从盲姑娘对音乐的执着和渴望贝多芬为他们弹奏曲子。
师:我感觉到了,你真正是以贝多芬的身份,音乐家的身份来体会,富有同情心的贝多芬从这句话中还听出了什么呢?生4:从这句话他还听出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
师:用另外一个词形容,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
生5:从这句话里还体会到盲姑娘之所以不能听贝多芬亲自弹的音乐是有苦衷的,她在特别压抑自己的情感。
师:她的苦衷是什么?生:她的苦衷是家境贫寒,所以她没有能力亲自听贝多芬弹。
师:她用了一个词,什么词?生:贫寒。
师:贫寒哪,你从哪些细节感受到盲姑娘家境贫寒?生1:我从他们点的是微弱的烛光,烛光很微弱,住的是茅屋,而且钢琴是一架旧钢琴,说明他们的家境非常贫穷。
师:种种细节让你感觉到了!生2:我体会到的是一个男的说“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两个“太”字让我感到了他家境贫穷。
师:两个“太”字让你感受到他家境的贫寒,生活的艰辛。
生3:还有我还从男的正在做皮鞋看到他家境贫寒。
师:是的,贝多芬听出了这个姑娘虽然双目失明但依然热爱着生活,虽然家境贫寒但从没放弃过对艺术的向往和追求,他的心被触动了,我们一起带着这份理解,再读一读盲姑娘的这段话,“这首曲子多难弹啊”起——(学生读)师: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继续读妹妹的话——(学生接着读妹妹的话:哥哥,你别难过……)师:听到这里,贝多芬又听出了什么呢?生1:我感觉贝多芬又听出了姑娘的善解人意,因为他想听贝多芬弹钢琴是她一直以来的愿望,但她后来又说随便说说,说明他想安慰哥哥,她不想让哥哥为她听不到贝多芬弹的钢琴而难过。
师:你也是善解人意的姑娘,明明是非常想听却说是随便说说,贝多芬听出了什么呢?生2:贝多芬实际上听出了盲姑娘十分热爱音乐,盲姑娘一直压抑着自己的内心,真希望能听到贝多芬弹,但却说只是随便说说。
随便说说并不是指真的是随便说说,盲姑娘一直在压抑她内心的情感。
师:你用“压抑”这个词,倒还不至于,但我跟你有同样的感觉是盲姑娘在努力掩饰自己的愿望,明明是梦寐以求的愿望,却说成随便说说。
贝多芬听出了什么呢?生3:贝多芬还听出了姑娘的难以割舍的一种情感,一方面是手足情深的哥哥,另一方面是自己热爱的音乐,但是盲姑娘特别善解人意,还是选择了哥哥,因为他们家境贫寒,不想再给她哥哥加重负担。
师:体会得真好。
我们来读读这段话。
我们来分角色读,体会一下他们的情感好不好。
你们读妹妹的话,我读哥哥的话,不读提示语。
(师生分角色读)师:同学们,贝多芬就是从这里听出了,盲姑娘不仅热爱音乐,而且非常懂事,我相信他被感动了,所以他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一曲。
还有哪些句子所描述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的心呢?生:我觉得贝多芬自己也说过他是为穷人服务的。
而盲姑娘家非常贫穷,没办法听贝多芬的音乐,书上也说了“他们……”这说明他们家非常穷,而贝多芬却没办法实践他自己的话,也就是他的音乐是为穷苦人服务的,我觉得他在这里不光感动于姑娘热爱音乐,而且也很痛心,他想满足他们的愿望。
师:你在用心体会一个音乐家的心情,去揣摩他的创作的心理。
还有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呢?生:是这段话“他多纯熟啊,……”师:听了盲姑娘的这句话,贝多芬是怎么反应的,我们一起来读后面的这句话,读——(学生读“贝多芬没有回答……)(四)两番“对话”心灵互通师:这是贝多芬和盲姑娘之间的对话,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问题吗?生1:我想问为什么再弹一曲呢?师:哦,我想贝多芬是被感动了,所以再来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