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隐球菌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 • 常表现为脑膜炎,新型隐球菌可沿着血管
周围间隙进入脑组织形成小囊肿,严重时 发展为脑膜脑炎。
13
• 皮肤新型隐球菌病: • 多表现为小丘疹、斑疹、表皮下坏死形成
溃疡,溃疡的炎症反应较轻,周围的淋巴 结不肿大。
• 骨骼新型隐球菌病: • 可出现溶骨性病变,形成冷脓肿。
• 垂危的患者可发生颞叶钩回疝或小脑扁桃
体疝而危及生命。
• 艾滋病患者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
病,发热和抽搐的表现比没有免疫抑制的 患者更为常见,病程呈进行性发展。
17
• ㈡ 肺新型隐球菌病 • 虽然,人体与新型隐球菌首先遭遇的部位
是肺,但是,肺新型隐球菌病所占的比例 少于15%,远比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 病少见。
10
• 新型隐球菌荚膜多糖为主要的毒力因子,
加上荚膜甘露糖蛋白等可溶性成分、黑色 素和甘露醇等其他毒力因子,具有免疫抑 制作用,
• 在免疫防御功能不全的个体,可引起肺部
出现侵袭病灶,或者血源播散至肺外其他 器官。
11
• 正常人脑脊液中缺乏补体、可溶性抗隐球
菌因子(在血清中则存在)以及脑组织中缺乏 对新型隐球菌的炎症反应,所以,肺外播 散一般先累及中枢神经系统。
或眼眶后,多为胀痛或钝痛,呈间歇性。
• 伴低热或不发热。 • 随着颅内压的进一步增加,患者的头痛剧
烈,可伴有恶心、呕吐、烦燥和性格改变 等表现,
• 体检可发现步态蹒跚,颈项强直、布氏征
或克氏征等脑膜刺激征阳性。
16
• 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病情恶化,病
变累及脑实质,可出现意识障碍、抽搐或 偏瘫;病理神经反射阳性。
• 在艾滋病患者中,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对
新型隐球菌尤为易感。当CD4+T淋巴细胞 少于0.05×109/L时,继发新型隐球菌病的 发病率明显增加。
12
• ㈡ 病理解剖 • 肺新型隐球菌病: • 表现为自限性感染的病灶,直径多在1.5cm
以内;
• 表现为活动性感染病灶时,直径多在1.5
cm源自文库7cm,呈胶冻样或肉芽肿,多靠近胸 膜,有时中心可坏死液化形成空洞。
• 肺新型隐球菌病可发生在无肺外病变的情
感染。尚未证实存在动物与人或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 播。
• ㈢ 人群易感性
• 正常人体一般具有抵抗新型隐球菌病的防御能力;但
是,艾滋病患者除外。
• 目前不仅没有可靠的免疫力指标可用来判断某一个体
是否对新型隐球菌敏感;但在艾滋病患者中,隐球菌 病几乎全部发生在免疫功能严重缺陷时,大多数 CD4<100/μl。
范围爆发。
• 由母婴垂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儿童,发生
新型隐球菌病的年龄以6~12岁多见。
9
•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 ㈠ 发病机制
• 新型隐球菌病的免疫发病机制仍未阐明,一
般认为,吸入气雾化的新型隐球菌孢子之后, 多数感染从无症状的肺部定位开始。
• 以抗新型隐球菌抗体和补体为这些细胞机制
的主要成分;使新型隐球菌被局限于肺,最 后呈自限经过。
• 相当部分新型隐球菌病患者发生于“正常人”,未能
断定这些“正常人”的细胞或体液免疫是否存在何种
缺陷。 7
• 然而,有部分新型隐球菌病患者存在糖尿
病、肝硬化等严重基础疾病或导致细胞免 疫功能异常的因素,包括恶性淋巴瘤、白 血病、结节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器官移 植以及长期、大量地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其 他免疫抑制剂等。
5
• 【流行病学】
• ㈠ 传染源 • 从鸽粪、其他鸟类的排泄物、多种水果和土壤
中可分离出新型隐球菌。
• 由于新型隐球菌在44℃停止生长,鸟类的正常
体温为42℃,阻止新型隐球菌不向肠道外侵袭, 所以,鸟类并不发病。
• • 使鸽粪中新型隐球菌的密度可高达5×107/g。
6
• ㈡ 传播途径
• 人体通常是通过吸入气雾化的新型隐球菌孢子而发生
3
• 【病原学】
• 早在1894年就发现新型隐球菌是引起隐球
菌病的一种病原菌。
• 新型隐球菌是隐球菌属的一个种,隐球菌属
还包括浅白隐球菌(Cryptococcus albidus)和 罗伦特隐球菌(Cryptococcus laurentii)等几
个种,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也可引起隐 球菌病。
• 新型隐球菌的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为
14
• 【临床表现】 • 新型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变
化多样。
• 到目前为止,仍不能确定不同部位新型隐
球菌病的最短、最长或平均的潜伏期。
• ㈠ 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 •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为最常见和最危险的临
床类型。
15
• 起病缓慢,不能回忆起准确的发病日期。 • 常有头痛、可位于前额、双侧颞部、枕后
• 艾滋病患者对新型隐球菌的易感性增加。
艾滋病患者继发隐球菌病的发病率,在美 国为5%~10%之间;在非洲和其他发展中 国家可高达30%。
8
• ㈣ 流行特征 • 新型隐球菌病呈世界性分布。 • 在非艾滋病患者中,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多
见,青春期以前年龄段少见;
• 男女比例大约为3:1; • 没有明显的种族和职业发病倾向; • 呈高度散发,几乎没有见到集体发病和小
• ⒈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 • 慢性或亚急性起病,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
脑脊液的压力明显升高,呈浆液性改变。
• ⒉肺新型隐球菌病: • 慢性咳嗽、粘液痰、胸痛等。 • ⒊艾滋病患者新型隐球菌病: • 急性起病,病情进行性恶化,除肺部以外,血源
性播散主要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因而,脑脊液 检查对每个可疑的患者都是必需的。孤立的皮肤 表现和淋巴结炎也可能发生。
•新型隐球菌病
1
•【 概述】
• ㈠定义: 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是一种全
身性真菌病,以中枢神经系统和肺的病变 最为常见,有时也累及皮肤、前列腺、骨 骼系统和血液等部位。
• ㈡病原菌: 主要为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
2
• ㈢主要临床类型的特点:
5~10μm,外周围绕着一层多糖荚膜,以芽 生进行繁殖。
4
• 新型隐球菌的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
为5~10μm,外周围绕着一层多糖荚膜, 以芽生进行繁殖。
• 根据荚膜多糖抗原特异性的不同可分为血
清型A、B、C和D四型,均可引起隐球菌病, 其中,新型隐球菌新型变种(血清型A和D) 占大多数,特别是血清型A最为常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