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

合集下载

脊髓灰质炎案例

脊髓灰质炎案例

脊髓灰质炎案例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本文将从病因、症状、诊断、治疗等方面介绍脊髓灰质炎的相关知识。

一、病因脊髓灰质炎病毒属肠道病毒科,分为3个血清型:脊髓灰质炎病毒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2型和脊髓灰质炎病毒3型。

感染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将病毒排入环境中,其他人通过口腔、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接触感染源而感染。

二、症状脊髓灰质炎的潜伏期一般为3-35天,患者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恶心等。

部分患者在此期间出现腹泻或便秘。

随后,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颈部僵硬、肌肉疼痛等。

少数患者会出现脑膜炎症状,如意识障碍、抽搐等。

三、诊断脊髓灰质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实验室检查方面,主要包括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测。

病毒分离可通过采集患者的咽拭子、粪便等样本进行培养和鉴定。

血清学检测主要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病毒抗体水平来确定感染情况。

四、治疗脊髓灰质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对症治疗包括控制发热、缓解疼痛、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支持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的呼吸、营养、康复等方面进行干预。

在疫苗出现之前,康复治疗是脊髓灰质炎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措施帮助患者恢复肌力和功能。

五、预防脊髓灰质炎的预防主要依靠疫苗接种。

脊髓灰质炎疫苗分为口服和注射两种,其中口服疫苗采用活病毒疫苗,注射疫苗采用灭活病毒疫苗。

疫苗接种能够有效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发生和传播。

六、病例小明是一名8岁男孩,突然出现高热、咳嗽和咽痛症状。

几天后,他开始出现颈部僵硬和肌肉疼痛。

他的父母发现他走路时步态不稳,右腿的力量明显减退。

小明被送往医院,经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被诊断为脊髓灰质炎。

医生立即开始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并建议进行康复训练。

脊髓灰质炎PPT演示课件

脊髓灰质炎PPT演示课件
综合防治策略
未来脊髓灰质炎的防治将更加注重综合策略的应用,包括疫苗接种、抗病毒治疗、康复训 练以及社会支持等多方面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对患者和社会的影响。
挑战和机遇并存
挑战
尽管脊髓灰质炎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病毒变异导致的疫苗逃逸、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 用难题以及康复训练的个性化需求等。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内容建议
1 2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详细解释脊髓灰质炎的发病原因、症状表 现、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 知。
自我护理指导
教育患者如何进行自我护理,包括保持个人卫生 、合理饮食、规律作息等,以促进康复。
3
康复训练指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 划,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提高肢体功能和 生活质量。
脊髓灰质炎
汇报人:XXX
2024-01-12
• 疾病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措施 • 预防措施及策略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 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 统,导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 引发肢体弛缓性麻痹。
疫苗研发
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疫苗研究一直是热点领域,目前已有多种疫苗被
成功研发并应用于临床,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以及基因工程疫苗
等。
02
抗病毒治疗
近年来,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病毒治疗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如一
些小分子化合物和单克隆抗体等药物在实验室研究中显示出抗病毒活性

03
免疫学研究
深入了解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学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策略的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

临床分期
四.恢复期:
瘫痪后1 瘫痪后1-2周肢体功能逐渐恢复,由远及近,由小及大 肌群恢复,腱反射也渐恢复,轻者1 月,重者6 18月, 肌群恢复,腱反射也渐恢复,轻者1—3月,重者6—18月, 甚至更长时间恢复。
五.后遗症期:
神经组织严重损害,某些肌群功能不能恢复, 形成永久性瘫痪及肌肉萎缩, 并导致肢体或躯体畸形。
Polio ‘Last Cases’
Americas Region Luis Fermin Tenorio Peru 1991
Western Pacific Region Mum Chanty Cambodia 1997 European Region Melik Minas Turkey 1998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Polilmyelitis) 脊髓灰质炎(Polilmyelitis)
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主要侵犯人体 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主要侵犯人体 脊髓前角的灰、白质部分的急性传染病, 脊髓前角的灰、白质部分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发热、肢体弛缓性麻痹为特征, 临床表现以发热、肢体弛缓性麻痹为特征, 好发于婴幼儿,故又称为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的流行病学
易感者: 4个月以下婴儿很少得病,1-5岁 小儿发病者最多。二次发病者罕见。
流行特征: 散发式流行,夏秋季发病率最 散发式流行, 高,无明显规律。
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5 14日(3 35日) 潜伏期:一般5—14日(3-35日) 临床分型:无症状型(隐形感染) 顿挫型 无瘫痪型 瘫痪型
脊髓灰质炎的临床分期
前驱期(第一次病毒血症期): 1.主要症状:起病缓急不一,大多有低热或中等热,伴乏
力、咽痛、咳嗽及纳差、腹痛等病毒血症症状。 2.持续时间:数小时—3、4日 2.持续时间:数小时— 3.转归: 3.转归

脊髓灰质炎病史护理PPT课件

脊髓灰质炎病史护理PPT课件

护理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 保持皮肤清洁,预防褥疮 保持营养均衡,预防营养不良 保持肢体功能,预防肌肉萎缩 保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 保持家庭支持,预防家庭压力过大
护理效果评估
01 患者症状改善程度 02 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程度 03 患 者 康 复 速 度 04 患 者 满 意 度 05 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提升程度
护理展望
1 预防为主:加强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 2 早期发现: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疑似病例 3 及时治疗:针对不同病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4 康复护理:关注患者心理和生理需求,提供全面康复支持 5 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脊髓灰质炎的认识,增强预防意识
谢谢
康复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 食、作息等
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如肢体 功能锻炼、语言训练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保 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如监测 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等
关注家庭护理,如家庭环境、 家庭氛围等
关注社会支持,如社会资源、 社会活动等
心理护理
01
保持乐观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 头痛、肌肉疼痛、
肢体无力等
严重者可导致瘫痪, 甚至死亡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 传播,也可通过空
气飞沫传播
脊髓灰质炎的病因
01
01
病毒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通 过消化道传播,主要感染儿童
02
02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通过 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
03
03
易感人群:儿童,特别是5岁 以下的儿童
04
02
学会自我调节,避免焦虑和抑郁
03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社会支持
04
学会放松和休息,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

脊髓灰质炎人卫四版PPT课件

脊髓灰质炎人卫四版PPT课件

脊髓灰质炎的传播方式
01
02
03
粪口传播
病毒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污染水源、食物、玩具等 物品,再经口摄入,进入 肠道繁殖。
接触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或 环境,再经口摄入,进入 肠道繁殖。
呼吸道传播
病毒通过飞沫传播,进入 呼吸道后繁殖。
脊髓灰质炎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
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肢体疼痛 、肌肉麻痹、瘫痪等。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 诊断。实验室检测包括病毒分离、抗 体检测和核酸检测等。
02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
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预防疾病传播
疫苗接种是预防脊髓灰质炎传播 的有效手段,通过群体免疫,可 以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保护易
感人群。
保护儿童健康
脊髓灰质炎病毒对儿童危害极大, 疫苗接种能够降低儿童感染风险, 避免因感染导致的残疾和死亡。
脊髓灰质炎人卫四版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脊髓灰质炎概述 •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 • 脊髓灰质炎的治疗 •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与控制
01 脊髓灰质炎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 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 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肌肉麻痹 和瘫痪。
特点
脊髓灰质炎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 童,通过消化道传播,病毒在肠 道内繁殖,随粪便排出体外,污 染环境。
强化疫苗接种
确保所有儿童按照免疫规划接 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提高接种
率。
监测与评估
建立健全的脊髓灰质炎监测系 统,定期评估疫苗接种情况和 疫情状况。
病例管理
对疑似脊髓灰质炎病例进行及 时诊断、隔离和治疗,防止疾 病传播。

脊髓灰质炎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疫苗接种成功案例
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
自20世纪80年代起,全球范围内开展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 通过广泛的疫苗接种运动,全球脊髓灰质炎病例大幅减少。
印度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历程
印度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力推广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经 过多年努力,终于在2014年宣布消灭了本土传播的脊髓灰质 炎病毒。
治疗与康复案例
传播方式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毒 经胃肠道进入血液,再侵犯脊 髓和脑干。
易感人群
主要影响5岁以下的儿童,尤 其是未接种疫苗的儿童。
全球范围内的爆发与控制
01
爆发
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多 次爆发,尤其在卫生条件较差的 地区。
02
03
控制
消灭
自20世纪50年代起,全球范围内 开始广泛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 有效控制了该病毒的传播。
03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措施
02
01
03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避免与病毒接触。
避免前往疫情高发区
避免前往脊髓灰质炎病毒高发地区,减少外出。
疫苗接种
及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提高免疫力。
治疗方法
01
02
03
药物治疗
在感染初期,可以使用抗 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利 巴韦林等。
支持治疗
对于出现症状的患者,需 要进行支持治疗,如呼吸 支持、营养支持等。
新药研发
加大投入,推动脊髓灰质炎病毒相关 的新药研发,寻找更有效、更安全的 治疗方法。
国际合作与全球卫生安全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威胁,确保全球卫生安 全。
全球卫生安全
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防控纳入全球卫生安全战略,推动各国共同参与,形成全 球联防联控的格局。

脊髓灰质炎的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脊髓灰质炎的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脊髓灰质炎的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脊髓前角灰质受到病毒侵害而引起的传染病。

该疾病主要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主要传播途径为经由口腔进入人体后经脑脊髓膜扩散,引起神经系统病变。

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较高,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群体。

本文将对该疾病进行详细解释,包括定义、病因、传播途径、症状和治疗等内容,旨在增加对脊髓灰质炎的了解,提高对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意识。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脊髓灰质炎这一疾病展开讨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脊髓灰质炎的定义、病因和传播途径、症状和治疗。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解释和分析,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种疾病的特点、危害与对策,从而提高对脊髓灰质炎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逐一分析这些方面的内容,并给出详细的解释和论述。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整个文章进行总结,探讨脊髓灰质炎对社会的影响,并展望未来在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发展方向。

整个文章结构清晰明了,逻辑严谨,旨在为读者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引起对脊髓灰质炎这一疾病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1.3 目的:脊髓灰质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脊髓灰质炎的名词解释,帮助读者更加深入了解这种疾病。

通过对病因、传播途径、症状和治疗等方面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脊髓灰质炎,并且增强对于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的认识和意识。

同时,本文也旨在呼吁政府、医疗单位和社会各界关注脊髓灰质炎疫情,加强预防措施和宣传教育工作,为保障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2.正文2.1 脊髓灰质炎的定义: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脊髓灰质中的神经元受到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该病主要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是一种急性传染病。

脊髓灰质炎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成年人也可能感染。

疾病的流行季节通常是夏秋季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通过食物和水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患上脊髓灰质炎后,病毒会攻击脊髓灰质中的运动神经元和前角细胞,导致神经元的破坏和功能受损。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

预防
预防
1.主动免疫
对所有小儿均应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进行主动免疫。基础免疫自出生后2月开始,连服3剂,每次间隔 1个月,4岁时加强免疫一次。目前国际上逐步采用脊灰灭活疫苗替代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进行主动免疫, 国内也有试行。
2.被动免疫
未服用疫苗而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小于5岁的小儿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应及早注射免疫球蛋白,每次0.3~ 0.5ml/Kg,每日一次,连用2日,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
3.
检查
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大多正常。 2.脑脊液检查 瘫痪前期及瘫痪早期可见细胞数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增加不明显,呈细胞蛋白分离现象,对诊断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至瘫痪第3周,细胞数多已恢复正常,而蛋白质仍继续增高,4~6周后方可恢复正常。 3.病毒分离 病毒分离是本病最重要的确诊性试验。起病一周内可从咽部及粪便内分离出病毒,可用咽拭子及肛门拭子采 集标本:间隔24~48h收集双份标本(重量>5g),及时冷藏4℃以下送检,多次协和送检可增加阳性率。发病1周 内,从患儿鼻咽部、血、脑脊液中也可分离出病毒。 4.血清学检查 近期未服用过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患者,发病1个月内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法)检测患者血液及脑 脊液中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可帮助早期诊断;恢复期患者血清中特异性免疫球蛋 白G(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有诊断意义。
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推广后,全球消灭脊灰行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实现全球消灭脊灰的目标尚存 在许多障碍和挑战。2008年在尼日利亚脊灰死灰复燃后,蔓延到邻近的8个国家。而1995~1996年及1999年,我 国云南和青海省发生了分别由缅甸和印度输入的脊灰野毒株病例,经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采取紧急措施后,才 未发生二代病例。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

病灶特点为散在不对称及多发
☆镜下所见
早期为神经细胞胞浆染色体溶解,尼氏小体消失,此为 可逆性变化。 ●病变进一步发展,引起神经细胞胞核浓缩及坏死, ● 周围组织充血及水肿,局灶性和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 ●神经胶质纤维增生。 ●受损神经所支配的肌肉纤维发生萎缩。 ●可有淋巴结和肠道淋巴组织的增生和炎症; ●局灶性心肌炎、间质性肺炎及肝、肾等全身病变。
(四)免疫学检查
1.用中和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检测血中特异性抗体,
病程中抗体滴度4倍以上增高有诊断意义。中和抗体
存在时间长。补体结合抗体阳性可作近期诊断。 2.用ELISA法检测血及脑脊液中特异性IgM抗体,可 作早期诊断。 (五)核酸检测
七.并发症
多见于脑干型患者,主要有: ★ 呼吸道并发症:吸入性肺炎及肺不张, ★ 血管栓塞: ★ 泌尿系感染 ★ 消化道出血、穿孔 ★ 心肌炎 ★ 高钙血症及泌尿系结石
和咽部肌肉瘫痪,而有吞咽困难、饮水易呛、声音嘶哑及
咽反射消失等
2.脑干型(球麻痹或延髓麻痹型)
(2)呼吸中枢瘫痪 ◆ 病变部位 延髓网状结构外侧 ◆ 临床表现 中枢性呼吸障碍,表现为 呼吸浅表不规则、双吸气、叹息样 呼吸、潮式呼吸、呼吸变慢及呼吸 暂停等,严重者有缺氧及呼吸衰竭
2.脑干型(球麻痹或延髓麻痹型)


二.病原学

抵抗力 本病毒在外界生活力强:
不含脂蛋白包膜:能抵抗乙醚、乙醇和胆盐 耐酸、耐碱、耐低温。粪便和污水中存活时间长
对热、干燥及氧化剂敏感
● 与其他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在肠道
内可互相排斥,且对口服疫苗可产生干扰现象
已证实我国存在不同基因型的野毒株。
三.流行病学

脊髓灰质炎课件

脊髓灰质炎课件

02
头痛:头痛、头晕、恶 心、呕吐
03
肌肉疼痛:肌肉酸痛、 无力
04
关节疼痛:关节疼痛、 肿胀
05
皮肤红疹:皮肤出现红 疹,瘙痒
06
神经系统症状:肢体无 力、瘫痪、呼吸困难
2
脊髓灰质炎的预 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是 预防脊髓灰质炎最有效的方法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 室内通风,避免接触感染者

04 接种后注意事项:避
免剧烈运动,注意饮 食卫生,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
疫苗安全性
01
脊髓灰质炎 疫苗的安全 性:经过严 格临床试验,
安全性高
02
疫苗副作用: 可能引起轻微 发热、红肿等 反应,但通常 不会引起严重
不良反应
03
04
疫苗有效期: 脊髓灰质炎 疫苗有效期 较长,可提 供长期保护
疫苗储存条件: 脊髓灰质炎疫 苗需要低温储 存,以保证疫 苗质量和有效
脊髓灰质炎病因
病毒感染:脊髓灰质炎病
毒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 01
途径进入人体
03 病毒复制:病毒在体内复 制,导致神经细胞损伤
免疫系统:病毒侵入人体
02 后,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但抗体不能完全清除病毒
神经损伤:病毒损伤神经
04 细胞,导致肌肉无力、瘫
痪等症状
脊髓灰质炎症状
01
发热:体温升高,持续 数天
脊髓灰质炎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脊髓灰质炎概述 02. 脊髓灰质炎的预防与治疗 03. 脊髓灰质炎疫苗
1 脊髓灰质炎概述
脊髓灰质炎定义
01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脊髓灰 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脊髓灰质炎历史

脊髓灰质炎历史

脊髓灰质炎历史一、脊髓灰质炎的概述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等途径感染人类,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患者多为1岁以下的儿童。

二、脊髓灰质炎的历史回顾1.早期发现与认识脊髓灰质炎最早于1916年在美国爆发,此后,世界各地陆续出现了类似的疫情。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脊髓灰质炎的严重性,并开始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2.疫苗研究的突破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科学家乔纳斯·索尔克成功研制出脊髓灰质炎疫苗,为预防和控制脊髓灰质炎带来了新的希望。

随后,安德烈·普莱西德和阿尔伯特·沙宾分别研制出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进一步提高了疫苗的预防效果。

3.我国脊髓灰质炎防治工作我国在1950年代开始进行脊髓灰质炎的防治工作,逐步推广疫苗接种,加强疫情监测,减少病毒传播途径。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于1994年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的目标,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得到了有效控制。

4. 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努力为了彻底消灭脊髓灰质炎,全球各国于1988年开始实施“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计划”。

通过广泛开展疫苗接种、强化疫情监测、提高公众认识等措施,全球脊髓灰质炎病例数量逐年下降。

截至2023,全球范围内脊髓灰质炎病例已显著减少,但仍有部分地区存在疫情风险。

三、脊髓灰质炎的预防与未来展望1.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脊髓灰质炎最有效的方法。

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纷纷推广疫苗接种,提高接种率,从而降低脊髓灰质炎的发病风险。

2.疫情监测与防控各国政府应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同时,普及公共卫生知识,提高公众对脊髓灰质炎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3.科研创新继续开展脊髓灰质炎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究,优化疫苗制备技术,提高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国际合作加强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脊髓灰质炎疫情,确保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的实现。

脊髓灰质炎教学演示课件

脊髓灰质炎教学演示课件
疫苗改进与优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脊髓灰质炎疫苗将更加安全、有效,接种方案也将更加便捷。
综合治疗策略
针对脊髓灰质炎患者,未来将采取综合治疗策略,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细胞治疗 等多种手段联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全球合作与信息共享
国际社会将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脊髓灰质炎的挑战,推动相关研究成果的共享与应用。
流行病学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与脊髓灰 质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接 触史,以及是否生活在疫 情流行地区。
体征检查
医生检查患者肢体肌力、 肌张力、腱反射等,评估 神经系统受损程度。
鉴别诊断方法
与其他急性弛缓性麻痹疾病相鉴别
如格林-巴利综合征、横贯性脊髓炎等疾病,需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侧弯、马蹄内翻足等。
呼吸功能不全
03
当病毒侵犯呼吸肌时,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功能不全,甚至需要
呼吸机辅助呼吸。
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
运动畸形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 能,如行走、跑跳等。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患者可能因肌肉萎缩而无法完成日常活动,如穿衣、吃饭等,导 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心理影响
长期的疾病困扰和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 问题。
社会经济负担分析
医疗负担
脊髓灰质炎患者需要长期接受医疗治疗和康复训练,给家庭和社会 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
教育负担
由于疾病影响,患者可能无法正常接受教育,影响个人发展和社会 贡献。
经济负担
患者及其家庭可能因疾病导致的收入减少和医疗支出增加而面临经济 困境。
与脑性瘫痪相鉴别
脑性瘫痪患者多有围生期高危因素,如早产、低出生体重等,且症状多为非进 行性,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和评估发育里程碑进行鉴别。

脊髓灰质炎知识点总结

脊髓灰质炎知识点总结

脊髓灰质炎知识点总结1. 病因脊灰病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引起的。

该病毒主要通过口-粪传播途径传播。

当感染者排泄病毒时,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他们的粪便中的病毒可能通过食物、水或表面传播给他人。

2. 症状脊灰病的症状包括发烧、头痛、咽喉痛、肌肉无力和瘫痪。

最常见的病例是肢体瘫痪,尤其是小儿麻痹症。

除了肌肉无力和瘫痪,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3. 预防脊灰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目前市场上有两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分别是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和注射脊髓灰质炎疫苗(IPV)。

定期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4. 检测与诊断如果怀疑患者感染了脊灰病,需要进行相关检测来确认诊断。

血液或咽拭子检测可以检测是否存在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

脊灰病的诊断还包括通过脊髓脑脊液检查。

5. 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来治疗脊灰病。

治疗的主要方式是支持疗法,包括休息、营养支持和物理治疗。

对症治疗也是重要的,如控制疼痛、维持呼吸功能等。

对于肌肉无力和瘫痪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康复治疗。

6. 疫情监测与控制由于脊灰病主要通过病毒传播,疫情监测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出现病例,需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和检测。

同时还需要对社区进行宣传教育,加强环境清洁和个人卫生,遏制病毒的传播。

7. 心理与社会支持脊灰病患者和其家人可能会面临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问题。

由于疾病的严重性,患者可能感到沮丧和焦虑。

此外,瘫痪可能会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因此,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家庭、社区和医疗机构都可以提供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脊髓灰质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预防是最为重要的措施,而疫情监测和控制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对症治疗外,心理和社会支持也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全面的措施,我们有望最终控制脊髓灰质炎疫情,保护人们的健康。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脊髓灰质炎,这个曾经让无数家庭陷入痛苦与困境的疾病,即便在如今医学相对发达的时代,其留下的后遗症仍不容忽视。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肌肉无力甚至瘫痪。

虽然随着疫苗的广泛接种,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已经大幅降低,但那些曾经患病的人,可能终身承受着后遗症带来的困扰。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

常见的包括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肢体畸形等。

肌肉无力使得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时感到力不从心,比如行走、站立、抬手等简单动作都可能变得异常艰难。

肌肉萎缩则会让肢体变得纤细、瘦弱,严重影响外观和功能。

而肢体畸形更是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如马蹄足、足内翻、脊柱侧弯等,不仅影响行走姿势,还可能导致身体平衡失调,增加摔倒和受伤的风险。

这些后遗症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

在身体方面,由于肢体功能的障碍,患者的活动范围受限,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自由地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和劳动。

长期的行动不便还可能导致其他健康问题,如骨质疏松、关节疼痛等。

在心理方面,身体的缺陷容易让患者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他们可能会因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而感到孤独和失落,在社交场合中缺乏自信,甚至影响到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职业发展。

对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诊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格检查以及相关的影像学检查来综合判断。

例如,通过 X 光、CT 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可以清晰地看到骨骼和肌肉的结构变化,为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在治疗方面,目前主要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和辅助器具的使用。

手术治疗旨在矫正肢体畸形,改善肢体功能。

例如,对于马蹄足或足内翻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来调整跟腱和肌肉的长度和张力,使足部恢复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康复治疗则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按摩等,旨在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本病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接触性传染病。

隐性感染(占99%以上)和轻症瘫痪型病人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瘫痪型因症状明显而在传播上意义不大。

隐性感染(最主要的传染源)在无免疫力的人群中常见,而明显发病者少见;即使在流行时,隐性感染与临床病例的比例仍然超过100:1。

一般认为,瘫痪性病变在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热带)少见,但近来对跛行残疾的调查发现这些地区的发病率达到美国接种疫苗以前的高峰发病年份。

本病以粪-口感染为主要传播方式,发病前3~5天至发病后1周患者鼻咽部分泌物及粪便内排出病毒,少数病例粪便带毒时间可长达3~4月;密切生活接触,不良卫生习惯均可使之播散。

这些地区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都很差,病毒传播广泛,终年发病,因而小儿在生后几年内就获得感染和免疫,而不发生大流行。

人群具有普遍易感性,感染后获持久免疫力并具有型的特异性。

<4个月婴儿有来自母体的抗体,故很少发病,以后发病率逐渐增高,至5岁以后又降低。

受累肢体畸形。

部分瘫痪型病例在感染后数十年,发生进行性神经肌肉软弱、疼痛,受累肢体瘫痪加重,称为“脊髓灰质炎后肌肉萎缩综合征”。

病因不明。

临床表型差异很大,有两种基本类型:轻型(顿挫型)和重型(瘫痪型或非瘫痪型)。

轻型脊髓灰质炎占临床感染的80%~90%,主要发生于小儿。

临床表现轻,中枢神经系统不受侵犯。

在接触病原后3~5天出现轻度发热,不适,头痛,咽喉痛及呕吐等症状,一般在24~72小时之内恢复。

重型常在轻型的过程后平稳几天,然后突然发病,更常见的是发病无前驱症状,特别在年长儿和成人。

潜伏期一般为7~14日,偶尔可较长。

发病后发热,严重的头痛,颈背僵硬,深部肌肉疼痛,有时有感觉过敏和感觉异常,在急性期出现尿潴留和肌肉痉挛深腱反射消失,可不再进一步进展,但也可能出现深腱反射消失,不对称性肌群无力或瘫痪,这主要取决于脊髓或延髓损害的部位。

呼吸衰弱可能由于脊髓受累使呼吸肌麻痹,也可能是由于呼吸中枢本身受病毒损伤所致。

脊髓灰质炎是什么病

脊髓灰质炎是什么病

脊髓灰质炎是什么病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粪口途径传播,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疾病之一。

脊髓灰质炎主要发生在儿童身上,但成年人也有可能感染。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肠道病毒的一种,分为三个亚型:亚型I、II和III。

其中亚型I是最常见的亚型,也是最具病原性的亚型。

感染后,病毒会侵入神经元细胞,并在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益体内进行复制。

随着病毒数量的增加,病毒会破坏神经细胞,导致脊髓灰质炎的发展。

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表现各异,患者有时会表现为轻微感冒症状,但也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最常见的症状是带状疱疹样的皮疹和肌肉无力。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肌肉僵硬、肌肉萎缩、肌肉脱力、呼吸肌无力等症状。

部分病例还可能导致四肢瘫痪,甚至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

目前,脊髓灰质炎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

然而,预防脊髓灰质炎的最佳途径是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是一种灭活疫苗,通过注射疫苗可以提高人体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力,有效预防感染。

为了消除脊髓灰质炎,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起了脊髓灰质炎全球消除倡议。

该倡议的目标是通过高效的疫苗接种计划,达到全球脊髓灰质炎的消除。

自2000年以来,全球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已大大下降,但仍然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存在脊髓灰质炎疫情。

除了接种疫苗外,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也是预防脊髓灰质炎的重要手段。

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此外,保持清洁的饮水和食品,消毒环境也是减少脊髓灰质炎传播的重要措施。

对于一旦发生脊髓灰质炎病例,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

患者需要全身支持治疗,包括适当的疼痛管理、呼吸支持和体力康复。

此外,物理疗法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脊髓灰质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特别是对儿童来说。

通过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保持个人和环境卫生、早期发现和隔离病例,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脊髓灰质炎的传播。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

面临问题和挑战3
外来人口方面 1994年以来历年强化免疫活动数据统计:
每年7岁以下外来儿童有16万人, 每年脊灰疫苗零剂次免疫儿童有1000020000人(既往未服过疫苗 + 服过疫苗无接 种记录 + 服过苗接种记录遗失)。
北京市消灭脊灰监测要求
脊灰疑似病例定义
定义:任何<15岁儿童发生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病例及任何年龄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消灭脊髓灰质炎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王新高
概述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系由脊 灰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粪-口 途径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人受 该病毒感染后多数没有症状, 为亚临床型经过,约1%-1‰ 的感染者出现急性单侧性(或 双侧的)弛缓性麻痹。因本病 多发生在儿童时期,故俗称为
小儿麻痹症。
引起脊灰的病原体为单链、正链的RNA病毒。 病毒粒含有五种结构蛋白,分别为VP1、VP2、 VP3、VP4和VPg。按免疫性可分为三种血清型, 称为I型、II型和III型,每个型别的脊灰都可 引起致病。各型之间缺少交叉保护作用。其中 Ⅰ型最容易导致瘫痪,也最容易引起流行.
%;
标本检测及时性标准
麻痹
标本送至 采集粪便 省实验室
报告细胞培养结果
阳性标 本送至 国家实 验室
报告型 内鉴定 结果
14 天
4.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急性期过后瘫痪肢 体大多从远端起逐渐恢复,腱反射也逐渐复 常。最初3~6个月恢复较快,以后仍不断进 步,但速度减慢,1~2年后仍不恢复成为后 遗症。若不积极治疗,则长期瘫痪的肢体可 发生肌肉痉挛、萎缩和变形。
预防
脊髓灰质炎没有特效药,只能采取预防措 施。多次注射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使儿童 终身免疫。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标准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标准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标准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1.临床症状:患者出现急性无力、肌肉萎缩、肌肉酸痛、红斑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特别是儿童患者出现突然出现四肢无力,可能是脊髓灰质炎的表现。

2.脊髓液检查:脊髓灰质炎患者的脊髓液中,白细胞数通常正常,但是蛋白质含量升高。

3.电生理检查:肌电图检查可发现肌肉电位明显降低、间歇性肌电波形消失等异常现象。

4.核酸检测:通过核酸检测可以检测到多种病毒感染,判断是否为脊髓灰质炎。

以上是脊髓灰质炎诊断的主要依据,综合以上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同时,对于儿童患者,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尽早就诊,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脊髓灰质炎》课件

《脊髓灰质炎》课件

04
个人卫生
保持手部卫生,避免与病毒接 触。
环境卫生
改善水源和卫生设施,减少病 毒传播。
隔离与治疗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并及时 提供医疗救治。
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脊髓灰质炎的认识 ,增强预防意识。
国际合作与控制
国际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 儿童基金会(UNICEF)等国际组
织在脊髓灰质炎防控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
国际合作项目
例如全球疫苗接种联盟(Gavi)等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支持和技 术援助。
跨国合作
加强跨国界的病毒监测和信息共享 ,共同应对脊髓灰质炎的威胁。
03
脊髓灰质炎的治疗
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干扰素 等,以抑制病毒复制和扩散。
通过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手段,帮 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
发症的发生。
家庭环境改造
03
根据患者的需求,对家庭环境进行适当改造,如调整家具布局
、增设扶手等,方便患者的生活起居。
05
脊髓灰质炎的未来展望
研究进展
疫苗研究
继续研究更有效、更安全的脊髓灰质炎疫苗,提 高免疫效果和持久性。
疾病机制研究
深入探究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机制,为治疗和 预防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手术治疗
对于脊髓灰质炎引发的肌肉萎缩、畸 形等问题,可采取手术治疗进行矫正 。
中医治疗
针灸治疗
通过针灸刺激穴位,调节气血, 缓解肌肉疼痛和萎缩。
中药治疗
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使用中药 方剂进行治疗,如四君子汤、六
味地黄丸等。
推拿按摩
通过推拿按摩手法,促进血液循 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第6版
第6版
呼吸麻痹者 易继发支气管炎、肺炎、 易继发支气管炎、肺炎、 肺不张 尿潴留者 易并发泌尿系感染
长期卧床者 易发生褥疮、骨质脱钙、 易发生褥疮、骨质脱钙、 肌萎缩等
概述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瘫痪期的治疗
适当的营养: 适当的营养: 营养丰富的饮食和大量水分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促进神经传导功能药物: 促进神经传导功能药物:地巴唑 加兰他敏 促进神经细胞代谢药物: 促进神经细胞代谢药物:VitB12
第6版
瘫痪期的治疗
第6版
延髓型瘫痪: 延髓型瘫痪: 保持呼吸道通畅: ① 保持呼吸道通畅: 采用低头位(双脚抬高成 双脚抬高成20° 采用低头位 双脚抬高成 °~25°) ° 最初数日避免胃管喂养 每日测血压, ② 每日测血压,防治高血压脑病 声带麻痹、呼吸肌瘫痪者,行气管切开; ③ 声带麻痹、呼吸肌瘫痪者,行气管切开; 呼吸受损行人工辅助呼吸
概述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第6版
潜伏期
一般5~14日 一般5~14日 3~35 日可无临床表现 日可无临床表现
第6版
前驱期
多持续1~4日 多持续1~4日 病毒血症的症状 上呼吸道症状 消化道症状 若经1~4天后热退,症状消失, 若经1~4天后热退,症状消失, 天后热退 疾病终止称顿挫型 顿挫型; 疾病终止称顿挫型;
第6版
第6版
脑脊液检查 瘫痪前期:细胞- 瘫痪前期:细胞-蛋白分离 前蛋白- 瘫 痪 期:前蛋白-细胞分离期 呈细胞蛋白分离。 呈细胞蛋白分离。 病毒分离 临床实用价值不大 血清学检查
抗体检查
特异性IgM抗体 感染后10-15天出现 持续 特异性 抗体: 感染后 天出现,持续 抗体 天出现 1月后消失 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月后消失,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月后消失 中和抗体: 起病时出现, 周达高峰,持 中和抗体 起病时出现 2-3周达高峰 持 周达高峰 续终身 补体结合抗体:出现较中和抗体迟, 补体结合抗体:出现较中和抗体迟,不能早 期诊断,但仅持续2-3月,表示 期诊断,但仅持续 月 近期感染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口传播: 粪-口传播: 为主要途经 呼吸道飞沫传播: 呼吸道飞沫传播: 早期途经
预防措施 prevention
第6版
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 卫生措施: 卫生措施: 加强水、 加强水、粪、食物管理 患者排泄物与用具消毒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第6版
格林巴利综合征 绝大多数无 常无 + 远端重于近端 + - 蛋白细胞分离 - 大多无后遗症
概述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第6版
第6版
无特殊治疗, 无特殊治疗,所有措施均是对症处理 处理原则: 处理原则:
减轻恐惧 减少骨骼畸形 预防及处理合并症 康复治疗
AFP( AFP(acute flaccid paralysis) paralysis) 急性弛缓性麻痹
第6版
定义:指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 定义:指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肢 体运动障碍为主, 体运动障碍为主,并伴有肌肉弛缓 性麻痹(软瘫) 性麻痹(软瘫)的一组疾病 病例:任何15岁以下 病例:任何15岁以下,出现急性软瘫 岁以下, 的儿童
概述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第6版
第6版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肠道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肠道病毒
按抗原性分Ⅰ 按抗原性分Ⅰ、Ⅱ、Ⅲ型,各型 间很少交叉免疫, 间很少交叉免疫,以Ⅰ型病毒最 易致瘫
概述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第6版
脊髓灰质炎
Poliomyelitis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王秀英 黄丹琳
概述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第6版
第6版
脊髓灰质炎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 脊髓灰质炎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 的急性传染病,90%为 的急性传染病,90%为5岁以下儿童
病变主要在脊髓灰质,表现为弛 病变主要在脊髓灰质,表现为弛 缓性肌肉麻痹, 缓性肌肉麻痹,可瘫痪后遗 症
人群普遍易感, 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后对同型病 毒产生持久免疫 力;4个月以下 婴儿很少患病
预防措施 prevention
第6版
保护易感者 主动免疫: 主动免疫:减毒活疫苗 OPV) (OPV) 被动免疫: 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喂服减毒活疫苗
第6版
第6版
概述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第6版
前驱期的诊断:单靠临床症状无法诊断 前驱期的诊断: 瘫痪前期的诊断:此期临床表现、脑脊 瘫痪前期的诊断:此期临床表现、 液细胞蛋白分离、 液细胞蛋白分离、血 清学检查阳性
第6版
瘫痪期的诊断:典型临床表现、 瘫痪期的诊断:典型临床表现、脑脊液蛋 白细胞分离、 白细胞分离、血清学检查 阳性
第6版
脊髓型
近端肌群瘫痪较远端出现得早且重, 近端肌群瘫痪较远端出现得早且重,下 肢受累最常见, 肢受累最常见,大肌群较小肌群更易受 常无感觉障碍; 累,常无感觉障碍;
第6版
颈胸部脊髓受累可致膈肌、肋间肌麻痹; 颈胸部脊髓受累可致膈肌、肋间肌麻痹;
第6版
延髓型
颅神经运动神经核受损 血管运动中枢受损 呼吸中枢受损
第6版
瘫痪前期
第6版
双峰热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表现 头痛明显 呕吐 脑膜刺激征
瘫痪前期
第6版
感觉过敏,颈、背、四肢肌肉强直疼痛; 感觉过敏, 四肢肌肉强直疼痛; 三角架征( sign) 三角架征(tripod sign) 吻膝试验阳性 头下垂征( sign) 头下垂征(head drop sign)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第6版
发病机制
病毒 口或上呼吸道 肠道粘膜上皮细胞 局部淋巴组织
第6版
病毒增殖
咽分泌物及粪便排病毒 免疫力强 隐性感染 血液:第一次病毒血症 血液:
潜伏期
顿挫型
全身淋巴组织中 血液: 血液:第二次病毒血症
病 毒 毒 力 多 强
第6版
前驱期
血脑屏障
NC受损轻 NC受损轻
CNS
瘫痪前期
NC受损重 NC受损重
前驱期及瘫痪前期的治疗
卧床休息(重要治疗方法 : 卧床休息 重要治疗方法): 重要治疗方法
第6版
持续至热退1周 避免体力活动至少2周 持续至热退 周,避免体力活动至少 周。 可减少瘫痪的病发数或减轻其程度
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 退热镇痛剂、 ①退热镇痛剂、镇静剂缓解全身肌肉痉挛 和疼痛 湿热敷, ②湿热敷,热水浴
瘫痪期的治疗
正确的姿势: 正确的姿势: 睡平板床, ① 睡平板床,卧床时身体成一直线
第6版
② 瘫痪肢体置功能位, 膝部稍弯曲, 瘫痪肢体置功能位 , 膝部稍弯曲 , 髋部及脊柱可用板或沙袋使之挺直, 髋部及脊柱可用板或沙袋使之挺直, 踝关节成90° 踝关节成 ° 疼痛消失后立即作主动和被动锻炼, 疼痛消失后立即作主动和被动锻炼 , 以防骨骼畸形。 以防骨骼畸形。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治疗 功能恢复治疗: 功能恢复治疗:
按摩 针灸 主动和被动锻炼 其他理疗措施
第6版
概述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第6版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预防措施 prevention
第6版
管理传染源: 管理传染源: 传染源: 传染源: 各型患者及病毒携 病人和疑似病人及时隔离 时间:发病之日起至少40日 时间:发病之日起至少40日 带者。 带者。 方式:第1周呼吸道+消化 方式: 周呼吸道+ 以后消化道管理; 道,以后消化道管理; 密切接触易感者, 密切接触易感者,医学观察 20天; 20天
概述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第6版
鉴别诊断
脊髓灰质炎 瘫痪时发热 头痛 对称性瘫痪 肢体麻痹程度 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 早期CSF检查 早期CSF检查 脊灰病毒分离、 脊灰病毒分离、抗体 预后 都有发热 可有 - 近端重于远端 - + 细胞蛋白分离 + 有后遗症
第6版


高热 烦躁不安 惊厥 昏迷 上运动神经元痉体温正常后,病情不再进展 恢复从肢端开始,逐渐向上 恢复从肢端开始,
后遗症期
病程18个月后, 病程18个月后,恢复可能性已不大 个月后
第6版
可形成永久性瘫痪和肌肉萎缩,导致 可形成永久性瘫痪和肌肉萎缩, 受肢体畸形
无瘫痪型
瘫痪型
瘫痪期
概述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第6版
第6版
病变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 病变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以脊髓受累最多见,并以颈段与腰段 脊髓受累最多见, 受累最多见 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受损最严重 其次是脑干及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
瘫痪期 根据病变部位,可分4 根据病变部位,可分4型
脊髓型(spinal 脊髓型(spinal form) 延髓型(bulbar 延髓型(bulbar form) 脑 型(encephalitic form) 混合型(mixed 混合型(mixed form)
第6版
脊髓型
最常见 弛缓性瘫痪(flaccid 弛缓性瘫痪(flaccid paralysis): 不对称 肌张力减退 腱反射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