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版
瘫痪前期
第6版
双峰热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表现 头痛明显 呕吐 脑膜刺激征
瘫痪前期
第6版
感觉过敏,颈、背、四肢肌肉强直疼痛; 感觉过敏, 四肢肌肉强直疼痛; 三角架征( sign) 三角架征(tripod sign) 吻膝试验阳性 头下垂征( sign) 头下垂征(head drop sign)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无瘫痪型
瘫痪型
瘫痪期
概述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第6版
第6版
病变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 病变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以脊髓受累最多见,并以颈段与腰段 脊髓受累最多见, 受累最多见 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受损最严重 其次是脑干及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
第6版


高热 烦躁不安 惊厥 昏迷 上运动神经元痉挛性瘫痪
第6版
恢复期
体温正常后, 体温正常后,病情不再进展 恢复从肢端开始,逐渐向上 恢复从肢端开始,
后遗症期
病程18个月后, 病程18个月后,恢复可能性已不大 个月后
第6版
可形成永久性瘫痪和肌肉萎缩,导致 可形成永久性瘫痪和肌肉萎缩, 受肢体畸形
第6版
Leabharlann Baidu
概述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第6版
前驱期的诊断:单靠临床症状无法诊断 前驱期的诊断: 瘫痪前期的诊断:此期临床表现、脑脊 瘫痪前期的诊断:此期临床表现、 液细胞蛋白分离、 液细胞蛋白分离、血 清学检查阳性
第6版
瘫痪期的诊断:典型临床表现、 瘫痪期的诊断:典型临床表现、脑脊液蛋 白细胞分离、 白细胞分离、血清学检查 阳性
前驱期及瘫痪前期的治疗
卧床休息(重要治疗方法 : 卧床休息 重要治疗方法): 重要治疗方法
第6版
持续至热退1周 避免体力活动至少2周 持续至热退 周,避免体力活动至少 周。 可减少瘫痪的病发数或减轻其程度
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 退热镇痛剂、 ①退热镇痛剂、镇静剂缓解全身肌肉痉挛 和疼痛 湿热敷, ②湿热敷,热水浴
瘫痪期的治疗
正确的姿势: 正确的姿势: 睡平板床, ① 睡平板床,卧床时身体成一直线
第6版
② 瘫痪肢体置功能位, 膝部稍弯曲, 瘫痪肢体置功能位 , 膝部稍弯曲 , 髋部及脊柱可用板或沙袋使之挺直, 髋部及脊柱可用板或沙袋使之挺直, 踝关节成90° 踝关节成 ° 疼痛消失后立即作主动和被动锻炼, 疼痛消失后立即作主动和被动锻炼 , 以防骨骼畸形。 以防骨骼畸形。
第6版
格林巴利综合征 绝大多数无 常无 + 远端重于近端 + - 蛋白细胞分离 - 大多无后遗症
概述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第6版
第6版
无特殊治疗, 无特殊治疗,所有措施均是对症处理 处理原则: 处理原则:
减轻恐惧 减少骨骼畸形 预防及处理合并症 康复治疗
第6版
脊髓灰质炎
Poliomyelitis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王秀英 黄丹琳
概述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第6版
第6版
脊髓灰质炎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 脊髓灰质炎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 的急性传染病,90%为 的急性传染病,90%为5岁以下儿童
病变主要在脊髓灰质,表现为弛 病变主要在脊髓灰质,表现为弛 缓性肌肉麻痹, 缓性肌肉麻痹,可瘫痪后遗 症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口传播: 粪-口传播: 为主要途经 呼吸道飞沫传播: 呼吸道飞沫传播: 早期途经
预防措施 prevention
第6版
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 卫生措施: 卫生措施: 加强水、 加强水、粪、食物管理 患者排泄物与用具消毒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概述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第6版
鉴别诊断
脊髓灰质炎 瘫痪时发热 头痛 对称性瘫痪 肢体麻痹程度 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 早期CSF检查 早期CSF检查 脊灰病毒分离、 脊灰病毒分离、抗体 预后 都有发热 可有 - 近端重于远端 - + 细胞蛋白分离 + 有后遗症
瘫痪期 根据病变部位,可分4 根据病变部位,可分4型
脊髓型(spinal 脊髓型(spinal form) 延髓型(bulbar 延髓型(bulbar form) 脑 型(encephalitic form) 混合型(mixed 混合型(mixed form)
第6版
脊髓型
最常见 弛缓性瘫痪(flaccid 弛缓性瘫痪(flaccid paralysis): 不对称 肌张力减退 腱反射消失
人群普遍易感, 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后对同型病 毒产生持久免疫 力;4个月以下 婴儿很少患病
预防措施 prevention
第6版
保护易感者 主动免疫: 主动免疫:减毒活疫苗 OPV) (OPV) 被动免疫: 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喂服减毒活疫苗
第6版
概述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第6版
潜伏期
一般5~14日 一般5~14日 3~35 日可无临床表现 日可无临床表现
第6版
前驱期
多持续1~4日 多持续1~4日 病毒血症的症状 上呼吸道症状 消化道症状 若经1~4天后热退,症状消失, 若经1~4天后热退,症状消失, 天后热退 疾病终止称顿挫型 顿挫型; 疾病终止称顿挫型;
AFP( AFP(acute flaccid paralysis) paralysis) 急性弛缓性麻痹
第6版
定义:指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 定义:指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肢 体运动障碍为主, 体运动障碍为主,并伴有肌肉弛缓 性麻痹(软瘫) 性麻痹(软瘫)的一组疾病 病例:任何15岁以下 病例:任何15岁以下,出现急性软瘫 岁以下, 的儿童
概述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第6版
第6版
呼吸麻痹者 易继发支气管炎、肺炎、 易继发支气管炎、肺炎、 肺不张 尿潴留者 易并发泌尿系感染
长期卧床者 易发生褥疮、骨质脱钙、 易发生褥疮、骨质脱钙、 肌萎缩等
概述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第6版
发病机制
病毒 口或上呼吸道 肠道粘膜上皮细胞 局部淋巴组织
第6版
病毒增殖
咽分泌物及粪便排病毒 免疫力强 隐性感染 血液:第一次病毒血症 血液:
潜伏期
顿挫型
全身淋巴组织中 血液: 血液:第二次病毒血症
病 毒 毒 力 多 强
第6版
前驱期
血脑屏障
NC受损轻 NC受损轻
CNS
瘫痪前期
NC受损重 NC受损重
概述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第6版
第6版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肠道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肠道病毒
按抗原性分Ⅰ 按抗原性分Ⅰ、Ⅱ、Ⅲ型,各型 间很少交叉免疫, 间很少交叉免疫,以Ⅰ型病毒最 易致瘫
概述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治疗 功能恢复治疗: 功能恢复治疗:
按摩 针灸 主动和被动锻炼 其他理疗措施
第6版
概述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第6版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预防措施 prevention
第6版
管理传染源: 管理传染源: 传染源: 传染源: 各型患者及病毒携 病人和疑似病人及时隔离 时间:发病之日起至少40日 时间:发病之日起至少40日 带者。 带者。 方式:第1周呼吸道+消化 方式: 周呼吸道+ 以后消化道管理; 道,以后消化道管理; 密切接触易感者, 密切接触易感者,医学观察 20天; 20天
第6版
脊髓型
近端肌群瘫痪较远端出现得早且重, 近端肌群瘫痪较远端出现得早且重,下 肢受累最常见, 肢受累最常见,大肌群较小肌群更易受 常无感觉障碍; 累,常无感觉障碍;
第6版
颈胸部脊髓受累可致膈肌、肋间肌麻痹; 颈胸部脊髓受累可致膈肌、肋间肌麻痹;
第6版
延髓型
颅神经运动神经核受损 血管运动中枢受损 呼吸中枢受损
瘫痪期的治疗
适当的营养: 适当的营养: 营养丰富的饮食和大量水分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促进神经传导功能药物: 促进神经传导功能药物:地巴唑 加兰他敏 促进神经细胞代谢药物: 促进神经细胞代谢药物:VitB12
第6版
瘫痪期的治疗
第6版
延髓型瘫痪: 延髓型瘫痪: 保持呼吸道通畅: ① 保持呼吸道通畅: 采用低头位(双脚抬高成 双脚抬高成20° 采用低头位 双脚抬高成 °~25°) ° 最初数日避免胃管喂养 每日测血压, ② 每日测血压,防治高血压脑病 声带麻痹、呼吸肌瘫痪者,行气管切开; ③ 声带麻痹、呼吸肌瘫痪者,行气管切开; 呼吸受损行人工辅助呼吸
第6版
第6版
脑脊液检查 瘫痪前期:细胞- 瘫痪前期:细胞-蛋白分离 前蛋白- 瘫 痪 期:前蛋白-细胞分离期 呈细胞蛋白分离。 呈细胞蛋白分离。 病毒分离 临床实用价值不大 血清学检查
抗体检查
特异性IgM抗体 感染后10-15天出现 持续 特异性 抗体: 感染后 天出现,持续 抗体 天出现 1月后消失 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月后消失,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月后消失 中和抗体: 起病时出现, 周达高峰,持 中和抗体 起病时出现 2-3周达高峰 持 周达高峰 续终身 补体结合抗体:出现较中和抗体迟, 补体结合抗体:出现较中和抗体迟,不能早 期诊断,但仅持续2-3月,表示 期诊断,但仅持续 月 近期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