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妇女儿童社会福利与权益”的文献综述
儿童权益保护问题与研究文献综述
![儿童权益保护问题与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fc1ce5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d4.png)
儿童权益保护问题与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旨在对儿童权益保护问题与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在探讨了儿童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在首先分析了国际和国内儿童权益保护现状与挑战,然后对儿童权益保护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最后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和策略。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回顾和未来研究方向的探讨,总结了儿童权益保护问题的现状和挑战,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指导意见。
结论部分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强调了儿童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和行动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综述,希望能促进对儿童权益保护问题的更深入理解和关注。
【关键词】儿童权益保护、国际现状、国内问题、研究文献综述、未来研究方向、策略探讨、总结。
1. 引言1.1 儿童权益保护问题与研究文献综述导言儿童权益保护是全球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涉及到儿童的生存、发展、保护和参与权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儿童权益保护意识的增强,国际社会逐渐加大了对儿童权益的关注和保护力度。
儿童权益保护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包括儿童贫困、性暴力、教育落后、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际国内儿童权益保护现状与挑战的分析,以及儿童权益保护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探讨儿童权益保护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和策略,为推动儿童权益保护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2. 正文2.1 国际儿童权益保护现状与挑战在当今社会,国际上儿童权益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
贫困是影响儿童权益的主要因素之一。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儿童面临贫困和营养不良的问题,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战争和冲突地区的儿童常常成为受害者,失去家庭、受到暴力伤害、无法接受教育等问题普遍存在。
儿童被拐卖、性侵犯和受到虐待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在数字时代,儿童面临着网络暴力、色情信息的侵害,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构成了严重威胁。
针对这些挑战,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儿童权益的保护。
儿童权益保护问题与研究文献综述
![儿童权益保护问题与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b61f1c8f90f76c661371aea.png)
儿童权益保护问题与研究文献综述作者:马红娟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3期摘要:儿童是一个家的希望,又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切实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这也是一个国家的责任,我国在早些年就创立法律体系,但有关儿童的现实的合法权益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学者进一步探讨能完善。
关键词:儿童 ;权益保护 ;法律规范一、“温岭虐童案”案件定性之争与反思2012年10月24日,网上疯传一张虐童照片,让不少网友看了之后提出一片呼声。
照片中有一位孩子正被老师揪着耳朵从地面向空中拉离,行为发出者是浙江温岭西街道蓝孔雀幼儿园的教师颜某,此照片爆出不久后,又有一波照片袭来,用垃圾盖头、用胶带封嘴、蒙面、用水桶罩头、强迫孩子们玩亲亲等行为,民众对于女教师的行为不堪忍受,高呼要严惩该女教师虐童一案。
(一)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罪王志祥,李承亚指出不属于寻衅滋事罪,他们认为,若事出有因,就不能算是随意;反之,若事出无因,此行为就是随意为之。
[1]慕小娟认为从事发地点来看,颜某虐童均发生在特定场所教室,不能满足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说法;从主观方面看颜某虽然在调查中说自己是闹着玩,并不是她的真正动机,她的动机是整治那些调皮不听话的孩子,而并不是随意寻求刺激耍威风。
所以她也认为不构成寻衅滋事罪。
[2](二)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慕小娟认为不构成故意伤害罪,本案中颜某虽然有贴胶带和揪耳朵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但是其未达到破坏身体组织完整性和损害器官正常机能的故意伤害罪轻伤以上的入罪标准,故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三)是否构成虐待罪魏昌东,刘志伟认为不构成虐待罪。
虽然在司法实践中可以对家庭成员这一特定身份作扩大解释,把身在事实中因监护,看管而形成的特定的主体也纳入到虐待罪的规定主体内;但是监护属于民法上的要式行为,对于临时看管监护主体出现的虐童行为并不适用。
[3](四)是否构成侮辱罪周光权等学者认为本罪的法益是他人的名誉。
关于妇女儿童社会福利与权益的文献综述
![关于妇女儿童社会福利与权益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a9f8392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0f.png)
关于妇女儿童社会福利与权益的文献综述近年来,社会对于妇女儿童的社会福利与权益越来越重视,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以保障他们的福利与权益。
本文将综述相关文献,梳理妇女儿童社会福利与权益的现状、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妇女儿童社会福利与权益的现状在当前社会,妇女儿童社会福利与权益的保障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
不少国家通过立法和政策的手段,加强对妇女儿童的社会福利保护。
然而,还存在一些问题:1.1 妇女权益的现状虽然女性的社会地位提升和妇女权益保护有所增加,但性别歧视、职场不平等和暴力问题仍然存在。
仍有许多女性在工作场所面临歧视、性骚扰和不公平待遇。
妇女的晋升机会和薪资待遇相对较低。
1.2 儿童权益的现状尽管许多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儿童的权益,但儿童虐待、教育不平等、少年犯罪等问题仍然存在。
儿童保护工作还需要加强,包括提高对儿童教育的投资、建立更健全的法律体系等。
二、妇女儿童社会福利与权益保障的问题2.1 资源分配不均在一些国家,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妇女儿童社会福利与权益保障不足。
儿童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导致儿童受教育和医疗保健的机会不平等。
妇女在就业和职业发展中也面临资源分配的不公平问题。
2.2 性别歧视问题性别歧视是妇女儿童社会福利与权益保障的重要问题。
女性在就业、教育、政治等方面普遍存在歧视现象。
此外,儿童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也不容忽视,例如对女童的优生偏好和男童教育的优先考虑。
2.3 儿童权益保护机制不完善虽然许多国家制定了儿童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但在实践中,儿童权益保护机制仍有不完善之处。
包括对虐待儿童的早期预防、儿童性侵害的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完善还有待加强。
三、妇女儿童社会福利与权益保障的解决途径3.1 改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加强立法工作,推动完善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
加大对性别歧视、暴力侵害等问题的惩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从而保障女性和儿童的权益。
3.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贫困妇女和弱势儿童的救助与关爱,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4499f4169eae009581bec4e.png)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一、国内外关于社会支持的理论研究1、国外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平克斯和米纳汉(Pincus&Minahan)的观点:认为社会支持是以获取社会资源为目的,而从社会资源的角度分析社会支持,他们把社会资源系统划分为三类:第一,非正式的资源系统,包括家庭,朋友邻居,同事,亲戚等,它能够提供物质与精神的帮助,同时还能提供具体的服务和资源,还通过帮助与有关部门或机构联系来获取和使用正式的社会资源。
第二,正式资源系统,包括党派,专业团体,群众组织及各种协会等,这些组织致力于提升成员的福利与利益,直接提供给成员资源,并帮助他们与各种社会系统打交道。
第三,社会性资源系统,是为适应社会公众生活与活动建立起来的满足人们短期或特别需要的机构,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支持系统,包括学校,医院,各种社会服务机构,派出所等。
[1]国外学者如索茨(Thoits)将社会支持定义为“重要的他人如家庭成员、朋友、同事、亲属和邻居等为某个人所提供的帮助功能。
这些功能典型地包括社会情感帮助、实际帮助和信息帮助。
[2]考伯将社会支持区分为情感性支持、网络支持、满足自尊的支持、物质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和抚育性支持。
[3]韦尔曼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将社会支持分为感情支持、小宗服务、大宗服务、经济支持、陪伴支持等5项。
[4](Wellman and WoI-tley,1989)。
库恩等人将社会支持区分为归属性支持、满足自尊的支持,物质性支持和赞成性支持4种。
[5]2、国内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在对国外社会支持理论研究与借鉴的基础上,我国相关学者也对“社会支持”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如郑杭生认为:“在笼统的含义上,我们可以把社会支持表述为各种社会形态对社会脆弱群体即社会生活有困难者所提供的无偿救助和服务。
”[6]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李强将社会支持定义为“从社会心理刺激与个体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看,社会支持应该被界定为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国内儿童福利文献综述
![国内儿童福利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b87ed90d4d8d15abe234e90.png)
第22卷第1期呼伦贝尔学院学报N o.1V01.22 2O14年2月J oum al of H ul unbei er C ol l ege Publ i shed i n Febr uar v.2014.国内儿童福利文献综述梁小妍(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蚌埠233041)摘要:儿童福利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福利水平和文明水准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儿童发展和权利保护的重要指标。
本文主要借由回顾近年所有有关儿童福利的文献,总结归纳儿童福利的发展历程、现状、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目前研究的缺漏。
关键字:儿童福利;社会保障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60l(2014)0l一0036_03一、国内儿童福利政策发展历程现代儿童福利的发展主要是跟随着社会福利发展的总趋势稳步前进,其中教育和妇幼保健一直是我国现代儿童福利政策关注的焦点。
刘继同将现代儿童福利政策和服务体系的发展分为孕育萌芽、初步发展、中断停滞、恢复重建与稳步发展和快速发展与制度化建设五个阶段(刘继同,20()8):在1967一1978年的中断停滞期之前,国家关注的重点主要围绕未成年人的法律和权益保护、基础教育、妇幼保健、婚姻家庭与孤残儿童领域,以及学龄前儿童的日常生活照顾: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同时也实行了独生子女医疗费用报销制度,一定年龄段独生子女的医疗费用可以全额报销(陈文、蒋虹丽、黄鼠宇,2009)。
那时的儿童福利服务对象比较片面.主要限于社会福利机构集中养育的孤儿、弃婴和部分残疾儿童,总体上还是一种以补缺型为主的福利(宋文珍,2013)。
并且当时的儿童福利管理机构是社会福利的各个领域分化出的部分工作内容,并没有专门的儿童福利机构。
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总体社会福利的发展与提升也带动了儿童福利的优化。
1990年以后,儿童福利与儿童保护性制度框架开始形成。
我国儿童福利政策文献综述
![我国儿童福利政策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1f8cb7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1.png)
B B B i E B32〇2〇年第19卷第20期我国儿童福利政策文献综述□郭佳英杨婧【内容摘要】儿童福利是社会福利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本文通过对近年来 的我国儿童福利政策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在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的相关研究中发现,我国学者对于儿童福利政策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关键词】儿童福利;儿童成长;福利政策【作者简介】郭佳英(1995 ~),女,山西大同人,贵州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与反贫困杨婧(1997 ~ ),女,贵州毕节人,贵州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与反贫困治理一、儿童福利政策发展历程的研究陈鲁南(2010)梳理了我国最早的儿童福利政策是出自 于西周时期的《周礼》,在书中提到了“慈幼”,之后在《礼记》和《孟子》也提到了这一说法,主要是指对儿童的照料爱护;在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在“慈幼”的基础上提出了“恤孤”;南 北朝设立“孤独园”,隋唐时期依托寺庙对儿童进行救助,宋 朝设计专门的机构收养孤弃儿童,再到元明清时期,出现了 民间力量开办的儿童救助机构[1]。
董根明(2006)指出民国 时期战争频发,民国政府和社会团体采取了很多救助难童的 措施,并提出“善种、善生、善养、善保、善教”的儿童福利政策*[I]2]。
刘晓静(2018)认为在建国初期,集体是儿童福利的供给 主体,从基本生活、医疗、教育、儿童参与等方面对儿童供给 福利。
通过对儿童供应物资、粮食保证基本生活,公费医疗、农村合作医疗来保障儿童的健康,兴建学校使儿童获得教育,让儿童参与管理、劳动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3]。
刘继同 (2008)研究文化大革命期间是我国儿童福利发展的停滞时 期,发现这段时间儿童福利体系和机构都无法正常运行,遭 到破坏[4] 5。
姚建平(2018)认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儿童福 利机构也面临着改革,国外的儿童福利理念进人我国,从以 前福利机构的儿童集体生活,转变为寄养家庭照顾孤残儿童15】。
社会福利文献综述
![社会福利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0f014d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d.png)
社会福利文献综述1.概念与特征1.1社会福利的概念在现代社会里生活的人大部分对社会福利这个名词相当熟悉,但要为社会福利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却非易事。
在翻阅过一些社会福利的定义后,发现在不同地点、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生活习惯及不同社会发展程度下对社会福利自有不同的看法。
直至现时为止, 世界上仍未有一个统一的社会福利定义。
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50多位国内学者对社会福利进行过界定,相关观点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1)剩余性狭义社会福利观,也叫做剩余型社会福利。
多吉才让1(2002)认为社会福利是“民政部门代表国家提供的针对弱势老人、残疾人、孤儿和优抚对象的收入和服务保障”,是一种疗救社会病态、预防或矫治社会问题的制度或手段。
(2)制度性狭义社会福利观,张建明、龚晓京2(2001)认为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保障其成员的基本生活而采取的措施及服务,其福利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但福利层次仅限于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3)发展性狭义社会福利观,王思斌3(1998)认为社会福利是指在解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之后更好地生存或发展的一种状态,其福利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其功能在于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
李延霞,于丽俐4(2002)认为社会福利是指由国家立法或政策规定保障全体公民在享受基本权利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程度不断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而提供资金和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4)广义社会福利观,刘继同5(2003)认为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提高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而采取的种种制度或措施。
姜丽萍6(1997)认为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在国民收入经过各种必要的扣除之后国家对社会成员提供的生活补偿、物质文化待遇及其他派出的收入.狭义的社会福利体现了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对其成员在物质帮助上承担的责任。
1.2 社会福利的特征田北海7(2008)认为社会福利是一种社会整合机制,具有再分配功能、社会整合功能、社会投资功能、社会发展功能,与社会保障的防止生活水平下降的功能相比,社会福利的功能是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农村妇女发展支持探析国内外文献综述5800字》
![《农村妇女发展支持探析国内外文献综述5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007ee6c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8.png)
农村妇女发展支持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国内外农村妇女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的文献已经有很多。
文学差异研究呈现出不同层次。
本文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现状两方面入手。
1 国内研究现状与趋势中国在一个更积极的态度对女性发展战略研究的可能性。
近年来,提高妇女在中国的地位,和转换社会角色,性别分析:理论、方法和研究结果为以下几个领域的发展长期信贷的实际应用:促进农村妇女特殊功能生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的繁殖潜力。
据2000年2月《中国人权发展五十年》资料显示,在中国4亿5000万农村劳动力中,3亿2000万的人从事农业生产,占71%,其中2亿1000万是女性,占65.6%。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事纯农业劳动的农村妇女比重为82.1%,比男子高17.4个百分点。
王洪菊(2010)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妇女是主体。
农村妇女“半边天”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前,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现了“男女务农”现象,大量农村妇女留守农村,承担着留守农民工的重要责任[30]。
卫勇(2012)我国农村女性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60%以上,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主力军和重要的依附群体[31]。
张海燕(2010)[32] 江雪铮(2011)农村妇女在农村物质文明建设中肩负重任。
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家庭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没有农村妇女的积极参与,就没有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33] 。
郑小敏(2006)大批男性劳动力流入乡镇企业,妇女承担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水果等主导产业的大部分生产任务。
农业生产总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60%。
妇女在经济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妇女的作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34] 。
高延春(2007)中国妇女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35]。
许艳丽(2009)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和全社会的男女参与,特别是农村妇女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贡献[36]。
妇女儿童权益保障调研文章
![妇女儿童权益保障调研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f38abf3b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5.png)
妇女儿童权益保障调研文章
近年来,社会对妇女儿童权益的保障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解和分析我国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
首先,我们对一些城市和农村地区进行了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我国政策法规对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妇女在职场中面临性别歧视和待遇不公等问题,儿童受到家庭暴力和虐待的威胁。
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妇女和儿童的权益保障水平相对较低。
其次,我们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了一些关键问题。
比如,一些儿童缺乏教育资源,妇女在就业和健康保障方面存在不公平现象。
另外,一些涉及性别歧视和家庭暴力的案件并未得到有效解决,社会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度不够高。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首先,要加强对妇女儿童权益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对这一领域的重视程度。
其次,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侵犯妇女儿童权益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要加强对妇女和儿童的保障和支持,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
综上所述,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
希望我们的调研能够对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儿童权益保护问题与研究文献综述
![儿童权益保护问题与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299331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a.png)
儿童权益保护问题与研究文献综述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儿童权益的保护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重要责任。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儿童的权益保护仍然存在问题。
本文将就此进行综述,了解儿童权益保护的现状,同时探究各类文献中的研究成果与思考。
一、儿童权益保护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儿童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不断完善和落实。
然而,儿童权益保护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1、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儿童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
根据全国妇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司法部、公安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数据,2016年全国共有629名未成年人因家庭暴力而死亡,受到伤害和虐待的儿童则更是数不清。
家庭暴力对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不良影响,加强对家庭暴力的打击和惩治是保护儿童权益的必要措施。
2、早婚和性别歧视我国尽管已经完全禁止未成年人婚姻,但在部分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早婚现象仍然存在。
与此同时,对女童的歧视传统思想仍根深蒂固。
许多女童受到过度负担和限制,自由意愿和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3、欠缺优良的教育资源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一些偏远和艰苦环境下的地区以及一些新移民的孩子由于教育资源匮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优化资源配置、建立良好的教育机制,推动教育公平化,对于维护儿童权益至关重要。
二、研究文献综述在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本文对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探究更深的原因和应对方式。
对于家庭暴力的研究文献涉及了各个方面。
某些研究者关注家庭暴力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间的关系,指出施暴者一般具有比较严重的人格障碍和别的行为问题。
其他研究者则倾向于关注家庭暴力和孩子的身体和精神健康之间的联系。
由此,认为对于保护儿童权益,应该不仅仅进行家庭暴力的反击和制裁,还应该实行细致、职业化的防范和救助机制。
对于早婚和性别歧视的研究文献认为,早将女童嫁出是老一辈人的遗产和落后思想,在发展中国家尤其盛行。
然而,由于城乡发展以及家庭背景差异,有很多家庭难以解决食品和安全问题,因此促进发展和粉碎贫穷和贫困对于推动性别平等化、改善儿童生活状况和机会平等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儿童权益保护问题与研究文献综述
![儿童权益保护问题与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93d27f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0.png)
儿童权益保护问题与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主要对儿童权益保护问题进行了综述研究。
在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中首先阐述了儿童权益保护问题的重要性和现状,探讨了现有困难与挑战。
在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国内外儿童权益保护研究现状。
结论部分提出了对儿童权益保护问题的建议,并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增加对儿童权益保护问题的认识,为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儿童成长环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儿童权益保护、研究文献综述、现状分析、重要性、困难与挑战、研究现状、建议、未来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是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需要得到全方位的保护与关爱。
随着社会发展和变革,儿童权益保护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
近年来,我国各地频频传出因儿童权益受侵害而引发的社会事件,如虐童事件、失踪儿童等,这些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思。
在这种背景下,对儿童权益保护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对有效保障儿童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可以了解当前儿童权益保护问题的现状、存在的困难与挑战,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推动儿童权益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
本文将对儿童权益保护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论述,旨在为加强儿童权益保护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即是通过对儿童权益保护问题与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深入了解当前儿童权益保护领域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讨儿童权益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现有困难,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通过这篇综述文章,旨在为促进儿童权益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与指导,促进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的结合,以提升儿童权益保护水平,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共同努力为儿童权益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儿童权益保护问题的现状分析儿童权益保护问题在当今社会备受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儿童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复杂和多样化。
社会福利政策研究文献综述社会保障体系的优化
![社会福利政策研究文献综述社会保障体系的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753ce042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d.png)
社会福利政策研究文献综述社会保障体系的优化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为了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权益而建立的一种制度安排,是社会福利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社会保障体系也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以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优化社会保障体系的路径和措施,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多个方面,覆盖了广大劳动者和特定群体。
然而,现实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 覆盖面不足:部分特定群体的社会保障待遇较低,覆盖面不够广泛,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2. 征缴标准不一: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社会保障征缴标准存在差异,导致待遇不均等的情况。
3. 资金缺口:社会保障基金面临着缺口问题,部分地区和部门的社会保障基金难以维持平衡。
4. 服务水平不高:部分地区的社会保障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待提升。
以上问题制约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康发展,需要通过优化措施来加以解决。
二、优化社会保障体系的路径和措施1. 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明确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执行标准。
2. 提高覆盖面: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包括逐步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全民参保的医疗保险制度等。
3. 统一征缴标准:逐步统一各地区、各行业的社会保障征缴标准,确保各类劳动者享有公平的社会保障待遇。
4. 加强基金管理: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制度,加强基金监管和投资运营,确保基金的安全运行和稳健增值。
5. 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对社会保障服务的投入,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和便利性,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
6. 强化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监督和评估机制,加强对社会保障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社会福利理论文献综述
![社会福利理论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b0cfaec915f804d2a16c196.png)
社会福利理论文献综述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社会福利理论文献综述在准备课题《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对相关国内外着作进行了选读,并对已发表的相关领域论文进行了研究,以此寻求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现状,了解与本论文有关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总结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从而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吸取经验,并有所创新。
(一)福利、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福利”一词,英文为“Welfare”,意指人、动物或群体的健康、安全、快乐的一种总体状态,亦指多由政府为有需要的人或者动物提供生活条件、经济帮助等等①。
我国社会保障学专家郑功成对从社会学的意义上对“福利”概念作了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福利包括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其中个人福利通常被解释为‘幸福’、‘快乐’的同义语,是指个人对物质生活的需要与个人精神生活的需要的满足;而社会福利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指一个社会全体成员的个人福利的总和或个人福利的集合②。
对于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而言,它的内涵和外延很难确定,至少可以从三个层次上去理解。
在最广泛意义上,社会福利是指一切改善和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社会措施,不仅包括社会保障的内容,也包括就业政策、公共文化、免费教育、公共卫生和家庭津贴等等。
其覆盖对象是全体国民,包含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
在英国出版的《新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社会保障”不单独列目,而在“社会福利”条目下包括两个主要的子项目:一是社会工作——个人社会服务;二是社会保障——政府的福利项目。
在中层意义上,社会福利基本上是社会保障的同义语,是西方普遍用来替代社会保障的一个概念,涵盖了政府和社会为国民提供的各种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的各项内容。
狭义上的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张海鹰(1993)认为社会福利作为国家的社会政策,由国家或社会为立法或政策范围内的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的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③。
儿童权益保护问题与研究文献综述
![儿童权益保护问题与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9588ed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5.png)
儿童权益保护问题与研究文献综述儿童权益保护是指社会对儿童的权益进行保护和促进,确保其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儿童权益保护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对儿童权益保护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探讨了儿童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儿童权益保护的重要性无可争议。
儿童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其权益的保护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儿童权益保护涉及到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和保护权等方面。
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包括提供基本生活需求和保障安全健康,发展权包括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环境,参与权包括儿童在社会活动中发表意见和参与决策的机会,保护权则是防止儿童受到暴力、虐待和剥削等侵害。
儿童权益保护在现实中面临着诸多问题。
贫困是儿童权益保护的重要问题。
贫困儿童往往面临生活困境,无法享受到足够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教育资源。
暴力和虐待是儿童权益保护的严重问题。
儿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面临着暴力、虐待和性侵犯等威胁,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发展。
缺乏儿童权益保护机构和专业人士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许多国家缺乏儿童权益保护机构和专业人士,导致儿童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针对以上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保障儿童权益的重要途径。
各国应制定和完善儿童保护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并加强对其执行的监督和评估。
加强家庭和社会的儿童教育和宣传是保障儿童权益的重要手段。
家庭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儿童权益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大众对儿童权益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加强儿童权益保护机构和专业人士的培养和建设也是重要举措。
各国应加强对儿童权益保护机构和专业人士的培训和建设,提高其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
儿童权益保护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各国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儿童权益的保护。
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儿童教育和宣传,以及加强儿童权益保护机构和专业人士的培养和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儿童权益保护的水平,确保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社会福利文献综述
![社会福利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747ee56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0.png)
社会福利文献综述社会福利文献综述社会福利是指政府、机构、组织和个人提供给需要帮助的人一定程度的限制性资金、对话、资源或服务,以帮助他们满足其在生活中最基本和必要的需求,比如医疗、住房、教育、食品等。
社会福利可视为社会安全网的一部分,对于保障弱势群体、减少社会不公、促进社会发展和稳定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社会福利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
一、社会福利概述社会福利是一个历史不断进化的概念,其范畴包括了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劳动保护等,目的在于促进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品质,并提高社会公平性。
从研究的角度来看,有关社会福利的研究内容一般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福利政策设计、福利机构运作、福利效果评估。
社会福利研究符合爱尔兰的将“福利”视为改善个人和社会福利的行动和政策,甚至包括创造福利的积极氛围和文化价值观。
一些文献研究认为,医疗、家庭、社会福利、重新雇用,长期照护、福利机制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均对社会福利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二、社会福利对社会品质和国民经济的作用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助于保障弱势群体,降低社会不公,提高生活品质。
比如,通过医疗保险,使中低收入者不再为治疗负担过重的费用而焦虑;通过发放低保,使失业和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同时,社会福利政策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过去的一些研究表明,各国政府实施的福利政策,能够有效地促进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这对于提高普通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积极作用。
三、社会福利的改革与发展社会福利政策向着强化可持续发展长期具体目标方向不断推进,由于资源问题、国家经济形势、以及福利政策的实际运效等因素,需要对福利政策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革。
创新性、协同性、参与性成为善用社会福利政策改革的关键要素。
此外,在社会福利领域尝试多样化的社会福利的形式和制度的设计。
一些国家探索尝试基于市场化的福利政策;部分国家则着眼于建立创新的民间组织和非盈利机构,发挥社会组织的服务功能。
从福利实践结果方面来看,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评估,以执行、监察和改进的形式对政策进行实时的细致的分析。
儿童权益保护问题与研究文献综述
![儿童权益保护问题与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ba6c94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f4.png)
儿童权益保护问题与研究文献综述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权益保护问题,这已成为全球社会关注的焦点。
儿童权益保护问题涉及儿童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儿童的教育、保健、生活、权利等等。
本文将对儿童权益保护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对该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儿童权益保护的定义儿童权益保护是指保护和维护儿童的生存、发展、参与和保护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隐私权、教育权、健康权、参与权等等。
儿童权益保护问题是国际社会所有国家都需要关注的人权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都重视儿童权益保护问题,但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差异,各国儿童权益保护的现状有所不同。
有些国家对儿童权益保护乏力,儿童常常面临生存、发展和保护的问题;而有些国家则倡导和保护儿童权益,并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进行保障和维护。
1. 国内文献综述(1)《我国儿童权益保护现状及发展趋势》该文献分析了我国儿童权益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儿童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提高我国儿童权益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2)《儿童权益保护的国际标准及对我国儿童权利保护的启示》(3)《儿童权利保障中的法律与实践问题研究》该文献从法律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儿童权利保障的问题和矛盾,探讨了提高我国儿童权利保障的对策和措施。
(1)《广义经济学视角下的儿童权益保护问题研究》该文献从广义经济学的视角出发,研究了儿童权益保护问题,重点分析了经济、社会、文化因素对儿童权益保护的影响和作用。
该文献从性别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儿童权益保护问题,强调了性别平等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性别教育和性别平等推广的对策和建议。
四、结语儿童权益保护问题是全球社会关注的焦点,是非常重要的人权问题。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的儿童权益保护文献,以期对该问题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我们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更加关注儿童权益保护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儿童权益保护工作。
妇女儿童文明综述 -回复
![妇女儿童文明综述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62671787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7.png)
妇女儿童文明综述-回复题目:妇女儿童文明综述引言:妇女和儿童是社会中最为脆弱的群体,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与妇女儿童的发展息息相关。
妇女儿童问题既是社会发展问题,也是人权问题。
本文将从妇女和儿童的权益保障、教育、健康和社会参与等方面,全面概述妇女儿童文明的现状及相关挑战。
一、权益保障妇女和儿童的权益保障是社会文明的基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际社会积极致力于推动妇女和儿童权益的保障,取得了显著成果。
《儿童权利公约》和《妇女权利公约》等国际法律文件为全球范围内的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提供了重要法律基础。
然而,妇女和儿童在很多地区仍然面临着各种挑战。
例如,婚姻早期结束和儿童劳动问题仍然存在。
此外,针对未成年儿童的暴力和性侵问题也时有发生,给儿童心理和身体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尽管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但保障妇女和儿童权益的工作任重道远。
二、教育教育是提升妇女和儿童地位和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际社会推动了妇女和儿童的教育,特别是普及了女性的教育。
女童入学率得到了显著提高,这对于妇女的自主能力和社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教育机会的平等仍然是一个存在的问题。
有些地区仍然存在性别歧视,女童的受教育机会受到限制。
另外,贫困、冲突和灾难等问题也导致了一些儿童无法享受到教育的机会。
因此,进一步促进妇女和儿童的教育,尤其是在冲突和贫困地区,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
三、健康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国际社会在妇女和儿童健康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例如,改善了母婴保健服务,推动了艾滋病防治等。
然而,仍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妇女的健康问题未得到解决。
妇女在生产过程中的死亡率和婴儿的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
一些地区仍然缺乏基本的医疗设施和人员。
儿童的营养不良问题也仍然存在。
因此,改善妇女和儿童的健康状况仍然是一个重要任务。
四、社会参与妇女和儿童的社会参与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石。
妇女的社会参与不仅有助于推动妇女权益的保障,也能够促进社会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关于完善我国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律体系的论文
![关于完善我国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律体系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0fce659be23482fb4da4c22.png)
关于完善我国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律体系的论文论文摘要:完善的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律体系是妇女权益能够得到切实保障的前提。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亟待完善的方面。
从宏观方面看,制定反歧视法应该提上议事日程,它可以从反面约束人们忽视妇女、儿童的行为;从微观方面看,修正现行的《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应该是一个最具可操作性的工作。
而且《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经过十多年的使用已经逐渐露出了某些弊端,关于该法有哪些弊端以及如何校正这些弊端,本文中提出了观点。
关键词:妇女权益,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2002年 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实施十周年的纪念日。
各新闻媒体、相关机构就该法实施十周年以来的状况展开了广泛、热烈的讨论。
如果对这种人声鼎沸的讨论声进行一番理性的思考,我们即不难发现此种讨论渗透着人们对妇女儿童问题的人文关怀。
质言之,妇女儿童问题不仅是妇女儿童的问题,它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妇女儿童地位的提高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一、我国现行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及其社会效果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注重并不断加大创制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力度。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体系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为根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1992年)为主体,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79年制定, 1997年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 980年制定,2001年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1994年)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8年)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在内的一整套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体系。
2001年12月29日由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无疑对这个法律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又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我国社会福利文献综述
![我国社会福利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e6e34126f1aff00bfd51e40.png)
我国社会福利文献综述一、社会福利概念的界定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社会福利是一个还存在颇多歧异的多元概念。
美国1999年出版的《社会工作词典》对社会福利的定义为:第一,一种国家的项目、待遇和服务制度,它帮助人们满足社会的、经济的、教育的和医疗的需要,这些需要对维持一个社会来说最基本的。
第二,一个社会共同体的集体的幸福和正常的存在状态。
在《中国社会百科全书》中的解释是:“按其字义和一般人的观念,通常被理解为有关改善社会成员物质、文化生活的一切举措。
在社会工作专业领域里,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在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把社会福利当作社会保障的同义词。
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社会保障解释为一种公共福利计划,属于对‘社会福利’一词的广义解释。
在另外一些国家里,如美国、日本等国,社会福利仅指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个特定的范围和领域,通常是指专为弱者所提供的带有福利性质的社会服务与保障,如儿童福利、老人福利、残疾人福利等等。
从这个意义上社会福利以此便具有化为社会福利服务或社会福利事业,属于对社会福利的狭义理解。
”我国社会福利的概念是从狭义角度来界定的,被认为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
它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举办各种福利事业和采取各种福利措施,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并不断改善社会状况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福利既包括由国家和社会举办的以全体社会成员为对象的公益事业,如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措施,也包括由国家和社会举办的以某一特定群体为对象的专门性福利事业,如为残疾人举办的各种福利企业,为无依无靠的老人举办的养老院,为孤儿举办的孤儿院等,还包括国家发放的各种福利性补贴,如为城镇居民发放的副食品补贴等。
②1本文作者主要从狭义来研究社会福利。
狭义的社会福利指为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疗救社会病态而提供的服务,又称福利服务(welfare services),(《新大不列颠百科全书》1990,Vol.27:421;Romanyshyn,1971:3;Federico,198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下)短学期学年论文题目关于“妇女儿童社会福利与权益”的文献综述学院商学院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班级公管091学号************学生姓名王皓指导教师陈天荣完成时间 2012年6月关于“妇女儿童社会福利与权益”的文献综述王皓摘要:妇女和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确实的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她们永远应该是我们给予关注的群体。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之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
各个国家妇女儿童福利组织应进一步加强交流和合作,并通过各自的努力工作和切实宣传,呼吁世界上更多的社会团体和有爱心的人士为世界妇女儿童谋福利。
关键词:妇女儿童;社会福利;权益保障;研究综述一、前言部分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妇女儿童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根据,以《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主体,包括《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义务教育法》、《母婴保健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法》、《刑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在内的一整套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和促进妇女儿童发展的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妇女儿童地位已有了很大提高,权益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保护。
但是,必须看到,在现实生活中,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工作还存在着种种不尽如人意的情况。
为了研究上述问题,查阅国内外有关“妇女儿童社会福利与权益”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其主要的观点和有关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归纳综合。
二、主体部分(一)妇女儿童社会福利与权益相关政策研究1.妇女社会福利与权益法律依据2005年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主要包括六项权利: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劳动权利、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婚姻家庭权利。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修改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将于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修正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性骚扰法律责任妇女权益保障法从法律救助、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民事责任、刑事责任一系列的措施和角度,强化妇女权益保护的刚性。
(2)男女平等成为基本国策决定明确规定:“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
”(3)立法推行生育保险制度根据决定,我国将推行生育保险制度,并建立健全与生育相关的其他保障制度。
(4)退休制度不得歧视妇女决定明确规定,各单位在执行国家退休制度时,不得以性别为由歧视妇女。
(5)立法禁止家庭暴力决定对家庭暴力明确作出禁止性的规定。
并明确了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方面负有重要责任的机构和组织,规定“公安、民政、司法行政等部门以及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团体,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1][2]。
2.儿童社会福利与权益法律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颁布了许多儿童福利政策,大致可以分为4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
上述法律虽然不是专门为儿童制定的,但其中都包含了儿童福利的相应条款。
在第一层次的立法中,还包括一些以儿童为对象专项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等。
第二个层次是由国务院出台和相关部委颁发的各项行政法规,涉及到儿童养育、救济和教育等各个方面。
其中属于国务院制定的有:《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残疾人教育条例》等;以民政部为代表的部委制定的有:《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发展孤残儿童福利事业的通知》、《关于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意见》、《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等。
第三个层次是国际公约和国家规划纲要。
前者如《世界人权宣言》,《儿童权利公约》,《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1990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等;后者如《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等。
这些重要文件提出了儿童的权利,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主要目标,并承诺保护儿童权利和改善生活的具体方案。
第四个层次是针对孤残流浪儿童等困境群体的保护行动计划,它是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是对前面论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的具体化。
如民政部组织实施的“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以及“重生行动项目”等。
[3](二)妇女儿童社会福利与权益现状1.儿童社会福利与权益现状(1)机构照料:1999年由社会福利机构养育的孤残儿童45549人,到2002年底,全国城乡共创办各类社会福利机构3.8万个,其中有近600个机构直接为儿童提供院舍照顾养育孤残儿童达54549人。
全国各地还兴办了康复中心,弱智儿童培训班等社区孤儿、残疾人服务组织近万个。
(2)社区照料:2002年以来,重庆、陕西汉中等社会福利机构在社区购房,招聘条件的“爸爸妈妈”对他们进行教育,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帮助儿童回归家庭、回归社区、回归社会,为社区有残疾儿童的家庭提供辅助、康复、特殊教育、文娱等多种服务的探索。
(3)社会收养:截至2003年,全国城乡可能提供食宿的收养性单位3.9万个,床位129.8万,收养97.6万人,可提供食宿的社区服务中心533个,床位2.4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2万人。
(4)家庭寄养和助养:机构形态的家庭照顾模式,是指在福利机构设置若干以家庭为单位单元,从建筑结构到内部环境都按照家庭模式建造和配置,每个家庭按年龄和性别的交叉分别安排4~5个原集中抚养的儿童,家庭里的“妈妈”或“爸爸和妈妈”有福利院在本单位或社区里选聘人员担任。
家庭内部成员父母和兄弟姐妹相称,儿童的生活费用完全有福利院支付,但日常收支独立核算。
目前,安微合肥、广德和山西交城、湖北团风、黑龙江巴彦等地,已经开展了这种家庭单元的养育模式。
[4]2.儿童福利存在的问题:(1)儿童福利水平较低(2)儿童教育普及范围不够(3)残疾儿童保护有关制度不完善(4)儿童福利机构缺失(5)儿童医疗保健体制不健全(6)政府对儿童社会福利投入多,社会参与少(7)有关儿童社会福利的法律法规缺失。
[4]3.妇女社会福利与权益现状(1)政治权利是指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实现形式:一是在人大代表中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二是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担任领导成员。
(2)文化教育权是指妇女在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中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利。
实现形式:一是父母或监护人必须保障适龄女性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二是保障女性适龄儿童少年修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三是保障妇女与男子平等地从事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的权利。
(3)劳动和社会保障权是指妇女在岗位录用、薪酬、晋职晋职、职称评定等各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实现形式:一是录用女职工应当坚持与男女平等的原则;二是不得安排妇女从事不适合妇女从事的工作和劳动;三是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受特殊保护。
(4)财产权利是指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财产权利。
实现形式:一是妇女拥有家庭共有财产;二是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三是丧偶的妇女有处分继承财产的权利;四是妇女在划分责任田、口粮田、宅基地等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5)人身权利是指妇女享有与男子同等的人身权利。
具体包括: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和人格权等权利。
(6)婚姻家庭权是指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婚姻家庭权利。
具体包括:婚姻自由权、生育权、财产权、子女监护权[1][2]。
4.妇女福利存在的问题(1)社会政治参与方面,妇女参政总体水平偏低,妇女在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障碍,与男性有较大的差距。
女性的参政意识较男性而言仍显得相对淡薄,领导岗位女干部比例偏低,在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方面明显存在着男强女弱的现象。
这说明妇女作为选民的权利和参与国家和社会事物管理的权利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2)劳动权益方面,妇女平等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缺乏有力的社会保障。
主要表现为:第一,同等条件下男女就业机会不均等,一些部门和单位在招工、招干、招生中,存在性别歧视,对女性提高录用标准,或在年龄上加以限制。
特别是女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就业分配难的问题突出。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一些企业优化劳动组合,女职工被编余下岗的增多,下岗女职工再就业难。
第二,女性的劳动保护及特殊劳动保护、女工的福利待遇、生育保险和卫生保健,在一些单位长期不落实,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和利益。
第三,部分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得不到落实。
(3)文化教育权益方面,妇女的整体素质仍不够高,整体受教育的机会少于男性。
特别是在农村贫困地区,许多家庭不愿为女孩提供教育投入,女童入学率低与男童,而辍学率高于男童。
目前,成人文盲、半文盲中女性占有较大比例。
在各类技术培训班、职业培训班及成人教育中,女性明显少于男性。
(4)人身权益方面,社会丑恶现象和侵害妇女儿童人身权益事件屡禁不止。
拐卖妇女儿童、对妇女和幼女性侵犯、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活动在一些地方有蔓延趋势;娱乐行业中的色情陪侍等社会丑恶现象愈演愈烈;针对女性的犯罪和女性犯罪增多。
(5)婚姻家庭权益方面,婚姻家庭问题日益突出,婚姻家庭中侵害妇女儿童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行为时有发生。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家庭暴力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情节恶劣,社会影响极坏。
第二,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等丑恶现象,不仅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十分普遍,连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也有发生。
第三,离婚过程中,在住房、财产分割和子女监护抚养等问题上,侵犯妇女儿童权益的现象比较普遍[5]。
(三)国外妇女儿童社会福利与权益有保障1.妇女社会福利与权益方面英国著名学者蒂特马斯在1952年明确指出,受社会变迁的影响,妇女在社会中的议题已经形成。
他认为妇女运动对国家政策提出的问题从20世纪初的政治性发展到1952年的社会性,范围扩大到了妇女与社会保障、房屋、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的关系[6](1)女性福利与国家间关系的研究:有关国家在女性福利中作用方面有两方不同的意见:一方面,承认国家福利提供对改善妇女福利状况具有不可或缺的、积极的影响。
另一方面,又猛烈的抨击福利国家强化父权制和不平等、巩固男女角色定型和扩大男女性别差异的制度性和政策性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