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

合集下载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
C
i
+ u
-
对A电路Hale Waihona Puke 言,C代替B后BA
C
A
(1)等效变换的条件
结 论 (2)仅仅是对外等效
(3)对内不等效
两电路具有相同的VCR
即外电路A中的电压、 电流和功率不变。
C是B的简化。
2.3 电阻的串联、并联
1. 电阻串联( Series Connection of Resistors )
(1) 电路特点
R31
R1
R2
R3
2
R23
3
2
3
形网络
Y形网络
R2
b
R4
三端 网络
,Y 网络的变形:
形电路 ( 形)
T 形电路 (Y形)
这两个电路当它们的电阻满足一定的关系时, 能够相互等效。
2. —Y 变换的等效条件
1 +– i1
1 +i1Y –
u12 R12
– i2
2+
R23 u23
等效条件:
i1 =i1Y ,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2 电路的等效变换
1. 二端电路(网络)
任何一个复杂的电路, 向外引出两个端钮,且从一个 端子流入的电流等于从另一端子流出的电流,则称这一电 路为二端网络(或一端口网络)。
i i
2. 电路等效的概念
两个二端电路,端口具有相同的伏安特性,则两电路等效
B
i
+ u
等效
i3 =u31 /R31 – u23 /R23
根据等效条件,比较式(3)与式(1),得Y型型的变换条件:
R12
R1R2R2R3R3R1 R3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i

… i
+ -
u

K=1,2 , i
+ -
u
Reg
u
G1
in Gn
u

Geg
分流公式: 分流公式:ik=Gku=Gk/Geg i n=2时,Reg=R1R2/(R1+R2) 时 ( i1=R2/(R1+R2), 2=R1/(R1+R2)×i ),i ( ( *混联:有串,又有并 混联:有串, 混联 1 R1 R2 R3 R4
对于△ 对于△形,各电阻中电流为:i12=u12/R12 i23=u23/R23 i31=u31/R31 各电阻中电流为:
i ′ =i12-i31=u12/R12-u31/R31 1
i ′2 =u23/R23-u12/R12
i ′3 =u31/R31-u23/R23
i1 + i 2 + i 3 = 0

2
2 i31 1 i12

2

i′2
1
1
R2
3
自已补充:R 自已补充 4与1串,R3与2串,然 串 串然 后再并 i2
R4 R3 2
3
i3 2
1
1
2-5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

1、n个电压源串联:us=∑usk--------等效电压源 、 个电压源串联: 等效电压源 个电压源串联 + - + ○ ○ -○ us1 us2 usn。 。 注:正、负号取 。 。 。 2、n个电流源的并联: 个电流源的并联: 、 个电流源的并联 is1 is=is1+is2+…is=∑isk 。 。
αi
+ uS - i +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1 引言§ 2-2电阻的等效变换 § 2-3 电阻串联和并联§ 2-4 星三角变换(一)教学目标1、 要求掌握电路等效的概念;2、 要求掌握电阻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及分压分流公式;3、要求掌握星形三角形的等效变换。

(二)教学难点星三角变换为难点(三)教学思路对于简单电路的分析,常常采用的是等效化简的方法,首先让同学理解等效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接下来介绍串并联等效化简及其他变换。

(四)教学内容和要点2.2等效变换的概念(二端网络)i =i ’c(二端网络)若两个二端网络N 1和N 2,当它们与同一个外部电路相接,在相接端点处的电压、电流关系完全相同时,则称N 1和N 2为相互等效的二端网络.2.3 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一. 电阻的串联+ + _ _ u u u R 3 i R eq1.特征:流过同一电流(用于以后判断是否为串联) 2.KVL:iR u u u u u k R k ⋅==++∑3213.等效电阻:∑=keq RR4.分压公式:u R R u eqkk =5.功率:2i R P k k = ∑=kPP二. 电阻的并联特征:1.承受同一个电压2.KCL:∑=++k i i i i 321分流不分压,分流电路u GR ui k kk ==u G i k )(∑= ∑=k eq G G3.等效电阻:∑=keq GG4.分压公式:i G G u G i eqkk k == 5.功率:2u G P k k =∑=kP P并联串联↔↔↔,,i u G RR 1 G 1i 1(R eq)G eq三.电阻的混联串联 串并联13232R R R R R R eq++=321321)(R RR R R R R eq ++⋅+=求R ab . R ab =4Ω+6Ω=10Ω 例:桥式电路 具有四个节点 每个节点联接三条支路求R ab .平衡电桥:R 1﹒R 4=R 2﹒R 3例:R 1c 6Ω3Ω4Ω4Ω2Ω1Ω3R 4求R ab =2R a00804080804031603a ab R R ⨯==Ω+=Ω 例:无限长梯形网络,求R ab =?(R=5Ω) R cd ≈R ab 近似解法22205250ab ab abab ab abab ab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ab2.4 电阻的Y —⊿等效变换1、三端网络的等效概念若两个三端网络的电压u 13、u 23与电流i 1、i 2之间的关系完全相同时,则称这两个三端网络对外互为等效。

第02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丘关源)

第02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丘关源)
(1-29)
(6)恒压源并联任何元件其两端电压不变;
恒流源串联任何元件其流出电流不变;
a a
+ us

+ +

对外等效
us

b
c
b c
对外等效
is
+

d
is
d
(1-30)
例1 用电源等效变换法求i R5
R1 u1 + R2 R3 i
+
i=?
解:
-u3
R4
is
R5 u3 — R3 i
应 用 举 例
一、理想电压源的串联和并联
1、串联 + uS1_ _ uS2 +
+ 注意参考方向
º uS=+uS1 …-uS2 i + uS _ º
等效
+
uS _
º +
_ º
2、并联
条件:uS=uS1=uS2 方向相同 º 恒压源中的电流由外电路决定。相同的恒压源才能并联 。
(1-21)
uS1_
u S2
+ _
i
º
3、恒压源与任意支路(非恒压源)并联的等效 i i + + + + 任意 uS 对外等效 uS _ u _ u 元件 _ _ 4、实际电压源的串联等效
+ i +
uS1 _
R1
_ uS2 + u
R2 _
等效
uS _ R + i +
u
_
uS=+uS1-uS2
R=R1 + R2
(1-22)
二、理想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
u
_
各电阻顺序连接,流过同一电流 (判断电路是否为串联的依据)
2)等效电阻
R1
Rk
_
_
i
+ u1
+ uk
+
u
由KVL和VAR得:
Rn
_
+ un
_
等效
Req
i
+u
_
u R1i Rki Rni (R1 Rk Rn )i Reqi
n
等效电阻: Req R1 Rk Rn Rk Rk k 1
电阻元件的串、并联对偶记忆
电阻元件
串联
并联
等效变换 分压/分流 公式
功率比
i相同
u相同
Req R1 R2 Rn Geq G1 G2 ... Gn
uk
Rk Req
u
ik
Gk Geq
i
pk1 Rk1 pk 2 Rk 2
pk1 Gk1 pk 2 Gk 2
三、电阻的混联
电路中有电阻的串联,又有电阻的并联,这种连接方式称电阻的串并 联(混联)。
如果一个电路(网络)向外引出一对端钮,这 对端钮可以作为测量用,也可以用来与外部的电源 或其他电路连接用。这类具有一对端钮的电路称为 一端口电路(网络)或二端电路(网络)。
i
+
N
u
i
N0-无源二端网络 Ns-含源二端网络
2.等效二端电路(网络)
N1 i
+
u
i
-
i
+
N2
u
i
若两个二端网络N1和N2与同一个外部相连,当 相接端钮处的电压、电流关系完全相同时,称N1和 N2互为等效的二端网络。

第2章电阻电路的等效转换

第2章电阻电路的等效转换

a i + R1 u (G ) 1 - b
i1 R2 (G2)
i2
Rn
in (Gn)
+ u - b
n G=Σ G=Σ Gk k=1 k=1 等效电路
两电阻并联
R1R 2 R = R1 R 2 = R1 + R 2
(2)等效电路 (2)等效电路
G = G 1 + G 2 + LLG n
(3)分流公式 (3)分流公式
2A A
解:
3A A 6A A
2A A
2Ω Ω 2Ω Ω 6V V - 2A A 6A A 2Ω Ω 7Ω Ω 2Ω Ω 2Ω Ω
2Ω Ω
+
7Ω Ω
i
4V V
i
+
- 2Ω Ω
2Ω Ω 9A A 1Ω Ω 7Ω Ω 1Ω Ω 9V V - 7Ω Ω
+
9−4 i= = 0.5 ( A ) 1+ 2+ 7
+
作业: 作业:P47
一:根据串、并联关系求Ri 根据串、并联关系求R 1.电阻串联 1.电阻串联
a + i +
u1 - R1 R2
(1)输入电阻(或等效电阻) (1)输入电阻(或等效电阻) 输入电阻
a + u
- Rn
i R=Σ R=ΣRk
k=1 k=1
R in = R 1 + R 2 + L + R n
n
+
u
u2 -
i2 i1
R1 R2
αR2i

u b
+

+
R3
u b

第2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第2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总电流
U S 18 I= = A = 6A R 3
由分流公式得
6 I1 = I = × 6A = 4A 4× 4 9 6 + (1 + ) 4+4
再分流得
6
1 I x = I 1 = 2A 2
返回
电路分析基础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2.4 Y形电路和Δ形电路之间 的等效变换
返回
电路分析基础
如何等效化简电桥测温电路? 如何等效化简电桥测温电路?
返回
电路分析基础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1 等效变换
电阻电路
线性电阻电路
非线性电阻电路
简化线性电阻电路的主要依据是等效变换
返回
电路分析基础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1.1 一端口网络的定义
二端网络
一端口网络
流入一个端子的电流必定等于流出另一端子的电流
Ig =
Rp Rg + R p
× 10 × 10 −3 = 1 × 10 −3 mA
解之得应并联的电阻为
0.1RG 2 × 10 3 Rp = = Ω ≈ 222.22Ω 0.9 9
返回
电路分析基础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2.3 电阻的混联
判别电路的串并联关系根据以下原则: 判别电路的串并联关系根据以下原则: (1)看电路的结构特点。 看电路的结构特点。 (2)看电压、电流关系。 看电压、电流关系。 (3)对电路作变形等效。 对电路作变形等效。 (4)找出等电位点。 找出等电位点。
R4 R5 R2(R3 + ) R4+R5 R = R1 + R4 R5 R2 + (R3 + ) R4 + R5

02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02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12
12
12
8 //(4 4) 4
R
R eq R
R
R
例6.求Req。
解:
R
R
R
R R
Req

R 8
例7.
R R I1 I2
I3
I4 求:I1 ,I4 ,U4
12V
2R 2R
2R
U4 2R
解:
I1

12 R
I4


1 2
I
3


1 4
I2


1 8
I1


1 8
12 R
3 2R
0.04
16.5mA
10mA
I3

G1

G3 G2

G3
Is

0.04 0.025 0.1
0.04
16.5mA
4mA
三、 电阻的串并联(混联)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相结合的联接方式叫电阻的串并联 (或混联)。
要求:弄清楚串、并联的概念。
计算举例:
4
º
例1.
Req
2 3
Req
i1

i' 1
,
i2

i' 2
,
i3

i' 3
i' 2
2
对,各个电阻的电流分别为:
R31
'
i ' 31
i3 3
1 i'
1
i' 12
i' u12 R 12
12
R 12
R23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1 学习要点1. 电阻的等效变换:电阻的串并联, Y 与△的等效变换。

2. 电源的串联、并联及等效变换。

3. “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

4. 输入电阻的求法。

2.2 内容提要 2.2.1 电阻的等效变换1. 电阻的串联:等效电阻: R eq =∑1=k nk R ;分压公式:u k =eqkeq ×R R u ; 2. 电阻的并联:等效电导:G eq =∑1=k nk G ;分流公式:qe G G i i keqk ×=;2.2.2. 电阻的Y 与△的等效变换1. △→Y :一般公式:Y 形电阻=形电阻之和形相邻电阻的乘积∆∆;即31232331*********231231212311++=++=++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2312=2. Y →△:一般公式:形不相邻电阻形电阻两两乘积之和形电阻=Y Y ∆;即:213322131113322123313322112++=++=++=R R R R R R R R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2.2.3 电源的串联、并联等效变换 电源的串联、并联等效变换见表2.1。

表2.1 电源的串联、并联等效变换图2.2.4 “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 1. “实际电压源”→“实际电流源” R i =R u 或 G i =1/R u i s =u s /R u 2. “实际电流源”→“实际电压源”R u =R i =1/G i u s =i s R i =i s /G i两者等效互换的原则是保持其端口的V AR 不变。

2.2.5 输入电阻的求法一端口无源网络输入电阻的定义(见图2.2):R in =u/ i1. 当一端口无源网络由纯电阻构成时,可用电阻的 串并联、Y 形与△形等效变换化简求得。

2. 当一端口无源网络内含有受控源时,可采用外加电压法或外加电流法求得: 即输入电阻R in =u s /i 或 R in =u/ i s方法是:在端口处加一电压源u s (或电流源i s ), 再求比值u s /i 或u/ i s ,该比值即是一端口无源网络的输入电阻。

第二章电阻电路等效变换

第二章电阻电路等效变换

3、在同样的条件下,等效电路的形式也不是唯 一的。
4、电路进行等效变换的目的是为了简化电路以 方便地求解未知量。
3
§2-2 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
一、电阻的串联 (Series connection of resistors)
1、电阻的串联 特点:在串联电路中,各元件流过的电流相同。
由欧姆定律及KVL得: i u = u 1 + u 2 + + u n a =R1i+R2i+ +Rni + u =(R1+R2+ +Rn)i 令R eq=R1+R2+…+Rn=Rk b 则有 u= R eqi
27
电压源: u U s Rs i 电流源: u i Is Rs I s Rs i u Rs
电源模型等效的条件为: 电压源 I RS + US a Uab b
Is
US
RS
Is
电流源 I' a
RS ' RS
Uab' RS'
b
U s I s Rs' Rs Rs'
即形电阻 电阻两两乘积之和 Rmn i' 接在与 Rmn相对端钮的电阻 31

R31
i3'
i'1 2
R23
i'2 3

21
2)形等效为Y形,有:
i1'
R12
i2'
R31 R12 R1 R12 R23 R31 R12 R23 R2 R12 R23 R31 R23 R31 R3 R R R 12 23 31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4
Rab=10
15 10
a b
a b
7
20
15
3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例 2-8 求图 2-5电路 a b 端的等效电阻。
Req (2 // 2 (4 // 4 2) // 4) // 3 (1 4 // 4) // 3 1.5
21
复习
1、电阻的串联 等效电阻、分压
23
例2-4 图2-7所示电路每个电阻都是2Ω, 求a, b两端的等效电阻
解:
c
d
e
根据电路的对称性, 可知 c, d, e三点等电位, 故可用导线短接。
8 2 8 2 16 3 3 2 Req [(2//1) 2]// 2//1 2 // 2 8 2 3 3 15 3 3
26
R12 ( R23 + R31 ) R12 + R23 + R31
i1
i1
i3
i2
i3
i2
R12 R31 R12 + R23 + R31 R23 R12 R12 + R23 + R31 R31 R23 R12 + R23 + R31
27
同理,令i1=0, 可得: R23 ( R12 + R31 ) R2 + R3 = R12 + R23 + R31 同理,令i2=0, 可得:
25
二、 等效变换:保证伏安特性相同
对应端口电压、电流分别相等
i1
u12 = f1 ( i1 , i2 , i3 ) u23 = f 2 ( i1 , i2 , i3 ) u31 = f3 (i1 , i2 , i3 )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方法2:加流看压法
原理图:
R in
+
u
-
i 列u、iS为变量的方程
S
u
⇒ Rin = iS
练习1:求端口的最简等效形式
R i1
i
+
βi1
_uS
Rin
判断:是无源网络吗? 最简形式是什么?
由KCL(设流入为正): i + i1 − βi1 = 0
由VCR:i1
=

uS R
得:
R in
=
uS i
=R
1− β
王馨梅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电阻电路”:由电阻、独立源、受控源组成 (不含L或C) 等效变换的目的:为了化简电路!
课件符号: ★ 重要 * 大纲之外的知识扩展
§§22--11、、§§22--22 等等效效概概念念
2Ω 1Ω 2Ω
i
+
u
i
+

u
-
-
N1
N2
★概念:两个网络的端口伏安特性曲线完全相同,则 称这两个网络对外等效。
但等效电导好求:
n
∑ G eq =
Gk
k =1
i k = G k u = G k × ( R eq ⋅ i ) ⇒
并联分流公式: i k
=
Gk G eq
i
并联电导越大 则分流越大
思考:电阻除了串并联关系之外,还有其它连接方式吗?
三、Δ⎯Y之间的等效变换
引例:
A
B
A
B
A
B
R1
R2
R3
1
R12
2
R31

第0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第0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u i is R0
i
R0=R , is=us/R
u us Ri
u is R0 R0 i
i
i
i' Ru 0 O
u
is
i
R=R0, us=Ris
所以,如果令
R R0
us R is
电压源、电阻的串联组合与电流源、电阻的并联组合 可以相互等效变换。 i R + + u i +
1
1
R3
3
R1
R2
2 3
R31
R12
R23
2
星接(Y接)
三角接(△接)
R1 R2 R2 R3 R3 R1 R12 R3 R1 R2 R2 R3 R3 R1 R23 R1 R1 R2 R2 R3 R3 R1 R31 R2
三式相加后通分可 得,Δ形连接变Y形 连接的电阻等效变 换关系式为(下页)
例2-2 求电流i 和 i5

i5
② ①

i5


① i1

等效电阻 R = 1.5Ω
i5

④ ③
i = 2A
i1

×
i5
-
i1 1A
2 1 - 6 2 1 1
1 A 3

*电阻的混联
电阻串并联的组合称为电阻混联。处理混联电路问 题的方法是:利用电阻串联或并联的公式对电路进 行等效变换,将复杂的混联电路转化成简单的电路 。 〖例1-6〗 求图1-19所示电路的等效电阻Rab, 已知图中各电阻的阻值均为20Ω 。
R2
2
3
R31
R12
R23

电路原理第2章_电阻电路等效变换ppt

电路原理第2章_电阻电路等效变换ppt
电路原理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本章内容
2.1 引言 2.2 电路的等效变换 2.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2.4 电阻的Y/△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2.5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
2.6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7 输入电阻
3
重点: 1. 电路等效的概念; 2. 电阻的串、并联; 3. 电阻的Y— 变换; 4.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R1
u1 =
R1 R1 + R2
u
u-
_
u2 +
R2
u2 =
-R2
R1 + R2
u
分压公式 注意方向 !
§2-3 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
(4)功率 p1 = R1i2, p2 = R2i2, …, pn = Rni2, p1 : p2 : … : pn = R1 : R2 : … : Rn
p = Req i2 = (R1 + R2 + … + Rn ) i2
_
_
由KCL: i = i1+ i2+ …+ ik+ …+ in =u/R1 +u/R2 + …+u/Rn
等效电阻
=u(1/R1+1/R2+…+1/Rn)=u/Req
式中: 1
11 =+
+ …+ 1
Req R1 R2
Rn
且有: Req <Rk
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并联的各电阻倒数之和。
§2-3 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
= IR
Rab =
Uab = R I
例:如图电路,当S闭合与断开时,分别求 Rab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

电路的等效变换就是用一个较为简单的电路
替代原电路;其替代条件为:替代(简化)的电路
与原电路具有相同的伏安特性。
如图所示:
R1
1-1'以左的
RS i 1 R2
电路未被替换,uS+_
+u -
R4 R3
R5
1' 原电路
RS i 1
+
+
uS -
u_ Req
1' 替代电路
而1-1' 以右的电路用等效电阻Req 替代。 两个电路的u,i相同,
? u12 ? R1i1 ? R2i2 ?
联立以上几式:
? ?
u
23
?
R2i2
?
R3i
? ?
? ?
i1
?
i2
?
i3
?
0
? ?
?
可解 ? i1 ?
?
R 3 u 12
Δ 型联结
? ? ?
ab..对流应入的对端应子端之子间的具电有 流相分同别的相电等压;;???
则两种联接方式可以相互等效变换。
3.Y—Δ 变换公式
i1 - 1+
如图Y形联结时有 u31 R1 u12
两两端子之间的电压:+ 3
? u 12 ? R1i1 ? R 2 i2 ?
? ?
u
23
?
R2i2 ?
=(R1+R2+······Rn)i=Reqi
u Req ? i ? R1 ? R2 ?
n
? ? Rn ? Rk k?1
若n个相同的电阻R串联时则有Req=nR
由此可得:电阻串联时的等效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1 学习要点1. 电阻的等效变换:电阻的串并联, Y 与△的等效变换。

2. 电源的串联、并联及等效变换。

3. “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

4. 输入电阻的求法。

2.2 内容提要 2.2.1 电阻的等效变换1. 电阻的串联:等效电阻: R eq =∑1=k nk R ;分压公式:u k =eqkeq ×R R u ; 2. 电阻的并联:等效电导:G eq =∑1=knk G ;分流公式:qe G G i i keq k ×=; 2.2.2. 电阻的Y 与△的等效变换1. △→Y :一般公式:Y 形电阻=形电阻之和形相邻电阻的乘积∆∆;即31232331*********231231212311++=++=++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2312=2. Y →△:一般公式:形不相邻电阻形电阻两两乘积之和形电阻=Y Y ∆;图 2.1即:213322131113322123313322112++=++=++=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2.2.3 电源的串联、并联等效变换 电源的串联、并联等效变换见表2.1。

表2.1 电源的串联、并联等效变换2.2.4 “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 1. “实际电压源”→“实际电流源” R i =R u 或 G i =1/R u i s =u s /R u 2. “实际电流源”→“实际电压源”R u =R i =1/G i u s =i s R i =i s /G i两者等效互换的原则是保持其端口的V AR 不变。

2.2.5 输入电阻的求法一端口无源网络输入电阻的定义(见图2.2):R in =u/ i1. 当一端口无源网络由纯电阻构成时,可用电阻的 串并联、Y 形与△形等效变换化简求得。

2. 当一端口无源网络内含有受控源时,可采用外加电压法或外加电流法求得: 即输入电阻 R in =u s /i 或 R in =u/ i s方法是:在端口处加一电压源u s (或电流源i s ), 再求比值u s /i 或u/ i s ,该比值即是一端口无源网络的输入电阻。

此方法也适用于由纯电阻构成的一端口网络。

2.3 例题例2.1 求图2.3所示电路等效电阻R in 。

解:由△→Y 将图2.3等效成题解2.3图,其中:32113332132232121'1++++++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 = =’()()5'''''in R R R R R R R RR R ++++++=43252431 例2.2 求图2.4所示电路的等效电阻R ab 。

解:本电路包含两个T 型电阻网络,且其参数成比例。

若在a 、b 之间加一电压源,则c 、d 两点电位必相题解2.3图图 2.3R 5'5'+图2.2图 2.4a b等,c 、d 两点可视为短路,这样就可按电阻串、并联公式求解,得1kΩ、2kΩ电阻并联,得: Ω32k Ω2+12×112k R ==2kΩ、4kΩ电阻并联,得: k Ω34k Ω4+24×224R == 3kΩ、6kΩ电阻并联,得: k Ω 2k Ω6+36×336 R ==则 ()()()Ωk 6671k Ω2+2+342+234+k Ω32k Ω2++k Ω2++3624362412 .//R R R R R R ab === 例2.3 设电路如图2.5所示,求i 3和两个电流源各自发出的功率。

解:(1) 根据电流源的性质可知,对于外电路,与恒流源串联的电阻、电压源可忽略。

由此可做出图2.5的等效电路题解2.5图。

由KCL 得 i 3=i s2-i s1(2) 计算i s1与i s2发出的功率。

依欧姆定律,得u ab =R 3 i 3=R 3(i s2-i s1) ①计算两个电流源的功率,必须..用图2.5所示电路,不能..用等效的题解2.5图所示电路。

计算过程是:先根据图2.5求出两个电流源的端电压u 1和u 2,再按功率公式去计算。

由图2.3得 u ab =R 1i s1-u 1 ② u ab =u s2 + u 2 ③ 将式①代入②得 u 1=R 1i s1-u ab =(R 1+R 3) i s1-R 3 i s2 将式①代入③得 u 2=u ab -u s2=R 3( i s2-i s1)-u s2 故各电流源发出的功率为P i s1=u 1 i s1=(R 1+R 3)12321 s s s i i R i - P i s2=2212322322s s s s s s i u i i R i R i u --=R 3i 3 3图 2.5i 题解2.5图例2.4 求图2.6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3。

解:图2.6电路可化简为题解2.6图所示电路,化简时应保留I 3支路。

对题解2.6图应用KCL 得 -0.9I 3-2 + I 3 + U/6Ω=0 又因为 U =3Ω·I 3 求解得 I 3=3.333 A例2.5在图2.7(a)所示电路,已知U s1=12 V ,U s2=24 V ,R 1=R 2=20 Ω,R 3=50Ω,试求通过R 3的电流I 3。

解:将图2.7(a)所示电路的电压源模型转化为图2.7(b)所示的电流源模型, 其中 A 6020V121s1s1 . R U I ===Ω A 2120V2422 .R U I s ===Ω2s 合并电流源I s1和I s2,得电路如图2.7 (c)所示。

其中 I s =I s1-I s2=(0.6-1.2) A =-0.6 AR =Ω R R R R R 102202+12121=== 根据图2.7(c)所示电路,利用电流分流公式求得流过R 3的电流为 ()A 1010+5010×A 60+×33 . .R R R I I s =-ΩΩΩ-== R 3图 2.7(c)U 3I 3 I (b) 3 (a) 图 2.60.9题解2.6图负号表示I 3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例2.6 试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方法,求图2.8(a)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12。

解:在图2.8所示电路中,受控源的控制量是I ,故在变换时8Ω电阻支路要始终保留且不能变换掉,具体变换步骤是由图2.8(a)→(b)→(c)→(d)。

根据图2.8(d)电路4Ω电阻与8Ω电阻并联,8Ω电阻的电流是I ,所以4Ω电阻应是2I 。

应用KCL ,则有: I + 2I =I + 1A 解得 I =0.5 A故得 U 12=8Ω×I =0.5×8=4 V 例2.7 求图2.9所示电路的输入电阻R i 值。

解:根据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方法,将电路逐次化简,最后得一简化电路。

对于含受控源电路,化简过程与独立电源一样对待。

唯一要注意的是,在化简过程中不要把控制量消掉。

由此等效成图2.9(b)、(c)电路。

在图2.9(c)中,假设在输入端接图 2.9(c)(a)(b) (a) (b)(d)图 2.8(c)入电压源U ,由KVL 得U =125Ω·I -90Ω·I =35Ω·I 所以 Ω IUR i 35== 例2.8 求图2.10电路的输入电阻R ab 。

解:在ab 端口外加电压U , 由KVL 得 U =2Ω·I + 1.5Ω·I 1 由KCL 得 I 1=I + 0.5S U 1 又因为 U 1 =1Ω·I 1 联立以上三个方程求解得:I 1=2 I U =5 I所以 R ab =U/I =5 Ω 2.4 习题选解电路如图所示,已知u s =100V ,R 1=2KΩ,R 2=8KΩ。

若:(1) R 3=8KΩ;(2) R 3=∞(R 3处开路);(3) R 3=0(R 3处短路)。

试求以上三种情况的电压u 2和电流i 2、i 3。

解:(1)R 2的R 3并联,其等效电阻R =8/2=4 kΩ,则总电流 A m 350=4+2100=+=1s R R u i 1; 分流有: A m 8.33=650i i i =2==132; V ×==222 i R u 66.667=6508;(2) 当R 3=∞时有 i 3=0,V =×=•=222 80108i R u(3) 当R 3=0时,有i 2=0,u2=0, i 3=u s /R 1=100/2 =50 mA ,电路如图所示,其中电阻、电压源和电流源均为已知,且为正值。

mA10==+=212 R R u i s 8+2100题2.1图+U 1-图2.10+(b) (a)(c)4R 3R 4u s-i i 题解2.2图求: (1) 电压u 2和电流i 2;(2) 若电阻R 1增大,对哪些元件的电压、电流有影响?影响如何?解(1):对于R 2和R 3来说,其余部分的电路可用电流源i s 等效替换,如题解图(a)所示。

因此有;; R R i R R u R R i R i ss 323223232+=+=解(2):由于R 1和电流源i s 串接在同一支路中,对其余电路来说可以等效为一个电流源i s 。

如题解图2.2图(b)所示。

因此当R 1增大,对R 2、R 3、R 4及u s 的电流和端电压都无影响。

但R 1增大,R 1两端的电压增大,将影响电流源两端的电压,因为 u is = R 1 i s + u 2 - u s 显然u is 随着R 1的增大而增大。

在图(a )电路中,u s1=24 V , u s2=6 V , R 1=12 Ω, R 2 = 6 Ω, R 3 =2 Ω。

图(b )为经电源变换后的等效电路。

(1)求等效电路的i s 和R ;(2)根据等效电路求R 3中电流和消耗功率; (3)分别在图(a )、(b )中求出 R 1 、R 2及 R 消耗的功率;(4)试问u s1 ,u s2 发出的功率是否等于i s 发出的功率?R 1 ,R 2 消耗的功率是否等于 R 消耗的功率?为什么?3 i题2.2图(a)题2.3图3(b)解 :(1)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图(a )中电阻与电压源的串联可以用电阻与电流源的并联来等效。

等效后的电路如题解2.3图所示,其中A 2=1224==1s1s1R u i A 1=66==2S2S2R u i 对题解2.3图电路进一步简化得图(b ) 所示电路,故A 3=1 i i i +2=+=s2s1s ;Ω 4=6+12612=2×=1R //R R (2)由图(b )可解得三条并联支路的端电压()V 4=32+424××=×=s 3i R //R u 所以R 3 的电流和消耗的功率分别为A 2=24==33R u i ; W 8=2×22==2333i R P(3) 根据KVL ,图(a )电路中R 1、R 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u 1=u s1-u = 24-4=20 V u 2=u s2 – u = 6-4 = 2 V 则R 1、R 2消耗的功率分别为P 1=33.33=12202=121R u Wp2=W 32=622=222R u(b)图中R 消耗的功率 P =W 4=442=2R u (4) (a)图中u s1和u s2发出的功率分别为 W 40=122024×=×=11s1s1R u u p u题解2.3图R 3W 2=626×=×=22s2s2R u u p u (b )图中i s 发出的功率 W 12=34×=×=s s i u p i显然:u s1 ,u s2 发出的功率不等于i s 发出的功率,即s2s1s u u i p p p +≠;R 1 ,R 2 消耗的功率也不等于 R 消耗的功率,即p ≠ p 1 + p 2 ;在图(a)中,u s1=45V , u s2=20V ,u s4=20V ,u s5=50V ;R 1=R 3=15Ω,R 2=20Ω,R 4=50Ω,R 5=8Ω;在(b)图中,u s1=20V ,u s5=30V ,i s2=8A ,i s4=17A ,R 1=5Ω,R 3=10Ω,R 5=10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