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歌德的文艺观
读《意大利游记》浅析歌德的艺术观念

他 是 逃到
暂 且 不 论他 万 花丛 中 过般 的私 生 活 格 就 极 为 自我
。
’ `
单 是旅 行 的风
念转 折 的核 心
在 此行 之 前
,
古 代艺 术 在歌 德 心 中
。
意大 利 去 的
。
之所以用 到
逃
,
”
字
,
是因 为在这
;
我 不知 道 走到广 场 然 后返 回 是不
,
是无 法达 到 与北 方 艺术 相 提并 论 的地位 的 德 意 志建 筑 》 一 文 中 的 上帝之 树
有 教 养的 欧 洲人
。
,
一 提到 希 脂
,
,
意 大利
;
艺术
;
建筑
;
古典 主 义
于 各 种 岩石 的 成分 分析 以及 形成 过程 的 推理 可 见他
就会 有 一 种 家 园之 感
正 如华 夏 民族
,
提到 炎 黄子
对 自然科 学 的 兴趣 以 及在 不 同学科 的广 泛涉 猎
一
、
。
全
孙 的起源 便 会想 到 黄河 流 域
,
《 意大 利 游 记 》 被 视 为 歌 德 的第 二部 自 传
:
’ `
研究
”
、
参 考 文献
【 ] 杨武能 1
、
体裁 上
,
该 书采 用 日记 的 形式 记 叙
岸 边村 庄 星罗 棋 布浮 光掠 影
,”ຫໍສະໝຸດ ’ `术》“
,
再则 便 是这 部 《意 大 利游 记 》 艺 术 与 自然
。
。
注释
1 ] 李 醒 尘 《 西方 美 学 史 教程 》 【 M ] 【
人生导师歌德的诗意智慧

人生导师歌德的诗意智慧注:以下是我为你准备的文章,字数共计约150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生导师歌德的诗意智慧导语:人们常说,诗歌是灵魂的呼唤,是心灵的歌唱。
而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无疑是一个拥有诗意智慧的人生导师。
作为18世纪德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歌德的诗歌、戏剧、小说以及哲学思考都蕴含着深邃的智慧。
本文将通过探索歌德的诗意智慧,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人生导师歌德。
一、艺术之于人生,如同视线之于眼睛歌德在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戏剧作品,他将艺术视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歌德来说,艺术是人类灵魂的抒发,是对现实的审视和批判。
“黑暗,我深深地喜爱/因为黑暗中的天空/能够燃烧幸福的火焰。
”这是歌德在他的著名作品《浮士德》中的一句诗句。
这个诗句体现了歌德对于黑暗和痛苦的态度。
他并不逃避黑暗,相反,他从黑暗中寻找到了幸福的火焰。
这种积极的态度无疑深刻影响了他的作品,使其充满了生命力和勇气。
二、教育之于人生,如同光芒之于星空歌德一直认为教育是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关键。
他将教育视为人生永无止境的过程。
在他的著作《威廉·梅斯特的挣扎》中,歌德写道:“教育是为了让人摆脱对其他人的依赖,成为一个自由和独立的个体。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歌德鼓励人们通过自我学习和思考来实现自我提升。
他认为,教育是光芒,它能够照亮人生的道路,让人们在星空中找到自己的航向。
三、态度之于人生,如同草木之于春风歌德的诗意智慧并不仅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更体现在他的态度和人生观中。
他一直强调人们应当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
“我喜爱朝阳,野球场并且优雅地跳舞/我喜爱歌唱和进步/我喜爱人,我喜爱道路/我喜爱未知的道路和明亮的天空。
”这是歌德在他的自传《诗歌与真实的自我》中的一段话。
他的态度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他总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这种心态不仅让他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也成为了他作品的精髓所在。
歌德文艺思想的两重性

歌德文艺思想的两重性中文04 赵晓 20042856歌德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剧作家,他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被西方文学史家并尊为世界四大诗人,而同时他又是著名的美学家。
他既是文学创作者又是文学理论家,理论与作品相互印证:一方面,他的文艺理论主张是从自己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出发提出的,是对自己文学创作实践的理论总结,是伟大的文艺思想与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他又在自己的创作实践过程中努力践行自己的文学理论。
歌德的文艺思想是对其丰富无比的文艺创作经验的反思、总结。
总体而论,一般都是极深刻、极正确的,对马列主义文论的建构具有深刻的影响,也对近代西方文化思想发展起过巨大作用。
但是,他的文艺思想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这种局限主要在于它的思想中存在着两重性。
对此恩格斯曾经指出:“歌德又是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笔试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
”歌德思想的二重性是表现在多个方面的,下文我谨就个人理解,对其文艺理论思想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二重性简要介绍,并结合歌德具体的作品加以分析。
一、歌德文艺思想是现实与诗意的伟大结合在歌德的文学思想中,一方面充斥着浓厚的现实主义,对于艺术与现实的问题有着辩证而深刻的理解,他十分排斥19世纪初期德国文坛上出现的消极浪漫主义倾向将“浪漫的”称为“病态的”。
而另一方面,他又始终没有与积极浪漫主义绝缘,他从浪漫主义到古典主义,而追求的则是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首先,歌德的文艺理论主张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
在1830年3月21日与爱克曼的谈话中歌德说:“古典诗和浪漫诗的概念现已传遍全世界,引起许多争执和分歧这个概念起源于席勒和我两人。
我主张诗应采取从客观世界出发的原则,认为只有这种创作方法才可取。
但是席勒却用完全主观的方法去写作,认为只有他那种创作方法才是正确的。
”歌德这里所说的“古典的”或“古典主义”和17世纪法国的古典主义有联系,但又有根本的区别,这里实质上指现实主义。
从《自然与艺术》看歌德的文艺观

从《自然与艺术》看歌德的文艺观作者:冯宁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4期摘要:歌德创作了许多不朽名作,他的文艺理论也同样深刻,而《自然与艺术》是作者对其文艺观最精练的概括。
在《自然与艺术》这首诗中,歌德用凝炼的语言,探讨了自然与艺术的关系。
不同于很多诗人,歌德不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完全投影,它们有着更紧密的联系。
歌德认为,艺术即神化的自然,艺术反映着理想化的自然。
本文通过对歌德诗作《自然与艺术》的分析,探讨歌德眼中的自然与艺术。
时至今日,他的许多观点依然对我们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歌德;自然;艺术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4-0163-02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 - 1832)是德国文坛在古典文学时期最主要的代表,也是18世纪欧洲最伟大的作家。
恩格斯曾说过,歌德是“最伟大的德意志人”,是文艺领域里“真正的奥林匹亚神山上的宙斯”[1]。
歌德创作作品总计有140多卷,包括各种诗歌、戏剧、小说等等。
诗人虽然没有专门就文艺理论问题发表论文,但歌德用诗意的语言形象地表述了他的艺术观念和感想,写成了《艺术家的晚歌》、《诗歌》、《诗歌是彩绘窗玻璃》等诗篇,《自然与艺术》(Natur und Kunst)是这类诗篇中最著名的一首。
诗人创作过不少有关自然的诗歌,如歌颂自然雄伟壮丽景色的《守塔人林克斯之歌》,描写自然瑰丽多彩风光的《日出》,感叹自然静谧优美境界的《漫游者之夜歌》还有研究自然世界科学法则的《永恒寓于变化》。
不管是歌颂自然,还是研究自然科学,诗人都坚决反对18世纪时在德国文学界中所盛行的对客观世界不可知论的主张,反对当时文坛流行的神秘主义、宗教情绪和对现实的仇恨态度。
歌德强调,自然是客观的存在,即文艺必须从客观现实,也就是自然出发,要先抓住亲身经历的具体的客观事物。
论歌德的民族文学观及其世界文学观念中的“差异性”

第21卷第1期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 21No 12020年1月JournalofYanshan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Jan.2020论歌德的民族文学观及其世界文学观念中的 差异性张 珂(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ꎬ北京100081)㊀[收稿日期]㊀2019 ̄06 ̄23㊀[基金项目]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 民国时期外国文学与国民教育关系研究 (19YJCZH249)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理论研究 (14JJD750008)㊀[作者简介]㊀张㊀珂ꎬ女ꎬ(1983 )ꎬ河南中牟人ꎬ文学博士㊁博士后ꎬ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ꎬ主要研究领域为世界文学观念与实践㊁外国文学学术史等ꎮ[摘㊀要]㊀歌德作为世界文学的提倡者ꎬ他是否否认民族文学?长期以来人们在激赏歌德世界文学理想的同时ꎬ却往往有意无意忽视了歌德对民族文学的谈论ꎮ歌德对世界文学的提倡ꎬ继承并发展了赫尔德的思想ꎬ实为建设德国民族文学的一种策略ꎮ歌德在强调世界文学共通性的同时ꎬ也论述了世界文学的差异性及应对策略ꎮ差异性与共通性的统一是歌德世界文学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核心内涵ꎬ反映了他对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关系的一种辩证认识ꎮ近年来ꎬ国际学界对歌德世界文学观念差异性问题的阐释ꎬ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提供了参照ꎮ[关键词]㊀歌德ꎻ民族文学ꎻ世界文学ꎻ差异性ꎻ共通性[中图分类号]I1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DOI]10.15883/j.13 ̄1277/c.20200100106㊀㊀1827年ꎬ歌德曾与艾克曼谈到: 我愈来愈深信ꎬ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ꎮ 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ꎬ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ꎮ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ꎮ [1]这是一段自信而乐观的预言ꎮ歌德对世界文学这一词形的使用意味着其背后是孕育和生发这一思想的历史语境ꎮ尽管最近的研究表明ꎬ世界文学从词形的发明到世界主义语义的应用并不始自歌德ꎮ比如德国学者维兰德在歌德之前已使用了这个词形ꎬ用以指称贺拉斯时代的修身养成ꎮ德国史学家施勒策尔在1773年的论著«冰岛文学与历史»中也已经提出了 世界文学 这个概念ꎬ并将之引入欧洲思想ꎮ[2]但毋庸置疑ꎬ歌德为这个概念的确立和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ꎮ如果我们承认ꎬ歌德对世界文学的提倡绝非一个孤立的㊁偶然的历史事件ꎬ那么在世界文学成为国际学界热点话题的今天ꎬ仍有必要回到歌德ꎬ这将成为我们理解全球化时代相关问题的一个历史的和逻辑的起点ꎮ一㊁歌德是否否认民族文学世界文学这一概念之所以有如此魅力ꎬ最本质的原因或许在于它命名了人类有史以来精神活动领域全部的或最重要的文学财富ꎬ并赋予其无可取代的人类共同体意识和理想化特征ꎮ人们对世界文学的渴望和呼唤来自人类意识深处超出自身所在时空局限ꎬ实现情感联结和人文关怀的美好愿望ꎮ然而ꎬ长期以来人们在激赏歌德世界文学理想的同时ꎬ却往往有意无意忽视了歌德对民族文学的谈论ꎮ歌德作为世界文学的提倡者ꎬ他是否否认民族文学?歌德在使用世界文学这一词语时ꎬ实际上从逻辑上也为其树立了民族文学这个对立的概念ꎮ①这种二元论的思维模式和话语方. All Rights Reserved.2㊀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式也深刻影响了今天我们思考世界文学的方式ꎮ歌德在谈论世界文学时对民族文学轻描淡写的提及与19世纪以后欧洲各民族国家(包括德国)文学的发展似乎构成了一个绝妙的反差ꎮ在歌德传播世界文学伟大理想的同时ꎬ德意志的民族文学也完成了自身的建构与认同ꎮ20世纪20年代ꎬ中国的世界文学提倡者郑振铎这样译述歌德在德国文学中的地位: 歌德在德国文学中ꎬ乃是一个杰出的前无古人的作家ꎮ他与英国的莎士比亚不同ꎬ莎士比亚之前ꎬ英国已有了许多大作家ꎬ莎士比亚同时ꎬ又有许多伟大的同伴ꎬ但歌德却不然他之到德国文学上来ꎬ是赤裸裸的ꎬ无凭藉的ꎬ是穿了他自己织的衣服而出来的ꎮ莎士比亚加冕了英国文学ꎬ歌德却建立了德国文学ꎮ [3]对于外国普通读者来说ꎬ歌德是世界文学大师ꎬ而对德国人来说ꎬ他首先是德意志民族文学最伟大的创立者ꎮ经由歌德对世界文学理想的提倡ꎬ在一定程度上ꎬ世界性甚至成为德国人引以为傲的民族文学特性ꎮ歌德的世界文学理想无疑是指向未来的ꎬ更确切的说是指向民族文学的未来ꎮ但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并不是相互取代的关系ꎬ世界文学应该是民族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超越状态ꎮ这一理想的实现必然伴随着现实世界与文学世界各种权力关系的较量ꎮ正如法国学者卡萨诺瓦所指出的ꎬ歌德在看到文学超越民族界限的全球特点的同时ꎬ也很快理解了文学的竞争本性和由此引起的对立统一ꎮ[4]歌德意识到的问题或者说他最为关切的ꎬ恰恰是在这一机制中德国如何建立自己的民族文学ꎬ如何处理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ꎮ而这一问题必须放置在促使它产生的具体语境中去看ꎬ放在歌德的整体文学思想中去看ꎬ才可能避免断章取义的错误ꎮ歌德提倡世界文学的19世纪20年代ꎬ他已经凭借«少年维特之烦恼»«塔索»«浮士德»等作品在欧洲获得了极高的文学声望ꎮ歌德在有生之年充分享受到了各国文学交流所带来的益处ꎬ他 本人即活生生地体现着世界文学ꎬ甚至整个的世界文化 [5]ꎮ但此时的德国仍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ꎬ真正的统一要到1871年才真正完成ꎮ而民族文学的建立正是促进德国民族统一的重要途径ꎬ这是自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许多文学家的共同理想ꎮ他们要求从民族的立场肯定自身的文学ꎬ追溯它的源头和历史ꎮ歌德当然也是这个思想链条上的一环ꎮ歌德的导师赫尔德被认为是确立民族文学观念的先祖ꎮ1767年ꎬ赫尔德已在其残稿«论新近德意志文学»中论及 民族文学 ꎬ凸显出那个时代德意志的文化认同ꎮ他提出: 现在德国应该寻找自己民族的性格ꎬ寻找自己独有的思想方式ꎬ寻找民族的真正语言ꎮ [6]赫尔德认为ꎬ民族文学应是民族的ꎬ其标志便是独特性ꎬ这种独特性体现在文学所反映的民族特征和情感中ꎬ各民族自身的历史环境造就了这种独特性ꎬ因此必须到各民族的起源而非古典作品中去寻找其源头ꎮ同时ꎬ他认为各民族文学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ꎬ反对用一种民族的文化标准去衡量另一种民族的文学ꎮ赫尔德的这些观点是对主张模仿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古典主义的一种否定ꎬ也是对德国一味模仿外国ꎬ特别是法国的文化模式的一种批判ꎬ意味着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ꎮ赫尔德强调的是以共同文化的认同为基础的民族意识ꎬ代表了欧洲思想史上的文化民族主义倾向ꎮ在实践中ꎬ他曾致力于搜集民间歌谣ꎬ其采集范围几乎涉及整个欧洲ꎬ对各民族一视同仁ꎬ尤其关注那些被忽略的民族ꎮ赫尔德的思想具有明显的整体性和全球性特征ꎮ他对人类历史哲学的思考使他能够放眼世界ꎬ关注到包括中国㊁朝鲜㊁日本㊁印度㊁老挝㊁埃及等不同国家㊁地区和民族的风俗习惯㊁语言㊁经济和文化生活ꎮ显然ꎬ 赫尔德注意到的不仅是哪一个种族和民族ꎬ他关心的是欧洲ꎬ是全世界 [7]ꎮ正是由于在实践中认识到了世界各民族文学的魅力ꎬ1793年ꎬ他才提出: 我们应该排除狭隘的民族局限性框框ꎬ 使我们的文学史成为包罗万象的全世界的文学史ꎮ [8]在赫尔德那里ꎬ全世界的文学史应该是 包罗万象 的ꎬ也就是说能够容纳各个民族的独特性与差异性ꎬ要做到这一点ꎬ必然要超越自身民族的局限ꎮ超越民族和走向世界是一种顺次渐进的关系ꎬ这种超民族的立场是建构世界文学的必经之路ꎬ同样的论述逻辑在后来歌德和马克思的论述中都得到了呼应和回响ꎮ歌德是赫尔德语言㊁诗歌和文学观念的受益者ꎮ赫尔德对本民族文化根基的强调ꎬ对世界文学包容性的认识ꎬ既是歌德产生世界文学观念的重要前语境ꎬ也是我们理解歌德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观念的重要参照ꎮ正是由于赫尔德的影响ꎬ. All Rights Reserved.第1期张㊀珂㊀论歌德的民族文学观及其世界文学观念中的 差异性 3㊀歌德在青年时代才得以摆脱传统的拘束ꎬ充分施展自己的天才ꎮ 假如没有赫尔德ꎬ那么歌德也许还要多受法国文学的支配ꎮ [9]歌德虽然敏锐地预感到了世界文学时代的来临ꎬ但毫无疑问ꎬ他也继承了他前辈的理念ꎬ也希望通过民族文学的建立实现民族的统一ꎮ因此ꎬ歌德虽然提倡世界文学ꎬ但他并不否认ꎬ甚至在多处还强调了民族文学的存在和价值ꎮ歌德在«文学上的无短裤主义»(1795)这篇文章中集中展示了对民族文学建立的看法ꎬ他批评了德国人对自身文学的妄自菲薄ꎬ称赞德意志作家在当时德国恶劣的政治环境中为德国文学所做的努力ꎬ并详细描述了经典的民族作家的产生所需要的内外环境ꎮ歌德强调了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对于孕育民族作家的巨大作用ꎬ这一点可以看到赫尔德的影响ꎮ他认为民族文学的建立不仅需要伟大历史时代全民族的参与ꎬ更需要继承民族的优秀遗产和传统ꎮ 一个出类拔萃的民族作家的产生ꎬ我们只能向民族要求ꎮ [10]歌德看到当时的德国并不具备这样的环境ꎬ不仅德国 没有一个作家们可以聚在一起的社会生活中心 ꎬ而且作家们的出生地和所受的教育也是五花八门ꎬ并且多数人 偏爱本国或者外来文学中的这个或者那个范例 ꎬ同时受到 大批毫无审美趣味的读者 的误导ꎬ德国作家的成长成熟之路受到重重阻碍ꎬ显得艰辛而漫长ꎮ 上层阶级的教养来自外来习俗和外国文学ꎬ尽管这也给我们带来许多益处ꎬ但它还是使得德意志人不能及早地发展成为德意志人ꎮ [10] 成为德意志人 正是从赫尔德到歌德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学的殷切期望ꎮ但德国内部的纷争和过多的外国影响很难使充满民族精神的作家出现ꎬ正是看到了这一点ꎬ歌德才改变策略ꎬ转而倡导超越民族的文学理念ꎬ世界文学由此成为建设德意志民族文学理想的替代话语ꎬ也正是在这一点上ꎬ歌德进一步发展了赫尔德的世界文学理念ꎮ歌德对世界文学的提倡ꎬ实际是其建设德国民族文学的一种策略ꎮ歌德在谈论世界文学的场合ꎬ几乎都会同时谈到民族和民族文学的问题ꎮ这使得民族与世界ꎬ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成为歌德世界文学论述中相伴共生的一组概念或观念ꎮ在他首次使用 世界文学 这个词的时候ꎬ就显现了一种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种普遍意义的世界文学正在形成ꎬ我们德国人在其中将扮演光荣的角色ꎮ [11]他呼吁民族内部的团结一致ꎮ 如果民族内部同胞之间尚且不知如何团结合作ꎬ那又何谈各民族间的融洽一致呢? [11]他认为德国的民族文学必将给各民族文学之间的交流提供资源: 从文学意义上来说ꎬ我们比其他民族发展得好ꎮ即使他们现在借鉴我们的文学而没有回谢ꎬ利用我们的文学而不予承认ꎬ但他们终将会给予我们越来越多的赞美ꎮ [11]歌德之所以对建设统一的德国文学充满自信ꎬ是因为他见证了作为整体的德国文学是如何从异质成分融合而发展而来的ꎬ并且认为德国文学有着自身的优势: 从用同一种语言创作这个意义上来说ꎬ德国文学是独一无二的文学ꎮ然而ꎬ正是源于完全不同的多种多样的才智㊁能力㊁思想和行为ꎬ批评和实践ꎬ德国文学才能逐渐完整地呈现出一个民族真实的内在心灵ꎮ [11]在他看来ꎬ共同语言的使用能够促使德国文学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ꎬ而德国文学内部的差异性与丰富性正反映了这个民族真实的内在心灵ꎮ可见ꎬ歌德对世界文学的提倡亦有着鲜明的民族立场ꎬ希望德国文学能在与其他民族文学的交流中建构和完成自身认同ꎬ并在世界文学中占据一席之地ꎮ正如舒尔茨和雷恩所言ꎬ歌德在使用世界文学这个术语时ꎬ其一可以指 不同民族文学关系发生的所有中介形式 ꎻ其二可以指 对其他民族文学的了解㊁理解㊁宽容㊁接受和热爱的一切方式 ꎻ其三可以指 对本民族文学接受外来影响的关注 ꎮ[11]无论哪一种应用方式ꎬ民族文学恰恰是用来证明和阐释世界文学存在的最有力话语ꎮ二㊁歌德世界文学观念中的 差异性㊀㊀赫尔德对世界文学的提倡部分源自他对世界各民族民间诗歌的收集整理ꎮ在他看来ꎬ民间诗歌保留了一个民族语言原始的美ꎬ尽管不同民族语言之间存在差异ꎬ但这种差异并不必然导致各民族无法相互理解和不可逾越的对立ꎮ因为他坚信ꎬ尽管语言的使用者是独特各异的ꎬ但却是在人的同一个神圣本质的范围内运动着的ꎮ[7]这反映出赫尔德对人类精神财富共通性的强调ꎮ在这一点上ꎬ歌德对赫尔德的思想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ꎮ歌德对世界文学的提及也是由强调 诗是人类的. All Rights Reserved.4㊀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共同财产 开始的ꎮ歌德最富有世界文学色彩的创作也是诸如«西方与东方合集»«中德四季晨昏杂咏»这样的诗歌作品ꎮ人类的文学活动具有共通性ꎬ这无疑是歌德世界文学观念的重要内涵ꎮ与此同时ꎬ我们更应该看到ꎬ歌德对世界文学的差异性亦有着充分的体认ꎬ他曾多次谈到这个问题ꎬ并提出应对策略ꎮ差异性与共通性的统一是歌德世界文学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核心内涵ꎬ反映了他对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关系的一种辩证认识ꎮ在歌德看来ꎬ世界文学的产生正是由于民族文学之间的交流才得以实现的ꎬ交流会发现民族文学之间的共通性ꎬ必然也会发现各民族文学之间存在差异性ꎮ 只有各民族了解了彼此之间的关系ꎬ整体意义上的世界文学才会发展ꎮ其结果必定是ꎬ它们从别的民族那里发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ꎬ以及所厌恶的东西ꎬ发现了想模仿借鉴的东西ꎬ以及想拒绝排斥的东西ꎮ [11]为此ꎬ歌德也给出了自己的对策: 这并不是说各民族应当思想一致ꎬ而是说各民族应学会互相理解ꎬ即使它们不能做到彼此关爱ꎬ但至少应当学会互相宽容ꎮ [11]他提醒人们要互相尊重ꎬ并用一种开阔的胸襟实现对差异性的容忍: 关键在于要有一个爱真理的心灵ꎬ随时随地碰见真理ꎬ就把它吸收进来ꎮ [1]他认为ꎬ民族文学之间差异性并不应成为民族之间交流的障碍ꎬ它们应该能够通过国际交流及文明的进化得到平衡和解决ꎮ 每个民族文学如果局限于自身ꎬ不通过外国文学的滋养而得以更新ꎬ它自身的活力就将枯竭ꎮ [11]他甚至不无忧虑地提醒ꎬ从世界文学的兴起中受益最多的ꎬ可能不是德国人ꎬ而是法国人ꎬ因为前者的自我中心主义严重ꎬ而后者则心胸开阔㊁善于交流ꎮ今天看来ꎬ这实际上点出了世界文学时代的来临对于各民族主体的必然要求ꎮ敞开胸怀ꎬ拥抱世界ꎬ才是更为积极的应对姿态ꎮ歌德认为民族文学的建设必须从世界文学中汲取营养ꎬ 真正具有绝对独创性的民族是极为稀少的ꎬ尤其是现代民族ꎬ更是绝无仅有ꎮ如果想到这一点ꎬ那么德国人根据自己的情况从外部吸收营养ꎬ特别是吸收外国人的诗的意蕴和形式ꎬ就用不着感到羞耻 [12]ꎮ歌德甚至指出必须特别强调异民族的功绩ꎬ必须要让本民族的儿童及早地注意异民族的功绩ꎮ正是由于对各民族文学之间的差异性给予了充分的重视ꎬ歌德阐明了通过民族文学的交流与互补ꎬ促进世界文学形成的美好愿景ꎮ歌德对差异性的体认还表现在对文学民族特点的重视ꎮ他曾提醒作家和艺术家要认识自身的民族特点ꎬ并在作品中显示出这种特点ꎮ他一方面指出ꎬ差异性的存在使得民族文学之间的互相滋养㊁纠正和更新成为可能ꎬ这是民族文学保持活力的必要条件ꎮ 从世界文学中产生出来的巨大好处 在于 随着法国人㊁英国人和德国人之间的密切交往ꎬ他们之间的相互纠正已成为可能ꎮ [13]另一方面ꎬ对于世界文学交流的增多可能会带来的对本民族文学特点的泯灭ꎬ歌德也没有视而不见ꎮ面对国外新的文学潮流ꎬ民族文学如何保持独创性和活力?这也是歌德思考的重要问题ꎬ为此他特别强调本民族的消化与创新能力ꎬ 外来的财富必须变成我们自己的财产ꎮ要用纯粹是自己的东西ꎬ来吸收已经被掌握的东西ꎬ也就是说ꎬ要通过翻译或内心加工使之成为我们的东西 [12]ꎮ可见ꎬ民族文学之间的差异并不可怕ꎬ关键是要通过交流ꎬ 吸收 和 加工 ꎬ使之成为有益于本民族自己的东西ꎮ这些观点今天看来依然是真知灼见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ꎬ歌德告诫德国人ꎬ对外国文学的尊重不应只是尊重其特殊性ꎬ而更应该寻求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典范ꎬ这个典范即是古希腊文学ꎮ但是ꎬ我们并不能因此就给歌德扣上欧洲中心主义的帽子ꎬ或者认为他是以一种一元论的价值观要求所有的文学ꎮ历史地看ꎬ所谓的 欧洲中心主义 也只是一种后见之明的话语建构方式ꎮ歌德提倡的世界文学概念的确受到欧洲地缘政治带来的文学区域意识的影响ꎬ但他也强调世界文学是由越来越频繁的跨国交流和流通所构建的ꎮ古希腊文学蕴含着美好的人类理想ꎬ这是歌德所在的欧洲文化之源ꎮ我们可以说ꎬ歌德的世界文学实际上包含了两个层次ꎬ第一个层次是离他最近的欧洲文学㊁区域文学ꎬ第二个层次则是推及更广范围内的世界文学ꎮ因而ꎬ所谓 寻找典范 应该是在比较的意义上说的ꎬ是歌德为德国文学发展提出的一个颇具可行性的参照ꎬ为的是使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时代能够始终保持它应有的方向ꎮ典范的实践意义更大于其理论的严密意义ꎮ实际上ꎬ正是由于具有广阔的世界胸怀和清醒的民族文学主体意识ꎬ歌德才能在自己的创作中 创造性地汲取和改造了世界文学的传统的多. All Rights Reserved.第1期张㊀珂㊀论歌德的民族文学观及其世界文学观念中的 差异性 5㊀样性 [14]ꎮ虽然歌德借重世界文学的提倡来鼓励和促成德国自己的民族文学的创造ꎬ但他绝非狭隘的民族主义者ꎬ更对德国的民族主义有着清醒的认识ꎮ正如艾田伯所说: 在歌德论及世界文学的作品中ꎬ没有一个字能让我们发现他是帝国主义有意或无意的代言人ꎮ恰恰相反ꎬ他赞扬世界文学ꎬ就不言自明地谴责了德国的民族主义ꎬ因此也谴责了一切民族主义ꎮ [15]对于歌德来说ꎬ更重要的人类差异不在于地区㊁人种或民族ꎬ而在于 文化水平 的高与低ꎬ或曰 文明 与 野蛮 ꎮ 一般来说ꎬ民族仇恨有些奇怪ꎮ你会发现在文化水平最低的地方ꎬ民族仇恨最强烈ꎮ但是也有一种文化水平ꎬ在这个时候ꎬ民族仇恨完全消失ꎬ人们在某种程度上站在超民族的地位ꎬ把邻国人民的哀乐看成自己的哀乐ꎮ这种文化发展阶段适合于我的性格ꎮ我在六十岁之前ꎬ就早已坚定地站在这种文化水平上面了ꎮ [13]歌德人类差异性问题的理解实际暗含着对人类历史演变的认识ꎬ这种认识与他历史主义的发展观一脉相承ꎮ他对世界文学差异性的认识也可以视为对人类差异性问题理解的一个侧面ꎮ后世的不少学者对歌德关于世界文学差异性的认识都有所阐释ꎮ如韦勒克认为歌德并非倡导全球性的文学研究ꎬ而是意在对民族文学的综合体予以关注ꎮ 歌德自己也看到ꎬ这是一个非常遥远的理想ꎬ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愿意放弃其个性ꎮ今天ꎬ我们可能离这样一个合并的状态更加遥远了ꎻ并且ꎬ事实可以证明ꎬ我们甚至不会认真地希望各个民族文学之间的差异消失ꎮ [16]这里韦勒克也强调了 个性 与 差异 ꎬ这正是世界文学存在多声部的基础ꎮ英国学者柏拉威尔也指出: 对歌德来说ꎬ这种世界文学并不意味着放弃民族的特点ꎮ恰恰相反ꎬ每个民族的文学都因为它的特殊性与差别ꎬ因为它加之于世界文学交响乐之中的特殊音色ꎬ而受到国外学者的珍视ꎮ [17]当代德国学者法齐 波比亚(FawziBoubia)从 他异性 的角度出发ꎬ认为歌德并没有像黑格尔㊁马克思那样设想消除不同文化的差别ꎬ通过辩证进化达到各种文化的同一ꎬ而是充分重视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性ꎬ正是根深蒂固的民族特性决定着是吸引还是排斥其他民族ꎮ歌德意识到了不同文化的趋同倾向ꎬ才促使他提倡 他异性 原则ꎮ波比亚进一步指出ꎬ世界文学就是以 他者 为导向的ꎬ是自我向他者的运动ꎮ这也是歌德范式的最高理想ꎮ[18]美国学者皮泽则由此推出世界文学课堂的重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对他异性的理解ꎮ对 他异性 的思考有助于我们理解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交流中由霸权影响导致的趋同问题ꎮ这种 他异性 在霍米 巴巴等后殖民主义理论家看来ꎬ以更明显的形式存在于后殖民文学的 混杂文化空间 中ꎮ皮泽还进一步指出歌德的世界文学范式具有原始的㊁亚民族的㊁实际上是本土化的维度ꎬ而这个维度正是世界文学课堂上探索文化差异的关键所在ꎮ[18]从歌德的总体思想来看ꎬ歌德对世界文学差异性与共通性关系的认识ꎬ也反映出他思想中对一般意义上的事物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关系的认识ꎮ他认为ꎬ 人的普遍性的东西在所有的民族中都存在ꎬ但如若是以陌生的外表ꎬ在远方的天空出现ꎬ这就表现不出本来的利益ꎻ每个民族最特殊的东西只会使人诧异ꎬ就像我们还不能用一个概念加以概括的ꎬ我们还没有学会把握的一切别具特色的东西一样ꎬ它显得奇特ꎬ甚至常常令人反感ꎮ因此ꎬ必须从总体上看待民族的诗ꎬ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看到和判断出ꎬ是丰富还是贫乏ꎬ是狭窄还是宽广ꎬ是根底深厚还是平庸肤浅ꎮ 真正值得赞扬的东西ꎬ所以不同凡响ꎬ乃是因为它属于全人类 [12]ꎮ在小说«威廉 迈斯特的漫游年代»(1829)的结尾ꎬ他把对 家庭的虔诚 看做是 对世界虔诚 的基础ꎬ即是证明普遍性是建立在本土性的基础之上的ꎬ且必须由地方性来阐释ꎮ对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认识也体现在歌德的诗歌评论中ꎬ他曾写道: 诗歌对有限环境的生动而诗意的观察将一种特殊性提升到一个实际上有限却是没有限域的宇宙ꎬ所以我们相信可以在小的空间里看到整个世界ꎮ [18]这既是歌德文艺思想中整体观念的诗化表达ꎬ也可引申理解为其对世界文学差异性与共通性有机统一的一种阐释ꎮ值得注意的是ꎬ对这种世界文学差异性与共通性关系的认识还可以与歌德的科学实践相印证ꎮ歌德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ꎬ也是一位自然科学家ꎬ在光学㊁地理学㊁生物学等领域均有成就ꎮ歌德在生物学研究中ꎬ曾对各种动物的头骨进行观察ꎬ认识到不同的动物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ꎬ但在不同生活条件下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形态ꎮ歌德的生物学研究和世界文学实践类似ꎬ都是观. All Rights Reserved.。
歌德诗歌风格

歌德诗歌风格歌德的诗歌风格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他的作品不仅富于感情,而且充满着对个体自由和真理的追求,展现出一种对美好和理想的向往。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韵律抑扬顿挫,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歌德不仅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还对社会和人生有着深刻的思考,他的作品反映了人类精神的追求和理想。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德国广受欢迎,也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代表作《浮士德》是一部以个体自由和追求为主题的杰出作品。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主人公梅菲斯特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浪漫主义中对真理和美的热烈渴望。
这部作品被广泛认为是他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卓越的艺术表现力与深刻的思想内涵备受赞誉。
个体自由的追求在作品中得到了深入的探讨,使得这部作品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歌德的诗歌作品常常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与人类的情感和命运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绚丽动人的画面。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也在他的其他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例如,在他的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中,他对大自然的描绘就如同诗一般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对个体自由和真理的追求。
此外,歌德的诗歌中还充满了叛逆精神和对个体自由的追求。
他的诗歌作品常常表达了对社会束缚和限制的反抗,以及对个人自由和追求的向往。
这种叛逆精神和对自由的追求也在他的其他作品中得到了体现,如《少年维特的烦恼》中的维特等角色。
他们以个体的自由和追求为出发点,反抗社会的不公和限制,追求真理和美好。
歌德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是一种精神的启示和思想的引领,激励着我们去追求真理和美好。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德国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歌德的文艺思想

艺术与现实的关系(1)
歌德的看法恰好相反,他认为,‚我们一生下来, 世界就开始对我们发生影响,而这种影响一直要发生 下去,直到我们过完了这一生。除掉精力、气力和意 志以外,还有什么叫做我们自己的呢?如果我能算一 算我应归功于一切伟大的前辈和同辈的东西,此外剩 下的东西也就不多了。‛一个脱离了现实的人是贫乏 的人,贫乏的人和独创性是无缘的。独创性必须建立 在现实的基础上,一个人只有在生活中获得了足够的 养料,象歌德那样贴近生活,才有可能去谈艺术的独 创性。
2002-6-22
歌德的文艺思想
26
艺术与现实的关系(2)
2 一个人接触自然通常会有自己的选择,他往往 从自己的个性、爱好、需要出发去和自然打交道,这 种‚自然倾向‛在歌德看来必须得到克服。歌德认为, ‚大多数德国青年作家的唯一的缺点,就在于他们的 主观世界里既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又不能到客观世 界里去找材料。他们至多也只能找到合自己胃口、与 主观世界相契合的材料,至于对本身自在价值、也就 是本来具有诗意的材料,也须契合主观世界才被采用。 如果它不契合主观世界,那就用不着对它进行思考了。
2002-6-22 歌德的文艺思想 20
艺术与现实的关系(1)
3 现实生活不仅提供作诗的材料,提 供诗人作诗的动机,而且形成诗人本身。 一个人要成为诗人,他就不能脱离现实 生活。歌德说,‚我们固然生下来就有 一些能力,但是我们的发展要归功于广 大世界千丝万缕地影响。在这些影响中, 我们吸收我们能够吸收的和对我们有用 的那一部分。‛
2002-6-22 歌德的文艺思想 21
艺术与现实的关系(1)
歌德以自己为例,说他有许多东西要 归功于古希腊人和法国人,并说‚莎士 比亚、斯泰恩和哥尔斯蜜给我们的好处 更是说不尽的。‛有一些人认为,艺术 讲究独创,因而艺术家为了保持自己的 特性,就应该远离生活。在他们看来, 似乎现实是对艺术家表现其独创性的一 种妨碍和束缚。
关于歌德的思想是什么

关于歌德的思想是什么歌德是德国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和作家,一生之中创作出了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中很多都是世界级的佳作,歌德是德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关于歌德的思想是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歌德的思想是什么歌德宏观地审视了人类的文学创作,得出“整个世界都是他的题材,”“真实的题材没有不可以入诗或非诗性的”结论。
但他同时看到,就每一位作家的具体创作活动而言,又必然会有其特定的选材范围:任何作家要想获得创作的成功,在选材方面必须力戒旁驰博骛,而要以自己的生活实践为基础,着眼于那些为自己所熟悉从而有能力驾驭的生活现象。
其次,歌德指出,作家在感受体验生活的基础上进入创作过程,应当从对生活中个别事物的把握开始。
他认为,对于个别事物的把握和描述是文学艺术的生命所在。
所谓个别事物,在歌德看来,既包括现实生活中的个别人物、事件、情境,也包括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某种传说、故事等。
歌德要求作家把对生活中个别事物的把握作为创作过程的起点,是对传统的文学创作思想的一个重大突破,在西方文论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歌德生活的时代,在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中张扬自由、表现个性的呼声与传统的文学观念之间的冲突日益尖锐。
歌德基于自己对文学特征的深刻体会,沿着前人的方向继续探索,终于在创作理论上完成了从“类型说”到“个别说”的转换,转换的重要标志,便是从个别出发的创作主张的提出。
歌德从理论上对“类型说”给予了有力的否定。
这里所传达的基本精神,同样贯穿在歌德的其他不少言论中。
在歌德生活的中晚期,即十八世纪九十年代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德国,以至整个西欧和俄国,弥漫着一股消极浪漫主义的逆流。
不少人鼓吹艺术必须从诗人的内心世界出发,拒绝接近生活和反映主活。
面对这股极其有害的文艺思潮,歌德独立不移,力挽狂澜,表现出对现实主义原则的坚信。
他说:“我和整个时代是背道而驰的,因为我们的时代全在主观倾向笼罩之下,而我努力接近的却是客观世界。
从《自然与艺术》看歌德的文艺观

2 0 1 5年 4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 o u m ̄o f C h  ̄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 , ( S o e . S c i )
V0 1 . 3 6No . 4
Ap r .2 01 5
诗, 第三 、 四诗 节是 :
“ 所 以我 想 沉浸 在 艺 术 的 十 四行 诗 里 .
歌德认为 , 自然代表 的是客 观世界的存在 , 尽管其 自身
内的矛 盾或规律并 未被完 全发 现 , 还存在着不解之密 。这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秘 密被诗 人称 为“ 公 开的奥秘 ” , 诗 人用这个词 来形 容或 者
三 、三 编排 。近代西方 的十 四行诗体 除了这两种基本形式
发, 要先抓住 亲身经历 的具体 的客观事物。 在《 自然与艺术 》
这首诗中 , 歌德写道 :
“ 自然 与 艺 术 似 乎 在 互 相 回 避 .
可转 瞬 间 它们 已携 手 同行 。 ” 嘲
外, 还 有若 干由此衍生 的变体 。 十 四行诗体要求以五音 步抑
可 以说 , 艺术和诗歌 能够 完美 的诠 释 自然 。
1 7 4 9— 1 8 3 2 ) 是德 国文坛在古典文学时期最 主要 的代 表 , 也 是l 8世纪欧洲最伟大 的作家 。恩格斯 曾说过 , 歌德是“ 最伟 大的德意 志人 ” , 是文艺领 域里 “ 真正 的奥林 匹亚神 山上的
想, 写成 了《 艺 术家 的晚歌》 、 《 诗 歌》 、 《 诗歌 是彩绘 窗玻璃 》
等诗 篇 , 《 自然 与艺 术) ( N a t u r u n d K u n s 0 是 这类诗篇 中最著 名 的一首 。
卡尔格律恩从人的观点论歌德中的文艺思想

[3]揭示了文艺批评的根本方法。美学观 点、人学观点和史学观点的完美融合。
[4]不仅仅是批评模式,而且是一种重要 的文艺观念,规定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 论对文艺本质的根本认识。
3、该文写于1847年1月15日至1847年9 月到12月之间,是一篇抨击当时德国 “真正的社会主义”文艺评论的重要书 评。
卡尔·格律恩,1817-1887,德国小资产 阶级政论家,“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代 表人物之一,原属于“青年黑格尔派”, 后成为费尔巴哈的忠实信徒,著有《法 兰西和比利时的社会运动》一书,曾担 任过普鲁士国民议会议员。
二、原文讲解
歌德的世界观和思想无疑是具有两面性的。 既有体现社会发展方向的新兴市民阶级的先 进思想,也存在着阻滞历史进步的德国小市 民的鄙俗气和封建贵族的庸人气。恩格斯揭 露和批判了格律恩对歌德的歪曲,对正确开 展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也具有原则性的指导 意义。
歌德生平
歌德(1749-1832),法兰克福
《卡尔·格律恩〈从人的观点 论歌德〉》中的文艺思想
恩格斯
恩 格 斯
一、写作原由与背景
1、恩格斯在1846年底到1847年初针对 当时文坛的不良现状,撰写了两篇书评: 《卡尔·倍克“穷人之歌”,或“真正的 社会主义”的诗歌》和《卡尔·格律恩 〈从人的观点论歌德〉》,合称《诗歌 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批判德国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世纪40年代中期出现的“真正的社会 主义”的文艺创作倾向。
前期大学时代,1775年前《少年维特之 烦恼》《普罗米修斯》
中期魏玛时期,1775-1785)枢密顾问, 首相,与封建势力妥协。
歌德的文艺思想

我只劝你坚持不懈,牢牢地抓住现实生活。 每一种情况,乃至每一顷刻,都有无限的 价值,都是整个永恒世界的代表。(1823, 11,3)
话题转到戏剧方面,明天席勒的《华伦斯 坦》要上演,因此我们就谈起席勒来。 我(艾克曼)说,我对席勒有一种特别 的感觉。读他的长篇剧作中某些场面,我 例真正喜欢,并且感到惊赞。可是接着就 碰上违反自然真实的毛病,读不下去。就 连对《华伦斯坦》也还是如此。我不免想, 席勒对哲学的倾向损害了他的诗,因为这 种倾向使他把理念看得高于一切自然,甚 至消灭了自然。凡是他能想到的,他就认 为一定能实现,不管它是符合自然,还是 违反自然。(1823,11,14)
四、论显现特征的整体
“诗人究竟是为一般而找特殊,还是在特殊中显出 一般(重点引者加),这中间有一个很大的分别。 由第一种程序产生出寓意诗,其中特殊只作为一 个例证或典范才有价值。但是第二种程序才特别 适宜于诗的本质,它表现出一种特殊,并不想到 或明指到一般。谁若是生动地把握住这特殊,谁 就会同时获得一般而当时却意识不到,或只是到 事后才意识到。” ——《关于艺术的格言和感想》1824)
三、论古典的与浪漫的创作方法
古典诗和浪漫诗的慨念现已传遍全世界、引起许 多争执和分歧。这个概念起源于席勒和我两人, 我主张诗应采取从客观世界出发的原则,认为只 有这种创作方法才可取。但是席勒却用完全主观 的方法去写作,认为只有他那种创作方法才是正 确的。为了针对我来为他自己辩护,席勒写了一 篇论文,题为《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他想 向我证明:我违反了自己的意志,实在是浪漫的, 说我的《伊菲姬尼亚》由于情感占优势,并不是 古典的或符合古代精神的,如某些人所相信的那 样。史雷格尔弟兄抓住这个看法把它加以发挥, 因此,它就在世界传遍了。目前人人都在谈古典 主义和浪漫主义,这是五十年前没有人想得到的 区别。(1830,8,2)
歌德的浪漫诗意

歌德的浪漫诗意浪漫主义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则是浪漫主义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
他的创作以其深邃的情感表达、对自然和人性的探索以及对追求真理和内在灵魂的思考而著称。
本文将探讨歌德是如何塑造和体现浪漫主义精神的。
一、情感的表达歌德的作品无一不流露着浓厚的情感色彩。
他以情感为纽带,将内在的感受与外在的世界相连接。
在他的著名作品《少年维特之烦恼》中,主人公维特表达了他的爱情、孤独和迷茫等情感,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歌德通过维特的故事,探讨了人类内心的苦闷与矛盾,让读者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对自然的追求歌德对自然有着深刻的热爱和追求。
他将自然视为人类心灵的寄托和慰藉。
在他的《浮士德》中,自然被描绘成一个庞大而神秘的存在,人类通过与自然的关联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真理的启示。
歌德在作品中巧妙地运用自然的意象,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力量的敬重。
三、追求真理与内在灵魂的思考浪漫主义强调个人独特性和内在灵魂的觉醒。
歌德通过他的作品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对内在灵魂的思考。
在《浮士德》中,主人公浮士德通过与魔鬼梅菲斯特的交易,追求知识和力量,却最终发现自己在物质世界中的欲望无法满足他对真理和内在灵魂的渴望。
歌德通过这个故事,提醒人们不能过于沉迷于物质追求,而应该关注内心的成长和发展。
四、歌德浪漫主义的影响歌德的作品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和对人性情感的表达,影响了很多后来的作家和艺术家,如赫尔曼·黑塞的《荒原狼》、卢梭的《忏悔录》等。
他的思想也对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存在主义和心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总结:歌德是浪漫主义运动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通过情感的表达、对自然的追求、追求真理与内在灵魂的思考等方面,深刻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精神。
歌德世界文学观念

歌德世界文学观念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是德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世界文学的观念有着深远影响。
歌德的文学观念主要体现在他的作品和文论中。
首先,歌德提倡文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他认为文学应该关注人类的全面发展和多元性,不仅仅是娱乐和消遣的工具。
他将文学与艺术、科学和哲学结合起来,强调它们相互渗透、互相支持。
他的作品《浮士德》就是一个综合了戏剧、诗歌、哲学和文学批评的巨大工程。
其次,歌德提倡文学的教育功能。
他认为文学应该是人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启发人们的思考、培养人的情感和塑造人的品格。
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和文论,试图给读者以启示,并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和成长。
此外,歌德还强调文学的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
他认为文学应该表达人类的情感、体现人类的尊严和表达人类的理想。
他追求文学作品的美感和艺术性,强调文学作品应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品质。
总而言之,歌德的世界文学观念体现了文学的整体性、综合性、教育功能,以及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
他对文学的思考和贡献为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歌德文艺思想新论

摘要 :本 文将 以 “ 文艺必须从客观现 实出发 ”这一 思想为基点 ,论述歌德文 艺思想 中文艺与现 实、从个别到特殊 等几个
最重要 的理论 问题。通过 它们的 内在联 系进行 系统性的重新整合。 关键词 :文艺与现 实;对个别与特殊的把握 ;世界 文学
次对 爱克曼说 : “ 世界是那样广 阔丰富 ,生活是那样 丰富 则 ,就只能被叫做 ‘ 存在 ’。” 多彩 ,你 不会缺 乏做 诗的动因 。但是写 出来 的必须全是应景 四、文 学创作 理论 即兴 的诗 , 就是说 ,现实生活必需既提供诗的机缘 ,又提 也 从 目前见 到的文献资料看 ,歌德应该是第一 个提出 “ 创
能焕然冰释。所以 “ 文艺必须从客观现实 出发 ”就成 为其文 他是 自 的奴隶, 然 因为他必须用人世 间的材料来进行工作, 才能 艺思想 的核心。 使人理解 ;同时他又是 自然 的主宰, 因为他使这种人世间的材 料服从他 的较 高的意 旨, 并且为这较高的意 旨服务。”歌德以 二、文 艺与现 实生活 的关 系 由于早期受到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 的唯物 主义 的影 响, 现实 主义 为基调明确地指 出, “ 对艺术 家提 出的最高的要求 加上他对 自然科 学的研究 ,歌德的文艺观具有很强 的现实主 就是 :他应该依靠 自然 ,研究 自然 ,模仿 自然 ,并创 造出与 义性质 。他认 为一切 文学艺术作品都是来 自现实生活 ,现实 自然毕 肖的作 品来 。” . 生活是形成文学作 品的基础 ,并十分清楚地指 出了文艺与现 显然 ,歌德 只是把 自然和现实生活作为文艺创作 的 “ 材 实生活 “ 源和流 ”的关 系 :现实生活是源 ,文艺创作是流 。 料库” 。从这个层 面上来说 ,艺术家是 自然的奴隶 ,而且也 歌德深刻论述文艺与现实 的关 系 , 映了艺术家的创造必须 必须是它 的奴隶 ,否则文艺创作就成 了无本 之木 。歌德在 《 反 < 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强调文艺创作 首先要 遵守客观事物的规 希腊神庙 的门楼> 刊词 》一文中指出 : “ 发 艺术家从 自然里取 律, 自 受 然规律的限制 。 材 ,是为了创造 出第二个 自然,即 ‘ 一种感觉过 的,思考过 歌德主张的现实主义文艺观 ,强调文艺必须从 客观现实 的 , 人的方式使其达到完美 的 自然。 ’只有艺术家把 已经 按 出发 ,他认为 :客观世界是文艺创作 的唯一 源泉 。他曾不止 艺术 化了的现实生活和 自然呈现 出来 ,才能说这是作品 ,否
歌德文艺思想新论

歌德文艺思想新论歌德文艺思想新论摘要:本文将以“文艺必须从客观现实出发”这一思想为基点,论述歌德文艺思想中文艺与现实、从个别到特殊等几个最重要的理论问题。
通过它们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性的重新整合。
关键词:文艺与现实;对个别与特殊的把握;世界文学一、歌德与其文艺思想的形成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 1832),十八世纪中叶德国伟大的文学家、文学理论家、美学家和思想家。
他一生中除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戏剧、小说外,在美学、历史学、造型艺术和自然科学等许多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
歌德时代,德国的战争与经济方面的软弱、封建社会的瓦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在歌德的作品中都留下了投影。
“自然”可以被看作是歌德整个思想的核心,只有了解歌德的自然观,对其文艺理论中一些看似艰涩玄奥的表述, 才能焕然冰释。
所以“文艺必须从客观现实出发”就成为其文艺思想的核心。
二、文艺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由于早期受到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唯物主义的影响,加上他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歌德的文艺观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性质。
他认为一切文学艺术作品都是来自现实生活,现实生活是形成文学作品的基础,并十分清楚地指出了文艺与现实生活“源和流”的关系:现实生活是源,文艺创作是流。
歌德深刻论述文艺与现实的关系,反映了艺术家的创造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强调文艺创作首先要遵守客观事物的规律,受自然规律的限制。
歌德主张的现实主义文艺观,强调文艺必须从客观现实出发,他认为:客观世界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
他曾不止一次对爱克曼说:“世界是那样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丰富多彩,你不会缺乏做诗的动因。
但是写出来的必须全是应景即兴的诗,也就是说,现实生活必需既提供诗的机缘,又提供诗的材料。
”,认为“现实生活应该有表现的权利”。
与此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歌德文艺思想中的辩证因素。
歌德认为那种只能表达自己主观情绪的诗人,根本算不上什么诗人,因为在他们很快把自己内心生活的那一点材料用完之后,就必然落入陈词滥调的俗套。
浅析歌德的文艺观

浅析歌德的文艺观班级:08汉本(2)班姓名:李召静学号:200840101224 歌德是德国古典时期文艺理论界伟大的诗人、作家,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
他的美学思想和文艺理论遗产极其丰富,其文艺观主要包括文艺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等等。
下面,从三方面来加以论述。
一、艺术家既是自然的奴隶,又是自然的主宰自古希腊以来,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西方文艺理论史上有争议的重要问题之一,大致形成了两种意见,一是强调文艺作品是自然的模仿,二是强调文艺作品是天才、灵感的产物。
这两种见解,显然都是片面的。
歌德较早正确地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认为文艺既是对自然的模仿,又是超越自然的伟大人格的主题创造。
歌德首先从艺术真实的角度,强调了文艺创作模仿自然的重要性,认为如果脱离了自然真实的基础,文艺作品将是虚伪的,矫揉造作的。
同时,反对单纯模仿自然,认为艺术要通过对自然正确而深入的研究,把各种具有不同特点的形体结合起来加以融会贯通的模仿,这样才能企及艺术的最高境界。
他强调艺术家在个别西界上都要忠实于自然,同时又指出,在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里,艺术家可以挥洒自如,可以想象虚构。
此外,歌德强调,艺术家要想成为自然的主宰,必须要有以深厚的文化修养为基础的伟大人格。
总之,在歌德看来,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即既是自然的努奴隶,又是自然的主宰。
二、艺术的本质在于通过个别表现一般歌德从自己的创作经验出发,进一步总结了艺术创作的规律,这就是,要从现实出发,通过描写个别表现一般。
歌德从两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具体细致的阐述。
首先要抓住个别,即创作要从个别出发,而不是从观念出发。
歌德认为,只有这样从个别入手,才符合正常的创作规律,相反,如果从观念出发,只能导致创作中浪漫主义的“病态”。
歌德以自己的《塔索》、《浮士德》等作品为例,说明他本人在创作中力避的正是这类弊端。
歌德首先抓住了个别,艺术创作就有可能获得成功,因为个别中往往就已蕴涵着一般。
西方文论 第十一讲--歌德的文艺思想

写出个别特殊,旁人就无法摹仿,因为没
有亲身体验过。你也不用担心个别特殊引
不起同情共鸣。每种人物性格,不管多么
个别特殊,每一件描绘出来的东西,从顽
石到人,都有些普遍性。因此,各种现象
都经常复现,世间没有任何东西只出现一 次。……到了描述个别特殊这个阶段,人 们称为写作的工作也就开始了。”(1823, 10,29)
——《关于艺术的格言和感想》1824)
“诗人须抓住特殊。如果这特殊是一种 健全的东西他就会在它里面表现出一 般。”(1825,6,11)
“如果特殊表现了一般,不是把它表现 为梦或影子而是把它表现为奥秘不可测的 东西在一瞬间的生动的显现,那里就有了 真正的象征。”(《关于语言的格言和感 想》)
“如果采用现成的题材,情况就大不相 同,工作就会轻松些。题材既是现成的, 人物和事迹就用不着新创了,诗人要做的 工作就只是构成一个活的整体。”(1923 年9月18日)
五、论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
“一个古典性的民族作家是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生 长起来的呢?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在他的民族历史中碰上 了伟大事件及其后果的幸运的有意义的统一;他在他的同 胞的思想中抓住了伟大处,在他们的情感中抓住了深刻处, 在他们的行动中抓住了坚强和融贯一致处,他自己被民族 精神完全渗透了,由于内在的天才、自觉对过去和现在都 能同情共鸣;他正逢他的民族处在高度文化中,自己在教 养中不会有什么困难;他搜集了丰富的材料,前人完成的 和未完成的尝试都摆在眼前,这许多外在的和内在的机缘 都汇合在一起,使他无须付很高昂的学费,就可以趁他生 平最好的时光来思考和安排一部伟大的作品,而且一心一 意地把它完成。只有具备这些条件,一个古典性的作家, 特别是散文作家才可能形成。”(《文学上的无短裤主 义》)
歌德的文艺创新观——以《歌德谈话录》为考察中心

歌德的文艺创新观摘要:歌德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文学理论家。
歌德对文学艺术如何独创具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但是长期以来没有引起学者们足够的注意。
歌德认为文学艺术要实现独创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作家要有伟大的人格,时代要具备昌明的精神文明和健康的教养,作家要善于熔铸古人的思想,作家要有爱真理的心灵。
歌德对文学艺术独创性的看法稳健而切实,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值得认真揣摩和虚心学习。
关键词:文艺;独创;人格;时代精神;爱真理中图分类号:I10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808(2019)02-0090-05高宏洲(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室,北京100705)[收稿日期]2018-11-10[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文以载道命题释疑”(2015M58103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高宏洲(1981-),男,陕西榆林人,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室,编辑,博士,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与诗学。
歌德是西方文学的一座高峰,也是世界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歌德不仅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而且表达了许多有关文学创作的真知灼见。
但目前学界对歌德文艺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对“艺术与自然”“特殊与一般”“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古典的与浪漫的”等问题的经典论述上。
这样的研究显然是不全面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忽视了歌德对文艺独创性的看法。
徐中玉先生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将歌德的文艺创新观概括为:第一,一切都要从实践出发,不要从观念出发;第二,天才和创造力从哪里来;第三,文化教养的来源、创新的可能;第四,说真话,求公正,伟大人格的必要[1]。
但是由于篇幅所限,徐先生没有充分地展开。
因此,歌德对文艺独创性的看法仍有很大的阐释空间。
当下的中国文艺界已经意识到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已经把创新提上了议事日程。
但是如何将口号变为现实,并不是具有良好的愿望和政治导向就能实现的。
相反,如果政治导向的方向不科学,学者和艺术家追求创新的方法不恰当,不仅难以实现创新,还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歌德现实主义文艺思想浅探

作 为诗 人
,
我 所 要 做 的 事 不 过 是 用 艺 术 方 式把 这 些 观 照 和 印
,
加以润 色
然 后 用 生 动 的描 绘把 它们 提 供 给 听 众 或 观 众
。
使 他们接 受
的 印 象 和 我 自 己 原 先 所 接 受 的相 同
”
.
⑧
“
这段 话说 得 更 为 明 白 生 活 中获得 的 加工
”
。
给 予高度 的 评 价
,
称
歌德 和 黑 格尔 各在 自 己 的 领域 中都 是 奥 倾向 于 浪 漫 主 义 但 以 后 则转 向
。
①
歌德早 年 曾领 导 过 狂 韧 突 进运 动 实质 上 便 是 现实主 义
,
古 典主 义
。
歌德所 倡导 的古典 主 义
。 ,
现 实主义 问题 是歌德 后 期 理 论 思
,
描 绘 的 那 丰 富 多采
,
变化 多端 的 生 活 能 够 用 贯 串始 终 的 观 念 这 样 一 条 细 绳 串在 一 起
”
那
倒 是 一 件 绝 妙 的玩 艺 儿 哩 !
少
显然
歌德 在 这 里 断 然否 认
。
《 浮 士 德 》 的 创作 动 机 是 出 于 要 体 现 某种抽 象 的
。
“
观 念”
向较 完善境 界 前 进 的 人
、
指 该作 的 主 人 公 浮 士 但 这不
德
。
) 终 于 得 到 了 解救
,
,
这 当然是一 个起作 用 的
可 以 解 释 许 多问 题 的 好 思 想
。
是 什 么观 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歌德的文艺观
班级:08汉本(2)班
姓名:李召静
学号:200840101224 歌德是德国古典时期文艺理论界伟大的诗人、作家,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
他的美学思想和文艺理论遗产极其丰富,其文艺观主要包括文艺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等等。
下面,从三方面来加以论述。
一、艺术家既是自然的奴隶,又是自然的主宰
自古希腊以来,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西方文艺理论史上有争议的重要问题之一,大致形成了两种意见,一是强调文艺作品是自然的模仿,二是强调文艺作品是天才、灵感的产物。
这两种见解,显然都是片面的。
歌德较早正确地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认为文艺既是对自然的模仿,又是超越自然的伟大人格的主题创造。
歌德首先从艺术真实的角度,强调了文艺创作模仿自然的重要性,认为如果脱离了自然真实的基础,文艺作品将是虚伪的,矫揉造作的。
同时,反对单纯模仿自然,认为艺术要通过对自然正确而深入的研究,把各种具有不同特点的形体结合起来加以融会贯通的模仿,这样才能企及艺术的最高境界。
他强调艺术家在个别西界上都要忠实于自然,同时又指出,在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里,艺术家可以挥洒自如,可以想象虚构。
此外,歌德强调,艺术家要想成为自然的主宰,必须要有以深厚的文化修养为基础的伟大人格。
总之,在歌德看来,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即既是自然的努奴隶,又是自然的主宰。
二、艺术的本质在于通过个别表现一般
歌德从自己的创作经验出发,进一步总结了艺术创作的规律,这就是,要从现实出发,通过描写个别表现一般。
歌德从两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具体细致的阐述。
首先要抓住个别,即创作要从个别出发,而不是从观念出发。
歌德认为,只有这样从个别入手,才符合正常的创作规律,相反,如果从观念出发,只能导致创作中浪漫主义的“病态”。
歌德以自己的《塔索》、《浮士德》等作品为例,说明他本人在创作中力避的正是这类弊端。
歌德首先抓住了个别,艺术创作就有可能获得成功,因为个别中往往就已蕴涵着一般。
其次,要在个别中显现一般。
歌德当然清楚,并不是随意抓取
个别,就能写出成功之作,因此他又强调,个别应是亲身体验过的,是由自己独特的文化眼光捕捉到得。
这就要求一位艺术家,不仅要有描写个别的才能,还要有把握事物深层意蕴的足够智慧与高尚的思想感情。
此外,歌德还十分重视用合成的方式,使个别更富有普遍性。
三、文学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歌德生活的时代,意德志民族尚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为了民族的统一,建立民族文学,也就成了德国诗人、作家们异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歌德对此也进行过深入的思考。
歌德认为,民族文学的建立,离不开一定民族的生活土壤与文化传统。
一位作家,只有抓住了自己同胞思想中的伟大之处,情感中的深刻之处,只有被其民族的精神完全渗透了,只有在汲取一切伟大的前辈与同辈人有益东西的基础上,且一心一意地埋头于文学事业,才有可能成为伟大的民族作家。
在论及民族文学时,更为值得注意的是,歌德同时以广阔的文化眼光指出,真正的民族文学,并非仅仅属于某一民族所有,而应具有普遍性的世界意义。
晚年的歌德,曾真诚地说:“我愈来愈深信,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
”歌德这种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立场的世界文学管,渴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沟通的文化观,对正在走向“地球村”时代的当今人类而言,其气势意义无疑仍是巨大的。
以歌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时期的文艺思想,在整个西方文艺学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他以其深厚的学识与艺术修养,对文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或是开创性的探索。
歌德与康德、黑格尔等人不同,他的文艺观主要不是来自于哲学思辨,而是结合艺术实践提出的。
他的这些思想见解,无论在当时还是对于后世,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