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性真菌微生物
海洋病原微生物知识点
海洋病原微生物知识点海洋病原微生物是指在海洋环境中具有致病性或病原性的微生物。
它们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洋病原微生物对人类的威胁日益增加。
了解海洋病原微生物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治疗相关的海洋疾病。
1.海洋病原细菌:海洋中存在着许多致病细菌,例如沙门氏菌,弧菌属细菌(如霍乱弧菌),弗朗西斯菌属细菌等。
这些细菌可以通过食物、水或接触传播给人类,并引起多种疾病,如食物中毒、霍乱、副伤寒等。
2.海洋病原病毒:海洋中存在着多种病毒,例如诺群病毒,副黄热病毒,A型肝炎病毒,电子显微镜病毒等。
这些病毒可以通过受污染的海鲜、水或其他海洋生物传播给人类。
海洋病毒引起的疾病有黄热病、肝炎、呼吸道感染等。
3.海洋病原真菌:海洋中的真菌主要以放线菌为主。
一些海洋放线菌可以产生多种有毒代谢产物,如海洋型类黄酵母菌(Producer of Marine Mycotoxins,PMM)产生的二十烷四环毒素、紫背芽孢菌属(Penicillium)产生的石蛭酸和黄僵菌素等。
这些真菌产生的毒素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
4.海洋寄生虫:海洋寄生虫是指在海洋环境中生活的、寄生在海洋生物体内的寄生虫。
例如绦虫、异蚴和寡毛虫等。
这些寄生虫可以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类,并引起人兽共患病。
对于从事捕捞、海产品加工和食用海产品的人来说,这些寄生虫是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
5.预防和控制措施:针对海洋病原微生物的预防和控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对海洋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和研究,了解其分布和传播规律。
其次,加强对海水和海洋食品的处理和消毒,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此外,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增强公众对海洋病原微生物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总结起来,海洋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它们具有致病性或病原性,并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一定的威胁。
了解海洋病原微生物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加强预防和控制,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生命科学中的病原微生物与传染病研究
生命科学中的病原微生物与传染病研究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对于人类和其他生物而言,病原微生物是潜在的致命威胁。
因此,研究病原微生物与传染病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领域。
一、细菌的病原性及其研究方法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许多细菌都具有病原性。
研究细菌的病原性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1. 研究其致病机制:通过分析细菌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生化途径,揭示其对宿主的致病机制,例如产生毒素、侵袭宿主细胞等。
2. 动物模型研究:通过在小鼠、大鼠等动物中建立感染模型,观察细菌的病理变化、病原机制和宿主免疫反应等。
3. 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原菌的信息和传播途径,防控疾病的流行。
二、病毒的病原性及其研究方法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需要侵入宿主细胞才能复制。
病毒感染是导致许多传染病的主要原因。
研究病毒的病原性需要使用以下方法:1. 研究病毒的复制策略和侵袭机制:通过猜测病毒复制的步骤和侵入宿主细胞的机制,揭示病毒如何引起感染和疾病。
2. 细胞培养和动物模型研究:通过在细胞培养中繁殖病毒、检测毒力并观察宿主免疫反应;同时,在小鼠、恒河猴等动物模型中研究病毒对宿主的感染和致病机制。
3. 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通过追踪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路径、病毒转基因和毒力变异,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机制。
三、真菌的病原性及其研究方法真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其中一些真菌可以感染人类和其他生物。
研究真菌的病原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分离和鉴定感染真菌:通过样品采集、细菌培养等方法,分离和鉴定感染真菌的种类,了解其致病机制。
2. 感染机理的研究:通过观察感染真菌的组织学变化、毒力因子和抗真菌免疫机制的研究,了解真菌致病的机制。
3. 防治策略研究:通过开发新的抗真菌药物、生物控制和基因工程等技术,寻找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真菌感染的方法。
四、寄生虫的病原性及其研究方法寄生虫是生活在宿主体内或外部,并从宿主体内获取营养的生物。
主要病原性真菌
新形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 分布:鸽粪;人类的体表、口腔、粪便 形态:圆形的酵母样细胞 外周有一层肥厚的胶质样荚膜 繁殖方式:芽生,无假菌丝 培养:沙保弱与血琼脂培养基 25℃和37℃ 酵母型菌落,粘稠, 乳白色---桔黄色---棕褐色 荚膜多糖:A、B、C、D 4个血清型 临床分离株:A,D型
深部感染真菌
发病率增加: 抗生素 皮质类固醇激素 免疫抑制剂 抗肿瘤药物 主要菌属: 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新形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 曲霉菌(Aspergillus) 毛霉菌(Mucor) 镰刀菌属(Fusarium)
单击添加大标题
角层癣菌
腐生于表皮角质或毛干表面 病原性菌: 秕糠状鳞斑癣菌(糠皮孢子菌) (Malassezia furfur) 何德毛结节菌(Pieria hortai)
秕糠状鳞斑癣菌(Malassezia furfur)
疾病:皮肤表面:花斑癣(黄褐色)
只Hale Waihona Puke 美观好发部位:胸、背、腹、颈和上臂
培养特点:好脂性(培养基中加入橄榄油等)
菌落:酵母型
镜下所见:球形或卵圆形的酵母形细胞
菌丝(比白念珠菌的假菌丝及
皮肤癣菌的菌丝宽且短)
厚壁,球形,成群的孢子
何德毛结节菌(Pieria hortai)
毛干上硬的黑色结节(砂粒状)
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种 类:着色真菌 孢子丝菌 侵入途径:外伤 感染部位:局部 扩 散:着色真菌:血行或淋巴管 孢子丝菌:淋巴管
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
侵犯部位:侵犯表皮、甲板,不侵犯毛发 疾病:体癣、足癣、手癣、股癣和甲癣 特征:1 菌落:蜡状―> 粉末状, 白色―> 黄绿色
病原微生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病原微生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病原微生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微生物检查包括: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及病毒等。
这对于查明致病原因和选择用药十分重要。
但除细菌和真菌外,直接查找方法比较复杂。
细菌培养,采集血、痰、咽试子、大便、小便、创面分泌物等标本进行培养,看有无致病菌生长,正常应为阴性或少量非致病菌;真菌检查,标本涂片或培养,检出真菌为不正常。
病原微生物的检验主要是检测与l临床患者致病性有关的病原性微生物,对感染性疾病进行快速、准确地诊断,密切结合临床提出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防止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和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基础知识1.什么是微生物?什么是病原微生物?微生物是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y:显微镜放大观察到的结构简单,个体微小的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种类很多,医学微生物尤其是临床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与人类和自然界其他生物共生共存,绝大多数对人类和自然界是有益的,只有少部分可以引起人类和动植物发生疾病,这部分微生物才称为病原微生物,比如结核分枝杆菌可引起结核病,痢疾杆菌可以引起痢疾等。
2.什么是细菌?细菌分哪几种?细菌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其体积微小,以微米作为测量单位,无色半透明,只有经过染色才能观察到细菌的轮廓及其结构。
经革兰染色,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即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细菌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部分构成,有的细菌还有夹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结构。
根据形状则可分为三类,即:球菌、杆菌和螺旋菌(包括弧形菌)。
3.什么是病毒?病毒分哪几种?病毒是结构最简单、体积最微小(纳米)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一种物质形式,其必须严格寄生在活细胞内,含有单一种核酸即脱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的基因组和蛋白质外壳,没有细胞结构,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于干扰素敏感。
微生物学 真菌 常见病原性真菌
•申克孢子丝菌:属腐生性真菌,经皮肤微小创口侵入。可引 起孢子丝菌下疳及深部感染。
三、新生隐球菌
• 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 也存在于人体 的体表、口腔和粪便中; • 大量存在于干燥的鸽粪中; • 外源性感染,肺是主要入侵途径,多数症状不明显,
能自愈;有的引起支气管肺炎;严重肺呈暴发性感染, 死亡; • 经血行传播至中枢神经及其它组织,引起慢性脑膜炎。源自四、白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珠菌)
1、白色念珠菌是最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 2、皮肤粘膜感染 : 鹅口疮,阴道炎。 3、内脏感染:肺炎、关节炎、膀胱炎,肾盂肾炎。 4、中枢神经感染:脑膜炎、脑脓肿。
常见病原性真菌
一、皮肤癣真菌
引起皮肤浅部感染,具有嗜角质蛋白特性,侵犯部位: 角化的表皮,毛发,指(趾)甲。一种皮肤癣菌可在不同 部位引起病变相同部位的病变也可由不同的皮肤癣菌引起。
指(趾)甲 皮肤 毛发
毛癣菌
+
+
+
皮肤癣菌属
+
+
-
小孢子癣菌属
-
+
+
二、皮下组织真菌感染
• 着色真菌:感染发生在暴露部位,病损皮肤变 黑,称着色真菌病。
微生物学中的微生物分类与病原性知识点
微生物学中的微生物分类与病原性知识点微生物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微生物的分类和病原性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主要探讨微生物学中的微生物分类以及一些常见微生物的病原性知识点。
一、微生物的分类在微生物学中,微生物根据其结构、形态、生活方式和代谢方式等特征进行分类。
常见的微生物主要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
1. 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相对简单,没有细胞核。
细菌根据其形态、染色方式和代谢方式等特征进行分类,如革兰氏染色法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它们在人体内可以引起多种感染,如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革兰阴性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这类细菌常见于食物中,摄入后会引起食物中毒等疾病。
2. 真菌真菌是一类真核细胞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较复杂,含有细胞核。
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等。
它们常见于环境中,有些真菌可以感染人体,引起真菌感染病。
例如,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原体,它可以引起阴道念珠菌病、口腔念珠菌病等疾病。
3. 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它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
病毒根据其核酸类型、包膜特征和宿主范围等特征进行分类。
常见的病毒有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
病毒感染会导致各种病症,如感冒、肝炎等。
4. 寄生虫寄生虫是一类多细胞的生物,它们需要在宿主体内寄生或寄生在寄主体表面。
寄生虫可以分为原生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和节肢动物等。
常见的寄生虫有疟原虫、锥虫等。
这些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接触传播等途径。
二、微生物的病原性知识点微生物的病原性是指微生物引起疾病的能力。
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病原性,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微生物的病原性知识点。
1.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肠道常见的细菌之一,它可以引起食物中毒和尿路感染等。
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E. coli O157:H7)是一种最为致命的大肠杆菌菌株,可以引起肠道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症,严重时可导致肾衰竭和死亡。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第三篇 真菌学 第三十六章 主要病原性真菌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第3节
地方性流行真菌 pathogens of endemic mycoses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
毛癣菌属 20 + +
+
传染源
人
动物
絮状表皮癣菌
无
奥杜安小孢子菌 犬小孢子菌 石膏样小孢子菌
石膏样毛癣菌 红色毛癣菌
石膏样毛癣菌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角层癣菌
寄生于皮肤角层或毛干表面 引起角层型和毛发型病变 主要病原菌:
第1节
浅部感染真菌 pathogens of cutaneous mycoses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一、皮肤癣菌
疾 病:皮肤癣(tinea),手足癣最多见 三个属: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 spp.)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1. 病原菌种类:
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 厌酷球孢子菌(Coccidioides immites) 皮炎芽生菌(Blastomyces dermatitides) 巴西副球孢子菌(Paracoccidiodes brasiliensis) 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
(1)大分生孢子:侧生或顶生,棍棒状,壁薄 (2)小分生孢子:无
2020年1、病原性真菌检验 临床微生物学 (第三军医大学参照模板
•
标本的送运与处理
针筒送运法 无菌小瓶送运法 棉拭送运法 大量标本送运法 组织块送运法 厌氧袋送运法
•
分离和鉴定
临床标本
1 肉眼观察及有无气味 2 涂片观察与直接镜检
分离培养 (接种血平板及选择性培养基)
增菌培养 (接种液体培养基)
2~7天
厌氧培养
确定厌氧菌
每个平板挑5个以上的菌落 每个菌落接种2个平板48h培养
•
3 抗生素敏感实验 4一些特殊的敏感实验—— 聚茴香脑磺酸 钠敏感实验 5生化特性 6气液相色扑 7 PCR等等
•
有芽孢的厌氧菌
简介 梭菌属 G+ 陈旧性培养基G-
•
四 破伤风梭菌
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 粪便污染
伤口被污染导致----------注意消毒清洁 芽孢为于顶部,呈鼓槌壮,直径比菌体
时间
破伤风梭菌革兰氏染色改变 拉丝实验 加KOH30g/l一滴,能拉丝为
阴性不能为阳性
•
PH 痤疮丙酸杆菌7.0时阴性及多型性 6.0及以下革兰氏阳性杆菌
•
2 菌落性状 1)色素 产黑色素类杆菌2~10天可产生
黑色素;溶齿放线菌培养3~4天产生粉红 色色素 2)溶血 产气夹膜梭菌在新鲜的血琼脂 平板上可产生双溶血环 3)荧光
•
破伤风梭菌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即破 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或称神 经毒素(Neurotoxin)。破伤风毒痉挛毒素 是一种神经毒素,为蛋白质,由十余种 氨基酸组成不耐热,可被肠道蛋白酶破 坏,故口服毒素不起作用。在菌体内的 痉挛毒素是单一和一条多肽链,分子量 15万。破伤风毒素的毒性非常强烈,仅 次于肉毒毒素。破伤风梭菌没有侵袭力
粗,呈梭状 可以被用来生物技术, 外毒素致毒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特点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特点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可以通过空气、水、食物、接触等途径传播给人类和动物,引起各种感染病。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主要根据其形态、生理特征、遗传特征、病原性等方面进行划分。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其形态多样,包括球状、杆状、螺旋状等。
细菌可以根据革兰氏染色法的染色特性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
细菌根据氧气需求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此外,细菌根据形态、生理特征和病原性还可以分为不同的属、种。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其核心包含遗传物质(DNA或RNA)和蛋白质包被。
病毒依赖于寄主细胞的代谢机制复制自身,并且通过感染寄主细胞来传播。
病毒的分类主要根据其核酸类型、包壳结构、生命周期等特征进行划分。
病毒可以引起多种传染性疾病,如流感、艾滋病、登革热等。
真菌是一类真核生物,包括酵母菌和霉菌两大类。
真菌的细胞结构与动植物有所不同,其细胞壁主要由壳多糖组成。
真菌可以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同时也可以通过分生孢子和无性生殖孢子进行繁殖。
真菌可以引起多种真菌感染性疾病,如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感染等。
寄生虫是一类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或外的生物,包括原生动物和线虫等。
寄生虫可以通过不同的寄主完成其生命周期,同时也可以引起多种寄生虫病。
寄生虫的分类主要根据其寄生习性、形态特征等进行划分,如原虫、吸虫、绦虫等。
总的来说,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其形态、生理特征、遗传特征和病原性等方面进行划分。
不同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具有不同的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因此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需要进行准确的分类鉴定。
在研究和防控传染病的过程中,了解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和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特点,增强对传染病防控的认识和理解。
病原真菌及检验技术
病原真菌及检验技术一、感染性病原真菌1、组织胞浆菌属♦本属为典型的双相型真菌,37℃呈酵母样细胞,25℃培养形成菌丝体。
♦重要的致病菌有荚膜组织胞浆菌及假皮疽组织胞浆菌,分别致犬、猫肉芽肿及马的淋巴管炎。
①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人兽共患病是致犬、猫和人常发的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组织胞浆菌病。
严重者,可损伤全身器官。
淋巴瘤、白血病、霍奇金病、AIDS或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者常可感染本菌。
主要侵犯网状内皮系统,寄生在网状内皮细胞的胞浆内,使感染组织形成肉芽肿。
奶牛、马、羊、猪及啮齿类动物也可自然感染,小鼠易感染。
微生物特性♦在巨噬细胞和网状细胞内寄生时呈细小的、包有荚膜的圆球样细胞,直径l~3μm。
在陈旧的病灶内,菌体较大,胞浆浓缩于菌体中央,与细胞壁之间出现一条空白带。
♦ 22~25℃培养时,在培养基上缓慢形成丝状菌落,开始为白色,逐渐变为棕黄色。
菌丝分支分隔,宽2.5μm。
产生椭圆形光滑或多刺小分生孢子,直径2.5~3μm,随后可产生圆形或椭圆形大分生孢子,称棘状厚壁大孢子,直径8~15μm,表面光滑、均匀间隔的,像手指一样凸起,是本菌的特征性形态.♦在高湿、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中37℃培养时,在营养丰富的血培养基上,可形成湿润、有光泽、表面有皱褶的细小酵母样菌落;在肉汤中呈絮团状生长,镜检可见分支分隔的菌丝和少量孢子。
♦镜检如发现特征性的棘厚壁大孢子,可做出诊断。
♦活体病变组织末梢血及骨髓触片或涂片瑞氏染色,在单核细胞或多形核细胞中如有小的、呈洋葱切面样卵圆形孢子,亦可做出诊断。
♦病料接种小鼠可引起发病死亡,并可检出本菌。
♦补体结合反应一般在发病后2~3周呈阳性反应。
♦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可用于犬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亦可采用PCR和核酸探针技术鉴定,微生物检验(1)标本直接显微镜检查♦痰液标本涂片后先用甲醇固定10 min,再用姬姆萨染色镜检,如巨噬细胞发现卵圆形孢子,直径2~4μm 的较小,一端有出芽,可疑为荚膜组织胞浆菌。
医学微生物学--真菌学教案
真菌学真菌(fungus)属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大多数对人不致病甚至对人有益,少数可导致人类疾病,称为病原性真菌。
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结构:真菌的形态具有多样性,比细菌大得多,结构比较完善,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及染色体,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按形态结构分为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
1、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椭圆形,以芽生方式繁殖,如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等。
2、多细胞真菌:如皮肤丝状菌等,结构分菌丝和孢子两部分。
(1)菌丝:在适宜条件下,孢子出芽芽管延长菌丝分枝并交织成团菌丝体,菌丝有很多种。
按功能不同分为:营养菌丝—深入到培养基内摄取营养的菌丝气生菌丝—露出于培养基表面的菌丝生殖菌丝—可产生具有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孢子的气生菌丝按结构不同分为: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按形态不同分为:球拍状、结节状、螺旋状、梳状和鹿角状等(2)孢子:是真菌的一种繁殖结构,是生殖菌丝产生的一种繁殖体,一条生殖菌丝可形成多个孢子,孢子在适宜条件下又可发育成菌丝,因而孢子是真菌的繁殖结构,与细菌芽胞不同。
真菌的孢子分有性和无性孢子两类,病原性真菌多为无性孢子,分为三种:叶状孢子:由菌丝细胞直接形成的生殖孢子,包括芽生孢子—菌体细胞出芽形成,常见于念珠菌及隐球菌关节孢子—菌丝细胞断裂而成厚膜孢子—环境不利时,菌丝内胞质浓缩,胞壁增厚形成,是真菌的一种休眠细胞,环境适宜时又可出芽繁殖。
分生孢子:是多细胞真菌中最常见的无性孢子。
包括大分生孢子—由菌丝末端膨大分隔形成,体积较大,多细胞组成,呈梭状或梨形小分生孢子—较小,单细胞,一个孢子即为一个细胞,形态多样孢子囊孢子:菌丝末端形成一种囊状结构即孢子囊,囊内含有许多孢子即孢子囊孢子,孢子成熟后则破囊散出,如毛霉菌、根霉菌等。
* 各种多细胞真菌的菌丝与孢子形态不同,是鉴别真菌的重要标志(二)培养特性1、培养条件:营养要求不高,常用沙保弱(sabouraud)培养基培养最适酸碱度—pH 4~6适宜温度22~280C,某些深部真菌为370C高湿度2、繁殖方式:单细胞真菌:芽生方式繁殖,母细胞出芽孢子多细胞真菌:孢子出芽菌丝分枝断裂孢子3、典型菌落酵母型菌落:菌落特征类似细菌菌落,如新生隐球菌类酵母型菌落:菌落外观和酵母型菌落相似,但有假菌丝(芽管延长后不与母细胞脱离,芽生孢子与母细胞连接形成),如白假丝酵母菌上述两型菌落都见于单细胞真菌丝状菌落:多细胞真菌培养后都形成丝状菌落二、真菌的致病性(一)致病性真菌感染:真菌侵入机体而致病,属于外源性感染,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浅部和深部真菌感染。
微生物的病原性和防疫措施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微生物安全管理法规
建立健全微生物安全管理法规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微生物安全管理中的职责 和权限。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加大对涉及微生物安全领域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相关法规得到有效执行,保障公众健 康和安全。
完善疫情报告和处置机制
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和处置机制,及时发现和控制微生物引起的疫情,防止疫情扩散和传播 。
传染性
病原性微生物能在人群或 动植物群体中传播,引起 流行或爆发。
变异性
病原性微生物在传播过程 中容易发生变异,产生新 的毒力或抗原性,导致疾 病的流行或爆发。
感染途径与传播方式
感染途径
病原性微生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泌尿生殖道等途径侵入人体 。
传播方式
病原性微生物可通过飞沫、尘埃、水、食物、昆虫等媒介进行传播。此外,医 源性传播(如医疗器械污染、输血等)和性传播也是重要的传播方式。
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
使用纸巾或弯曲手肘遮掩口鼻,以减少飞沫 传播。
避免接触眼、鼻、口
尽量减少用手触摸面部,以降低病原体进入 体内的风险。
保持社交距离
在疫情期间,尽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 ,以降低飞沫传播的风险。
环境卫生整治
室内通风换气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 流通。
清理垃圾
及时清理生活垃圾,保持环境 清洁。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分享信息和经验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交流,分享微生物病原性和 防疫措施的信息和经验,共同应对微生物对全球健康的威 胁。
开展联合研究和开发
加强与国际组织、科研机构和企业等的合作,开展联合研 究和开发,推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病原微生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病原微生物得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微生物检查包括: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及病毒等。
这对于查明致病原因与选择用药十分重要.但除细菌与真菌外,直接查找方法比较复杂.细菌培养,采集血、痰、咽试子、大便、小便、创面分泌物等标本进行培养,瞧有无致病菌生长,正常应为阴性或少量非致病菌;真菌检查,标本涂片或培养,检出真菌为不正常.病原微生物得检验主要就是检测与l临床患者致病性有关得病原性微生物,对感染性疾病进行快速、准确地诊断,密切结合临床提出及时有效得治疗方案,防止微生物产生耐药性与医院内感染得发生。
基础知识1、什么就是微生物?什么就是病原微生物?微生物就是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y:显微镜放大观察到得结构简单,个体微小得生物得总称。
微生物得种类很多,医学微生物尤其就是临床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与人类与自然界其她生物共生共存,绝大多数对人类与自然界就是有益得,只有少部分可以引起人类与动植物发生疾病,这部分微生物才称为病原微生物,比如结核分枝杆菌可引起结核病,痢疾杆菌可以引起痢疾等。
2、什么就是细菌?细菌分哪几种?细菌就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得有机体,就是大自然物质循环得主要参与者。
其体积微小,以微米作为测量单位,无色半透明,只有经过染色才能观察到细菌得轮廓及其结构。
经革兰染色,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即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
细菌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部分构成,有得细菌还有夹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结构。
根据形状则可分为三类,即:球菌、杆菌与螺旋菌(包括弧形菌)。
3、什么就是病毒?病毒分哪几种?病毒就是结构最简单、体积最微小(纳米)得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介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得一种物质形式,其必须严格寄生在活细胞内,含有单一种核酸即脱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得基因组与蛋白质外壳,没有细胞结构,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于干扰素敏感。
真菌学
(二)培养特性 1、培养条件 营养要求不高— 沙保氏培养基(sabouraud medium) pH 4-6 温度 22-28°C 高湿度,高氧,高糖(4%葡萄糖) 2、繁殖方式 单细胞真菌:芽生方式繁殖 母细胞—出芽—孢子 多细胞真菌:孢子—出芽—菌丝—分枝断裂—孢子
3、 典型菌落
沙保氏培养基(大培养)—— 观察菌落特征 三种菌落:酵母型菌落——新生隐球菌 类酵母型菌落: 假菌丝,白色念珠菌 丝状菌落——皮肤丝状菌(多细胞)
70%乙醇或2%石炭酸浸泡
杀死杂菌
KOH软化透明
镜检培养Βιβλιοθήκη (二)深部真菌1.白假丝酵母菌:
(1) 条件致病
(2) 疾病—皮肤粘膜、内脏和中枢神经感染
鹅口疮,泌尿生殖道炎症最常见 (3) 微生物学检查 涂片镜检--芽生孢子、假菌丝 培养--类酵母型菌落
2. 新生隐球菌 (1)形态--芽生孢子、宽厚荚膜 (2)致病—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
第三篇 真菌学 (fungus)
特征: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对人致病的真菌——病原性真菌
一. 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结构 1. 单细胞真菌:如新生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等
2. 多细胞真菌:如皮肤丝状菌
菌丝:
气生菌丝、营养菌丝、生殖菌丝
孢子--真菌的繁殖结构
叶状孢子:芽生孢子、 关节孢子、厚膜孢子 分生孢子: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 孢子囊孢子: 各种多细胞真菌的菌丝与孢子形态不同,是鉴别真菌的重要标志
玻片小培养——观察菌丝和孢子形态
二. 致病性
1. 致病性真菌感染
浅部真菌--癣症
深部真菌 2. 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3. 真菌变态反应性疾病 4. 真菌性中毒与肿瘤
三. 常见的病原性真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条件深部真菌感染 Conditional Deep Infection Fungus
Candida albicans(白假丝酵母菌) Cryptococcus neoformans(新生隐球菌) Aspergillus(曲霉菌) Mucor(毛霉菌)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治疗
Amphotericin B Nystatin Ketoconazole Fluconazole Itraconazole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申克孢子丝菌 Sporotrichum schenchii
属于腐生性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木材及植物 表面等,为双相性真菌,在组织中呈酵母型,在 沙保培养基中呈菌丝型
伤口接触 淋巴管的慢性炎症 慢性肉芽肿 深部感染
代表菌有裴氏着色真菌 (Fonsecaea pedrosoi),卡 氏着色真菌(Cladosporium carrionii)等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深部感染真菌 Systemic Mycoses
深部感染真菌是指可引起机体深部组织和内脏疾 病的一群深在性真菌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微生物学诊断:临床标本
Sputum Scrapings from lesions Blood smears Vaginal discharge Urine Feces
致病性
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道粘膜 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菌群失调是其侵入机体的主要
原因 白假丝酵母菌的致病物质有:
粘附: 入侵: 产生毒素和酶: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念珠菌病(Candidiasis)
皮肤、粘膜感染 内脏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新生隐球菌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属隐球菌属,包括17个种和8个变种,其中仅新 生隐球菌及其变种具有致病性
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皮下真菌感染 Subcutaneous Mycoses
经外伤感染皮下,一般只侵犯局部,也 可通过淋巴管扩散至周围组织
种类有孢子丝菌和着色真菌
第一篇 微生物学基础
第42章 病原性真菌
Mycology
微生物学教研室 宋武琦
教学大纲
掌握内容:真菌的形态结构(单细胞和 多细胞真菌);培养特性;繁殖方式; 抵抗力。
了解内容:真菌的分类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真菌病(mycoses)
由真菌引起的疾病统称为真菌病(mycoses )
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 浅部感染真菌和深部感染真菌 致病性真菌和条件致病性真菌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真菌侵入途径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白假丝酵母菌 Candida albicans
属假丝酵母菌属 Saccharomyces
菌体圆形或椭圆形 ,3~6μm, G+
假菌丝。 培养特征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Medical Microbiology
医学微生物学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MU 哈尔滨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
DDeeppaarrttmmeenntt ooff MMiiccrroobbiioollooggyy,, HHaarrbbiinn MMeeddiiccaall UUnniivveerrssiittyy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着色真菌
一般经外伤侵入人体,感 染多发生于皮肤暴露部位 ,感染多发生于颜面、下 肢、臀部等暴露部位,病 损皮肤呈境界鲜明的暗红 色或黑色区,故称着色真 菌病(chromomycosis) 。
皮肤感染真菌
是指寄生或腐生于角蛋白组 织(表皮角质层、毛发和甲 板等)的真菌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Trychophyton rubrum
真菌感染类型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浅部真菌感染 Superficial Fungal Infections
浅部感染真菌引起皮肤、粘膜和皮下组织的感染 种类
皮肤癣菌 角层癣菌 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