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词汇史·基本词汇共40页

合集下载

汉语词汇史

汉语词汇史

• •
2.许多词义开始发生转移 ‚官‛:卜辞作动词或指可作祭祀的地方(‚用牛于官‛,在官地用牛祭 祀)。 • ‚鱼‛:《甲骨文词典》用作动词,即后代的‚渔‛。 • ‚钱‛:本义‚田器‛,后来转变为‚货币‛,发生了词义的转移。 • ‚臣‛、‚宰‛原指奴隶,后来由于他们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逐渐成 为统治者,二者就成了大官,词义就完全不同了。
• 1.表示味道和气味的有:甘、旨、味、美。 • 2.表示性质、状态形貌的有:美、大(像伸开四肢的正面人形,或说像 大人之形)、小、长、幼、多、少、齐、高等。 • 【数词】辞已有从一‛到‚万‛一整套数词,表明殷代的人已有明晰的 数量现念。 • 【量词】‚朋‛象以线或绳穿贝成串。用来计贝的多少,(‚贝十朋‛) ‚丙‛有人释为物体之底座,卜辞用作量词,‚马卄丙‛,马二十匹; ‚车二丙‛,车两辆。 • 【表示语法关系的虚词】 • 唯:卜辞晚期从隹(zhui)分出唯,用作助词,使宾语提前。如: • ‚其唯女司正‛(对女司进行祭和正祭)。 • 叀:读作惠,作助词,似为借音字。 • 1.置句首,似作发语词‚叀王出,伐方‛; • 2.用来提前宾语‚叀田眚‛,眚shěn,省视。此句意为‚省视田地‛。 • 另外,否定副词‚勿弗不‛、语气词‚其‛、介词‚与‛等,使用也较 为广泛。

音变构词:就是通过声母、韵母或声调的变化来构成新词。有人也 把这方法叫做形态变化法。 • 句法构词:是指通过造句的方式构成新词,就汉语来说,大多数是 由两个词素合成的一个新词。
• 第二节


研究所依据的材料和历代研究概况
一、研究汉语词汇史所依据的材料
首先,是历代用文字记载下来的文献资料,包括政治、经济、历史、 哲学、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著作。这是原始材料,其中接近口语的作品 应特别重视,这些作品的用词反映了汉语各个时期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 消亡情况。

中古汉语词汇专题PPT课件

中古汉语词汇专题PPT课件
❖ 此外还有:
❖ 逼迫、改观、真正、疲劳、若干、坚强、选 择、恐怖、检阅、通畅、短促、周密等。
❖ 砂糖
❖ 《北史·真腊传》:“饮食多苏酪、砂糖、米 饼。”
❖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砂糖中国本 无之,唐太宗时外国贡至,问其使人:‘此 何物?’云:‘以甘蔗汁煎。’用其法煎成, 与外国者等。自此中国方有砂糖。”
❖ 营救:抢救。《三国志·魏志·夏侯渊传》: “太祖居东汉安世高译《道地经·五种成 败章》:“譬如牛为屠家所杀,馀牛见死牛, 恐自及,跳场惊怖,走入山树间叫唤。”
❖ 防备:预防。《南齐书·张冲传》:“鲁山城 乏粮,军人于矶头捕细鱼供食,密治轻船, 将奔夏口。梁王命偏军断其取路,防备越 逸。”
❖ 伴侣:犹同伴、伙伴。东汉支娄迦譏译《阿阇世王 经》卷下:“譬若如幻,不可得持,所以者何?无 伴侣故。”
❖ 音响:音乐。东汉竺大力共康孟详译《修行本起经》 卷下《出家品》:“吉祥哀乐声,八部真音响,超 越过梵天,今用刍草为?”隋阇那多崛译《佛本行 集经》卷26《向菩提树品中》:“菩萨如是心思惟 已,更出如是美妙音响。”
❖ 可以说,大量新词产生的基本原因,就是中 古时期复音词大量产生的基本原因。
中古复音词产生的基本原因
❖ 中古时期产生大量复音词,其中尤以双音词为最 多,代表了中古时期新词音节形式的主体面貌, 居主导地位。
❖ 一、汉字(单音节词)同音字丰富,双音化可减 少同音歧义现象
❖ 农、浓、侬、脓、哝、秾、齈、繷、醲、燶、癑 等
成语、熟语
❖ 望梅止渴、割席绝交、道边苦李、飞蛾投火、回光 返照、皆大欢喜、开诚布公、出其不意、盲人瞎马、 东床快婿、奋不顾身、后来之秀、清心寡欲、寡不 敌众、深思熟虑、宠辱不惊、抱头鼠窜、听天由命、 土崩瓦解、偷鸡摸狗、酒囊饭袋、体无完肤、信口 开河、源远流长、足不出户、如渴如饥等。

汉语词汇史_

汉语词汇史_
卣、酉、斗、升”等。
乐器名称有“鼓、磬、庸、龠”等。
7、等级管制名称
商代是奴隶社会,有奴隶主和奴隶两大
阶级,属于奴隶主阶级的名称有“王、君、
尹、后、公、侯、伯、子、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属于奴隶阶级的名称有“臣、宰、众、
仆、奴、妾、婢、臧、奚”等
8、有关祭祀迷信的名称
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除每事必卜外,
每年还要举行多种祭祀。所祀对象有先
家畜名称有“鸡、雏、犬、豕、豚、羊、
马、牛、牢”等
5、武器、生产工具名称
武器:兵、戈、弓、弜(bì)、弦、矢、
箙、医、干、殳、刀、斧、戉
生产工具:斤、耒、耜、臿、柄
农田:田、畴、畺
6、有关物质生活方面的名称
包括服饰、饮食、宫室、器用几个方
面。
服饰是和纺织技术分不开的,我国先
民大约7000年前开始掌握纺织技术,商
词较少,虚词更少;兼类现象较多。
(一)名词
已确定的甲骨文中,有名词约800个。
名词的意义包括天象、地理、时间、方位、
动植物名称、物质生活、武器和生产工具、
管制等级、祭祀迷信、人体、亲属称谓等
方面。
1、有关天象、地理的名称
有“日、月、星、火、云、雷、雨、霝、
霋、雪、霾、(雾)、虹、蜺、凤、晕、
晦、啟”等
①树木名称有:木、林、森、竹、柳、
栗、桑、枚
②农作物名称有:禾、麦、来、黍、秫、
稻、穆、粟
4、动物名称
甲骨刻辞里动物名称很多,兽类有“虎、
兕、象、狼、鹿、麀、麛、麋、(麟)、廌、
彘、猴、兔、狐、狈”等。
虫类名称有“虫(huǐ)、它(蛇)、䖵(kūn)、

汉语词汇通史

汉语词汇通史

汉语词汇通史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的发展与演变,直接影响了汉语词汇的形成与发展。

了解汉语词汇的通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将以“汉语词汇通史”为主题,探索汉语词汇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汉字是汉语词汇的基础,它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是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这些刻字中,大部分都是与祭祀、卜筮有关的记录,如“牛”、“豕”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发展为多音字,一个字可以有不同的读音和意义。

这为后来的词汇形成奠定了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

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汉字的书写规范,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小篆。

小篆的使用促进了文字的传播,也推动了汉语词汇的发展。

许多汉字在小篆中形状比较规整,因此在书写和印刷方面更加方便。

汉语词汇的发展在汉朝达到了一个高峰。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时期。

汉朝的文化繁荣促进了汉语词汇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在这个时期,许多特定领域的词汇被创造出来,如政治、军事、医学、科学等。

同时,汉朝还有一些重要的文化成就,如《诗经》、《楚辞》、《论衡》等,这些文献也为汉语词汇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随着历史的进程,汉语词汇不断吸收外来词汇,并形成了不同的方言和口语。

在中国历史上,汉语的不同方言和口语一直存在,并且具有地域特色。

这也是汉语词汇丰富多样的原因之一。

例如,广东话中的“飞机”在普通话中是“飞机”,而在上海话中是“飞机”。

这些方言的存在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内涵,也反映了中国的文化多样性。

现代汉语是在20世纪初形成的。

在清朝末年,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变革。

这些变革对汉语词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引进,大量的外来词汇被引入到汉语中。

这些外来词汇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内涵,也为汉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汉语史稿

汉语史稿

第1章绪论汉语史的对象和任务汉语史的对象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研究现代汉语是怎样形成的,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语法结构、词汇是怎样形成的,古代汉语经过了三千多年的渐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现代汉语。

汉语发展的历史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先秦汉魏隋唐宋元明清现代语言各构成部分----语音的发展语法的发展语汇语义的发展汉语史的任务通过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研究汉语的特殊的内部发展规律。

特殊规律:具体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由具体语言的构成特点制约。

汉语史的性质汉语史是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是汉语发展的历史,研究任务是发现规律,汉语史的性质是关于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的科学。

与汉语史密切联系的学科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包括共同语和方言普通语言学(一般规律)中国史研究汉语史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发现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

了解现在,更彻底地了解现代汉语,为现代汉语规范寻找历史的根据。

把握发展方向,促进现代汉语有规律地健康发展汉语史的根据1.现代方言语言在不同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同一语言现象在不同地区表现出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代表某一语言现象的不同发展阶段,我们正可以从地域上的差别去探索有关现象的发展过程。

粤方言保留中古入声韵尾,赣方言合并,北方话入声消失,可以考察入声从有到无的发展过程。

2.亲属语言用历史比较法考察亲属语言的差异,可以证明古汉语在语音语法语汇各方面的情况。

3.历代的字书,古书的注解,记载古音、古义4.甲骨文、金文借助这些文物,方能接触三千多年前的汉语。

5.汉字的结构。

表意字,分析字形探求本义,从本义分析引申义。

形声字,造字之初,同声符的字读音相同相近,现在读音相去甚远,这是语音演变的结果,考察声旁和整字的读音差异,或者同声符的字的读音差异,考察语音演变。

假借字和本字,音同音近,现在读音相去甚远,语音演变的结果。

6.韵书、韵图汉语语音史的主要依据。

7.韵文,从诗文用韵看到古韵的痕迹,考察韵母系统。

8.姓氏、地名保存古音。

《汉语史》习题与答案

《汉语史》习题与答案

《汉语史》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汉语史:汉语史是对汉语从古至今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方面的历史变化。

2. 上古汉语:上古汉语是指从先秦到汉代这一时期的汉语,其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3. 中古汉语:中古汉语是指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这一时期的汉语,其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在上古汉语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变化。

4. 近代汉语:近代汉语是指从元代到清代这一时期的汉语,其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进一步发展和变化,逐渐接近现代汉语。

5. 方言:方言是汉语在不同地域和社会群体中形成的变体,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特征。

二、填空题1. 汉语史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______、词汇史、语法史和文字史等方面。

答案:语音史2. 上古汉语的代表文献有《诗经》、《尚书》、《周易》等,其中《诗经》的语言被称为______。

答案:雅言3. 中古汉语的语音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______音系。

答案:中古音4. 近代汉语的词汇发展中,外来词大量涌入,如“沙发”、“巧克力”等,这是由于______的影响。

答案: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5. 汉语方言可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等七大方言区,其中______方言区使用人数最多。

答案:北方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时期不属于汉语史的研究范围?A. 先秦B. 秦汉C. 魏晋南北朝D. 近现代答案:D2.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古汉语的特点?A. 语音上有四声的分化B. 词汇上出现了大量的佛教词语C. 语法上出现了双音节化的趋势D. 文字上开始使用楷书答案:D3. 下列哪个方言区的语音特点与其他六个方言区明显不同?A. 北方方言B. 吴方言C. 客家方言D. 粤方言答案:D4. 下列哪个词语属于近代汉语中的新词?A. 马车B. 飞机C. 龙D. 蛇答案:B5. 下列哪种语言现象反映了汉语语音的历时变化?A. 北京话中的儿化音B. 广东话中的六声调C. 湖南话中的入声消失D. 四川话中的轻声答案:C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方面属于汉语史的研究内容?A. 语音史B. 词汇史C. 语法史D. 文字史E. 修辞史答案:ABCD2. 下列哪些因素影响了汉语史的发展?A. 社会变迁B. 文化交流C. 政治变革D. 经济发展E. 地理环境答案:ABCDE3. 下列哪些词语反映了汉语词汇的变化?A. 新词B. 外来词C. 古语词D. 方言词E. 行业术语答案:ABCD4. 下列哪些方言区属于汉语方言的七个大区?A. 北方方言B. 吴方言C. 粤方言D. 英语方言E. 法语方言答案:ABC5. 下列哪些现象反映了汉语语法的历时变化?A. 动词后缀的变化B. 句法结构的简化C. 量词的出现和变化D. 语气词的增加和变化E. 词序的变化答案:ABCD五、判断题1. 汉语史只研究古代汉语,不涉及现代汉语。

汉语词汇史纲要

汉语词汇史纲要

汉语词汇史纲要汉字起源于殷商时期的“殷墟”,后来由于周代对汉字的重视以及当时周王与诸侯国、贵族的不断通婚,使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更加丰富,形成了有独立意义、有独特风格于当时文学作品中的字词。

《尔雅》说:“文字以声调为本,以声显形”,汉语词汇也是一样;《辞海》说“字为物之总名”。

这些都是人们对语言形态、发展规律的认识。

《辞海》中所说的汉字,从上古开始就具有声调、音韵、形声并重的特征。

这和古汉语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来讨论这些差异吧。

下面先介绍一下《汉语词源》中有关“词汇”与“音韵”及其关系的论断,然后介绍一下音节概念与字词概念之间的关系:词类由音及声从一个字再转化为其他文字;词类又由音节概念向词类演变;词可分为动词词类和形容词词类(名词词物)两大类。

1.“词汇”是文字起源的依据关于汉语词汇的起源,《汉语词源》给出了这样一种论断:“词汇是文字起源之根据,词汇是形声字的发展,语言的发展史也就是词学的发展史”。

也就是说,词汇在语言产生以后,才逐渐由字演化为词。

根据这一论断,汉语词汇产生时即有四大源头:古生代的“音韵”、战国末期的“字训”和秦代出现的“义理式”。

古生代“音韵”是古代汉语发展产生后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因为当时汉语没有文字,所以其词汇也就失去了产生作用的条件。

战国末期(公元前208年-公元前221年)出现了义理式文字。

这就把古代汉语从原始字向现代意义造字转变的规律固定下来了:在上古时期,词就已经出现了,它主要是指声言的一个词或者一组词;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语言演变而产生形容词和动词词类两大类词类,主要是动词和形容词词物两大类;经过上古时代对语音规范、形声字义的进一步发展之后,形成了大量相对稳定的书面音节;最后经过古汉语韵律与书面音节相结合而形成了汉字。

在这些语音记录与发音过程中形成了汉字(字训):形声、义理两大方面相结合所出现的形式也逐渐演变为字;以语音为标准并经过古文字发展而自然形成的音节也逐渐转化成汉字。

汉语史课件11

汉语史课件11
日本人有时用古代汉语中的现成词语去翻译 西方的新概念,这些词语形式上为古代汉语所 固有,意义上有的有继承关系,有的很不相同。
3、日语借词
日本人除用汉字构词来翻译西洋作品外, 自己还创造了一些新词,这些也用汉字构成, 后来借入中国。跟“来自西洋,路经日本”的 日译词不同,这些词是真正的日本产物,数量 有几百个之多。
清朝统治者对外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中西 交通几乎陷于停顿、到了雍正时候,“大开洋 禁,西南洋诸国咸来互市”,中西交通重新开 始繁荣起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 巨变。

帝国主义的大炮和军舰吓坏了清朝统治者,也
使一部分人认识到老一套不行了。他们强调办理洋务,
向西方派遣留学生,开设学堂,创办制造局。
近代汉语同义词的发展
在近代汉语词汇发展的基础上,近代同义词 也有了巨大的发展。首先,上古和中古产生的 同义词,有许多近代仍然广泛应用,成为近代 汉语同义词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近代汉语词汇的口语方言词
大量口语方言成分涌入文学语言,是近代 汉语词汇发展的特点之一。
它们经过文学作品的传播,和相应的普通 词语并存。这些词在发展中显示了不同的生命 力。有的生命力强,逐渐融化于普通词汇之中 一直流传到现在,有的现代普通话已不用了, 但在方言里保存着;有的现代形式上存在,意 义发生了变化;有的则在发展中逐渐消亡了。 这类词往往可以写成不同的书面形式,当时不 难听懂,后人看起来却不免增加困难。
这些词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来源。 一是借用日译词和日语借词 二是印欧语借词 三是自造新词或旧词新用
一、日译词和日语借词
1、日译词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量翻译了西方的
文化科学书籍,其中绝大多数是日本人用汉字
构造新词进行意译的。后来中国人把这些词连

古汉语词汇的发展

古汉语词汇的发展
第二节 古汉语词汇的发展
在语言诸要素中,词汇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的部分。
汉语词汇的发展变化:
在数量上由少到多
表达上逐渐丰富严密
从单音词为主演变为双音节词占优势
古汉语词汇系统的发展变化:
基本词汇的沿用
新词的产生和外来词的吸收
旧词的消亡。
汇报人姓名
2024/11/2
一、基本词汇古今沿用,变化不明显
基本词汇的沿用: 基本词汇:全民性、稳定性、能产性 主要类别 关于自然现象、自然物的名称:风 云 雷 电 冰 霜 天 地 日 月 星 山 关于方位、时令的名称:东 西 南 北 上 下 左 右 前 后 春 秋 关于身体部位、器官的名称:人 手 口 耳 胃 胸 面 心 骨 肉 关于亲属称谓的名称:父 母 兄 弟 妹 子 女 夫 妻 舅 姑
2024/11/2
三、旧词的消亡
旧词:历史词;古语词(P106)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 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 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 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 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 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 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 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 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二.产生原因:
○ 社会生产的发展 ○ 社会制度的变化:革命、发展、和谐 ○ 人的思维方式和观念的变化 :大太

王力 汉语史课件 第一讲

王力 汉语史课件 第一讲
社会 生活 百科 名词 综 合 性 辞书
尔雅
《尔雅》简介(续2)
6. 《尔雅》的贡献。对语言学的贡献就是
保存了古训资料,为后人研究古汉语词 汇提供了便利。另外所创立的义类系统 和编纂体例在中国词典学史上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说文解字》简介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我国第一部字典。 1.著作的目的。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解释文 字,剖析错误,通达文字构形义。 2.编排体例。全书分540部,共收9353字。540个部首起始于 “一”,终结于“亥”,依照“共理相贯”、“据形系联” 的原则编排。“共理相贯”即把意义相关的部首排在一起, 如“宀”首为“宫”部,“木”部后为“東”部、“林”部。 “据形系联”即把形体相近、相关的部首排列在一起,如卷 一是“一、上、示、三、王、玉”等部次。卷八是“从、比、 北”等字。
第二节 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
2.1汉语史研究阶段: 1.语义研究阶段:从汉初(公元前3世纪) 到东晋末(五世纪)。 2.语音研究阶段:从南北朝初(五世纪) 到明末(十七世纪)。 3.全面发展阶段:从清初(十七世纪) 到现在。
三个阶段名著简介_1.语义阶段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 1.《尔雅》取名的原因。尔,近也;雅,正也。言可近而取正也。 2. 《尔雅》的作者和成书时间。作者和成书的时间学界有争论 (有多种说法)。多数学者认为是汉人所纂集,成书于西汉时 期。 3. 《尔雅》的体例。《尔雅》是按意义分类。前三篇《释诂》 《释言》《释训》解释的是普通语词(一般语词),多是排列 同义词,然后用一个常用词作训释。如《尔雅· 释诂》:“初、 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 而 后面的《释亲》《释宫》等十六篇是对古代的专科名词作通俗 的解说。如《尔雅· 释亲》:“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谓女 子先生为姊,后生为妹。”

汉语史稿重点笔记(苦心整理)

汉语史稿重点笔记(苦心整理)

第一讲:一、《汉语史稿》的背景和地位:《汉语史稿》是王力先生五十年代在北京大学讲授“汉语史”课程的讲义,《汉语史稿》是我国研究汉语历史发展的第一部专著。

(50年代)二、汉语史与汉语学史的区别:1.汉语史是汉语客观的发展历史,而汉语学史为汉语研究的历史。

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王力先生有《汉语史稿》著作的同时,又有《中国语言学史》的著作(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2.类似关系的学科:语言史与语言学史、语法史与语法学史、词汇史与词汇学史。

3.“学史”与“史”研究的对象不同,相互促进,不能相互代替。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汉语史的对象和任务一、汉语史的性质:汉语史是关于汉语客观发展的现象及内部规律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是汉语发展的客观现象和规律。

斯大林说:“语言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于研究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

”二、语言的发展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来实现的。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1)语言内部要素的发展不平衡性:1.词汇。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变化最快)2.语音。

3.语法。

(最稳定)2)语言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1.现代方言与汉语史的关系。

现代方言是汉语史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反映的是汉语史不同阶段的语言特征。

汉语有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2.普通话与汉语史的关系。

以北京音为标准音、北方方言为词汇基础、以现代白话文典范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是汉语史发展的结果和一个阶段。

第二节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重点)简答+填空一、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研究的三个阶段及主要内容:1)第一阶段:从汉初(公元前三世纪)到东晋末(五世纪)是语义研究阶段。

1.小学:对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称呼。

因为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研究目的是为“读经”扫清语言文字障碍,是为经学服务的,是经学的附庸,所以习惯上称为“小学”。

现代语言学研究是为语言而研究语言,而传统语言文字学是为经学而研究语言文字。

2.语文学:对传统语言文字学的另一个称呼。

汉语词汇史绪论

汉语词汇史绪论

从整体上看,声训的随意性很大, 《释名》的许多解释牵强附会,并不 可靠。此外由于《释名》大量使用声 训,我们可以利用它来研究汉代语音。 清王先谦《释名疏证补》汇集总结了 前人研究《释名》的成果,最为完备。
关于词义方面的研究成果, 关于词义方面的研究成果,重要的还有 诗经》 毛传》 郑笺》 古书注疏 古书注疏。《诗经》的《毛传》、《郑笺》、 尚书》孔安国传、 三礼》郑玄注、 《尚书》孔安国传、《三礼》郑玄注、《左 杜预注、 论语》何晏注、 孟子》 传》杜预注、《论语》何晏注、《孟子》赵 岐注、 国语》韦昭注、 公羊传》何休注、 岐注、《国语》韦昭注、《公羊传》何休注、 榖梁传》范宁注、 尔雅》郭璞注、 《榖梁传》范宁注、《尔雅》郭璞注、唐孔 颖达《五经正义》 陆德明《经典释文》 颖达《五经正义》、陆德明《经典释文》、 宋朱熹《诗集传》 四书集注》等等, 宋朱熹《诗集传》、《四书集注》等等,都 有许多精彩的内容。 有许多精彩的内容。
• • • • •
汉语史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汉初到东晋末,是语义研究阶段; 南北朝初期至明末,是语音研究阶段; 清初至今,是全面发展阶段。 历代产生了不少学问精深的学者,也产生 了能够代表各个时代具有特点的代表作品。 • 语义研究阶段,有《尔雅》类、《方言》类、 《释名》类、《说文解字》类作品。
释名》 《 释名 》 东汉刘熙撰,共8卷27篇。这部 书用声训方式解释事物得名的缘由,是我国 第一部词源学专著。训释词语的范围包括天 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记、 下及庶民日用之器。它的优点是注意到语音 优点是注意到语音 和语义的联系, 和语义的联系 , 正确地解释了一些词的内部 形式。如“山旁陇间曰涌,涌犹桶,桶狭而 形式 长也。”(《释山》)“涌”是因事物形状而 得名。“火,亦言毁也。物人火中皆毁 也。”(《释天》)“火”是因事物作用而得 名。

汉语史纲要整本书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ppt最新

汉语史纲要整本书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ppt最新

(一)唇音
上古汉语没有唇齿音声母,中古后期的 “非敷奉微”四个声母上古都是双唇音。
假借异文的证据:
• 《郭店楚墓竹简·缁衣》:“《诗》云:备之无怿。”《礼记·缁衣》:“《葛覃》曰: 服之 无射。”
• 《诗经·周南·葛覃》:“服之无斁。”(备,並母;服,奉母) 《诗经·邶风·谷风》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礼记·檀弓》: “诗云:凡民有丧, 扶服救之。”(匍 ,並母;扶,奉母)
四、汉语史研究的方法
(一)归纳法
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比 较(或是形式的,或是 内容的,或是功能的, 等等),是运用归纳 法进行汉语史研究的最 基本的做法。
(二)历史比较法
历史比较法是比较方言 或亲属语言的差异以探 索语言的发展规律的一 种方法
(三)结构分析 结构主法义语言学将语言
学严格地区分为共时和 历时两个层面,并将结 构分析法主要用于共时 语言系统的描写和分析。
1 要注意甄别历史文献
语言的时代。
2 要正确认识传世文献
与出土文献在汉语史
研究中的地位。
(二)传统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文字 研究文字的字书有《说文解字》《玉篇》等
词汇 研究词汇词义的义书有《尔雅》《方言》《 释名》等;
音韵 研究音韵的音书有《切韵》《广韵》《中原 音韵》等
(三)现代汉语的方言
(1)汉语历史上有过的许多语言事实在现代方言中可以得到印证。
• 第一,唇音、舌音和齿音都各只有一套,没有轻唇音、舌上音和正齿音; • 第二,齿音当中没有浊擦音z-; • 第三,有边音和闪音两类流音; • 第四,有一套清的响音声母; • 第五,韵母阴、阳、入三声相配; • 第六,有长入和短入两个入声调。
上古汉语音系
研究上古汉语音系主要依据以下材料:

汉语史·词汇史·基本词汇

汉语史·词汇史·基本词汇

在甲骨文里面,名词最多,动词次之,形容词较少。 这可能受了卜辞的性质的限制。 代词作为基本词,是较后起的。在甲骨文里,甚至在 整个先秦时代,有一些代词,如第三人称代词,还没 有出现,而且有一些代词可能是从名词转化而来的, 在造字的时候,并没有特别为代词造字(如“汝”就 写“女”)。代词作为基本词,虽然比较稳固,但是 也有变化。先秦时代有一些代词在后代基本消失了, 如“汝”;有些代词转化了,如“他”字由指示代词 转化为人称代词。 数词作为基本词,起源也较晚。数目概念的形成,是 文化相当发达以后的事,且从文字上看,有些数词是 假借别的字来表示的,所以数词的产生晚于名词、动 词。不过,在甲骨文里面已有“一、二、三、百、千、 万”等数词,故现汉一些基本数词承几千年而来的。
表示颜色的有:白、赤、黄、绿、幽。 (“白”代表西方的颜色,商代甲骨文只有一个白字, 到了周秦 表示这组颜色的词有十几个“的、缟、皓、素、 皙”等; “赤”代表南方的颜色,到周秦,有近20个词表示此色, 如“丹、赫赫、红、绛、朱、紫”等; “黄”代表中央的颜色,《说文》“黄,地之色也。”, 到周秦,此色词有10余个,如“华、皇、金、”等; “青”代表东方的颜色,甲骨只有一个“绿”字,到周 秦,系列词有近10个,如“碧、蓝、绿”等; “黑”代表北方的颜色,甲骨只有一个“幽”字,到周 秦,有近20个词“黯、黧、墨、黔、玄”等)
第三,借用旧形构成新词。
第二, 在旧词的基础上构成新词。 1)同音同形。“牛、斗” 2)同音异形。“才”到周秦,一分为三:①人 有用为“才”。陆德明《释文》“才,有治能而参 国政者”;②木有用为“材”。《说文》“材,木 挺也”。③物有用为“财”,《说文》“财,人所 宝也。” 3)异音异形。甲骨文猎获、俘获都写作“隻 zhī”。周秦一分为二,猎得野兽写作“獲”,收 获庄稼写作“穫”。

汉语史课件(一)绪论

汉语史课件(一)绪论
衣带渐 宽终不 悔
《汉语史》
主讲:王世利 E-mail:wangshili@
内容提要


绪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总结
现代汉语的特点 汉语语音史 汉语词汇史 汉语语法史
绪论



一、汉语史及其要解决的问题 二、汉语的历史分期 三、学习汉语史依据的材料 四、应有的学习态度

《方言》:全称;作者;东晋郭璞的注和清代戴震
的疏证;体例 (卷1):嫁、逝、徂、适:往也。自家而出谓之嫁, 由女而出为嫁也。逝,秦晋语也。徂,齐语也。适, 宋鲁语也。往,凡语也。

《说文解字》 《释名》 郑玄
2、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



三个阶段: 语义研究阶段:汉初(前三世纪)—东晋末 (五世纪),《尔雅》《方言》《说文解字》 《释名》及郑玄等。 语音研究阶段:南北朝初(五世纪)—明末 (十七世纪)出现了一批韵书(如《切韵》系 韵书)和韵图 全面发展阶段:清初(十七世纪)—现在
2、吕叔湘(1985) 古代汉语 公元前500-公元700年 早期官话 公元701-公元1900年 现代汉语 公元1901-现在
3、石毓智(《汉语语法化的历程》2001) 古代汉语 公元前700年-公元前200年 中古汉语 公元前199-公元900年 早期现代汉语 公元901年-公元1500年 现代汉语 公元1501年-现在
2、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



语音研究阶段:南北朝初(五世纪)—明末 (十七世纪) 出现了一批韵书,如《切韵》系韵书,包括 《广韵》、《集韵》,《中原音韵》等 韵图,如《韵镜》、《七音略》、《切韵指掌 图》
2、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

中古汉语词汇史

中古汉语词汇史

中古汉语词汇史一、教材选择。

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可选用人教版相关的古代汉语教材,这类教材对于中古汉语词汇的讲解会涵盖发音和词性等方面内容。

二、发音相关内容。

1. 音韵学基础。

- 中古汉语有一套独特的音韵系统。

了解中古音系的声母、韵母和声调是理解词汇发音的关键。

例如,中古汉语有36个声母(如帮、滂、并、明等),韵母的分类也较为复杂。

- 反切法是中古汉语标注发音的重要方法。

例如,“东,德红切”,“德”是上字,表示声母,“红”是下字,表示韵母和声调。

2. 声调特点。

- 中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

平声又分阴平和阳平(在中古汉语中为平声,后来分化)。

不同声调在词汇中的体现会影响词义和词性。

例如,“衣”作名词时读平声,作动词“穿衣”时读去声。

三、词性相关内容。

1. 实词。

- 名词。

- 在中古汉语中,名词的词汇丰富多样。

许多名词具有单复数的区别,不过这种区别不像现代英语那样有明显的形态变化,而是通过词汇手段或者语境来体现。

例如,“马”表示单数,“马匹”则表示复数概念。

- 一些名词的语义范围与现代有所不同。

如“江”“河”在中古汉语中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则成为普通名词,泛指江河。

- 动词。

- 动词的词性变化与语法功能密切相关。

中古汉语中的动词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之分。

例如,“食”是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如“食饭”;“行”可以是不及物动词,如“日行千里”。

- 动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中古汉语词汇中较为常见。

使动用法如“活之”(使之活),意动用法如“渔人甚异之”(渔人认为它很奇异)。

- 形容词。

- 形容词用来描述事物的性质和状态。

中古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作谓语、定语等。

例如,“美”,“美人”中作定语,“其色美”中作谓语。

- 形容词的词尾变化。

如“然”“焉”等常作为形容词词尾,像“欣然”“惴惴焉”等。

2. 虚词。

- 介词。

- 中古汉语中的介词在表达语义关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于”可以表示地点、时间、对象等关系,如“生于乱世”(表示地点)、“于今为盛”(表示时间)、“求救于诸侯”(表示对象)。

汉语史·词汇史·基本词汇PPT文档40页

汉语史·词汇史·基本词汇PPT文档40页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汉语史·词汇史·基本词汇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史·词汇史·基本词汇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