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读者反应批评运用共18页

合集下载

接受理论与读者反应批评(精选)PPT共30页

接受理论与读者反应批评(精选)PPT共30页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接受理论与读者反应批评(精选) 4、守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读者反应批评》课件

《读者反应批评》课件

数字时代的挑战
探讨网络媒体对读者反应批评的 影响
全球视野的拓展
研究跨文化、跨国界的读者反应 现象
批评研究的创新
持续探索新的解读框架与方法
读者反应批评的意义与启示
1 多元性与包容性
扩大文学研究的视野与方法
3 文学的力量与影响
体验文学对人生的启发与意义
2 读者的主体地位
强调读者在文学解读中的重要性
互动讨论与问答环节
多元视角与文学批评
形式主义批评
关注作品的艺术形式与技巧
历史主义批评
考察作品的历史背景与文化讯息
女性主义批评
关注作品中的性别问题与女性观点
读者反应批评的价值与影响
1
个性解读
强调读者在解读中的主体性和个性化
2
文学教育
拓展学生的文学阅读与思考能力
3
文学研究方法
提供多元视角和新颖方法
读者反应批评的未来
关注读者的主观情感与观点
3 重视背景与情境
考虑读者的背景与文化语境
2 文本与读者的对话
强调读者与作品之间的互动与解读
4 多维度解读
尊重多种解读角度与观点
读者反应批评的实践
文学作品的主观解读
通过个人经验与背景理解作品
阅读交流与讨论
通过对话与群体讨论获得更多视 角
批评文章与评论
以书评形式分享观点和解读见解
《读者反应批评》PPT课 件
了解读者反应批评的概念与作用,以及它在文学批评中的历史背景。探讨读 者反应批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及其对文学解读的影响。
文学批评中的角色
1
作者
2
了解作者在文学创作中的பைடு நூலகம்的与意图
3

【精品】第五章-读者反应批评教学课件

【精品】第五章-读者反应批评教学课件
《诗经》:“巧笑倩兮,美目盼 兮”。
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 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 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第四节 读者反应批评的基本观念
一、期待视野(期待视域) 1、含义: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
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 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 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换句话说, 就是读者从自己现有的条件出发, 对文学作品所能达到的理解的范围。
伊瑟尔:文本的“空白”召唤着读者去填 补空白,实现作品的意义,同时也实现自 己的审美创造,更新自己的审美期待视野。
2、对“召唤结构”的理解
(1)文本的“召唤结构”表明了文本 不是一个被动的有待读者去其中找寻 客观意义的东西,文学意义的实现有 赖于文本与读者的双向互动。
(2)文本中的“空白”及由之而形成 的“召唤结构”充分的调动了读者再 创造的积极性,使得文本的意义具有 了无限生成的可能性。
第三节 读者反应批评的基本特征
一、反对作者和文本中心,强调读者的中 心地位。
费什:“感受文体学”(强调读者的阅读 感受)、“意义即事件”(文学的意义是 一个发生于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事件和行为)
姚斯:批判“实证论”和“形式主义”的 文学史观,认为文学的发展历史就是读者 阅读的效果史。以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 “李杜”评价为例。
“先把握”:指我们在理解前已经具有的观念、 前提和假定知的参照系 。
2、伽达默尔为“前见”正名和“视域”概念的提 出
(1)为“前见”正名
伽达默尔认为,人的“前见”并不意味着错 误的决定,比如我们处身于传统中,每一个人都 深受传统的影响,传统当然会对人的个人理解和 判断施加影响,但传统所施加的这种影响并不一 定都是错的。

接受美学——读者反映批评

接受美学——读者反映批评

此在与先在
人对世界的理解依赖于一种‚先在‛。 这种‚先在‛或称理解的前结构,它是解 释发生和进行的前提。 人的存在或称‚此在‛从根本上说是历 史的,它总是与人们臵身的具体情况卷在 一起,历史性的个人生存应成为哲学关注 的焦点。
海德格尔的启示
将历史的理解引入意义研究。
伽达默尔

伽达默尔(1900—2002)德国当代哲学家、美 学家,现代哲学解释学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主要著作《真理与方法》、《柏拉图与诗人》 等。
所谓“期待视野”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 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 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

期待视野
1、接受者从过去曾阅读过的、自己所熟悉的作 品中获得的艺术经验,即对各种文学形式、风格、 技巧的认识; 2、接受者所处的历史社会环境以及由此而决定 的价值观、审美观和思想、道德、行为规范; 3、接受者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受教育水平、 生活经历、艺术欣赏水平和素质。
20世纪文学范式的转变
20世纪以来的文学愈来愈突出读者在审 美接受过程中的能动的创造作用。阅读不再 是被动的感知,而成为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活 动。读者角色的这一转变无疑是文学发展过 程中的一次划时代的转折。
——
伊瑟尔
二、现象学与现代阐释学
20世纪哲学中的现象学和现代阐释学在理 论层面为文学批评的重心向读者转移提供了方 法论的前提。
2、概述中的空白,
3、情节结构中的空白 (即想象故事背后的故事)
(二)研究接受史
要求把读者的接受状况作为研究的切入 点,把握文学作品在接受过程各个历史阶段 所呈现的面貌,用接受过程的描述代替文学 事实的罗列。 对文学作品在历史上的各种接受形式和 审美经验加以整理和研究,其批评对象是具 有评介性质的接受文本,包括文学批评、书 评、剧评乃至新闻报道等。

接受—读者反应批评的运用

接受—读者反应批评的运用

翻译与教学 、小说、戏 剧、诗歌等 方面
翻译与教学 、小说、戏 剧领域
1.姚斯的“ 期待视野” 、“审美经 验”
2.伊瑟尔的 “召唤结构 ”中的“空 白”、“意 义未定性” 、费什的“
1.阅读 2.交谈 3.讨论 4.自由辩 论
5.创造性 写作 6.角色扮 演等等。
读者反应批评在戏剧教学中的运用
对《华伦夫人的职业》的教学
对象
解读 方式
《华 伦夫 人的 职业 》
讨论 、角 色扮 演
理论
1.伊瑟尔:读者在 意义创造的过程中 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对审美客体的建 构只有通过读者一 方的认识才能完成 ;隐含读者。
2.霍兰德:注重读者 在阅读过程中的心 理研究,从自我心 理学角度探究读者 的反应。
3.费希:“感受文
效果
1.提高了学生对文本 理解的能力还激发学 生探究文本主题的兴 趣 2.很好地鼓励学生表 达他们对作品主题的 理解及自己的思想,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 且帮助挖掘他们的潜 能
对象
《麦琪的礼 物》
故事梗概
解读方式 理论
效果
阅读
姚斯:期 待视野
这种作品的情 节和读者的期 视野间的冲突 与平衡体现了 作品的艺术价 值,完成了作 品的艺术构建 。
是欧·亨利的代表作品。故事讲述了一 对年轻夫妇为了赠送给对方圣诞礼物 而不惜放弃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妻子 德拉卖掉了一头秀发,丈夫吉姆卖掉 了家传的金表,虽然他们互赠的礼物 都已派不上用场,但收获却是彼此的 真爱。
麦琪的礼物
期待对象
德拉的秀发
吉姆见到礼物时兴 奋的情景
二人的幸福
者的期待
,是什么样的礼物 才能被称之为送给 耶稣般的圣贤的礼
随着作者对 德拉一头秀 发的描写, 读者对她下

读者反应批评课件

读者反应批评课件
通过分析受众的反应和解读,可以深入了解媒 介内容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以及媒介在特定 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和作用。
05
读者反应批评的挑战与未 来发展
理论争议与批评
理论争议
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在文学批评领域一直存在争议,其强调读者主观感受和文本 意义的不确定性,对传统文学批评的客观性和文本中心主义提出了挑战。
02
读者反应批评的理论基础
文本与语境
文本是语境的产物
文本的意义和效果受到其所处语境的影响,包 括文化、历史、社会背景等。
语境对理解文本的重要性
理解文本需要了解其产生的语境,否则可能产 生误解或误读。
语境对文本意义的塑造
语境不仅影响文本的意义,还与其相互作用,共同构建文本的完整意义。
文本与读者
读者的主观性
文本结构分析
研究文本的组织结构和叙事方式,探究作者如何通过布局谋篇来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读者反应
读者情感反应
关注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包 括对角色的同情、对情节的紧张或兴奋 等。
VS
读者认知反应
分析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认知过程,探究 文本如何引导读者进行思考和解读。
批评实践
跨文化批评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本解读,探究文化因素对读者反应的影响。
读者反应批评课件
目录
• 读者反应批评简介 • 读者反应批评的理论基础 • 读者反应批评的方法与实践 • 读者反应批评的应用与影响 • 读者反应批评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读者反应批评案例分析
01
读者反应批评简介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读者反应批评是一种文学批评方法, 强调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反应,关注文 本如何与读者互动并产生意义。
通过分析读者的反应和解读,可以深入了解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以及作品在特定历史和文化背 景下的意义和影响。

读者理论阐释学接受美学读者反应批评PPT学习教案

读者理论阐释学接受美学读者反应批评PPT学习教案
第7页/共46页
四、现代阐释学
渊源:诠释荷马史诗等古典文献;
解释宗教经典文献;
解经说文、注疏显义;
名称:古希腊神话中的信使“赫尔墨斯”, 英文:
hermeneutics
从文字诠释技巧和规则到关于理解认识过程的理论: 施莱尔马赫(19世纪德国哲学家、神学家):如何
避免误解,用实证的方式寻求作者的本意。为阐释 学的简历提供的基础。
第8页/共46页
1. 哲学背景: 1)胡塞尔(Edmund Husserl, 1859-1938)现象学
现象学哲学提出“回到事物本身”的口号。所谓“回到事物本身”,并不是 指回到我们经验中的客观事物本身,相反,胡塞尔恰恰认为,经验事实是不 可靠的。
回到事物自身,首先必须排除对客体的自然态度,将超出我们直接经验的事 物放进“括号”里,以便使外部世界变成我们自身意识的内容,在纯意识中 把握“纯粹现象”,把握“意向性客体”。
(批评不是去探究作者的意图,而是去感悟,去意 识作者的意识和作者的情感,使作品得到理解和阐 释。这种阐释带有批评者主观的意识。使批评者的 主观意识与作者的相互融合,进行沟通。)
第18页/共46页
伽达默尔认为,一个文本的意义永远是相对的,它不可能为作者 的意图所穷尽,而总是由阐释者所处的历史环境乃至全部的历史 所决定。
建立在人类自身历史中按历史过程的偶然性和可变性 来理解人的哲学;
阐释是人类沟通自己与国王历史之间联系的重要环节。 人类在自身发展中不断留下作为自身“生活表现”的 符号和印迹,对我们来说,它们又不完全是陌生的, 使我们通过“理解的艺术”来加以把握。
基本的阐释活动是对文字著述的阐释(与施莱尔马赫 相似);
move.
第6页/共46页
故事的叙述由受述者决定: The function of the narratee: It is hard to find the

第四讲读者理论阐释学接受美学读者反应批评ppt课件

第四讲读者理论阐释学接受美学读者反应批评ppt课件

1.接受美学:
1)伊塞尔(Wolfgang Iser,1926-2007)
伊塞尔(German literary scholar)认为,文学研 究应该充分重视文本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因为“文 本只提供程式化了的各方面,后者促使作品的审美 对象得以形成”。
“作品”产生于读者与文本的相遇和交流过程中, 是读者与作者共同创造的产物。
2)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1900-2002
公认的海德格尔最出色的后继者。 《真理与方法》(1960) 他认为,对于所有历史流传物的阐释都是现在与过去的
“对话”。 两个“视界”:一个是阐释者自身的“成见”(海德格
尔的“先结构”)出发形成的对作品的预想和前判断, 也称“个人视界”;另一个则是作品本身置于其中的 “历史视界”,它是文本在和历史的“对话”中构成的 一种现存的连续性,包括不同时期人们对文本做出的一 系列阐释。
(批评不是去探究作者的意图,而是去感悟,去 意识作者的意识和作者的情感,使作品得到理解和 阐释。这种阐释带有批评者主观的意识。使批评者 的主观意识与作者的相互融合,进行沟通。)
伽达默尔认为,一个文本的意义永远是相对的, 它不可能为作者的意图所穷尽,而总是由阐释 者所处的历史环境乃至全部的历史所决定。
尧斯:《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的挑战》(1967) 伊塞尔:《文本的召唤结构》(1970)
尧斯:从文学史的角度研究文本接受问题, 强调对文学文本理解的历史性。文本的读者 阅读经验中具体化的实现过程。
伊塞尔:从具体的阅读活动入手,强调文本 与读者在阅读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英美读者反应批评:斯坦利·费什
而“意向性客体”是靠对于意识活动本身和对客体具体 经验事实中不变成分的双重“洞察”获得的。

接受—读者反应批评的运用20页PPT

接受—读者反应批评的运用20页PPT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接受—读者反应批评的运用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接受—读者反应批评的运用

接受—读者反应批评的运用

谢谢大家!
解读 对象 方式
理论
1.伊瑟尔:读者在 意义创造的过程中 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对审美客体的建 构只有通过读者一 方的认识才能完成 ;隐含读者。 2.霍兰德:注重读者 在阅读过程中的心 理研究,从自我心 理学角度探究读者 的反应。 3.费希:“感受文
效果
《华 伦夫 人的 职业 》召唤结 构 (不确 定性、 空白)
效果
这些空白向读者发 出召唤吸引读者去想象 和思考,从而填充空白 或阅读过程,实现作品 文学意义的实现,也正 是这种缺失的环节为读 者的解读提供了广阔的 空间,使文本意义丰富 成为可能。
《没有完的 故事》
阅读
故事梗概
在百货公司上班的姑娘达尔西紧靠微薄 的收入生活,在有机会接触到大阔佬而必 须放弃自己人格的时候,主人公的内心展 开了复杂的斗争。
故事梗概
《华伦夫人的职业》讲述了华伦夫人过去因为经济 困难而成为妓女。她的女儿,韦微•华伦从小在各个 国外的学校受教育而长大,在剑桥大学获得学位后回 国,对母亲靠这一职业赚钱培养她这一情况一无所知 。韦微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比母亲要高,这便引发了 母女间的裂缝。故事的结局有些悲凉,母女俩俩分离 。故事中充满机智诙谐的对话,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 物,尽管该故事以十九世纪为背景,故事所表现的正 派的生活方式与为达目的而选择堕落的斗争这一主题 到今天仍能引起共鸣。
二人的幸福
随着作者对 德拉一头秀 发的描写, 读者对她下 一步的行动 产生了新的 期待。
当二人因为这 两件暂时已用 不上的礼物而 感到幸福时, 读者的期待视 野也和作品形 成了最终的融 合,这时读者 的情感得到满 足。
结论
在体会到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底层小 人物心酸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真 挚的情感,而整个故事的发展也在读者 期待视野里确定!改变!再确定的过程中 形成了。

接受理论与读者反应批评(精选)PPT文档30页

接受理论与读者反应批评(精选)PPT文档30页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接受理论与读者反应批评(精选)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第九章 接受—读者反应批评

第九章  接受—读者反应批评

就是说,一方面,文学作品体现了作家创造的特性和意图;另一方 面,作品对读者的影响和效果也是这一‚事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文学的历史发展是由各个时代的作家和接受者共同创造的。所以, 姚斯得出结论:必须走出传统文学史研究方法论窠臼,‚用一种接 受和作用的美学去取代传统的生产与表现的美学‛。
文学作品与读者的关系既有审美的、也有历史的内涵。其审美内涵 表现在,读者对一部作品最初的接受过程包括了对该作品审美价值 的检验,这种检验是在把该作品与以前阅读过的作品的对比中进行 的;其历史内涵则体现在,一部作品的第一批读者的理解在接受链 条中将时代延续下去并不断得到丰富。在阅读、接受过程中,一部 作品的历史意义与审美价值都将显示出来。这里,姚斯通过阅读活 动进一步把文学的审美本质和社会功能、效果统一起来,文学事件 的‚文学性‛得到凸显。把文学的历史理解为作家及其文学作品与 不同时代的读者进行对话的过程,那么,文学史的写作任务就是描 述这种对话的历史,这就是姚斯所谓‚建筑在接受美学基础上的文 学史‛。这里,姚斯对‚历史客观主义‛的反驳,可以清晰地看到 伽达默尔‚效果历史‛的影响。
一、伊瑟尔的文本接受理论
文学接受理论的研究,大体上包括从文学接受到审美经 验的文学史理论研究、文本与读者反应的文本接受理论研究 两部分。后一部分以德国文学理论家沃尔夫冈· 伊瑟尔(1926-) 为代表,其主要文论著作有《文本的召唤结构》、《阅读行 为:审美反应理论》、《读者:现实主义小说的组成部分》等。 伊瑟尔是从研究‚新批评‛和叙事理论走向文学接受理论的, 他的理论兴趣主要在个别文本与读者的关系,注重对文本接 受过程中读者能动作用的细致考察,因而他的理论也被称为 微观接受理论。
姚斯的文学史观是在颠覆传统文学史研究的基础是立起来的。他认 为,传统文学史研究总是把文学史缩减为文学的创作史和美学表现 史,即作家和作品的历史。在他们的历史研究中,欣赏者的因素, 仅仅起到一种极其有限的作用。他们即使关注读者也是从读者的社 会地位、社会阶层来识别他们,与对待作者并没有什么区别。在姚 斯看来,传统文学史观忽略了一个简单的事实:文学作品是为了读 者的阅读而创作的,其功能和作用也只有在接受活动中才能实现, 它才有存在的必要和可能。因此,文学作品只有被接受并产生影响 才能流传下来,才能被文学史家研究并获得文学史地位,未被接受 的作品无法进入文学的历史进程。姚斯强调,实证主义的历史观认 为历史是对已逝去时代的事件序列的‚客观‛描述,这不仅是无视 文学的艺术特性,而且忽略了文学的特殊历史性。‚文学的历史性 并非建筑在一种事后的、人为编造出来的‘文学事实’的联系之上, 而存在于读者对作品的接受过程之中‛。就是说,离开各时代接受 者的参与,文学作品的生命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都就无从谈起 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