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九年级政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练习题
![九年级政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5cf3f10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0.png)
九年级政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练习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练习题⼀.单项选择1.20世纪80年代初,邓⼩平为我们勾画了现代化建设的“三步⾛”战略部署,到20世纪末,我们实现了战略部署的第⼆步,即A.解决温饱问题 B.总体上达到⼩康⽔平 C.进⼊全⾯⼩康社会 D.基本实现现代化2.实现全⾯⼩康的⽬标,最关键的是A.⼒争2020年国内⽣产总值⽐2000年翻两番B.综合国⼒和国际竞争⼒明显增强C.⿎励⼀部分⼈、⼀部分地区先富起来D.加强、改进党的建设3.⾄20世纪末我国⼈民⽣活⽔平总体上达到⼩康⽔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①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个历程碑,是⼈类历史上的⼀个奇迹②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增强③城乡居民的⽣活⽔平、⽣活质量明显提⾼④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全⾯建设⼩康社会的要求是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民⽣活更加殷实②⼈民⽣活同步富裕③我国经济和社会全⾯协调发展④物质⽂明、政治⽂明、精神⽂明共同进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我国经济体制改⾰的⽬标是A.建⽴新体制,促进⽣产⼒的发展B.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建⽴市场经济体制D.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6.⼈类⽣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财富的源泉是A.劳动B.知识C.⼈才D.创造7.创造才富最重要的资源是A.劳动B.知识C.⼈才D.创造8.⼈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内驱⼒是A.劳动B.知识C.⼈才D.创造9. 在改⾰开放中我们始终要坚持两条根本原则,⼀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是()A、解放和发展⽣产⼒B、共同富裕C、社会主义精神⽂明D、对内改⾰、对外开放10.在我国的发展战略中,⼀⽅⾯,东部沿海地区要充分利⽤有利条件,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局;另⼀⽅⾯当发展到⼀定时期,可以设想在20世纪末全国达到⼩康⽔平的时候,就要拿出更多的⼒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顾全这个⼤局。
九年级政治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政治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课件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76c68cd4d8d15abe234e85.png)
振兴东北 西部大开发
东部地区
6、为实现共同富裕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战 略?
7、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意义) (1)、关注民生有利于调动人们的建设积极性和创造性;
(2)、有利于解决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3)、有利于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4)、有利于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5)、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6)、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2008年我国国内 生产总值达到了 300670万亿元 居世界第三位
我在集体企业当 主任
赵某
赵某的母亲
我出租房屋
我出资开个 饭店,收入 比老赵多
赵某的妻子:
我在国企上班, 每月除工资、奖金、 津贴外,还炒股, 赚了不少钱。
赵某的儿子
我在外企当 经理,还为 一家私营企 业当技术顾 问
赵某的女儿
按劳分配
5、共同富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 内容 共同富裕
2003年 2000年 1979年
振兴东北 西部大开发
东部地区
6、为实现共同富裕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战 略?
看病难
收入不平衡
生活难
就业难
• 开发公益性岗位,比如社区保安、保洁等, 安排困难群体就业。
农民问题
7、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意义) (1)、关注民生有利于调动人们的建设积极性和创造性;
• 1971年出生 • 2004年,公司在香港上市,担任 CEO 马 • 中国十大IT风云人物 化 • 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4年全 腾 球最具影响力商界领袖之一 • 2004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新锐奖
九年级上册政治走向共同富裕笔记
![九年级上册政治走向共同富裕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d001be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6.png)
九年级上册政治走向共同富裕笔记一、改革进行时1. 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过去成就靠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等。
这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 面临新矛盾新挑战: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例如,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而中西部一些地区相对落后;城乡之间在收入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以前靠大量资源投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可持续,需要通过改革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 国际竞争压力大: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我国要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不断提升竞争力,这就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以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
2. 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和总目标- 内涵: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等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
例如,在经济领域,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在政治领域,不断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等。
- 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意味着要构建更加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提高党和国家运用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
二、共享发展成果1. 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 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如果只有少数人享受发展成果,而大多数人处于贫困或被剥夺发展机会的状态,这样的社会是不文明、不公平的。
- 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九年级政治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九年级政治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dbe2021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46.png)
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03 实现共同富裕的挑战
区域发展不平衡
城乡发展差异
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 资源、医疗保障等方面存在较大 差距,制约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
展。
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不同地区之间在产业结构、经济发 展水平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导致 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共同富裕是人民幸福的保障
共同富裕的实现意味着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有更好 的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条件,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 质量和幸福感。
共同富裕的历史背景
共同富裕的思想源远流长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天下为公”、“均贫富”等思想,这些思想为共同富裕的理念 提供了思想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探索共同富裕的道路
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 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 等调节力度。
健全工资决定机制,提高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 比重。
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01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 。
02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 活。
03
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满足人 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优化国有资产布局,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
加强国际合作,共享发展成果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
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
推动全球共同发展
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和支持力度,促进全球共同繁荣。
THANKS FOR WATCHI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1.2《走向共同富裕》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1.2《走向共同富裕》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10ffab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d5.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1.2《走向共同富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走向共同富裕》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我们向往公平》后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和体现,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教材通过理论阐述、实例分析、活动探究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共同富裕的重要性,理解共同富裕与公平的关系,培养学生追求共同富裕、实现公平正义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了解。
但共同富裕的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活动,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关于公平、贫富差距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共同富裕的概念,认识共同富裕的重要性,理解共同富裕与公平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追求共同富裕、实现公平正义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共同富裕的概念和重要性。
2.难点:共同富裕与公平的关系,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入共同富裕的主题。
2.讲解共同富裕的概念和意义:利用教材内容,讲解共同富裕的概念,阐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
3.分析共同富裕与公平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共同富裕与公平的密切关系。
4.探讨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的建议和措施。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共同富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走向共同富裕-----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走向共同富裕-----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bc8ea5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43.png)
2、如何全面深化改革?(举措)?
3、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和总目标? 4、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
5、如何实现共享发展成果?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
什么是共同富裕?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 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 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
正在起草学前教育法
陈宝生用较长时间回应了学前教育方面的问题。 他坦承,学前教育是新时期中国教育发展最快的一个 部分,也是当前中国教育最大的一块短板。家长们希 望孩子能够就近入园,入一个优质、便宜的幼儿园, 而现有状况是普惠性幼儿园不足,财政保障和成本分 担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保教人员数量不足、水平不高, 管理和安全问题存在诸多漏洞、薄弱环节,这些问题 都需要加以解决。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教材P11—13,回答:为什么要“让 全体人民公平地享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 经济发展状况,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 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 斗目标。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
课堂小结
走 向 共
改革进 行时
同
1.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 2.如何全面深化改革?(怎么做)
富
共享发展 3.为什么要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为什么)
裕 成果
4.党和政府如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怎么做)
课堂练习
1.2020年3月6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召开。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1.2 走向共同富裕 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1.2 走向共同富裕 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9859c0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63.png)
走向共同富裕的教案【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政治认同:了解共享发展的措施及意义。
道德修养:关心改革,树立改革精神。
法治观念:知道发展的根本目的,理解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健全人格:能够辩证的看待物质富足与生活幸福之间的关系,能理性回应一些社会问题。
责任意识:追求共同发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需要人人共建。
【重点难点】(一)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教学难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
【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导入:2020年,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提问:如何理解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是否实现了共同富裕?地位: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同时、同等富裕全面小康不等于共同富裕。
【新课讲解】(一)新课讲解【课堂小结】(一)课堂小结【本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以及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及措施有了新的认识。
知道了党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
同时,明白我们应该关心改革,树立改革精神,追求共同发展,立志为实现共同富裕添砖加瓦。
【布置作业】(一)布置作业1.(2023·山东菏泽)近年来,山东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为建设现代化强省积蓄强大势能:聚焦制约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发起“九大领域改革攻坚行动”;发挥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加速推进动能转换,确定涵盖三大产业的“十强产业”……山东省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①山东省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促发展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促进高质量发展③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④山东省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2. (2023·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某班开展“共享发展成果”学习活动,搜集到相关材料,其中直接体现政府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的有()①积极进行政府机构改革②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200套③政府举办“流动舞台进基层”文化演出④社区居委会组织代表讨论解决停车难的问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C②③:政府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如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200套。
思想品德:2.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教案(粤教版九年级)
![思想品德:2.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教案(粤教版九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29f9310984254b35effd34ca.png)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教学目标:1、知道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以及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2、以及正确的表达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培养学生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实现共同富裕、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教学难点:理解“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视觉感知共同富裕。
1、通过学生对富裕度的调查,引出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代表——华西村。
2、出示华西村视频。
由视频谈感受,引出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二、亲身体会、共富之路1、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时富裕,使学生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
2、怎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呢?由学生对本村村民致富方法的了解,体会到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通过先富帮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三、实践证明、先富示范出示图片和事例,让学生了解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先富代表华西村正在以示范效应帮带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四、战略规划、总体小康教师出示三步走战略内容,学生通过对表格和图表的分析得知,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二步走,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五、探究解惑、全面小康1、教师出示材料,通过材料分析得知,我国目前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2、通过讨论理解全面小康什么样?3、党的十六大规划了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使我国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4、学生从目标中得知最关键的目标是力争202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六、身体力行、建设小康。
九年级政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
![九年级政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https://img.taocdn.com/s3/m/f1dbd6f70975f46527d3e16f.png)
金晓燕
我国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请 1、什么是共同富裕?它是不是“同步 思 富裕”、“同时富裕”? 考 1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 、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
不是指全国人民在同一时间,以同等速度、 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 同等水平富裕起来。 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 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 2、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 共同富裕。 不是指实现个人收入的平均化。
共同富裕的标准
(1)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已经达 到与当时生产力发展相应的水平,过 着富裕的生活;
(2)社会成员不存在贫困现象,只有 富裕程度的差异;
(3)社会成员的收入虽有差别,但不 能过大。
2、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1、必由之路是让一部分地区和 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2、“先富”带动“后富”的方 式
2、共同富裕与全面小康有什么关系
必经阶段
共同富裕
远大目标
全面小康
3、实现共同富裕有什么意义?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主义 经济发展的目标,而且更是社会主 义制度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制 度区别于其他制度的重要标志,体 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一、什么是共同富裕? 二、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三、实现共同富裕的意义
当前许多人凭借自己的 智慧和学识率先富了起 来。广大东部沿海和沿 江地区,利用自身的有 利条件,成为中国较快 富裕的地区。
先富带动后富的方式
1、通过制订制度和法规的方式 2、通过技术转让、投资于贫困地区、 共同开发、互利互惠的项目合作的方法
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先富
手
目
段
的
Hale Waihona Puke 共富1、为什么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七课 第二框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七课 第二框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6f5a1afbceb19e8b8f6ba48.png)
先富帮后富
共奔富裕路
“西部大开发”战略:1999年,江泽民第 一次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年全面实施。
西 部 大 开 发
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
的内容
二、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最想说的话: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大力推进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战略;③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努力建 设创新型国家等等。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1、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 2、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什么是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特指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人 民 生活水平在总体上达到比较富裕的程度,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0—4000美元,达 到 源 调 查》
我家的收入主要来自于
等。
——工资、奖金、做生意、投资分红、利 息等!
一、先富带后富 共奔富裕路
1、我国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是什么?
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 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 共同发展
决定
①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 为主体 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②确立劳动、技术、资本和管理等生产要 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我国的分配原则
你知道以下的收入分别是属于怎样的分配方式吗?
小张一家共有四口人,父亲在国有企业工作,收入 来源是工资、奖金和福利。母亲是科技人员,在一家私 营企业作技术指导。老夫妻俩在银行还有一定的存款, 能获得一些利息。小张的妻子应聘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 收入来源是外资企业发的工资,同时还投资股票,有时 能获得一些股息和红利。小张经过多年的锻炼,管理经 验丰富,后被一家公司聘请为经理;另一方面,在自家 院里盖了两间平房,出租给外来打工人员,获得一定的 租金收入。
共同富裕的标准: #全体社会成员都过上与当时生产力发展相适 应的富裕的生活 #社会成员的生活只有富裕程度的差异 #社会成员的收入差别不能过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走向共同富裕(共25张PPT)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走向共同富裕(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311b5c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4c.png)
本文大量引用名人名言,论证生命的不可替代性,恰到好处地运用例证、引证,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赏读: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自古以来,它激 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如今,身已垂老,心却依旧在北方的天空,久久不愿收回。眼见北方告急,而我却不能上阵杀敌。唯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我用诗滋养 生命和思念,每当思念故乡时,只能抓一把诗解馋,我只用诗歌守望心中的夙愿,只能让诗歌随金戈铁马驰骋于硝烟弥漫的搏杀间,只能用豪迈填补内心的空白。
1、我国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1)改革开放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我国 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 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必然也会面临新问题。请你想一想, 我国现在面临着怎样的新问题?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 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作者巧借典故,借古喻今,言难明之志,抒忧愤之情。典故运用自然贴切,融叙事、写景、议论为一体,使作品语言含蓄、蕴藉,避免了一般
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豪放词派直接抒情的直白、浅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品味、思考的广阔空间。
国家电网公司为什 古琴悠悠,渗透在揉碎了的音韵里。我想你青骢漫步间,那一种吟鞭东指的豪迈。琴弦只能随心一起颤抖,这一夜,这一树的苍老,彻底地成了一个包蕴这裂痕的梦。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学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21974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7.png)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目标。
2.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现状,认识到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2. 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现状3. 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措施4. 青少年如何为共同富裕做贡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共同富裕的含义、意义及实现途径。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现状,并激发学生为共同富裕做贡献的热情。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共同富裕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贫困地区和富裕地区的差距,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贫富差距问题。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演讲比赛:举办共同富裕主题的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道德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部分地区贫富差距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共同富裕的思考。
2. 讲授新课:(1) 讲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让学生明白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目标。
(2) 分析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现状,让学生了解贫困地区和富裕地区的生活差距。
(3) 讲解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措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3. 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演讲比赛:举办共同富裕主题的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道德素养。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如何为共同富裕做贡献。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认识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现状,了解实现共同富裕的措施,并能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提出自己为共同富裕做贡献的想法。
九年级政治第七课-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课件人教版
![九年级政治第七课-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课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9b73e8e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5b.png)
生产力水平不高
尽管已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我 国的生产力水平仍然不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内涵
目标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 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内涵
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 良好。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任务
坚持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公有 经济发展。
允许、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护各种 所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与现代市场经济相协调, 逐步实现按要素分配的主要方式。
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市 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加快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布局
稳定经济增长
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将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在发展中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2
惠及全体人民。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3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任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4
务。
坚持生态优先,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环境 保护之间的矛盾。
实现共同富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贫困问题
收入分配问题
九年级政治第七课-走向 共同富裕的道路课件人教 版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将构建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加快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布局,解决实现共同富裕需要的主要 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有中国特色
我们将根据国情制定适合中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点的发展 道路。
经济相对落后
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手段,稳定经济增长, 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九年级政治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九年级政治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002818f484254b35eefd344e.png)
终目标。
(2)要处理好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我们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注重社会公平。
实现共同富裕 1.共同富裕的性质是什么?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2.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 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逐步 实现共同富裕。
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1.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我国要求贯彻什么方针?贯彻 这一方针有什么重要意义? (1)方针:贯彻“四个尊重”方针,在我们社会,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 (2)意义: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 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3.我国为实现共同富裕而采取的措施(举例) (1)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 (2)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取消农业税、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等。 (3)重视“三农”问题,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和提高最低工资 标准等。
【典题】珠江三角洲与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经济差距, 已经成为制约广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瓶颈”,在省政府扶 持促动下,珠三角企业纷纷到广东东西两翼、粤北山区投资, 力求最终实现共赢。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可以促进各地同时、同步富裕 的差距 )
②有利于缩小地区之间
③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④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B.②③④ B C.①③④ D.①②④
A.①②③ [我的答案]
九年级政治 走共同富裕道路
![九年级政治 走共同富裕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0073c65a58fafab069dc02a4.png)
九年级政治走共同富裕道路知识平台:1、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多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使我们更深切地了解党的富民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2、通过学习,使我们知道建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对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通过学习,使我们知道党和国家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预习评估:1、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它是由我国和决定的。
2、国有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形式。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3、现阶段,我国坚持与相结合,实行以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内部,主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这种收入不仅取决于个人提供的,还取决于所在企业的。
4、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由、、和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
5、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关键是要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
例题解析:我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表(注:截止2002年7月,国有经济在石化占69.3%,电力占90.6%,汽车占72%,铁路占83.1%,兵器占99.5%,船舶与航空航天占84.5%。
这几年国有企业的数量虽有所减少,但其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却进一步显现。
)上表表明了什么?[分析]:表格题是命题者提供一个或几个图表,提供相关数据,要求学生从纵向和横向及其图表之间的联系中去分析数据,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发现问题、提示规律,从中归纳正确的结论。
这类试题考查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分三步:一看标题,从宏观上把握解题所需的知识要点,二看数据,从微观上把握解题所需要的知识点,三是要看备注,通过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同类比较,不难得出结论。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学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e2969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b.png)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知道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2. 让学生了解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现状,认识到解决贫富差距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民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
2. 了解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现状,认识到解决贫富差距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民生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扶贫工作的视频,引出本课的主题——走向共同富裕。
2. 新课导入:讲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让学生明白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现状,让学生认识到解决贫富差距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民生的情感态度。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共同富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为实现共同富裕做出贡献。
六、教学内容1. 解析共同富裕的内涵:深入探讨共同富裕的概念,明确它不仅仅是财富的分配问题,更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目标。
2. 共同富裕的现状与挑战:分析我国当前共同富裕的现状,包括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3. 政策与措施:介绍我国政府为了推动共同富裕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如扶贫开发、税收调整、教育公平等。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共同富裕的问题。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表、数据等,直观展示共同富裕的现状和政策效果。
3. 开展角色扮演或模拟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责任和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7.2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课件 (共36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7.2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课件 (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f2e83c2a58da0116c17491c.png)
王大伯:国 企
王大妈: 工商局
工资
劳动
按劳分配 为主体
多 种 分 配 方 式 并 存
儿子: 技术顾问 儿媳: 经理 存款 利息、股息 炒股 房租收入 房租
技术 管理
资本
谁能归纳出我国的分配制度
决定
基本经济制度
分配制度
适应于
公有制 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 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 为主体 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从1958-1978年,中国农村基本上奉行人民公社体制。上班等 敲钟,下班一窝蜂,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的现 象严重压抑了农民的积极性,导致我国农村经济长期处于停 滞状态。1978年,中国有1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1979年, 一个劳动力年平均生产粮食才1917斤,仅是美国的1/71。
分配问题日益成为与生产问题同等重要的问题
一、先富带后富 共奔富裕路
谈一谈:自己家里经济收入来源. 公有制经济中通过按劳分配获得的工资、奖金等; 个体劳动者纳税后的劳动收入; 把钱存进银行获取利息; 购买国债增值; 出租房屋收取租金;
……
说说人们可以通过那些方式获取合法收入?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劳动
• 王某外出打工当建筑工人,一年挣了8000元钱 • 某局长利用职务之便,给某开发商招揽建筑工程 ,获得好处费30万元。 • 张某取得了一项科技发明成果,专利权被某企业 购买,获利20万元。 技术 • 贾某把自己的一批产品贴上某名牌产品的商标后 出售,获利15万元。 李某(管理硕士)是某外资企业的部门经理, 管理 年薪15万元。 • 王某购买了某企业的股票,年终获红利1万元。
九年级第七课 第二框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朝阳中学 敖轩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走向共同富裕 (共15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走向共同富裕 (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31bf67ddd36a32d72758105.png)
一矛盾的措施有( )
①加强财政对民生领域倾斜②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 ③齐心协力打好脱贫攻坚战④依法坚决惩治各类腐败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重大战略,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 裕”,从 “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 ,农业农村发展的战略要求也与时俱进地进行了 “升级”,从而更符合广 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自学指导二
共享发展成果
请同学们用2分钟认真阅读教材 P11— p13页,完成下列问题:
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
C 步。这充分体现了( )
①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思路 ②坚持平均分配原则,减少贫富差距
③我国不断完善分配制度,努力促进社会公平
④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实现同步富裕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 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1)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 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 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 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共同富裕绝不是“同步富裕”、“同时富裕” 、 “同等富裕”。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贫富差距的现象 还存在,这是共同富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正常现象,因 为共同富裕本身就是一个先富带后富的过程。
随堂训练
C 1.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瓯海区景山中学金晓燕一、教材分析:㈠课程标准依据4.1感受身边得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改革开发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4.2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㈡教学具体内容:⑴主要阐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⑵党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
⑶了解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及意义;理解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本课包括“主题词”、“探究园”、“国情导读”、“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五个板块.。
“主题词”揭示了本课主要内容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小康社会、共同富裕。
“探究园”个案探讨讲述海尔从一个亏损的小厂发展成为世界百强企业的变迁史,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探讨海尔这样的企业成功的原因。
“国情导读”共安排了三个子栏目。
第一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目;“让一切财富充分涌流”第三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实践与评价”设置了一个调查与分析的活动让学生对照全面小康的“1项具体指标”,调查自己所在区的情况,找一找还有哪些差距。
“阅读与感悟”提供两个材料:一个是“苏州实践:小康概念的萌生”;另一个材料是“‘共同富裕’造就大华西”。
㈢教育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识记:全面小康社会的表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三步走”战略。
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四个尊重”方针;共富与先富的关系;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能力目标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阅读理解本课基本内容;提高收集、分析、研讨相关经济案例的能力;提高正确表达能力,特别是关于“三步走”、“共富”与“先富”、“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在保持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同时能客观看待现实,保持清醒的头脑。
知道我国正处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认同社会主旋律,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
认同“四个尊重”方针,确立劳动光荣的观点,培养创新意识,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㈣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⑵“如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⑶“总体富裕”和“全面小康”;⑷“让一切财富源泉充分涌流”。
2.教学难点:⑴“让一切财富源泉充分涌流”;⑵“先富”和“共富”㈤课时安排与教学方法1.课时安排:本课建议安排4课时。
2.教学方法:以讨论法、调查研究法结合教师讲解为主。
二、学生分析:1、针对的问题:⑴学生对于市场经济小康社会共同富裕这些国家的基本情况是有所感受的,但这种感觉是表面的、不系统的,老师要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分析让他们清楚而全面地了解认识自己国家的基本情况。
⑵对“市场经济、小康社会、共同富裕”的理解,学生在思维水平上有一定难度,他们的知识背景过于单薄,也需要布置他们去收集和了解一些相关情况。
⑶当今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教育人才劳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很不成熟,感性而又片面。
2、学生的需要:⑴中学生生活在社会中认清国情是树立公民意识的需要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自觉关心社会责任感。
⑵九年级学生比较关心国家大事,忌讳理论说教,灌输,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特点,以学生喜见乐闻的形式呈现,加深对国情的了解。
⑶加强科技教育重要性方面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它们的作用,正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积极追求,是学生的需要,有助于他们珍惜受教育的机会,认真完成学业,把思想具体落实到行动中,这对于学生健康成长十分必要。
三、综合教学思路第一课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㈠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意义2、教学目标⑴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目标,⑵理解我国已经加入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⑶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㈡、学生分析⑴学生对于市场经济这一国家的基本情况是有所感受的,但这种感觉是表面、的不系统的,老师要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分析让他们清楚而全面地了解认识自己国家的基本情况。
⑵市场经济小的理解学生在思维水平上有一定难度,他们的知识背景过于单薄,也需要布置他们去收集和了解一些相关情况。
㈢教学设计1、用《春天的故事》视频导入并提问:“改革起步于哪一年?谁被誉为总设计师?”由此引出“改革的起步”(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2、国情导读⑴通过讲解: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历程1.改革的起步2、十二大明确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原则3.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正式确定,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⑵通过材料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二、我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国家行列。
⑶组织学生讨论: 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3、以“阅读与感悟”的两个材料为切入点,让学生讨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小康概念的萌生,以引导学生观察现实,正确认识小康社会。
4、课堂小结加深学生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5、课后活动,要求学生进行分析调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小康社会,为上第3课时作准备。
第二课时:《让一切财富源泉充分涌流》㈠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四个尊重”的方针2、教学目标⑴了解“四个尊重”的方针的背景和含义;⑵理解“四个尊重”的方针的意义;㈡学生分析⑴当今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教育人才劳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咳很不成熟感性而又片面。
⑵加强科技教育重要性方面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它们的作用,正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积极追求,是学生的需要,有助于他们珍惜受教育的机会,认真完成学业,把思想具体落实到行动中,这对于学生健康成长十分必要。
㈢教学设计1、用个案探讨《海尔集团》,导入并提问:①理解海尔集团的有关资料P32-33,探讨它成功的原因。
②海尔集团北美总部落户美国纽约繁华商业区曼哈顿,这一事实对你有何启发?③我们当地有类似的成功企业吗?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由此引出“四个尊重”(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2、国情导读⑴讲解“四个尊重”方针提出的背景⑵通过提问分析引导学生:①为什么要尊重劳动?②谈谈你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理解。
③“尊重劳动”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深刻理解“四个尊重”的含义。
⑶组织学生讨论: “四个尊重”方针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贯彻“四个尊重”方针的意义,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⑷通过让学生思考贯彻“四个尊重”方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4、课堂小结。
加深学生对“四个尊重”方针的理解第三课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㈠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2、教学目标⑴正确认识我国的小康水平;⑵了解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㈡学生分析⑴学生对于“小康水平”这一国家的基本情况是有所感受的,但这种感觉是表面、的不系统的,老师要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分析让他们清楚而全面地了解认识自己国家的基本情况。
⑵“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理解学生在思维水平上有一定难度,他们的知识背景过于单薄,需要布置他们去收集和了解一些相关情况。
㈢教学设计1、用“什么是小康?”,历史上小康的定义导入,由此引出“我党对小康社会的几种提法”(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2、国情导读⑴通过比较分析国际舆论和中国现阶段的小康水平,以及学生看到的现实中小康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小康水平。
⑵通过江泽民的十六大报告引导学生得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以“小康生活大家谈”的组织学生:①请描绘他心目中的全面小康生活。
通过“②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能做到什么?③小市民信箱”的活动设计让学生不仅能树立小康观念,并能在行为上为小康做自己的贡献。
4、课堂小结。
加深学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解第四课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㈠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共同富裕、先富与共富的关系2、教学目标⑴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⑵理解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及其意义;㈡学生分析⑴学生对于共同富裕这一国家的基本情况是有所感受的,但这种感觉是表面、的不系统的,老师要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分析让他们清楚而全面地了解认识自己国家的基本情况。
⑵“共同富裕”的理解学生在思维水平上有一定难度,他们的知识背景过于单薄,也需要布置他们去收集和了解一些相关情况。
㈢教学设计1、用提问“我国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共同富裕)导入。
2、国情导读⑴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共同富裕?它不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
⑵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理解:①如何实现共同富裕?②先富带动后富的方式③先富与共富的关系3、课堂延伸。
组织学生讨论:①为什么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②共同富裕与全面小康有什么关系?③共同富裕有什么意义?让学生明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意义。
4、课堂小结。
加深学生对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解。
四、具体问题及建议1、教材的理解探究园中海尔是“世界百强企业”的提法不准确,海尔应是“世界品牌”百强,2005年海尔进入世界五百强门槛也还差1亿美元,第38页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含义不清楚,且36页的小链接也仅是小康的经济指标。
2、材料的收集广东版的教材能参考的资料很少,教材编排过于简略,给备课带来一定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