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育学电子版整理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不凌节而施
◆长善而救其失
◆禁于未发
◆教学相长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同阶级的人的不
同的教育内容。
●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
育思想。
●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世界
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被称为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早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
●反对传统教育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主张新的“三中
心”(即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杜威,现代教育派,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派”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赫尔巴特明确地提出“教育性的教学”原则。他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
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
任何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者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
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131)
●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外部分组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或学习兴趣分组
第二章
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现实的劳动力
2.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化的“物化”
3.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
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培养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政治人才,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
2.教育可以促进国家的政治民主
1)教育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奠定群众基础
2)教育为国家的政治民主提供人才基础
3.教育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形态意识,促进受教育者的“政治社会化”
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教育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3.教育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4.教育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第三章
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1.发展的顺序性
2.发展的阶段性
3.发展的差异性
4.发展的不均衡性
5.发展的互补性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论述)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简答)
(一)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
1.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着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
4.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二)遗传不决定人的发展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一)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
1.环境是人身心发展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
2.环境推动和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二)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简答)
(一)教育与人的发展
1.教育与生理发展
(1)个体的生理发展对教育有制约作用
(2)教育活动对人的生理发展有促进作用
2.教育与心理发展
(1)教育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
(2)教育受制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
(二)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三)不同类型的教育在人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
1.家庭教育
2.学校教育
3.社会教育
4.自我教育
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和动力,是一种寻求发展的积极动机和渴望
2.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体现在其广义的自我教育方面
3.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会随着人的社会经验的丰富和自我意识的不断提高而逐渐增强
第六章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第七章
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2.教学是促进个体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3.教学是社会延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
教学过程中的规律(论述)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二)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1.正确处理知识和智力的辩证关系,防止重犯“形式教育论”和“实
质教育论”的错误观点
2.创造条件,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给学生进行智力展示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尽量提供一些能够启发不同
智慧的材料,启发儿童多元智力的发展
(三)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科学知识的掌握是提高思想觉悟的认识基础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
3.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一种倾向是单纯重视传授知识,忽视思想
教育的偏向,另一种倾向是脱离知识的传授而另搞一套思想教育的
偏向
(四)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1.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2.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是以课堂为主渠道展开的
3.防止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
另一种是以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论”
直观性原则
(1)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的特点恰当地选